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第一版 责任编辑:田晋文 电子邮箱:dybjyb@163.com
求真务实抓师德 凝心聚力促发展
□ 山东省乳山市金岭中学 王洪杰 于 红
近年来,我校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教育和管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思路,探索出了一条师德建设的新路子。
一、建章立制,明细师德规范和评价标准。
只有把道德观念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各项制度之中并严格执行,才能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为此,我校结合上级文件,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金岭中学教职工师德考核办法、教职工业务考评细则、教师礼仪常规、师德培训学习制度等,让学校落实师德工作有章可循,从而把隐性的品行道德显性化,把软性的内心约束刚性化,体现了“表里如一,刚柔相济”的管理思路。
二、虚功实做,强推师德管理工作落实。
师德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效果短期内很难显现,因而容易被人看成是“虚功”。然而“虚功”并不等于“虚无”,“虚功”可以而且应当“实做”。“实做”的关键点在于把刚性的制度落到实处。围绕着抓落实,我们推行了两个管理模式:
一是推行“双线层级”管理模式,强化责任落实。级部管理人员对级部方方面面的工作负直接责任,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师德及业务考评;校级督查队伍在抓实重要节点或者级部交叉点的基础上,强化对级部管理及执行情况的督查,定期通报督查结果,督查结果既直接列入对师生的评价,又列入对级部的综合考核。
二是推行“日督查、周通报”制度,强化过程管理。督查小组每日对教师考勤、师德表现等各个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建立每日考核台帐,并在校园网上定期公布。学校每两周一次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各项制度的执行结果通过《工作通报》进行量化公示,以保证考核评价工作的透明度。
制度在执行之初,一些教职工不理解,认为学校管理过细、过苛,应看主流,不拘小节。比如说:校园内乱停车、驾车在门口和学生争道抢行、不按规定使用电脑等不应列入师德考核的范畴。但我们认为:校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观念上的差异,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和坚持,才能达成共识,形成多赢的局面。现在,学校的管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教职工遵守规范的意识越来越强。
三、丰富教育活动载体,升华教师的思想境界。
师德的形成是外因和内因相统一的结果。要让师德规范变成教师的内心信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这其中的关键还在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师德教育于活动之中。
教育局每年组织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契机。我校每次都会在借鉴往年典型做法的基础上反复研究,创新思路,严格落实,务求实效。在今年的“学先进 比奉献 聚合力”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突出了“四个强化”:一是强化学习的针对性,师德学习材料汇编成册,每位教职工人手一本,确保学习质量;二是强化统一性,即统一形式、要求,统一笔记本、办公纸张,笔记、所有材料统一手写;三是强化实效性,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和自查报告有感而写,反思剖析要深刻,整改方案要突出针对性,为了确保活动质量,学校组成评委会,针对每个教师的书面材料进行分档评价,结果列入师德考核。四是强化师爱行动,启动了 “全员导师制,关爱问题生”活动。要求全体领导教师结对包联2-3名学生,每两周谈话一次,留好记录。学校将谈话质量和转化效果纳入年度业务考评中。督促全体教职工当好学生的“知心姐姐”、“知心哥哥”、“知心朋友”,全力创设“家”的氛围,关心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思想,想法设法为学生排忧解难。这项活动收到了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打铁还要自身硬,老师们作为导师要言传身教,解决学生思想品行方面的问题,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自我完善、自我教育提高的轨道。另一方面,在“师导”过程中,老师们与学生、家长面对面,倾心交谈,拉近了家校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很好的践行了师爱,赢得了家长的理解支持和良好的口碑。
个人修养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仅有集中时间的主题教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在认真完成教育局规定“动作”之外,还自选“动作”,陆续开展了很多专题活动,例如:学年初的优秀教师评比表彰活动、依托教师节的感恩活动、优秀组长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教师忌言忌行”征集活动、“学生喜爱、家长满意”教师评比活动、“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评比活动、学生及家长评议教师活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征文活动、拒绝“黄、赌、毒”和“有偿家教”,坚决执行“禁酒令”“禁烟令”签名承诺活动、观看精选的“模范教师事迹报告会”视频、领导干部与教师谈心交流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突出了经常性和针对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践行师德规范,维护师表形象的思想境界。
四、传播“正能量”,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操。
身边的“正能量”最能感化人、引导人。为此,我校探索建立了“正能量库”。通过挖掘、征集、申报等多种方式把师生中典型的人和事整理下来,每两周一次,充实到“正能量库”中,分类登记备案。
为了传播“正能量”,发挥身边的榜样引领作用,我们采取了四种方式:一是会上讲,每月一次的全校教职工会议上,校长必讲师德,讲要求;讲身边的正能量,肯定教师的闪光点,激励进取心;讲发生过的反面案例,引以为戒。二是网上学,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师德教育”专栏,精选正能量库中的典型事例,定期上传,督促老师点击学习,留好笔记。三是墙上挂,利用校内橱窗、刊板、宣传栏等长期张贴我校涌现的先进人物照片、荣誉称号和典型事迹,不放过一点“正能量”。四是向外宣,精选典型人和事,积极向外宣传推介,几年来,我校的赵永慧、王忠爱、姜云瑞老师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刘良建老师的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典型事迹先后被报刊、电视等媒体报道,反响很好。这些措施让校园内处处是课堂,时时有教育,形成了强大的“正能量场”,教师身处其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升华了道德情操,进而带动了我校师德水平的全面提升。
多措并举 抓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心小学 张钧业
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班主任日常管理中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一、 抓常规训练
开学初就要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明确的要求,然后,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抓住这一好奇心理特征,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参加小小交通值班员活动,让他们亲自体验交警叔叔的工作繁忙,并因此树立自己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四、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
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老师首先做到。
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后进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关于现代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些思考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教育学区 张权利
