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423期

第201423期

【概要描述】

第201423期

【概要描述】

详情

201423    2014930

 

第一版 

“中国梦”时代师德面面观

山东省平度师范学校   宁吉海

《礼记》中说过: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培养者和塑造者,提升教师职业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改进教师以及未来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显得至关重要。处在“中国梦”并不断推进深化改革新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应涵盖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坚定的理想信念。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们也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崇高的社会职业,敬业思想是每位教师必须具有的道德素质,敬业态度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敬业精神是教师思想意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内在动力。每个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加强自我修养。通过积极投入,亲身体验,以自己顽强的奋斗去争取成功,体验到教师工作不只是艰辛的事业,而且是充满了无限乐趣和幸福的事业。

第二,无疆的仁爱之心。师爱即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你所遇见的每一个学生的热爱、尊重、理解与期待。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力量,是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因此,教师应亲近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校园大家庭的温馨。

第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也是北师大的校训。古往今来,惟能教人以道、可为人表范者方可称为“师”。德者,品高也,德无不聚也。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把自己的学识、智慧传授给学生,是规范化、完整化、神圣化了的人格形象。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教师应作为学生的典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

第四,要有扎实的学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为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要给学生一颗小树,教师必须先有一颗大树。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要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教师就要永不满足于现状,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好学上进、勤于进取,作为教师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并不断更新、补充,以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执著精神,以巨大的耐心、坚韧的毅力,对学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循循善诱。

第五,和谐相处。对教师而言,德应体现在三个部分。一是社会公德;再是职业道德;还有个人修养。教者,化也;师者,德之彰显也。具德者,上为之父母,下为之孝子贤孙;前为之导师,后为之靠山;左为之朋友,右为之参学。教师应具其德,含以文才,以德服人,以博治学,焉有学生不敬仰,不崇敬?师道尊严自然体现。教师之间要团结协作,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互相尊重、取长补短,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同心协力、勇挑重担,出色的完成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家长,主动去争取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学生家长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

第六,简朴大方。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最完整、最规范化的人格形象。一个穿戴整洁、端庄大方、安详得体的教师外观形象,会让学生产生尊重、倾慕和仿效的心理,甚至给学生终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自己的仪表形象,不穿奇装异服,不粉饰化妆,从整体形象上,为学生乃至社会作出表率,也就是要做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

与社会在不断变革一样,教育的改革也处于进行时中。但不管如何变化,教师仍应具备上进、热情、好学等人格品质,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精准、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善于了解外面世界,不断创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适应新的时代对教育教学提出的各方面要求。

 

用师爱为学生成长铺路

江苏省江阴市山观第二中学   陈明亮

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组织的全国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研修班的培训学习,给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一个近距离与专家老师交流接触的机会。陈纪英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了她和“学生女儿”的故事,很让我感动,也让我深记一句话“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这是陈纪英老师讲座的主题词,我觉得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第一守则。“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不是对学生意识觉悟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应该怎样塑造自身、修炼自我而让学生亲师信道?总结陈纪英的话,我觉得班主任要有一付健康人格的身;有一颗爱生如子的心;有一双用发展的眼光善待学生的眼;有一个善于换位思考的脑。当代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是在一个高起点上进入学校的,他们所接触到的信息是我读书时根本不能比的。现在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而自律意识又相对欠缺,这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很多新问题。陈纪英老师提出:“正视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重视学生心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工作中,我们要能够辨识学生的情绪、状态、情感障碍,了解学生成长经历、成长环境和背景,寻找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有效施教。

眼中有人,用“察”为学生心灵把脉。班主任对学生的情况应该全盘了解,做到“明察秋毫”,以便教育时能对症下药。对学生日常行为包括言谈举止、上课表现、精神状态进行观察,如发现异常苗头,应及时了解,在针对性采取措施,不能拖延,但绝不能武断。陈纪英以一位心理学专家的视角和阅历讲了很多的案例,学生的谈话是多么的内涵丰富。

心中有爱,用“爱”为学生的成长铺路。从陈纪英老师的言辞和她在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来看,爱已然成为她的职业纪律和道德的核心。陈纪英老师提出:“偏爱后进生、厚爱特殊生、博爱中等生、严爱高材生、赏识特长生”。我们常说“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伟大”。其实,我们教育工作者,博爱中等生、严爱高材生和赏识特长生是天性,而偏爱后进生、厚爱特殊生才是伟大。陈纪英老师在讲座临近结束时提到这么一句话,“让师爱的阳光照进每一个学生心田”,这需要我们教师建立“发展眼光下的全人教育观”。

在班主任研修班的学习中,我明白了陈纪英老师的爱是“平等、理解、尊重、信任的爱”,不轻易为学生决定方向,而是运用智慧为学生分析利弊得失,先得到学生的认可,让学生自觉敞开心扉,然后走进学生心里。至爱无痕,不需要张扬,不需要表白,在一点一滴中渗透,在一点一滴中让学生感悟。

