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617期

第201617期

【概要描述】

第201617期

【概要描述】

详情

201617      2016810

 

第一版 

 

校史资源德育功能的发掘及运用

天津市东丽区正心小学  李树萍

校史是对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反映一所学校的建设背景,历史发展,辉煌成就,校风校训,学校精神风貌等。校史资源具有的校本性、亲切性、说明力强的特点,能够唤起师生对学校历史的追忆情怀并吸引师生对学校产生热爱的情感,增强学校凝聚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学校传统教育和优良校风教育,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宝贵财富。正心小学从结合校史资源打造学校环境文化、课程文化、利用校史资源凝练正心的活动文化三个方面充分发挥校史在德育工作中的育人作用。

一、打造学校环境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校园环境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史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史育人,用长期形成的以“校风校训”为中心的学校文化传统熏陶、教育、感化、激励师生。

天津市东丽区正心小学于1946年由乡绅刘少波、陈锡华、王克昌三位有识之士捐资建设。时光荏苒,刘少波、陈锡华两位相继作古,王克昌到日本创业。1992年,已是世界著名华商王克昌先生回到家乡再次捐资重建正心小学。正心小学七十年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老一辈人矢志不渝的关心家乡教育的情怀,是学校宝贵的校史资源。学校建成学校纪念馆、王克昌纪念馆、克昌图书馆、纪念林、功德碑花园、文化长廊等人文景观,让师生一进入校园就感受到浓厚的校史文化。

二、挖掘校史的课程文化。正心小学的发展倾注了王克昌先生的的毕生心血。他一生搏击商海,以勤俭诚信在商界取得了辉煌成就,老先生为家乡捐资助学,堪称爱国兴教之楷模。其奋斗经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绝佳教材。学校开发校本教材《王克昌——我们的骄傲》。学生通过校本课、班队会学习教材,感受学校的发展与变迁,了解王克昌爱祖国、爱家乡;艰苦创业、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一生,从而传承弘扬王克昌精神。

三、利用校史资源 凝练正心特色活动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得天独厚的教育宝藏,学校找准“弘扬王克昌精神”为切入点,以体验教育为途径,以少先队探究性学习为活动载体运用校史资源开展“继承和弘扬王克昌精神”为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少先队员热爱祖国、自强不息,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

1. 创新节日文化。通过利用校史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景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能在潜移默化之间收到春风化雨般的育人效果。将传统文化和重大节日和纪念日融入到学校教育活动之中,继承和弘扬王克昌精神。清明节开展到“王克昌纪念馆去献花”、植树节到纪念林去浇水。每年海棠花盛开之际开展“海棠花文化节”系列活动。12月开展老先生诞辰系列纪念活动,在传承和弘扬克昌精神的同时为学生搭建“展魅力,秀风采”的舞台。

2. 特色班级活动文化。以“弘扬王克昌精神”在学校校本德育体系的基础上,创建特色班级。有的班级有感于老先生的精神,创建感恩班级,每个学生都以为班级、学校、家庭做好事为荣,学生和老师在感动中成长;也有的班级学习老先生的自强不息精神建立自强班级,班内每个成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还有的班级有感于老先生幼年失学的痛苦,创建圆老先生梦想建书香班级。

3. 传统少先队活动文化。在少先队文化阵地建设中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加强校史宣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弘扬王克昌精神。开展“献给母校的生日礼物”“缅怀爱国老前辈,争做正心好少年”“楷模王克昌”主题队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都充分利用了校史特有的文化资源。

丰富的校史资源,凝结出特有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题材,我们通过校史文化的挖掘与研究运用,进一步发挥校史育人的功能,促进学校德育文化的建设,将学校优良的传统不断继承和发展,探索创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实践、反思、学习——我做班主任的几点体会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中心小学  白清云

在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实践、反思、学习一个都不能少。没有实践,便没有基础;没有反思,便不会进步;没有学习便不能提高。下面我就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在实践、反思、学习三个方面所做的工作。

一、实践——坚持四项原则,构建自主发展的班集体。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我都要在第一节班会课上,向学生阐明我管理班级的四项原则——民主、法治、自主、发展。这四项原则既是我管理班级的基本原则,也是我打造优秀班级的制胜法宝。

所谓民主原则,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不搞家长制,一言堂。班级事务,大到班干部的任免,小到卫生分工,都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当意见不一致时就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不过,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认识难免粗浅,做出的决定有时也不一定恰当,这就需要班主任正确引导了。

所谓法治原则,就是利用各种规章制度去规范学生的行为,而不是靠单纯的说教。法治原则的集中体现是班规的制定和执行。开学初,我就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制定了班规。班规对学生的在校行为提出了较为细致和严格的要求。班规草拟好之后,在班里逐条宣读并让全班同学进行表决。对于不合适的再讨论修订,修订后表决通过。班规通过后,便严格执行。对于违反班规的行为,照章处罚。时间长了,学生就明白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了,不能做的事情做了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所谓自主原则,有两层意思,一是学生自主管理自己;二是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为了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我主要采取了两条措施:1.引导学生读书,用读书滋养学生的心灵。2.引导学生写成长日记,养成反思的习惯。在自主管理班级方面,我实行了轮值班主任制度——每周设一名轮值班主任,轮值班主任自己组阁,组成轮值班委依据班规管理班级。

