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615期

第201615期

【概要描述】

第201615期

【概要描述】

详情

201615      2016710

 

第一版

 

校长应成为校本教研的首席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华学校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让我感受到校长在教师发展成长中的最终价值是——引领和推动。因此,我认为校长要想引领学校教学的发展,首先要成为校本教研的首席,必须做到如下几方面:

一、从思想上引领校本教研和业务发展

1.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作为校长,应该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让自己常学常新,要以全新的办学理念规划、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办学特色,用最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统领教师的思想,谋划学校的发展。

2. 校长要切实帮助教师提高对校本教研、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要使全体教师深刻认识到搞好校本教研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发展和教师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可通过“校长推荐”“校长讲座”等形式,向老师们传递最前沿的教育教学动态、思想等。

二、做到“善听、善写、善思、善说、善评”

作为校长在引领教学发展中要做到五个“善于”:1.善于听,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倾听教师对课改的意见和建议;2.善于思,要立足课堂主渠道,对新课程的教学、教研要多思考,不断改进教研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3.善于写,要善于总结经验,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4.善于说,应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说专业的话,经常给学校教师作专题讲座,努力使自己成为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者;5.善于评,善于用新课程理念以及信息化思想等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三、深入一线,身先士卒,做好引领

1. 个人亲身参与,至少成为一门学科的带头人

(1)校长在校本教研中必须身先士卒,积极参与到校本教研各项活动中,召开校本教研动员大会,并在会上做有高度又有远度、既有理论又有设想的论坛讲座,来体现校长的能力。

(2)校长还要敢于亲自上公开课,上示范课。要结合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定位,结合自身的感悟,定期为老师们出示公开课。

(3)校长要积极争取参与学科的专业学习活动。校长至少要成为一门学科的带头人,就要积极参与学科的专业学习活动,省教学年会、省市优质课评选等,要经常与老师们一起浸润在教研的氛围中,要做到专业化。

2. 统筹管理,创新途径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策划者、设计者、搭台者,但真正的主角还是一线教师。因此,校长首先要对学校的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要有明晰的队伍建设思路。同时要注重培育学者型、科研型的品牌教师和品牌学科。要充分提高骨干名师的地位,充分肯定他们的教研成果,要制定相关的奖励制度,对名师的研究成果给予合理的物质和精神的嘉奖,充分营造名师成长的舞台。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赛课”“主题论坛”等系列措施,为所有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借助名师的引领,带动校本教研的开展。

四、善于发现制约教育教学发展的问题,各个击破

作为校长,要时刻有一双睿智的眼睛,去观察学校的每位教师、每处教学现象,要善于发现制约教育教学发展的问题。纵观我们学校,教师配备相对均衡,自身也有着发展的潜能,就是专业水平和专业情怀有待提高,这些成了教师倦怠和抗拒教研的最大诱因。

针对这个问题,我先后带领老师们一起学习了系列新教育理念,彻底革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又结合自身发展为老师们做了《走好自己心中的路》和《沉淀智慧、丰盈未来发展之路》的专业发展报告,定期都推荐给教师文章,最终倡导教师过上学习、合作、研究的专业生活!我们还进行了“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及时了解了每位教师的发展定位。

针对学校青年教师(工作10年左右)已经过了专业发展的关键期的现实情况,我们适时地成立了“青年教师之家”,为他们提供了培训菜单12项。包括练基本功、观视频、师帮徒、写随笔、系列竞赛等。每次赛课,我们学校都会发挥团队智慧,每位青年教师也都非常投入,积极,成绩斐然!