“爱学生”不能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形式和方法,这样的爱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试图以自己的思想来改变学生。一些善良体贴的学生可能会受用于这种爱,但时间长了,他们会对这种爱产生戒备。教师的爱应该是师德的根本和实质,是一种天性和修养的结晶,它是道德与人格的统一!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人文关怀,她不关乎学生的能力、成绩,而在于学生品质和道德的成长。一个成功的教育者的爱是责任的爱、宽容的爱、公平的爱和细心的爱,只有这种纯净的、脱离了功利的爱才不致于“满腔师爱东流水”,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其实时代在变,学生在变、老师也在变,每个时代的教师对爱都有着不同的诠释和表达。有了爱和理解这座桥梁,哪位老师能走不进学生的心里,哪位学生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毕竟,爱的理解和宽容是相互的!

 

如此开始的新旅程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实验小学  

当班主任已有几个年头,小学班主任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个复合性角色。当孩子们需要关心爱护时,班主任应该是一位慈母,给予他们细心的体贴和温暖;当孩子们有了缺点,班主任又该是一位严师,指出他的不足,并帮助他改正。于是,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艰巨而又辛苦的工作。说其艰巨,是指学生的成长,发展以至能否成为合格人才,班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说其辛苦,是指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以外,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纪律、卫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情况。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思想教育,从孩子的性格特点出发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顺利开展班主任工作、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基础。作为一年级的孩子自觉能力差,于是,我首先从他们自身的性格特点出发,加强对孩子们思想素质的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除了学习以外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

二、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前苏联伟大的理论家、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开学初我班就有一位女生,每天都要由母亲亲自送到教室,而且母亲不能离开,一旦她发现母亲离开了,就会小声地抽泣,直至大声哭叫。对于这个女同学,我没有直接地批评教育,而是采用了引导的方法,对她言语和行动中的积极因素加以充分的肯定。当她那天又哭叫的时候,我抱起了她,让她坐在我的腿上,我摸着她的头说:“你呀,哭起来一点都不漂亮啊。”在我的安抚下,她的声音慢慢小了一些,我又说:“我听你们原来幼儿园的小朋友说,你上学可乖了,从来不哭,是不是呀?”她点点头,声音越来越小了。我就站起来,让别的小朋友做练习,把她带到办公室,给她洗干净脸,又顺便梳了下头,小姑娘乖乖地跟着我又回到教室,再也没有那样哭叫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感觉小姑娘特别地亲近我,信任我。

三、做好榜样示范,让他们有个健康的品质

一年级小学生模仿性最强,老师表扬谁,同学们就学谁。他们喜爱模仿,特别喜爱和尊重在他们周围和他们亲近的人,他们的思维比较实在具体,情感外露,易冲动。榜样能给小学生提供鲜明、生动、可模仿的形象典型和行为模式,使小学生在对自己崇拜、喜爱的人物的思想行为的仿效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认识,激发内在的上进热情,强化了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

四、发现优点及时表扬,过错要延迟批评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当老师的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因为受了批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低落的情绪体验使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课堂吸收效率变低。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延迟批评,这样既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给予其改正和返回的机会,之后老师只要加以指导,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总之,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很繁杂的工作,每个班主任都有过酸甜苦辣,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要带好一班孩子,教育好一班人,确实不容易。但小学低年级又是学生刚跨入校门,接受人生观世界观的起始阶段,因而,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是十分重要而光荣的。我觉得只要自己充满爱心,关心和爱护他们,并严格地要求和教育他们,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结合,细致入微,一定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善导心理促实效

江苏省丰县顺河镇顺河初级中学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多年来,笔者一直很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曾先后申报并研究结题了两项心理类市级教科研课题,总结这些年来的实践心得,有以下几点可供大家参考:

一、要高度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争取成为受学生欢迎又有威望的人

我们都知道“亲其师则信其道”的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一直有老师没做到尊重学生、爱学生,而是经常运用高压手段去迫使学生学习,结果学习效果经常不理想,而且有的还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互相伤害。实际上,我们不可将学生简单地视为不成熟甚至很幼稚的孩子,要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蹲下来看学生”,在人格上充分尊重,平等相待,设法去赢得学生的喜爱乃至崇拜,既要做一位“严”师,更要做一位“好”老师,最好能成为孩子心中的“老大”,让孩子都变成自己的铁杆粉丝,如果能做到这一步,则教育教学效果不可能不好!当然,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作为老师,不能仅仅在孩子面前扮演一个“好人”的角色,如果无原则地迁就学生,教学中再无高超的技能吸引学生,即便你再怎样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恐怕也一样无法换取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教育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的!

