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第201710期 2017年5月5日
第一版
连接·融合——让教育充满活力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太公小学 路盛淋
据统计资料显示,全球生产总值高速增长过程中,“知识份额”已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如今的80%以上,知识更新速度已从18世纪以前的每80至90年翻一番加快为今天的每1至2年翻一番。知识的价值日益凸现,知识更新的速度日趋加快。
3年前,临淄区太公小学成立之初就将办学目标定位在:打造一所让孩子喜欢、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现代化信息化学校。随着知识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时代的到来,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打造了一双五彩斑斓的翅膀。依托优质的办学环境和教育教学资源,该校广泛连接,积极融合,在短短3年时间里,成长为临淄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优秀学校、淄博市数字化学校、山东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在一路前行的过程中,在“互联网+教育”的创新路上,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连接·融合”理念起到了巨大的推动用。
一、连接·融和多层教育平台
一所学校存在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孩子在社会、学校、家庭多重教育平台下不断地汲取自己成长所需的养料,从而成人成才。学校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教育者、筛选者,更重要的是连接者。
该校时刻将家校沟通和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放在首要位置。依托信息化建设,搭建家校一体,家长、学生、老师、社区全覆盖的办公、教学、学习、监督一体的网络平台,让学校真正融入到家庭和社区服务中。家长委员会、家长进课堂、百师访千家、班级QQ群等多种形式广泛连接,以及学生管理“护照”、星币换物、大队委自治、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等多项活动的有效融合,既为多层教育平台的连接打下了坚实基础,又提供了融合“生长”的沃土。
二、连接·融和优质教学资源
该校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云服务下的新基础教育模式,逐步完善了从教师专用一体机、笔记本,学生用机到教室数控一体机、中心机房、录播室等方面的硬件配备,利用联想平板电脑,在一、二、三年级组建了3个一对一数字实验班。“好马配好鞍”,在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学校先后引入了智慧课堂、教学大师资源库等优质教学资源,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除此之外,还发动所有任课教师积极融合完善优秀课堂课程资源,不断充实云录播平台。
借助与优质教学资源的连接融合,更好地了解最新鲜的教育教学动态,更好地把握最前沿的课堂改革理念,更好地激发教育教学的活力,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每一节常规课堂。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有效整合,物尽其用,积极借助现有设施和资源,力求打造出更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快速高效连融模式。
三、连接·融和系列主题活动
学校围绕各年级段学生成长特点和培养目标任务的区别,做出详细的日常活动和主题活动建议,从而形成系列。一年级抓入学,强调角色转变,制定“我是一名小学生”主题,围绕小学生的身份培养习惯;二年级设岗位,注重少先队员入队,确立“我为人人”责任感和荣誉感提升目标;三年级重感恩,重点抓住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节日节点,举行“走过人生第一个十年——十岁成长印记”系列活动;四年级做服务,选取认养小树苗、分类回收垃圾、节水节电、社区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做主体,让“我是小小志愿者”实践活动有序开展起来;五年级留纪念,以“我毕业了”作为教育主题,强调爱母校,敬师长,讲文明,为自己的小学生涯和学校留下美好的回忆。
四、连接·融和齐文化新内涵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以变革、开放、务实、包容为特点的齐文化。随着校园配套设施的完善,建构以“齐贤”为特征的文化体系建设逐步推进。该校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连接融合,在学校第二课堂时间,先后研发开设了数十门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立足于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和姜太公的尚贤、“三常”兴邦治国之说,致力于传承文明,启迪智慧,引领成长,塑造未来,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现代“贤”人。
简单、快乐、轻松、自主、高效的学习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连接·融合”的不断深入,教育的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太公小学的学生们将走上与时代赛跑的新通道。
初中数学差生的转化策略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赵 涛
学生在学习一种新知识时容易产生两种心理:好奇心理和惧怕心理。好奇心理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会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而惧怕心理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无法学好新知识。要让后进生在入门阶段得到转化,让其他学生不至于掉队的关键在于克服他们的惧怕心理,尤其要帮助后进生克服“以前没学好,现在就学不好”的心理。如在《几何》入门时,由于在此之前许多学生都有《几何》难学、没有用等错误观念,使部分学生(尤其是差生)在学习之前就产生了惧怕心理,当然无法学好《几何》。帮学生克服学新知识时的惧怕心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各章节入门前做知识补缺,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新旧知识虽然有别,但各章节之间的知识联系十分紧密,许多旧的基础知识是学习新知识必不可少的前提。
例如,《因式分解》这一章的几种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是下一章《分式》学习的基础,这样就需要我们在学习新知识前对旧知识中与新知识的学习有密切联系的部分作适当的补习。在讲解到分式的约分时就应适当复习因式分解的几种方法,以使所有学生掌握入门所必需的知识。
二、尝试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成功是一种荣誉,更是一股激励学生上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差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甜头。差生往往害怕老师提问,我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提问的技巧和内容,设计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且让差生回答问题不感到吃力,答对了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答错了,也尽力引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过来,逐步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如在考试中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
三、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里学习。师生情感融洽,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任意驰骋,敢想、敢问、敢说。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相反,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那么必然导致学生对数学课的胆怯、冷漠,从而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反感之意,长期下去,便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德育之花在语文课堂绽放
□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航空实验小学 孙 颖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德育功能,更好地发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呢?
一、根据课文内容确定德育渗透的内容
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它包括了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小学语文课的几百篇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但每篇都有侧重面。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有了重点,就能在备课、讲课、作业布置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就能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就能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挖掘教材内容,按照课文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宜的施教方法。
二、在品析词句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中,抓住最能表现课文思想内容的词句,指导学生品评词句的表达作用,从而体会词句所蕴含着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感染,这也是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很好方式。例如:叶圣陶先生在《粜米》一文中,用极朴实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农民的悲惨命运。全文难理解的词句较多,我引导学生通过点评、对比词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渗透思想教育。文中议米价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里通过对话对比使情节一波三折,米价由十五块到五块的巨跌,农民的愤激,米行先生的冷笑;农民们的新米,帝国主义运来的洋米洋面,农民心理的突变等对比,使学生悟出:面对种种压榨,农民们根本没有活路。一边是大丰收,一边是大跌价;一边是米多,一边是涌进中国市场的洋米洋面;一边是想透一透气,一边是要租、要债。强烈的对比,无言的愤激,同学们从中受到的思想教育是深沉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谢党的正确领导之情怎能不随之深化呢?