 

 

 

让德育在语文课中绽放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中心小学  刘德国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或思想品质教育,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一、在有效的教学情景中渗透德育。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能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在教学时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常常因为学生入不了“境”,而不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就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创设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让学生与作者能够产生在情感上的“亲”,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到入境悟情,受到教育。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在教学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这段时,我播放了一段《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学生看着熊熊大火把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灰烬,脸上的表情顿时变成了愤怒。视频放完了,我立即让学生说说心中的感受,有的学生说:“圆明园的景色太美了,但是被英法联军毁灭了,我恨英法联军”。有的学生说:“圆明园的奇珍异宝不是被侵略者掠走,就是被烧毁,侵略者太可恶了……”此时,学生已被侵略者的所作所为激怒,对侵略者的仇恨可以说是不言而喻,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因为国家贫穷落后才会任人宰割、任人欺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通常将德育渗透意图潜藏在每篇文章里。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既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又要巧妙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接受课文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接受品德教育,让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找准教材中的内容与德育的结合点。例如,在教《许世友四跪慈母》一文中时,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挚的母子情,让学生意识到亲情的可贵;在《囚歌》中,让学生多读多体会,在读中去体会叶挺这种即便让敌人砍下他的头,也发誓不向敌人屈服的革命豪情。

三、在作业训练中渗透德育。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仅靠课堂上的40分钟是不够的。在语文学习中,同学们必定要接触一些作业、练习,其实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选择课后作业、阅读材料时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同一时间把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开发、思想品德的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文教人”“借事育人”,不断用丰富的精神养料滋润学生的心田。

三、在语文活动中渗透德育。语文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可以优化学生心理,也是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通过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实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促使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发展智力,促进少年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对培养健康心理有裨益。比如我在五年级第二学期中开办了“故事会”主题活动,学生踊跃发言,连班里平时语文最差的一位同学手也举得老高,而她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从此,这位同学大大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不健康心理也摒弃了,现在这位同学的成绩已居班级中游。语文活动课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施展提供了大舞台,它既可以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又可以增强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总的来说,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只要本着“育人第一”的原则,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辛勤地播撒德育的种子,就一定能够使德育之花在语文课堂上自然盛开,处处绽放。

 

 

初中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武都深圳中学为例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安化镇八一中学  杜路峰

一、选题意义及价值

本课题的实施,以教育水平相对滞后的城乡结合学校武都区深圳中学为研究对象,使校本课程这一理念深入到每个初中学校,每个教师,促进武都区初级中学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从而推动校本课程在偏远初级中学的开发,分析校本课程开发认识误区,提升中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全区初中教育的发展;本课题的实施,会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初级中学有一个良好的导向,有助于解决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为在武都区初中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良好的借鉴。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点

1. 研究目标

(1)探索并揭示武都区深圳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进展及现状,构建初级中学校本开发的基本理论框架。

(2)总结武都区深圳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的实践与科研水平。

(3)梳理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误区,更新教师观念,转化角色,积极参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2. 研究的主要内容设计

(一)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初中教师课程意识和校本课程开发综合知识和能力缺乏。A、课程管理体制问题;B、初中教师师资水平问题;C、课程开发专业知识问题。

问题二:初级中学学校经费不足,教育资源缺乏。

问题三:学校民主、开放的管理制度缺乏。A、校长、教师、家长、社区等共同参与问题;B、学校管理模式问题。C、作为管理者所需具备的相关知识和能力问题。

问题四:家长参与课程决策意识和素养缺乏。A、课程开发的社会环境问题;B、家长进行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

问题五:校本课程的灵活性、低效性问题。

(二)解决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的对策

1. 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校本开发的调控,以保证教育质量。

2. 多方筹集资金,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特别是农村学校。 

3. 采用“校本管理”的体制,形成民主、开放的氛围。

4. 转变教师观念,重视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

5. 重视地方本土校本课程的开发。

本课题拟创新点:在研究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反思初中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误区。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1. 抽样调查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哪些问题。

2. 对调查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

3. 怎样更好更理性研究对策。

(二)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文献研究法。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育,避免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寻求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2)调查法。基于武都区深圳中学,设计问卷实地调查,详尽记录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和问题。统计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项目、次数,比较、分析总结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中的问题。

(3)经验总结法:对各种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

(三)实施步骤

1. 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设计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搜集整理各片区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情况,仔细分析和整理本区初级中学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 课题组成员集中分析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对调查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更理性地研究对策。进而撰写调查报告,完成相关论文。