二、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班级氛围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大家都容易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因此,班级中的整体氛围就像是大多数学生心理的风向标一样,会对一个班级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那么怎样设法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班级氛围,引领大家共同进步呢?我们认为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应设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引导他们建立自信,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给他们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不能搞一刀切。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大都比较好,基础也很扎实,普通的、较容易的学习任务,容易让他们产生倦怠、自满情绪,却忽略了自身尚存的不足。对于这类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出一点“智慧挑战题”之类的题目,通过努力,他们能做出这些别人不能做出的题目,自然就容易有成就感;而对于中等及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防止他们在和优等生的比较中产生挫败感,可以经常通过私下谈心甚至写信的方式,多鼓励他们,引导他们找到自身的长处,帮他们制定更切实可行的目标,通过指导他们循序渐进地不断实现一个个具体小目标,就可以让他们逐步树立起自信,坚持学习、进步。

其次,在具体操作时,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提出的要求一定要明确、具体,并注重及时检测和反馈,这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然后采取相应的调整、改进策略。例如,在上课时,每堂课都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课堂展示,并当堂出题,当堂检测评改。

如果全班学生人人有事做,时时有目标,而且目标能实现,他们就不容易分心做其他事情,学习生活就会很充实,也容易有成就感,班级整体氛围也就自然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当然,除了上述两方面之外,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心理学效应,例如,上课之初最好设计精彩的导入,便于让学生将课前分散到其他事情上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由于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每节课的中间部分往往是讲课效果最差的时候,这一时段,最好多安排具体的动手实践活动,而把重要知识的讲授和梳理放在上课之初或临近下课。另外,还要注意把握好讲课的音量和学习强度、节奏的变化,防止学生出现视听觉疲劳。

 

让学生成为班级活动中的主人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中心学校   侯靖宇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班级中成长”。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力求“把班级还给学生”,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给学生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活动

1. 创造良好班级环境,主动参与班级管理。要在班级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尊重理解他们,宽厚真诚对待他们,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想敢说,质疑问难,有自己的见地。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做到三个“大”,即发言大胆,说话大声,态度大方;四个“于”,即乐于读说,勤于思考,善于质疑,长于评论。让学生在恬静而紧张,宽松而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的意愿,按自由选择活动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积极的发展。不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注重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使班内不再是几颗耀眼的星星在闪烁,而是形成群星灿烂的美景。

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现在的学生有着浓厚的参与意识,渴望班主任能给他们参与管理的机会,于是,我大胆放权,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班级管理活动,时时处处体现对学生的最大尊重,有意识地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及参与竞争的意识与能力。“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有助于充分挖掘和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学生做班级的主人,有了主动权和发言权,对班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就被激发起来,工作起来就有劲头,创造性才会大。

2. 给学生一个认识自我的空间,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当学生的所做和所说达不到教学要求的目标时,有的老师容易动怒上火。静心一下,此时此刻,也许这些学生多么盼望老师能帮他一下,并给他开辟出一块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空间。

二、积极争取荣誉,树立集体信心

朝气蓬勃的班集体能为每一颗心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默默无问,无所目标,连大人的锐气都会被磨光,更何况孩子呢?无论是什么活动,我都带领学生去积极参与。给定一个力所能及的目标,鼓励每一个学生尽心尽力,不轻言放弃。主题班会是第一次展示班级风貌的机会,大家经过精心策划,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听课老师的评价第一次让学生欢呼雀跃,原来我们也能行,我和学生默默树立了更远的目标。接下来,无论是参加学校各项评比活动中争夺流动红旗、体育单项竞赛、庆五一歌唱比赛还是举行公开课,学生们不再有事不关己的漠然,取而代之的是迎接挑战的信心。每次活动结束,学生会问我“老师今天我们很棒吧!”这样的心叫共振。大家能为集体的进步而高兴,为成为班级的一员而自豪不已。敢想敢作,学生自信的力量促使他们挖掘出了更多的潜力。

三、在参与活动中师生共同反思

我觉得,在班级建设中,反思对于学生来说也十分必要,特别是班级中的小干部。反思会净化学生的心灵;反思能使大家发现不足。从反思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例如:我们的班长在反思中就发现,我们班的部分小组长不配合班长的工作,常常没有把组员完成作业的情况及时地向班长汇报甚至包庇了同学不做作业的现象,以致某些同学就趁机偷懒,经常没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听了她这么一说,就着手进行调查,及时地制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现在,我班每个星期五下午的第三节课为“师生共同反思日”。

班级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阵地,只有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每个孩子在学校得到最佳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品尝成功的快乐,是我们每位教师树立的全新理念。我们将在开展众多的活动中给孩子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创造展示自己的天地,培养自主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以德育人  以爱暖人

山东省莱州市金城中学   万晓娟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雪莱”,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更加重视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去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目标。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我认为教师只有加强自身修养以德育人,以爱暖人,才能做好德育工作。

