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509期 2015年5月20日

第201509期 2015年5月20日

【概要描述】

第201509期 2015年5月20日

【概要描述】

详情

第一版    本版责编:武剑峰    电子邮箱:dybjyb@163.com
 
传承抗洪精神  打造英雄教育品牌
□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蓝天抗洪英雄中学   耿协刚   金成华
嘉鱼县蓝天抗洪英雄中学是重建于98抗洪斗争胜利之后,为了纪念和缅怀抗洪英烈而建。学校充分利用这一特殊背景,在抗洪英雄及抗洪精神上做足工作,深入挖掘德育素材,提出“传承抗洪精神,打造英雄教育品牌”的口号,创新德育途径,创建特色学校德育品牌。现将我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介绍如下。
98记忆  悲情簰洲湾  英雄子弟兵 塑造光辉校史
1998年的8月1日又是建军节,是子弟兵的节日,劳累了一天的他们正在欢庆自己的节日。
谁也没有想到,大约在20点左右,簰洲湾合镇大垸魏家码头突然喷射出一股强力管涌,闻讯前来实施救援抢险任务的湖北省军区某舟桥旅和空军某高炮营15辆军车被无情的洪水掀翻,19名官兵壮烈牺牲……
水灾过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全国人民踊跃捐款,空军官兵捐款援建一座抗洪英雄纪念碑,以缅怀抗洪英烈,因此命名为蓝天抗洪英雄中学。校史教育让每一位学生牢牢记住: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没有广大人民的支持,没有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就没有蓝天抗洪英雄中学。
98忠魂  惊涛骇浪 铁血忠魂   铸蓝天中学德育目标框架
那场抗洪斗争已经过去了,但人们在追溯它那惊心动魄场面的时候,更多的是细细品味它留给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德育过程中充分挖掘抗洪英雄事迹和他们崇高的精神,坚持以“传承抗洪精神,打造英雄教育品牌”为目标,以校史教育为依托,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活动为载体,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一是突出基地育人。充分利用校内98抗洪烈士纪念碑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瞻仰参观,进行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校情怀和努力学习的决心。
二是突出课堂育人。学校自编了“三雅”“三乐”“三承”等特色德育教材,将德育融入课堂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
三是突出环境育人。在校园内建成了各类特色文化墙,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
四是突出活动育人。通过开展德育讲堂、学雷锋志愿服务、每期瞻仰一次烈士纪念碑、撰写一篇歌颂家乡的文章、每月参加一次主题实践活动、每周学唱一首红色歌曲、每天做一件有益于他人的事等教育特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
98烙印  缅怀英烈 坚定信念   建蓝天中学德育课程实施框架
德育融于学科教学中,同时积极开发拓展型课程,增加含有学校特色的育人目标而设置的课程。
一是感恩系列活动。开展“五个感恩”活动: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培育我、感谢他人帮助我、感谢社会关爱我、感谢自然赋予我,构建以“感恩”为主线的情感教育工程。
二是民族精神系列活动。以伟大的98抗洪精神为主线,开展格言教育、故事评比、爱国主义影视教育、走近历史人物、祖国的发展变化小报制作、抗洪精神永耀蓝天演讲比赛等活动,让民族精神在校园内闪光,寻找家乡的变化,激发起爱家乡、赞家乡的感情,寻找抗洪英雄的事迹,激发学生崇尚英雄的民族自豪感。
三是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我校养成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宣传阶段、实践阶段、献礼阶段。组织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一次行为报告、一次参观活动、一次规范行为比赛,构建以发展特长为主线的素质提升工程。
四是读书系列活动。浓郁读书氛围,构建精神家园。为了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大力度投入资金,改建图书室,购买图书,我们的校园文化业显现出浓浓的书香。
在开展这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同时,我们学校还每学期都组织一次教学开放周活动,请家长进入学校,走进课堂,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大大加强了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也为学校创造更新更广的育人环境。
 
 
鼓励也是一种爱
□ 山西省河津市第四小学   胡艳娜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充满爱的关怀,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当的批评,也可能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
班里有个女生,她经常在课堂上打断别人的发言,我找她谈了几次话,教育她对待同学要友善、礼貌。她虽然表示改正错误,可没过一天又恢复老样子。同学们也讽刺她,疏远她,她情绪一落千丈。
看到此情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原因就在于缺乏关爱每一位学生,对有缺点的学生不能耐心教育。教育方法过于简单。有缺点的学生决不能让他们掉队,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他们更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爱和鼓励。因此在教学时,我把评价纳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恰如其当、全方位地评价,同时恰当增加夸奖力度,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当他们不敢发言或回答问题不完整甚至错误时,我就耐心地对待,热情地启发,给予更多地理解和宽容。比如:“请不要紧张,老师相信你能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学生上课开小差了,我就对他说:“如果你能跟我们一起学习,我一定会给你一颗星。”当学生回答问题好时,我就会说:“你真会动脑筋,我们都向你学习。”或者“你知道的真多,一定很喜欢看书。”这些鼓励性的语言,点燃了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获得了满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多表扬,少批评,给予孩子关心与鼓励,我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长。让鼓励变为一种对孩子的爱,相信孩子们能感受到这份爱!
 