3. 总结阶段做好课题研究的攻坚工作,整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字记录及影像资料,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并汇编成册;撰写本课题结题报告,填写鉴定书,申请结题。

 

 

 

在平凡中守望在大山里筑梦

——保康县实验小学张功老师的敬业事迹

湖北省保康县实验小学  赵官权

有人说,他是山区教育的启明星。

他却说,我只是大山孩子的守望者。

他像一粒火种,点燃了留守儿童的希望;

他像一路台阶,成就了山里学生的梦想;

他更像一面旗帜,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精神追求。

他就是保康县实验小学的青年教师——张功。

12年前,大学刚毕业的张功放弃了城市待遇优厚的工作,积极响应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的号召,从枣阳来到保康,成为实验小学的一名教师。

工作中,张功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很快就成长为那里的教学骨干,多次被评为“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生活中,他是一个乐天派,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

2012年秋,保康城乡教师交流计划全面启动,政策一出台,不少老师都持观望态度。这时,张功却主动申请去后坪镇小学交流任教。

张功的到来对后坪小学的英语教学来说犹如雪中送炭,他承担了全校的英语教学任务。一年中,他以校为家,工作业绩突出,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同事和领导的好评。

2013年8月,正当张功带着外出交流的收获,准备从后坪回实验小学上班时,保康第二批“启明星”支教计划又启动了。张功再次主动请缨,要求去英语教学薄弱的金斗小学再干3年,当他把这一想法与远在家乡的父母商量后,却遭到父母的极力反对,父亲在电话中说:“张功啊,人过三十无少年,你在县城工作找对象都难,到那山旮旯里,谁跟你?你不着急我们急啊!”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可一想到山里孩子那渴求知识的眼神,那一刻他决定了,狠下心对父亲说:“正因为我没结婚,去交流才无牵无挂,那里缺少英语老师,我去,是我价值最大的发挥。”最终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去了金斗小学。

    金斗小学地处高山偏远地区,条件非常艰苦。学校规模不大,但老师的任务却不轻,除了三个班英语、张功还担任一年级数学和班主任、实验室、仪器室管理等任务。

班上有个叫肖雅馨的学生,入学时还不到6岁,有一次,雅馨在学校突然病了,张功怎么都联系不上家长,情急之下他急忙把雅馨抱到卫生院,给医生交代完后又匆匆折回学校给孩子们上课,中午一下课赶紧去食堂打饭送去医院喂雅馨吃,忙忙碌碌一中午,他竟忘记了自己的午饭。

去年秋天,张功步行十几里山路到赵俊杰家去家访,返回时天早已黑了,他只好一个人借着手机微弱的灯光往回走,穿过深山老林时,身边时而传出几声奇怪的声音,张功心里害怕极了,他咬紧牙关快步往前走,崎岖的山路上几次摔倒,等摸回学校已快晚上十点了。

张功就这样呕心沥血去扮演好老师、家长、保姆等多重角色。他的敬业精神、实干作风让大家无不对这个远道而来的小伙子刮目相看,连声称赞。

四年时间两次交流,张功坚守在大山里,挥洒着青春的汗水,用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真谛,树立了“四有”好老师的标杆,为山区教育均衡发展举起一面崭新的旗帜!

 

 

让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高阳小学  王美娜

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不和谐的音符——后进生,这些后进生如同大树下的小草,往往得不到阳光的普照。怎么让这些大树下的小草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作为班主任一味地抱怨、批评是起不到作用的,他们更需要的是老师对他们投入更多得关注,为他们铺设好进步的“桥梁”。

记得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也常为学生不听话而苦恼。去请教我们学校的德育校长有什么办法对付学生?他的回答让我至今难忘——“你这句话说得不对,学生不是你的对手,用不着想什么办法去‘对付’他们,而应该多想办法去关心、帮助他们。”一句话让我如醍醐灌顶,明白了当好老师,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诀窍。那就是一定要用真心、爱心、诚心去关注学生。从此,我感觉班主任工作并不是真的很难做。后来,也有年轻教师问我,“为什么那么调皮的学生,到你面前就老实了呢?”我总是这样回答:“不要以为学生年纪小就不懂事,他们分得清楚谁是真心为他好,还是只在口头上说说而已。碰到真心为他着急的老师,他们就会听话的。”

