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及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展开实施,教育改革的重心必然由城区转向农村学校,由城区带动农村学校,同时要保持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也促使农村学校在各个层面实施改革和创新。因此,在学校日常管理中,校长要善于变通,敢于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尝试,担负起学校的各项职责,才能带领全体教师推动学校高效、稳定、健康地发展。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我就浅析自己在农村学校管理上的见解。
一、深入师德学习,树立服务意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故为师者不可以不明道,明道则需要先修德。只有师德高尚的老师才能真正做到爱学生、爱学校、爱岗敬业。做为农村基层学校,由于师资缺乏,条件艰苦,课务繁多,再加上个别教师服务意识不高,难免产生一些消极的工作态度。因此,我在工作中利用每周的例会,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村教育事业服务的意识,从而推动 学校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二、坚持以身作则,树立模范形象
有人说:“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不进就是退。”我觉得很有道理。做为校长,如果不能促进学校的进步与发展,那就是一种罪过。一年来,我把学校做为自己的家,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校大大小小的工作都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我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各项教学常规带头落实,用实际行动推进学校各项工作高效而有序进行。我视教学质量为生命,常告诉老师们,教学质量不能丢,因此,我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与老师们共同学习,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评课、说课和课题研究,及时把握课改方向,使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一位校长留给学校最重要的两样东西是: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和营造一种好的校园文化。在学校管理上,我尊重教师,平等待人,团结班子成员,集思广益,求真务实地开展学校的每一项工作。我能有条不紊地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完全得益于全体教师各施其职、努力工作。良好的人际氛围,使学校的管理富有人情味,领导和教师关系融洽,工作布置从不相互推诿,遇到难题总是群策群力。
四、激励教师开拓创新,实现学校自身特色
创新对建设和谐校园尤为重要,我校的办学资源与其它小学相比不具备优势,只有创新才能造就局部优势。我校历来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理念,教育教学水平总是在全镇前列。几年来,我校通过大力倡导创新,提升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实践,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由于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我校认真开展各类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鼓励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创新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大大提高了师生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重视德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师德育岗位责任制,我把德育工作的成效与老师的业绩考核结合起来,这样就更能充分调动老师做好德育工作积极性,因而德育工作导班子精诚合作、认真规划,让年轻教师充分展现创新实践、科学教研的能力,也让老教师发挥经验丰富、勤恳踏实的作风,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积极培育一支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几年来,我校的几位老教师爱岗敬业,模范遵守学校制度,工作认真负责,处处关心、帮助中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中青年教师不怕艰苦,勇挑重担,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经验,事事尊重老教师的意愿。这使我深深体会到“学校要靠老教师看家,中年教师当家,青年教师发家”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综上所述,管理策略决定了农村中小学的发展,是所有致力于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的有志之士必须探究的问题。农村教育形式的落后和教育改革步伐的滞后,需要管理者们更好地去探索管理思路,总结管理方法,更好地为农村教育服务。
培养良好习惯 奠基美丽人生
□ 河北省肃宁县于庄中学 袁占舵
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养成教育是有益于孩子的毕生发展。智育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三周至一个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良好习惯来养成。
培养习惯需要师长改变观念
有一篇文章《美国女生给我的六个惊诧》很值得老师和家长读。文章的结尾是:“短暂的一周时间,给了我六个大大的惊诧,我们的孩子未来将要面对的是这样的对手!而我们是在培养怎样的孩子?过分的溺爱、频繁的干预、过度的保护,导致了我们的孩子无情和无能。目前的复印机式的教育消耗着孩子们的精力,限制了孩子们的追求。众所周知: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本性,扼杀天性和本性,就是扼杀成长的活力和动力,如此的教育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吗?不一样的教育决定不一样的结果,未来的主宰属于什么样的人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而我们则是在为人家输送打工仔,再优秀充其量也就是个高级打工仔!”