一、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运用文明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为孩子竖起榜样,以自己美好的心灵和言行影响孩子们的身心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为人师表是教师在平时展现在学生面前所留下的良好形象,如:看到操场上的塑料袋、食品袋、碎纸,拾起来放到垃圾箱里;为学生整理学习用品;天热时问一声热不热,天冷时问一声冷不冷。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而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熏陶。

二、感悟亲情,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核心内涵是一个“爱”字,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爱,教育学生学会爱。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作为是学生的第二父母,让学生在离开家庭和父母时,在教师面前体现出父爱和母爱,即爱所有的学生,不管其家境如何,也不管学生是聪明的还是迟滞的,教师要把自己诚挚的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家庭困难的、父母离异的、孤儿、学习差的学生更需要爱。对这些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因人制宜。在他们面前我们应处处体现出母爱和父爱。对学习差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前途和理想教育。用爱心去呵护学生的心灵,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三、 享受成功,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

人的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的驱动下,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有目的的活动。活动的结果又能反过来作用于行为的动机。学生获得了成功,如果又及时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则会以更大的热情去夺取下一个胜利。就拿夺取流动红旗来说吧,每周夺得了流动红旗的班,学生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回到教室后,班主任又利用晨会时间对同学们大加鼓励,说:“这是咱们全体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咱们新学期新目标的第一个达标,我们来了一个开门红。我相信下个星期流动红旗一定还会挂在咱们的教室里!”学生个个摩拳擦掌,充满信心,都憋着劲儿想争夺流动红旗。学、比、赶、超在校园内蔚然成风。

四、甄别是非,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美,几乎是无处不在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充分感受到它。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笔者认为,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就文明礼貌、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甄别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给学生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笔者就曾以“发现身边的美”为题。开了几个带连续性的主题班会,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用心体会,感受身边各种形式的美,并把这些美描述出来,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要求学生自觉地珍惜爱护这些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这些美。结果学生的讨论相当热烈,而且越来越深入。通过这一系列主题班会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而且给了学生更加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确实给了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总之,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就让我们爱的阳光洒满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吧!

 

第二版  

 

因势而导  因爱而变

湖北省秭归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  

陈是班上的一名留守儿童,爸爸妈妈远在外地工作,一年才能回来一次,年事已高的奶奶照顾他的学习与生活。长期的留守生活、奶奶无原则的溺爱,导致聪明的他有了强烈的依赖心和极度的无责任心。在班上的表现更是很让老师头疼,在受到老师批评时也没少遭到学生的嘲笑与轻视。

在教学《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经历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用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时,我根据教材中“进城务工”这一主题图的相关信息,让身为留守儿童的陈来为大家现身说法,提供教学所需的现实情境。他讲到:“我与奶奶一起生活,爸爸每个月给奶奶寄2349元钱回来。”这时,教室里孩子们的笑声打断了他的话。我问大家:“你们笑什么呀?”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他爸爸每个月寄钱回来,真有意思!”听了那孩子的话,陈紧皱眉头,一幅很无奈的表情。我立马接过那孩子的话,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不知道,他奶奶已经60多岁了,没有能力挣钱,还得照顾他的学习与生活,这些钱不让他爸爸寄从哪里来呀?为了生活,他的爸爸妈妈都到很远的地方去打工了,他唯一的依靠就是他奶奶,不象你们,天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感受着爸爸妈妈的爱与家庭的温馨……”陈接过我的话说:“奶奶不识字,行动也不方便,我放学后就到家教里去做作业,放假了也大多是在家里看电视,超市没去过,公园没去过……”说到这里时,他已经哭出声来了。教室里异样的安静,大家都呆呆着望着他,不晓得说什么好。好几个孩子拿出纸巾为他擦眼泪……

 “孩子,不要难过!其实你的爸爸妈妈也是为了让你有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这样的,你奶奶这样疼你,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你,天天和你生活在一起,你也是幸福的。”我对他说道。然后我转身对大家说:“陈的情况确实是这样,作为他的同学,大家刚才做得很好,为他擦眼泪,为他难过。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关心他,多帮助他,让他和大家一起开开心心地学习生活。” “好!”大家齐声答道。

接下来,我又根据家访得到的情况告诉大家:“陈的奶奶除了爸爸每月寄回来的钱之外,政府每月还发给她55元的生活补助,八月份他们共用去1870元。”之后引导学生提出了“八月份奶奶节余多少钱?”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后,大家得出奶奶八月份节余534元。这时,有几个孩子又问:“为什么还要节余呀?爸爸每个月都会寄钱回来,节余钱干什么呀?”连陈也不理解地说:“奶奶每次都说要节约,还说爸爸寄回来的钱不够用,原来还有节余呀!”孩子们天真的想法让我有些意外,我满怀深情地对大家说:“奶奶一生经历了战争、饥饿……,她懂得节约的重要性,也知道孩子的爸爸妈妈在外面工作不容易,这些钱是他们的血汗钱,不能乱花。再说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管我们的生活条件怎样,都要象奶奶一样注意节约!”然后我又对陈说:“你和奶奶一起生活,总免不了生病,手中没有余钱,遇到这些特殊情况又怎样去应对呢?所以,孩子,奶奶不是要骗你,而是想更好地照顾你,保护你,你懂吗?!”