我班有个学生叫许建昊,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上课时,总是前后转,要么突然站起来,要么跪在凳子上,精力从来就没有集中过。课堂作业从来不做,考试成绩可想而知。其实他的脑瓜很聪明,上课回答问题总是很积极,也能回答上来。就是懒,一到写作业,他就焉了,半天找不出本子和笔,等他找齐了东西也就下课了。下课你想给他补补课,根本找不着他的影儿。下课乱跑,楼道内逗留,大声喧哗,违反纪律,准少不了他的份儿。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批评过,教育过,可一点也不见效。

一次上课时,我让学生默写古诗,有几个写得快的学生已经默写出来了,一转头,我发现他还在东张西望,连本子也没找出来,我又急又气,马上走过去,本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但一转念,即使批评一顿又有什么用呢?教育的话不知说了几千几万遍了,他什么大道理都懂,就是不能坚持。何况,批评他,自己又得再生一肚子气,也补不回来已失去的时间。于是,我找来一个新本子,心平气和地对他说:“没有本子怎么不早说,老师给你一个新本子,不过你可要认真去写,因为耽误了这么长时间,别人写两遍,你只写一遍吧,与朱艳飞(学习与他差不多的孩子上课也是十次有八次完不成课堂作业)比一比,看谁最先写出来。”没想到,不到五分钟,许建昊就先写出来了,这可是从来也没有的事儿。虽然写得不是很认真,但这是他第一次完成课堂作业,我真得很高兴,在班上表扬他。经过多次表扬,他逐渐有了自信,近些日子,许建昊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课堂作业虽然比别人稍慢一些,但他能够完成任务了。我想如果再多给他一些关心,多给他一些鼓励,多给他一些表扬,他的进步会更大,表现也会更优秀。

总之,作为老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想孩子所想,思孩子所思,关注每一个细节中蕴含的教育真谛,并进行循循善诱、悉心教导,那么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就会得以挖掘,真爱就会得以催发,梦想就会得以激荡,就让他们在生活中畅游,接受道德教育的沐浴,插上腾飞的翅膀吧!

 

 

做好幼小衔接  夯实教育基础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甘沟幼儿园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转折的过程,从游乐阶段向学习阶段转折的过程。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心理、社会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搞好幼小衔接意义重大。

一、突出衔接原则,找准衔接点

1. 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1) 双向性原则。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习,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习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3)渐进性原则。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衔接工作从儿童一入园就开始,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素质准备。

2. 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儿童处的区域不同,入学前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必须依据实际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习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注重心理素质培养,确保衔接顺利进行

1. 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2. 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1)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2)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习听懂老师的话。(3)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4)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在教育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第二版

 

 

让学生喜欢上舞蹈啦啦操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庄中学 

舞蹈啦啦操作为一种新兴的运动项目,不仅具有锻炼身体、发展协调性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凝聚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坚持不懈的品质。应该说,舞蹈啦啦操是一项极具价值与魅力的运动项目,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舞蹈啦啦操呢?

一、提高学生学习啦啦操的兴趣

每一项运动项目的基础学习都是枯燥的。舞蹈啦啦操也不例外。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寻找一些方法和途径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一)学生都有自己爱听的流行音乐,对此,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比较喜欢的音乐或者近期比较流行的音乐都有哪些,选取一些节奏合适的音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且经常更换新的音乐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搜寻合适的音乐并且能够及时掌握当下音乐的流行趋势,是每一位啦啦操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二)在动作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组教学,或者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创编一些需要2名或者多名学生配合完成的趣味性素质练习,这样不仅利于学生间的交流,提高凝聚力,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练习的趣味性,降低学习的疲惫感。

(四)每节课的结尾可以加入评选“课堂之星”的环节,选出练习最努力和最优秀的学生,以积分的形式在学期末进行奖评。这样不仅鼓励学习较慢的学生,还可以在学生间形成良性竞争,加快学习进度。

