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711期

第201711期

【概要描述】

第201711期

【概要描述】

详情

第201711期   2017年5月10日    

 

第一版  

 

生命最重要,校园安全大于天

辽宁省沈阳市辉山学校   

弗洛姆曾说: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一切事物没有了生命,其意义也变得虚无起来。校园安全更是重于泰山,因为学生不仅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社会的未来,一个安全意识都没有的祖国之花谈何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开展有效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

一、缜密的方案,切实的行动

曾有人笑称:百年寿限不准有,百年计划不可无。可见一个全面、缜密的计划是何其的重要。安全教育亦是如此,更应该有一个缜密的方案和切实的行动。

首先精心组建班校安全管理队:由各班级推选学生组建班级安全管理队,负责班级内的安全活动及舆论宣传;由学校推选老师组建学校安全教师管理队,进行有效的检查和反馈。

其次积极活动,利用舆论打造安全气势。我们知道,做一件事情,舆论的引导非常重要。通过舆论引导,学生在思想意识里就会重视这件事情,那么,在做的时候,就会产生积极性主动性。在开安全班会的时候,通过具体事例,要学生谈体会,找隐患,从开始就打造安全气势,并且形成习惯。

最后明确职责,发挥每一名成员的作用。在校园中,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安全责任,每一名老师都有自己的安全分担区,每一位领导都有自己的安全监督点。统筹协作,全校互动,确保安全“零事故”。

二、实际的活动,真实的体会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所以说,我们应在安全教育上做更实际的活动,引出最真实的体会。

1. 多一些活动,多一份感情。安全教育绝对不应该是口头支付,无法兑现又有很多缥缈,平时多和学生谈心,强调人身、财物等安全。为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学校要组织大规模的防震逃生演练,对活动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增添一份对安全的浓厚感情。

2. 多一点体会,多一份思考。每一场活动之后都安排好细致全面的反思,这样才能让活动的意义真正地彰显出来。只有学生在活动之后思考,才能够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有针对性地修改。

3. 多一点行动,多一份意识。卢梭曾说: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所以在活动中调动起学生、教师的积极性,引发他们对活动的思考,才能让那份安全的意识真正地在思想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学校安全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必须和社会联手,比如请专家来做安全讲座、请交警走进校园,这样,形式多样,力量众多,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

三、坚持的精神,收获的喜悦

约翰逊曾说: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学生在校一天,我们就要负责一天。安全教育是一件大事,要时时讲、 事事讲、处处讲,让学生心里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在校的时间重视安全,一生都重视安全。只有坚持进行这种安全意识的教育,学生脑海当中才能充满安全的影子。学生吃饭、坐车、行走很多方面,都有安全隐患。而让学生意识到并且能够避免,能够排除,这是安全教育的大成。坚持灌输安全教育知识、坚持举办安全活动、坚持进行安全思考、坚持进行实际监督,才能让安全的种子得以扎根。

巴斯德曾说:告诉你使我达到目的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校园安全教育也需要这种坚持的精神,坚持方案、坚持行动、坚持反思、坚持用感情去感染学生,相信经过几年的熏陶和教育,校园安全一定能迎来每一个人脸上的笑容。

 

 

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朱官庄小学   王振英

一个班级犹如一个家庭,如何使整个家庭充满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情调,“家长”——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班主任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级的“命运”。笔者认为,一个高素质的班主任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丰厚的文化知识

有教育家说:“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班主任自身文化素养的高低对树立崇高的威信至关重要。因而除了自己有的知识程度外,应不失一切时机地提高自己。既可业务进修,又可吸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来提高自己。简而言之,班主任应成为“百事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音体美,样样知晓,这样才可保证首先是学生知识上的朋友和引路人,否则,不足以令学生敬服,号召力必然减弱。

