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616期

第201616期

【概要描述】

第201616期

【概要描述】

详情

201616    2016730   

 

第一版

 

让孩子度过一个安全、愉悦的假期

河北省沧州市第十三中学   刘俊燕

暑假来临了,假期里家长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如何让孩子们安全、快乐地度过假期,笔者作为一名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给家长朋友们提几点建议。

一、教育孩子要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一旦停止,我们的人生将永远画上句号。而每年假期总会发生溺水、用电不当、火灾、车祸等导致孩子们伤亡的案例,这些是我们谁都不想看到的结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朋友们要时刻提高警惕,保持安全意识,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远离安全隐患,教会孩子们面对突发事件时如何自救,掌握自我保护的小常识,时刻警醒孩子们任何时候都要珍爱生命,不要放弃生的希望。

二、教育孩子承担家务,学会感恩。

家长们普遍存在“孩子还小,学习任务重,只要孩子学习好,干不干家务都一样”的思想,其实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孩子也是一名家庭成员,回到家,就应该承担家务,尤其是在暑假,假期时间长,更应该多做些家务活,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可以使紧张的学习得以放松,同时还会使孩子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增进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学会感恩父母,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

三、教育孩子融入集体,学会承担责任。

每个人都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角色不同,责任不同。家长们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教育孩子,作为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尊敬师长,遵守校规校纪,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集体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教育孩子融入班集体,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学会承担责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

四、教育孩子做情绪的主人,学会调控情绪。

青少年正处于情绪多变的时期,每年因情绪冲动而导致学生伤亡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家长朋友们应多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关心爱护孩子,教育孩子做事莫冲动,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善于调控情绪,要“三思而后行”,切莫酿成悲剧。

五、教育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科学学习。

中学生除了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外,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的科目较多,学习任务较重,但在假期中学习环境相对轻松,加上孩子们的自制力较差,家长应积极配合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查漏补缺,培养孩子养成作息守时、独立钻研问题、自我验收等习惯。家长应鼓励孩子科学安排时间,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监督孩子是否完成计划,是认真做的,还是唬弄了事。对于认真执行计划的,家长要及时鼓励;反之,对于唬弄了事的,家长要及时严厉惩罚。“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孩子们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育孩子正确认识青春期,学会男女生正常交往。

进入初中,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家长要引导孩子愉快地度过青春期,对于孩子的身体变化要正确引导,告诉孩子诸如变声、长喉结、长痘、发胖等都是正常的,要愉悦地接纳自己的身体变化,切莫陷入惊恐状态。与此同时,孩子的性别意识开始增强,男女生的交往开始背着家长。其实,希望了解异性并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都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孩子成长的一种表现。作为家长,我们要引导孩子正确与异性交往,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坦然面对异性交往。即使出现了不正常的男女同学交往,家长也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合理疏导,不能一味地“堵”,不能蛮横粗暴地打骂,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走出早恋的泥沼。

另外,假期里,孩子们除了与亲朋好友聚会、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外,家长朋友们还应鼓励孩子多读好书,多看新闻。这样做有利于拓宽孩子的眼界,孩子们还可以通过交流读书心得、争论新闻,锻炼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口才,对作文立意角度的选取,对政史科目的学习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作用,因此笔者建议孩子们多读圣贤书,多闻窗外事。

以上是我给家长朋友们的几点建议,希望能给您带来些许帮助,在假期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解决青春期遇到的一些困惑,与孩子共同度过一个安全、愉悦的暑期。

 

 

劳动教育要“活趣实新”

湖北省南漳县武安镇西关小学      龚志芬

劳动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劳动教育教学实践,认为要从四个方面着力。

一、科学处理教材,立足“活”

一是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面向全省而编的,有一些教学内容与我们本地实际有差距,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实际以及季节时令的变化等,对部分教材内容打乱授课顺序,进行适当调整、重组。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学期和五年级上学期的内容时,把四年级下学期教材中安排的《木制飞鸣板》《小方桌》《制作相框架》和五年级上学期教材中安排的《认识木工工具》《简易书立》《自制书架》《修理课桌椅》等内容打乱顺序,把它们合并为一个大单元,按梯度重新排列,形成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系统,使学生们学得更加扎实有效。二是大胆地取舍教材。如,在教学《炒花饭》《叠被子》等一些劳动知识技能时,安排学生在家里完成,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写在家庭与学校联系单上,由家长配合完成。节省下的时间,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侧重于教学生的腌制金黄冠辣椒、香菇的栽培等有地方特色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这样既完成了劳动技术教育的的要求,又培养了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优化教学过程,呈现“趣”  

兴趣是儿童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儿童探求知识的心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下工夫。一是巧妙导入激趣。精心设计导言,用故事法、成果展示法、游戏法、谜语法等,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科学安排教学环节激趣。小学生天性爱玩,如果把劳动与技术教育寓教于玩,让学生玩玩、做做、学学,就能事半功倍。三是优化教学方法激趣。游戏和竞赛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形式,在教学时,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劳动游戏和竞赛,比如,帮助同学系鞋带、缝纽扣比赛、比比谁的课桌最干净等等,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受到教育。  