课后小结的时候,我再次对大家说:“今天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情境,在学会混合计算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了留守的他生活不易,我倡议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与陈好好相处,在他有困难时主动帮助他。”

自那以后,陈变了,课堂上积极了,课后文明了,学习成绩上升了,在家里还时不时地照顾奶奶。班上的同学对陈也更友好了,不笑他身上有汗味了,不讽刺他见识少,不嘲笑他作业做得差、考试分数低了……主动辅导他学习、放假了带他到自己家里去玩的同学多了。整个班集体变得和谐,友好了。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我们要抓住每个教育机会,因势而导,关爱每个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让他们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浅谈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齐志艳

识字能力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能力。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课本中出现的是大量抽象的归类字,所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识字教学。为了能让小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识字,我们要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努力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教学的途径,创新识字教学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教给学生丰富多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识字。只有营造出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发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才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发现规律,发现问题,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方法识字。这样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1. 猜字谜

许多汉字都可以做成谜语来猜,学生猜字谜的过程就是识记字形的过程。如:“十张口,一颗心(思)”、“两个小孩在土堆上背靠背(坐)”、“一口咬掉牛尾巴(告)”,这些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在猜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和喜悦,在不知不觉中认识更多的汉字。   

2. 编儿歌

我发现把学习过的某些字编成形义相应、顺口易记的儿歌,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一些比较难的生字,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比如:“鸟”——鸟少一点成了乌,乌鸦好像没眼珠, “七”——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比十少三”。

3. 编故事巧记字形

小学生年龄小,普遍喜欢听故事。如果发挥想象,根据字形把一个个抽象的字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这样既使枯燥抽象的笔画变得富有灵气,又给识字增添了趣味性。如教 “看”字时,可以告诉学生,上面就好比一只手,下面目就是眼睛,远处来了个孙悟空,他把手放在眼睛上面,正向前方看有没有妖怪呢!通过讲故事,既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识字中,我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例如“门+口=?”(问)、“早+艹=?”(早)、“草—艹=?”(早),与此同时,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如“坐—土=?”(从)、 “立+日=?”(音)等。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都想尝试,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和浓厚的兴趣。比如,大街上的招牌、广告,家庭中的电视、电脑,学校的墙报、标语、花草树木上的标签、校园文化墙等,把语文同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作业本中识字,在家里识字,走向社会识字。这样,日积月累,很多字在潜移默化中被学生牢牢记住。把生活当成语文课堂,在生活的舞台上识字,增大了识字量,容易提升学生识字的成就感,也能更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效率。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

  动态变化着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位小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迷住了三维“动画”。针对学生心理状态采用多媒体识字,是识字的一个好办法。因为有了多媒体的支持, 使汉字能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 使汉字的音、形、义不再脱节。比如学习《口耳目》一课时,可以用动画把汉字从古到今的形体变化演示出来,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象形字”,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用简单的图画代替老师繁杂的讲解,无疑更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年级课文内容少, 多诗歌韵文, 用微机打出, 用大屏幕出示。在学生读熟课文后, 把要学的字变颜色或者是闪动, 引起学生的注意, 让学生读, 从句到词语, 再到字来识字。这样学生对学习字就很感兴趣。还可以把一些形象的课文做成flash播放给学生看,多媒体的应用使课堂设计多变化,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于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再思考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中学   杜建峰

义务教育阶段高效课堂的逐步推广,对提高教学质量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学困生”的大量存在,也一直制约着农村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研究“学困生”的转化,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就显得尤为迫切,这也是每一个任课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笔者多年在农村初中毕业班担任教学任务,有着深切的体会,这类学生有的经过别人帮助和个人努力能脱“困”,有的不遵守纪律、逃学、滋事,还有的初中还未毕业就上了职(技)校,还有的辍学回家或出外打工,甚至还有结交社会上不三不四之流走上犯罪道路的。因而如何使他们走上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做社会有用人才,是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当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农村初中“学困生”现状

学习没有明确目的,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由于升学无望,认为读书无用;或者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甚或被家长逼迫。学习上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上网),上学抱着“混”的思想,作业照抄,应付老师。

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再加上个别教师有歧视现象,因而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以至于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常感到学习很无聊、很枯燥,情绪非常低落,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二、农村初中“学困生”形成原因