二、高尚的道德情操

罗曼·罗兰有句名言:“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自己得有阳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明的传播者,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照明灯。”这一点,班主任工作尤甚。要把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人,自己首先得高尚。高尚的品德包容量极大,有忠贞爱国,有顽强拼争,有团结友爱,有自尊自重……这是人类最可贵的东西,需要优秀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要有拳拳爱心

教师是一项爱的职业,学生给我们以欢乐,也给我们以痛苦,我们既爱他们,又恨他们。但我们的职业决定了我们的付出,只能是爱,无私的爱,无悔的爱。以爱的甘泉滋润幼小的心田,才会升起希望一片。我任教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低年级教学,学生岁数越小教学难度越大,但我深知,作为一名优秀班主任不应遇难而退,而应知难而进。一年级的小学生,自制力差,刚升小学过较正规的小学生活一时不适应,像悟空套上了紧箍咒。对他们我们只有以爱心去善待他们。李红的小脸脏了,我给他洗一洗,王力的纽扣掉了,我给他订上,谁到校忘了带饭,我还给他们代交系列费用……我想,只有平时注意培养感情,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这也是学生一直把我当作知心朋友的主要原因了。

四、要从严教导

小学生,受年龄限制,自制力较差,惰性较大,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较弱,犹如一棵小树,在它小时候,如若弯曲,很好治疗,如若长大,治之非易一样,学生的缺点如果在小时候不被及时纠正,将可能误其一生。因而班主任应循循善诱,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足,恰当而又细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必要时可与校领导及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加强讨论,以达防患于未然之效,又达治病救人的目的。

五、要平等待人,一视同仁

十个指头,不可能一样长,一班学生也不可能一个样。知识上、思想上,都有所不同。班主任不应有偏向之心。对各方面优秀的学生应予以鼓励,使其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对一般学生,应指导他们向优秀学生看齐,以此赶超等形式促使其具有上进心,对差者,不可漠然视之,更不可讽刺挖苦,恶语相加,应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慰藉,多一份关爱,唯如此,才可使其在“逆境”中扬起求知的风帆。

综上所述,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又复杂的工程,构筑这项工程的不是高谈阔论,不是好高骛远。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只有本着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教书育人这一宗旨,在实践中进行爱心奉献,才能使这一神圣的工作达到理想的境界。

 

 

如何开展小学德育工作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西单小学   韩克勇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那么,到底如何抓好小学德育工作,我觉得应该做好如下几点:

一、成立机构,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我校建立了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以及社会热心教育事业的单位和个人组成德育领导小组。可以通过家校通教育平台、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等定期向家长和有关单位以及热心教育的社会人士汇报学生在校学习、思想、纪律、劳动等方面的情况,真正体现学生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主要是调动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为了调动班主任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必须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学校在德育管理中,应该重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

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标准,新的要求。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每学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全方位业务学习,法律法规的学习,举办各种各样的教育教研活动,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

四、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工作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使学生能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总之,搞好学校德育工作是我们教育事业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更是向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它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我们不停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将德育工作开展得更好。

 

 

守护心灵培育阳光孩子

——发展儿童心理健康的实践与探究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马田小学   陈肖勤

“让孩子赢在起步上”是天下父母的理想更是每个教育者的目标。孩子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才能让孩子真正赢在起步上。从事德育工作几年来,我校对学生的各种行为反映出的心理过程做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究,在我们一个小学校里掀起了一场捍卫孩子心灵的持久战。这些方面的研究,对小学心理辅导方法的多样性、实效性作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实践和探索。以把握素质教育的基本命题为核心,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一、我校构建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分年级教育目标和内容。

心理教育总目标: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

分年级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低年级:

目标:能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克服孤僻、胆怯心理。感受在集体中共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在与同学交往中友善相待,互相谦让,克服粗心、马虎不良习惯,乐于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年级:

目标:萌发集体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自觉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学会挑战困难,品尝战胜困难和挫折后的喜悦,学习和做事时学会动脑、认真、仔细。 勤奋学习,勤于思考;不甘落后,要求进步;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骄傲或自卑情绪。