三、搭建实践平台,突出“实”

我们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为生搭建好三个劳动平台。

1. 搭建学校劳动平台。我把班上的卫生区和教室以及厕所和花坛的劳动任务细化,划分成42个劳动岗位,让每个同学承担一个劳动岗位,这些岗位一月一轮换,一评比。同时,还号召学生开展“捡一捡”(地上有纸屑就捡),“擦一擦”(课桌、黑板、门窗、墙壁脏了就擦),“扫一扫”(地上脏了就扫),“放一放”(把纸屑放进塑料袋),“洗一洗”(抹布脏了就洗,劳动结束后洗手)等活动。

2. 搭建家庭劳动平台。与家长通力协作,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如洗碗、扫地、拖地、洗衣等,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爱劳动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搭建基地劳动平台。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与周围的社区、村委会加强沟通和协调,因地制宜搭建班级劳动实践基地。我班先后搭建了花卉苗木实践基地、大棚蔬菜基地等劳动平台。并根据劳动与技术课的安排,定期带领学生到田间活动,如认识蔬菜,参加摘菜、摘果、扒苞米等等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样就使得学生劳动情感、态度,认知和技能在实践中得到切切实实的训练。

四、建构多元评价,着眼于“新” 

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一是评价主体多元。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及社会辅评、老师总评等方式激励学生感受学习成长的乐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二是评价方法多元。在平时的劳动与技术课堂上,采取口头评价和劳动成果展评相结合;在重大劳动竞赛活动中,用等级+特长式评价方法;学生在家里的家务劳动,则采用表格式的星级+家长简评;在每学期结束时,评选班级和学校“十佳劳动小标兵”和“最佳小巧手”。这些不同的评价,既让不同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激发了他们的劳动热情。

 

 

表扬和激励应把握好“度”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张范镇东夹埠学区中心小学   褚娟娟

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小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一件手工作品,作品做工精致,充满创意,体现了孩子高超的动脑动手能力,学生的妈妈对这件作品赞赏有加。第二天放学,妈妈问他:“你们老师对你的作品评价咋样啊?是不是受到表扬了?”听妈妈这么一问,谁知孩子,小嘴一撅,好像委屈地说:“哼,每个同学都受到了表扬,在老师眼里就没有不好的,我们班同学听老师表扬都听腻了!”

案例虽不大,话语也简单,但是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新课改来了,教师的理念,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手段,学生的学习地位、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等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课堂由呆板变得活跃了,学生由压抑变得张扬了,学习的氛围由拘谨变得奔放了,我们教师也由多于指责、埋怨、批评学生,变得多于表扬、激励、亲近学生了。这些都是可喜的变化,在此背景下,甚至在“孩子的缺点也是优点”的理念引领下,老师们对表扬不惜“挥毫泼墨”,对激励不吝“大肆渲染”在优质课评比的舞台上,在公开教学的场所中,在常态课的教学过程中,整堂课表扬之声不断,“你棒、你棒、你真棒”的溢美之声充盈了课堂,“你太聪明了”“好极了”“你真行”等等表扬赞美的词串不绝于耳。课堂效果真得就这样优质,学生表现真得就这样完好?这样“皆大欢喜”的背后真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吗?

诚然,表扬和鼓励应当不失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妙招”,人人都需要表扬和鼓励,这也是一条真理,但是表扬和鼓励一旦失了真、过了头,还会有它应有的功效,还能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吗?上面的案例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吗?学生也受到了表扬,不但没有被老师的表扬所鼓舞,相反,还加重了他的逆反心理,这是表扬被滥用所至!看来,表扬不是信口开河,激励也不能信手拈来,为师者首先应谨记表扬和激励不能失真,不能滥用。溢美之声也不是多多益善,明明“不棒”你偏说他“棒”,明明不“真行”你还是要说他“真行”,孩子也有自知之明,是非美丑也能了知八九,过分的表扬和激励他也不会接受。

深入思考,表扬激励学生确实大有文章,比如当学生“作业做得认真、做得全对、回答问题精彩”时,老师常夸学生“你真聪明”。细细思考,这种夸奖有欠妥当。首先,“作业做得认真、做得全对、回答问题精彩”等好的结果,并非仅仅是聪明所致,也是认真、努力的结果。老师夸奖学生聪明,客观上否认了努力、付出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其次,“聪明”一般指人的智商。智商高是一个人的优势,但它基本上是与生俱来的。夸奖学生聪明,容易使其产生骄傲自满情绪,从而不屑于踏实去做艰苦细致的事情,同时还容易轻视智力稍差的学生。在智商很难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唯有提倡和鼓励学生比认真、比动脑、比付出、比毅力、比恒心、比勇气等,才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明智之举。自以为聪明而不去努力,干什么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因此,当我们的学生在某一方面做得好时,我们不必夸奖他聪明,而要夸奖他能干。

如此看来,表扬和激励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智慧、一种教育艺术。这种智慧和艺术源于对学生真正的了解和真切的关爱。因此,教育者要善于学习、思考和研究,并在实践中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表扬和激励学生的“度”。教育者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使师生共同成长、共享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幸福、未来的美好!

