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606期

第201606期

【概要描述】

第201606期

【概要描述】

详情

 201606期    2016420   

 

第一版

 

破解名校发展的要素

□ 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于庄中学   袁占舵

当今祖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独树一帜、标新立异的品牌学校,这些名校引领着当代教育的发展,成为全国学校学习的标杆。笔者通过学习,归纳出以下几点名校发展的要素:

一、名校都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校长

看一所学校,首先看的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全国名校的校长有很多,在中小学里有我们正在学习的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天津普育学校的梁峰、深圳明德学校的程红兵、潍坊北海国际中学的王伟芝、苏州平江中学校的邓大一等等,这些校长拥有“教育家”的智慧,具有高远的教育理想、执着的教育追求,渊博的教育知识、鲜明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经历、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和广泛深刻的教育影响,他们是教师的思想导师、精神教练、人格楷模。 

二、名校都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学校的发展中,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学校的兴衰成败。在名校当中教师个个都称得上是“名师”,名校中的教师多具有卓越的学术素养,品德高尚、倾心教育、专业精通、业绩显著,这些名师都是学生成长的楷模、榜样。

在我们学习的名校中,每一所学校都在“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上做深做实了功夫,诸如北京十一学校的精神建设和走班制;天津普育学校的“三级教研”;潍坊北海国际学校的“制度守望”和师徒结对;深圳明德学校的“把学校打开”;苏州平江中学的“四新大课改”等等。

以上是名校在培养名师上各自的特色,在学习中发现他们具有以下共性:

教师文化建设。名校都注重建设和谐的精神家园,让老师幸福地工作,学校创造条件帮助每位老师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激励教师努力奋斗,展示自我,超越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

打造学习型学校。名校都善于让教师成为学术型教师,进一步走向复合型、专家型教师,教师都能养成“重品格、好学习、多实践、勤反思、常积累、善研究”的名师素养。

科研兴校。名校都能做好教科研,形成群研群改的教研氛围,引导教师达成“工作即研究”,名校都通过专家引领、听课视导、跟踪式磨课、公开课、示范课、同课异构、名师大讲堂、课题研究等活动,使每位任课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都有教师自我值得推广的实践研究成果。

三、名校都在深入课改,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所有名校出名的地方都在教学质量上,教学质量的取得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我们学习名校最好的感受,更多还是从课堂观察中获取。

北京十一学校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创造条件努力让教室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我听了王春易等五位老师的典型事迹报告,几位老师所讲的内容全部在课改上。

天津普育学校通过“三级教研”,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在“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当堂达标”课改理念下,形成了“和谐教学法五环节教学模式”。

深圳明德学校通过“把课堂打开”进行课改,课堂结构由静态模式转向开放模型,把课堂的立意打开,把课堂的思维打开,把课堂的资源打开,通过“打开”让课堂富有生命力。

潍坊北海国际学校提出了打造“2.4”生态课堂,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是“四学”:自学、对学、群学、点学。生态课堂引领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灵活运用。

苏州市平江中学校在深入课改的道路上,形成了基于学科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四段一案一回头”“小抄”“学教融评”“导生制共同学习”等个性化学习与评价方式。

以上名校都是通过课改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了全国名校。在课改中本质的共性是:

遵循教学规律。所有名校主要通过学科教学改革,贴近学科学习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以培养学生兴趣和成就感为基础,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程开发、教材整合、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更新使教育教学不断贴近学生认知规律。

调整教学关系。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学生的舞台,并非老师展示自我的地方;减少讲和听,增加说与做;从来不提问的学生不一定是没有问题的学生;让每一个问题在学生自己的手底下得到解决;不占用学生自主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是对学生的基本尊重;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教学计划,将老师的教学计划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计划,让知识树在学生心里扎根;在教学设计特别是问题设计方面狠下功夫,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减负增效。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广阔的舞台上展现自我,轻负担、浓兴趣、自信学、快乐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旋律。

 

 

浅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

□ 山西省沁水县新乐幼儿园    时丽莉

所谓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态度、行为的衰竭状态。国外的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为的从业者身上。而幼儿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自然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

一、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常有六种典型的心理与行为表现:(1)情绪上表现为倦怠感,易怒无助,对生活与工作冷漠悲观。(2)人格解体,主要表现为对教育对象的拒绝接纳,缺乏耐心。(3)较低的成就感,工作常感到力不从心。(4)生理上表现为没有食欲,睡不好觉,反应降低,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5)心理上表现为缺乏热情,对工作任务厌倦。(6)行为上表现为工作混日子。