培养习惯要靠唤醒、感染和觉悟
中国关工委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倪敏达教授在讲《礼记·学记》时提到:“教育的本质是上施下效,长善救失。”教师教育视频网总监李红旗老师说过:“家长的觉行是孩子的希望。”
我曾给4岁时的儿子讲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戈西母知道了藏宝的地点和开门的密码,“芝麻开门”后发现大量的财宝,开始疯抢起来(儿子听到这随即手舞足蹈,跟着喊“抢呀!”),我接着讲此时强盗回来发现了戈西母,立刻杀了他(顿时儿子就停下来,表情呆滞了)。我想以后不用再做什么教育,相信儿子一辈子不会沾不义之财。
莫言在获诺贝尔奖的全球表彰会上,做了《讲故事的人》的报告,首先讲了母亲的八个故事,正是莫言的母亲影响了他一生为人处事的好习惯。
大多的孩子有崇拜的对象,极易模仿其语言和行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需要多给孩子多树立正面的形象。
靠说服、压制甚至强迫培养习惯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常听大人说:“我说了(甚至加上多少遍)孩子就是不听”,这反映的不是孩子行不行,而是大人真无能。
培养习惯不能埋怨孩子。一张嘴就满口抱怨的人,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人受到别人埋怨的反应多是很厌烦,更何况是孩子,让孩子保持快乐的情趣,那时的提醒往往更乐于接受。
培养习惯需要改变的理念
对学生行为要求,把“不许……”变为“允许……”
对学生处理问题,把“为什么……”改为“如何……”
对学生总结关注,把“反思……”改为“正思……”
对学生补充评价,把“但是……”改为“同时……”
对学生殷切期盼,把“希望……”改为“坚信……”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突出“德”
□ 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 张玉官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2017年全面推行新高考考试招生制度,在高考考试招生实施“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评价。其中高校录取要切实参考考生综合素评价,从事多年高中学生德育工作经验告许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该突出“德”。
目前, 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多方面的冲击, 给学生教育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德育与智育的不平衡, 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使我们明确了新时期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复杂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应试教育——教育最大的痼疾 我国的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指向心灵以外的功利性教育,放弃了幸福教育、享受教育,没有了幸福文化、快乐文化、积极文化的照耀。中考、高考已成为学生、家长、教师们背不动的大山,它扭曲了人的脊梁,因而荒废了学生的精神家园,成为教育最大的痼疾。
二、学校教育现状——累、苦、拼 老师满堂灌、填鸭式,只顾考学的学生,不管学习差的学生,成了教学“一刀切”,呈现的结果是——学生苦、老师累、家长急。这种学习和教学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教学,学生缺少探究和创新,老师成了主演、主角、主体、主人,霸占了学生的地位,对学生不放心、不信任,让学生的学习由沉闷到毫无兴趣,从而厌学、逃学、走极端,老师关注教材知识的传授远远大于关注学生的成长,成了无效教学、低效教学。
三、家庭教育现状——重、逼、缺 现在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双休日从早到晚给学生报名参加各种辅导班,家庭负担“重”、学生心理负担“重”,而这些安排,学生不愿意,家长只好 “逼”学生去做,“缺”少幸福教育、快乐教育、生活中的体验教育和挫折教育,学生“缺”少爱心、孝心、上进心……
针对以上状况,我们该怎么做?答案是肯定的——让孩子先成人后成才。
首先,解放思想。家长应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注重孩子的孝心、爱心、信心的培养,从小让他们参加劳动、参与家务、去社会实践中体验,才会让他成为真正含义上的人。
其次,改变方式。学校应加大德育在学生考核中的比例,改变方式,从多角度、多层次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也就不只顾学习、家长也就不只看成绩,真正让学生从“苦”学中脱离出来,使他们成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健康的人。
第三,经常励志。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的教育。励志教育是以教育激励为手段的信念教育。励志教育的核心,是我们给学生什么信念。 “我是最棒的”,这是自信角度的信念。“我能讲文明我能有礼貌”“我是中国人我有中华魂”,这是道德角度的信念。只有兼顾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信念才是正确的。励志教育是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结合的教育。一谈到励志教育,家长可能更多想到的是对学生在挫折中的教育,在挫折中如何产生自信和坚定信念。但是,励志教育一定要以赏识教育为主,只有赏识学生,才能使学生产生自信。教师和家长的励志教育一定要是以信念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激励。而这种信念一定要是尊重学生成长和发展、并且兼顾社会需求的。
最后,扫清病菌。社会风气、家庭环境中的功利化、实惠化、金钱化倾向等扭曲了学校德育的社会价值,音像书刊、舞厅、电子游戏、网吧、电玩城等社会生活及娱乐环境中存在的“病菌”, 侵蚀着中学生的灵魂, 影响着他们的思想、生活方式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没良心的商人利用这些瞄准学生赚一些黑心钱。如果政府狠下决心,坚决关闭这些舞厅、电子游戏、网吧、电玩城对学生健康成长构成严重危害的社会生活及娱乐环境,让学生在一个健康、积极、阳光、给力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相信他成人后一定是社会有用人才。
总之,学情、育情跟国情息息相关,撇开国家的需要不说,我们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懂得让孩子成才先成人,努力使学生德才兼备,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真真在高考招生录取中开花结果!