高年级:

目标: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合作能力,勇于负责,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张有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奋发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中学生活。

各年级的主要教育内容,汇集我校教师智慧,通过组织开展学习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评比和具体的教学实践基础上而形成的。

二、开展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实践。

(1)以典型示范引路,逐步推进。学校心理教师推出了两堂心理教育展示课,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在全校进行思想品德课观摩研讨活动,推出了《我们心中的赞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等心理教育活动课。

(2)以点带面,分班开展心理教育课探究。我们在全校组织了12节心理教育课,组织有多次学习讨论,并从心理教育课的课型、方法、特点等方面进行评议和探讨,深化课题的研究。

(3)学科结合,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渗透。从2003年开始,我们结合改革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了每学期安排3—5课时,在思品学科中进行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既促进了心理教育与小学德育的有机结合,又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质量。

(4)在各级各类教育活动中展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改革和教育创新的一种具体体现。如我校三(1)班的主题队会《我想对你说》,让学生把心里话向大家说,抒发了内心感情,同又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六(2)班《诚信人——生路上的好朋友》、四(1)班《让我们一起来表扬》等。心理教育展示课,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热情,共同研究教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三、探索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模式。

心理教育和辅导是一种爱的教育,是师生良好关系的共建,是师生美好心灵的沟通。这种良好关系的共建和美好心灵的沟通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心理教育作用。在师生心灵沟通中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动。在我校,以各班为主体,积极地推进和倡导小学心理辅导的十种基本模式,以发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的健康,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综合素质,对于我们的孩子是一生的关键。新课标唤来教育的改革浪潮,时代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呼唤健康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责无旁贷,全力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守卫者,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守护心灵,培育阳光孩子。

 

 

做一名智慧型的班主任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  边红庆  丁海霞

一、班主任要善于学习

智慧来自学习。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应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习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

做一名智慧型的班主任,可以从书中学习。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读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其次向名师学习。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就是因为他们不仅有好的教学管理方法,还因为他们能够运用智慧及时地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像魏书生、王晓春、徐安德等这些名师在班级管理中都采取了很多扎实有效而又机智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其实有些教育方法“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身边有些老师的教育方法是值得学习的。我们身边的老师,在管理班级时也有一些较好的方法可以借鉴。

二、班主任要善于反思

智慧来自反思。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有反思的习惯。每件事情做得成功与否,总结反思是非常重要的。总结,可以为日后的工作提供可参考的经验做法;而反思,则能使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更清楚,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够,还有待改进,该如何改进,如何才能使工作更顺利进行。反思,是老师专业成长的必备条件。反思的作用很重要。如果一个老师从来都不反思,那么他就只能在原地踏步,永远也不会向前迈进哪怕一步。反思,是改进的源泉。没有反思,哪来的改进策略?当反思成为我们的习惯后,相信,我们会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着,进步着……离“优秀班主任”就越来越近了。我们做班主任,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不足,及时予以改进;即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不同的期待和渴望,即时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就是一个有智慧的老师了。

三、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智慧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教无定法,教育所面临的个体是变化多样的。因材施教才是硬道理。通过细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然后对症下药,不然适得其反。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纪律差的学生。有的学生就那么与众不同,自私、暴躁、不善于合作、唯恐吃亏。无论你怎么教育,他就是不改正。对待这一部分学生,你要有“哪一朵花不渴望阳光雨露,哪一朵花不想茁壮成长”的想法。这部分孩子有过激的行为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有的是家庭因素造成的,有的是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的,还有的是因受到师生的歧视所致的。这时候,我们班主任就要成为一个聪明的花匠,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们身上的缺点像剪枝那样生硬地剪掉,得针对每一个个体,采用不同的方式:是“施肥”,还是“锄草”?是“浇水”,还是“捉虫”?你要有所选择。对待这一部分孩子,要把更多的关爱送给他们,以激励为主要措施,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先让他们树立自信,有积极向上的欲望。其实,这部分孩子外表看上去强势,内心其实是很脆弱的,他们用自以为是掩蔽内心极度的自卑。所以如果老师能跟他们做朋友,从言行上重视他们,他们是更容易被感动的。