二、影响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因素主要指幼儿教师生活、工作的大环境。引起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原因主要是:家人是否对幼师职业的理解支持,幼儿家长的态度和要求以及幼师的社会声望等。其中作用最大的是家人对幼师职业的态度,家人给予她们的帮助和支持越多,幼儿教师的成就感就越高。幼儿家长对教师的认识和态度作为“公众认识”的重要部分,也是具有影响教师工作情绪的重要作用。例如,大部分家长会因为一些小事全盘否定教师以往全部工作的各种成绩,这可能导致幼儿教师感到付出与回报不对等,久而久之,工作热情丧失,出现情绪衰竭的症状。

(二)职业因素的影响

幼儿园工作内容偏多,且重复性强,这就使得幼儿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1)案头工作多。案头工作挤占了教师许多休息时间,是导致幼儿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的最直接的原因。(2)班级人数多。幼儿园里普遍存在严重的超员现象,即一个班的幼儿人数往往超出5-20个,教师组织一次活动是十分艰辛的,即便是平时活动,几小时处于吵闹的环境中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何况还要提起十二分心来以防事故的发生。(3)业务学习多。各种类型的培训,各种证件的考取,占用了幼儿教师大多的业余时间。(4)幼儿园活动多,比赛多,需要幼儿教师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

(三)组织因素的影响

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构成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一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教育评价左右着幼儿教育的方向以及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观念与行为。有的幼儿园管理就缺乏民主,对幼儿教师作为人的主体关怀不够,这就往往影响到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加了工作的压力,从而产生倦怠心理。

(四)个人因素的影响

教师个人背景因素也对工作有所影响。比如说教龄、学历、经验等等。年轻的教师走入工作岗位之后,由于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长时间不能见到自己的工作效果的年轻教师就容易产生倦怠情感,失去积极性;而进入幼教行业多年的一线教师,通过多年的打拼,精力、体力消耗甚大,如果没有成为幼儿园的管理人员或专业教师,她们会有严重的心理失衡。工作信念也被动摇了,严重的职业倦怠感便产生了。

三、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几点建议

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的情感和精力的投入,而且还影响她们教育能力的发挥和发展;不仅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而且对幼儿及幼儿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有极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幼儿教师要尽量避免走进职业的倦怠状态。那么,幼儿教师应该如何避免走进职业的倦怠状态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社会方面

学前时期的发展将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全社会都要重视学前教育,重视幼儿教师这个特殊的工作岗位,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二)幼儿园方面

在管理层面,幼儿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细心观察教师情绪行为,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2)换位思考,理解万岁。(3)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实现人性化管理。(4)帮助教师规划职业发展,提供发展平台。

(三)幼儿教师个人方面

1)注重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挖掘自我能力,发现自我优势。(2)多读书,勤学习。教师不但要加强业务学习,而且还应该博览群书,这样可以净化心灵、开阔心胸。(3)多参加体育活动。因为体育活动能使精力充沛,应付不良心态的能力增强。(4)培养一点课外兴趣。业余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浇浇花,练练字,既放松了身心,又补充了课堂,何乐而不为?(5)尝试心理暗示,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当遇上不遂人愿和力所不及的事时,要多进行自我心理暗示,经常给自己以自信,像旁观者一样告诉自己:你一定能行,决不能轻言放弃!

总之,幼儿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和理想,面对职业倦怠,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就一定会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和困惑!

 

 

课堂教学中的“五个关注”

□ 山东省枣庄市四十四中学    韦树鑫

近期,在网络上聆听了魏书生老师的多场精彩报告,观摩了他的多节示范教学,颇有感慨。魏老师对他的教学风格自然是说得简单而又轻巧,但就在这几句明明白白的大实话中,我们是否能够领悟到他朴实无华的教学思想?返顾我们的课堂,在引导学生实实在在的“做”这个方面确实缺失太多,我们对学生包办代替的也确实太多。想要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现象,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关注课时目标。一节课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地步?要让学生“会”什么,“会”到什么程度?这就是魏老师一上课就和学生一道商量商量要做的什么“事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时目标”,对此教师决不能含糊,要极为关注。因为几个课时目标就构成了一个单元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多个单元教学目标就构成了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一个个课时目标没有达成,类推下去,总的教学目标就难以达成。这样,课时目标达成与否的重要性自然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我们每上一节课,都要带着明明白白的目标走上讲台,提问也好,设计训练内容也好,拟定课堂自测题目也好……心里都要装着课时目标,并极尽所能在课堂上真正落实课时目标,实现或者基本实现“堂堂清”。