办学新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管理者应具备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办学理念。当今学校教育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迫使着学校教育的观念及功能发生转变,也为学校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管理阶层的管理思想应该以思想促发展,以发展促改革,规范教育管理行为,从而打开学校教育发展的大门。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因材施教、治学严谨、勇于创新”的办学思想。学校的生命力在于质量,任何一所学校都应当以质量求发展,以发展促进步。建立一所充满活力与生命力的学校就应该重质量、重教学、重创新。素质教育新教材下的教育教学难度加大,全体教师的执教思想要坚持:以生为本,全面育人,因材施教;倡导严格的治学态度和作风,把教育革新当成发展的动力和契机,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倡导科学治教,大力实践高效教学的先进理念。科学化管理和科学化教育,是目前现代教学的新理念。课堂是实施教育理念的第一平台。聚焦课堂,深化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努力建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只有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当前新课程改革合拍,才能彰显出教育发展蓬勃的生命力与巨大的教学效益。庞大信息支撑下的现代教育,更应该规范科学教育,注重过程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倡导高效教学。以培育新生代为方向,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终生教育影响力。培养学生:好学、慎思、求真、进取、拼搏、坚定。以达到教学相长,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的最终目的。
三、注重师生思想凝聚力,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师生在一定时期的心灵家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倡导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的职业精神。建立一个精诚团结的教育集体,是校长搞好学校管理的精髓。一支精良的队伍必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指挥,才能迅速取得获得成功和进步;必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才能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善于团结全体教师,善于治理规范校园的最好手段就是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让师生有一个心理上的归属感、安全感,他们自然就会在这块土地上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使学生寻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使教师为学校教育尽全力。
四、创建特色学校,打造品牌学校。一所好学校的定位是什么?就是能够形成他特有的管理特色和文化氛围,能够给公众一个鲜明印象,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学校教育应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只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才能培养出当前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只有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建设,整体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塑造教育良好形象,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抓住管理的主旨与灵魂,选择性的进行各种管理项目的推进。
我们应该明白:中国的教育不是要培养出千千万万个相同的产品,而是塑造一群各具才能的建设者。大国办的大教育,必需要百花齐放,以发挥学生个性潜能,充分释放教育的活力。
五、积极发展校园文化,完善各种管理原则和准则。
管理品质:科学管理、民主决策、人文关怀
教师品质:修德,敬业,严谨,博学,关爱
学生品质:求知,合作,个性,尊重,诚信,坚定
校风:求实、创新、勤奋、守纪
一个有思想的学校管理者,才能引领学校建设的发展,把学校建成一所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特色学校。也才能建设一所特色学校所具备的独特的办学思想、特色的教师群体、校本化的课程体系、高水平的特色项目、个性化的学校文化。学校在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实施过程中,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培育出新一代合格出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因为理解 所以默契
——高一期末考前寄语
□ 辽宁省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邢志峰 辽宁省铁岭县高级中学 宋丽丽
时光飞逝,距离老师上次和你们的交流已经一个多月了。不知道还有多少同学还能记得当时老师提醒你们注意的问题:1.条条大路通罗马,你的罗马在哪里?2.记得慎独;3.控制三闲,提高效率。今天老师想特别提醒的是除了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记得每天进步一点点接近最好的自己,在日常生活里,希望你们也能随时记得把垃圾带走,将美好留下。随时记得让自己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不仅仅受益别人,也是为自己积累德行和福气。集体就是我们在学校的家,而家是有生命的,只有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都付出爱和关怀,这个家才能给予每一个人更多的温暖和力量。在你抱怨你的家不温暖不向上的时候,你想过你为这个家奉献了什么吗?你用心呵护这个家的美好,捍卫她的荣誉了么?你真的做到了管好自己,带动他人了,还是随波逐流,在不积极的氛围里忘记了当初的梦想,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
老师希望每一天你能够经常这样对自己说:“我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我知道,决定我生命的主因是我自己。没有命运,只有选择,选择我的念头、语言和行为;没有命运,只有创造,创造生命的喜悦、美好和神奇!命运是一个个选择连接起来的轨迹,命运是不断创造累积起来的总和。命是父母给的,运是你自己的选择,一次次一天天的选择最后成就了你的命运。生命中老师和父母都只能是陪伴一程,最后负责承担的人还是你自己。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她是用来珍惜的不是用来挥霍的。我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我活在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我知道,爱是创造一切的源泉。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对待今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株小草,每一粒石子……我要用全心的爱迎接美好的明天!“
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老师希望从现在开始看得见你们努力付出的眼神和行动。
人的一生,最关键处只有几步。而这关键的几步却将深深的影响你的一生。高中阶段就是这关键几步中的最重要的一步,她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一辈子你所安心立命的场所和你生活的方向。三年之后,你将开始独立一人面对生活,而我们有那么多同学,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小就是在父母的羽翼下,在老师的要求里,亦步亦趋的学着活着,没有自己的梦想没有自己的想法。走一步算一步,知道自己要争取好成绩,争取好大学。至于要考什么样的大学,这个大学对我未来的意义是什么?我的人生梦想到底是什么?高考的意义除了成绩除了大学之外,还有什么?从来不曾思考。所以,一旦高中的生活不适应,一旦新鲜感成为过去,一旦遇见了困难,除了茫然和无措之外,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调整。老师想对大家说,生命是一个过程,就像婴儿期、少年期都有其特定的特点一样,青春期,就是一个人生命力最旺盛最需要为日后储存能量的时期,过了这个村就不再有这个店,真的是时不我待,你不好好给自己一个梦想并全力以赴,荒废青春的人就将用悔恨为此买单。“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种遗憾和怅惘都是送给那些不懂得珍惜的人的,老师真诚的希望你们每一个人将来在回忆青春的时候,只有庆幸,没有遗憾,因为我们每一天都曾经为了梦想无怨无悔的争分夺秒的付出过努力过。成绩只是一种我曾经付出过留下的痕迹之一,我的付出的意义,是我的态度我的努力和我的成长本身,那远远比成绩更重要一百倍。至此,在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之前,老师真心地祝福你们在真正的理解了考试的意义之后,努力付出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取得使自己满意的成绩!