针对高年级的动作教学,还需要注意选一些比较阳刚,适合男女生共同完成的动作,避免一些过分体现女性特征的动作,以防男生在练习过程中产生尴尬或抵触心理。

二、提高学生的协调性,保证整体教学进度

舞蹈啦啦操是一项对协调性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许多学生动作不协调,学习进度较慢,甚至出现反复教学依然无法使其掌握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教学整体进度。这些学生大多受一定的遗传因素影响,属于先天协调性较差,并非学习态度问题。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首先要有极大地耐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越着急,学生的学习效果越差,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必要时可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私下辅导,或者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练习空间,让学生跟自己临近的学生互助学习,以此让学习快的学生带动学习较慢的学生。这种方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当教师在教学时,有些学生会出现一定的紧张心理,在紧张状态下学习会影响学习效果,而当学生互相教学时,学生的状态比较放松,而且他们沟通起来更熟悉方便,因此,有时学生互相教学的效果反而会比教师教学的效果更好。

除了学生互相教学的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还可以安排一些帮助学生锻炼协调性的练习内容以辅助教学。

(一)单个动作重复练习

1.手臂相向大绕环。由身体直立、两臂上举的姿势开始,一只手臂沿轴直臂从前向后绕环,同时另一只手臂沿轴从后向前绕环。

2.连续纵跳。两脚并拢向上跳起,落地后立即再次跳起。

3.跳转体。两脚并拢向上跳起,起跳后,身体向左(或向右)转体180度落地,手臂落放在身体的两侧维持身体的平衡。

(二)动作组合式练习

1.俯卧撑跳起转体。由俯卧撑姿势开始,两腿蹬地向前收腿屈膝呈蹲地姿势后向上跳起,两臂带动身体向上跳起,同时在空中转体90度-36度(根据个人情况而定)。衔接下一个动作时,要迅速屈膝下蹲,在双手即将撑地同时,两脚向后伸直蹬地,呈俯卧撑姿势后继续重复以上动作。

2.全身波浪起。身体直立,两脚与肩同宽,先做直脚体前屈,然后依次进行向前屈膝(收腹、含胸、低头),再依次向前顶髋、挺胸、抬头,两臂向前绕环,连续练习。

(三)非习惯性动作练习

所谓非习惯性动作练习,就是找一些学生平时练习较少的、做起来“别扭”的动作让学生进行联系,从而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通过以上教学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舞蹈啦啦操的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且要用心设计,这样课程才可以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班级管理需要智慧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东崮城小学  崔文华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学和培养学生中担当重要的角色,深刻影响着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在农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迎难而上,深感班级管理是需要智慧的。

一、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建立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必备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特别是有利于学生道德内化,促使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班级集体舆论,有利于促进团结,鼓舞学生的上进心,发扬正气,有利于班级良好人际关系的建设。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班风是班级成员的思想、言行、风格、习惯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班集体特有的一种精神面貌,是班级“个性特征”的体现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对班级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二、建立一支优良的班干部队伍,使班级“分权”。小学的孩子较为单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同学手中,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班干部队伍应通过民主选举并定期轮换。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各级各类管理员以及班主任“小密探”都应当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当然,选出的这些班级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定期对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进行培训指导,给他们讲解各岗位的工作要点,组织他们学会指定计划及具体措施,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纠正。同时必须严厉批评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树立良好班风。