我们班主任要学会用我们“智慧”的眼睛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想办法让他们的闪光点不停地闪烁,越闪越亮,而且还要让一个闪光点去点亮另一个闪光点,越闪越宽,最后形成一片光芒时,这个孩子就成千里马了。

教师的生活,总让人感到忙碌中伴着充实,奉献中牵着良知,平凡中感受着快乐。尽管这份工作揪心而辛苦,但它带给我的心灵慰籍和快乐,也是教师生活中最鲜活、最美丽的。做一个充满智慧的班主任吧,这会让我们的教育更有魅力。

 

 

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初中生,家长该怎么办?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孙晓娟

处于初中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较叛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是比较难管教的时期,他们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处于较大的转变期,因此需要家长采用合理的沟通方式。我将青春期叛逆行为归结为以下五种,并试着解答解决的有效方法。

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是很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家长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二、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这类学生往往通过记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感。他们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而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

解决这一矛盾要求家长和孩子交朋友,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

三、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化解这一矛盾,家长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四、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现在许多中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家有了不幸,他们能自觉地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水准不够高,他们靠偷窃来捐款,通过打架斗殴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对这一矛盾,家长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五、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

从长远目标看,中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希望将来能成名成家,能干一番大事业;从近期目标看,大部分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期望。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厌学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家长要告诉学生,要成才就得有知识、有本领,否则将一事无成。学习是件苦差事,但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一定会苦尽甜来。

 

第二版      

 

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西山联校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自主学习是活动课程的显著特征之一,它要求学生自愿地、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经常是在没有老师“启发”的条件下进行的,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活动的方向、程序、环节等自行决定。要使得每个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成为自觉主动的人,必须要求老师在确定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方式上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让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参与、让所有的学生都充分参与,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就要贴近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活动内容。这种实际可以是学生的自身实际,如衣、食、住、行;还可以是学生的学习实际,如文明礼仪、学法指导等等。事实上,选择学生亲自经历过的、与其关系密切的、或身边发生的事物当作活动切入点,会引起绝大部分学生的“共鸣”。比如活动课《包水饺》选取了生活中常吃的饭,大多数的学生都吃过,也都见过父母做,但自己动手做的很少。于是,让他们回家向父母了解做法,然后亲自动手做,做好后让大家品尝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学生全员参与,兴趣极高。

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参与,就要精心设计活动方式,力求易学有趣。活动课程强调以体验学习和直接经验为主。小学生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喜好以眼、耳、手的活动为中心,言语活动相辅相助。所以我们在选择活动方式时,要尽可能利用他们形象思维优势,通过言语、图画或形体动作等形式来表现事物,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使之乐意投身活动。比如活动课《找春天》,先是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天的景物,于是我决定带领孩子们到学校附近的田野里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回到教室,我让孩子们结合自己刚才看到的和自己以往掌握的知识说说春天的特点以及春游活动的感受。看着孩子们兴奋的小脸,听着他们热切的交流,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的快乐。此时此刻,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把十分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不仅学习了知识,还增强了参与意识,感受到知识来自于生活,进而认识生活,学会生活。然后再用语言和动作来展示春天的景物,最后用绘画的形式画“心中的春”,学生兴致盎然,活动效果较好。