关注课堂提问。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载,说的多、做的多,没有把教学问题这个“球”抛给学生,没能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扎实的训练,教师为了贴进课改的精神,充其量也就是设计了几个“问答式”提问的环节。我们常说把“球”抛给学生,“抛”球的价值在什么?在“省时不省力”。省时,是把大量的学习时间省给了学生;不省力,是教师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智慧,来思考学生在这个“球”面前的种种表现和“应对”能力。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通过深入的研究教材,逐步提升“学会提问题”的能力,教师的问题要有“三度”——长度、高度和温度。有了“长度”,问题的思维空间将会被拉大,问答式的课堂提问将会有效避免;有高度,旨在让学生在他的“最近发展区”里,就老师的问题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促进能力的培养:有“温度”指问题既问得准确,又适合学生的思维语言,学生对此才会饶有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教学的重点工作无非两类:一类是教,一类是学。重教而轻学,教学工作走的是下策;在重视教的基础上更重视学生的学,教学工作才能步入上策的快车道。因此要好好的研究一番学生的学,让“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尽早、尽快在课堂上落地生根。教师钻研教材备课时、走进课堂上课时、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时,都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要想方设法置学生于学的境地。置学生于学的境地,这要求教师既要设计学生学的方式方法,更要关注学生学的效果。

关注学生的说。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树立大教学观思想,很好地关注学生的课堂发言,引导学生把话语说完整、说丰满。学生发言,能简洁处且简洁,能省略处且省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说首尾相联、相关、相顾的话,说意思连贯的话。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训练,只要是教师有意为之,且长期坚持不放松,学生的课堂语言才能鲜亮起来,可以说,学生的发言有多精彩在一定程度上就显示出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多精彩,在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表达、交流。

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个既老又新的话题,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发挥主体能动性的平台。有的学校为了强化这种学习形式,制作了小组名牌和评价卡,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鼓励。小组合作学习目前的“通病”是流行于课堂、又形式于课堂,学生合而不作,没有实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理清这样几个问题: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效果怎样进行检测和评价,既要研究好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又要监控、调配好课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当我们做教师的把应该“关注”的都做到了、做好了,“关注”的结果自然也就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当学生一系列良好习惯养成了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这,就是教育的一种成功。

 

 

语文课本中妙“手”大看台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晋公庙中学   李可蕊

“处处留心皆学问”。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一步巩固有效教学的成果,使学生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写出妙趣横生的文章,我认真地回归课本,寻找写作真谛,特将语文课本中有关描写妙“手”的语句整理出来,以此与大家共同感悟、体会。

一、通过“手”的刻画来反映人物的遭遇。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的“手”,原是舞文弄墨、写一手好字的手,可以用手“排出九文大钱”、可以“蘸酒在桌上写字”、可以“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后来,由于穷困潦倒,偷了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再来喝酒时,只能用手走路,弄得“满手是泥”,再加上“用手摸出四文大钱”的凄惨动作的描述。进而把孔乙己这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的贫寒而又可怜之至的形象活脱脱的展现在人们面前——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的悲惨遭遇。

二、通过“手”的变化来反映人物的性格变化,表现作品的色彩。

《故乡》中的少年闰土的“手”“红活圆实”,而中年闰土,由于“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个木偶人”,那手也变得“又笨而且开裂,像松树皮了”。这一变化形象地显示出在旧中国,由于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闰土由“天真活泼、勇敢机智、朴实可爱”的形象变成了一个“衰老自卑、麻木迷信、毫不觉悟”的木偶人。而这一描绘使整个作品显示出浓厚的悲凉色彩。

三、通过对“手”的描绘,活画人物的品格。

《范进中举》里的胡屠户,一向待女婿如凶神恶煞,可当女婿中举喜极而疯,众人央他打一巴掌吓醒女婿时,他竟然要“连喝两碗酒壮胆”,而手呢?居然“早颤起来”,打过之后呢?“手又隐隐痛将起来”“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一“手”的描绘把胡屠户前倨后恭、欺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侩形象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四、通过“手”的描绘来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

1.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鲁达是一个提辖,即宋代掌管练兵和捕盗的一种武官,要有力气,所以他的拳头就有“醋钵儿大小”,难怪他“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提起拳头来……只一拳”“又只一拳……”只三拳就打死了镇关西。

2.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是一个卖牡蛎的穷水手,他为了生计,长期在海里捕捞牡蛎,风吹、日晒、雨林、海水浸,因此他的手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3. 《一双手》中主人公张迎善是一位林场工人,作者把他的“简直是一根三截老甘蔗”“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及手大无比的“天下第一奇手”和生活中的“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相比,进一步点出了他这双手不同寻常的价值:“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美化祖国,造福人类的手。

上述三例通过“手”的细节描绘来进一步反映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

五、用“手”展示人物的一种精神风貌。

《一面》中鲁迅先生的“手”是这样描写的:“……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放在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在这里作者巧妙地借“手”的“瘦”表现了鲁迅先生忧国忧民、极切关怀进步青年、为革命事业作出了极大地自我牺牲的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精神。

六、用“手”的动作深刻揭示文章的主题。

难忘的《挥手之间》可谓是典范。“主席也举起手来,像举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了”。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性动作,主旨也突显其中,它揭示了三个方面的含义:1. 表现毛主席为了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2. 体现了历史转折时期,国家领袖于人民群众之间无比亲密的感情;3. 赞颂了党和毛主席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精神。

