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席小华:预防青少年不良行为要趁早

席小华:预防青少年不良行为要趁早

【概要描述】

席小华:预防青少年不良行为要趁早

【概要描述】

详情

   当看到团北京市委调研报告中,12.25,这个数字引起了首都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主任席小华的思考。这是青少年首次不良行为的平均年龄,这意味着,很多青少年在初中一年级,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开始有了不良行为。

  “原来都说初二是一个分水岭,但现在看来不良行为发生的更早,我们的干预介入的时间点也应该提前到初一,甚至小学高年级。”在席小华看来,如果已经到了分水岭,或者不良行为已经发生再去介入就有些晚了。

  防患于未然,席小华觉得应该在学校就去跟踪青少年的种种行为轨迹,从而发现端倪进行应对。而站在专业的角度上,她觉得应该引入驻校社工。

  据了解,北京在2007年开始尝试驻校社工制度,至今有驻校社工的学校仍然寥寥无几。“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社工可以帮助那些有问题的学生解决问题,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与成长,评估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个案辅导和团体辅导的方式满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需求,来减少甚至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就像香港的学校,会制定专门的课程,并由社工实施。”她说。

  在时间点上如何介入,这是席小华思考的一个问题,而另一个问题就是空间。在她看来尽管未成年人身上有着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管束,但对于预防或干预不良行为来说仍然有空白点。

  很多青少年不良行为发生在放学之后,像上网、与社会不良人员接触等,而这个时候正是约束青少年的空白点,“学校觉得既然已经放学了,那么孩子在校门外的事情就不归学校老师管,而如果孩子不回家,到了社区,也没有人及时跟进,不良行为就很容易发生了。”她说,目前来看,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资源缺少对接联系,导致有些孩子的不良行为愈演愈烈。她认为对于预防或矫正不良行为来说,应该以人为核心,而不是以场域为核心。校内外的资源如果做好对接,在孩子发生第一次不良行为或者有不良行为的苗头之后,就开始有专业人员跟进,记录其在各个场域内的表现,再对症下药,那么预防或者掐断他们的不良行为就不是难事了。

  另一个问题是,学校外面适合青少年娱乐活动的场所太少了。席小华建议应该在社区建立专门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不只要有地方,还要有专门的社工进行跟踪服务,建立孩子的动态成长机制,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及时跟家长和学校沟通。而这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个系统的大工程,社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社工人员不足等都是难题。”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