所谓发展原则,就是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给自己当班主任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身体强健、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习惯良好、成绩优良、素质全面、特长突出、具有创造性、适应未来发展的人。班级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开展的。

二、反思——每天一篇班级管理日记。我从2009年9月18日开始写班级管理日记,原因是由于一篇文章的触动。那天上午第一节课,我到阅览室借来了09年第九期的《班主任》,看了万纬的文章——《做有激情有智慧的班主任》,自己被深深打动了。原来万纬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过刻骨铭心的失败和耻辱。他曾经因工作不力被领导从班主任岗位上拿下。这件事使他深感耻辱,他开始深入反思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过两年的反思,他学会了冷静,学会了理性思考。当他再次担任班主任后,他干的很轻松。后来,他接手了一个乱班,写了几个月的管理日记,后来经过整理成了《班主任兵法》的一部分。

从万纬的经历,我有两点感悟:第一,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说明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还是有发展的空间的。第二,学问在于积累。

班级管理日记每周写五篇,周六和周日休息。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班级管理日记是写在笔记本上的。2010年2月1日我又将班级管理日记搬到了博客上。本学期开学后,我一直坚持在博客上写班级管理日记。从3月1日开始一天未漏,而且平均起来每天日记字数应该不低于七八百字。

三、学习——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如:如何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如何处理早恋,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如何有效地解决他们呢?我的体会是:只能通过学习,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来解决。

 

 

关于两块馒头的微班会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绿杉园小学   

班主任老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了,班主任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有的老师上午批评学生严厉了点,结果下午轮胎就被扎了。老师们常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了!”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常常思考:问题出在哪里呢?其中一个原因,我认为是:讲道理式的说教进入不了孩子的内心。那怎样才能让教育触动孩子的内心呢?我一直在探索,最近经历的一个案例,给我极大地启发,以下是我记录的教育笔记:

今天中午带着学生在餐厅吃饭,吃完饭后,一位同学来告诉我:我们班的垃圾桶里有两块馒头。我赶忙过去看,只见一大一小两块馒头赫然躺在垃圾桶里,我皱起了眉头……

以前我曾用说教的方法讲过很多次:要爱惜粮食,不能浪费。但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不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中午吃完饭后垃圾桶还是常有丢弃的馒头,扔馒头的同学也总找不到,这令我深感遗憾。

这次同样的事情又上演了,我该怎么办呢?看来只是说教根本触动不了孩子的内心。我思考片刻,一个特别的主意突然闪现脑际,于是我把那两块馒头挑了出来,带回教室。

教室里,同学们都坐好了。大家都看到了这两块馒头,脸上表情各异。我明白,如果现在问是谁丢的,不一定能问得出来,所以要做好两手打算。

我首先问:“同学们,浪费粮食对不对?”同学们答:“不对。”然后我说:“虽然扔馒头不对,但是知错就改就是好同学,这是谁仍的?”这时,一位同学犹豫地举起了手,是穆文倩。我便问:“哪块是你扔的?”她咬着嘴唇指了指大的那块,然后把头低得很低。我高兴地说:“虽然浪费粮食不对,但是她敢于承认错误,大家要向她学习!”穆文倩低着的头抬了起来,眼中满是吃惊。我示意她坐下,然后我拿出那块小的问:“这一块是谁扔的呢?”班里死一般的寂静。不出所料,看来这次得用非常办法了。

半晌,我指着那块沾满灰尘的馒头说:“它虽然脏了点,但是并没有什么错,我们不能扔掉。”然后,我把它一点点剥干净,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它放到了嘴里,并且吃了下去!全班同学眼睛瞪得老大,满是震惊的表情!我想:承认错误是件需要勇气的事情,我这样做丢馒头的同学心中应该有所触动吧,或许会有意外的结果出现。

当天,我布置每人写一篇日记。第二天,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写了馒头一事。穆文倩是这样写的:“当看到老师拿着馒头走进教室,我的心怦怦跳了起来,背上冷汗直冒,我真后悔丢掉那块馒头……最终我决定承认错误,可是当我承认之后,老师却没有批评我!我真的后悔极了,这小小的一块馒头也来之不易,我怎么能随便扔掉呢?因为那块小的馒头没有人承认,老师就当着我们的面把那块小的馒头剥干净,并且吃了下去。我真为那位同学感到羞愧,犯了错就得承认,干嘛不承认呢?”而最终,那位扔馒头的同学也在日记中现身了。他这样写道:“我当时怕极了,感到手有千斤重,怎么也抬不起来。但是当看到老师把我扔的馒头吃掉时,我心里羞愧极了,我恨自己当时没有勇气站起来承认错误。对不起老师,我知道错了,以后我吃多少拿多少,再也不扔馒头了,您能原谅我吗?”