 
师德——教之魂  生之范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杜学区齐村小学   杜西桥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师德形象,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 、更新教育理念,立足学生成长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我们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及未来,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要持之以恒,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用成绩来衡量学生好坏,过分苛求学生,扼杀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换取暂时的高分。其实,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 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兢兢业业,以身示范
搞教育不能讲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我们要扎扎实实教书育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启发和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如精心地准备每一堂课,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怎么想,怎么讲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予及时的表扬,让其有成就感,真诚地鼓励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对祖国的爱,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上,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不断完善自我,努力育好人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我们要善于互相学习,博览众师之长,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特别是在当前课改的前提下,教师的知识不但要渊博还要宽阔。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想探究个明白知道,并期待能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循序渐进引导,而不能扼杀学生个性发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知识层面要学而精,精而广,广而深,指导学生探究神秘的世界。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和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把学生真正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对待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发展的历程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 山东省滕州市北辛街道中心小学   李晓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所谓习惯,指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联系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作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提高认识,教师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辨别能力,并通过与优秀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从而与自己进行对比,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别人,以及自己不如他人的原因,从而取长补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师生认真学习有关条例,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重点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制订开展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用文明语言,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
学生一天大部分时间与教师在一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应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认真探索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规律,把 “教书育人”,落实到行动上。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良好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在建设班风班貌时一定要用心思、花功夫,基础打好了,对今后的班级管理有很好的帮助。
三、鼓励上进, 巩固习惯
为了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可以建立一整套评比制度,开展文明小组、爱学小组、卫生小组的评比活动,组织班干部互相督促检查,每月做好总评一次。那个小组做得最好,给予鼓励或奖励,一步一个脚印,扣紧每一阶段,利用每一件事,用规范行为教育,每一位学生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也十分注意。对一些差生,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特别是后进生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
四、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矫正学生不良行为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和社会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主要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取得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落实新《守则》和《规范》,改进家庭教育的一些消极做法,共同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懂得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是不可或缺的,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感受到遵规守法对成长的重要性。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必须家校密切配合,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发展、巩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关于班级“成长共同体”的探索和实践
□ 江苏省江阴市山观第二中学   徐俊燕
笔者在学校共同体背景下,为促进班级共同成长和实现班级的自治管理,以小组合作互助为载体进行了班级“成长共同体”的探索。
一、班级“成长共同体”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沃土
接手班级伊始,人数之多,个性差异之大,学习基础和能力之悬殊,让我和任课老师措手不及。几乎每个老师都在哀叹:“现在的学生真难教”“学生的习惯很不好”。其实,每个学生因为特殊的生活环境、特定的身心发展阶段、多样的信息获取渠道,必然会造就学生的别样风采。班主任与其喟叹,不如理解;与其压制,不如顺应;与其剑拔弩张,不如和风细雨。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在当前班级授课制教育模式下,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是学生最亲近的组织;也是让每个学生“为了集体,通过集体,在集体中”获得教育并能为“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沃土。所以,班级成长共同体便应运而生。
二、班级“成长共同体”的构建
1. 源于小组互助,高于小组互助。班级“成长共同体”包括班级管理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教学共同体等,是由多种教育力量共同组成的。成员包括班级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相关的社区人员等,关注的共同任务是学生的多维成长。所以,面对班级现状,我组织任课老师研讨后,把班级管理的理念和家委会达成共识和优化,决定把班级细化成8个成长共同体,每2个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和全责组长。成员以师徒搭档、竞争搭档为原则组合,6人一体。
2. 让班级自治,用制度保障。构建班级“成长共同体”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成为班级真正的管理者。这是适应学生之需要、辅助风纪之进步和促进学生能力和经验之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学生竞选,组建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工作胆大的班干部队伍。并给予指导和信任,让他们遵循“双方互选”原则,确立共同体成员。其次,制定“共同体公约”。各共同体自行商讨制定公约,包括课堂要求、课后巩固内容和时间、自修课、电视时间、外出公约和人际交往原则等等。各项公约班级通过后考核细化规则马上出台:如何积分、如何奖惩(奖励多以心愿券呈现:和老师研谈、获得借书优先券及美文欣赏等)。“成长共同体”实行以“共同体”为单元的集体评价机制。将每个个体利益同“共同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相互监督、合作互助的良好氛围,增强共同体成员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3.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空间和亮点。“成长共同体”要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归属感,就要给予每个成员均等的发展空间和展示亮点的机会。班级每天的微班会都由共同体各成员负责,提前确立主题、准备资料,一轮后点评总结。每周由学生组织一项课外活动(如班级间拔河、篮球赛、口语大赛等);每周观看一场有意义的影视剧或读一本好书。每个人都随时准备着应对机遇和挑战,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由发展的空间。
三、班级“成长共同体”的实践思考
1. 班级“成长共同体”成员拥有既民主生活,又能自主表达,既相互合作,又有个人探索的自由空间。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平等的尊严和自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道德成长的愉悦。
2. “成长共同体”让教育成为开放的系统,有机整合了各种教育力量,让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了家、做进了社会。
3. 班级“成长共同体”通过班级共同体例会的形式,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透明制度化,更加明确了教师职责,激发了教师的工作主动意识。
蒙特·鲍曼在他的《共同体》一书中流露,“共同体”这个词传递的感觉总是很美妙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家”,在这个家中,我们彼此信任、互相依赖。我认为教育是一片浩瀚无边的美丽天空,让我们乘着“成长共同体”的翅膀,勇敢地、激情地飞翔。
 