画人写手是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有效方法,这类手法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枚不胜举。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当用心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只要你善于发现、勤于总结、乐于表达,那么我们就会捕捉无数细节的“妙”字大看台。

 

 

“四课”促学生快乐成长

□ 山西省平顺中学   赵忠贤

没有活动就没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活动就没有学生的个性张扬。魏书生老师带班坚持每天“五个一分钟”:一分钟家务、一分钟日记、一分钟速记、一分钟军歌。受此启示,经过同学们充分讨论,我们班确定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做好以下活动,我们称之为日课、周课、月课、学期课,简称为“四课”。

一、日课

1. 跑步。坚持晨跑和下午大课间跑,伴着嘹亮的口号声,用矫健的脚步去丈量青春的长度。

2. 日记。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感到得意的事,失意的事,写反思,写感悟…在写作中,增强语感,提高写作能力,又反思心灵,实现自我教育,促进道德自律。

3. 课前宣誓。上午课前五分钟做两件事,一是集体宣誓,二是3分钟脱稿演讲。“我自信我努力,我们坚信: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可创奇迹,报国是我志向,学习是我天职”同学们在激昂的宣誓中满怀信心投入一天的学习中。

4. 脱稿演讲。提前安排好每日一名同学演讲,演讲主题自选,内容自写,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演讲结束后演讲的同学从演讲内容中提炼一句话,作为当天的班级寄语。

5. 书法练习。每日下午课后至少十分钟的临帖练习,在临帖中培养细心、耐心和毅力。书法中蕴含着无与伦比的审美价值,每一次练字的过程就是一次欣赏美和实践美的过程。

6. 班级日志。每日的值日生在离校前要认真记录班里今天发生的事情,记录时可以加评论,也可以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也可对老师提出建议。

二、周课

1. 美文共欣赏。每周三下午阅读课的前十分钟,大家把搜集到的怡情美文,名家名篇等大餐共享,共享形式有个人朗诵、俩人合读、音频、视频,有时主持人还会提出2-3个问题让同学们反思讨论。

2. 主题班会。我班的班会分为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班级例会主要是对学校工作进行布置,解决班级具体问题,重在发挥管理的功能;主题班会通常每两周一次,学期初公示主题班会议程表,由学习小组承办,负责策划、主持,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实现价值观的引领。

3. 道别仪式。每周五下午放学,全班同学在学校大门口集中,合唱班歌,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或班长简短的讲话后,师生们依依不舍地挥手道别。

4. 周末整理。同学们会对周末做简单计划,整理出上周学习的重点、疑点,用思维导图形式画出知识框架,下周一全班展示交流。

三、月课

1. 共读一本书。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参与的“共读共写”活动使师生间、同学间、家长与学生间、家长与老师间的沟通更加畅通。

2. 同唱一首歌。由同学们推荐,每月选一首节奏明快、韵律优美、内容向上的歌曲,大家同唱,如《共青团员之歌》《让世界充满爱》《我的未来不是梦》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歌曲。

3. 同爬一座山。学校地处山区,走出校门就是大山,每月一次集体登山既强身健体又能领略登高望远的惬意,感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人生境界。

4. 策划一次活动。“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班集体活动就是要寓教育于实践活动中,如:四月份策划的“清明节”系列活动,节前开展踏青、祭扫烈士墓活动,组织写清明节祭文、墓志铭评比活动,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传统文化。

5. 人文大讲堂。每月开展一次“人文大讲堂”报告会,主讲人有外请名人学者,或学校名师,或学生家长,也有在校学生和本班同学,目的是积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四、学期课

1. 主题家长会。家长会,每个学期会不定期开二到三次,其中有一次是主题家长会。会前班主任将平时的观察、与学生座谈等了解到的情况,记录并归纳梳理,提前与一些家长交流,了解家长的困惑和需求。

2. 旅游一次。开展“小手拉大手,我们一起走”活动,鼓励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选择一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走一走,看一看,感受祖国名山大川增进对祖国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社会实践。“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到社区开展一些义工服务、参观采访、调查研究等,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民俗展览馆,参观当地企业生产基地,寻访名胜古迹等。

没有活动就没有成长。我班的“日课、周课、月课、学期课”活动,已成为同学们张扬个性的舞台、快乐成长的乐园。

 

 

第二版

 

让小学生写出“美文”来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双泉学校   胡蕊娥

作文作为学生书面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教学方法及策略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本人就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谈几点个人的体会和方法。