就这样,事情水落石出了,教育效果也起到了。我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从那以后,我们班的垃圾桶里再也没出现过馒头。

“身教胜于言传。”这话的确不假。这次大胆地尝试证明了身教的巨大力量。这件事过后我又运用了几次相同的手法,均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垃圾桶外有乱扔的垃圾,我就带着同学们捡进去,有同学老说脏话,我就特别注意对他多用礼貌用语……慢慢地,很多同学的面貌发生了转变,班级也好管了。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有生命力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应该能影响孩子的一生。让我们的德育工作少一些“说教”,多一些“身教”,让德育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反思

山西省祁县  程宏明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导力量,他们对教育改革的理解、认同和参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效。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专业化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认为要做到学习、研训、反思。

一、加强学习,构建学习化学校

1. 学习新课程理论,培养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以课程标准和教师的学习体会为主体,开展全方位的校本研修活动。我校利用集中学习和教师个体性学习等方式,进行新课程理论、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反思教学等方面的学习。

通过学习,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校课堂教学焕发了勃勃生机。学校教师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教学,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行为和教师思考。扎实有效地学习,为学校课堂教学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2. 开展读书活动,让学习成为习惯。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主动发展,才能使学校充满活力。学校搭建平台,让学习成为可能;营造氛围,让学习成为习惯;建立学习制度,从制度上有效推动教师学习习惯的养成;坚持进行教学后记的写作,引导教师对日常教学进行反思,形成反思习惯;开设教师论坛,交流学习体会,提升教学经验,促进自我发展。

通过学习和交流,促进了教师的更新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观念更新了,思路清晰了,视野开阔了,心态平和了,修养提高了。

二、研训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门面。只有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校发展内涵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能够得到验证。所以,我们把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 以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提升。首先搭建教师理论学习的平台。邀请县教研室教研员来校讲座、听评课,和教师座谈,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第二搭建教师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间的探讨与对话,开展教师讲座、听评课、专题教研等活动,使教师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认识上的升华。第三搭建教师展示的平台。学校结合六项技能大练兵活动,开展说课、诵读、三笔字、课件制作、实验操作等活动,充分展示了教师蕴含的个人潜质,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了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2. 以校本教研落实课堂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有效实施高效教学、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在每学期初,全校确定一个总的教研主题,各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设计教研子课题,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大主题和自己教研组的子课题,依据本班的实际开展研究,定期以公开课的形式就该课题研究情况向教研组做汇报,并为大家做本课题的专题讲座。教研组结合公开课的实施情况也向教师提出建议,以便更深入地做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学校组织校级创优课、组级研讨课、家长开放日、学访交流课等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

三、善于反思,提升能力。反思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不断反思,把教育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教师在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中,不断获得体验,积累经验,改变做法。同时,我们要求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生活中的行为和反应,互相切磋,共同商讨,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 

总之,教师通过学习,校本研训,反思不断充实自己,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从而实现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愿景。

 

浅谈“大榕树”班级主题文化的构建

广东省珠海市拱北小学   卓惠莲

班级主题文化是班级所拥有的文化,是班级学生在班级活动及个人生活中所创造和体现出来的文化,即由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全体学生和家长共同创造且受其约束的班级生活方式。它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有效的教育、凝聚、制约、激励、调节等功能。

班级主题文化既然如此重要,该如何构建呢?下面,我就以我“大榕树”班为例来谈谈班级主题文化的构建。

一、主题构建。榕树是我们拱北小学的校树,它不仅给我校点缀绿色、带来清爽、增添美感,更从它的身上浸透出“包容、奉献、团结、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

于是,我就结合我校大榕树多及校园书香味浓的特色,再加上卓惠莲名班工作室“悦读越快乐”的主题,带领我五(5)班的师生和家长共同营造“大榕树下好读书”的班级主题文化。

二、教室布置。主要布置走廊、外墙、门口、门和帘、内墙、四个角、三栏一报、课桌、地板、讲台、黑板十二个地方。力求做好“五化”,即净化、绿化、美化、文化、优化,让班级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班级文化主题味。

瞧!来到我们“大榕树班”门口,看到的是一扇特别的“大榕树”门,树上挂满了红“果子”,仔细一看,原来“果子”是榕树精神,暗示着“大榕树”班的学生要做“像大榕树那样勇敢、团结、包容、默默无闻……”的人。

推开正门,眼球立刻聚焦在一棵七彩大树上,那是我们班美术严强老师带领同学们截下校园大榕树的树枝做的班树。这棵大榕树已经成为我们的班树,在我和孩子们的心目中已经化身一棵艺术的树,我们给她起一个漂亮的名字——“梦想树”。树上挂了46串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叶子上写满了同学们的梦想--“未来的我”“像大榕树那样——”。“梦想树”的右边是“目标墙”意思是告诉同学们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拥有像大榕树一样的胸怀:好大一棵树,胸怀在蓝天!好大一棵树,任你狂风吹!