为了使同学们度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晋城市城区古矿小学在5月29日上午隆重举行了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孩子们精彩的表演,把欢乐的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此次活动,不仅是同学们综合素质的体现,也使师生们把欢乐进行到底,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图为一年级学生的街舞表演:《宝贝向前冲》。
(文\李文芳 图\梁晋昆)
幼儿纠纷问题的处理策略
□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实验幼儿园 张秀霞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在享受着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承受着精神文明带来的压力。现在的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也是每个家庭的“中心”。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习惯了索取,习惯了“说一不二”,他们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存在着优越性和特殊性。因此,孩子们不善于体会其他孩子的思想情感,体验不到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进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许多幼儿都不能正确处理和同伴间发生的纠纷,有的表现为争夺、打斗,有的表现为消极生气、退缩哭泣,还有的也只知道告知大人,他们不会以更恰当的方式做出反应,因而他们难以很好地适应同伴群体、适应幼儿园生活,将来也难以适应既充满竞争又要求合作的工作和社会环境。在幼儿园即使教师能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友爱、关系和谐、无不良行为发生的班内小环境,但不能保证幼儿在班外、社区、社会中有同样的环境。也就是说,纠纷是普遍存在的,那么,我们老师该如何面对幼儿间的纠纷呢?
一、创造宽松环境,避免纠纷
面对幼儿之间的纠纷,教师的心理状态、处理方法、达到的目的策略等都要做相应的调整,以便化解矛盾,达到目标。这个过程,不但能使他们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也是教师教育艺术的具体体现。
首先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因为宽松的环境会让幼儿身心放松,可增加幼儿身体和心理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之间融洽关系的发展,避免紧张关系的发生。
教师可以常组织非正式的轻松的讨论活动,如在课间、餐后组织幼儿自由讲悄悄话,或者老师有选择地与个别幼儿进行交流,使幼儿感受与同伴、老师交流的快乐和轻松,从一定程度上化解幼儿之间的紧张情绪。另外还可以利用集体谈话时间,引导孩子正确评价他人,给同伴找优点和缺点,甚至给老师找优点、缺点,使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做错事情的时候,要善于理解他人。
另外,幼儿园是幼儿群体生活的场所,绝大多数的纠纷都是幼儿在相互抢夺同一样东西、或秩序混乱引起的。因为在生活环节中让孩子们按先后顺序做事,难免会出现暂时的等待,因此我们应合理利用生活活动中的等待,如:排队端饭、洗手、拿体育器具等等,让幼儿学会友好谦让。
二、掌握基本技巧,解决纠纷
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教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等等,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纠纷,也有助于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对班上一些典型幼儿进行相对应教育。例如:对经常使用攻击性行为的极个别幼儿,可采用适当“惩罚”的方法,让他们明白攻击别人可能的后果;对于经常求助于别人的幼儿,可以鼓励他尝试自己独立解决;对经常被人欺负后默默承受的幼儿,则鼓励他摆脱无助的状态,有时甚至鼓励他们勇于“自卫”。
三、设计教育课程,体验纠纷
为此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教育活动,模拟现实中幼儿经常发生的一些纠纷情景,如语言活动“两只小羊”,让幼儿观看情景表演,想一想他们为什么发生纠纷,以及如何解决等等,然后再请幼儿创编有礼貌的小羊的儿歌。幼儿不仅获得了正确的交往技能,而且这样的形式深受幼儿喜爱。
我们还可利用现实中正在发生的纠纷进行随机教育,这些活动可以促使幼儿自我反思、自我判断,还可以促进幼儿道德水平的提高。
四、增强辨别能力,处理纠纷
在幼儿之间纠纷是常有的事情,所有的纠纷都让教师参与解决,即不现实也不可能,而且还会增强幼儿的依赖性,削弱或剥夺他们的独立性,事实上,由于幼儿间的纠纷没有多少利害关系,幼儿自己可以解决,为此我们大胆放手并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某个小朋友欺负自己时,我们引导幼儿自己跟他协商,不见效时再请求老师帮助协调;如果别人不小心碰了自己,我们则引导他们善于理解原谅别人,引导幼儿多说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同时也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责任感。
实践证明,孩子们争吵,闹纠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毫无根据的强行阻止和不问青红皂白的指责、批评,一味地给孩子扣“道德不好”的帽子。教师要想避免这种急不择言、简单从事的做法,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对幼儿争吵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善于观察孩子,读懂孩子,以便采取适当的方法,抓准时机,用对策略和技巧,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以促进幼儿的心智发展。
第二版 责任编辑:刘华荣
教师,要学会爱每一个学生
□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第五小学 尹士红
选择了教育这个行业走上三尺讲台,我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站在讲台上,我深感无限的荣耀,因而我意气风发,恪尽职守;站在讲台上,我时刻觉得责任重大,为此我刻苦探索,无怨无悔;站在讲台上,面对渴求知识的一双双眼睛,我始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一、对学生要充满期待
班级里有个学生,聪明伶俐但是好动顽皮,上课的时候总是左顾右盼,一节课不是动前桌同学的书包,就是将同桌的笔藏起来,同时又爱欺负同学,我多次和其他老师商量对策,并动用了家长的力量,效果都不是很明显。我决定另辟蹊径,给他创造一个开始新生活的机会。我提前和班干部商量,班集体中需要一名负责全班纪律的纪律委员,协助班长做好我们班级的纪律检查工作,在我的安排下,这名同学高票当选。当他惊愕地不知所措时,我把他拉上讲台,用力握住他的手,很郑重地对他说:“祝贺你能当上这个光荣的‘人民警察’,同学们这么信任你,老师心里真高兴,相信你一定能当好这个警察的。”说完,又拍拍他的肩膀,用夸张的语气说:“小伙子,好好干吧!”在全班的哄堂大笑中,他的眼中流露出了惊喜。从这以后,他的身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习用功了,自我约束的能力增强了,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信任”的力量。
二、 让学生都成为“唯一”
班级里有个小杜同学,每门功课成绩都很差,综合评定总是很差。和家长交涉几次无效后,我曾产生过放弃的念头。可是,有一次我看到他在课堂上那专注的眼神时,我发现他大大的眼睛里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想想曾经听到的一句话“不抛弃,不放弃”,我顿时为自己之前对他的忽略而感到惭愧……
他比较聪明,记忆力也不错,因此,每次上课当堂背诵比较简单的文章时,我总是悄悄到他座位前,告诉他一会儿要抽他背诵,要他好好准备。结果他每次都没有让我失望,我便及时地表扬他,我还在班级里为他找了一个较为合适的工作——劳动委员,让同学们看到他的勤劳,能够喜欢他,接近他。当他每取得一点进步时,我都及时表扬。我没有把他的座位放到最后,而是放在前面,我要时刻提醒自己,不放弃他。
每一个孩子身上肯定都至少有一个第一,这个第一可能是全校的第一,可能是全班的第一,至少也是全小组的第一。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对于这名学生来说,可能是他全部的宝藏。即使是柴草,也不一定每次都能点着。所以,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用心等待,用心去发现,一定可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闪光点。让我们用无限的爱心和耐心,充分信任学生,等待手中的沙砾变成珍珠。