 

 

做一个有激情的班主任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蒙古族实验小学   张百惠

激情是一种工作态度的外在表现,有正面激情和负面激情之分。我们这里说的教育激情是指前者,它是班主任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工作状态、昂扬的进取精神,不惧艰难的斗志,这是一种崇高的师德境界,它能使班主任思想开阔,生命滋味甜润、青春活力常盛不衰。这种激情又是内心情感的自然表露,它能产生强大的磁场,震撼学生的灵魂,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他们心灵的圣火,在全面履行班主任职责,不断深化素质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何才能满怀激情地开展班主任工作,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育激情来源博大的师爱

凡是“关爱学生”的班主任都是充满教育激情的班主任。这个结论是被许多优秀班主任的事迹证明了的。为什么“关爱学生”的优秀班主任会充满教育激情?那就是“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班主任的爱是深刻而博大的,她与爱生活、爱人民、爱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她体现出母亲、人民、祖国对接班人的肯定、关怀和期望。因此,师爱不是一己之爱,不是心肝宝贝式的逗哄、掌上明珠式的亲昵,而是含蓄而深沉、真挚而热烈的爱。有了这种爱,就会使我们充满教育激情,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去拼搏。

班主任“关爱学生”,学生就热爱班主任,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当你把师爱撒向每一位学生心田时,“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就会形成。这时全班的学生就会凝聚在你的周围,青少年的火热激情也会感染你,让你永远年轻、激情四射。关心学生,这不仅是师德的核心,也是使班主任永远保持激情的源泉。

二、班主任要有动力去学习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

要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反思意识。二是服务意识。三是成长意识。反思能使你成熟。尝试是一切成功的开始。班主任要成长必须要写作和阅读。对于学生要有这样的认识,学生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善待学生,从抓成绩最后一位的同学开始。

班主任工作不能只着眼于烦琐的学生工作和简单的教育管理上,而应该弯下腰,拿掉老师的架子,以平常人靠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从中去了解学生掌握规律开展工作。在这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新举措新教育理论的实施和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教育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班主任要有不断创新的动力

做个创新的班主任就要求我们能够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平时工作中不断创新。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善于捕捉新机遇,采取新措施,建立新机制。

 在平时工作过程中,一个充满激情的班主任往往会大胆地做一些教育实践。如班干部轮流管理制的试验和探究。因为轮流制的实施可以调动广大同学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的班级管理实践,得到思想上的教育——懂得劳动和管理的辛苦,从而懂得如何配合班级干部的管理,如何珍惜同学和老师的劳动成果。应该是不错的举措。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引导,以便该制度的顺利开展。

我认为,我们教师因教书育人而精神丰满,因甘为人梯而芳名永存;因和孩子们在一起而永远年轻。作为班主任更是如此,让我们无怨无悔行走在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的道路上,让我们的工作充满激情!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语文生活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学   王艳慧

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涯,从事语文教学转眼已7年,语文的酸甜苦辣倒也遍尝,但前期却总有一种身在围城中的闷热纠结之感。

直到有一天,不得不审视,才发现双重围墙毅然伫立于面前:

这第一重围墙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课改初期的“人文性”片面地强调了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感染”和“熏陶”,我也不例外地在课堂的“光电声色”和“人文性”中渐渐迷失,甚至于把语文演绎为各种技巧技能训练,用大量的习题来替代学生生动、积极的语文实践。之后,发现学生的考试分数在下降,于是第二重围墙在我心中形成,那就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冲突,学生、家长、校长都要分数保升学,而我,也要分数保社会评价。

恰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概念,我当即决定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概念入手,实现一种教育的“平衡”。

“目标”找到了,路径似乎也有了,剩下的就是一次自我的突围——

第一层改革——课程,推动学生语文素养。

我试图用课程的变化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我瞄准学生的语文生活,除了用好教材这一基本的课程资源外,还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实践语文;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培养学生好读书的习惯;引导学生多动笔、多动嘴、多沟通、多交流;不断丰富并拓展学生语文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的主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升语文实践能力。

第二层改革——阅读,拓宽生活语文的宽度。

学生到了初中,应由识字为主变为阅读为主,尤其是课外名著阅读,应成为他们的重要课程,但长期以来,学生的这种阅读遭遇了种种阻碍,家长反对,甚至老师也反对;学生不感兴趣、没有时间等等。这项工作最初可以说是艰苦卓绝的,但是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第三层改革——练笔,挖掘生活语文的深度。