展板的主题是“大榕树下好读书”,飘逸着浓浓的“书香榕园”味。上面张贴的都是同学们的作品——手抄报、新书推荐、阅读记录卡、博文日记(爱心教室)、大榕树。最特别的就是中间这棵“承诺树”了,叶上写满了同学们与“大榕树约定”的承诺,46个同学,46片叶子,象征“大榕树”班的46个同学都敢于正视自己弱点,争当最翠绿的那一片叶子。

三、班牌设计。一般由班级昵称、班徽、班训、班级口号、班歌、班主任寄语、任课老师的姓名及照片组成,由师生共同讨论、设计和制作 。

四、班徽设计。班徽由图象、文字、数字、色彩等元素构成,是喻示班级整体形象的图案标志,她展示着班级同学积极向上、热爱集体的精神风貌,是班级的人文特色与形象特征。

设计班徽要注意以下四点。

1.图案包括图形、名称(含字体)、色彩及其组成方式。2.文字可用汉字、汉语拼音(字母与图形),图形线条应简明、清新悦目。3.色彩元素1-3种,注意色彩搭配的和谐。4.图案设计要有识别性、象征性、审美性、创造性和班级特征。图形相对抽象,设计忌讳模仿。

五、走廊布置。走廊是公共的地方,是班级的门面,所以,要走廊布置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能体现班级文化的主题。

我“大榕树班”的走廊张贴着四幅图片:班牌、三星榜、阅读记录榜、目标榜。

图画“看谁摘的果子多”其实就是阅读记录榜,瞧!“果子”用了双引号,果子上挂满的不是吃的果子,而是五年级的必读书目,目的在于激励孩子们博览群书。

 “大榕树”班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外墙“看谁摘的果子多”,内墙的字画“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图书角的“阅读越快乐”及“今天你读书了吗?”每一面墙都在唤醒同学们要博览群书,打好根基,将来像大榕树那样根深叶茂,能独木成林。

大榕树班的孩子在优美的“大榕树”班级主题文化的熏陶下,都励志要做像大榕树那样的人,从小打好根基,将来独木成林,顶天立地。

 

打好“防疫针”出好“感情牌”作好“补救文”

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南栾小学    

近几年,各地校园暴力事件频频被曝光,数量逐年增加,且暴力情节越来越严重。面对校园欺凌事件,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通过多措并举,落实教育责任,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成长环境。

一、防患于未然,打好“防疫针”。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应该把工作做在前面。学生因为年龄小,心理不成熟,对校园欺凌行为产生恐惧心理,应对无措。为此我们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要告诉学生,在我们的身边,一些不法分子,甚至是我们的同学,可能存在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情况。对此,我们既不能心存侥幸,也不要过于害怕,消除息事宁人、害怕报复的心理,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要机智勇敢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要做“沉默的羔羊”。要相信正义的力量,并主动向父母或老师反映情况,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法制文明“从娃娃抓起”,是惩治、遏制校园暴力的有效手段。要让孩子们从无知无畏,变成深知深畏。通过班队会、法制报告会、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等形式,强化对学生遵规守纪、友善相处等教育与引导,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法制教育,力争将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注重情感交流,出好“感情牌”。教育学生学会谦让。据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的结果显示,“日常摩擦”为起因的校园暴力事件居首,占比55.0%。可见,同学之间的矛盾大都是因生活小事而起,发生矛盾时我们应多做自我批评,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考虑,即使得理也需饶人,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一声“对不起”“请原谅”可以一笑泯恩仇。教育学生学会宽容。教育学生要有宽广的胸襟。“仁者爱人”,睚眦必报不是君子之为,更不是君子之风。对待他人的评价,无论是好是坏,都应坦然对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别人的意见应正确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时冲动,动辄拳脚相向,只是莽夫所为。

三、迅速“出手解决”,作好“补救文”。很多时候,受欺凌的学生都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他们在受到欺凌以后,不敢或者不愿意告知家长和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助长了欺凌者的气焰。因而当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我们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和处理,这样对受害者是一种心灵慰藉,对欺凌者更是一种教育与震慑,切忌采取和稀泥的处理方式,“惩前不力,何以毙后”?事情发生后,要找当事双方了解情况,只有把好脉,才能对症下药进行帮教。对被欺者给予充分的同情和劝慰,并让其相信老师能够帮助他很好地解决问题,以消除当事者的后顾之忧,消除其恐惧或报复心理。其次,要根据情节轻重对欺凌者作适当处理,为受害学生撑腰。如果情节较严重,必须通知家长;涉及校外人员的,还需要让派出所介入。只有坚决打击欺凌行为,才能打消受害学生的思想顾虑,抚平他们的心灵创伤。同时,对欺凌者,要本着严慈相济,促使他们积极转变。要在当事者充分认识错误的基础上,在化解争端中抓住思想教育契机。以循序渐进、防止反弹为主要目标,扎实做好欺凌者的教育转化工作。同时,班主任要了解其家庭构成、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在全面会诊的基础上,对家长提出具体建议,制定教育转化方案。