 
作业,也可以成为孩子的享受
□ 山东省莱州市金城镇中心小学   张 静
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作业,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作业设计的一些尝试:
一、布置生活性作业——让语文回归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要用到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如每天目睹身边发生的小事,都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渠道。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利用网络等现代视听手段拓宽学习的渠道;春节期间,让学生摘抄、搜集春联并进行对比分析;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春》,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寻找春天,画春天,沿着春天的足迹去看一看,或亲手栽种一棵树或仙人掌,以观察其成长。 这些作业为学生创设了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做的条件,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感觉器官,培养了观察能力,而且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生活多宽,语文就有多宽;生活多精彩,语文就多精彩。生活化作业让语文回归原生态,让语文回归生活,让孩子们感到亲切。
二、布置趣味性作业——让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
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有劲,就想跃跃欲试,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涨。     
1. 画画作业。在教学一些按方位顺序写的文章,如《颐和园》《长城》《北京亮起来了》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示意图。通过画图,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这样的画画作业,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想象设计的能力和绘画的能力。
2. 想象作业。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根据教材的特点,要注重布置相应的想象写话的练习,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结尾往往有言虽尽而意未断的特点,这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据此,就可以布置想象作业。如教学《穷人》后,可让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以《帐子拉开后》为题续写故事。这样的想象作业,学生有常做常新之感,所以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都非常高。
三、布置自主性作业,让孩子自由张扬
让学生自己布置作业,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更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作业是自己布置的、喜欢的,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积极性自然高,就不会把作业当成负担。“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这是每位教师都熟知的。我想把这个真理运用到作业中就是:“做是为了不做,不做是为了做。”作业从来都是教师布置,学生做。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教师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学完了古诗二首:《牧童》0《舟过安仁》,我告诉学生今晚老师不布置作业,你们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我明天看哪个同学的作业最新颖,最有创意。第二天作业交上来,没有缺少一本,有的默写,有的根据古诗写了一篇作文,有的为古诗作了一幅画,在画的一边请家长用软笔行云流水般地配上了这首诗,还有的上网搜集了有关这首诗的作者及写这首诗的背景等资料……“此处无声胜有声,此处无为胜有为。”“大音希声,大爱无痕,无为而为,不作而作”是大智慧,大思维,大教育。
总之,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经常改变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作业中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能力,展示个性,尝试合作。另外更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人人发展”的理念,培养“人人参与”的习惯,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给予“人人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力、习惯等各方面的素质都能和谐发展。
 
 
第二版    责任编辑:刘华荣
 
班级管理“三部曲”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中心小学   王洪梅
作为班主任,要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并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笔者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工作准则。现根据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笔者谈谈当班主任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以求方家指教。
一、亲近孩子,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首先要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同学的主要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二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知识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这样,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班主任必须重视班委班风建设
笔者认为要建设一个好的班级,就必须培养好的班风,这个班的成绩才能稳步上升。而好的班风,离不开一批优秀的班干部,所以每接一个新班级,笔者第一件事情就是精心培养、组织一批优秀的班干部,并要求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如果班上有什么异常情况,要在第一时间报告给班主任。笔者对一个新班要做的第二件事是建立班级口号、班规、班级誓言、目标等。今年笔者所教班级的口号是“班级是我家,建好班级靠大家”,班级目标是“超越梦想,放飞希望,勇争第一”。班级誓言是:“父母过去的辛酸,我们已无法改变,我们要努力奋斗,孜孜不倦,让父母体味未来的甘甜,让微笑写满父母疲惫的脸庞,让骄傲挂在老师欣慰的脸上,让希望围绕在我们的身旁,让未来因拼搏更加辉煌,洒下汗水,定有丰硕成果,努力拼搏,定有金色收获。我自信、我自强、我成功,这就是我们的庄严承诺!我们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人生!”笔者做的第三件事是评出“每周一星”,即每个星期就学习、纪律、卫生、成绩、写校园稿等各个方面突出的同学用积分的形式显现出来,谁的积分最高,谁就是班上的每周之星。每周周末给予奖励,并在后面的“每周之星”专栏上贴上红五星,写上大名,让全班同学向他(她)学习。当然,也有例外,譬如:篮球周、运动会周、元旦艺术节周,评出打篮球最好的一个成员,运动会最突出的一个成员,艺术节表现最好的一个同学等。评选“每周之星”的目的是尽量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并对他们的行为和优秀表现加以肯定和奖励,以激发他们在前进路上昂扬的斗志。
三、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坚持家访
家访是班主任获得第一手育人资料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学生、家长交流,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学习环境、个性品质、在家表现和家长的希望及要求等,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笔者经常性地进行定期家访,对于后进生更是家访多次,在家访中指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有的家长只知道溺爱孩子,而有的家长对孩子责罚过度。为了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笔者利用空余时间充分进行家访,或者请家长到学校,或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工作,笔者并且非常重视每学期的家长会,会前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把一学期的工作计划、工作安排向家长汇报,求得家长配合,对进步明显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退步幅度较大的学生,和家长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使他们迎头赶上。通过家长会,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明确了从哪些方面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心到自然成
□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第五小学   聂学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是教学,不同的教师,会教出不同的学生;即使同一学科,同一教师,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教法,结果也不相同。纵观自己的数学教学,一路走来,虽然辛苦,也有波折,但是也算一路坦然,享受其中。
一、统揽教材,做到难简自明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些传统的方法也是非常可取的,这同时也是我长期以来的一贯做法。每学期伊始,利用开学前不是特别繁忙的时间,对自己所任学科进行教材通读,在弄清基本的章节、内容后,认真阅读研究,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普通了解和自学了解的章节内容,然后一一研究教法学法,并相应地做一些简单的准备,同时考虑到哪些学生对接受新知识存在障碍,为此在授课时予以特别关照等。也就是做到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给自己的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二、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也是如此。因为我长期教高段数学,往往所教的学生都不是自己亲手带大的,而是接手其他教师的。这期间,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自己拿手的,也有不尽人意的。为此,在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首先要重点做一件事,就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包括性别、年龄、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及对数学的兴趣等。这样,对每一个学生的种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对症下药,一一付诸实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培养兴趣,做到贯穿始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放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上,是再恰当不过了。如我刚刚接手的五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差,有三位数乘法不会计算的;有乘法竖式计算数位不能很好对齐的;有简单的名数之间的互化完全不会的;有不知道整数的小数点的位置的,把小数加减法都计算的一塌糊涂的,等等。面对如此情况,我没有暴跳如雷,而是心平气和,想方设法来调动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利用课前课尾讲数学家或数学方面的故事;结合实际生活讲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结合身边学生的实例,讲数学实际很简单,只要你向雷锋叔叔那样,干一行爱一行,而且干好一行就可以了;利用我的数学优势,与学生进行一些记忆数学概念、计算及解应用题比赛等等。就这样,采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循序渐进。终于,喜欢数学的孩子多了;自主学习数学的孩子多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孩子多了;用心完成作业的多了。班级的数学成绩也柳暗花明了。
四、课堂教学,做到融会贯通
首先,用最吸引学生眼球的情境导入新课,如情境图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及谈话导入等,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接着,用信任的语言为孩子们布置探究任务,让他们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集中汇报的形式来完成学习,这期间,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探究出最理想的结果。最后,让孩子们一一展示学习成果,并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五、善后工作,做到及时到位
一方面,在每节的课后,都组织学生认真完成教材上、学案上及快乐练习上的题目。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结合提前备课,或口答、或笔写、或小组合作、或师生联手、或男女对抗、或组组对决等等,做到堂堂清,千方百计调动孩子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充分沐浴在畅快中,充分享受在成功里。另一方面,对于重要知识或是一个章节,及时进行教学质量检测,既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能准确无误地暴露教师工作中的不足,然后及时进行补救。如基础较差,做到无条件地为其补课;家长没文化,辅导不了孩子,做到包教包会;不爱学习的,做到耐心说服教育;学习出色的,做到积极鼓励,使其好上更好;教师遗漏的,用心弥补。这样,章章清,做到善其后,到其位,不留任何隐患。
有句话说得好:用力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是的,在数学教学上,我既做到了用力,同时更做到了用心,也在更享受自己的数学教学。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湖北省潜江市张金镇小学   薛洪涛
个人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可使他的思想、情感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那么,音乐教学中如何在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了解美、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导真,以美引善,促使学生高尚情操和世界观的形成呢?
一、利用教材中的教育点,渗透德育
歌曲是由词曲组成的,歌词则体现了歌曲的具体内涵。一首优秀的歌曲,它的优美健康的歌词,往往也是很好的德育教材。在教学时,抓住歌词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便能收到较好的德育功效。如欣赏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中“见了老师敬个礼,见了同学问个好,纪律要遵守,卫生要做到”这些歌词,直接表达了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在欣赏这首歌曲时,我采用说理教育,例举一些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分辨正确与否,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礼貌教育,使学生在说说议议中增强守纪律、讲礼貌的自觉性。
在歌唱教学中不但要分析作品思想内容、音乐情绪、艺术特点,还要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歌唱,作再度创作,使学生进入角色,以情动人,声情并茂,在感受表现和再度创作音乐形象中使学生动心移神,用自己的歌声打动自己。如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学生们比较熟悉,我主要启发引导学生抓住速度、力度、节奏和风格来进行分析、处理,有感情地演唱。(1)速度:掌握歌曲进行曲的速度。(2)力度:整首歌曲应用中强的力度演唱。(3)节奏:掌握歌曲中坚定有力很有特色的节奏,以表达少先队员铿锵有力的誓言。(4)风格:歌曲具有队列行进的进行曲风格,演唱时应表现少先队员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这样,一步步激发学生誓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信心和决心。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各环节中渗透德育
德育渗透在音乐教学中不应是生硬的说教,而应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如通过音乐课的常规训练使学生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上课前,师生问好等训练规范化,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尊敬老师的良好行为;基本练习中,可以将德育渗透与各项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应根据教材,充分调动各种德育因素,贯穿于教学之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学习精神。
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智力,德育也应渗透在其中。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给学生介绍一些音乐家的生平事迹、趣闻,关于作品的珍闻等,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欣赏《二泉映月》,介绍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一生,以及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二泉映月》的评价;这首乐曲应当跪着来听。使学生了解新旧社会的巨大差别和阿炳艰辛却顽强的艺术生命,为我们瑰丽的民族文化遗产而骄傲。欣赏《龟兔赛跑》,结合龟兔赛跑的故事,既有助于对乐曲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三、在游戏中进行德育熏陶
音乐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歌舞表演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舞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是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的反映。音乐作为一种情感的语言,其对人类心灵产生的震撼力量令人无法抗拒。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人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而这,就是音乐对于德育的永恒魅力。
 