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金钱的诱惑,读大学学费高、不包分配,就业难以及网吧、游戏的吸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读书无用论”等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家庭原因。有些农村家庭缺少文化氛围和基本的亲情关爱,从而造成一部分学生自私、性格孤僻,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学校原因。在目前教育质量意识至上的大环境下,某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困生”没有具体帮扶跟踪制度,个别老师功利思想严重及教育不当,对“学困生”放任自流,甚至变相体罚,造成“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教师无私的“爱”是转化的前提。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他们都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因此,只有对“学困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用爱心滋润“学困生”;有意或无意地去接近他们,关怀他们,理解他们的心情,用实际行动感召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实意关心他们,为他们好,从而在教学上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以“耐心”教育“学困生”。很多“学困生”都有想学好的愿望,但是由于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碰到一些困难,就退缩了,所以对“学困生”应该是交心式、朋友式,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转化“学困生”方面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渭城区白庙中学的潘静老师,她对所有学生能一视同仁,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她牺牲休息时间,每天中午和晚上加班给个别同学进行补课,从不收取任何报酬,在“学困生”身上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深得广大学生的喜爱。

总之,转化“学困生”在农村学校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作,更是一项复杂的心理工作,我们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形成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合力,只要我们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对他们施以满腔的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他们的心里活动及特点,采取恰当的工作方法,一定会在“转差”的这块田地里收获累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人才。

 

挫折,让学生走过

河南省获嘉县教师进修学校   卞爱丽

2014年2月17日早上7点左右,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品阁小区一名17岁高三男生从27楼坠落身亡,又一个年轻的生命选择了放弃和离去。2014年9月6日,江西一天内发生两起学生自杀事件。当日上午,江西赣州八中高一的一名男生从西河大桥跳下身亡;下午,奉新县华林中学14岁男生余某在家中上吊身亡。

数月以来,我国各地已发生多起学生自杀事件。梳理近年来有关学生自杀的信息发现,学生自杀案例分布广泛,覆盖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各个阶段。分析他们走上这条道路的原因,或是学业问题,或是情感问题,或是与他人的矛盾纠葛,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不论是什么样的原因,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学习生活中出现了挫折,他们的心理不能承受而让自己决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睹此心痛,在我们的工作中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耐挫力,从而走好人生路呢?

现在的课堂上,鼓励提倡赏识教育,多表扬少批评,要说没错。教育实际中,因为这种提倡,不少老师不敢去批评学生了;或是批评了,是赞扬为基础的批评,很少深入到骨子里去。学生在家中是公主,是小皇帝,在学校是小上帝,生活学习中顺心顺意,所以稍微有些不顺己心的事,心理起伏较大,容易有过激行为。众所周知,挫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人的一生注定有高潮,也有低谷,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春风得意;也不会一直背时背运,道尽途穷,所有的困难都会有一个尽头,都会成为过去。所以,对学生来说,挫折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我们可以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增强风雨中飞翔的本领,以便更高更远翱翔。

首先,允许学生有失败。

因为教育现实,面对学生的种种不如意,老师会不由自主地着急,而气急无方。既然如此,可以不着急,允许学生失败,毕竟失败不可避免。在这期间,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帮助他们认清失败的本质.有人说:失败是短时耽误,而不是一败涂地;失败是暂时走了弯路,而不是走进死胡同;失败是垫脚石,而不是跌倒不再起来的绊子。认清了失败的本质,启发学生为什么会失败,与他们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从失败中走出来,战胜失败.任何事业取得成功的过程,实际上都是一个不断战胜失败的过程。

其次,告诉学生:在挫折中更容易成功。

挫折不可避免,如果学生因为一点点困难就放弃前行的话,那么在他面前的永远都是困境。因此,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困境是为了让他更快的接近成功。

从这个角度来看,挫折作为磨难,正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要想收获快乐首先要经历磨难,面对磨难,积极面对,经过一番历练,它就是改变命运的要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也很好地给我们诠释了这一点。

再次,学习生活中,老师可以不断创设挫折教育机会。

人与人的差别不大,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功地抗击学习和生活中的暴风雨,主要是他们有没有过锻炼的机会。说教可能苍白,作为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给学生设置一些障碍,把平坦的大道变成崎岖小道,使学生体会一下挫折,领会不顺,从而勇敢的走过去。这样,学生就会重视挫折,敢于战胜挫折。

一般来说,孩子没办法预料自己的认知行为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但是在受挫之后,孩子就会想,为什么会这样?他找原因,这恰恰是提升学生认知能力,锻炼受挫能力的重要时机。我们在教育中可以灵活运用。

古人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真理。我们在工作中搞好挫折教育,提升学生的耐挫力,让上面的悲剧不再发生!

