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向美而行,“艺”路花开 ——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校长卢国东

向美而行,“艺”路花开 ——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校长卢国东

  • 分类:每期精彩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9-18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向美而行,“艺”路花开 ——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校长卢国东

【概要描述】

  • 分类:每期精彩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9-18
  • 访问量:0
详情

向美而行,“艺”路花开

——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校长卢国东

□ 本报记者  兰 菲  □ 韩欢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高效开展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以美辅德。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传统老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多年来秉承“适合教育,有差异不淘汰”的办学思想,致力于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坚持结合自身实际,聚焦文化传承,开发特色课程体系,在艺术教育方面持续发力,并取得了骄人成绩。2014年以来,学校有5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近30名艺术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院。

这所学校缘何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其发展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为了一探究竟,记者走进校园,采访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校长、美术正高级教师卢国东。   

记者:卢校长,您好!近年来,贵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受到广泛关注。您能介绍一下学校的发展历程及教育理念吗?

卢校长:红螺寺中学创办于1949年4月,70多年来经历了简易师范、初级中学、完全中学、中等师范学校、普通高中、完全中学办学历程。2020年9月恢复初中招生。现有教职工244人,有46个教学班(其中高中28个、初中18个)。初高中有艺术(音美)班15个(高中9个),新疆班6个,学生总数近1500人,其中住宿生近1000人。学校以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贯彻“适合教育,有差异不淘汰”教育理念,遵循“敦品砺学,至善至美”教育思想,致力于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从而培育有高远人生目标、高雅艺术品位、扬善好学、胸怀天下的优秀公民。学校树立“人人成才”育人愿景,办学风格特色鲜明,打造和谐发展的追梦乐园,与新中国同龄老校相媲美,积极形成现代善美文化摇篮,依托自身艺术特色优势,发展艺术教育高地。

记者:您能讲讲学校的特色优势吗?

卢校长:近年来,学校聚焦文化传承,彰显艺术特色优势,积极开发特色课程。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身心发展、志趣分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人生职业规划和分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学校开设多样化的课程群,将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选择中逐步明晰发展方向,在选择中学会选择。2002年,学校开设了首届音美强化班,开启了音乐美术特色校建设历程。2004年,市教委批准学校开设美术实验班,面向全市招生。2007年,学校音乐表演实验班单独招生,创建音乐、美术强化班,享受“科目替代”课改试验政策,使艺术实验班获得很大发展。2024年,82名艺术学生拿到了北京市艺术统考本科合格证,美术最高分271,全市27名,部分学生取得校考本科证。2024年高考艺术本科上线率美术100%、音乐95%。

记者:学校是如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依托这些特色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呢?

卢校长:我们大力推动学校发展整体水平,积极建构艺术特色课程。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富有深意,希望普通高中教育要在关注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人人成才”。学校树立“大课程”理念,建设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努力实践三级管理课程的校本化,即国家课程校本化。构建了“GNM善美”课程体系,建设“善美”特色课程群,先后构建了三大艺术课程体系:普惠课程、特长课程、融合课程。八个课程模块:音乐、美术、书法、舞蹈、表演、摄影、编导、器乐。21个学科:声乐、乐理、书法、篆刻、素描、色彩、速写、表演、播音与主持、舞蹈等。艺术教师先后编著出版了《素描头像》《数码摄影》《剪纸技法》等国家、市区级系列教材。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使更多的孩子升入本科的愿望成为可能。

记者:结合特色课程体系,学校近年来在学生艺术专业培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卢国东:结合市、区教委对项目的定位和规划,我们提出“1+3”实验培养目标,突出在学校优势和特色基础上回应学生需求的培养方向;统筹协调实验项目培养目标与学校整体育人目标的关系。“善美”特色课程立足全面发展,学有所长,艺术见长,人人成才,培养品味高雅的高中毕业生。特色课程群包括至善课程、健美课程、美美课程、艺美课程、智美课程。按照专业特点以及学生需求将课程分为艺术必修课程、艺术选修课程、艺术自修课程。一是专业实验班必修课程。音乐类专业分音乐表演、音乐教育两类。美术类专业包括素描、色彩、速写三个科目,通过相关专业学习提升学生造型能力、审美能力、艺术素养。二是社团(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必修课程。根据升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主要科目包括文学作品朗诵、命题即兴表演、叙事性作品写作。三是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需要或升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专题、项目学习课程。才艺展示舞蹈方向、作品朗读+新闻播报、钢琴等器乐、声乐、乐理等。四是自修课程。学校为北京市金帆书画院成员校、高中艺体特色发展研究协作体成员校,为老师和学生搭建更加宽广的展示平台,参加各种优质的艺术比赛和更大规模的艺术展览。

记者:学校在教师队伍培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卢校长:一是完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学校建立健全由行业专业技术专家、教育教学专家、课程专家、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发挥其在专业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二是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专业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理论扎实、技能过硬、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立教师合作发展机制。三是改善专业实训教学条件。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训环境、课堂环境,为教师创造浓厚的课研氛围,培养教师专业职业意识,树立先进教育思想,提高专业职业教育实践技能。四是加强课研力度,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总结整理已有课程,根据国家职业岗位分类、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人才市场需求等因素,明确专业定位,优化课程结构。建设专业、规范、系统课程群。

“1+3”培养模式利于艺术拔尖人才早发现,早培养。“1+3”贯通培养模式增加了艺术专业培养周期,统筹初高中课程,学生发展目标明确,利于艺术拔尖人才培养。通过艺术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培养有高远人生目标、高雅艺术品味,扬善好学,胸怀天下的合格公民,充分涵盖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体现了学校善美文化,突出了学校艺术特色。

记者:通过与您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学校作为“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校”的教育抱负和社会担当。祝学校越办越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