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习惯教育。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造就人才、助人成功;不良的生活习惯则能埋没人才、毁人一生。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我们应特别加强确行为习惯教育,平时要求学生自觉按照《小学生手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具体做法为:一要礼貌待人;二要团结同学;三要尊敬师长;四要助人为乐。一争做好人好事;二争说真话;三争做三好全优。此外,在学生中间引进竞争激励机制,相互监督,互评互学,短期内可使学生快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农村学生的家长大部分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他们文化层次相对比较低,对教育的意义认识得比较淡薄,加之目前的大学生就业不包分配,部分家长认为供孩子上学不合算,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放任自流,对孩子的智力投资更是寥寥无几。有些家长虽然望子成龙,但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如当孩子的学习出现困难时, 他们束手无策; 而当孩子们的成绩不理想时,他们唉声叹气;当孩子犯错误时,非打即骂,孩子们难以接受,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还有些家长忙于挣钱,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对孩子们的行为不闻不问,久而久之导致这些孩子纪律松懈,生活散漫。针对这些现象,班主任不仅要管理班级学生,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班主任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访或写信等多种方式和家长沟通。既要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又要了解家长的思想动态,对观念落后的家长应及时教育。从而让家长在教育初中生的方式、方法上与班主任达成共识。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东关小学   邵育兰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重视口算练习,打好计算基础。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度的制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开学时,我会让每个同学准备一个口算练习本,每天练习5至8道口算题,同桌之间互判,两个星期检查一次,每月评比一次,评出口算小明星,进行表扬、奖励,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积极性,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也随之提高了。

二、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计算速度。熟记常用数据,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速度。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进行的强化训练有:①自然数中1~10每个数的平方;②个位上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的口算方法;③一些特定的计算结果,如125×8=1000,25×4=100;④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⑤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36几个常见数的积。这些特殊的计算结果在计算中使用的频率是很高的,熟练地掌握、牢记,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产生较高的效率。

三、重视估算训练,培养估算能力。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在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检验。比如:19.8×3.1,计算前让学生估算一下,学生把19.8看作20,把3.1看作3,20×3=60,所以19.8×3.1的积大约在60左右,在计算后继续让学生估算,两个数的最低位上分别是8和1,所以所得乘积的最低位上肯定是8,与计算出来的结果对比,若不是8,那肯定是算错,起到检验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四、灵活应用简算,提高运算效率。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过程简化的计算方法。简算的正确运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题速度,另一方面还能够让解题变得更加简单,但是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只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能做对,但是当同样的式子放在其他题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了。所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简算的价值,做到能简算尽量简算,这样可以提高运算的效率。

五、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平常的计算训练中,我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以下几点:

1.看清题:就是认真看题。看清数字,看清运算符号,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要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

2.仔细想:就是认真审题。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开始算。

3.认真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无论是作业还是练习,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括号的书写尤其要规范,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草稿纸上的竖式,数位要对齐、条理清楚。

4.仔细查:就是做完题后要认真验算。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既要检查数字及运算符号是否抄错,又要检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另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合适的验算方法,如逆算法、交换加数乘数位置、带入原题检验等验算方法。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

 

 

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信起来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学校推进历史学科整合课程以来,学校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教师通过实践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增强了自身探究和创新意识,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也因此获益良多,他们在课堂上变得更自信,学会了主动建构学科知识网络,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整合后的课堂,使我转变了自身的角色定位,通过合并、删减或添加部分历史知识,使整个授课过程更加充实和高效,也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参与者,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学习共同体。我们的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也融入新课程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将相关影视资料、史料、时事政治等资源融入其中,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拨与督促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和活跃。

课程整合就其性质而言,它有开放的一面。推行历史整合课程,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探索一些具有特色的研究专题,例如,我们从“论历史人物的功与过”入手,组织学生开展了“我给李鸿章写封信”、“我与美国总统对话”等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题,利用图书和互联网广泛收集资料,通过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撰写出格言短语、历史随笔,或绘制出历史漫画,或写成历史现代剧在班内汇报演出。一个学生、一个小组不可能完成全部任务,所以,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成组后,教师统一协调,以保证每人都能充分参加活动,又能出尽可能多的成果。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得以体现,尤其是通过调动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这对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乃至对他的一生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又如,组织学生以调查、采访的方式来了解节日的由来及其意义等。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历史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实际的第一手资料,学生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达成了“作业作品化”的目标。

当然,活动设计应因地制宜取材于实际,只有我们的活动更贴近生活,才会更有意义,教师自己动脑动手去搜集整合资料,与“历史”对话,我们的整合之路才会越来越宽阔。学生在搜集、整理、研究资料形成成果后,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将成果在全班交流。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搜集,非常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与人分享,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成果展示过程中,要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担任策划和主持人,安排好各组展示顺序,利用一课时在班内交流。在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思维相互碰撞,自然会生成新的知识和能力。