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充分参与,就要精选组织形式,突出优势互补。活动课常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这三种活动各有利弊。如个人活动可以保证个体在各方面的提高,但因为活动是独立的,往往难以吸收其他个体的经验和做法。一般,活动机会的获得常常不会均等。所以,要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要机动灵活地选择活动形式。比如,发现个体差异,宜用个人活动;训练交往技能,宜用小组活动。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轮流采用几种形式。比如,《大手拉小手一起走》课,第一次活动是用集体活动方式动员和讨论活动程序;第二次活动是用交替运用小组和个人活动形式,搜集有益的活动资料;第三次是小组活动汇报总结;第四次活动再用个人和小组形式,帮助困难学生完成任务。这样交替变换形式,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活动有效。有时,我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一起朗读精彩美文。我觉得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阅读中教师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强烈感染力,好似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了,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中成长

河北省廊坊市第八小学   杨润阁

从教三十多年,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使我深深领悟到: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必先具备高尚的品德、强烈的爱国情怀及责任心和事业心,才能不愧于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我在工作中也深深体会到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中遇见最好的自己才是教育中最大的成功。

一、师爱。“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搞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心,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用爱心点燃一颗颗纯洁的灵魂。

刚接班时,我发现班上有个女孩上课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还经常在桌子上撕堆废纸扔着玩儿,不想写字时一字不写。看到这种情况,我没有简单粗暴地去训斥,而是多方面了解孩子情况,试着用爱心去接近她的心灵。我每次走到她旁边,都指指地面,摸摸她的头,然后弯下腰帮她捡废纸!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也感受到了我对她的尊重与爱护,她找到我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我知道这样做不好,可就是管不住自己。”说着难过地流下了眼泪,我也很为孩子的言行感动和难过,鼓励她说:“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已经在进步了,我相信你会越来越好!”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将整个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让这份爱感染他们、激励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这既是教师职业神圣之所在,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最大体现。

二、互爱。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过:“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孩子学会合作、懂得分享、宽以待人。

爱是一种理解,一种真情的传递,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更是一种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只有通过教师的爱培养出学生的爱,才能让学生学会懂得爱、理解爱,从而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引发学生爱的行为,并懂得爱的付出,自觉去关爱他人,友善待人。学生只有从善良的愿望出发,才能达到团结的目的。身教重于严教。在研学旅行途中,遇到有学生呕吐、身体不适,我像母亲一样给予关怀和帮助,我蹲下身来,帮他们擦干净秽物,给他们以安慰,并在途中给睡着的孩子盖好衣物以免着凉感冒。我的言行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此,班上同学互敬互爱等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教师的世界观,教师的品行、生活,以及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学生从其影响中,不仅能学会怎样做学问,也能学会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怎样关心爱护别人。我的付出赢得了学生的爱戴,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在教师节那天,学生自发地为我定制蛋糕、做贺卡、手编小工艺品、自做小盆栽等祝贺我的节日,以此来表达对我的爱意,让我深深感受到做一名班主任不只有辛劳而获得更多的是幸福,是师生间爱的交融。

三、自爱。做为班主任,我们关注的不因该只是成绩的好坏。而是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过程。要让小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关爱自己。生命本身就是美的,我们应该为我们的生命而自豪。生命是神圣的,正是应为有我们无数个富有个性的、灵气的生命,我们的班级生活才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们的世界才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美好而生机盎然。

我引导每个孩子为自己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而自豪,树立自信,唤发出自己个性的光彩。

总之,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要让孩子们懂得用阳光的心态和慈善的心灵对待他人,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中遇见最好的自己,扬起自信的风帆,快乐幸福的场帆远航!

 

 

浅谈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

辽宁省鞍山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目前,初中教育在我们的教学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生在这个阶段中正在构筑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现在的德育问题主要体现在传统美德丢失、价值取向功利化、拜金主义、厌学、自理自律能力差、心理素质不过关等症状。这一切,都会直接影响他们优良品德的培养和形成,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生和生活,甚至还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我认为,初中信息技术作为一个非考试科目,可以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从规范行为习惯、情感培养、小组合作、建立健康的信息意识等方面入手,渗透德育。

一、规范行为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良好的习惯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从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要从抓好课堂常规入手,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求他们规范操作,文件存放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不随意乱动、乱删别人的文件,培养他们规范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