对于很多人来说,让学生“写”是个难题,但是我们的练笔内容却是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的,“练笔”的内容有“续写”“改写”“仿写”“读后感”“叙事”等各种形式。

有人说,当下的学生太缺少生活了,我们认为更缺少的是发现生活美的眼睛,应试的背景下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很麻木。然而,更缺少的是语文思维,缺少观察生活的“火眼金睛”,写作、持续的写作,正是在锻炼学生这一双洞彻生活真谛的眼睛。

陶行之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就是教育”,我们说,生活就是语文。作为一介普通的语文人,我正在将自己从最初的双重围墙慢慢突围出来,因为有了语文的新课改,才有了这样一次重生!

 

 

让德育在细节中渗透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中心小学   马秀花

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少社会经验,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现象缺乏辨别能力。因此,要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就要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向学生进行道德观点、行为规范等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辨别能力,使学生能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明是非、识真伪、知善恶。那么,新课程中如何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学校要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

居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居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学生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会时刻影响其思想形成,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学校就必须建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文明和谐的环境。例如,经常在广播里做宣传,每周的国旗下讲话都要深刻些,对于同学的优秀行为要大力鼓励赞扬,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老师做法不当,也要敢于承认错误。因为新时代的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愿做个听众,不敢表达。因此,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成为现代老师必须接受的新观念。当然,尊重学生并不表示老师得一味顺从学生意见而放弃管教责任。

如今的学生活泼有余,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抱负水准提高,受挫能力、忍耐力、包容力均降低。管教学生是老师的责任。老师不妨多关心他们,多用儿童般的语言与之交谈,尽量使学生愿意与老师亲近。其实学生是很愿意向老师倾吐心声的。我们教师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去倾听他们、理解他们。否则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将会越来越远。我们教育工作的成效取决于是否可以走进被教育者的内心世界,选择最适合其接受和认可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

三、用教师的品格影响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永远是教师的主题。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份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格观念。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平时,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废纸、垃圾就自觉拾起扔到垃圾箱里,扶正学生弄歪的课桌椅等,久而久之,学生受到老师的影响,也会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针对学生要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特长。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我们老师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有的放矢。

对于特长生,我们要充分发挥其特长,根据其学习态度来提出具体的要求标准。在帮助其认清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让其接受认同,并帮助其克服困难达到评价的标准,以形成习惯的前提条件下,可以适当降低无效作业。

对于个别学困生,从确立最低最基本的要求开始,采用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制定好特定的习惯培养计划和目标,选择适宜的方式来由低到高地逐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扶着学生沿着既定的教育路线走,直至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这漫长的帮扶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以朋友的身份帮助他,以教育者的方式指点他,从而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融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人师者,要事事三思而行,用春风化雨来无声润物;为人师者,要处处谨言慎行,让教育因素流淌在一个个不起眼的小小细节中。这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骄傲与荣耀,我们定会时刻提醒自己,教书育人,以德为本。

 

 

第二版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小学  

担任多年班主任工作,对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有深刻体会。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演绎着不同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一、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立德树人者

班主任首先要上好每周的德育主题班会。每周的主题班会班主任要根据时事或者节点来明确主题,然后认真备课,科学设计课堂的上课方式,尽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启发学生对主题班会的研讨和关注,从而达到学生明辨是非的育人目标。其次语文课要渗透德育。绝大部分的语文课程对于启发学生心智,塑造学生品行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因此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一些名篇名句,分析课文揭示的主题意义,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这就是新课程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我、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达到思想教育的真正目标。这才是语文班主任教师的最高职责。

二、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人生规划者

班主任首先要引导孩子理想地选择符合实际的需要。现在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社会需求人才的种类与日俱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观,要做一个敢于奉献的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其次,为小学生做好人生规划,要结合本人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往往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人,职业未来成就指数就越高,但是往往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班主任却忽视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孩子年龄小,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尚未形成固定的兴趣爱好。其实不然,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优势,每一个孩子都有亮点,作为班主任,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孩子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而这恰恰是我们忽视的,却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孩子从小学就培育兴趣增长极,择业和奋斗的目标要定位在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上,激发学生立志读书、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三、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心灵慰藉者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班主任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教育要遵循两个规律的发展:一是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来办教育,二是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教育学生。我们在现实中做得是远远不够的,往往只重视成绩,忽视进步;重视外在,忽视内心;重视身体,忽视心理健康。这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一件可怕而危险的事情。因此作为班主任来说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关注特定年龄学生特定时期的心理变化。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保护好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保持孩子一颗单纯的童心,让孩子在无忧无虑中成长;对于高年级孩子来说更要关注细微,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父母的教育逆反心理逐渐加强,青春期逐渐萌发,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此班主任在这个关键环节上要高度关注孩子生理和心理发生的变化,及时采取温和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手段,降低学生因生理心理变化而带来的负面影响,科学引导孩子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观,因为在中国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教育是欠缺的。二是充分发挥语文老师的优势功能来弥补孩子心灵遭受的伤痛和挫折。孩子在成长中必定有烦恼,烦恼主要来源于成长中的困惑,这里包括对父母崇拜的消亡与叛逆,对社会现象的迷茫与不解,对未来的探究与徘徊,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去正面引领,适时点拨。而作为语文教师是沟通的天才,要善于运用作文和读书这两个途径来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老师就是利用纸条书信和孩子实现零障碍的沟通,她经常利用书信和便条来掌握了解学生群体和班集体的动态,实现与学生的心灵的交换,达到以爱育爱和灵魂共震。