一、作文命题生活化、科学化

所谓作文命题生活化、科学化,是指教师在进行作文拟题时,要使命题充分体现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机制和写作需求,要使小学生能够驾驭。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学校没有安排专门的作文课程,语文教师也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门的作文辅导。小学生通常会在规定时间内毫无心理准备地就被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更有甚者,教师会要求学生在期末专门抽时间背诵作文书籍的优秀作文,用以应付作文考试,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和语文成绩。久而久之,语文作文教学就变成了一种教学形式,变成了学生的心理包袱,在小学生的潜在意识中,已经将作文从语文学科中孤立出来,变成和语文平等、对立的关系。

比如在学校或班级组织春游的时候,或者降雪之后,学生们即兴玩耍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学生余兴未尽的时候,因势利导,启发小学生将勃勃兴致和兴奋之情用文字表达出来。因为这些活动是每一位学生亲身经历的,是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这些命题也是小学生能够驾驭的,因为是真情实感,因为是“我手写我口”,所以,学生的作文自然是精彩的、优秀的,不会雷同和做作,不会将作文当做一种任务和累赘。

二、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书目,使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学科。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基础,写作是目的,二者之间密不可分,互相带动、互相促进、相得益彰。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在写作前,必须要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段,这样在写作时,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而信手拈来。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伟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尽管我们常听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是,读书有益,也是读者思想中的一次旅行。

语文教师在推荐学生阅读书目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阅读水平,既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又要贴近小学生的心理机制。除了基本的古诗推荐和故事书、经典童话之外,教师还要适当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国内外名言名著,挑选学生适合阅读的书目。比如说《红楼梦》和《三国演义》,我们就不提倡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阅读,因为书中的语言和思想深度都不是小学生所能驾驭了的。当然,也要和小学生的个别兴趣协调一致,如果有些小学生十分感兴趣,教师就可以推荐并辅导其阅读。诸如像《少年维特之烦恼》等一些外国名著,教师就要先把几种译本和出版社拿来比较,找到质量优良的一种推荐给学生,而像《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沉思录》等偏理性、重哲理的文字,因为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尽管内容很好,但我们也不提倡学生阅读。

三、教师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的习惯和能力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要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犹如雕塑大师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让学生写最喜爱的水果时,我让学生对水果进行看看、闻闻、尝尝等活动。写自然物时,就带学生出校门,与自然界进行亲密接触。写社会现象时,让学生用细心的眼光观看,用发现的角度学会思考。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也是学生事后所津津乐道的。

总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教师合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理解能力调整作文教学的重点和目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和兴趣为中心,以学生的终身写作习惯和终身写作兴趣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和最终出发点。

 

 

链接生活,提高课堂实效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实验小学   邱燕舞

美术教学离不开生活,跟生活结合在一起的美术教学才能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只有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我们的美术教学事业才能更富于活力和生命力。所以,我们的美术教学要面向生活,把美术教学生活化、趣味化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课程标准》把美术教学内容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部分。在各部分我们均可以尽量选用跟生活相联系,尤其是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在绘画课中,选用学生的课余生活、童年趣事、美好的家庭、秋游、生日礼物等为主题;在设计课上让学生设计和生活贴近的手帕设计、校标设计、桌椅的设计等,特别是针对不同环境的学生,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灵活取舍。如八册泥塑“餐具造型”一课,对于餐具,各地学生都不陌生,但对于农村或山村的小朋友来说,许多豪华多样的餐具见所未见,很难捏出成套的、各式各样的餐具,教师不妨将它改为“农具造型”或其它日用品的设计,也许学生更来得得心应手。如《泥塑小动物》,海边的孩子对鱼、虾之类决不陌生,能够随手捏来。但山区的孩子也许对鸟兽更为熟悉。教师可有选择性地鼓励学生用同样方法捏制不同的动物,如小鸟、小鸡、小鱼、小虾等。这样一来,在内容的选择上就得以扬长避短,也能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工艺设计类课的创作和制作。

二、课堂形式的生活化

1. 拆拆、看看。在教学《会动的小纸人》一课,我首先出示做好的纸“弹簧”(上下相等的不能摇摆的)让学生动手拆一拆,动脑筋想一想,看看它们是怎样做得成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拆的过程再折起来,这样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会折纸的方法,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最后教师再出示会动的折纸(能左右或前后摇动)先让学生观察,然后通过比较说出不同之处,从而让学生明确会动的原因是一头大一头小。

2. 说说、画画。教师不应单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而是要引导学生想明白、说明白,用“说”的方法,学会表现自己的绘画内容和自己的思想。这样一节课就多了动感、生气和活力。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描绘出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构思),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绘画的重、难点(如何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例:在教学《淅沥的小雨》时,我利用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充分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雨中的什么景象(庄稼、池塘、花草树木、汽车、房屋等)?他们(它们)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天空是什么颜色?雨落到地下是什么样子?行人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在老师的提示和引导下,学生们跳着、喊着、抢着回答问题,然后我再让学生互相交流,把自己观察到的、从其他渠道看到的景象和景物的特点说给好伙伴听,于是学生彼此也就有了交流绘画的内容。