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教师的工作“以人为本,以情为主”。可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一个“爱”字。“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学生对师爱的具体表现。凡是教师给予期望及尊重的学生,他就会感到莫大的鼓舞,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的教育,反之将会引起强烈的反感,甚至“破罐破摔”。特别是一些学习上的后进生,他们由于长期受到冷遇,更需要老师的体贴和爱护,所以我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期待,从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等各方面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积极寻找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一个小小的爱护,一回书写认真的作业,一次回答正确的课堂提问,都能让他们分享到成功的体验,找到自身的价值,在成功的快乐中找回自尊自信,重新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
四、爱是心灵之约
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如果我们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学生当做朋友看待,问题就会更好地得到解决。不过和学生谈心要有目的,谈心前,要掌握他们不同的实际情况,明确谈什么,怎样谈,还要注意场合,当着老师与同学的面谈,很可能会给他们造成心理压力,使他们不能完全向你敞开心扉。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气,谈心时,态度要平和,语言要亲切,道理要讲透,要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这样,你也许将收获一份感恩的心和成功的喜悦。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 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中心小学 王艳迪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得法,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无疑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作文教学新路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已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教学中怎样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一、赏识学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们的学生怕作文,主要原因是对作文没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爱上写作文,从而自觉地观察生活,不断积累,练习,进而提高作文能力。教学中我们要用爱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即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再差,我们也要想办法找出他们作文中的可取之处,抓住作文中的闪光点,用温暖的语言去鼓舞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树立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我们班有一个学生,他从小学就怕作文。他的作文往往是大家嘲笑的对象。他的作文往往只有短短几行,可是你翻来复去地读,也看不懂他要表达什么。我没有放弃他,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激励他。一次作文课上,我发现他的作文中有几句话写得相当不错,就抓住时机,表扬他的语言优美,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位同学虽然没有说话,但是眼里满是泪花,可以看出他十分激动。老师的赏识使他像变了一个人,经常写一些东西让我看,上课的时候也经常发言。我也相机指导他要观察,多积累,并告诉他一些技巧。他的作文虽然不算优秀,但比起原先有了很大的进步。究其进步的原因,主要是赏识,赏识可以改变一个人。
二、注重平时积累
写作文困难的学生虽然兴趣被激活了,但往往还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广泛地搜集素材,积累素材。要想写好作文,学生一定要有丰富知识,而知识的积累在于阅读。我要求学生多读课外读物,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比赛,每周让学生推选一篇好文章在班里朗读,师生共同欣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知识积累的目的。要鼓励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同时在边读边想的基础上还要动笔,养成摘抄读书笔记的习惯,把书中的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等摘抄下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仓库。时间久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会在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说起来就“出口成章”,写起来就“下笔成文”。
三、多思考、勤练笔
学生积累的素材多是包罗万象,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积累素材进行分类思考,去粗取精,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运用,否则小学生容易乱套滥用,东拉西扯,内容混乱,中心不明确。学生对素材、命题做到了多思考、深思考,所写文章的内容才会准确真实、有血有肉,文章的立意也会更高了。
此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务必要求学生做到多练笔,当学生深入生活获得写作素材,积累了写作知识,就应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实际,写自己喜欢写的内容。比如,母亲节写《母爱》、父亲节写《爸爸,我想对你说》、教师节写《老师,你亲苦了》,学习了《桂林山水》就布置学生写《乡村美景》等等,因为学生在上课时已被文中的情景所感染,思绪也打开了,这时也是学生最有灵感并乐意写作的时候,这样写起文章来才会胸有成竹。
四、展开想象的翅膀
新大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他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总要教育学生敢想,并鼓励学生多想,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在观察某一事物,就可以随意地去想它的过去未来,或想一些跟它有联系的事物。多让他们写想象作文,最大发挥他们自由的天性。
总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件容易的事,只要教师不断探索,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学生在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切实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相信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
把数学引到生活中去
□ 山西省文水县南武乡西庄小学 王小晶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心小学 贾 平
体育教学和德育应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成了怕苦怕累,胆小怕事的性格。在体育活动中体现出他们性格软弱,不能勇敢地向困难挑战,不敢面对现实。我发现在体育教学中进行适时、合理的思想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体育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
一、室内课进行合理的思想教育。在上室内课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思想教育。我主要从名人对体育的看法以及他们如何参加体育锻炼来教育学生热爱体育运动。通过给学生讲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洋人把我们中国人称为“东亚病夫”等,来激励学生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将来为国增光;向同学们介绍我国运动健将在奥运会上勇夺金牌,为国争光的事例,教育学生热爱体育运动,锻炼好自己的身体。
二、体育课上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思想教育。体育课上或运动训练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违反纪律或出现消极情绪的情况时,我不是责骂和惩罚他们,而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及时鼓励他们,使他们逐步提高认识。对于个别学生课后和他们谈话,了解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去开导他们,谨防采用强硬态度,引起学生反感,造成不良影响。
有一次,我正在给二年级的学生上体育课,这时一队大雁从头顶飞过,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被大雁吸引住了,体育课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当时我并没有马上给予纠正,而是等大雁飞远后,我及时抓住大雁飞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
我问:“大雁飞的整齐吗?”