 

 

班主任人格魅力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镇中心小学    魏慧敏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需要班主任处理和调节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班主任的人格魅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以及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正

班主任在工作中无论对人对事都要公允、平等、正直。即对班集体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处理班集体中的每一件事都要公平合理,绝不能分亲疏、抱成见、拉关系和感情用事。具体地讲,就是在对班干部和群众上、在对优生和差生上、在运用批评和表扬上、在实施奖励和惩罚上、在给予关心和照顾上、在操行评写和鉴定上、在推举先进和模范上、在提供条件和机会上都要以公心处理,不能偏私。另外,从班主任自身来讲,不能因为自己是教师而在学生面前盛气凌人,高高在上,要善于与学生平等交往,民主协商解决问题,不压制学生。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应有的威信,才能赢得班中全体学生的拥戴和尊敬,才能使师生同心同德,使班级管理因“理顺”而“气顺”,管理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爱心

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班主任,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注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的学习、做事、为人和健康,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当学生的身心和人格尊严、合法权益受到践踏和损害时,他能挺身而出,保护学生;当学生遇到因难和挫折时,他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成功。这样的班主任不仅为学生所爱戴,也为家长、社会所称道、赞赏。这样的班主任所管理的班级才能成为一个充满关怀与爱心的“大家庭”。

三、宽容

班主任对学生的宽容是其管理素养的重要体现之一。这种宽容主要表现在对学生不求全责备和有耐心上。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而不是站在老师角度看待学生出现的问题、所犯的错误。从学生年龄、心理发展、心态特征具体考察、认识,这样才不会失之偏颇。

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朝气逢勃、充满动感、活力、好奇,要把他们辖制在自己设计的一种所谓的循规蹈矩的“范式”内,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不要一听到或者看见学生违纪顿时火冒三丈、暴跳如雷,而应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以启发、诱导,让其慢慢思过,自明道理,不要动辄写检讨、请家长,甚至体罚。要启发学生知错能改,即使再犯也要给学生以改正的机会。循循善诱,善莫大焉,这样做,一来不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事与愿违,二来使学生觉得我们的班主任友善、和蔼,理解我们,关心我们。这样,班主任就以自身的高素养“征服”了学生,让学生自觉地产生敬畏感,从而把班主任当作知心朋友,对他心悦诚服。

四、博学

班主任无论教哪一门学科,都应尽量做到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史学渗透。班主任应把各种科学知识作为自己知识结构的整体系统来认识,孤立地研究和精通某一专业,对班主任来说已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学生和时代的要求。另外,班主任及时汲取科技发展新知识,也是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地位的良好途径。当今的学生身处信息社会中,他们爱好广泛,接受能力强,许多科技新知识很快就在他们中流传,如果班主任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就很难与学生有共同的话题,从而造成师生思想脱节,使班主任威信下降。如果班主任具有广博的知识,使学生觉得他“很行”或“了不起”,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对其产生崇拜感,由羡慕他的知识近而转化为崇尚他的“智能”人格,这样班主任的知识魅力便转化为人格魅力,学生愿意主动和他交往、交心,他便有了人格向心力和感召力,从而使学生团结在他的“麾下”,就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诱导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向往,促进他们积极向学向上。

 

 

让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海子小学   杨广涛

德育与语文教育密不可分。语文教育的作用在社会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其基础地位不断动摇,人们对语文教育的社会期望也越来越局限于能朗读、能识字以及可以写文章,从而忽视了语文的德育塑造功能。原因不仅仅是语文教育的社会认同和需要在降低,更是人们对语文教育功能社会期望下降的直接反映。语文教育在多年的发展后,是继续再为应试教育服务,或是重新考虑。如何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呢?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材中所蕴含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和养料。而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发展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情感与道德观念成长现状为出发点,使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主题与道德主题积极理解,受到身临其境的陶冶,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保持情感、情绪的兴奋,主动获得课文中知识、情感、品德的精华,成就健康豁达的人格。

教师是影响学生思想、心理与情感的施教者。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还包括对学生情感发展、品德发展欲望的唤醒能力。这种能力唤醒了学生对自我人格成长的自觉意识,坚定他们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信念。