 

关于信息技术课在课改中的实践和探索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二中  孙伟奇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早已不是新鲜观点。这几年各级学校也都在尝试走出一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提升的课堂模式,但是成功者不多,真正做到形神兼备的就更少了。结合自身的问题和经验,发现以下几点课改中的不当之处:

1. 有些人认为将课堂还原于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摸索,只管好纪律,不时稍作指点便是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育理论的最好诠释方法。其实这样的课堂看似是改革的典范,实则只会让学生感觉信息技术课可有可无,上也行不上也行。如此进行下去,信息技术课堂便成了学生休闲娱乐的时间。

2. 披着课改的外衣,藏着一颗传统教育的心。有些课堂远远望去是漂亮的,有自主学习,有合作探究,还有小组交流等等,这样的课堂大概在领导巡课质检时是优秀课堂,但实际效果并不很好。因为它过分看重形式,忽略了教学效果。课堂改革不应如此。

3. 太看重教学成果,急于求成。每一次变革都会有牺牲。课堂教学改革不是政治变革,不会流血,但课堂教学改革一样需要时机,需要时间,需要牺牲。如果过分看重教学成绩,只会令我们顾此失彼,不敢不能放手一搏。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改革初期或许会造成教学成绩下滑,但这是我们继续改革和努力的方向,不是我们放弃的理由。

有位同仁说过这么一句话:课堂改革是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做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实现着蜕变。针对以上几点,提出几条建议:

1.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不是什么都不会的孩子,也不是什么都能行的高手。我们的学生非常聪明,他们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同时他们也有一些缺点,天真烂漫但本性贪玩,有时会自欺欺人。所以我们要相信他们,又要“提防”他们。比如,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自主探究引导线动画,有些同学经过自主学习有所收获,而有些同学会直接说任务太难,没有完成。这就需要我们能预知他们完成的程度,不能难为孩子,也不能留给孩子不会的借口。

2. 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节课备课总要分析学情,掌握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特点。从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向出发,就会带领他们在知识的乐园里驰骋,相反就是事倍功半。所以说分析学情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好的情况就是能实现借力打力,事半功倍。

课堂改革没有一条捷径,也没有一个万全模式,它是尝试的过程,而不是收获的季节。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尝试和探索,需要适应和磨合。

 

把爱撒向每一个角落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下塘中心校  

教育教学中规模较大、人数较多的群体就是中等生,所谓中等生,是指由于思想意识、行为习惯、认识能力、意志和学习状况等原因形成的,缺乏强烈的竞争意志,自我价值观念淡薄,定向、定位偏离自我。具体说来,中等生是在优生与差生之间的那些学生,具有易分化的特点:跻身于优等生或沦落为后等生。在中等生身上,同样存在优等生所具有的潜能,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超常的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他们处于中等状态。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具有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爱撒向班级的每一个角落,自觉放平心中的一把秤,使自己的关爱让全部同学都能感受到,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才更和谐融洽,更有助于中等生奋发向上。有人生动地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研究中等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调动中等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向优等生转化,防止他们分化为后等生。所以如何调动中等生的积极性呢?

一、在观念上清除误区

长期以来,在班级工作中,人们信奉“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似乎是抓好了尖子生和后进生,中等生自然而然就上去了。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认识误区,尤其对于刚刚接任班主任的生手来说,这种说法有很大的误导作用。学习是一件艰苦的脑力劳动,纯粹让中等生以上等生为榜样,以后等生为反面教材而自觉学习,这未免太理想化了。一般学生没有那么大的自觉性;即使有,也不能保持长久。

二、表扬与警策

中等生由于自我定位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差,他们渴望受到班主任和同学的关注。因此,班主任应努力关注中等生成长的足迹,针对不同情况的中等生做不同的要求。对自信心充足只是缺乏被关注的中等生,要采取鞭子策略,适当的旁敲侧击,适当语重心长的话语,让这类中等生感觉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不断完善自我。对自信心不足的中等生要进行爱的呵护,通过在集体场合表扬方式增强其自我意识,人人都渴望情感交流,渴望关爱,中等生更是如此。中等生希望老师能够关心自己,跟自己说话,即使是训斥和责骂。可是这一点近乎可怜的要求,许多老师也忘记给予。许多老师往往对优等生宠爱有加,对后等生用心良苦,对中等生却很少了解,甚至一个学期下来,也叫不上他们的名字,这很可悲也很可怕。既要对中等生有热切的期望和殷勤的鼓励,又要不断地指导其在方法、行为上的不足,在微笑中促进其成长。

三、增强中等生在班级的主人翁地位

中等生既自尊心强又自信不足,常常让自己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认为班级的主体应该是优等生,主动退出班级活动的舞台,对班级的活动,班级的工作都处于漠不关心和“弃权”状态,只是充当看客而已。为此,班主任应该要增强中等生在班级的主人翁地位,在班会课上要特别强调中等生是班级的主力军,是班级进步的中坚力量,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各项活动中。

