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总第1802期 2024年11月6日
一版
不舍昼夜即历史 我在古往今来中
—— 深切缅怀柳斌先生
□ 《德育报》总编辑 张国宏
2024年10月3日上午10点,在葫芦岛休假的魏书生老师来电说,柳斌主任10月1日晚上不幸去世,他心里特别难过,决定到北京参加吊唁活动,送送老领导。我理解魏书生老师此时此刻的心情。共同的事业,长期的交往,相互的关心,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即刻向魏老师表示,一定陪他一起到北京。
第一次拜见柳斌先生,是魏老师带我去的。此时,我们与柳斌先生已阴阳两隔,陪魏老师一起去送送老领导理所应当。
2024年10月7日上午11点,魏老师通过微信,发来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发的《讣告》和给我买好的高铁票信息,决定10月16日参加盘锦市第二十八届培养良好习惯现场会后,一起到北京参加柳斌先生遗体告别仪式。
第一次见到柳斌先生是2013年8月23日。柳斌先生和夫人刘缙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热情接待了我们。那天柳斌先生和魏老师谈论最多的是“素质教育”和“教育国际化”。一字一句的对话中,饱含着两位教育大家深深的家国情怀。柳斌先生擅长书法,签名赠送我们书法集时,提到了启功先生。他说,如何握笔、如何写字,启功先生曾说,这些都不要刻意。握笔,自己觉得怎么舒服就怎么握;写字,有基本笔法、章法,但不必拘泥于古法。这样才有创新,才有个性。印象最深的是,柳斌先生还取出他的几枚闲章,一边分享一边说,“退休后,有人喜欢清雅、闲适、清净的内容;我还是喜欢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与时代同行的内容,你们看,这是‘凌云志’,这是‘中国梦’,这是‘爱我中华’……”面对77岁的柳斌先生,我想到了曹操的诗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呀,人活着就应该这样,时时都有昂扬向上的生命气象。
北京市第四中学:
上好乡村社会实践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袁青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反映出从课堂教学到社会实践的同向而行,体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定位。大思政课强调充分挖掘和运用社会资源,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在真实情境和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提升学生能力,锻造学生健全人格,可以有效弥补学校思政课的短板,培育并激发教育对象心系“国之大者”的情怀,培养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新人。
河北将体重管理融入中小学常规教育(记者 王峰)
本报讯 日前,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爱卫办、省教育厅等十六部门联合印发《河北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决定自2024年起,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
安徽强化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记者 王峰)
本报讯近日,《安徽省小学思政课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行动培养方案(2024—2027年)》发布,安徽聚焦打造一批名师,在全省范围内遴选92名青年骨干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观摩、研究成果凝练与推广等研训活动,切实加强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大力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
福建推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记者 王峰)
本报讯 记者近日获悉,福建省教育厅、省卫健委联合制定相关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明确力争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23年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有效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
二版
三全育人启新程 童心向党强根基(王新新)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三全育人”理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落实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方向。近年来,天津市宁河区造甲城镇冯家台小学秉承“三全育人”理念,不断拓宽德育路径,打造全环境立德树人“生态圈”,成效斐然。
江苏省常州市科教城小学
玩转科技节 点燃创新火花(通讯员 毛翠娥 单琰)
本报讯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科教城小学首届科技节开幕。萌娃与机器人共舞,展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街舞PK,为开幕式增添了无限活力。
上海市静安区中兴路小学
走进“小小本草园” 探秘中医药文化(通讯员 彭旭卉)
本报讯 中医药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智慧。近日,上海市静安区中兴路小学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上海金融街购物中心开展。
三版
数智赋能 共育成长
——“紫藤悦家长”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孙霞飞)
为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教育集团新天地实验学校“紫藤悦家长”数智赋能评价体系应运而生,以评促优激励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学习,助力学校的发展。学校以“五悦行动”和四大亲子课程为载体,逐步构建了数智赋能评价体系,将孩子们的自主发展过程和与家校共育成果数字化,有效推动孩子们全面而多元地成长,最终实现家校社共育的美好愿景。