 
遭遇一年级新生
□ 重庆市北部新区花朝小学   潘雪梅
又是一年开学季,我迎来了又一届一年级新生。在与这些孩子相处的日子里,我又一次身处叽叽喳喳的喧闹声中,不停地周旋于各色孩子身边,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陪他们一起成长……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期间,我收获的不只是孩子们的尊重与笑脸,还有那随处可在的感动与信任。
(一)被信任的幸福
那是开学第一天的课间,我在教学楼二楼拐角处遇到一名小男孩,只见他表情紧张,双手按住裤头,左顾右盼。我猜想肯定是要上厕所,于是我走过去询问:“孩子,要上厕所吗?我带你去。”小男孩像抓住了救星一样,使劲点了点头。我急忙把他领到最近的二楼洗手间处,告知男厕所的位置,让他赶快进去。我则站在了洗手间外面等待。不一会他就出来了,可是他双手仍然按住裤头,很着急的样子。
“怎么了?”
“老师,我不想在这里上。”
“为什么?你不是很着急吗?”我很奇怪孩子的回答。
“我想去我们班的……那个……厕所。”小男孩态度很坚决的样子。
听到这个理由我苦笑不得。但我怕他憋不住尿在裤子里,那就麻烦了,所以不再劝解他。看他的样子应该是一年级孩子,一年级教室全部在三楼,可能因为刚开始不熟悉环境,课间走错了楼层才到了这里。我估计他说的是要去一年级教室所在的三楼厕所。于是我拉着他赶快上三楼的厕所,到了厕所门口,可是他仍然不愿进去。
“怎么了?”
“我一个人不敢去。”小男孩低着头说。
“可老师是女同志不能进男厕所啊。”此时周围也没有男教师。
我只好说:“你先去,老师在门边等你。”
他看看我,我对他点点头,示意我一定会等他。小男孩这才独自到厕所去。一会儿,孩子出来了,马上变得神采飞扬起来,笑着朝我挥挥手,快乐地跑进自己的教室。我也如释重负一般笑了。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来到一个新环境,对周围事物都不熟悉,作为老师,不管是否任教这个班级,我们都应该热心地引导他们。看到他们因为得到老师不经意的帮助而露出天真的笑脸时,自己也会觉得很幸福。
(二)拐角处的感动
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间跳出来的感动,让人感到既惊喜又温暖。今天,我就遭遇了拐角处的感动。
第三节课下课了,和往常一样,我带领班级从操场往教室方向走去。在二楼楼梯的拐角处,突然听见听见一声焦急的童声:“小心脚下!”我猛地一抬头,看见一个看起来应该是一年级的小女孩,她着急地过来拦住我:“这里很滑,我刚刚就摔倒了,你走另一边。”我这才仔细看了看脚下的地板,只见白色的瓷砖上滴了十来滴不太显眼的油,一定是食堂师傅送餐时不小心滴出来的油滴。如果不注意,就这样走过去,没准真会滑倒。我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小姑娘,也很感动。换成别的小孩,说不定早哭得哇哇叫,哪里还会关心别人会不会滑倒。
“你真细心,谢谢你!”
我一边感谢着她,一边带着学生小心翼翼地从另一边安全地通过了。把学生送回教室后,我惦记着那几滴地板上的油,应该马上清理掉,于是又折回来。远远看见那个小女孩还在那里,我很差异,走过去问她为什么,她回答说:“我不能走,万一再摔着别人怎么办。”孩子嘴里简单的理由却折射出坚持的决心,我又一次被感动了。“你做得很好,现在交给老师吧,我来接班。”小女孩充满信任地点点头,放心地离去。我则迅速地找来拖把将油污地板处理干净。
想起小女孩关切又着急的样子,想着她自我坚守岗位的那份执着,我的心里,就像流过一道暖流,暖暖的,好窝心,好欣慰,这拐角处的感动,我会一直记着吧!
 