四、创造机会体验成功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制度下,中等生往往认为自己只能是被管理者,很难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给中等生提供锻炼和为班级管理贡献力量的舞台。例如可以通过班干部轮流换的形式,让中等生也有机会参与到班级工作中,让其有机会充分挖掘自身的才能和潜力,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促进班级工作的和谐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小型竞赛活动,调动中等生的积极性,在“寓教于乐”中提高自己。

哪一粒种子不呼唤阳光雨露?上等生是老师的宝贝,后等生是老师鞭策的对象,中等生谁来关爱呢?“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想和灵魂。今天借着新课程改革的契机,让我们更多的关注中等生!把爱撒向每一个角落!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与实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推向纵深发展,已逐渐从对表面形式的追求转变到对课堂实效的重视。新课改背景下究竟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大家分享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教材,关注学情

教师要学会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和学生。根据各单元知识框架的内在联系,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整合,并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确定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明确学生在每一段教学中需要掌握的知识水平,选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 注重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经验出发,有意识地挖掘英语课中学生的各种兴趣点,通过设置悬念、设计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了,他们才会愿意学英语,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才能有切实的提高。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有法而无定法。好的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比如鲁教版六年级上册Unit3中,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运用“What color is it?” 句型询问物品颜色。教学中既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创设情境,“一帮一”进行对话练习,也可以采用guess game以及听力训练等形式练习这一句型。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教师可以用的现代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完全可以借助网络等资源来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更直观、深刻的理解。

五、实施多元评价体系

建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以学生为本的多元评价体系。这种评价形式多样,既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成绩档案、当堂作业完成质量等方面纳入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在评价内容方面,教师可关注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水平,关注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效,树立自信。

总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广大初中英语教师积极学习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不断地反思并总结自己的教学。

 

第三版   

 

用爱心和耐心感化学生的心灵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初级中学   田改侠

回顾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我深感班主任工作的琐碎与繁杂,也品尝过收获的甘甜与成功的喜悦。尤其是担任九年级班主任,我深知自己肩负的是一份沉甸甸的重担,加上由衷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使着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下面,我谈几点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体会。

一、以培育良好的学风为切入点,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针对学生直面升学的巨大压力,班主任不仅要尽心尽力代好所任学科,还要着力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此,班主任必须在班集大力倡导“品德高尚、志存高远、勤学善思、分秒必争、勇创佳绩”的学风,以浓厚的学风促成良好的班风。以此为出发点,在班会、晨会、班干部会议以及日常的德育教育过程中,耐心地举实例、讲道理,让每个学生熟记于心,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用爱心培养信心,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

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温家宝总理曾指出:“信心比黄金都重要”。这句话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同样有效。有这样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就因为一个“行”字,消除了学生的恐惧感,缩小了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一个“行”字,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回自信;一个“行”字,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快乐,唤起了学生对班级、对学校的热爱。就学生来说,老师越是信任他,他学习就越勤奋,自信心就越强,就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面对一个个性格迥异、家庭环境不同的学生,用一颗诚挚的爱心去关爱、呵护、培养他们,无疑是一条必须遵守的法则。

三、坚持身正为范,以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带动和感染学生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于班主任肩负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双重任务,在学校里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多,在学生面前班主任是一面镜子、是一本书。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作为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学风,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带动和感染每个学生正直做人,以诚实守信的形象影响和感化每个学生讲诚信、重实干。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敬佩和尊重,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起崇高的威信,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才会顺利实施下去。

四、从发现学生闪光点入手,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中,必须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事实上纪律差的学生都是思想态度不端正而形成的外在表象,对这类学生靠纪律处分,靠“武力征服”,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我始终认为,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应该先于“晓之以理”。因此,对于学困生,不论是进行德育教育,还是补课,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高度的认可和赞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喜欢他,认为他行,他有潜力,进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难免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和不合常理的举动。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做到像朋友一样倾听,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现在的中学生,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不需要我们过多的说教,最需要的是我们的理解。当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就不要再批评了,否则会适得其反。

总之,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真诚的爱心;要有宽阔的胸怀,科学的方法; 要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宽容; 善待每一位学生,欣赏每一位学生。在尊重、理解、善待和欣赏中,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论课程改革下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在义务教育中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渠道。课程改革是指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浅谈现代美术课堂在新课程改革影响下的变化与进展。

一、美术学科课型模式的改革

目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绘画性为目的”,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应付考试,以此来充当“升学率”,带有强制方法将成年人的规范模式压给学生。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学生“照葫芦画瓢”度过45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缺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1615期
下一个: 第201613期
上一个: 第201615期
下一个: 第201613期
上一个 : 第201615期
下一个 : 第201613期
上一个 : 第201615期
下一个 : 第201613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