“整齐!”同学们齐声答道。
“它们飞的队形像什么?”这时有的同学说像“一”字。有的说像“人”字。“对!大雁飞行时有时是‘一’字排开的,有时是‘人’字形排列的。”我肯定地说。
我又问:“大雁为什么能飞的那么整齐呢?”有的同学回答说:“大雁都很遵守纪律。”我反问道:“大家看看我们的队伍?”
这样一问同学们马上安静下来,并且站的很齐。继续上体育课。这一节课剩余的时间同学们上的非常认真,并且以后的体育课也上的非常认真。从这节课中我认识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及时合理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批评或其它方法更好,更有效。
其实,体育教学与思想教育是密切联系的,相辅相成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知难而进的思想品质和优良的心理素质。因此,只有寓德育与体育教学之中,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地进行德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
“以美育美”创新德育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东集河北小学本学期在校园内建立了美术写生基地,开展了“以美育美”创新德育。学生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描绘美好的校园自然风光,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庄福敏/摄影报道)
听课、评课在中学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安化初中 郭美霞
学校领导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感受,学校组织的某些教研活动强迫教师必须参加时,许多教师躲躲闪闪,或者是批作业、睡大觉,或者是“身子曹营心在汉”地应付。但一旦学校有公开课活动,总会场场爆满,参加听课、评课的教师撵都撵不走。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教师对听课、评课为什么会情有独钟呢?
一、听课、评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我们知道,教师亲自带班上课和坐在别人的教室里听他人上课,其体会和收获是不一样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教师自己反思自己的课堂,不容易发现问题,不易突破自身的框框、模式。如果能以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别人的课,目睹活生生的课堂,就会有“旁观者清”的感觉。这里既可以领会别人成功的妙处,也可以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笔者单位一位老师说:“听课或如峰回路转,或顿觉豁然开朗,讲课者的激情、思想及艺术魅力,给我留下了长远的记忆。
学校数学教研组在观看了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的公开课视频资料后,感慨万千。
教研组翟老师说:“我性情孤傲,长这么大没服过人。从来对追星不感兴趣。但自从观看了吴老师的公开课,我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如今我成了他的追星族。”
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听课、评课是一种载体,因为它生动直观,有案例性质,它承载着教者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和方法,学习者通过听课、评课的交流,能获得极好的学习效益。
二、如何获取听课、评课的最大学习效益
1. 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结合
通常就教师教学能力来说,可能有两条路可走(从相对意义来说):一条是磨道式的循环,一条是螺旋式上升。
磨道式循环式是走一条自我封闭的教学发展道路。它主要靠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照本宣科,知识不更新,方法不改进,又不善于总结,日复一日,总是在自我的圈子里往复循环。反之,螺旋式上升是教师能力发展的道路,教学采取的是对外开放、对内改进的策略。对外开放能广泛学习吸收先进的教改信息、教学经验;对内改进在兼收并蓄别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大量创新实验和经常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就形成了教学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老教材”进入新境界,“老办法”变成新模式,教学能力与水平一个学期一个新台阶,年年岁岁教此书,岁岁年年法不同。
听课、评课能引导教师走教学能力螺旋式上升的道路。所以,教师要有听课、评课意识,应勇于走出自己的教室,到同事、名师的课堂里去吸收知识营养,去寻找教学灵感。“他山之石”可以用来“攻玉”,让自己的课堂上层次,让自己伴随着不断地听课、评课使教学能力逐年提高。
2. 听课、评课与读书学习结合
有的教师手中除了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外,什么都没有。在一些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整天被“正统”的作业或教科书或工作压力所包围,他们很少去看课外书。甚至现在一些教师培训注重的也是听报告或讨论,忽视教师个人读书,那么这种文化现象势必造成教师专业的“贫血”,一旦搞研究课,教师就会感到“黔驴技穷”。
图书是知识、技能、情感、理论的载体,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时和有经验、有智慧的人沟通和对话。读书能使人丰富厚重,所谓“学高为师”就是这个道理。读书能医愚,使人聪明。有所作为的人大凡读书比较多,而读书对教师来说更有特殊的意义。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读书能让教师超凡脱俗。
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每次听课前或听课后应经常多学习一些有关教育学、教学法、教育史等专著,浏览教育报刊上的一些文章,尤其要看一些特级教师的教学经验集等,这会大大带动自己更好地获得听课、评课的效益。
3. 听课、评课与自我反思相结合
学习别人,反思自己是每一个听课者所必须要做到的。课题组李彬老师说吴老师的课“很迷人”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反思。在听课、评课的对照上可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虑。如看教材处理,别人是怎么组织处理的,有什么特色,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自己有什么差距;再如在教学过程中有什么可取之处,如课堂导入、情境创设,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如果我来设计又该如何设计;再如板书、教学语言、课件制作、教学激情、组织小组合作学校等诸方面都互相对照,反省自己。
反思包括正反两个方面,既包括学习别人的长处,也包括从别人的失误中吸取教训。因为课堂教学如同影视艺术一样总会有遗憾的地方。且不说每次你出去听的课不都是名家的,一定是“家常课”居多。就是名家的课,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所以学习别人并不等于盲从别人,迷失自己。在听课的对照中也要注意发现别人的失误,从别人的疏漏中吸取教训,从而避免自己犯类似的毛病。
4. 听课与课后切磋结合
我们知道,听课、评课结合起来发挥作用大。因为只听课不评课可能会停留在对一节课的感性认识层面上,而只有认真地评课,特别是几个人从不同角度作分析才能达到对一节课的理性认识。作为一位有心的教师就要注重听课后向教者请教和切磋。请教切磋的原则首先是虚心求教,营造和谐的氛围,而不是争着去给人家挑毛病。请教切磋的方法首先应让教者把自己本节课的教学意图、设计思路介绍一下,然后把希望得到哪个方面的帮助,再委婉地提出来,如果须要切磋的问题,可用请教商量的口气,而不是指责。
[基金项目]该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与途径研究”(GS[2013]GHB0523)的阶段成果之一。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张范中心小学 李茂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导火索和生长基,一个问题就会引发一个探究性学习活动。因此,在科学课中,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会提出问题,科学课也就成功了一半。
一、创设典型的情境诱发学生产生问题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并让学生问得更精彩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从活动和体验中产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使学生逐步地从无问题到有问题,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到能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从提出比较浅显的、一般的问题,到提出比较深刻的、典型的问题。问题作为探究式教学的引线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每一项教学活动之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典型的情境诱发学生产生问题。如教学《有趣的不倒翁》时,教师把一个“大企鹅”倾斜着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猜一猜“如果老师松开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很多学生说出“大企鹅”会倒下,可看到老师松手后“大企鹅”却没有倒,反而立起来了,而且老师专门把它推倒,它却自动站了起来,很多学生感到很惊奇:“大企鹅”为什么没倒?我得搞清楚其中的奥妙。
基于学生科学探究水平的不平衡,学生个体提出的问题,无论是从钍对性上,还是从探究主题的指向上,都缺乏准确性和启发性。小组合作探究时,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先小组内讨论,再集体交流,集思广益,这样可以保证问题的多指向性。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索性
苏霍姆林斯基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强烈。”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教学《有趣的浮沉现象》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1.将两团大小不同的橡皮泥浸入两个装有等量水的烧杯中,观察水位有什么不同,感知大小不同的物体在水中占据的空间也不同;2.用弹簧秤测一测同一块橡皮泥不同形状时在空气中、水中的重量,认识船形橡皮泥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3.把装有钢珠,充气口装有橡皮管的气球放入水中,向气球内吹气、放气,得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占据空间大小变化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使沉入水中的塑料牙膏皮浮起来的方法。这样,既能让学生在不断探究中认识了物体沉浮的秘密,又培养了学生探索发现自然奥秘的能力。