课堂导入中,我们可以创设情景,向学生呈现蕴含人文、道德、社会矛盾现象的实例、视频等多种方式渗透德育内容。如在七年级上册讲photoshop内容时,课前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光盘行动》公益广告,再播放非洲饥荒的短片,加强视觉冲击效果,然后老师用《悯农》导入:有这样的一首诗,我想大家可能都会记在心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么,我们应该珍爱生命,远离浪费。今天,我们就通过photoshop的知识,制作一张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的图片。通过情景创设,促使学生珍爱生命、珍惜粮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三、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在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里,小组合作模式成为了重点内容也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要有组长的带头作用,也要有组员的通力合作。信息技术课上,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能力,如在photoshop中就要用到构图、制作、颜色搭配、创意思想等多种能力配合才能做出一副优秀的作品。哪位组长能充分发挥组员的特长,哪个小组就能更好地完成作品。在合作的过程中就会培养他们团队协作的能力和与人交际的能力并能从中收获友谊。

四、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更新,人们也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电脑等其他网络设备。但网络上的信息却是糟粕与精华并存的,如何让青少年能分辨出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一直是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

我认为应该通过老师和家长正面的引导来让学生知道,比如:网上经常弹出的暴力、色情小广告,可以告诉学生,这里面通常会有木马、病毒存在,而木马、病毒的危害又是十分严重的。如果有青春期方面的困惑可以通过正规网站或者书籍来学习了解,或者跟家长、老师沟通也是不错的办法。为学生提供一些正规、大型的门户网站来引导学生正确、健康的网络意识,教给他们一些上网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甄别有害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让他们成长为具有良好网络道德、习惯的好网民。

虽然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一节,但是只要我们能将德育渗透到我们的学科教学工作中去,学生就能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德育,就能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他们日后的道路扫除荆棘。

 

 

中小学英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究

湖南省祁阳县肖家镇中学  周高军

英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如何正确认识其整合的实质与原则, 形成整合的教学模式,关系到二者整合能否到位,能否实现英语教学从内容到方式,从教学手段到教学环境的改变。理清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英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质

1.加强软硬件建设,创建多功能多媒体英语教室、网络化教室和英语视听室,形成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需借助一定的硬件条件来实现。

2.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和自主学习观念的养成,为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英语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建立创新型的英语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技术支持,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效率。

3.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结构,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英语教学结构。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着无暇顾及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的现象,往往按照“一刀切”“齐步走”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一现状迫切需要改变。

二、中小学英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

 1.认知与创新的原则。英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在英语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教学,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动口动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培养认知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英语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2.教与学工具同一原则。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只有信息技术观从教的视角向学的视角转变,并实现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与学习工具的统一,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才能真正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对学习的变革性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3.个别与协作统一原则。中小学英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要与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结合,为英语的个别化学习与协作性学习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建立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虚拟现实技术等多媒体为一体的信息技术网络化英语课程资源库,为英语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全新的教学视听环境。

三、中小学英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基本模式

1.师生互动式。师生互动式注重师生的互动关系,教师可先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先协作讨论并用计算机网络引导学生去发现、验证、模拟等,让学生完成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其授课程序一般是“提出问题——分组研究——确定个体选题——自主学习——发布学习成果——信息反馈——教学评价。

2.同学协作式。该模式是指学生基于课堂问题情境,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具备的功能和英语相关资源以及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性,选择和确定英语学习的课题,通过同学们的分工协作,完成英语的知识建构的学习过程。其援课程序一般是:提出间题——协作分工——机上操作——自主研究——整合小组成果——发布学习成果——信息反馈——教学评价。

3.专题式学习式。专题式模式指教师选择与学生生活或生长环境密切相关的专题,注重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深入专题的情境,其具有学生的积极、能动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持久的知识记忆等特点。将学习内容编成若干个学习专题,如以地点分类,以时间分类,以入物、情境分类等等。其授课程序一般是:公布专题——自主选择——素材收集——分析研究——发布学习成果——教学评价。

