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总第1815期 2025年2月19日
一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纲要》提出,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突出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强化战略引领、支撑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协同融合,坚持自主自信、胸怀天下。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创新牵引的科技支撑体系、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开放互鉴的国际合作体系,实现由大到强的系统跃升。
《纲要》明确了到2027年和2035年的主要目标,部署了9个方面重点任务: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战略基点;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打造战略引领力量;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纲要》要求,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维护教育系统政治安全与和谐稳定。充分发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用,推动解决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教育强国建设的监测评价。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责任,把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强国建设的良好环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建设教育强国强大合力。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
深耕公益大讲堂 助力亲子共成长(张春森 聂志鹏 何丽莉)
襄阳市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和家长玩互动游戏。(聂志鹏/摄)
“儿子自从上了五年级,就时常躲在房间里不和我们交流,成绩下滑也很严重。”去年9月,面对孩子刚上五年级时异常的表现,湖北省襄阳市长虹路小学的马女士十分焦虑。
用爱心望远镜打开山区学子的“大宇宙”(毕江)
“终于看到了,好清晰啊!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月亮!上面还有好多坑……”九年级(5)班的高佑同学激动地喊了出来。这是某个天气条件良好的晚上,四川省万源市草坝中学的天文爱好兴趣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月球。
海南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王峰)
本报讯 近日,《海南省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印发,提出力争到2027年初步建成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学校美育工作体系,到2032年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具有海南自贸港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二版
向阳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偏远山区小学德育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吴依航)
重庆市城口县周溪乡中心小学地处大巴山腹地,是一所典型的偏远山区农村小学,服务周边散居的村落,学生多为留守儿童。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号召,学校以“大山里的向阳花”德育品牌建设为依托,立足学校实际,以“五育融合”为导向,成功构建了高效的“向阳花”德育评价体系。
深耕德育沃土 夯实育人根基(周雅昕 马幸)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大同瑞致小学秉承“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的办学理念,优化德育课程、细化评价体系、美化育人环境、强化活动开展,切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宋集镇初级中学:家访暖人心 携手护成长(戚丹青)
本报讯 “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好不容易回来了,你们可得和他们多聊聊,用好心情迎接新学期。”“老师,我知道了,这几天我特别开心,和爸爸妈妈也亲近了很多。他们在外面打工都是为了我,我要好好学习,让他们放心。”近日,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宋集镇初级中学的老师们先后来到多名学生家中,开展了家访活动。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校友返校叙往昔 共谋母校发展路(徐阳)
本报讯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近日,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举行校友“回家”活动,大家一起忆往昔、谈今朝、话未来,有效增进了师生情、同学情、校友情。
浙江省海宁市紫微高级中学:多彩寒假勤实践 五育并举促成长(魏年红 朱琴华)
本报讯 为了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开阔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浙江省海宁市紫微高级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三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主要内容如下。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总体要求
二、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战略基点
四、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打造战略引领力量
五、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六、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七、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
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
九、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十一、加强组织实施
四版
制度之外,文化的深远影响力(汤勇)
二十多年前,我有过一次深刻的考察经历。那是一所区属中学,校长在汇报工作时,条理清晰,言之凿凿,特别强调学校加强制度管理,构建了一套庞大的制度体系。他展示了几本厚重的制度手册,从教育教学到后勤管理,从日常规范到生活细节,无所不包,细致入微,堪称一部制度大典。然而,在随后的座谈中,我却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尽管制度如此健全,但学校内部却缺乏团结和谐,班子成员之间、教师之间,甚至校长与教职工、炊事员之间,不时爆发冲突与对立。
这一发现让我深感困惑:如此严密的制度管理,为何未能带来预期的和谐与秩序?
