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教坛十八载 筑梦育人路
- 分类:班主任之星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10-30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人物名片
张理坤,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濮阳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荣获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濮阳市优秀教师等,在《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教师报》《德育报》《教师报》《班主任之友》等著名期刊发表文章200多篇。
教坛十八载 筑梦育人路
【概要描述】人物名片
张理坤,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濮阳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荣获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濮阳市优秀教师等,在《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教师报》《德育报》《教师报》《班主任之友》等著名期刊发表文章200多篇。
- 分类:班主任之星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10-30
- 访问量:0
班主任之星
教坛十八载 筑梦育人路
□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 张理坤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不觉已是第18个年头,奋斗的足迹镌刻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一朵浪花都是成长的记忆。
一、努力做一专多能的优秀教师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深知读写并重是语文教育的本色。多年来,我始终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不仅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在个人的写作之路上不断前行。我坚持书写教育随笔,将我的思考与向往尽情展现于缤纷多彩的大世界之中。这些文字,如同我心灵的印记,记录着我在教育园地里不懈探索与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在《中国青年作家报》《语文报》等各类报刊上,我已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玉兰花开香满园》等作品更是入选各省市中考、升级考试,成为学生备考路上的良师益友。此外,我还出版了《古文观止》(知识出版社)等4部语文读本、教辅资料,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对文字的痴迷与追逐,不仅成就了我个人的写作梦想,更在无形中影响了我的学生。在我的书桌前,整整齐齐摆放着一摞摞“大部头”,它们不是经典名著,而是我和学生共同创作的师生文集。这些文集,如同一枚枚晶莹剔透的贝壳,在记忆的沙滩闪闪发光,记录着我们共同走过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1.班级日志,记录每一个不可复制的美好。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使用了多种创新教学法,班级日志就是我引导学生记录生活、思考人生的一个重要载体。精美的日记本,总是由我打头阵,几易其稿后工工整整地誊写在扉页上。之后,每天由一位“史官”负责记录,可以谈人生感悟,也可以记录学习思语。这个小小的举措,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更在无形中化解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矛盾与误会,强化了班级的凝聚力。同时,通过互相影响,学生锻炼了日常观察、写作的能力,学会了记录生活、思考人生。不同的笔迹,书写共同的心声,一颗颗青春敏感的心不断走近、融合,凝聚出集体的温暖。
2.师生同题作文,见证教学相长的小确幸。师生每月写一篇同题作文,由语文课代表负责,当堂完成。作文内容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人和事——班级、老师、同学。以2013级20班为例,“永远的20班”系列内容丰富多彩,从《20班,我想为你唱支歌》到《与20班相伴最快乐的事》《与20班相伴最难忘的事》,从《感动20班之最敬重的老师》《感动20班之最敬佩的同学》《感动20班之最贴心的朋友》到《20班,我们的家》《青春万岁——致20班》,再到《辉煌的三年,永远的记忆》,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了学生对班级的热爱与眷恋。两学期下来,一本本班级专辑相继面世,它们不仅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足迹,更成为了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3.文学社,演绎一段文字的诗意浪漫。除了班级内部的写作活动,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文学社团。由语文课代表和几个文学少年组建的“旭日文学社”,如同初升的太阳,代表着青年学子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每周四的阅读课,我们都会组织活动,如读书沙龙、诗文诵读、作品争鸣等。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激发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