课堂教学中小组建设的意义
□ 河津市第四小学 陈朝霞
小组建设、导学案、展示,可谓现代课堂的三大热词。上学期我们学校开始尝试,在其过程中不是小组合作达不到预期效果,就是课堂纪律太乱,老师没法讲课,或学生拘谨,师生互动不起来。一时间大家迷茫,不知从何下手。唯其难,才显示出价值。小组建设的意义无须怀疑,只有相互借鉴,各自摸索。剩下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反思,反思,常反思。
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请问没有小组,怎么合作?独生子女时代,学生走上社会,是多么需要合作。小组建设的目的不光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产生“动车效应”。普通列车,是一节火车头拖着几十节车厢,火车头的能量决定着火车的速度。现在的动车(高铁)为什么能跑那么快,那是因为它的每节车厢都能提供动力,不再是被动地等着拖,而是主动地往前跑,这就是动车效应。有了小组,班级管理就有了抓手,各小组之间就产生了竞争,有了PK就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与进取心。
要组建好小组,就需要合理地搭配小组成员,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1.小组成员在尊重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等进行综合评价,组建好的合作小组应力求小组间力量均衡,无明显差异,这样更能体现小组间竞争的公平、公正,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2.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小组内谁是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决),谁负责记录、汇报等,使小组内成员能各司其职,避免“吃大锅饭”,达到组内同学间的优势互补。组内同学担任的角色不一定固定不变,分工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变换,使每个同学都能担当不同的角色,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合作。
总之,我们的小组建设在不断地改进和学习中,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的小组建设将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师生配合也会越来越默契……
问题孩子的教育反思
□ 山西省公路局幼儿园 罗维鑫
爱一个好孩子并不难,爱一个“问题孩子”才是对我们教师的最大考验,对待学生的缺点要抓住他们行为中的积极因素,采取“赏识”的策略,使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才能从根本上自觉地转变。教育孩子,越是说教多,效果就越差,甚至会直接导致孩子的“阴奉阳违”,重者“变本加厉”,对问题孩子的教育确实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所以我们要有信心、耐心和恒心,更要有一定的爱心, 所谓“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与他们沟通, 给他们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 并找到适当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他们思想上遇到的困难,实现从思想到行为的转化,这些迟开的“花朵”同样美丽灿烂。那么,如何实现这些问题孩子的转化呢?
首先,要尊重关爱孩子。尊重他人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尊重“问题孩子”是做好教育和转化的前提和条件。尊重,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次,要尊重孩子的情感、兴趣、爱好和选择等。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有可能听从你的教育,接受你的批评,才会与你真心交流,诚挚沟通。同时,培养自尊心是“问题孩子”教育转化的关键。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是自尊心受到伤害。帮助他们找回自尊,是一门科学,也是一件艰苦细致的工作。
其次,给予孩子自信。许多孩子产生问题行为,是由于缺乏自信。消极的孩子、懊悔的孩子、淘气的孩子、怀恨的孩子等等,都是因为没有自信而出现问题。对这些孩子的指导,如果只是从正面责备他的错误,那是很难收到成效的。应该设法给予他自信,使问题自然地得到消解。
不歧视问题孩子,充满爱心创设一个让其改过自新的机会是转化问题孩子的前提。有些人常这样对待问题孩子,说:“这孩子没治了”“这孩子脑瓜特别笨,要把他教育好,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等等。作为教师,只要经过细致的观察与了解,并“对症下药”,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
再次,给予任务。让孩子具有完成工作的充实感,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方法对那些不跟别人合作、不合群的“问题学生”很有效。很多孩子不爱说话,也不愿跟老师说话,对这种学生,要尽量给他那些有机会与老师接触的任务,把他放在一个不得不张口说话的位置上。总之,要让孩子对一件任务负起责任,通过完成工作,使他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份子自己与他人同样收到承认,从而鼓起干劲来。针对不同孩子状况,采用因人而宜,扬长避短的策略,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遇。
最后,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在观察、分析、研究“问题孩子”的基础之上,为其制定一个“跳一跳,够得到”的行为目标和学习目标,帮助他选取易突破的有一定基础的近期目标,使其能在短时期内通过努力尝到成功的喜悦及相应的身心体验,从而增强努力的信心,带动行为习惯的改观和文化知识学习的进步。同时,要把短期目标、阶段目标、长期目标结合起来,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当然还可以尝试采用目标激励法,孩子一旦实现了某一目标,那怕是细小的进步,教师可以以各种表扬或奖励的形式加以肯定。对于孩子来说,出错是难免的。教育就是在一天天地减少孩子身上的错误。允许孩子出错首先要承认生命的差异,在这种爱的感染下,再差的孩子也会在出错中产生内疚并寻求改变。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允许出错,出错也是教育。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问题孩子”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是一项耐心细致而又持久的工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教育一直面临的的一个课题。我们只要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方法上不随意,把一颗真诚的心扎根于“问题孩子”的心灵深处,联系配合家长,全心投入,全力奉献,就一定能把“问题孩子”身上的“问题”处理好。让孩子的“问题”在师爱中融化,在不断注入的人文气息中溶解。
“家长学校”助推孩子成长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王德明 赵炳剑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遵循“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理念,按照对学生“思想上引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学习上辅导”的总体要求,在总结前段推行“小组导师制”工作的基础上,为实现该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时代气息和进取精神的优秀高阳学子,高阳中学在“家长学校”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举办“家长学校”系列讲座。家长学校是探索家长教育特点与形式、沟通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联系、形成教育合力的好场所。在全面启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让家长了解当今课改动态及学校教育相关举措,引导家长更新观念,解答家长在孩子教育上遇到的困惑,使家长从心理、生理、情感和道德上真正了解和理解孩子,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与他们一起成长。