三、提出的问题要有开放性
科学教材中所展现出来的具有探究性问题,都是问题的一个提示或范例,教学时,可以由一个问题衍生出许多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究。如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在我们身边》一课的活动过程二“我们来做小实验”中,教材展示了三个场景,学生分别提出了三个具有示范性、衍生性的问题:“不借助双手的力量,能站起来吗?”“看谁能吹灭蜡烛?”“用两根吸管能吸到饮料吗?”每个问题又都可以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的专题。如“用两根吸管能吸到饮料吗?”可以衍生出:“为什么用一根吸管能吸到饮料?”“用两根吸管怎样才能吸到饮料?”“吸管的粗细与吸饮料的效果有关系吗?”“怎样才能使饮料自动从吸管中喷出来?”等。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就要挖掘教材中具有衍生性的问题,深入开发教材本身的隐性资源,使教材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具有价值的最重要载体。
学生的探究学习就是从问题开始而又以问题结束,学生探究会持续发展下去,而学生科学素养也就是在这样一个个问题引入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和完善的。
第三版 责任编辑:吕 智
班级管理经验谈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中心小学 金 凤
班级管理是一项纷繁复杂而又妙趣横生的工作,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行、学业与前途,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地位、声誉。所以,班主任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肩负着举足轻重的神圣使命,这一使命要求班主任工作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在班级管理中就不能不讲求一点儿工作策略与技巧。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同学关系
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在所有的班风中我觉得平等和谐最重要。要让学生觉得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热爱这个班集体,就必须让孩子觉得无论成绩好坏,自己跟别人一样都是平等的,都一样受到老师同样多的关注和爱护。除了班主任对所有的同学平等对待外,我还取消了班干部选任制度,用值日生管理班级。每人轮着来做班长。值日班长除了要做值日生的工作外,还兼顾管理班级纪律的工作。第二天在全班面前报告前一天班级的纪律和学习情况。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对纪律差一点的学生也起到很好的约束。一学期之后根据学生值日的表现由全班推选出优秀班干、优秀队员。这可消除班干部因为害怕被学生孤立而“不敢管”的局面,还可以锻炼每个学生的胆量,使学生感到只要我努力了,同样也可以做得好。
二、管理“分权”,避免“特权阶层”
我们制定了《班委干部职责》《科代表、小组长职责》等制度的目的:一是为了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二是为了实现班级工作“分权”,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露一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学生手里,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感染力。当然,学生的管理能力有强有弱,在管理中出娄子的现象在所难免。但是,即使出了漏子,班主任也不能轻易撤换班委干部,而应对他们出现的过失及时加以矫正,或者给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必须建立真诚平等的关系。只有真诚,才能赢得对方的信赖,双方才会互相敞开心扉;只有平等,才会出现双方在人格上的相互尊重,班级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就是说,要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班级中就不应该有“特权阶层”。在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切忌剥夺或架空班委干部(包括小组长、科代表)的权力,把本属于别人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交给自己信得过的人去干。被架空的班干部嘴上不说,心里可不舒服,渐渐地就会对班级工作漠不关心,而老师信得过的“特权阶层”也可能因此而遭到孤立。所以,班主任必须树立一种观念:让所有学生都能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力。
三、批评学生要注意因人而异
我们的学生再调皮也会有一些闪光之处。关键是看我们班主任如何去去发掘。有些学生是吃硬不吃软的,那当他犯错误的时候,可以直接地把他们的问题指出来,并强调其严重性。若有必要可以给一些处分。而更多的学生需要的是沟通,让其明白所犯错误的严重性。以前,我碰到班级里有学生打架、吵闹,甚至和任课老师对着干的时候,总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们狠狠地批评一通,脸上的表情也很严肃。过后,表面上看他们好像接受了这样的批评,但从平时的表现来看,明显地和我变得生疏了。后来,我就利用课余时间把这些学生重新找来,好好地沟通一下,了解他们心里的真正想法。他们说,自己也知道是做得不对,但当众批评就会觉得很没面子,自然就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以后再批评学生的时候我尽量能从他们的立场先想一下,然后个别交流,指出其不足。
以上就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总结的一些心得。古语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班主任难免都会碰到一些“坚硬的石头”,但是如何把他们雕刻成能绽放异彩的玉,这需要“匠师们”的精心雕琢。所以,我将继续着、努力着,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完美。
创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
□ 山西省运城学院附中 梁美蓉
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就需要付出相当程度的脑力劳动。因此,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厌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的影响下,学生只是被动地与那些干巴巴的抽象数字打交道,毫无兴趣可言,学生上到音体美课的时候就欢呼雀跃,兴致勃勃,一上数学课无精打采的。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呢?究其原因,可能会有以下的几点:一是数学课上学生大都是正襟危坐,先听老师讲,再做大量的习题巩固新知。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老师注重评价学习的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老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如何让学生像喜欢音体美课那样喜欢数学课呢?通过调查,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入手,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爱上数学课。
一、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都不是灌输而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一个简单的活动既突出了教学内容的关键,又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生动探究新知的愿望。
二、 发展学生个性化的思维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在教学中,我注意更多地尊重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去思考、探索、解释,学生的个性因尊重而得到张扬。
三、提供动手操作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而不是用耳朵听。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通过操作活动,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轻而易举就让学生概念和计算方法这一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四、提供合作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再创造”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识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让同学们在参与过程中体验着探索、发现、创新的快乐。
五、提供生活应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实践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让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观察中显得十分投入,有的说房子的两面墙对称,有的说汽车的两扇门对称,也有的说篮球场的两个半场对称……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而自然提炼出对称轴的严密概念。同样,学生掌握了轴对称知识要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从而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学习热情。
总之,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数学中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让数学课成为学生的最爱。
让《思品与社会》走进生活
□ 陕西省咸阳渭城区北杜边方小学 甘晓莲
《思品与社会》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品德的内化不是凭空实现的,要以一定的内容作为载体。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接受。教育家赞科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真正做到不脱离课标,不拘泥教材,让德育走进社会生活,让社会生活走进课堂。