 

 

养成教育要落到实处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匡谈小学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是在少儿时期养成的”。小学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生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期。

那么我们如何使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小学生年纪小,不善于用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空洞的说教,反面的嘲笑、讽刺,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都是有害的,因此,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应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利用讲故事、看图片、现场表演等手段,让学生辨别情节中人物行为的是非、对错,以富有说服力的方式去引导,以生动形象的具体榜样熏陶、.感染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多次反复地进行教育,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从形象的教育中掌握一定的行为准则,分清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美与丑等,激发学生对不良行为的厌恶感,产生仿效道德行为的欲望,营造良好的育人气氛。 

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重组和改造。”在杜威看来,儿童从未成年状态发展到成年状态,他们的智慧与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儿童的习惯与道德也是在生活与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育者要利用各种条件去促进儿童的习惯与品性的形成,而不能阻碍其生长。可见不能将学生的生活和教育活动分离,要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性是儿童养成教育的一个显着的特点,如在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中要求学生早上来校时要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和家长说再见,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专心听讲。阅读时要保持安静,不大声说笑。课前课后及时大小便,洗手的时候儿先卷好袖口,再打开水龙头,把手打湿,抹上肥皂,搓手心手背,然后冲洗干净,拧好水龙头,把手擦干。吃饭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吃饭,能安静进餐,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餐后有条理的收拾餐具,整理桌椅,不挑食。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安静午睡,愿意和小伙伴分享玩具、图书、食品,学会爱护图书,保护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户外要注意安全,知道危险的东西不能玩,要爱护花草,在公共场所不掐花折枝,爱护学校环境。每天,老师都这样提醒幼儿,慢慢地,他们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三、老师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对儿童有重要影响。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是学生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给学生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在教师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并以此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儿童常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都是这样的”。

四、家园密切合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家长从饮食起居到待人接物,从思想意识到行为方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家长工作。一方面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兴趣爱好、行为表现,分析他们的行为习惯同家庭环境影响的关系;另一方面,注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配合和帮助,力求学校与家庭在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上协调一致。在与家长的经常性联系中,可以找出学生某些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以便于针对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儿童吃、穿方面关注较多,但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及行为习惯问题忽视不见,甚至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如我班曾有一位家长在孩子的书被别人撕坏后教育孩子:“他撕了你的书,你也要撕他的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取了召开家长会、交流家教理念、创办德育小报等一系列的家园活动策略,极大的转变了家长的思想及做法。从教唆学生打架到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从一味顺从学生的不合理要求到主动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渗透德育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实验中学  杜素梅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思想品德课本质上就是一门特殊的德育课程。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既让学生学到常识,提高能力,又让学生学会做人?基于当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缺失现象的根源,我认为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首先,树立教师自身的德育意识,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尤其是12到16岁阶段的青少年学生,除了要探究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更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我们不禁要问,怎样运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呢?其实,教师上课前对学生问的每一声好,在解答学生问题表现的耐心与细致,教师平等地对待班级里的成绩各异的每位学生等等行为都会自动的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会互相尊重,谦虚耐心平等地对待他人。

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渗透点。要使思想教育落到实处,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这就要求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教材的中心、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最后,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是通过教学行为显现出来。以学生的“学”为主体,能形成教学情境,如在热烈的讨论或辩论时,学生认真、积极的态度,执着追求知识的精神,将构成一种学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而这种双向交流是受教师指导和控制的。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精心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展示教学目标,为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提供有效、广阔的平台,真正做到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以情载理,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才能有效地灌输德育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针对学生现实思想、行为或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运用刚学过的道德观点来进行辨析,分清是非、美丑、善恶。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该那样做,以此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结合学生中出现的不道德现象,实时开展评价,重点放在弘扬正气方面。同时要知道道德情感教育局限于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走出课堂,走进本学科组织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或走进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或利用学校各部门组织的各种主题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真实的道德环境里产生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落实具体正确的道德行为。教师不要回避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找准问题切入点,对症下药。要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落实在学生的道德行为上。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传授知识和开展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它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点,把培育学生的觉悟,发挥德育优势作用作为最终归宿。我们只有在学科教学中不断地加强德育渗透,注重学生对德育情感的自然生成规律,按规律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用“爱”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学   王凤英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与同事们切磋。