二、资源整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为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使老师能够及时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使家长充分体会到学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向,促进学校的工作更上一层楼,创造让社会、家长满意的教育,每学期学校开展了“学校教学工作开放周”活动。
家长们走进课堂,亲身感受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家长们在听课的同时认真填写《家长课堂教学评价反馈表》,对教师课堂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
通过家长开放周活动,旨在使家长近距离地感受了孩子的学习生活,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架设家校沟通的桥梁,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三、组织参与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是家长沟通家校教育,沟通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机。家长委员会将尽可能组织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举行的校园文化活动,并提供帮助与支持,使家长通过亲身参与,更直接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如艺术节、运动会、科技节、主题班会开放日及重大庆典等活动,学校均应事先告知全体家长。
四、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家长委员会定期举行会议,以充分发挥好它的桥梁纽带作用、教育示范作用、支持协助作用、督导指导作用;平时可开展以“教子有方”为主题的家教经验交流、讨论,或以某年级为核心,其它年级自愿参与的形式举办家长会。
五、发挥家长资源优势,建立学生社区服务网点。充分发挥家长社会联系面广、社会行业涉及点多、社会关系深远的资源优势,多方位、多层次地建立学生社区服务(实践)网点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委员会将根据学校的安排,与广大家长协商联系,建立学生社区服务(实践)网点,并尽可能提供必要的指导。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学校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六、重视家访工作,促进我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整个人的素质,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为了保证家访的效果和质量,对学生建立了“家校联系卡”,要求每位班主任每学期家访次数不少于8人次,每位任课教师不少于4人,对初一新生进行全员家访。联系卡的内容有:学生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家访时间、家校沟通记录。每学期末政教处对全校的学生“家校联系卡”进行检查、分析,以此为资料制定下一学期的工作计划,使家访工作已成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第二版
教育过程中的表扬艺术
□ 山西省公路局幼儿园 赵海燕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培养孩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细致的工作,只有真诚地爱护孩子,才能了解和亲近孩子,才能采取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很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孩子才会依赖老师,依恋老师,愿意听老师的话。爱是孩子和老师心灵之间的通道,是打开孩子心智的钥匙。因此我们要真诚的赞扬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学会欣赏孩子。而在我们把欣赏和赞扬展现给孩子时,需要我们运用超强的智慧来完成。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觉得需要把握如下的几条原则。
首先,表扬要适时。所谓适时,就是要抓住理想的教育时机,及时给予表扬,力求达到良好的效果;如对于平时就多动调皮的幼儿,就要在日常行为表现中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还要善于选择时机。比如在幼儿情绪激动哭闹的时候,跟他说道理自然远不如待其情绪稳定后进行教育引导的效果好。同时要善于创造教育契机。比如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教育,启发幼儿扬长避短,有意为某些不足的幼儿创造行动体验的机会,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其次,要给孩子具体的表扬。一切从幼儿的客观实际出发。表扬,不是言过其实的乱吹捧。对孩子言过其实的表扬,会使孩子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一旦这种认识与现实生活中他人恰当的评价发生冲突,幼儿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生活中你常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能干”这样的表扬词汇,虽然孩子听到这样的表扬会开心,但是我们更需要具体明确地说明什么地方值得表扬:“你做得很好,能够关心同伴,跟他一起分享图书”“你的作品形象逼真,颜色搭配合理”。我们还可以在表扬之后对孩子提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如果你能教一教他走迷宫,让他学会玩,你们之间友谊会更深”“如果你的作品内容再添画些草地、小溪,会更加丰富”。这样的激励会使幼儿不满足现状而去争取更大的成绩。
我们对孩子的表扬内容要具体些、有针对性,使他进一步接收自己的哪些行为表现是得到老师的表扬。否则这些抽象的表扬概念孩子是难以理解的。并难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接着,要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结果。曾经在一本书中读过一个这样的案例:老师对好不容易做对题目的凡凡说了一句话:“你终于做对了”,然后给他贴了一朵小红花。我觉得这样的表扬是不具有意义的,老师的表扬只是重视了凡凡做对的结果,但凡凡是不是真的就是会做了呢?可能只是运气而已。这会让孩子产生错觉,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结果对了就好,对孩子的未来也会产生影响。其实,老师完全可以换种表扬角度,凡凡在错误了那么多次后,还是坚持去完成题目,教师可以对他坚持探索的精神进行表扬。如果在凡凡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些指导,让凡凡真正理解了操作结果,这时表扬凡凡的努力、认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表扬,是对凡凡努力的肯定。
最后,表扬过程切忌比较。教师要做到真心赏识孩子,对他们的表扬要发自内心,这样才会感动孩子!当我们进行赏识时,千万不能把他跟其他同伴比较,例如:“你比XX画得好看”“你比XX更懂事”,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会让他们产生负面的竞争心,甚至引起愤恨。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没有横向的可比性,只需要进步一点点,老师只要心中有爱总会抓住幼儿每个时期独有的闪光点,而不是在“参照物”下的“优点”。