 

第二版  

 

高中数学课堂设问技巧

  山西省长治市第十六中学  裴宁宁

一、当前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许多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缺乏课堂提问的认识,没有精心地准备课堂提问内容,致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问题互动显得非常随便,没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还有一些教师单纯追求课堂效果,教学过程中问题的难易程度调配不均,容易使得学生对数学失去学习的信心。

2.课堂提问缺乏发散性。现在的高中课堂提问模式中,只要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整个提问过程就算结束,其实学生只回答了问题却没有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中,容易让学生形成片面追求结论而忽略过程的学习风气,不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数学逻辑论证的习惯。

3.课堂提问缺乏实效性。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容易忽视学生的年龄、性别、出生地等因素,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实效性不高。

4.课堂提问缺乏生活性,趣味性。很多高中教师在课堂中老是照本宣科,提问没有新颖性,趣味性,学生感到乏味无趣。问题设置没有生活化,学生学的东西不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去应用。

二、如何设计好提问

1.提问要有目的性。课堂提问的内在意图要清楚,明确“提什么问题”“怎样提问”“以什么方式去提”,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还要研究提问的目的。使得每一次提问都有意义。提问要把握学生固有的认识和新现象、新事物的矛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他们发现这一矛盾,才会真正引发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思,否则就等于白问。

2.提问要有启发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取决于教师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这就要教师“提问”要在启发上下功夫,富有启发的“问”,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给学生指出思维方向和寻找答案的蹊径。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有启发性,提问要使学生产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发思维、诱导思维的目的。

3.提问要深浅适度。对难点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提问时应避免那些“对不对”之类的提问以及由此引出的简单答复,这样的提问常常没有或很少具有启发性,提问过难非但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反而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提问要体现发散性特点。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问、学生答,形式过于单一死板,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发散性问答正是为了克服传统数学课堂的弊端而提出的。这种提问方式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允许向外扩展,并且可以由学生向教师提问,教师作答,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在此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品质,教学的目的不再是围绕“结果”开展,而是重点突出了思考的重要性。

5.提问要灵活多变。一堂课好的数学课,围绕教学中心、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因而不排除在交流中出现一些备课时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就要求我们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现场设计一些问题,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即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三、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1)单个回答——由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某个问题

(2)集体回答——由全班学生集体回答某个问题

(3)小组讨论——设定小组,由小组成员讨论后派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

(4)整体讨论——由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某个问题,各抒己见,相互补充

(5)答辩讨论——由某个学生自行设问,其他同学回答,教师补充

(6)坐标问答——建立坐标系,教师点坐标,对应学生回答

(7)流水作答——由学生之间轮流回答问题

(8)男女对答——按性别分开,男女互问互答

总之,从不同角度提问学生,使学生有新鲜感,经常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适当地引、寻、深、发、堵、查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 段。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去思维, 而且可沟通师生间情感,创造活跃的教学气氛。提问还须注意切中要害,难易适中,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华泉小学   

在小学班主任这方百花争妍的教育领地,我辛勤耕耘、播种,付出了不少艰辛和汗水,也收获了丰盈的果实。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充满信任,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及各种教育活动的得力助手,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抓住主要任务,树立榜样,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

每个班内总有一部分做事认真,学习优异的学生。我在班级管理中,充分运用这些做事认真和学习优异的学生,将他们树立成其他学生的榜样,要求其他学生在做事和学习中学习他们,有了这些身边的“参照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就有了一种有形的行动准则和学习动力,使班级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上力。同时,我利用班会和语文课堂,经常向同学们介绍古今中外一些成功者励志勤学、自强不息的人生经历,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争取后来居上。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在班内,无论是优秀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我都会想尽办法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在班内掀起一种激烈、持久、友好、互助的竞争活动,争取使所有学生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学习质量的好坏是评价一个班集体的重要依据。如何使自己的班级学习成绩能出类拔萃或有所进步呢?我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注重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态度变被迫、被动为自觉、主动。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还经常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你有这方面的能力,相信你能成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会接纳曾经做过错事的孩子,容忍孩子的一切过错,并告诉学生,“老师相信你能改变”,用自己的诚心去唤起学生的信任;我还会及时鼓励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主动与学生谈心,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加倍努力。

二、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科学管理学生 

要想管理好、教好本班学生,除了与学生交流外,加强与他们的父母沟通,也是非常必要的。利用周末,可以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特别是留守儿童,更需要你的关心和爱护。可以与其监护人交流,说说他们的孩子在校表现,向他们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让双方都知道学生的情况,共同出谋划策,齐心协力,为学生排除生活、学习、心理上的困惑。对于乡村学校,可以利用逢场天,与家长进行交流。 