 
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实施刍议
□ 山西省河曲县巡镇中学   刘永莉
当前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等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对于语言类的课程,学生最了解的就是单词、语法、语言点,而对于这些的了解也随着下一单元的进行全部或部分地被抛到九霄云外。而到考试之前很多学生再临时抱佛脚,突击一周来应付考试,整个都是在“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因而也就谈不上实践能力的培养了。而任务型教学是把过去的“老师让学生学习”转变为“学生自己要学习”。从过去的“老师忙,学生闲” 转变为“老师忙,学生更忙”的一种教学和学习状态。我们要使每个学生在教师所布置的任务的驱动下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只有在有压力的前提下,我们的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能学好外语,有了动力学生才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了积极的参与,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才能得到锻炼,而这也为学生下一步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实施任务型教学,笔者觉得要在教学方面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第一,英语教学内容要从语言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语言点、语法要讲,而且要讲透,但决不能把这当作是语言教学的终点,而是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中心,这些语言点、语法点能不能以布置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或互相协作完成呢?教师可以给出必要的提示或相关的辅助材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来讲解和呈现本来是要教师自己完成的文章或段落。这样不但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会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体验合作和感受成功。这样我们也可以改变旧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协作完成任务,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学习和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帮助学生增加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开发其创造型思维和能力。
    第二,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实践能力的质量监控者。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重要的是作为课堂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根据教材或教师自己布置的任务组织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完成任务的活动中来。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当的指导学生在实践中熟悉语言和运用语言。而最终教师则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监控和检查,以检验任务活动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方面的时效性,也可为教师自己布置下一次的任务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课堂教学模式应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我们通常的教学模式里,学生一直都是在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被动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课堂上是绝对以教师为中心在进行各种教学活动。而任务型教学则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少说,学生多说,让学生在兴趣和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之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一来,学生从被动的听众一下子转变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也就立竿见影了。
第四,语言教学应由句子水平上升到语篇水平。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师的授课就不能只停留在对语言点、单词和句子的解释上,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篇章的把握,培养其对英语篇章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从而为学生们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务型教学是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是倡导体验、实践、参与、调查、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性活动中,即在任务驱动下认识知识、运用知识、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感受成功。在任务活动中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信息,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和对自己学习策略的运用意识,教师所充当的是任务活动的设计者、向导、答疑者、完成任务的监督者。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充满活力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教育学区   张会侠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现如今每所学校基本上都有远程室、电子白板,广大教师也能快速地掌握多媒体的操作技能。如:Power point演示文稿的应用,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其显著的优势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天地,那么在小学教学中能够充分地科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到底有哪些作用呢?对此,我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教学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更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
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可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直接感受到美妙的图画、艳丽的色彩、动听的声音,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必须依赖学生的想象,教师的语言表达很难达到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的境界,如果借助多媒体效果就十分明显了,例如:小学二年级语文《2008,北京》 一课,随着奥运会主题曲的播放,教师利用时机给学生简述奥运历史、人物故事、申奥历程、奥运会徽等相关知识,并随机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当时申奥成功的精彩片段,把申奥时激动人心的场面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当时申奥成功的喜悦心情和热闹场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样的教学设计通过具体的画面内容不仅展现出《2008,北京》一课的全部内涵,而且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相关的词语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真实的画面、音响所吸引,积极参与思考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使课堂变得具有形象性和趣味性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形象地去获取抽象的知识。如在一年级数学《比 较》一课中,只凭用语言的描述和静态的图片很难让学生理解“比较”的实际意义,如果利用多媒体首先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动物乐园的图片,一群小动物在乐园游玩的景象。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悟、观察就能获取到多少、大小、高矮、远近等相关的数学知识,无需老师过多地阐述,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可以清晰准确地掌握概念和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较容易的突破难点达到认知目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与练习,这样使学生既解答了难点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创设出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素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多种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宽松、交流、互动的学习环境,扩大了学生的感知空间,激活了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突破了教学难点,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从而提高了质量。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免除教师上课时过多板书,而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经常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把需要讲授的内容记下来,有时还要翻阅大量的相关资料或制作挂图、生字卡片。而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展示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文字和图片,这在无形中就增大了教学容量,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画和录像资料,解释和演示一些上课时用语言很难表达的概念。这样就大大压缩了时间,使课堂中每个知识点都能用最合适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课堂内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将课外练习移入课堂,当堂解决课后练习,巩固知识。从而也减轻了学生课后作业的负担,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应有尽有,而且在使用操作上灵活多变,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同时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热情,对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加以正确运用多媒体,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第三版    责任编辑:田晋文
 