真情文字,诗意浪漫。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始终坚信文字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滋养学生的心灵,更能够定格教育生命中每一个美好的瞬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继续努力做一专多能的优秀教师,用文字点亮学生的心灵之光,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二、做乘风破浪的班级管理者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我担任班主任已十六载有余,这段旅程充满了挑战与收获,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班级管理者的责任与使命。我始终坚信,山高我为峰,只有不断攀登,才能成就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梦想与未来。而这一切的基石,便是一勤天下无难事。
1.以身作则,引领前行。无论是教高中还是初中,我一直奉行一个原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一定先做到、做好。每天清晨,我总是第一个踏入教室,用自己的行动唤醒学生的早晨;而每当夜幕降临,我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确保每个学生都已安全离校。无论是课间操的整齐划一,还是远足拉练的坚韧不拔,亦或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思维,我都身体力行,冲锋在前。我的身影成为了学生心中的灯塔,引导他们养成处处争先进的好习惯,进而带领整个班集体拼搏进取、力争上游。
2.仪式感满满,见证青春。初次见面,我总会用心为学生准备一份小礼物,或是一枚精致的书签,或是一张别致的明信片。这些年暑假,我旅游的足迹遍布天南海北,每到一处,我都会用心挑选精美的书签,竹子的、檀木的、塑料的、金属的,这些书签承载着我对学生的美好祝愿。而那些明信片,则是升入高等学府的学生寄回的,还包括他们所在学校的信封和宣传页等,全国重点高中、著名大学,醒目的校名令人侧目,它们见证了学生的成长与蜕变,我如获至宝般小心珍藏。新生报到前,我会取出这些明信片,擦拭一新,在空白处工整地写上他们的名字,当面交给每一个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也是我对他们未来的期许。
每当毕业之际,我都会给学生写一封信,这是一封融合了4年里闪光片段的公开信。从第一次见面到第一次升国旗,从第一次远足到第一次体育竞技,再到第一次直面生物、地理中考……每一个瞬间都历历在目。开场白是青春誓词,结尾则是我撰写的评语和祝福语,落款处工整地签上班级、姓名、日期,我喜欢在最后署名“永远的××班班主任”。这封信总是厚厚的一叠,几易其稿,凝聚着我对学生的深情厚意。同时,我还会附上一张“私人订制”的高仿通知书,在最醒目的位置书写学生的姓名和其心仪的高中校名,这是我对他们未来的美好祝愿。
3.亦师亦友,共筑梦想。“坤哥”“张爸爸”,这两个称呼是我与学生之间的特殊纽带。工作之初,我与80后学生年龄相仿,我们聊得很“嗨”,他们称我为“坤哥”。而90后的学生,则因为4年的陪伴,亲切地叫我“张爸爸”。近几届的00后学生,则与我相处得更为自然,亦师亦友已成为我们相处的常态。
我们是学友。教室后排的课桌是我的办公桌,批改作业、备课写教案、书写随笔,都在这张课桌上完成。课堂上,我近距离观察学生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跟进;课间,我主动与学生攀谈,不时开几句玩笑,与任课老师简单交流。这样的互动,让各学科课堂日趋完善,也让师生的笑容分外灿烂。
我们是书友。班级成立了图书角,学校建立了图书阅览室、公共图书架等,满足了我们的阅读需求。每周四的阅读课,学生都会自发组织阅读研讨会,我也会积极参加,与学生一起高谈阔论,有时还会争得面红耳赤。从课内名著到中外经典,书籍开阔了我们的视野,点燃了一个个美丽的梦想。
我们是球友。在篮球场上,我们你来我往,不亦乐乎。我不仅是学生的啦啦队长,还会在休息间歇秀个三分球、来个单打亮亮相,博得学生的欢呼喝彩。每过一段时间,学生学累了,懈怠了,我便会召集班委组织对抗赛、挑战赛,给予他们拼搏的勇气和团结的信心。
我们是文友。我经常展示个人作品给学生看,还印发给他们,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了练笔。我总是第一时间将他们的优秀作品推荐给校报、省市级报刊,帮助学生实现了作品变成“豆腐块”的梦想。有的学生还远远走在前面,甚至有两名学生光荣当选河南省十佳文学少年。
我们是网友。我的微信、QQ好友中相当一部分是学生。他们有什么想法都会第一时间在网络上与我取得联系,我也会尽可能地及时回复。我会在深思熟虑之后在他们的朋友圈点赞、留言。我的教育札记也常常引来无数学生的比心与点赞。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烦恼或情绪低落时,我总是及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是我作为班主任最骄傲的事情。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亦师亦友的关系原来如此美妙,它让我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三、教育之路的蜕变与成长