3. 玩玩、做做。根据美术课的特点,上课时我拿出的不再只是课本、范作和粉笔,还有各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小礼物、小玩具,让学生在玩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在教学《会滚的玩具》一课时,我让学生把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在桌子的两头去滚过来,看谁滚得最好。“为什么有的东西滚得远,有的东西却滚不远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生们通过比较知道不是圆的东西不会滚动。最后我再引导学生利用这一特点来做玩具,学生做得都非常认真和仔细,做的玩具也非常好。

三、材料使用的生活化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使用到许多材料,在材料应用上也应该注意生活化。如我们用生活中常见的碎布、挂历纸来做布贴画和撕纸拼贴等粘贴类工艺美术;用易拉罐、废纸盒、空酒瓶等进行创意设计等。而且材料的使用我们也应灵活取舍:如对于泥塑类工艺课,城市的学生和富裕的乡镇,可购买彩泥、橡皮泥制作,而对于一些一般的农村和山村、渔村,则可利用沟泥、河泥进行练泥制作,海边的学生也可由老师带领用沙子堆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教办大张村小学   刘艳露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有创新能力,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存在于数学的整个教学中,思考问题是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设定让学生思考的对象,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依据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学生思维的尺度,使学生在思考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个体学生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剪拼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合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发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操作交流中,激发学生寻求不同的剪拼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再如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讨论,教师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可以引发思维的共鸣,从而确立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发现和顿悟是创新的先导。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发现中产生创新的意念和灵感,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途径。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许多不同的圆形纸片和实物,通过学生动手量一量圆的周长、直径填在表格内,通过一系列量出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使学生在思索中,发现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产生顿悟,体会了创新的快乐。

三、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孪生兄弟,想象力丰富的人创新能力也强。心理学家对于不同年龄的人做了一次创新能力的调查,发现了儿童的创造能力高于成年人,这与儿童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关。我们曾在低年级数学课出示一道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图形中包含几个小木块。大部分学生说五块,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说四块。这时教师不做评价,让学生拿出学具摆这个图形,说四块的学生通过操作醒悟自己想象中的思维缺陷,即对“躲”起来的一块是想象中的空白。此时教师再出示原图形的视觉转移图,让学生在思维中留下“躲”起来的一块在立体图上表示的清晰图形。又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后,提问: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又可以用横截面积乘以长?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摆弄和观察,通过讨论回答说,把长方形竖起来可用底面积乘以高,如果横着放就是横截面积乘以长。这样回答是通过学生一定的想象才能得出的,学生也在想象中体现创新的内涵。

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阵地在课堂,但这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新课程要求我们数学教学也应该树立大数学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数学,去发现数学问题,让数学教学走出书本走向生活,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我在教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时,在学生的脑海中没有具体的概念,特别是独生子女,他们与实物接触的少,一个鸡蛋重多少、一桶油重多少,有些学生无法确定这些重量单位。因此我要求学生在逛超市时,去观察物品,让他们去观察哪些物品用克作重量单位,哪些物品用千克作重量单位,并让学生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辨别的。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在课堂上再通过分析比较,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这一单元的内容。这样,课堂中难以接受的问题在生活中解决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五、在求异中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学生求异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为了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自编应用题,或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等以变换练习形式的来鼓励学生积极的求异思维。只要在授课时,充分发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换性,积极培养学生的求异、多变的思维,方法把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能培养学生创新的潜能。

 

 

农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研究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张庄小学   张晓君   王远浩

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二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智力的开发决定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可见阅读对可塑性、求知欲强的少年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应努力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特别是针对那些不爱阅读的学生更应该寻求其阅读“盲点”,唤醒其求知欲。

一、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1. 在农村的家庭里,家长对课外阅读不重视,他们的观念是读好老师发的书,而且自己也没有阅读的习惯,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课外阅读就根本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2. 学生的阅读量十分有限。每天都进行课外阅读的人极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从来不进行课外独立阅读的;他们在图书的选择上盲目,阅读面狭隘;阅读途径少得可怜,主要是自己购买书籍,使获取知识受到极大限制。

3. 是他们的认知力、理解力和分析力低,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其在阅读中产生了畏惧心理而不愿继续阅读下去。阅读方法单一,不能读思结合,及时反馈,导致阅读效率低下,阅读效果差。

4. 应试教育下学生不堪重负,无时间读课外书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同时,在各种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书与电视、电影、电脑和游戏机相比较缺乏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这使得学生即使有了空闲时间也仅是沉迷于电视影碟、电子游戏。