三、在分析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
文章的思想,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流露,而这又往往通过情节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进行剖析,在理解文脉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从而以情激情,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澜,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例如《月光曲》一课,在揭示课题之后,我以贝多芬“听到、走近、弹奏、飞奔”为线索,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分析,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然后,扣住核心,层层诱导。在同学们理解贝多芬触发创作灵感和酝酿过程之后,抓住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两个因素:情和景,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心理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四、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老师选好切入点,随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就要多下工夫进行研究。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语文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体验式沟通在班级德育中的运用
□ 辽宁省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校 贾 茹
所谓体验式沟通就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通过游戏或活动的形式传递,让沟通的对象在亲身实践中验证事实、感悟道理并达成共同协议的一种有效的沟通方法。
相比之下,体验式沟通为我们的班级德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那就是通过游戏或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先做后知。
一、体验式沟通在班级德育中的运用
近年,在班级德育活动中我尝到了体验式沟通给我带来的甜头。
还记得那晚放学,学生纷纷离开,我到教室后面的卫生角扔垃圾时整理箱内的场景,简直令我不忍直视,扫帚东倒西歪,拖把里外都是。当时我特气愤,枉我每天耐心教导,怎么竟换得如此结果?定下神来,转念一想,不如就地取材,直接为他们设计一个体验式活动,看看利用这样的方式与他们沟通效果会如何。于是我保留了现场。第二天一早,当学生坐好后,我请他们排好队,依次环绕卫生角,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纷纷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很不舒服,于是我趁热打铁,继续追问:那要如何做才能舒服呢?结果不言而喻。我还趁机表扬了几名刚刚走路时随手拣垃圾的同学,为孩子们今后的行动指明了方向。当晚放学,我特意望向卫生角,让我欣喜若狂的是:每一个扫除用具都整整齐齐地“站”在整理箱里。我情不自禁地对自己微笑:看来体验式沟通比苦口婆心的说教更有效。
就这样我仅用了不到10分钟,利用活动体验,与学生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沟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作为教师,应该善于感悟生活中的智慧,因为生活中处处皆教育,要善于以教育的眼光感悟生活。当学生们感觉不到你在教育时,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其实,沟通亦是如此,点滴小事都应该成为我们眼里沟通的契机。
二、体验式沟通在班会课中的运用
以前一提到班会,觉得太模式化,大多数老师会以说教的形式完成。后来情况似乎有所好转,老师会让学生参与进来,但参与的人寥寥可数,学生兴趣不高,收获甚少,因此用这样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效果微乎其微。
体验式沟通则不同,在班会课上合理运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的学生做事情普遍存在怕苦怕累的现象,身上缺乏坚持的毅力和决心。稍微遇到点困难就坚持不住了,针对这一问题,我想让学生明白坚持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矮人行”的活动,要求学生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蹲着行走。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坚持的困难。而面对困难,不同的学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这时,班主任择机点拨,学生很容易地就感悟到什么是坚持,怎样做到坚持。
这就是我所提倡的体验式沟通,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他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澄清观念,提高认识、内化认知;班主任结合学生的体验,联系实际指导行为,引导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行动。这样就能使学生将道理内化于心,外导于行。
其实体验式沟通在很多主题班会课中都可以运用。例如,在上以“团结”为主题的班会课时,可以选取一根手指抬人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团结合作力量大。又如:在《别说不可能》的主题班会课上,可以找来一个水杯,请学生猜猜,一个装满了水的水杯中还能放多少枚回形针?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害怕实验失败,不敢放太多的回形针,从而联系到生活实际,做事情亦如此,因为害怕失败,会错失很多良机。
全国十佳班主任段惠民说:“德育必须依靠学生身心体验后产生感悟,感悟之后的自觉行动来达成。”其实沟通亦如此,把沟通藏于体验中,自然而然,潜移默化,自然能够收获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师要在学校积极与学生沟通,更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课外辅助老师延续对学生的教育。这样家校合力,就能在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座有效沟通的桥梁,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中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 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王 甜
刚迈入小学的孩子正处于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期,此时他们已有自我控制的意识,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也乐于接受公正的标准,有努力把事情做好的意愿。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个体的社会化发展,更能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心态、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和应对各种问题。因此,培养低年段孩子的交际能力意义深远。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说:“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15%是靠他的专业知识,85%则靠他的交往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交往,渴望与外部发生更多的联系。
小学生有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在与他人交往中往往表现得比较主动热情,能够做到合作互助。但与同伴发生矛盾时的处理能力不强,适应并融入新集体的能力较差。
影响小学生社会交往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家庭教育中孩子交往教育水平不同;(2)孩子自身的性格倾向;(3)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欠缺。
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培养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能力
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庭中受到全家人的关爱,在外面或校内需要他们主动关心、照顾别人的机会很少,自然而然体会不到助人的快乐。那么学校和家庭应当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条件,组织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活动:如探究性学习、卖报、义务劳动等合作性课外活动,亲子比赛、拔河等合作性体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往,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愉快,感悟到每个人都离不开别人,从而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和同伴的交往过程中,把别人看成是自己的镜子,学习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欣赏别人,取长补短;同时能使学生在挫折中磨炼意志,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更加开朗自信。
从小养成人际交往的品质,能使学生受益一生,在今后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更主动、更理智地对待冲突,解决矛盾。
二、让孩子掌握一定的社会交往技巧
让孩子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善于用适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优美文雅、谦逊和气的语言,能使人心情舒畅、人际关系和谐,反之使人精神苦闷、心情抑郁、人际关系紧张。引导小学生使用文明语言,对于小学生的友好交往有重要意义,能提高其交往质量。
其次培养交谈技能。交谈技能是帮助孩子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门票。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情况,询问别人的情况,表达对别人的兴趣。关注和接受对方才能更易被别人所接受。
最后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能听懂别人的话和愿望等,才能做出相应的回应。同时还要帮助孩子了解身体语言的意义和内涵,学会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来参与交往,增强交往的效果。
三、家校配合,共同担负提高孩子交往能力的责任
孩子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与父母最亲近。家长应该为孩子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培养孩子敢说话,爱说话的习惯和能力,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敢于交往。当前,不少家长面对自己唯一的孩子,往往管教过严、期望很高,结果使孩子成了“笼中鸟”,缺乏与同伴的交往,出现了不合群、不合作、孤僻和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可以说,孩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问题。
家长的问题不解决,孩子的转变也就会打折扣。家长应多与老师沟通,有助于自己了解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误区,支持学校的教育。良好的亲子交往,可使学生体验到快乐和幸福,并能将这种体验迁移到同伴交往中,有助于孩子在生活中交往关系的改善。
浅谈一年级学生的入学教育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西单小学 李冠友
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是他们人生旅途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迈向知识殿堂的第一步。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我们的老师应科学地引导,让一年级小学生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愉快地开始小学生活。因此,一年级小学生的入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对一年级小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呢?