语文教师应是探究教学育德功能的“弄潮儿”,在深入理解、钻研教材时对教材中体现出的思想与情感内涵保持激情,用高度的工作热情、深厚的才识与高超的教学艺术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寻找育德育智的最佳结合点,启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实现他们思想与情感的升华、进化,使课堂教学的智能训练、品德教育、美感陶冶与行为修正诸多作用融为一体。

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当前更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作为正处在十五六岁年龄段的初中生,虽早已告别“人之初”的童年,但心理学上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他们的心理判断能力还较弱,这就更需要每一位为人师表者在教好书的同时,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工作,创造一个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也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的:“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时刻牢记“教之道,德为先”的道理,不顾此失彼,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当今语文课堂教学应强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堂,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进步在其中。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没有洋洋洒洒的长篇议论和剖析, 绝大多数课文中包含的思想内容也不是直接用术语、判断和推理来表达,相反,它们总是通过对特定情感的表达、事实的叙述、景物的描写、故事的展开,来寄寓特定的思想内容。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构思与传达的主体这“源头”必须“活水”长流!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去领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美丽图画。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新世纪的“德育工程”任务还很艰巨,如何将德育工作有机地渗透于我们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的尝试与探索,以上是本人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一点粗浅的探索,希望有更多的教育者能投身其中!

总之,语文课堂需要人文性,需要人文精神。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德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自然渗透德育内涵,可谓“渗透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方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的情感熏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寻找到自身的精神家园。

 

 

中学生物课中的德育渗透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中学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同时也是渗透学科教学的一项工作。由于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它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许多科学家都认为21世纪的生物科学将以人们难以想象的方式改变世界。所以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是从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渠道,我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课本素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愈来愈强。教师只有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德育才能进行的更顺利,更有效。生物学科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有很多学生实验,大多数都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德育素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 才能大胆实践、探索、不断创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逐渐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学生物教材中,对我国野生生物资源状况作了些简介,如我国有恐龙时代的蕨类植物化石沙椤;我国的裸子植物资源居全世界首位,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而且水杉、银杉、银杏等是闻名世界的珍稀裸子植物;我国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有许多的珍贵特产的种类,如褐马鸡、丹顶鹤、白鹇等;另外,娃娃鱼、白鳍豚、扬子鳄、大熊猫等也都名扬海内外,享誉世界。然而,中国的悬铃木被冠之以“法国梧桐”,麋鹿的故乡却要从外国引种麋鹿等,残酷的史实告诫我们,只有祖国的发达强盛才能保护好自己的丰富资源,发展自己的丰富资源,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了解我国生物学家的感人事迹和他们的卓越贡献,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当年童第周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回国工作,现在陈章良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毅然回国效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誓言“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这样的事迹、这样的豪言壮语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四、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伦理教育。当今世界,由于生物科技的高速发展,一个个令人心动的生物科技中的发明和发现呈现在人们面前,如“转基因生物”“生物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图谱”等等。这些新技术、新发现如果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工农业生产或人类医疗卫生事业上去无疑将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这是人类的福音。但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技术如果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掌握也就会产生一些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如“超级生物武器”“克隆人”等,那将是人类万劫不复的灾难。我们应抓住这个主题,教育学生人与人、人与社会应和谐相处,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平等、互助而不是仇恨、敌视和毁灭。当然我们还应该通过生物课堂加强义务鲜血、自愿捐献骨髓、尊重爱滋病人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学生要乐于助人、要尊重生命、尊重他人。我们还应给同学们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五、理论联系实际。农村中学的生物课教学 ,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脑又动手。如讲“植物的组织培养”一节时,我就把学生分成几组, 带到果园,教学生果树的嫁接方法,这样做学生不但学到了书本知识,还学到了嫁接果树的技术, 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劳动意识 ,同时又加深了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充分挖掘各种德育要素,不失时机,有机渗透,为学生种下社会主义法制文明的种子,从而为培养社会主义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精心预设  动态生成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中心小学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铺开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注重生成资源的呼声日益高涨,追求动态生成成为新课标下的课堂目标。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成性课堂的构建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既要弹性预设,又要巧妙引导课堂的动态生成,让预设和生成相互促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预设是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要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有怎样的生活体验、解读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答案、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等等。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在课堂上一旦遭遇节外生枝,便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既定的教学思路上。现在,我们知道只有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思考学生在做什么,学生需要什么,进而充分的预设,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生成,再加以适当的指导,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二、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能较好地实施预设内的生成教学,在对生成以教育机智略做处理后,仍然按预设教学,预设的目标得以落实,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教学策略如鱼得水。而预设外的生成,具有突发性、情境性、发展性,教师处置起来难度比较大,要凭借教学机智应对生成性问题,对教学进度与方法手段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预设外的生成,会因无法预约的意外而精彩,而无法预约的精彩应是教育智慧的结晶。