二、学生阅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吕淑湘老师说过:“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课外阅读很重要。”一个人一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始于青少年时代。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每一学段的“阅读”部分,都对课外阅读的字数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第一学段(1 2 年级)是“不少于5 万字”,第二学段(3 4 年级)是“不少于40 万字”,第三学段(5 6 年级)是“不少于100 万字”。也就是说,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 万字,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可是,纵观现在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我们发现,学生读得最多的是那些功利性很强的教辅用书,如作文大全、作文选刊、作文向导等,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口袋书、漫画书。笔者曾进行过一次调查,发现三至六年级的学生竟然只熟悉哆啦A梦、柯男等卡通形象,不知道雷锋、赖宁,不知道四大名著……因此,我深深意识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问题值得关注。

三、学生阅读是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需要

1.自制力培养。阅读活动中的自制力,是以对读物的内容理解为前提,对读物的利害鉴别为关键,对自身的行为调控为核心的一种心理品质,是阅读者对阅读环境的“免疫系统”。学生在其课外阅读活动中,理解内容、鉴别利害、调控行为这三个层次的自制要素缺一不可,其中的调控行为是终端因素,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包括:对阅读活动过程的调控,即当看到不良阅读内容时或遇到阅读活动与其他事情发生时间分配上的抵触时,能合理选择、及时中止和科学安排;对由阅读所激发起来的行为欲望乃至已经实施的行为能根据其利害关系及时克制、调整或持续进行,使之始终能沿着有益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轨道推进。 

2.自主性培养。在自制力的“保驾护航”之下,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必须具备自主性的品质。阅读教学意义上的学生阅读,是教师与学生“双重主体”参与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其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主导作用。在师生双边活动构成的教学情境中,或由于学生尚不具备独立完成阅读任务的能力,或教师为了提高单位时间的阅读效率,加快推进教学进程,学生往往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去阅读文章。而所谓的“课外阅读”则是学生在课堂之外、校园之外进行的独立阅读活动,所以独立性乃是最基础的也是最根本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应包含能独立地提出恰当的读书目标;能独立地确定合适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能形成独立的见解尤其是创造性的见解等因素。

 

 

乡镇中学运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的调查及建议

——以六盘水部分乡镇中学为例

□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   洪传智   王利文竟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之中,多媒体课件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方便,同时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与此同时,在很多乡镇中学里,因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有的物理实验没有办法去做,有的物理现象没有办法在课堂上展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若能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整、清晰、形象的感知物理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效果。但是在乡镇中学里,很大一部分物理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本文将着力探讨乡镇中学物理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情况,挖掘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从而使得多媒体物理课件在乡镇中学发挥出它的优越性,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课件在乡镇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优越性

多媒体物理教学把文字、声音、图像集于一身,实现了信息传播一体化,教学信息不受时空限制,可反复播放和有选择的存储,古代的、异域的、细微的事物都可变成学生可具体感知的物理情景。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

2)模拟实验过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3)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4)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

二、多媒体物理课件在乡镇中学的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既然多媒体课件在乡镇中学物理教学中有这么多的优点,若是每一个乡镇物理教师都能充分的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我想乡镇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会大有提高,事实真的如此吗?在这其中存在着很多致命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2)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的惰性,得过且过。

3)教师对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新课改中的辅助地位意识不强。

4)乡镇中学的硬件设施跟不上,多媒体教学无法很好的展开。

5)学校制度对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要求不严格。

三、改变多媒体物理课件在乡镇中学的应用状况的建议

目前,在中学物理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既有教师自身存在的内因,也有学校、政策等带来的外因。改变多媒体物理课件在乡镇中学的应用状况是刻不容缓的,但是如何改进,从何入手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此我仅谈谈自己愚拙的观点,提出几点尚不成熟的建议。

1)利用有相关特长的教师带动不会制作与应用的教师。

2)鼓励具有新课改观念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特长的大学生到乡镇中学带动发展。

3)学校对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应严格要求。

4)学校、县教育部门、市教育部门多开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的教育性比赛,获奖状况可纳入职称评比之中。

5)加大对乡镇中学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强多媒体硬件设施的建立。

四、结语

总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做到“物理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物理化”。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它更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所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不可估量,虽然乡镇中学在多媒体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但我相信,随着乡镇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也必将发出耀眼的光芒。

 

 

将德育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

□ 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八一爱民小学   魏 峰

一、从常规训练入手,渗透礼仪教育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学中开展礼仪教学,是贯彻党中央“以德治国” 的重要思想,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切入口。

体育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把礼仪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去:

1)全校性集合排队,进场秩序的训练。

2)做操动作的规范性,整齐划一的训练。

3)体育教学中各种仪态训练,包括站、立、行的军事化的训练。

4)校园内的各种师生礼仪的训练。

5)队礼、队歌、国歌、升国旗仪式规范性的训练。

二、利用体育情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1. 加强队列队形训练,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每一位学生是集体队列中的一个单元,只有所有单元统一步伐,集体活动才能整齐划一。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