表扬决非吹捧、夸张和投其所好,而是实事求是、诚心诚意,以达到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积极性的目的。而幼儿是非正误认知及其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导向和激励。因此表扬要适时,适度,适法。让我们运用智慧的语言对幼儿的长处和优点进行赞美。因人因时正确、运用如上的表扬的原则,为幼儿提高认识水平,激发积极的精神情感,增强上进心和责任感,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温庄小学 王科展.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朗读的语气、节奏、语调等,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深意。朗读本身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规范,提高语言感知能力,养成语感的训练内容,是语文教学中一项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关于朗读的概念界定
何为朗读?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其表现形式为响亮,清晰的用有声语言来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它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形式。朗读要求朗读者准确、流利、生动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实质。所谓的“准确”,就是做到读音正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字,自然停顿恰当。在朗读过程中不断续、不读破句、连贯地读才算“流利”。生动地朗读则要求学生能初步处理重音、逻辑停顿,控制速度,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做到感情自然流露、不矫揉造作。
二、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与方法
朗读是语言的综合运用。朗读文章不仅需要准确、规范的语音,还需要运用一定的语调和语气升降来表情达意。语调是指句子的抑扬顿挫,它常通过句子中的各种停顿和重音来体现,而不同的语气也需要读出句子的高低升降的变化,才能读得生动传情,使听众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下面就从重音和停顿两方面来简单谈一下。
(一)停顿。朗读中的停顿首先遇到的是不同的标点符号怎样处理。标点符号不是决定停顿长短的主要依据,因为不同的文章,不同的感情需要用不同的语速来朗读。句子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同样也需要停顿。一般情况下,停顿与句法成分有密切的关系。
1.主语和谓语之间可以略为停顿。如: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2.述语带有宾语,可以在宾语前略为停顿。如: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同上)
3.一个中心词语同时有几个修饰成分,那么每个修饰成分之间可以有一点停顿,但是紧接中心词的那个成分与中心词之间不能停顿。如: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同上)
此外,为了表达感情,有时可以根据需要在适当的地方处理停顿,不一定受上述几种规律的限制。
(二)重音。重音是指把表意上需要突出的词语略为加重音量,以吸引听众对它的注意。句子中的重音一般是有规律的,而且常常和停顿的处理相一致。一般情况下,句子里的重音所在与句法成分有密切关系。
1.简单的主谓句中谓语读重音,如上例: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述语带有宾语,宾语读重音。如: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3.修饰成分,定、状、补、读重音。如: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
三、如何在朗读训练中实现语感的养成
1.凭借教材,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音乐美。低年级实验教材中,诗歌、童话等体裁的课文有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句子、错落的节奏、回环的音韵,朗朗上口,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极好材料。教师不仅要留意发现其中的音乐性,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欣赏、认识语言的音乐美。在朗读训练过程中,学生聆听着自己朗读的声音,真切地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音乐美,久而久之,不但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
2.适当点拔,在朗读中领会语言的意蕴美。教材中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意旨,有着启智育人的巨大作用。因此,教师应十分注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句式的点拨和引导,使抽象概括的语言变成具体鲜活的语言形象,再通过朗读吟诵,让课文深深地感染学生,做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朗读,犹如“灵秀之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语感能力,也不断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扎实细致地读,持之以恒地练,最终使学生在不断提高语感能力的过程中,阅读行为才能逐渐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三小 张爱芝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开始学习写作和培养作文能力的开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如果能让孩子们掌握写作的诀窍,愿写作文,写好作文,那么就能让孩子轻松面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对思想还未成形的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学习的源泉。所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1.组织学生开展作文交流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经常组织一些交流活动,让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准备几篇自己比较满意的作文,在课上为其他学生朗读。然后让其他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评价,评价首先要表扬文章中优秀部分,然后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被点评的学生要耐心听取其他学生的建议。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指导。
2.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良好的写作情境,学生的写作完全是凭自己的想象,写出的内容很多都不切实际。所以,教师在学生写作之前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己去观察和感悟,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才能充满真情实感。
二、拓宽学生的阅读
1.精读为主,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小学生的阅读主要以精读为主,精读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对每句话都要阅读、理解,读到不懂的地方,要做出标记,然后自己查阅资料,弄懂之后再继续阅读。