三、生成是课堂预设的升华

动态生成并非盲目生成,它必须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同时还必须注意生成的时间制约性。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顾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远离原先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使整节课都处于“动态生成”状态,那么,教学的主要目标就会落空,知识的系统性必将遭到破坏。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但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当教前预见面对活生生的人时,作为教学的预设,一要能升级,二要有超越。所以,教师要学会弹性预设教学过程,从结构、环节、时间、做法和结果等方面去考虑。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使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四、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体

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有时候,预设制约着师生在实际教学中的思维创新。教师牵着学生按照课前制定的程序进行教学,扼杀了师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有时候由于教学的复杂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深入,教学的进程经常会偏离原来预定的方向,打破了原先的教学计划。就对立而言,课前细致的预设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就统一而言,预设与生成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看来,生成与预设成功两者应该互相联系、互为作用,缺一不可。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教学中,如果处理好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再加上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课堂教学必定会被演绎得更加精彩。

总之,课前的充分预设与课堂的精彩生成都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教师,她的课堂犹如一团烧得火红火红的火,低温的时候,柔情似水使人陶醉;高温的时候,激情奔放,使人热切,容易焕发,产生智慧火花的碰撞。

 

 

从“早恋女生”到“演讲达人”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奚冬梅

问题描述:陈明慧,女,灵璧县黄湾镇老户朱村人,父亲双腿残疾,家境贫寒。在重点初中读书期间,因受同学歧视,极端自卑,便寻求情感慰藉,有早恋倾向,成绩一落千丈。

“每个孩子都是折翅的天使。”

陈明慧是我的同乡,中考失利后,我把她安排到我的班里。入班报到时,我单独找她聊了很多,并以自身的真实经历引发她情感的共鸣。我告诉她说:“我也是农村出身,我最能深切体会到在一帮城里孩子中间,贫穷带给我们农村孩子的那种窘迫与尴尬。但是,你要知道,物质的匮乏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精神的贫瘠!出身在贫穷的家庭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贫穷击垮,从此消磨斗志,无力改变处境而永远贫穷!我知道,也能感受到你受了许多委屈和伤害。也许,一段纯洁的友谊(此时,我故意委婉地避开了“早恋”那个敏感的字眼),可以让你得到些许的安慰,但你要知道,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你要变得足够强大!记住,陈明慧,过去属于死神!改变,就从这一刻开始吧!”这些话,是那对木讷的父母从来不曾给她说过的。她噙着泪水使劲地点了点头。

西方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折翅的天使。”我对此深信不疑,也一直在努力寻找让她重新翱翔的翅膀。后来。考虑到她文化课基础不好,靠这个成绩上普文很难考上本科院校;但她有写作天赋,而且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我决定从这方面入手,提升她的自信,以后让她学习播音主持,走艺考之路。因此,在组建班委会时,我让她做了班里的团支部书记,负责主持每天晚自习前15分钟的班会课。这一安排,让她有了久违的被人重视的存在感!她每天非常认真地拟定班会主题,安排发言同学。她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天赋很快显示出来了,老师对她啧啧称赞,同学对她刮目相看。生活在这样一个每天都给她传递正能量的班集体中,她性格渐渐开朗,人也变得自信阳光了,综合成绩更是一路飙升至全班第二名。后来,在我的鼓励下,她积极参加了校内外的各种征文、演讲、朗诵活动。特别是演讲,在我的指导下,从稿件撰写到吐字发音再到肢体语言,每一点她无不仔细斟酌。在她的刻苦努力下,荣誉接踵而来:仅2014年下半年就获得全市第二届学生资助演讲比赛一等奖、征文比赛二等奖,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大赛演讲比赛省赛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015年6月,获“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7月初代表宿州市参加全省决赛,喜获特等奖;7月底代表安徽省赴北京电视台参加全国总决赛,喜获二等奖。2016年7月14日,网上查询得知,陈明慧同学荣录四川文理学院。这个原本默默无闻,几乎要被贫穷和自卑击垮的农村女孩,经历了凤凰涅槃般的蜕变,终于重获新生,振翅高翔!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日子在悄无声息中逝去,而在我的努力下,“问题孩子”蜕变的精彩故事还在发生或续写着。

 

 

将德育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第一小学   吴秀瑾

数学课的内容表面看似乎较为枯燥,除了一些单调的符号就是一些直观的数字,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更容易被牵制到如何去解决那些数学难题上,往往忽略了题目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思想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1.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数学课本中有多处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方法、数学趣闻、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古代的算法等方面的内容,以习题、注解、附录、你知道吗、小知识等小栏目出现,这些内容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使学生受到广泛的教育。这些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我们可以适时结合教材,利用这些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还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向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家的奋斗史、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历史中的辉煌成就,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的非凡毅力和刻苦精神,从而从小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例如,在学习了圆周率后,可向学生介绍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十七世纪的荷兰人安托尼兹还早一千一百多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在学习了质数的知识后,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数学家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又如五年级教学统计时有这样一道题目:“我国运动员在第24—26这三届奥运会上各获得奖牌18块、54块、50块。制成获奖牌的统计表。”对于这道题,让学生先仔细读题,然后让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好多学生都想到了我国的体育成绩提高了一大步。这时,我适时对学生介绍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史及在国际上的巨大影响力,运动健儿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也应该努力学习,像运动员那样为祖国争光。结果,学生都受到很大的鼓舞,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2. 挖掘数学自身内在的美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鉴赏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