一、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一年级小学生进入小学后,周围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小学生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的事情,独自去看,去听,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这种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但同时他们心中又充满着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来自陌生的环境和生活的改变。他们需要按照老师和家长的要求端端正正坐在教室里长达十分钟,需要按照上下课铃声上课……鉴于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班主任应该耐心地对孩子进行疏导教育,使孩子摆脱陌生感和不安全感。首先要带孩子们熟悉学校的环境,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学习活动,了解一年级课堂作业及考试等情况,从而让孩子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其次要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明确自己的任务,让孩子们为自己是小学生感到自豪,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学习和做事,这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基础。同时要培养孩子承担任务的意识,形成接受和完成任务的习惯。
二、培养纪律观念和良好的作息习惯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和作息习惯对于他们很好的适应环境十分重要。在学校规章制度的适应上,要着重培养一年级学生的纪律观念和良好的作息习惯。新入学的小学生,最初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很不适应。如:他们无视上下课的铃声,上课时随便说话,坐不了一会儿便左顾右盼,甚至上课吃东西,更常见的是一人上厕所集体有反应。对此,老师在入学教育时就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可以,怎样做不可以,要耐心进行帮助、指导和训练。通过具体行为规范的讲解和示范,使小学生逐步懂得按时到校、专心听讲、上课不能随便说话或做小动作的道理,并通过表扬、提醒、暗示和竞赛等手段,帮助小学生形成新的动力,以适应学校规章制度所提出的要求。 例如在教育学生适应上下课的铃声时,我首先告诉学生上下课铃声是告诉我们上课和下课的,然后结合学校的铃声带领学生遵循铃声下课和下课。在上课铃声响了后,我会告诉学生我们要上课了,对于没有及时进入到教室的学生,我会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再次强调听到铃声就要进教室。同时通过游戏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于上下课铃声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听到铃声及时进入教室,组织一个听铃声迅速回教室的比赛,对于及时进教室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的孩子们许多知识都是通过游戏和接触实物轻轻松松获取的,进入一年级,每天都要上六七节课,课堂上还要精力集中,这对于天性爱玩的他们来说实在不易,甚至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针对此现象,我们教师首先要从学生整理学习用品开始慢慢培养学习习惯。比如上课前,教育学生把课本和练习本准备好放在课桌上,并且把自己的铅笔削好放在文具盒中。与此同时,教育学生把与下节课没有关系的物品放到桌洞里。上课时,提醒学生要有良好的坐姿,并且通过“头正,腰直、脚踏实”的口令时刻提醒学生坐姿端正。课上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学生会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听讲。作为任课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点名使学生注意听讲,也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声音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如果学生听课精神实在难以集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调节听课的气氛。
四、培养良好的自理能力
进入一年级后,孩子们不仅要尽快适应新的学习要求,而且要独立解决许多日常生活问题,因此在入学后要关注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收拾书本、清理书包等;要学会打扫教室、抹桌子这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懂得讲卫生和注意保护自己等。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做事干净利索,不拖沓。对于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可不简单,需要教师反复地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并且带着学生来动手完成这些事情。
第二版
阅读写作成就智慧教学
□ 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教育局 窦俊焕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你自己没有火花,就无法点燃别人的火焰。”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老师就应具有这方面的能力。教师的示范、以身作则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教学中,我就主动尝试了和学生一起快乐阅读、快乐写作,确实收获颇多。
一、专业阅读让课堂注入源头活水,诗意盎然
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前提是需要具备很高的语文素养。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专著,寻找一切可以学习提高的机会。
不仅是简单的阅读,我在新浪开通博客后,每天都强迫自己去读去写,这让我在阅读的同时能与大师交流与对话,并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文人朋友。那些名师或同行的文章我基本是每文必访,深受启发,而我这个小辈的文章也会受到这些名人的阅读指导,收到很多热情的鼓励与极好的建议。
阅读会让你思维开阔,会让我们的语文妙语不断、笑声朗朗,绿色盎然、生机勃勃,好多的新课改方法被我成功地搬上了课堂。正是大量的阅读,我感受到了生活工作的无限充实,体验到了灵魂飞跃的无比满足,也实现了语文教学水平上“质”的飞跃。
二、下水写作是精彩课堂的延续
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一文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其实,阅读和写作都是享受,阅读能够感受自己体验不到的东西,让自己的灵魂得以净化和升华;而写作能够与人分享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如果我们只读不写,只是吸收而不表达,那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就无法得到提升,写作水平就不会进步。和学生一起写作,一起练笔,慢慢的,你会发现:
1. 写作是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人的情感是最复杂的东西,有时候心中纵有千言万语,一旦说出口却变得平淡无奇;而如果一直不去表达,又往往会被人所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是比较复杂的,你无法将对学生的爱用语言直白地表达出来,这时候,文字就会帮你解决难题。
记得那年圣诞节,班里好多同学都送了圣诞礼物,并在作业本里写下了祝福语。我一时很是感动,每一张,都很认真地作了回复,感激、鼓励溢于言表。晚上,我挑灯夜战,一口气写下了充满感激的热情洋溢之篇——《这个圣诞节——祝福满天飞》。第二天,伴着悠扬的圣诞祝福乐曲,我动情地将文章读给全体学生听。这一刻,我发现好多同学的眼睛里都涌满了泪水;此刻,这一篇文章将大家的心紧紧地拢在了一起。
2. 写作是构筑师生竞技的平台
以前,每一次习作,同学们都会先发愁。有什么好写的呢?选什么素材才合适呢?这常常让大家痛苦不已。其中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同学们在写作中找不到乐趣。这时,教师的引导、表率力量很关键。
去年的国庆假期,我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国庆的文章。第二天课上,我先鼓励同学们朗读自己的作品,并适当点评,同学互评。接着,我读了我写的文章——《今天——我为祖国而歌》,押运整齐的一首长诗。同学们听了都十分佩服,纷纷感叹:“不愧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形式新颖,气势恢宏,真是赞美祖国、歌唱人民的好诗篇啊!”就这样,在师生共同竞技的平台上,同学们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一时朗读习作、讨论交流,好不热闹。
事实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和学生们并肩作战,这可能远比空洞的说教有用得多。在共同的比拼中,同学们一定会感受到和老师一起竞技写作的乐趣。
3. 快乐写作会留下师生走过的印记
我常和同学们说:雁过尚且留声,人生岂能无痕?而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成长的印记,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它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留下了人生最美丽的回忆。
学生每人一本自己制作的文集是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的一个特色。从每一位同学入学的那一天起,大家就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文集了。他们自编自写、全面搜集与本单元有关的知识,色彩缤纷、图文并茂。
浅谈语文课堂的激趣教学
□ 辽宁省沈阳市辉山学校 王 宏
布卢姆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作为教师,我们往往在细致地展示材料、分析材料,却忘记了在材料中找到让学生感到兴趣的东西。今天我仅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粗浅地谈谈语文课堂的激趣教学。
一、在深入文本中发现学习的趣味
歌德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其实想让学生记住知识,不如让学生在知识的点上高兴地笑上两声,那样他对知识的记忆会更深刻。
在语文版七年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文言《陈太丘与友期》,在讲到这篇文言时,我抓住了“期”字,将我在一则材料中看到的分析引进了这节课。
“说“期”字的源头要追溯到最早时期的婚嫁,那时还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看力气,谁的力气大,谁就能抢到老婆。白天看好了中意的姑娘,晚上趁着月色去抢,于是“期”字有“月”旁。既然是抢,就得选好时间和地点,所以“期”字有了“约定”之意。”
其实学生对文本的乐趣不单单是对有趣故事的追求,还有对于文本之外的知识更宽泛的理解,其所带来的新奇感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燃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对文本的解读和深入,也会让学生在此处加深认识,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和记忆的作用。所以在深入文本中发现乐点,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二、在列举事例中增强趣味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曾经说过:装疯卖傻有时也有乐趣。一次要讲环境描写的作用,生涩的独讲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了,于是我想了一个招,逗了逗学生,效果还不错。
“同学们,今早你一起床,你爸爸就把你胖揍了一顿,在把你打得难以起身的时候,他说了句,我打错了。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哄堂大笑。
“然后你还不得不背起书包,走出家门去上学。刚一出门,脚踩到了垃圾,带着垃圾的腥味,你踏上了去学校的路。此时阳光明媚,路上鸟语花香,你是否感觉心情愉悦呢?”
学生又是哄堂大笑。
“那么如果今早你出门时,先是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然后出门遇上邻居又把你一顿夸奖,你踏上了去学校的路上。此时阳光明媚,路上鸟语花香,你又是否如何的心情呢?说明什么影响着环境,环境能体现人物的什么呢?”
无须多言的讲解,学生自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们都说小故事蕴含着大智慧,在教学中事例的列举也能成为一堂课的乐点所在。
三、让德育渗透也充满趣味
现在的教学,一笔一画关乎成绩,一字一句决定人生。但我们作为教育者,还不能只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责任。“德才兼备”“德”字在前,可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尤为重要的。如何让理论的说教变成乐听喜闻的道理,也是语文课堂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常常苦恼于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中心思想讲成了政治课,如果把德育渗透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中,又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爱莲说》这篇文言众所周知,但学生对于其中的正衬反衬总是纠结不清。于是我在讲解时举例说:如果***站在垃圾旁,属于正衬反衬?
学生回答:反衬;
如果***站在百花旁,属于正衬反衬?
学生回答:正衬;
也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反着说,激起了班级的哄笑,于是我故作悄悄地对***说,有几个人和你有仇?