同时,定期召开家长会,特别是期末阶段,家长比较集中,是一个大好时机。要向家长讲明,过去的棍棒式教育是行不通的,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否则,是适得其反的。既要严格管理孩子,又要常与他们沟通;既要给孩子适当的压力,又要根据自己子女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要纠正个别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全然不顾孩子的学习基础而凭空提出“非重点初中不读”的错误想法。试想,如果一个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其子女即使使出全身力气也难以实现,他会去干吗?当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物质上的需求,还要精神上的呵护。大多数学生所需要的不只是每周的生活费,而更多的是需要家长的陪伴,当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有人安慰他们。当他们成功时,有人给予表扬;当他们失败时有人鼓励。

三、做一个乐观的班主任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何况是孩子呢?如果面对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小事,我们能多一点淡定、多一点乐观,相信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会干的更轻松、更开心一些!班主任们,请不要认为孩子暂时的成绩不理想就质疑我们的教育,要知道我们的教育不光是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的生存心态,积极的价值观念。相信有更多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们农村的教育将会是一片艳阳天。

 

语文课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中心小学   杨加军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高尚的品质,还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在课堂中,特别是农村课堂中不能人为割裂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也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枯燥的纯文字训练课。本文就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德育渗透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妙用农村生活实际渗透德育。在语文课中妙用农村生活实际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当前农村物质生活水平急剧提高,而精神文明建设严重滞后。尤其是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上要么是放任自流,要么是简单粗暴地进行。所以,迫切需要教师妙用生活实际让孩子得到一定的德育教育。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五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我让孩子们巧妙的联系自己在家劳作或是在外打工的母亲的形象,感受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二、“实践体验法”渗透德育。“实践体验法”渗透模式实际操作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实践内容,因为德育的范畴比较宽泛,学生实践起来会产生很多种情况。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个进步,这样才能使良好的道德习惯真正化为学生日常的行为准则。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7课《可贵的沉默》,通过父母给孩子过生日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而当被问及父母的生日时却极少有学生能够回答上来。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我所在的班级。因此,为了对孩子进行爱父母的道德教育,我采取了“实践体验法”渗透模式,让学生回家亲自为父母过生日或者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很多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更可贵的是,有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就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父母很是感动。还有的学生以另外一种形式体现对长辈的爱,如给爷爷奶奶捶背、洗脚等。学生的实践活动很成功,效果比课堂上说教要好得多。

三、多用故事情节渗透德育。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文章的思想,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流向,而这又往往通过情节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进行剖析,在理解文脉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从而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澜,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给学生理清了故事情节“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让学生学会同情。

四、教师自身的影响渗透德育。学生的思想道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而且还要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自己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成为学生学习和借鉴的镜子。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一门艺术,一种学问,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必须具备深刻的思考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能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语文教材的特点,灵活运用素材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从中去领略那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美丽图画。

 

教师的幸福在哪里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潘南小学  李香云

“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这是美国文学之父欧文的一句名言。中央电视台也曾经做过一次民众调查节目,问题就是你觉得幸福吗?答案当然五花八门。有人说,有钱就有幸福,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就是幸福。有的说,知足就是幸福;有的说,有一份安心的工作就是幸福;还有的说活着就是幸福……我不禁自问:我幸福吗?教师的幸福在哪里呢?

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每天的喋喋不休,让我们成了“金嗓子喉宝”;每天厚厚的作业本,让我们的眼睛过早衰老;每天繁重的课务,让我们没有精神去做家庭的“骄傲”。想想何时能买上可心的房子,想想年迈的父母何时不用辛勤操劳,想想孩子的生活……让我们倍感压力,作为教师的幸福感在疲惫的身躯和不堪的重负中迷失了……

失落撩人回忆。回忆起让人心醉的教师节。

去年教师节庆祝会上,先后有十几位老师上台领奖,看到同事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上台领奖,看着获奖者脸上洋溢着的笑容,一种幸福感不由得从心中升起。可就在此刻,小玉同学却大声问道:“老师,你为什么没得奖?”

小玉是个“问题学生”,他虽然聪明,但是眼高手低。说起来“夸夸其谈”,写起来“一塌糊涂”,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老师对他“无可奈何”,家长更是“听之任之”。显然,他是借此机会给我制造“麻烦”,想展示一下他的聪明和才智。

我当时还真被他问懵了,刚刚点燃的一点幸福之花被他瞬间给浇灭了。要不是当着这么多学生的面,我真会给他一顿“狂风暴雨”。可会场的气氛显然不允许我发火,我思忖再三,决定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于是,庆祝会结束之后,我故作轻松地说:“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这么多老师同学上台领奖,你们有什么想法?”