一、“紫藤悦家长”评价体系的构建
学校构建“紫藤悦家长”评价体系,通过四大亲子课程和“智慧悦讲座”“家长悦讲堂”“紫藤悦家庭”“紫藤悦家长”“新悦俱乐部”的“五悦行动”载体来综合评定优质家长,推树优良家风,是实现家长自我成长和家校共成长的推评体系。
数字赋能 让劳动教育更“智慧”(丁慧)
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挑战,劳动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劳动素养和专业技能是重中之重。如今,劳动教育领域正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构建以数字化为驱动的新型教育生态。数字化劳动教育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适应未来社会的技术能力,还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高水平劳动素养和创新思维的新时代青年。
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倾力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
(一)数字化助力剪纸项目高效教学,赋能个性化指导
在AI与数字化并进的时代,剪纸项目的教学正在经历一场革新。过去,教师需要亲力亲为,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手把手的示范。现在,数字化技术如微课、数字故事等多媒体资源的引入,极大地优化了教学流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数字化工具,预先录制精准的剪纸技巧演示,学生按需观看,反复练习,无需教师重复现场展示,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这一转变释放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能够更专注于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风格进行调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指导。数字化技术的融合,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还促进了“教、学、做”三者紧密结合,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对接,推动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参与度的显著提升,让剪纸艺术教育在AI时代下焕发新生。
山东淄博:奥运冠军走进校园上大思政课
□ 通讯员 张新明 孙增美
“叔叔,武术需要天赋的吧?”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初一(11班)刘润萱同学小心翼翼地抱着世界武术冠军孙培原的签名,兴奋地问。
“没有天赋异禀,只有百炼成钢。其实无论哪个行业,如果能坚持不懈,我相信都会有所成就。”孙培原热情洋溢地叮嘱,“就像我每个动作每天比别人多练一次,一年下来每个动作就比别人多练365次…… ”
日前,林伟宁、张娟娟、张成龙、练俊杰等11位奥运冠军走进淄博校园,讲述自己走向冠军的心路历程,为淄博师生开设了一堂关于磨难与成长、坚持与梦想、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大思政课。
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房庄小学举办校园丰收节
近日,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房庄小学少先大队在校园内的学农基地举办校园丰收节,活动中队员们手捧劳动果实,脸上挂满欢快的笑容。近年来,该校少先大队在校园开辟了学农基地,带领队员们种植辣椒、韭菜、蕃茄、空心菜、萝卜、白菜、南瓜等多种蔬菜,既增强了队员的劳动观念,提高了他们的劳动能力,又满足了这所寄宿制学校师生们的用菜需求,收效十分显著。
高峰/摄影报道
四版
校园文化建设要落实好“四大功能”(高国宴)
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历来备受学校重视。如何让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避免单纯的跟风、形式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必须落实好“四大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要成为学校核心理念文化的显性部分。崇文实验学校自创立之初便提出的“崇德尚文”核心理念,不仅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积极响应,也是对教育服务社会、振兴民族使命的深刻践行。这一理念,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成为学校一切行为的起点和归宿,引领师生共同成长,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与品牌建设。
“崇德尚文”,简而言之,即崇尚品德,追求文化。其中,“崇德”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它要求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培养师生的君子德行,塑造健全人格。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注重德行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实践,引导师生内正其心,外正其行,成就浩然之气,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而“尚文”,则是对师生知识、智慧和品位的提升。它倡导师生知书达理,在经典诵读中汲取先贤智慧、广开才智之源、提升个人品位;同时,鼓励师生徜徉知识殿堂,汲取知识精华,用智慧放飞梦想,书写精彩人生。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注重师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重视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为师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如何远离“野马效应”(陈黎明)