让学生爱上数学活动课
□ 山东省滕州市东郭镇田庄小学   邱 静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有效的数学设计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活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效的活动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的一课中,可以设计一个现场实践的活动——拍照,教学中,教师先选取一个学生作为小模特,分别从他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拍照,然后现场把照片拷贝到计算机上,一张一张的播放,让学生猜一猜是从哪个方向拍的。在回答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可以对照站在前面的小模特。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容易地辨别出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很快理解照片拍摄位置和小模特与照片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的活动设计学生非常愿意参加,兴趣浓厚,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牢固扎实。
二、有效的数学设计活动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远于疑。”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着疑问和挑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习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并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筛选。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例如,学生在计算“8+6”时,我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创造”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想出了很多的方法:
生:把6分成2和4,8+2=10 ,10+4=14。
生:把8分成4和4,6+4=10,10+4=14。
生:把8分成5和3,把6分成5和1,5+5=10,3+1=4,10+4=14。
生:把8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得14.
生:摆学具,先摆8个,再摆6个,一共14个。
生:把8分成6和2,2×6=12,12+2=14。
生:把6看成8,先算2×8=16,再算16-2=14。
课堂的生成为这节课增添了光彩,这个活动的设计,使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整个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习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在自主、自觉的活动中积极思考探究,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得数,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了不同的发展。
三、有效的数学设计活动能够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在教学求平均数中“移多补少,使两者一样多”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用圆圈、三角形等符号来操作,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中,亲身感受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发现最简便的解决方法。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数学规律、数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构建者,成为学习的主体。如:经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经过二点、三点呢?三条?无数条?一条?…… 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操作成了一种最佳的方法,答案在学生们的动手中自然得出。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多设计需要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研究、思考数学问题。给学生营造动手操作的氛围,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内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数学,在教师的明确指导下,学生在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比较、讨论、动手尝试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可以充分调动其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第三中学   谢国娟
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一节课的成败与课堂提问密切相关。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特定情境之中。提问也能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我主要重视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课堂提问的整体性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提问方法也应多种多样。提问要遵循先易后难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授八年级上Our Hobbies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自己的喜好,并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英语表达方式,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既掌握了本课的重点,也达到了熟练运用所学进行交际的目标。
把握课堂提问的对象和方式。课堂提问的对象是随机的,但要做到所有学生机会均等,不要只集中在少数人身上。课堂提问要注重方式,不要搞突然袭击,让学生不知所以然。应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短暂思考后,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再叫某个学生回答。如若先点名后发问, 则可能置该生于十分窘迫的境地而不能从容思考和回答,同时其他学生也就不能集中注意力了。对于回答不出来的学生,教师切不可予以批评或讽刺奚落,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要耐心引导和等待,或者找其他可以解答的同学来回答。
重视课堂提问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英语教学要求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在提问时尽量给学生创设情景,提供信息交流的机会,如扮演角色、猜谜、做游戏等。从初一开始,课本中出现的英文名字我都会给每个同学对号入座,学生扮演书中的角色,就为他们提供了入情入境的训练机会,激发了学习兴趣 ,增强了信心,锻炼了能力。同时课堂提问的语言要清晰流畅,言简意赅,易于理解。如我在讲授生病和医生如何给建议这一内容时,我直接穿了一件白大褂、带了医用口罩并拿了听诊器。学生看见这些一下就明白了我要讲的内容,有的学生直接作出各种各样的生病状态,让我给诊治。诊治的过程中,我尽量使用英语,让学生在玩中学,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掌握课堂提问的量力性
要适度,即提问要以已有知识为基础,难易适度。如在讲授must\mustn’t的用法时,我先让学生看图片造句子,然后在大家都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让学生脱离图片,自己叙述一些规则和规章制度。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造出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句子。如:
(1)We must do eye exercises every morning.
(2)We mustn’t be late for school.
(3)We must obey the school rulers.
要适时,就是要把握好提问的最佳时机。在复习时,提问要连珠式地快速进行;在学习新知识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
在课前要多编排一些能抓住课文要点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思考余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以启发学生揭示矛盾,让学生多发现一些“为什么”,把它当“突破口”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我在讲解第三人称单数做主语的句型时,首先引用两个例子:I like some apples. 和  He likes some apples.然后这样提问:“谁能比较出这两个句子的不同?”学生都积极思考,很快找出了不同的地方。这时,我再讲解第三人称单数与其它人称的区别,自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提问看似简单,但它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提问方式和问题数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文教学  任重道远
□  山西省黎城县城内小学    张会霞
从教十余年,始终与语文相伴,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近日读了朱琦、何敏两位老师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档案袋评价”的研究》案例材料让我很受启发,通过与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的比较、印证,收获颇多。
两位老师的做法我很有同感,因为我在带上一届毕业生时也曾做了一段时间的多元化评价的尝试,每次习作前出示评价标准,完成后按自己评、同桌互评、小组评、老师评的顺序进行。一年下来,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事实证明,多元化的评价确实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同时能让学生在评价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更减轻了教师的部分负担,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作文评价方式。这次能看到一套如此完善的教学研究方案,我真是感到很庆幸!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我想谈几点对作文教学的看法,和各位同仁探讨。
一、淡化结果,关注过程势在必行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化,已经为我们吹响了关注过程的号角,但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大多数教师却还依旧坐在评判者的位置上辛勤却低效地劳作着。《小学作文教学中“档案袋评价”的研究》一文中的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习作的全程,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原有认知、习作水平的基础上的过程性提升,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方向上的指引,这便是我们值得学习和肯定的教学导向! 淡化教学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以促使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这才是我们切实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
 二、尊重主体,多元评价贵在坚持
“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这样的理念我们不是第一次听说,但能在教学中能真正付诸实际并坚持到底的又有多少?而案例中的教师能在研究中每月进行一次信息的交流,及时调整计划。学生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档案袋展示交流会,旨在让学生取长补短,反思促进提高。学期结束时,向家长展示班级学生的作文档案袋,让他们共同关注学生的习作。这种坚持进行多元化评价的精神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三、细化标准,评价要求重在引领
我在实施作文教学的评价中很注重对评价标准的准确定位,因为标准不但是教师评价习作的尺度,更是学生很关注的习作努力方向。所以,我们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必须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细致的评价标准,既让优生看到更高的方向,也让学困生看到前进的曙光,这样的评价才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进步!
当然,在实际的操作中,理论的实施还是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例如,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很多家长在县城里边打工边照顾孩子,很多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不用说评价孩子的习作了。但是,评价档案袋的收效是明显的,我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努力克服困难,争取使作文教学更加高效,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分组讨论式教学在音乐课中的作用
□ 湖南省茶陵县舲舫中学   谭龙娇
在音乐课堂上,我通过尝试、探索、创新,略有一点浅显心得,认为分组讨论式教学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一、科学的分组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现代的教学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本人经过尝试觉得最好的合作形式为小组合作,而科学的分组是高效的前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音乐的爱好、音乐素质的不同,合理安排合作伙伴,实现互补原则,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划分。小组人数可为2人组、4人组、8人组。具体操作是:选一个音乐素质好的为组长,每8人组里分一个音乐素质好的、一个歌唱得好的、一个懂一点乐器的、一个舞跳得好的、四个基础差点的。小组合作时要真正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职,以避免个别学生经常展示,而一部分学生很少展示的情况出现,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把时间让给其他不发言的学生,从而培养他们敢说、敢唱、敢跳、敢奏的勇气,调动这些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分组讨论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音乐兴趣。
分组讨论教学在课堂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参与者对正在思考的问题形成更具目的性的理解,提高学生参与度和自我参与意识,培养参与者对不同观点的评判能力,拓展思维。把分组教学运用到中学音乐课堂中,不仅能使课堂活跃,而且能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学习兴趣高涨,学习动力自然也就充足了。众所周知,中学音乐课中器乐曲欣赏是最枯燥的,尤其是篇幅长的器乐曲最不受学生欢迎。上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采用分组讨论式教学。把学生分成4人组,多媒体展示听赏学案和梁祝的故事概要,让学生围绕学案思考题听音乐,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对该曲的感觉、乐曲的作者、音乐形象以及演奏乐器等,甚至谈喜欢与不喜欢的理由。课堂气氛活跃,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的非常热烈。学生能够非常到位地讲出“引子在轻柔的弦乐震音的背景上,由长笛吹出秀丽的华彩乐段,接着双簧管以越剧过门为素材,奏出优美的抒情旋律,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图画,为塑造主人公的美好形象及其出场做铺垫。”学生能讲述小提琴音色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能描述“草桥结拜”的情形,对欢快的“同窗生活”感同身受,对梁祝的爱情结局感到惋惜,却又对祝英台的投坟壮举感到敬佩,为梁祝化蝶而欣喜。学生的情绪随音乐情绪起起落落。而我抓住机遇适时给学生穿插讲授有关协奏曲的曲式结构,并与学生一起欣赏音乐。一堂课下来学生非常兴奋,甚至开始喜欢我这位音乐老师,课堂效果非常好。
三、分组讨论式教学能增进知识互补,营造求异思维的发展。
学生没有求异思维就没有创新能力。在流行音乐充斥的现代社会里,在音乐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学生对一些经典音乐、民族音乐冷落的情形,甚至提出质疑。这时老师更应该采用分组讨论式教学,让组与组之间比赛竞争,调动学生的好胜性。我在教学吹打音乐《将军令》时,事先不做任何提示设计,也不出示标题,就让学生认真听,细细品味然后分组讨论: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讨论后,学生的发言让我惊叹,有的说是结婚了,有的说是祭祀,有的说是皇帝驾崩,有的说是班师凯旋……此时的讨论,学生思维已达到了创造性阶段,学生认为的哪一种场景都是有道理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乐曲的欣赏虽然不超越所表现的情景、情感范围,但还是有较宽阔的审美空间,存在着不同的审美感受。这些不同的联想和想象、再创造,对其他学生有相当大的认知互补作用,有很强的启发功效和求异功能。老师的见解有时不见得比学生高远,在这样的分组讨论式教学中老师往往也会受益匪浅。
 