2.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好的语句和段落时,要及时摘抄下来,并时常翻看,还可以在阅读了一篇文章之后要写出读后感。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以为他们以后的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3.安排阅读课。教师可以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作为阅读课,让学生在课上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可以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讨论,还可以让他们互相推荐书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4.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课堂教学,学生获得的知识有限,以致很多时候学生头脑中的疑问得不到解答。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形式收集信息,以此来弥补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不足。
三、锻炼学生的口语
1.恰当使用评语。评语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写作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恰当的评语不仅能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既不能过分夸大,也不能一味贬低。教师在总结学生写作优点时,要做到全面,并对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指出缺点时,教师要多从鼓励的角度进行点评,并提出适当的修改建议。通过教师的评改,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学生以后更好地写作。
2.采取灵活多样的评改方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新的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教学。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上交作文之后,再将作文随机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之间互相评改。在评改前,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说明互相评改的作用和重要性,这样学生在评改时就会变得格外认真,其次,要求学生在评改时,要对文章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写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学生修改后,教师要将作文收齐,然后根据学生的评价写出自己的总体评价。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对待作文的严谨态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小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这个斑斓的世界充满了神奇的幻想,有着丰富的想像激情,蓄积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只要我们抓住时机,给孩子创设条件,从生活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重视对学生作文的评改,使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
浅谈中学英语中的口语训练
□ 山东省莒南县大店一中 杜振爱
素质教育正在回归,中学英语新教材正在推广使用,英语教学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不利因素影响阻碍着英语口语训练的顺利进行。现作一简要分析:
一、阻碍口语训练的不利因素
1.轻视英语口语的思想。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他们认为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是浪费时间。事实上不少教师也持这种态度
2.“恐讲心理”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
3.英语语境的缺乏。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All-wright)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语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但我们的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有限,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缺少使用目的语的氛围和场合,口语练习也往往是教师控制的、机械的操练,缺乏师生和学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有意义的交流。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三不一坚持”
1.不吝啬口语训练时间。要达到《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吝啬口语训练的时间,不能随意砍掉或随便应付新教材提供的许多丰富的口语练习活动。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能力的关系,改变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教法,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交际实践,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组织好教材中设计的Pairwork、GroupWork、ClassDiscussion和Interview等各种口语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帮助、交换意见,让学生派代表在全班阐述自己的或组内同学的观点,教师可以像“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那样,恰到好处的对同学们的发言作短暂讲评或就学生发言内容提出问题,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增进师生双向交流。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逐渐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
2.不时时纠错。在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时,教师过多纠错不但会打断学生的思路,破坏其语流,还会使学生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开口。教师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以及对自己和他人说话中的语言的识别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敏感性和识别能力后,就会不断的自我纠正,使错误逐渐消失。
3.不草草备课。很多教师备课时不重视口语训练。事实上,口语训练的备课要求更高,更需要精心细致的准备。首先,教师自身要有过硬的口语基本功,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具有敏捷的思维和快速应变的技巧以及对待学生的足够的热情和耐心。第二,教师要认真备新教材,掌握新教材以情景、话题为主线的教材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灵活的设置语境,使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语境中呈现,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第三,教师要备好口语训练的活动形式,尽可能使活动多样化、趣味化。