在教育这片广袤的田野上,教师们各自耕耘着,面对着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学生,承载着教学、管理和个人生活的多重压力。有时,负面情绪会像脱缰的野马,肆意奔腾,让教师陷入无尽的困扰与挣扎,这便是“野马效应”在教育领域的体现。然而,真正的强大并非在于永不跌倒,而是在于跌倒后能够迅速站起,紧握情绪的缰绳,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个传说,吸血蝙蝠寄生在野马身上,尽管吸血量微乎其微,但野马却因无法忍受这微小的痛苦而狂奔不止,直至耗尽体力而亡。这一现象与教师遭遇的情绪困扰何其相似。教师时常因为学生的问题、家长的期望、学校的考核等压力而感到焦虑和疲惫。这些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和释放,就会像吸血蝙蝠一样,虽然事情不大,但足以让教师陷入无尽的痛苦和挣扎。
以“师”为本,促教师专业成长(陈华忠)
学校管理应以“师”为本,这意味着管理者需运用激励机制,通过政策暖人、感情留人、行动感人、管理激人,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校长需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关注其专业成长,提供公平晋升机会、专业发展资源和丰富文体活动,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同时,校长要身体力行地支持教学改革,倾听教师意见,实施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引入竞争与合作机制,满足教师多层次的需求。这样既能增强教师归属感,又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共同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五版
有一种爱叫作放手(张理坤)
十一前夕,一年一度的红歌比赛拉开帷幕。经过一周的刻苦训练,同学们以预赛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进入全校的决赛。群情激昂,都把目光投向我,班主任是定海神针,该我出马了!不料关键时刻教育局一声令下,让我马上前往宁夏银川报到,国培班即将开课。怎么办?
消息传来,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了,班长、中队长满眼焦灼不安,很多人一脸沮丧,似乎宣告了一件事实,歌咏比赛恐怕没戏了!真的是这样吗?本来有些泄气的我突然灵光闪现,自从班集体成立以来,每次活动都是在老师的全程陪伴下完成的。暑期军训,烈日炎炎下师生汗流浃背意志如钢;春季远足,跋山涉水中大家砥砺前行口号喧天;运动会、义卖活动……有学生聚会的地方就活跃着老师的身影,渐渐地,他们已经习惯了我的存在,不管大小活动都要等我发号施令。其实,我更愿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应该给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没有班主任大包大揽也可以实现班级管理的正常运行,而大型活动更是展现大家才华的舞台。我先召开班委会叮嘱一番,再在班里宣讲传递信念,勉励所有人各司其职,预祝歌咏比赛取得圆满成功。望着郑重点头的班长、班委、同学们,我充满期待。临行前,我还一一嘱托了科任老师们,尤其是数学老师,素以严厉著称的隔壁班班主任。一切准备就绪,我毅然踏上了北去的列车。
教育,从细微处入手
——读《教海漫记》有感(杜志勤)
在参与一次小语课堂研讨活动时,有幸得到于永正老师亲笔签名的《教海漫记》一本,并题字“天道酬勤”。我如获至宝。回家后也读过一遍,却是囫囵吞枣,印象不深。换季的时候收拾房间,“重见天日”的它让我有了旧友重逢之感。于是,再次拜读起来。
读后,对“好老师”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于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让我觉得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与有荣焉。我很欣赏于老师的“露一手”和“目中有人”的做法,原来教育的魅力就在这些细微之处。
教育写作的四个关键词(乔兆清)
教育写作对于一线教师的意义,我个人认为,一是能记录教育生活,为工作留痕;二是在写作中精进专业水平,提升教育能力;三是在写作中提炼思想,形成个人教学主张。它能让教师在工作中逐步变得智慧与理性,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最终形成自己的教育品牌。
关键词一:实践记录(丰富资源库)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大家都懂。教师在忙碌的工作间隙,随时将“教育大事”记录下来,不仅便于今后的工作,还可以积累自己的教育资源。作为一个长期扎根于一线的教师,无论是教学,还是德育都是周期的重复过程。虽学情有所变化,但当时的教育教学行为仍有一定的价值。所以,记录教育教学中成功之处,日后就“有据可依”直接粘贴复制;记录教育过程一些失当之处,再次面临同一问题时就可以少走弯路;面对不同的学情,也可以在“原创”的基础上进行“仿创”和“改创”,这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新三维目标”的认识(唐逸翔)
在教育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理念如同璀璨星辰,引领着我们不断探索与前行。近期,关于“新三维目标”——大观念、新能力、新知识的提出,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传统教育框架下的迷雾,为教育的未来描绘了一幅更加广阔而深远的蓝图。在深入研读这一理念后,我深感其对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人才的重要意义,以下是我对此的几点深刻感悟。
一、大观念:塑造灵魂的灯塔
二、新能力:开启未来的钥匙
三、新知识:滋养智慧的源泉
六版
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让心理课堂多些“中国味”(姚欢)
心理健康课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主阵地,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历代贤人志士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凝练出来的智慧结晶,将其融入心理课堂,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地道”,多些“中国味”。