一、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可通过小品表演或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用“角色换位,引发共鸣”,达到情动欲行的目的。进行小品表演,这样既能使课上得趣味盎然、生动活泼,又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在进行小品表演时,可在课堂上分配角色,进行朗诵、对话和动作演出。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果较好。
二、故事演讲,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运用故事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师生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媒体,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思想品德课教师如果凭书讲书,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我们根据教学任务和教材特点及师生实际精心选择教法,采用故事、游戏、小品表演、儿歌等形式,运用了幻灯、挂图、摄影、录音 、录相等教学媒体。如教低年级《爱护花草树木》一课时,先让学生学儿歌,再让学生看摄影。孩子们看到的是只有亭、桥和光秃秃的公园,然后教师用复片为公园种上花、草、树,这样整个公园变得有生气了,以景激情,让学生懂得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的道理。到了高年级,事理型的课文增多了,可用摄影、录相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来让学生辩明事理 。如教学《祖国河山多壮丽》,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祖国名山和风景区,然后用幻灯片介绍泰山、华山、黄山、武夷山、喜马拉雅山、长江、黄河、西双版纳、大兴安岭等,让他们领会名山之秀,景色之奇,引发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为保护名山、建设风景区作贡献的情感。
总之,《 思品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教师作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积极创设情景,使思品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思品与社会 》走进学生的生活。
小学思品课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 房 宁
思品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笔者认为,作为思品老师,更应寓情于理,循循善诱,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样教学才会更有效。在这一点上,笔者有几点认识。
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其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建议,巧妙利用课内课外两种教学资源,先入为主,先声夺人,争取“开门红”。对思想品德课而言,教师必须主动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大胆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重新建构。一是通过故事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讲述时事导入,唤起学生爱国热情;三是提出问题导入,启发学生产生疑问,自主解决问题;四是名言警句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合作探究。五是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教材文本,精心设计活动,创设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提问,逐一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疑难,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是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由于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加之学生年龄小,情绪化严重,意志力较薄弱,所以对于他们品德的形成需要不断的培养训练,因此除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训练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的机会,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扫墓,教育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利用郊游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每个公民都要自觉地保护大自然,珍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如利用到敬老院的机会,教育学生尊敬和爱护孤寡老人;三月份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六一”儿童节,学生组织节目,教育学生要学会合作,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每周的升旗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要从自我做起等。总之,在学校开展有的各项活动中,教师做个有心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品德的教育和训练,使品德的形成更自然,更有效。
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学校教育只有在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下,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使家长端正教育观念。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对于品德如何都无所谓或置之不理。针对这种现象,我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改变一些家长看法,端正教育观念,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业缺陷并不一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品德、人格的缺陷才会害了孩子,如马加爵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次,向家长介绍或传授一些好的先进的正确的育儿知识和方法,并要求家长注意用自己的规范行为,为孩子做出榜样,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还要求家长对孩子要严格、持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教育。
三是注重沟通交流,为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及在社会的表现,教师要注意与家长沟通与交流。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与家长交换意见,商讨教育方法,甚至有时通过书信、电话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品德形成的动向,并及时的作好记录。
学生千差万别,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学要因教师的个性、能力而异,不能搞“一刀切”,千课一律;第二,教学要因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又能使层次不一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第三,教学要因教学的环境而异。不同地方的教学环境都不一样,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 山东省临沂市枣园小学 刘瑞环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新课改实施以来,阅读的确被提到了较重要的地位,但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现状却仍不容乐观,在实际调查中我发现相当多的小学生课内外阅读严重脱节。课内阅读就是“学教材”,只重视教材中篇目的学习,忽视课外作品的阅读和积累;只重视课文的分析,忽视课外相关内容的渗透;只重视阅读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课外阅读放任自流,存在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量少;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不重积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问题。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学生来自农村,留守儿童居多。多种因素影响,学生课外阅读量极少,阅读能力薄弱。从以往的教学质量来看,学生在阅读上处于低谷,尤其是课外阅读,是教学的难点。基于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着从实际学情出发,寻求“课内+课外”同步阅读的有效方法,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辐射开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对学生在课外阅读内容、阅读方法上进行有效指导,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和谐衔接,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衔接,适当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课内教学的实效性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是的,要想在课外阅读上有所感悟和收获,首先必须在课内阅读上下足工夫。
1. 认真上好讲读课,挖掘教材
每一节阅读课,我都会在备课上下工夫。挖掘教材可圈可点的文本,做好阅读步骤的指导:初读——基于内容的了解;精读——基于重难点和精美句段的品味;诵读——基于感情的领悟,环环相扣,重点突出。
2.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1)精读法:对有价值的中短篇课外美文集中精力细读,读书时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考。
(2)选读法: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读,读时目光只扫描关键词句,拎出“主干”,忽略“枝叶”。
(3)浏览法:对篇幅较长的书籍,只作走马观花式的浏览。
(4)摘录法:课外阅读到精彩的句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还可以写出对感兴趣的句段的感受。
(5)批注法:用规范的符号和格式,随读随写,眼、手、脑“协同作战”。开卷有益,开卷动笔更有益。