1.独行快,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远离舒适区,我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竞赛,寻求自我突破。2018年10月,我和其他5位优秀班主任代表濮阳市参加了河南省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在这场激烈的竞技中,我们经历了成长自传、班会设计、班主任演讲、才艺展示、案例分析答辩等多个环节的考验,与省内顶尖的班主任们展开了精彩对决。最终,我们团队喜讯连连,6人荣获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濮阳团队一举夺魁!这次经历不仅让我们脱胎换骨,更让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因此当选河南省优秀班主任,并成为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开启了新的教育篇章。
2.众行远,草根们共同书写教育神话。时光荏苒,一晃6年过去,我主持的一苇班主任工作室拥有核心成员20名,涵盖全校60名班主任,形成了老中青强强联合的阵容。我们齐心协力,注重传统回归,凸显团队特色,逐渐实现特色主题班会序列化;同时,我们精准定位,强化细节,打造班主任成长梯级化。在这个大家庭里,“人人能写、人人善写,人人能讲、人人善讲”的风气风靡全校。每月一次的论坛、研讨,以及寒暑假的主题培训,都由一线班主任担纲主讲。经过撰写、演讲的苦心修炼,每个人都在蜕变,变得成熟自信,变得睿智不凡。
过去的4年里,我们围绕热点、难点问题举办了20余次主题沙龙,屡屡受邀走进市直、县区学校进行班主任专题培训,深入乡村学校帮扶交流。工作室成员笔耕不辍,《一苇指南》已编辑十多期,一年一度的“我的班级管理故事”征文质量显著提升。多名核心成员连续在《中国教师报》《德育报》《教师报》等国家、省市级教育报刊发表论文、随笔,影响力空前。我们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拥有了同舟共济的伙伴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班级管理专业化的道路上,我们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四、做激流勇进的时代弄潮儿
自2015年起,我在校团委兼职,充分发挥团队阵地的强大作用,积极探索并成功打造了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红色育人新途径。
1.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体验农耕文明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村,作为全国知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团(队)员前往此地体验生活,亲身感受西辛庄村如何在李连成书记的带领下,从昔日一穷二白的贫困村一跃成为“明星村”的过程。他们积极引资,兴建工厂、医院、学校,实现了集体经济带动全村共同富裕的壮举。这不仅是中国社会全民小康的时代缩影,更让同学们对农村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勤劳致富和可持续发展有了更生动的感悟。
2.远足参观历史博物馆与城乡规划馆,厚植爱国情怀。我们精心组织全体团(队)员步行5公里,前往展馆参观。从享誉海内外的“中华第一龙”到字圣仓颉陵,再到中国张姓始祖挥公墓,厚重的文物和古迹讲述着古老的历史,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同时,沿途看到的现代化的高铁动车、摩天大楼等也展现了国家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此外,“三李精神”展览厅和廉洁奉公的警示厅等也让学生深受震撼和启迪,感受到古典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与辉映。
3.发掘本土红色资源,传承革命传统文化。清丰单拐革命遗址、黄河故道的将军渡以及长青陵园等地,都是我们每年必会拜谒的圣地。讲解员讲述的红色经典和党史传奇,以及遗址中那些饱经风雨却清晰可辨的标语,都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革命精神的伟大。红船精神、五四精神、抗战精神和解放精神等,与当代的北斗巡航、神舟飞天和空间站宇航员凯旋等成就相呼应,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感,“中国崛起,我的责任;民族复兴,我的使命”成为他们心底的最强音。
回望过去,从普通教师到市级学科带头人、省级优秀班主任的成长之路,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悉心栽培。他们以身作则,引领全校教师学习专业著作、阅读教育报刊,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不断挑战自我,取得了些许成绩。
教育报国,成就自我,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追求,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我将继续怀揣着这份信念,勇往直前,为实现教育梦想而不懈奋斗!