在教学《当冲突发生时》这一堂心理健康课时,教师们往往会采用“我信息(I-message)三步沟通法”或者“情绪ABC理论”来辅助教学,学生通过名词解释了解理论或方法,再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是最为常见的课堂流程。虽然这些心理学理论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解决学生的一些共性问题,但是纯粹的理论学习对于学生来讲相对比较枯燥,理论的运用也往往只停留在“对号入座”的程度上,学生很少做到从心底真正认同。
承传统文化之美 育心理健康之花(张雅菡)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而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那么,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呢?
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做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借助汉字故事 上好心理晨会课(王舒)
学校每周的晨会课程化:周一集体晨会、周二主题教育、周三安全卫生、周四心理健康、周五一周回顾。说实话,周四的晨会课最难上,常规的宣讲心理健康知识,学生很少积极回应。作为语文老师,我在想,能不能借助汉字故事,上好心理晨会课呢?
于是,在某次的课上,我开始了这样的尝试:同学们,今天的心理晨会课,老师给大家讲汉字故事。学生一听,瞪大了眼睛。我板书了“海”。“海”,来自“每”一滴“水”。一滴又一滴的水,汇聚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小宁说:“我听过精卫填海的故事,只有坚持才能成功。”然然说:“大海之所以广阔,是因为包容‘每’一滴‘水’。海纳百川,告诉我们要谦虚包容。”我接着说:“是呀,成就人生的大海,也要从‘一滴水’般的小事开始,做好了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表演经典心理剧 拨开心灵迷雾(王凤仙)
最近,一起高中生在校内自杀的事件再次引发了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这一悲剧不仅给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也提醒我们,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位姓张的学生,因为一次误会而遭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他喜欢阅读,但因不慎损坏了同学的书籍而被误解为偷窃,面对同学的指责,他选择了自我伤害以示清白。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深感忧虑,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我的专业——语文,来帮助他及处于类似困境的学生摆脱心理阴霾。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注意到学生们正在阅读《中国古代经典故事》。这给了我灵感:是否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表演这些经典故事,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领悟其中的道理,进而引导他们正视并解决心理问题呢?
在诗词中寻觅战胜困难的勇气(王希)
在学校组织的乒乓球比赛中,我们班又毫无悬念地在第一轮淘汰了。同学们一个个趴在桌上,有气无力,没有人出声。突然一阵阵抽泣声传来,很多同学抽动着鼻子不能自已,连高大的体育委员也默默抹着眼泪,班上的气氛竟有几分可怕。
我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又输了怎么办”,转而无声地望着他们,所有的小脑袋都迅速抬起来,好像都急着从绝望中找到一线希望,可看清黑板上的几个字后,大家又好像平添了几分沮丧。
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徐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能为稚嫩的心灵注入活力,引领学生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
一、释怀过往,勇敢前行
在学生因一次考试失利而深陷自责时,《论语》中的“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成为了引导他们释怀过往的有力话语。记得有同学因粗心答错题目成绩不理想,情绪与学习积极性大受影响。我适时引用这句话,让学生明白过去的错误无法更改,不应沉溺其中,而要勇敢迈向未来。通过深入交流,学生认识到犯错不可怕,关键是从中汲取教训不断成长。
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刘铭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应当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价值,是一座无尽的宝藏。从儒家的“仁者爱人”,我们能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同理心和善良的品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在班级中开展“青蓝结对”互助小组活动,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学习上、生活中大家相互关心、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给予的快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七版
营造积极的亲子关系:基于真实案例的探讨(王小秀)
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和相关研究机构联合发布的《2023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我国患抑郁症人数达9500万人,且亲子关系为引发青少年抑郁症的七大主因之首。这一数据凸显了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深远影响,强调了构建积极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教鞭和糖果:不同时代的班级管理智慧(朱耀照)
如今,校园内的班主任队伍正逐渐年轻化,且女性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中的一些人初出茅庐,面容青涩,活泼跳脱,与所管理的高中生年龄相仿,这让不少家长心存疑虑:这些年轻的班主任能否胜任管理四五十名学生的重任?