学生又是一阵笑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兴趣面前,再优秀的教师也只是陪衬。常说的“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住耗子就是好猫”换用在教学中也别有一番情趣,“不管严师名师,只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就是好师”。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凤台小学 王 晋
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地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儒雅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结合教材特点渗透德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在评价中渗透德育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产生挫败感的儿童树立信心,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的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之,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迁移。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21世纪的更高要求。
构建高效初中化学实验课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李 萍
上好一堂高效的初中化学实验课,我们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课前的实验预试和操作演示、实验分组及课前的思想教育、课前的设计和实验准备、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初中化学实验课高效课堂。
一、实验让化学课走向高效
激发学习兴趣是展现高效化学教学的目的。化学实验能揭示物质世界的无穷奥秘,激起学习兴趣。如第一节化学课上,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向一张白纸上喷洒一种无色液体,纸上出现诸如“同学们!欢迎进入神奇的化学世界”等字样。“小魔术”揭开了化学神秘的面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为学好化学,掌握创新方法等营建积极的学习氛围。
学生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必须将化学学习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转化成为学好化学的稳定动力,并具维持、调控作用。如我们在学习空气时,首先要讲清空气由哪一些气体组成,还要向学生介绍每周空气质量周报,指出大气污染物有哪些,如何治理等,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化学实验教学既要重视实验基本操作,更要重视实验原理和思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要把实验教学与学生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让学生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开展实验、得出结论。教师应不拘泥于教材演示实验的安排,合理地进行一些创新设计,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实验,从而使学生自主选择仪器、药品,自主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活创新意识。
二、化学实验的分类
趣味实验是实现高效化学教学的先导。趣味实验的奇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学生学好化学埋下了伏笔。如讲解“石灰石性质”时,以趣味实验“会游泳的鸡蛋”开头:在一个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稀盐酸,再放入一个鸡蛋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学生自然而然得出碳酸钙的有关性质,教学效果好,学习兴趣也高涨。演示实验是实现高效化学教学的基础。
演示实验操作简便、现象鲜明,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能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了解仪器及试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条件、环节和主要结果,明白操作过程的关键步骤。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情境。如在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让学生思考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外,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是氧气等问题。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消化、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探究实验是实现高效化学教学的根本。探究实验能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习得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训练和培养,能使学生知道所学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怎么做”。如做“酸的性质”探究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能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若盐酸过量,还能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出现的现象。
切实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养成学生参与、合作、求真、创新的精神与意识,使学生终身受益。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 辽宁省鞍山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彭 博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化,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完成自身承担的教学任务,更要发挥德育的重要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推动初中学生实现自身健康成长。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道德教育的要求和课程中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自觉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德育素材
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课文所体现的人文气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我们要深入专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切入点,加强品德教育。
1. 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汉语具有明白、精确、富有灵性的特点,汉字的字形不仅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像力,它的创造能力也非常强,有限的汉字却组成了无穷的词汇,而以汉语言为载体的中华文化更是魅力无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汉字的美,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
2.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思想教育。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所精选的篇目,不少都蕴含着浓郁的爱国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懂得将自己的未来和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形成时代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中描写亲情的文章不在少数,教师可借此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记叙了作者与父亲之间的真挚感情。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默默地去理解和感受作者对父亲的那份深深的爱。继而让学生感受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学生的思想情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
二、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实施德育
1. 课外阅读也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可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课外读物,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激发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进而使他们在阅读中受到各方面的思想教育。
2. 在作文教学中,抓住契机进行德育渗透。作文是学生接触体验生活,提炼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体的自主创造性劳动,体现了学生的自我个性和内在真实的感受。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
三、通过教师自身榜样作用言传身教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德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
总之,语文是集语言、思想为一体的学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何将德育工作有机地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接受各种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的尝试与探索。
体育教学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
□ 河北省廊坊市第八小学 陈素芬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扩大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校的德育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而课堂上的单纯说教也显得枯燥乏味,课本上的理论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学校的德育应在所有学科中全面渗透。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参与体育中得到良好的品德培养。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它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以及遵守纪律、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竞争意识等。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如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认真工作精神的培养