 获奖的刘洋第一个站起来说:“我太兴奋了,上台领奖时我都不知道是先打队礼还是先接奖品了。”看来,他还没有从刚才的兴奋中醒悟过来。孟迪则说:“我太紧张了,都不知道该怎么走路了。”其他同学有的为获奖的老师骄傲,有的为得奖的同学自豪,也有的为没有获奖的老师感到遗憾。我借机说:“为别人的成功喝彩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更是一种美德。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李老师为什么没得奖?”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顿时打开了话匣子,“是呀老师,你为什么没得奖?”我神色凝重地说:“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得不到奖,请同学们帮我找找原因吧!”于是教室里再次沸腾起来,有人说,可能是上次那几个同学做了坏事影响了老师;有人说可能是他们学习成绩太差的原因;也有的说是老师的情商不够高,人缘不太好……

我看同学们说的差不多了,我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这些获奖者是怎么评出来的吗?”同学们面面相觑,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终于陷入了沉思。见时机成熟,我拿出班主任考核细则,逐项读了起来,读完了,我长舒了一口气说:“同学们知道答案了吧?……”我本想借机“教训”他们一顿,没想到班长晴朗打乱了我的计划,他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今后我们一定加强体育锻炼,争取提高体育成绩。”他是个上进心特强的孩子,老师没有得奖,显然影响到他的情绪。同桌的瑶瑶不好意思地说:“我们组今后做值日时,一定互相帮助,不给班级拖后腿。”瑶瑶肯定受了同桌的影响。

……

同学们七嘴八舌,各自在为“我”创造获奖的机会,我静静地听着,沉浸在同学们为我酿造的幸福中,并且把期待的目光投向小玉。小玉低垂着头,眼睛却悄悄地瞅着我的脸。在我的一再暗示下,他终于慢吞吞地站起来:“老师,我们不会让你失望的!”我听得出来,他说话的声音虽然很小,但是是发自内心的。看到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越来越懂事了,我心中不由得荡起了幸福的涟漪,所有的烦恼在那一刻化为乌有。

突然间,我感受到了,教师的幸福原来就在这里!幸福就在学生认真书写的作业本上,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试卷上,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笑脸上,幸福绽放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没有学生哪有此刻的幸福。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泊村小学  王静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呢?

一、诱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此时恰到好处地把学生带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教学达到最佳状态。例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小组学生准备几个多位数,先在小组内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不用计算就能准确地一眼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几名学生说了好几种意见,但都不是最恰当的,一个个急得抓耳挠腮,都被难住了。我接着说:“人多赛神仙,同学们齐心合作讨论讨论、交流交流准能解开这个谜,不信你们就试试看。”此时,合作交流变成了学生的最大愿望,讨论非常活跃。在此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中,作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同时关注学生合作的进程,了解各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点拨,适时调整。学生很快掌握了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又如在讲正比例应用题时,作为教师可以提问:“谁能不爬上校门口的两棵白杨树去量就知道树的高度吗?”此时,学生产生了欲罢不能亟待解决的困惑和悬念。教师便因势利导让学生讨论,给学生讲关于如何利用金字塔的投影测塔高的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树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掌握正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二、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

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时机,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我问道:“同学们,长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你们同意吗?”学生说:“不同意。”我又问:“为什么?”有一个学生说:“上下两条边看上去比左右的两条边长。”又有一个学生说:“其中两条边明显长一些,另两条边短一些。”接着我又问:“那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这些边之间到底会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去证明这个结论的对错呢?”学生互相讨论动手操作后,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在这种学习氛围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又如:在讲“圆的面积”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你想把圆拼成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怎样割拼?拼成后的图形与圆有怎样的联系?”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割拼的方法,并根据拼成的图形,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在交流时学生各自把成果展示给同伴。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三、注意信息交流多向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中要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集体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并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在练习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将一些三角形装在一个纸筒里,我问学生:“如果仅露出一个角来,你能判断出它是哪一类三角形吗?”一名学生回答:“能判断。如果露出的这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如果露出的是钝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如果露出的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锐角三角形。”针对这个学生的发言,我问学生:“你们都同意这个意见吗?”学生意见不一,思维出现障碍。于是我说:“他对了一部分,谁能来补充完整呢?”这时,又一名学生说:“他说得不全对,我来补充。他的前两个说法是对的,第三个说法就不正确。如果露出的角是锐角,那就不一定了,因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中都有锐角,所以不一定能判断。”我接着上面的回答说:“你说得很对,那怎么来判断呢?”学生们立刻进入思考之中,有的甚至窃窃私语地和同学交流。此时我便及时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与讨论。一会儿,一名同学站起来说:“我能判断。我可以测量刚才露出的两个角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计算出另一个角的度数。再根据这个角来判断它是哪一类型的三角形。”,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是多么的重要。

总之,在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争论和冲突中,学生不得不根据他人的看法,重新考虑自己的想法,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探究中。

 

漫谈多媒体教学

陕西省定边县白湾子镇学校  刘磊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这样,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但多媒体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呢?笔者简要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多媒体教学手段有许多优点,如重现教育信息方便,形声不受时空限制,表现手法多样,在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时使用,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强化,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但不管多媒体的功能多么强大,手段多么先进,也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而使用,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教学作用,不能取代和减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教师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与思考的能力,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代替的。因此,教师切忌整堂课都坐在电脑前面单纯的操纵机器,而应适当地走动,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气氛。而且还要适时地抓住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着重讲解,并适当进行练习,做到精讲巧练,讲练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会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内容,多媒体教学的过程,形式、内容、时间安排都应有所不同如果过分夸大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辅代主,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从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原则,合理分配时间,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周密安排,精心设计,应考虑到在教学中应使用网络的哪些功能,它们应该在教学的哪个环节使用;以及调配网络资源信息库中哪些教学资源等等问题。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候,有一些教师怕操作失误,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的课其实是一堂“流水课”,不但没有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反而更增强了学生的被动性,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能力较强的教师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