4.坚持进行口语测试。坚持进行口语测试是保障口语训练的一个有效措施。它能使学生对英语口语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口语训练成果。在进行口语测试时可以采用这样几种形式:(1)朗读短文或表演对话。这一形式可以督促学生课外进行大量朗读,训练良好的语音和语调,培养语感。(2)限制性情景反应,即教师向考生提供一个较为简单的情景,要求学生使用一定的语言结构或日常用语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3)看图说话。既检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检测他们的想象力。(4)复述。能考核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和重新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5)口头作文。这属于有一定难度的口试形式,适合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学生不但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及组织能力,还要根据体裁、角色考虑陈述时语言的贴切性。
班级管理之我见
□ 山东省滕州市柴胡店镇中心小学校 王晓艳
我每每想到学校教育、班级管理,内心都是异常激动,多年的班主任生涯,或喜或忧、酸甜苦辣,令我回味无穷。班主任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学生的一生;班主任无意间的一个动作,也许能让一个不理想的班级“扭转乾坤”。现结合教学实际浅谈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以诚取信、言传身教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在言行举止、衣着穿戴方面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外,还得加强自身修养的提高,真正实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要求。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班主任一定要言而有信,言而有度。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起崇高的威信。所以,当我要求学生做到时,我总是要求自己首先做到。比如,为了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每天早晨,我七点左右就来到教室 和同学们一块儿早读,大约坚持了有三周左右吧,我班学生就养成了早起读书的习惯,迟到旷课的现象基本没有了。
二、摸清班情、对症下药
班主任工作是多方面的。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想更好地了解学生,班主任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根据班级的现状,我把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与学生的谈心上。尤其是几个比较活跃的学生,跟他们反复交谈、正面引导、分析利弊、以理服人,消除了学生与班主任的对抗情绪。慢慢地一系列的现象在悄然改变:男生在教室里打闹的现象没有了,黑板上乱涂乱画的行为消失了,教师走进课堂时再也听不到学生临时找寻课本的声音了。我坚信教是为了不教,管也是为了不管,教与管的精华,在于教会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这才是我们班主任的最大成功。
三、要因材施教,培养各类学生的全面发展
1.“宽爱”后进生。后进生,常是很多人歧视的对象,老师叹气,同学瞧不起,由于学习成绩差,他们自己也常常是自惭形秽。对于他们,我们班主任更应该宽容尊重、热爱、理解他们。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爱,我们要满腔热忱帮助一个孩子克服他自己的缺点,帮助他树立学习热情和信心,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予以发自内的表扬和赞赏,努力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2.严爱优等生。优等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也许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你所宠过的优等学生,大多数出了学校就不愿认识你这个老师了,殊不知,这就是我们宠坏的呀!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我从不宠他们,更不迁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时时对他们严格要求,克服他们自身的弱点,扬帆前进。
3.博爱中等生。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是班集体的镜子,是班集体的中间力量。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类学生我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比如,我们班的王强,他学习成绩一般,但很关心集体,班级里我发现不了的问题,他都跟我反映,从而避免了很多问题.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工作中,我们要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和所有的工作激情寄托在班级管理与建设上,潜心致学,身体力行,用自己的热情、激情、爱心、耐心激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初探
□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西河中学 上官珍连
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那么,在初中数学新课程下如何进行创新性教学呢?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富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氛围,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加强: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师生交往的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并且尽可能的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的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发问、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习惯,学生自己能看到、能做到的,鼓励学生自己去看、去做、去创新,长期坚持,学生良好的习惯就会形成,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二、让数学教学生活化,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兴趣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如果没有这种创新意识,而是被传统的观念或教学模式所束缚,那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就不能顺利实现。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学科单调、枯燥、乏味,容易产生畏难的心理乃至厌学情绪,这就势必造成平时我们老师花了许多精力去做,学生也花了很大力气去学,但效果仍不理想的境况,那么,该怎样改变这一境况呢?我认为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不要让学生感到数学太陌生,应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问题可以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加以解决,使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对它就会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思考,自主地去探索。