2. 强化体育活动, 进行耐性思想教育。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特别是在跳高、跳山羊、技巧、单杠动作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我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3. 创设体育游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体育游戏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体育活动,如做“猎人打猎”(用投排球来代替猎枪)游戏,不仅能发展学生投准和躲避能力,更使他们能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做到互相协作、团结一致,为集体争取多打猎物而努力。例如,做“赶鸭子”游戏,则能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但由于各种游戏的手段不同,其所受到的思想教育要求也不同。

4. 关心器材收拾,培养学生爱护公物习惯。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例如,在上课之前,老师叫学生们搬运器械(如垫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材(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许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应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对保护学校体育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三、捕捉教育契机,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契机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事物发展或某一事物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关键环节。通过这几年的体育教学工作,我发现如果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抓住机会,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学生,那么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契机一:新学期伊始,学生内心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希望在新的学期中通过努力,赢得体育老师的好感。特别是换了新教师的学生,思想上认为换了新老师,不管该学生以前成绩多么差、思想多么落后,他都会萌发出一种“一切从头开始”的向上心理,时时会提醒自己不要犯原来的错误,一定要认真上体育课,对自己的体育学习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决定努力改变自我。体育老师要掌握学生的这种心理,为我所用,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培养其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契机二:学生在参加某项体育考试后,成绩不够理想,对于那些本身就很努力练习的学生,如果再加批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弄不好还会造成厌学情绪。对于该种情况,表扬其优点,如果能够得到当众表扬,他的学习热情将会高涨,自信心也就更足。

教育契机无处不在,只要我们体育教师注意观察,善于分析问题,就一定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总之,把德育与小学体育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并贯穿于体育教育的全过程,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的内容,积极转变在体育教学中唯技能论的观念,改进学科教育渗透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的课程标准,真正做到“以体培德、以体启智、以体育人”。

 

 

第三版

 

班主任如何开展好班队活动

□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龙山中心学校   张连芳

一、新、实、活——在时代气息中开展活动

班主任如何来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个个成功的班队活动呢?我总结的要诀是“实、新、活”。

所谓实,是指班队活动要扎实、实在,不摆花架子,切忌华而不实。亦指解决问题要实际,一次集中解决一个问题,不面面俱到。不搞形式主义班队活动、不拟“大”而“空”的主题词、不搞不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

所谓“新”,就是设计组织的班队活动要新颖。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接踵出现的新事物、新观念、高新技术令我们应接不暇。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各种新思潮的出现,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少年儿童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们的目光开始投向社会,课本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而充满科学性和知识性的班队活动正好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易受到孩子们的欢迎。要让学生触摸时代的脉搏,这就要求班队活动引进时代的活水,选择有时代感的主题,从时事中抓题材,从生产、科技发展中抓题材,从身边的新鲜事中抓题材,迅速反映社会生活,帮助学生们辨别真伪,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学习创新精神。

所谓“活”,是指设计组织的班队活动要活泼、生动、富有情趣。

二、细而深——在系统整合中细化活动

班队活动要用整体的教育思想来指导,达到教育目标实现的整体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性的最高境界,内容、活动的全过程、活动的教育力量都要成为一个系统。从活动内容看,要从整体教育的角度考虑,包含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活动,加强课程的延伸与运用,课内的整合与统一,形成全面的信息网络,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教育和发展。从活动的全过程看,整体活动和个别活动是辩证统一的。就一次活动来说,只有从酝酿、设计、准备阶段发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来,活动实施时才会有激情。从整体活动看,活动之间也应有一个系统和连贯的安排,增强针对性,坚持分层次教育,注重渐进性,坚持从点滴小事做起。每一学期的班队活动计划我们都要充分考虑计划的整体性,努力做到每个学期班队活动计划有一个大主题,又有围绕大主题的小主题,而这些小主题又承上启下,环环相扣,这样使整个学期的活动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设计组织的活动要有一定的教育深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如开展以“六爱”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低年级的队员开展以“爱父母爱老师”为主题的爱我最亲近的人的教育;中年级的队员开展以“爱班级爱学校”为主题的集体教育;高年级的队员开展以“爱家乡爱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热爱祖国的情感伴随着队员年龄的增长油然而生。

三、扶和放——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舞台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活生生、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在引导学生开展德育活动的过程时,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重视自主活动,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主实施、自我总结评价。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意角色的转换,从说教者变为引导者,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和理性思考,不断提高素质,在活动中弘扬主体性。要想使活动真正具有持久性,真正溶入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学校常规工作的一部分,学校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活动条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舞台,让学生能经常地、自觉地参与到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为了给学生提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1607期
下一个: 第201605期
上一个: 第201607期
下一个: 第201605期
上一个 : 第201607期
下一个 : 第201605期
上一个 : 第201607期
下一个 : 第201605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