首先体育老师要打破世俗的观念,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业务,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课堂,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的修养,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和热爱,教风端正,行为高尚,谈吐文雅,把自己良好的形象和模范的行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甚至终身难忘的印象,对学生以后工作的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精神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吃苦耐劳意志品质的培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们特别是城市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加之家长的溺爱,从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使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怕脏怕累的坏毛病。这种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对孩子以后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因此,体育课上应重点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例如,有些在垫子上做的滚翻动作,有的学生就怕脏,不愿意做,这时教师先做示范,带头完成动作,让做得好的同学做,同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在榜样的号召下,使全班同学进行练习,克服怕脏的心里。
三、互敬互爱,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每天从学校到家,从家到学校的单调生活,使学生很难有相互之间交流的机会,高墙和铁门,像鸟笼一样把孩子关在里面,使很多孩子孤独自负,不愿或怕与人接触,甚至有“自闭症”现象出现,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分组练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互相示范。五足跑”游戏让每组同学互相交流,总结经验,团结协作,从而达到奔跑中快又稳。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到个人的力量单薄,只有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才能更好地完成一件事。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中懂得在这个大家庭中,既需要别人的帮助,又有义务去帮助别人。
四、竞争意识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球类项目教学中,先找出视频资料,使学生边看边树立自信心,恨不得马上拿上球去练。篮球的进攻、防守的各种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课上用简明的语言讲解要领,强调重点,在同学们完全掌握技术之后,多看一些实战性的比赛,激发参战的斗志。在教学中多组织同学们进行比赛,分组练习,从而更好地培养同学们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们知道竞争无时无刻不在,鼓励他们好好练习基本技术和技能,从而更好地达到竞争的目的。俗话说“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只要有比赛就有第一,我们就要去争。在今年全区运动会上,我校的田径队获得了19所小学的第一名,就是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激励他们去争、去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接受新信息,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把自己良好的形象和模范行为留给学生。学生品德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要把自己良好的师德富于教学中,带着学生们在这风风雨雨的操场上练其体魄,磨其意志。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双主体”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小学 杨娜娜
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没有主次之分,是互动生成的过程。或者说教师和学生是双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教师应该表现为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提升内涵把握教材、灵活教学策略教学的能力。尤其是一节课中的“大问题”,何为大问题?《新基础教育手册》中写到:大问题具有以下特征:1.聚焦于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能从不同层面和维度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2.有新情境下的认知冲突,需要通过教学来解决问题;3.针对学习的障碍、困难,提问有思维力度和路径空间;4.需要从已有知识、路径中调用恰当的旧知,并进行重组;5.能前后关联,形成更丰富复杂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设计大问题的目的在于,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真正做到“放下去”。
我执教过一节公开课《三角形的面积》,课的一开始复习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的面积以及转化的数学知识,然后放手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环节,由于我是给了学生七个三角形,让他们从中先选择合适的三角形来转化,这个环节增加了学生的难度,很多学生选择了同样大小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但是不知道最后为什么要除以2,原因是我给他们的是相同大小的三角形,而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发现这个却有难度。这个环节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增加了难度,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度不高。过后,我又上了一节反思重建课,直接分给每个学生两个相同大小的三角形,一节课下来比较流畅,目标达成度也比较高。通过这节课,我意识到一个很小的教学因素可能会影响整节课。另外,重心具体下移到什么程度还得根据具体的一节课来决定,不是说越往下越好。
教师的主体地位,还体现在老师需要及时捕捉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快速做出反应,不能任由学生天马行空的说,对于生生互动中学生错误的表达而其他同学没有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课堂中的老师在“收”的环节,避免对资源“视而不见”的现象、改变教学“走过场”的现象、改变“为开放而开放”的现象。
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通过最近的听课和自己的课堂中发现,学生的质疑能力比较欠缺。分析原因,第一是教师平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许学生之前提出过质疑或者因为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看来过于“小儿科”而被否定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提问了。再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难,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自然没有问题,过于难的话,学生就无从下手提问题了。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开始,教师可以不追求质量,只追求数量,只要学生提出问题就值得表扬。过一段时间,等学生基本都有了质疑的意识之后,教师再追求问题的品质。久而久之,学生的质疑能力一定会提高的。
“新基础教育”确认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交流,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第三版
让每个孩子都能展翅高飞
□ 山东省临沂第一实验小学 陈 震
德育要根据学习者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要根据学习者的个性、人格、兴趣和能力的差异,灵活地选择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教育。
一年级开学不久的一天,学校午诵时间,我刚到教室,孩子们一窝蜂似地围住我,七嘴八舌的说:一名高年级的学生到我们教室来找一名学生。我十分诧异,因为我们班这名路同学,平时默默无闻,从来不主动惹是生非,还因为说话发音不清楚,学习缺乏自信,上课写作业一塌糊涂,所以经常受到别人欺负。我就把这名同学叫到身边。他眼睛里已经含着泪水,嘴角也咧开。我连忙把他拉到身边,一边握着他的手,一边安慰着说:“别哭,你说说你认识那名高年级同学吗?”他点点头,还在啜泣。我又耐心地说:“别害怕,他欺负你,我给你撑腰,去找他老师去!”他听我说完,连忙摇着双手说:“不,不……”我当时就很生气,心想一名高年级的学生,到我们这里来欺负弱小,把一个单纯的孩子吓成这样。我说:“别怕,有老师呢!”他红着眼睛望着我,说:“他,他是我小舅舅,是,是来给我报仇的。” 啊!原来是内外勾结欺凌同班同学。心想,没想到这么老实的孩子居然能干出这么大的事情。我严肃起来,板着脸大声质问:“你怎么可以找高年级学生到我们班欺负同班同学?”他红着脸不说话,一边抽泣一边擦抹着眼泪。我转念一想,他平时唯唯诺诺,又刚上学不久,应该不懂欺负别人。我只好耐着性子,忍住自己的怒气,压低声音说:“我们班有人欺负你了?你才让他来给你报仇?是吗?”他点点头。后来经过和他详细沟通才知道,原来有个同班学生经常拿他的铅笔,他不敢告诉老师。家长见到他天天丢铅笔,怕是受了别人的欺负,就找高年级学生,来给他撑腰、出气。因为生理原因,他说话吐字不清楚,别人听不懂他的话,就嘲笑他。他十分自卑,学习没有主动性,不敢反抗别人的凌辱,甚至连父母都准备放弃这个孩子。
了解他的情况后,我准备结合本班的适性教育课堂——绘本阅读的形式,为他解开这个心结。在一节绘本阅读课上,专门选择了绘本《乌龟阿慢的宝贝》。绘本主要内容讲了乌龟阿慢做什么事情都很慢,所以他总被小伙伴们取笑,他自己也觉得自己没用。这天,阿慢和小伙伴们去海边寻宝。阿慢走得很慢,他在路边找到了蘑菇、萝卜和小铁罐。阿慢没有去海边,他回家做了蘑菇汤等美味的饭菜,等着伙伴们回来吃。又累又饿的小伙伴们回来了,看到美味的饭菜,都非常高兴。大家都觉得阿慢很了不起。阿慢觉得自己找到了最好的宝贝——自信心!讲完故事后,我从他的眼睛里发现了惊喜,便趁热打铁,对他说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你在老师眼里也是宝贝。他瞪大眼睛,一个劲地笑。虽然他没有说话,但从他的眼睛里能读懂,他也想成为了不起的人。他开始上课专心听讲了,作业也能够写完整了。在他发音不清楚的时候,我一遍又一遍地教,甚至让他摸着我的嗓子,感受声带震动的规律。在以后的适性课堂中我又和学生们一起共读了绘本《凯能行》《没有做不到的事》《我不会害怕》《隧道》《我也可以飞》《大脚丫跳芭蕾》等,让他从中体会到,老师就是《凯能行》中的“大灰猫”,在他身边不断地对他说“你能行”,鼓励他做事的时候首先想到“我能行”,像《没有做不到的事》中汤姆一样敢于尝试。只要有信心没有做不到的事。
经过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慢慢变得开朗起来了,说话慢一点也能让别人听懂,喜欢读书,结交了许多好朋友。没有人再去关注他的缺陷。他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上课听讲专注,作业尽管比其他孩子慢,但仍然坚持按时完成。学期末综合评定的时候,他妈妈都不敢相信孩子的成绩,激动地流下了泪水。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有这样问题和那样问题的孩子,只要选好合适的教育方法,就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成功飞翔。
如何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金村幼儿园 段妮妮
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其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那么,如何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呢?