几何图形、对称、旋转、七巧板等知识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美育教育内容。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我先引导学生说说美在哪里,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进而交流数学的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基本图形设计美丽的图形,表现美、创造美。使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和美的教育。

3. 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目前,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环保成为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环保的意识和行为,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低年级的数学课本中,有许多关于花草树木的情景图、计算题,我们可以借助这些美丽的图片,使学生感受生命的绿色和大自然的美丽,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花草树木,渗透环保意识。再如,在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课本中设计了《回收废电池》的主题情景,我们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废旧电池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帮助学生认识回收废旧电池的好处,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和意识。四年级学生学过统计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计算一个班同学所有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并分析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让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

数学课的德育功能远远不止这些, 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数学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份。只要我们能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来正确引导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善于捕捉,不失时机地将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知识教学、智能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到位,就能真正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三版

 

名人研究课模式解读

□ 山西晋城市阳城县第二小学   任粉霞

《名人研究课》是我校“1413单元整体阅读”中海读拓展课的一种,它是结合单元文化向学生推荐名人,引导他们在了解名人的过程中汲取名人的榜样力量。这种课型目的在于发挥名人效应,使学生受到名人思想及行动的熏陶感染,从中得到一定的激励和鞭策。名人研究课分为名人推荐课和名人交流课两种课型。

一、名人推荐课

这种课型以教师的导为主,以激趣、得法为目标。现在我以《走近竺可桢》为例,简述这种课型的流程。

第一环节是激发兴趣,引出名人。教学中,我先出示了詹天佑、竺可桢、袁隆平、钱学森等科学之父的照片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猜人物。通过这样的趣味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孩子们只猜出个别人时,我顺势引导:就是这些不为大家所熟悉的科技工作者们推进了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与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该由衷地向他们表示感谢。此时孩子们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迫不及待地想进一步了解他们。这样就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名人——气象学之父竺可桢。

第二个环节是立体解读,感悟名人。我先出示人物介绍,让学生读一读,抓住关键字词谈谈对竺可桢有什么新的认识,从而感受竺可桢对祖国乃至世界科学事业的贡献。接着把他的生平分成了四个时期,围绕 “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竺可桢?”这一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了解他的一生,评价他的一生。这时我及时引导:究竟竺可桢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还需大家课后继续深入探究做出更精准的评价。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课后探究的欲望。接着我还出示了一些小故事让学生们体会竺可桢身上的水滴精神、求是精神等,明白他成功的秘诀。最后总结学法,研究名人一般从伟大成就、生平经历、人格魅力等方面研究。

第三个环节是畅谈收获,学习名人。这一环节紧紧承接上一环节,深入了解了名人后学生会从他们身上找到帮助他们走向成功的优秀品质,从而学习名人改进自我,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第四个环节拓展推荐,确立课题。课尾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了《竺可桢的故事》《竺可桢日记》等相关书籍。课下让各小组展开讨论,围绕竺可桢的一个方面设立一个子课题,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名人专题研究。当然,教师对小组确立的子课题还要过目,必要时还应进行宏观调整,确保小组研究的子课题要全面、多样、有价值。

二、 名人交流课

这种课型是以学生的展示交流为主,以深化人物认识,汲取榜样力量导行为目标。下面就以我执教的《走近李白》为例来说说名人交流课的步骤:

1. 课前确定研究课题,各小组充分准备。

研究对象可以是语文书中推荐的名人,也可以是某篇课文链接的名人。如学完《黄鹤楼送别》一文后,就可以把李白作为研究对象,然后让各小组确定子课题。子课题可以是人物生平经历,可以是人物作品风格,可以人物个性特征等,当然各小组也可以自拟课题。拟定了课题后组长要对组员进行分工,从多角度,多层面搜集资料。如性格特征研究组可以从故事、诗歌、名人评价等不同方面个性化解读李白的性格,这样形式多样才可能探究精到。又如创作风格研究组可以结合学过的古诗解读李白的创作风格,这样生动形象、简单易懂。收集完资料小组长还要组织组员交流整理资料,准备汇报展示的提纲,做好预展准备。总之学生课前必须准备充分,课堂展示才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2. 课上教师要宏观调控,引领学生全面认识人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1617期
下一个: 第201615期
上一个: 第201617期
下一个: 第201615期
上一个 : 第201617期
下一个 : 第201615期
上一个 : 第201617期
下一个 : 第201615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