综上所述, 英语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在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这对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桐林小学  张  锋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的原则

情境教学主要是以假设的情境为空间,以教材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具体状况,在短短一堂课的时间内,培养一种探索的学习氛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明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充分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索新知,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和能力;立足学生的知识基础,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持久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最终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情境教学的方法

目前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以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创设纠错的情境,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创设实验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情境教学的主要特征

(1)趣味性。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自然萌发参与意识,就能顺利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积极探索。因此,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富有趣味性,要有利于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启发性。在学习中产生疑惑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目的是促进学生数学思想和思维的迁移。

(3)思考性。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性。

(4)挑战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或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因此,在数学中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探索性的问题,创设学生“最近发展区”,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现实性。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身边的生活”引入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和力量。

 

 

影响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一般而言,数学解题始于一定的问题情境,数学问题解决是从问题情境开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克服认知矛盾冲突,积极主动地寻求和得到问题结果的过程。             

综合分析,影响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有如下方面:

一、思维定势。数学思维是针对数学活动而言的,它是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应用和推广等一系列工作,获得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模式)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知过程。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思维定势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思维定势对于问题解决来说具有积极作用,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问题处理。另一方面,思维定势对于问题解决来说具有消极作用,思维定势容易让人墨守成规,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不能创新,,易出现“钻牛角尖现象”,它束缚了思维的发散与灵活性。由此可见,思维定势即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也可能阻碍问题的解决,对问题解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要求学生在“以不变应万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是解题者应具有的品质。

二、学习动机。人的活动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朝着一定目的,指向性明确。人们对活动的态度、责任感等都可以成为活动的动机,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果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具体到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数学太抽象,难以理解,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动机,严重影响数学的学习。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动机缺乏,学生们只是为做题、为考试和为升学而学习数学,并且对数学学习还带有畏惧心理,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极为不利,甚至一部分同学会产生考试焦虑。

三、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为,努力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的水平往往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难易程度为标准进行衡量。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薄弱、不持之以恒,遇到稍微复杂的数学题目不是积极主动地研究思考,而是找理由放弃或者直接求助于老师,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由于意志力薄弱导致的数学成绩较差。在数学的教学中,如有些学生畏惧立体几何,看到复杂的问题便搁置一旁。

四、情绪和情感因素。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所表现出的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进行,相反,乐观、平静、积极等的情绪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面对解题中遇到难题,一些学生变得焦虑冲动,信心不足。如果任这种情绪继续发展,则解题便很难顺利进行。这一点在考场上对学生影响更为显著。我们经常听到考生说:这道考试题要是在平时做练习,我肯定能做出来,一到考场上就做不出来。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考场上过于紧张,引起情绪失控,思维受阻,甚至在面对熟知的问题也束手无策,焦虑的心态使得注意力发散,导致数学思维的灵活性降低,限制了考生的正常发挥。

五、数学兴趣。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数学兴趣是指对数学魅力的欣赏和感受,自觉学习和追求的认识倾向。学生可以从解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而这种成就感又可以促进对下一道题的兴趣。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乡中心小学  朱媛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新课标下倡导的创新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各种创新型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到青睐。与之相应,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也成为课堂的时尚。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实施创新应努力做好以下五点。

一、要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独奏者转向伴奏者。教学策略也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这就需要教师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应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第一,要求教师要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资源,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教师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第二,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语文教学模式。教师绝对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这样,你才有资格做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

二、要实现问题模式的创新。我们都知道,繁琐分析把生动感人、充满情趣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情感、情趣和魅力,这样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也违背了儿童学习的规律。在阅读一篇语言文字材料时,老师提出“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查阅有关资料,认真地阅读思考,梳理好自己读懂的内容;再提出“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仔细的阅读思考勾画和记录疑难问题,做好和同学交流的准备。不是有人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当一个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如果能够听到一个个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以后对阅读材料的不同理解和感受,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吗?