一、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
婴幼儿学习语言,是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的。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春天,教师可带幼儿种植,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带幼儿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项工作时,都是边干边讲,使幼儿知道这种劳动叫什么,相应地丰富幼儿词汇。教师选几种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
使幼儿充分感受到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二)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教师要改变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具有口语表达能力。在实际观察中,幼儿得出了结论,丰富了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动手、动脑,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另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老师让幼儿用撕纸的方法或用橡皮泥,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做好后,让幼儿边演示边讲,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想像力。
二、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知道在浩翰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还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启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多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如:给幼儿讲“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诉幼儿:“春天到了,大树、天气、人、花、草、小动物呀,都有一些变化。一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你们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么变化,以后讲给大家听。”幼儿回家之后,仔细观察、查找,当老师讲完故事之后问他们:“除了故事里大树、小草、小动物的变化外,春天到了还有哪些变化?”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判断的内容,亲身的体会,积极地发言。幼儿会回答:小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妈妈有宝宝——小蝌蚪了、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了等等,幼儿列举了许许多多他们生活中的经验,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二)多听
给幼儿积极创设听的环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给幼儿听录音故事、听别人讲故事;邀请幼儿谈话,互相倾听并交谈;带领幼儿听多种声音: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声音……让幼儿听后模仿,想像,并讲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好像在说什么。让幼儿多听,是为了发展倾听和区别周围声响的能力,发展幼儿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的声音结构分析。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幼儿会听,听得懂,认真听不打断别人的话,这也是文明习惯的一种表现。
(三)多说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愿意讲出来。当幼儿用语不当时,教师及时予以纠正。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分散时间,有计划有目的与幼儿交谈。在交谈中,教师和幼儿易于进行感情交流,关系可更加亲密,幼儿有什么事就都愿意告诉老师。这不论对幼儿发展语言能力,还是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作用。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中的问题及对策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 陈海玲
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学科整合,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运用到地理学科教学中去,以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为载体,达到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以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师和学校非常重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也能看到一些两者整合的影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达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所谓的有效整合当然是将二者有机高效的整合起来,达到最优化的课堂效果,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目前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存下如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忽略课堂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还是在老师。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动画,受课件支配和制约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设计,从原来的照本宣科变成读课件、按鼠标,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大量做笔记而没有时间思考。教师让课堂变成影音播放室,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和反应的速度,知识的呈现或呆板固定,或五花八门,让学生一堂课昏昏沉沉,没有掌握重点。
二、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的整合方式的固定化
地理课的类型很多,有的侧重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有的侧重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成因或地理规律的理解,有的侧重于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等。每种类型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都应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做处理。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一个课件模式运用于所有的课堂内容,将知识机械化,模式化,变成了另外意义上的“教条主义”。
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进 一步的努力:
一、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在展示地理事物、演变地理规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但其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在教学过程中应处于配角,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以辅代主会造成学生、教师被机器所束缚,反而成为课堂上的仆人。
二、提高地理教师的基本素质
教师要加强学习,培养信息技术操作和运用的实践能力,并且要在信息环境下自主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的研究课题,探索整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此外教师还要继续在教学设计的能力上下功夫,多摸索,多反思,争取创造和设计出较为丰富和有趣的课型。
三、学校创设良好的平台
学校应多给教师提供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学习平台,通过观摩学习、开展示范课、举办学术报告会等多种方式引导和培养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方面的综合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有效整合需要广大教师的认真实践和总结,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最大程度地服务地理的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王美云
所谓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氛围,让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最终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结合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打破数学课堂过于沉闷的氛围,我们可以适当的结合一些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集中注意力。
例如,我在执教“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时候,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只小松鼠在大松树上玩耍,其中的一只松鼠先爬了4米,又爬了3米摘到了很多松子;而另外一只松鼠先爬了5米,但是不小心滑下了1.6米,请大家算下这两只松鼠各爬了多少米,第二只松鼠还要爬多高才能追上第一只松鼠?”问题抛出之后,学生纷纷计算起来,得出了正确答案。在我的引导之下,学生也逐步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是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例如执教“轴对称图形”,我出示了一段民间艺人剪纸的视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艺人所剪出的图片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听到这个问题,马上就有学生回答道:“这些剪纸都是对称的!”我顺势说道:“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轴对称图形,下面我们进行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三、结合教学重点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上创设情境。这样可以避免创设问题情境时所产生的盲目性。那么,究竟如何把握好在重点问题处创设问题情境呢?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我创设了下面这个问题情境:一元二次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那么此时k应该符合何种条件呢?由于已知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4-4(k-1)≥0,由此解得k≤2”。一名同学回答完之后,另一名补充道:“此时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k≠1,要不然这个过程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了,正确答案应该是k≤2且k≠1。”接下来,我又改成: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k的范围?完成了本题的解法之后知识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总而言之,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数学教师应参与到该问题的研究当中来,不断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让学生进入良好的习作状态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小学 侯维涛