三、教学中要恰当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当然,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我们也不要忽略了常规教学中一些方法的使用,如巧设情境,展开小组讨论等。另外,可以从每组中挑选出一两个学习好的学生来充当“小老师”。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进行辅导。一方面,可以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另一方面,“小老师”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而且还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避免产生老师不能兼顾的情况。此外,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要多鼓励学生跳出多媒体课件的框框,自己多思考,多提问题,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包括计算机)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此处主要是指操作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就比放幻灯片效率低,因为它节约了操作时间。在复习课的时候,多媒体的大容量是有效率的,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保证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识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这样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显示了巨大的优势,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结合实际,灵活应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实现师生与计算机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凸显出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版

 

浅谈手风琴演奏中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北城初中  李瑞霞

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是音乐教学的教学任务,而音乐思维能力是学生审美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思维是演奏者的心理现象,是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对一定事物的注意,或者说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在手风琴演奏中,不仅要具备完成高难技术的技巧能力,更要有使演奏的表演进入高度的音乐艺术境界的能力,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音乐思维能力。因此,培养演奏者的音乐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乐感”素质,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一、         演奏技术训练科学化,树立多元化音乐价值观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正确的理论也是通过相互间的比较而产生的。比如大与小的概念:这件东西之所以大,就是因为有比它小的东西;若有比它大的东西,那么它就是小东西了。这就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多与少、快与慢、强与弱、好与坏等等无不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同样,我们在训练演奏技能技巧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这种辩证关系。因此我们要坚持用辩证的观点来进行技术技巧的训练。在演奏专业的训练过程中,任何种类的乐器都离不开基础类技巧和应用类技巧及综合类技巧的训练。

上述三种技巧的训练应合理分配时间,不论是哪一类技巧,缺少足够的时间都达不到训练目的。就好像一个健康的人,每天要吸收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要讲求营养均衡,某一种营养过多了不好,缺少了也不行,练琴亦是这个道理,讲求技术发展均衡,由量变到质变,克服单一化的练琴模式,使技术技巧训练科学化,这样才能为培养良好的音乐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运用内心听觉锻造音乐思维并指导和检验演奏

对于手风琴演奏者来讲,除了加强内心听觉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音乐再造能力,音乐再造必须在充分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它应该尊重原作,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再造的新形象要基本符合原作的音乐形象。然而,有一些演奏者在演奏时视谱马虎敷衍,不作仔细分析,仅凭自己的主观臆造进行演奏。如:有的致作品的表情术语和演奏符号于不顾而进行演奏,这是违背演奏宗旨的。要知道,尊重原作,并不等于不允许有创造,而是应在充分理解作品创作意图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加强演奏者对音乐理论的学习,指导他们阅读有关的音乐书籍,同时还要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手风琴创作理论讲解和作品分析。实践证明,通过对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美学及中外音乐史等理论的学习,演奏者的音乐修养及理解能力都有很大提高。此外,进行作品分析,研究作曲家的生平、历史背景、创作思维、创作手法等,对培训音乐思维能力也起着重要作用。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无论用语言怎样来形容和描绘,也代替不了音乐。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认识,培养内心听觉能力,仅有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要多听音乐,听的范围要广,数量要多,质量要好,不能出现“欣赏偏食”,一切中、外、古、今的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音乐都要听,不少演奏者视野太窄,听的作品太少,从而影响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演奏水平的提高。

增强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培养内心听觉,提高音乐思维水平,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加强直观性示范教学。良好的示范演奏,可以使学生对音乐意境、声音观念、演奏动作留下鲜明而深刻的感受和印象。教师应努力提高演奏水平,充分利用示范教学这一有效手段,结合音乐理论和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演奏声音的美与丑、精与粗,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思维能力,最终提高演奏质量。

三、感性与理性、个性与共性的平衡发展是衡量音乐思维能力的标准

怎样将理性和感性结合在一起,是艺术家们要探讨的重要话题。理性是一把标尺,离开理性原则谈音乐表现是十分危险的,著名钢琴教育家涅高兹在他所著的《论钢琴表演艺术》一书中谈到:“一个钢琴演奏家不仅是音乐家、艺术家、诗人,而且还是一个车床的工人。”将钢琴比作车床,将演奏钢琴的人比作开车床的人,意思是提醒演奏者不要失去理性,只有将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才能培养成熟的音乐思维。

 

如何提高语文课的德育效果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中学   张付山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1619期
下一个: 第201616期
上一个: 第201619期
下一个: 第201616期
上一个 : 第201619期
下一个 : 第201616期
上一个 : 第201619期
下一个 : 第201616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