 
体验  内化  表达  践行
——以微型演讲夕会推进“五小行动”的实践与探索
□ 江苏省江阴市山观第二中学   夏雪琴
我借助每日夕会,按照同学道德成长规律,开展系列微型演讲活动,力争把“体验、内化、表达、践行”的行动德育工作思路贯穿到五小行动教育中,让同学在准备演讲稿中提升思想觉悟,在演讲中教育其他同学,在评比中进行思想碰撞。
下面我就微型演讲夕会推进“五小行动”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实施方案以及实践反思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微型演讲夕会推进“五小行动”的基本理念
本文作者围绕“五小行动”教育主题,通过轮流演讲、督促同学提前准备、在夕会课演讲比赛的模式,将德育工作过程化,其设计的依据是三维教学目标,从过程与方法切入,实现夕会课辅助其他德育活动,促使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
二、微型演讲夕会推进“五小行动”的基本原则
1. 目标性原则。一堂演讲夕会必须明确一个教育目标,拎住一个主题内容,如“孝亲敬长:践行尊长小行动”演讲夕会主题:我的家人、我的恩师、我的友邻、感谢有你等等。只有集中一点,渲染强化,才能深入“生”心。
2. 主体性原则。演讲夕会要正视同学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课前帮助、引导作用。我们发现,同学间会互相影响,并且比我们老师的影响更大,更加见效。我们不妨提供“范例”、寻找“结合点”给演讲的同学,让同学帮我们做工作。在演讲后的民主式专题议论中,正面引路,让同学进行片段、事例的评价,形成心理品德定位。
三、微型演讲夕会推进“五小行动”的实施方案