校长点评
做“一专多能”的新时代教育人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自1985年创建以来,始终坚守“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强校、以爱育人、以智启人、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不断强化领导班子建设,打造了一支“诚信办学、敬业笃志、尊重规律、敬业奉献”的领导团队,以及“师德高品位、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研究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致力于培养“志存高远、厚德博学、诚信笃志、思方行圆、思想活跃、敢于担当”的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
张理坤老师,作为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代表,长期扎根于教育教学一线。他深耕学科教学,同时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特长,历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赞誉。
学校高度重视师生的专业成长,每年专门拨款购买教育教学专业书籍,订阅各种报纸期刊。在这样的氛围下,张理坤老师成为了潜心读书写作的佼佼者。作为语文教师,他坚持读写结合,不仅个人收获颇丰,还成功创建了一个个书香班级。在他的引领下,学生在文学的滋养中顺利升入高中,步入大学殿堂,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张理坤老师秉持“先有父母心,再做教育人”的教育理念,担任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的16年里,从日常行为规范的监督到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从“图书漂流”到开放式图书角的运营,再到大型团队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他都始终陪伴。这些活动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得到了心灵的滋养。
此外,张理坤老师还是学校一苇班主任工作室的领头人。他连续多年主持学期班级管理主题沙龙和寒暑假班主任专题培训,完善了班队会序列化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班主任核心素养的提升。他涉猎广泛,笔耕不辍,多篇论文在《德育报》《教师报》等刊物上发表,并多次获得《班主任之友》“年度优秀作者”称号,还被《德育报》聘为“特约通讯员”。
张理坤老师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专多能”的新时代教育人形象。他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带好班级;同时全心全意做好团队工作,不断创新,努力打造特色活动品牌,为助力学校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实现伟大卓越的“一中梦”而不懈奋斗!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校长靳玉涛)
学生心声
感恩有您,张老师
距离2021年毕业已悄然过去三年,那段充实而忙碌的高中生活,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尽管我们之间的联系并不频繁,但您始终是我心中的牵挂。今天,我终于可以满怀喜悦地告诉您:我已成功被河南大学中文系录取。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梦想,也是您曾经期许的愿景,因此,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与您分享这份喜悦。
回想起初中时期,您给予了我巨大的鼓励与信心,让我有了勇往直前的动力。中学六年,无论是低谷还是高潮,我都坚持着自己的步伐,力求无愧于心。自离开您的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实现梦想,无论最终能否进入211或985高校,我都要成为父母和老师的骄傲,成为那个独一无二、优秀的自己。
而这个梦想的萌芽,正是从您带领我参加学校龙韵文学社开始的。在您的悉心指导下,我学会了写作,从当堂作文到课后练笔,您的红色批注和飞扬的评语总是让我激动不已。初二那年,我的第一篇文章《一朵花儿开》在《语文报》上发表,您还在课前为我举办了一场小小的庆祝仪式。那一刻,我羞涩而激动,心中种下了一个关于文学的梦想。
进入高中后,我毅然选择了文科,并在报考时毫不犹豫地将所有院校的第一志愿都填成了汉语言文学。如今,这个梦想似乎触手可及,虽然未来的路可能充满挑战和坎坷,但我愿意一直努力下去,直到实现那些未曾期待的瞩望。
中学时代的努力已经开花结果,我深知自己或许不是您最优秀的学生,但您无疑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感谢您在我学生时代给予的指导与关怀,您已经成为了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位重要引路人。
未来,我将带着您的教诲和期望,继续在象牙塔下努力提升自己。我会时刻铭记您的教导——“要做最好的老师”,并以此为榜样,告诫自己“要做最好的自己”。
感谢恩师,您的教诲我将铭记于心,伴随一生。
(2017届18班学生王曼)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