三、要活用探究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既然“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是进步的阶梯,质疑是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而装点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才能真正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五、要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为注意力,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见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现代教育技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显现在显示屏上的课件不仅将学生从单调的“黑白世界”(即黑板和粉笔)带入了绚丽的彩色世界,而且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动态,富有表现力,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极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要注重的因素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施教,树立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质量观,新的评价观,就能把语文教学改革,推向深入并获得成功。

 

第三版

 

初中生德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辽宁省鞍山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周艳萍

中学生是中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在新的时期,学校应以新的观点,灵活的教育手段做好德育工作。

目前,我国正处于对外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经济转型的时期,人们的道德思想,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意识形态彼此渗透,思潮相互影响,尤其对青少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家长都说现在孩子不好管,周围的老师也反映一届孩子一个样,变化不小。因此,学校的德育教育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笔者根据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中学生德育方面有几个方面应引起重视:

1.厌学人员增加

几乎每个学校都有部分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一部分学生受社会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只要有钱就可天下横行;还有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缺少关爱和管教,对学校产生厌烦情绪;他们对老师的教导、家长的劝告置若罔闻,荒废学业,消极度日。

2.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非常严峻,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学生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

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里长辈的长期溺爱,使他们思想上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加严峻。作为教育者必须要以新的观念,灵活的教育手段做好德育工作。

1.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说文明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学校可以设立国学科目,例如《弟子规》《三字经》《孝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国学经典。国学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民族文化精髓,能使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的同时,养成好的品质。

2.教师应“以身作则,以身示范”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接受和承认教师的权威。”《三字经》里也曾说过“教不严,师之惰。”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时刻注重言传身教和为人师表,以达到用内在去感化内在的境界。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为青少年校外活动、学习和成长提供场所

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文化馆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场所,例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影视作品;参观爱国主义、法制教育基地。学校可以联系社会力量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

另一方面学校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自然等学科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4.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家庭要积极参与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味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要充分认识到家校协作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培养,不能一蹴而就。

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人生成长道路上的标兵。家长时刻教育孩子 “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和价值观念。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注重德育工作,学校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因此,教师更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小学  孙洪洋

在教育教学中,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体育课上的各种活动都会反映个体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交际的能力。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在体育活动中善于交往的学生一般都能较好地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使心理处于比较平衡而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

一、教师应提高认识,重视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

培养少年儿童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奋斗到底的团队精神已刻不容缓。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自身的行为出发,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环节中应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

1.做好课堂常规管理,加强团队精神的教育。

根据调查发现,任性、脾气大和与人合作能力差是大多数独生子女心理品质上的弱点。未来社会,将是充满竞争的社会。因此,培养儿童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一个罐头瓶里,放进六个乒乓球,每个球用细绳系着,要求在最短的时间里,从瓶里全部取出。几个小组的同学,各人都想在第一时间里从瓶里取出,结果在瓶口形成堵塞,谁也出不去!只有一个小组成功做到了,他们采用的办法是六个人形成一种配合,依次从瓶口取出。这道测试题考的就是团队有无相互协作精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团队精神。只有学生意识到个人的行为要符合集体的利益,我们的班级才会进步,课堂纪律才有保证,同学们才能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团队精神。

让学生自己先尝试所学动作,学生不仅对所学动作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如:我在教学胸前双手传、接篮球的活动中,不是教师做示范再讲解,学生再练习;而是让学生两个人先体验传球与接球的动作,从而找到了传球与接球的方法,在此体验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3.抓住课堂中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与鼓励,激发学生的协作意识。

三、在体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1632期
下一个: 第201710期
上一个: 第201632期
下一个: 第201710期
上一个 : 第201632期
下一个 : 第201710期
上一个 : 第201632期
下一个 : 第201710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