四、微型演讲夕会推进“五小行动”的实践反思
经过二年的实践探索,微型演讲夕会形成了模式,目标明确,操作流程成熟,方法得到推广,但还有很多方面要细化深化,特别是如何将夕会与新时代的教育目标整合,随时根据同学中存在的问题、突发的事件组织教育,以“过程与方法”延长与拓展同学的参与;如何整合社会及网络资源规范同学在不同时空地点的行为习惯养成,提升同学的品德修养,仍旧需要我们一起构思策划,一起探究创新,一起摸索耕耘。
 
 
让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 山东省莒南县第五中学   林 洁
记得有人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然而,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了音乐教材的被动使用者和接受者,这种“唯教材而教材”的思想观念逐步形成了封闭、狭隘的音乐教学格局,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降低了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压抑了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失去了音乐的“精神价值”。而现如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它不仅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潜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致力于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师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使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审美核心”的活力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构筑音乐课堂教学,通过音乐作品的音乐美和视像美来完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情智互补的作用。如:欣赏《春天悄悄来临》时,我抓住了作品音乐美的特征,紧扣音乐主题展开教学,运用听觉感知,视觉感知和情感体验将学生带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情感体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在乐曲的感染下说出了热爱音乐、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体验。
二、“和谐互动”的活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通过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过程。《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和谐互动,“和谐”是指师生之间互尊互爱,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用美妙的童心和赤诚的爱心,搭建起师生情感的桥梁,使学生以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互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双向互动中才会焕发活力。如我参加优质课比赛荣获一等奖的《春雨音乐会》一课,在课堂上我以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与学生一起围绕创设“春雨音乐会”的艺术情景开展音乐活动,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大胆表达,善于交流,领略合作的愉快。通过赏春雨、画春雨、唱春雨、奏春雨、舞春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展示了学生的音乐才能。
三、“实践创造”的活力
音乐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创造过程。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同样,音乐实践创造了音乐美。人们通过音乐实践把来自于生活的音乐作品还原成活生生的音乐形象,给人们带来了艺术美。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创造美,获得审美体验。我在一次课改实验研讨活动中上了一节汇报课──《神奇小乐队》,我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物品中(如饮料瓶、小药瓶、鞋盒、杯子等)发掘音乐,动手制作各种“小乐器”。学生们通过观察、创造、动手实践,变废为宝。他们的实践创造能力真让我感到惊奇,制作的乐器可谓是“神奇之极”:有“小吉他”“小编钟”“小古筝”“小沙锤”“爵士鼓”等等。在课堂上,他们兴致勃勃地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得意之作”,交流了制作方法、演奏方法、音色,还兴趣盎然地敲出快乐的节奏。学生在实践创造的过程中产生了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体验到了创造的成功感。
四、“综合发展”的活力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发展,是《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音乐教育理念,是使学生的人格向完整、和谐的方向发展。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以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如《五十六朵花》一课,综合了艺术之外的地理学科知识,让学生了解了地理环境与民歌特征的关系、风土人情与民歌风格的关系、民族语言与民歌韵味的关系等。这不仅给了学生丰富的人文知识,而且对各民族的民歌有了了解,扩大了音乐视野,丰富了知识,使学生终身受益。同时,充分体现了音乐的价值,促进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我们应把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为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我们才能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音乐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成为真正的音乐圣殿。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 方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之我见
□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张范镇大香城学区中心小学   杨 浩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神奇的力量,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完善,促进教师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定教学目标。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口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搞“家长制”,更不搞“一言堂”,而应当成为学生的导师与朋友。
教师应是学生的导师。教师既传授学生知识,更教学生做人。教师应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应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改变单纯灌输的落后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教师应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探究,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支持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教师应是学生的益友。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个学生,用爱心去理解、去尊重、去温暖、去感化;教师不仅能教书,而且是师德高尚、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才华横溢、乐于并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朋友,和学生有共同语言,互敞心扉,是学生决策的参谋者,是他们苦恼的倾听者,是学生困难时的好帮手。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素质,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去影响、感召、激励学生成才。
二、尊重与理解,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与前提
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身为人师,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存在而存在的,平等对待学生。同时学生也应该理解与尊重老师教育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和所付出的劳动。师生双方只有相互理解与尊重,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真诚的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中生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感染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
三、教师的素养,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与根本
教师对待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的品格等等,都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与尊敬,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心灵距离的缩短,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时代互换全面全才的教师。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儒雅的气质和良好的修养。既要洋溢着迷人的才情,又要闪烁着人格的魅力。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才能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信任与尊重。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仅使自己拥有一桶水,更要努力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
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只有当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时,师生情感才会交融、配合才会默契。如: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周总理,你将怎样工作、生活?学生思考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个同学说:“假如我是周总理,我一定要把办公室装修得高档一些,安装上空调,吃的也要好一点,工作也要劳逸结合……”大家听了哈哈大笑,有的说:“你真是贪官啊,一味讲享受。”那位同学挺不服气地说:“才不是呢!我们大家现在不都这样过日子吗?”听了他的话后,我说:“嗯,你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从你的话中也可以看出你很诚实。大家想想,为什么他这种说法不够恰当呢?”这样一问,同学们的思路开阔了,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适时点拨引导。经过一番争论,问题越辩越明,最后达到了共识。就这样,我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与他们一起探求知识,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如何将音乐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