后来,在从事区域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制度在学校管理中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如同交通规则中的红绿灯,为学校的运行设定了清晰的界限与导向,界定着什么时候可以前进,什么时候应该减速缓行,什么时候必须刹车禁行。然而,制度并非万能,它有其难以触及的盲区。再完备的制度,如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氛围作为支撑,就可能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处理好的关系(李浩)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课堂是知识传递、智慧启迪与人格塑造的主阵地。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革新。杜威曾言:“假如我们用昨天的方法教育今天的孩子,那么我们无疑将耽误他们的明天。”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审视并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本文旨在探讨教师课堂中需要处理好的核心关系,以期构建更加高效、和谐与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氛围。
校长如何成为办学治校的“大先生”(徐吉志)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工作者应立志成为教书育人的“大先生”。作为教师的引领者,校长更应以此高标准自我要求,秉持教育家精神,成为师生学习、行事、立身的典范,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矢志不渝地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校长不仅是学校的领航者,更是教育理想的践行者,其言谈举止、教育理念、管理策略,都深刻影响着学校的整体风貌和师生的成长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校长如何成为办学治校的“大先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心怀家国,矢志不渝
理想信念的坚守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航者,心怀“大我”是其成为“大先生”的首要条件。这里的“大我”,不仅指个人的格局与视野,更指对国家、对民族深沉的爱与责任。校长需将个人专业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紧密相连,树立远大的教育理想,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
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校长应深入思考如何让学校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例如,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与国家科技前沿、文化传承、社会民生紧密相关的课程模块,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校长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校长还需以身作则,展现出至诚报国的行动力。积极参与国家教育改革项目,为教育政策的落地实施建言献策,是校长应有的担当。在面对学校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如经费紧张、师资短缺等问题,校长应坚守初心,不为短期利益所动摇,始终把国家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放在首位。通过带领全校师生攻坚克难,努力打造一所能够为国家输送优秀人才的优质学校,校长才能真正践行“大先生”的理想信念。
五版
备课,应为谁而备?(王晓菲)
先备课再上课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备课的初衷是教师在课下备好教材知识,能预计学生课上的掌握情况,以及预设到课堂生成的精彩,它是为了教师圆满完成课堂教学而提前准备的活动。因此,备课也成了教育各级部门考核学校、考评教师的重要指标,甚至对教师备课有统一的格式要求,要看起来整齐划一,以至于很多教师为了应付期末的检查,不得不另“造”一份备课本。这并不是教书的需要,更不是育人的需要,广大教师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只为了年终评比不缺项,我们不禁要问:备课,应为谁而备?
语文开学第一课从聊教材封面开始(连永生)
经过一个寒假的散漫后,乍一开学,很多学生不适应上课的节奏,更有甚者还会出现厌学、焦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等问题。这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讲授新课,而是帮助学生“收心”。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封面,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步入学习的正轨,这不失为一个好的“收心”方法。
教科书的封面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封皮”,更是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从整体设计到每一个图形和文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封面更是别具一格,充满了浓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息,传承家国情怀和彰显文化个性的同时,又兼具德育、美育和智育的功能。
倾听:触动心弦的教育
—— 读《倾听着的教育》有感(孙叶婷)
何为倾听的教育,我认为是教育者倾听受教育者的各种欲望、需求、情感、思想。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就是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各种欲望、需求、情感、思想。初见《倾听着的教育》这一书名时,乍一想,倾听应该是件比较容易的事。不过随着作者李政涛用生动的例子一一举例说明,再回首自己的人生经历,原来倾听的学问如此之深。它不仅仅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对自身的人生方向也有很大的启发,无不扣动着我们的心弦。
本书总共五辑,主要阐述倾听的教育意蕴、名师的倾听之道、教师的倾听能力、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大时代的倾听之维。在每辑的叙述中,李政涛会用一个个自身及身边鲜活的例子陈述,语言具有哲学味又不失诙谐,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理解以教育的方式思考、言说与实践“倾听”。
点亮理想之灯,唤醒沉睡心灵(韩竹梅)
新学期,班上来了一位沉默寡言的女生——小张。开学后不久,我就注意到,不管我的课讲得多么生动精彩,小张都毫无反应。课堂上她很少抬头,也从不举手,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每当我提问她时,她总是表情痛苦地盯着课本,无论我怎么启发都不开口,即使蹦出几个字,声音也都是卡在喉咙里,根本听不到,更令我恼火的是,她经常不交作业、背诵不过关,与其数次沟通也都以失败告终。就是这样一位刺头姑娘,让我操碎了心,却又无计可施。