二、以读促读——架起课内外的桥梁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的教学不再仅仅是教学课本,必须让课外阅读进入课堂,让学生开阔眼界,丰富内涵储备,使学生从漫无目的的泛读,凭兴趣读,发展为更有意义的读。
1. 师生共同阅读,以师读带生读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读书的行为是学生读书的重要前提和坐标。因此,我认为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诸多做法中,最行之有效的一条就是教师的榜样。每周的阅读课,我都会和学生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读书收获,互相推荐好书,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与学生一起和文本共鸣。
2. 拓展延伸,以内读促外读
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语文教材实际上是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学习与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亦如此。阅读得以扩展,内涵才得以丰富,能力才得以提高。因此我们要有意识、有系统地把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面,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达到“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的目的。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就像鸟儿的一对翅膀,缺一不可,只有插上双翼,才能展翅高飞。
如何对待 教学意外
□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科技教育局 韩众卫
这是我的同学和我讲她所遇到的两件事。
故事一:我今年教一年级数学。当我讲课讲得正津津有味时,发现乔坤在玩铅笔,我走过去低声说:“乔坤,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能玩铅笔。”乔坤却瞪着两只圆圆的眼睛,无辜地说:“老师,我没玩铅笔,我是在比一比哪支铅笔长。”我一下愣住了,哎,作为一名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他就是这样的认识上课纪律的。
故事二:我教《0的认识》时,我让学生们先观察课本上的图。教材第一幅图画的是地里有4个大萝卜,第二幅图是小兔子用背篓把4个大萝卜背走了,地里什么也没有了。可是,孙语彬细声细气地说:“老师,萝卜那么大,背篓太小了,根本就不可能装下4个萝卜。”我一下愣住了,我根本就没考虑有这样领悟图意的学生。
她和我说,前几年自己带的是小学高年级。教完高年级,今年再教一年级,真有点不适应,意外情况让她真的无语了。
这或许是我们大多数小学低段的老师所共有的困惑,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情况,我们暂且称之为教学意外吧。
我不知道我们的课堂需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也不知道我们的学生需要的是一种怎样的教育,但单就上边这两种情况来看,我觉得我们的教育者真的有必要思考一下,该如何处理课堂中所遇到的意外情况了。
诚然,作为教师,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有既定的目标,也有预设的教学过程。大多数教师,都是在课堂上把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从头到尾演练一遍,课堂教学时只要学生配合,课堂效果和自己在课前设计好的完全一样,达到了自己的预期效果,就认为是一节很成功的课了,否则,就会认为要么是学生在故意捣乱,要么就是学生不配合自己。至于说,会出现什么样的意外情况,那是很难预料的,因此,很多时候也就不在考虑之中了。
其实,就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学真的不是一种预设。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活生生的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他们有他们的思维,有他们的想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情况,真的很难说。但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都要明白一点,就是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是学生的引路人,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的是,教给学生人生的态度,正所谓态度决定高度嘛。
遇到意外情况,一是不能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试想,如果你遇到困难就躲避,遇到问题就推脱,你会给学生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同时,你的教学行为又会给学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要知道,身正为范啊,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效仿学习的榜样。我们有必要给学生展示一个良好的形象,让学生有一个自我学习的目标、高度和空间。二呢,就是更不能抱怨,不能一棒子打死,认为这就是学生对你的不尊重,是学生故意捣乱。人的思维跳跃性是很强的,我们往往会因一件事物联想到另一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比如,我们很有可能在看到一片面包的时候想到英国的工业革命,这本不足为奇。学生也有他们的思维空间,他们也不一定非要按照你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我们应当支持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允许学生存疑。事实上,有好多科学上的发明创造就是在灵光一闪中实现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给学生一个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呢?
可是,我们又该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学习的误区,在顺利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让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教学的双赢呢?我想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适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思维。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例子。学生乔坤在比较两只铅笔的长短,把课堂纪律和教师所教授的课堂内容抛之脑后,这说明学生正在偏离教师的教学轨道,作为教师,我们不妨先肯定他的这种行为很具有研究精神,也很值得包括老师在内的所有人去学习。但是,这是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去提醒学生要更多地去想一想,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什么,你完成了吗?你能很好的完成吗?这样一来,或许既可以保住学生的面子,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又让学生找到了自信,进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另一个例子,孙语彬注意的显然不是小兔子背走四个萝卜之后地里还剩几个萝卜的问题,而是这么小的背篓怎么能装得下四个萝卜,小兔子又是如何将它们背走的问题。虽然这并不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却也并非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可以乘机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比如说我们可以乘势提问,既然小兔子不能用这个背篓把萝卜一齐背走,那么你又有什么好的办法把这些个萝卜弄走呢?一齐弄走了以后,地里还剩萝卜吗?剩几个?这时,我们就可顺势去讲,一个也没有,就是0。这样岂不是又回到了正常的教学轨道上来了吗?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难道说我们的学生就没有更多的收获吗?
是的,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跳跃性太大,时不时会向老师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很正常。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他们从那些或可笑或荒唐或单纯或幼稚的想法中引入正常的教学秩序中来,使他们越来越成为爱思考爱动脑爱提问的好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懂学习会学习善学习的人,这样,我们的教育才可以说是成功的。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 方
如何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中学 邵 鹏
中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一、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要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凡已过时的道德观念要大胆更新。德育工作者要善于捕捉时代信息,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如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开放观念、信息观念、法制观念、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引导和激励学生不迷信盲从、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创造进取,重视和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特长。
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学为人师,行为规范。”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一个好老师,不仅对学生有学习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感召力。师德高尚,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学生受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终生受益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三、建立学校家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