习作状态是一个集遣词造句、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写作基本功与学生个体环境、经历、感悟等相互融合的一个庞大的综合性工程。结合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我认为进入高效良好习作状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重知识积累,练就扎实基本功。有句话曾说: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其实这句话就反映了良好的习作状态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而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写作知识的积累。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学生才会灵活自如的应对习作,轻松习作。所以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教师就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积累每一篇课文的好词佳句,名段精篇,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揣摩其谋篇布局的巧妙,掌握其写作技巧,并适时地进行小练笔,使所学的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衔接起来,得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抓平常琐碎,积淀丰富素材。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只有睁大善于发现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让自己的素材库日渐丰盈。纷杂的世界无时不在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变化,或显著,或微妙,或稍纵即逝,或不易觉察;自然界的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云卷云舒,潮涨潮落;人世间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是我们应着重关注的对象。生活中即使没有刻骨铭心的经历,可那不经意的欢歌笑语或几屡闲愁,及至一举手,一投足,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感动,激起感情的涟漪,作为教师就是要善于引导捕捉这些信息,指导学生及时观察,及时感悟,并把这些想法写下来,为今后的写作储备素材。比如,下雨、飘雪或春光烂漫时,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面对活生生自然现象进行观察,教会他们观察方法、观察步骤、重点观察的对象,并及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说出自己眼睛所看到的景色来,谈出自己的感受,寄情于景,使情景交融,最后再指导记录下整个过程。班里有事件发生,就引导学生去了解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指导学生观察事件中人物的表情的变化、动作的特点、语言的特色等,并趁机引导学生怎样围绕中心对素材将进行取舍,筛选,哪些地方应浓墨重彩,哪些地方应删繁就简,真正做到手把手教会学生如何去写一件事。记得在练习写《护蛋》一文时,我就在班里搞一次护蛋的活动,学生兴致勃勃参与其中。为了护住自己的蛋,大家想尽了办法,活动中出现了许多搞笑又意想不到的情景,让大家捧腹大笑,这样既丰富了体验,也活跃了沉闷的学习气氛,学生乐在其中。学生有了亲身护蛋的经历,加上我及时的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了当事人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所见、所作、所想,这样学生做起文来就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三、借“下水”作文,成就“引玉”之意。在每次写作文之前,教师最好动笔亲自写一篇“下水”作文,重温一下写作的过程,以便于课堂对学生进行指导。讲解时重点把自己写作前前后后的思考经过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你是怎样筛选材料,怎样谋篇布局,怎样设计开头和结尾,怎样遣词造句,怎样取舍材料,又仿照了哪篇文章的哪个片段写作方法等等,让学生切实感受你写作时的实际经验,以便提高写作水平。这比空洞的说理更有实效性,学生即使不会写,也可以依葫芦画瓢完成一篇习作。
四、倡互助互评,充实完善习作过程。由于学生有个体差异,认知水平的参差不齐,写出来的文章也众彩纷呈,各有千秋,因此倡导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修改作文不乏是一种好举措。在欣赏与修改中各自吸收他人文中的精华,充实并逐步完善自己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人人参与评价作文,一方面满足了小学生对教师角色的好奇,另一方面把老师对学生作文单一的欣赏变成了学生对学生的一对多,多对多的欣赏,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作文的实效性增加了,乐于写作的积极性就有了。
总之,让学生进入高效良好的写作状态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我们去发现、去探索。我想只有我们潜心于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就一定会研究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浅谈室内体育课的教学研究
□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东关小学 王超霞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已有新的发展和要求,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体育基础知识课和健康知识教育”,虽然课时不多,却是体育教学所不可缺少的,要有计划地进行,不能随意取消和减少。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如何进行室内体育课教学,就成为体育教师的一项教学研究内容。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适应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对趣味性知识感兴趣的特点,从而调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在上《做游戏有哪些好处》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软件出示各种游戏“老鹰捉小鸡”“支援前线”……很快就能引导学生归纳出游戏的种类:奔跑、跳跃、对抗、智力等。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为今后的游戏教学奠定基础。如教学“路上的安全”时,先让学生看一段多媒体演示片,模仿过马路时的情景,这样的视频,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学生表现极为认真,学生在尝试性的演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四年级教材有“小篮球规则简介”和“小足球规则简介”等教学内容,因学校条件有限,如果单纯讲解,学生会对“角球”“任意球”等概念感到陌生。因此,采用多媒体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学生很快就明白了。
二、使用体育教学挂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教学挂图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教具。虽说它有不生动、不易保存、易损坏等诸多不便,但使用好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在健康知识教育中,把一些“疾病预防”“体育健康方法”等挂图挂到教室内,上室内课时,教师使用挂图教学,讲解图意,寓健康知识教育于其中,学生在大脑中就会形成表象,进而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如广播体操教学中,除在室外进行示范教学外,在室内也可以进行基本动作的教学,这时,广播体操挂图就起到了无以替代的作用,学生会把挂图中的标准姿势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坚持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健康习惯
在室内体育教学中坚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告诉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是为了健身强体,让学生明白身体好才能成为社会上一个有用的人,养成良好的体育健康习惯,才能有好的身体。基础知识教学的题材应该是广泛的、全面的,不仅是技能方面,而且还应及时把现代日新月异的体育信息传递给学生。结合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综述所述,使用教学挂图比教师枯燥单调的讲解,更易理解掌握,坚持思想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健康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研究室内体育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贡献。
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的方法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西单小学 张晓梅
口语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对口语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在外语教学里的反映是口语作为教学目的,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作为教学手段,口语训练又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学习语音、语法和词汇的重要方法。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外语教学的趋势。
一、激发兴趣,鼓励参与
古代思想家王守仁曾提出:“今之教子,必使其鼓舞。心中喜悦,见其进自不能已。”可见,激发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知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整堂课的第一步,引人入胜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进入状态,一心专注,乐此不疲。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每节课以唱歌或读一些英汉儿歌等开场,接着做一些小游戏,如:数数、传令、看动作猜句子和单词等。然后是“Say something in English”用英语介绍身边的物和事。也可每节英语课前随机利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Free talk or Duty report”, 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是诵读一首小诗、练习一段英语绕口令、讲一个英语小故事、小幽默、小笑话等,或是让1-2名学生上台,围绕一定的主题,如自我介绍、介绍朋友、介绍家庭等进行对话,全班轮流进行,人人参与,训练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从要求说一、二句到后来要求说十句以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每节课前要预先准备,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加强训练,掌握技巧
听是说的前提,要鼓励学生多听磁带,进行听力训练时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听力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技巧。只有选用真实的材料,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听力基本训练,从而提高其理解口语的能力。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模仿朗读,也可以让学生针对听力材料进行口语问答练习。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在课堂上进行对话表演活动,设计合理的动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材中,每单元都是有情节的故事图片,我就请学生们组对进行模仿、配音的听说游戏。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不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还潜移默化地练习了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妙用游戏,促进表达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跳。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组织游戏活动,让他们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充分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游戏活动,能够使口语训练在肥沃的语言土壤里孕育发芽,既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又符合语言学习规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所以,让学生用真挚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来感知、模仿、交流,上台进行精彩的游戏活动、成功的展示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大胆开口说,不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四、给予鼓励,洋溢活力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常受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