一、提高教师素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作为一名教师,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他只能在这样大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教师自身的学识和道德水平,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他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

教师的素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儒雅的气质和良好的修养。既要洋溢着迷人的才情,又要闪烁着人格的魅力。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才有足够的资本吸引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仅使自己拥有一桶水,更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

二、善待我们的学生,用“爱”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名言:“把学生看做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做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所以,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我们要懂得善待。

这学期我就遇到这样的一个学生,他是班里最调皮的,老师们说起他都感觉头疼。有一天上课,他心不在焉,我就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站起来大声说:“我不会”,他的表现让我吃了一惊,我说:“不会,怎么还理直气壮?”他说:“不会就是不会,干吗不叫那些会的人”。我说:“好吧,你先坐下,咱先让会的同学回答这个问题。”下课后找他谈话,谈话过程中我没有责备他的“不敬”,而是从内心深处了解他顶撞我的原因,看到我和颜悦色,并没有要批评他的意思,他低下了头,流下了眼泪,学生是未成年人,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冲动,冒犯老师的现象时有发生。面对学生的冒犯,我们要冷静处理,切记激动上火,学生可以不好,但老师不能不善,我们要胸怀宽广,善待学生的冒犯。除了善待学生的冒犯,还要善待学生的学习困难,善待学生的个性表现,善待学生的违规犯错。教师的心中有了“爱”,才能善待学生,当我们用一颗慈爱的心去善待学生的一切时,和谐的师生关系必然能够建立起来。

三、修炼教育智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教师的临场发挥和随机应变,在融洽师生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总会遇到屡教不改,被戏称“害群之马”的学生,为此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仍收效甚微。一日,见一位“小有名气”的学生在办公室写检查。我问他事情怎样发生的,他详细地介绍了他的境况,随后发出一句感叹:班上的同学、老师都讨厌我,我真的想换个环境试试。 我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好吗?他立刻高兴的说:好啊,好啊。故事是这样的:一只乌鸦打算飞往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它们一起停在树上休息,鸽子问乌鸦:“你为什么不辞辛苦地离开这里呢?”乌鸦叹口气说:”这里的人不喜欢我的声音,打我,赶我,所以我要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说“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的。”

听我讲完这个故事,他表现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想他会明白,陷入人际关系困境时,首先要深刻反省自己,改变自己的“声音”,也许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教师的教育智慧,我们要做智慧型教师,因势利导,寓“教”无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一切成功教育都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是有赖于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思想观念,以及素质的不断提升。在应试教育之下教师更因以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来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发展,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第三版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及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体现,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人的创造力。在教学形式方面,音乐课堂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节奏训练环节可以拍手、拍肩、拍桌子等多种形式;学唱乐谱环节可以采取对唱、合唱、领唱等方式;回答问题环节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抢答等形式;听音乐模仿舞蹈动作环节可以采取个别表演、集体表演、情境表演等。形式越是多样,课堂气氛越是活跃,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越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激发无穷的创造力。音乐教育就是一种由训练“手巧”到促进“心灵”的教育过程,这突出表现在器乐的学习过程中。如钢琴、电子琴一类的键盘乐器的学习,其技巧性主要表现在手指的灵活性、准确性、敏感性、平衡性、分寸感等的严格训练上,随着乐器学习的程度的提高,手指的灵活性、灵敏性也不断提高,大脑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会不断提高。人的创造力的心理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研究同样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创造性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的结果,而前者更重要一些。这是因为创造性思维的加工对象,一般不是现成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1616期
下一个: 第201423期
上一个: 第201616期
下一个: 第201423期
上一个 : 第201616期
下一个 : 第201423期
上一个 : 第201616期
下一个 : 第201423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