掀起你的刘海来:一段心灵的成长之旅(廖雅欣)
在那个清晨,当一阵急促的铃声划破了办公室的宁静,我的心也随之紧绷起来,仿佛预感到即将传来的消息并不简单。电话那头,校长的声音带着几分焦急与催促:“廖老师,你赶快来校门口看看,你们班的小安(化名)不愿意进校上课,怎么劝都不听!”
家长会上小红花的温情故事(徐艳霞)
时光匆匆,这个学期已然过半,作为肩负重任的班主任,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时间的宝贵与责任的重大。每天,我都沉浸在忙碌与充实之中,但心中始终有一个念头在盘旋——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契机,邀请家长们共聚一堂,进行一场心与心的交流。我渴望与他们分享孩子们这半学期的成长变化,倾听他们内心的焦虑与对孩子的期望,同时也想借此机会,向家长们展示我对孩子们的观察与认识。更重要的是,我想用一种特别而富有意义的方式,来表达我对孩子们的鼓励与认可,于是,我决定制作50朵小红花,作为家长会上送给孩子们的特别礼物,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与肯定。
八版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以活动为翼,创新班级管理,共筑学生全面发展之梦(张茹嘉)
中年段学生自主意识觉醒,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情感与人际交往也面临转折。面对这样的学生,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已难以奏效,需寻找新的方法。
我尝试以活动为班级管理的新推手,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在活动中,学生不仅锻炼了个人能力,还学会了团队协作,提升了班级凝聚力。这种管理方式摒弃了教师单一说教的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活动让学生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学会了控制情绪、解决问题,班级因此变得更加有活力、有凝聚力,学生也在活动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这种良性共治的班级管理方式,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以文化人“硬实力”赋能班级育人“软实力”(郭华)
文化,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涵盖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层面,更是塑造个体与社会的重要力量。在班级这一微观社会中,优秀文化如同春风化雨,滋养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田,成为推动其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以班级文化为“硬实力”,赋能班级育人的“软实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味蕾盛宴:厨艺大比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谢锦霞)
近日,“舌尖上的浪小”厨艺大比拼作为中山市民众街道浪网小学劳动实践活动的经典项目,再次点燃了我班孩子们的热情与创造力。活动在学校精心打造的劳动实践基地热烈展开,孩子们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传统烹饪工具,如柴火、炉灶、锅碗瓢盆,自备各式食材、特色调味料及精美的餐具,展现了他们对美食的独到见解与热情。
尊重教育——一堂意外的品德课(杨青青)
三班的老师临时有事,领导安排我代一节课。课堂上,一名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提醒多次无果后,我请他站了起来。
“你叫什么名字?”
“刘星(化名)。”他偏着头,斜睨着我。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李友)
课间休息时,一声刺耳的咆哮打破了教室内的平静。冬冬(化名)满脸通红,愤怒地将讲桌上的作业本推得散落一地。面对此景,我深知直接批评只会适得其反。于是,我选择了一种更为温和的方式——接纳并理解他的情绪。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