我从班主任那得知:小张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小小年纪的她被判给了爸爸,但是爸爸常年在外工作,把她丢给姑妈代为照顾,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她从小成长在没有爱的家庭,长期寄人篱下,因此她的性格很怪。一方面,她叛逆十足,用看似坚硬的外壳保护自己脆弱的心灵;另一方面,她又很有表现欲,渴望得到来自外界的肯定,感受周围人带来的温暖和关怀。
六版
新学期,如何帮助学生纠正马虎的习惯(谢涛)
新学期,是学生扬帆起航的新起点,也是他们磨砺自我、追求卓越的宝贵时机。然而,马虎这一学习中的“绊脚石”,却常常阻碍着他们前进的步伐。为了帮助同学们彻底告别马虎,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小妙招。
一、错题宝藏:化错为宝,马虎销声匿迹
二、时间挑战赛:提升专注力,马虎无处遁形
三、伙伴互助:携手共进,马虎无处藏身
新学期,如何帮助学生纠正马虎的习惯(庞恩芳)
马虎是什么?是做错了、做偏了还是做漏了?我们常常会一言蔽之“你怎么这么马虎?”其实,重复地提醒“别大意、别粗心,要仔细、要小心”,收效甚微,只有找对根源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粗心、马虎的问题。
一、“找”问题,给帮助
二、“照”镜子,养习惯
三、“朝”训练,提耐心
连环四招,让“马虎”销声匿迹(宋晓龙)
学生在学习上马虎大意令许多老师烦心。我和学生在马虎问题上斗智斗勇多年,现将积累的连环四招分享给大家。
第一招:听一听
第二招:说一说
第三招:查一查
第四招:评一评
学生动起来了,“马虎”现象就会渐渐消失。
拨云见日,点亮细心之光(沈建军)
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思维敏捷,课堂上对答如流,可一到考试或做作业,就状况百出。不是看错题,就是算错数,简单的题目也频繁出错。这种马虎的习惯,如同一片乌云,遮蔽了他们原本应有的光芒,让他们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磕磕绊绊。作为班主任,帮助学生纠正马虎习惯,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重要职责。
一、春风化雨,唤醒自我认知
二、自我反思,开启内省之门
三、严格自律,筑牢细心之堤
四、细流汇聚,培养良好习惯
五、暖阳照耀,给予积极反馈
家校携手,合力攻克“马虎怪”(吴玥)
随着新学期钟声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马虎,这个看似不起眼却威力巨大的“学习绊脚石”,总是让孩子们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还削弱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为了有效地解决“马虎怪”,我决定加强家校互动,共同攻克这一难关。
一、家校共育,诊断原因
二、家校联动,建立“马虎日记”
三、家校合作,完善反馈机制
以“成语”之智,驱“马虎”之患(赵静)
“老师,小李写错字了,他把‘寄蜉蝣于天地’中的‘蜉蝣’写成了‘蜉游’。他还把‘暧暧远人村’中的‘暧暧’写成了‘暖暖’。”小组长查作业时,如实向我汇报。我走向小李,指指错误之处,说:“你想想看,为什么会写错呢?”小李羞涩地说:“是我太马虎了。”等到小组长们全部检查完才知,这次默写句子,没有一个组全对,看来“马虎”的可不只小李一个人。
一、听故事,让学生认识马虎的严重后果
二、寻成语,和学生探析马虎背后的成因
三、悟智慧,助学生纠正马马虎虎的习惯
七版
我们应该培养具备什么特质的学生(张国军)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是我国教育的核心目标。那么,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呢?
家校共育“123”,构建和谐教育新体系(毛善应 覃守生)
在当今社会,家校共育已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家庭与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两大重要环境,其间的紧密合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家校共育不仅关乎知识的传授,更涉及品德的塑造、情感的培育以及人格的完善。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作为家校沟通的桥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深化一个共同体理念、务实两条措施、紧扣三个原则,班主任可以有效推动家校共育的深入实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向上的环境。
升旗仪式上的歌声……(张丽)
每周一的清晨,阳光穿透薄雾,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全校师生齐聚操场,排成整齐划一的队列,面向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共同奏唱国歌。这庄严的一幕,不仅表达了对祖国的崇敬与热爱,更是对每个孩子心灵深处爱国情怀的洗礼。然而,在这庄严肃穆的情景中,却存在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操场左边的低年级班级,歌声如潮,一浪高过一浪,展现出无尽的活力与热情;而操场右边的高年级班级,歌声却显得沉闷而微弱,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所束缚。我们班,就恰好处于这两者的交界,不幸属于声音微弱的那一拨。
激励:促中等生走出“亚健康”的阴霾(黄勇 李宏龙)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中等生这一群体往往处于被忽视的境地。他们既无优生的出类拔萃,也无后进生的明显短板,在班级中默默无闻。然而,正是因为处于这种中间状态,使得中等生在教育过程中容易陷入一种“亚健康”的心理困境。为了唤醒这一群体的内在潜能和斗志,教师需要运用更为精细、多元的激励策略,结合心理学知识,为中等生提供更多的关注和动力,帮助他们走出“亚健康”的阴霾。
八版
打造有情有趣的班集体, 激励学生循光而行(钱碧玉)
佐藤学说:“每间教室都有一个个固有的风景。没有哪一间教室与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或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定有属于本班的教育特色和教育特质。班主任做有品质的教育,彰显的是独有的教育理念;创品牌班级,打造的是独有的班级文化;培养有品位的学生,体现的是独有的育人之道。
以生为本,构建学生喜爱的班本课程(史晓真)
“班本课程”是立足于班级实际情况,以满足本班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目标而开发的课程。它以其独特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成为展现班级特色和学生个性的重要平台。多年来,我通过多彩的班本课程,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阳光自信的美好情感。
变“严肃”为“风趣”(向丹)
课间,小华(化名)再次在教室里与同学追逐打闹,看到我到来,迅速弹跳回座位。常规的批评教育对他似乎无效,这次我选择以风趣的语言化解。
方法对了,世界就对了(尹河水)
偶遇低年级小学生站队,他们规矩且安静,小嘴都鼓鼓的,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原来,这是班主任与学生“玩”的一个小游戏。他要求孩子们放学后吸一口气,一直保持到校门口,以此培养他们的纪律性。
家校共育,从铅笔管理做起(王瑞)
走进一年级教室,你会发现讲台上常常散落着一些无人认领的铅笔。这看似不起眼的现象,实则揭示了学生物品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同时也对班级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面对这一挑战,教师不妨将其视为研究课题,从中发现教育的乐趣与价值。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