三、善用启发式教学,以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目前,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在传统上比较重视接受式学习,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显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潜质,这种“灌注式”教学已不能适用当今学生的学习要求,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我们数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善于钻研,勤于思考,因为科学创新,贵在置疑,创新往往是从“置疑”开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善疑多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问题,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给学生造疑,使学生欲答不能,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任何一个创新、创造过程都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所以创造力的提高和创造的发挥都需要有操作能力的支持,操作对人的大脑智力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甚也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镜子。” 所以,中学生学习数学,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做一做、拼一拼、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浅谈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
□ 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大庙小学 李明福
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育形式,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对所带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课外活动等工作的管理,班级管理是学校内部的基层管理,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要靠班级管理来贯彻,学校管理活动的开展,要靠班级管理来落实,因此,要管好学校,必须先管理好班级。因此,班主任在小学教学以及班级管理中起着“班集体灵魂的作用”、下面浅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点滴做法:
一、构建和谐的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新型关系
和谐的班主任与学生关系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而形成,核心必须是班主任与学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真挚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观念。其次,要树立良好的班主任形象。班主任的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要成为学生的表率,要以渊博的知识使学生增加才智,以崇高的道德使学生变得高尚,以自尊自爱、自省自强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以自己的处事作风使学生学会做人。第三、要深入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深入了解、理解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获得学生学习、生活、道德、思想、审美、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信息,能够促进师生间的心理交融,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探寻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二、建立良好的班风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
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深深感到,要搞好班风建设,班主任的工作作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加强班风建设中,我一贯采用“勤、严、细”的工作作风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1.“勤”。和学生多接触,师生间渐渐就会产生浓厚的亲情,利用各种机会和他们闲聊,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通过家访和接待来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性格特征,做到全面了解学生,从而及时洞悉学生的动态,找到帮助学生进步的最有效途径。
2.“严”。在课堂上、原则问题上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外,又与他们打成一片,与他们一起谈人生、谈理想、谈生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并应做到处事公平、公正。
3.“细”。就是在工作中认真细致,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凡事都应通过充分的调查了解,才得出结论,决不随意批评学生。
三、培养优秀的班干部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
搞好班级管理还要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首先,要明确他们的责任,其次,在学生面前要树立他们的威信,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当他们犯错的时候,要求他们及时反省,找出原因,鼓励从中接受教训。同时我会不定时了解班干部的想法,接受他们的意见,以便及时改进管理方式,第三,培养班干部的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样可以通过小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也就是“以点带面”。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教育途径,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在活动中我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争星比赛”、“一日常规谁最好”、“今天我来当班干部”、“比一比谁最棒”等活动。此外,我还利用利用各类综合课,组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讨论交流,以此帮助他们形成好习惯。开展讲卫生、锻炼、早读、看书、讲礼貌活动。每周综合课开展一个活动。帮助学生自我约束、积极向上,体会生活在人际关系和谐的集体中的快乐。
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自我约束、控制、管理、教育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在管中学,学中管,管中悟,不断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自我教育的品味,总结经验与教训,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更加茁壮、健康、快乐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