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 201512 期 索引(2015年6月10日)

第 201512 期 索引(2015年6月10日)

【概要描述】

第 201512 期 索引(2015年6月10日)

【概要描述】

详情

 
 
第一版     责任编辑:田晋文
 
爱与尊重 让教育共赢
□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张范镇中心小学  张 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这是教育家对一个好老师的要求。而班主任,更是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思想的启蒙者,学习的指导者,健康和生活的引领者,怎样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呢?下面结合案例,谈谈我的体会和做法:
让我在你的世界里:教育环节中的师生共赢
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同北京奥运一起走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它关于爱、和平与信任的主题,让作为一名班主任的我深深领悟到师生之间应建立起一种温暖和尊重的教育氛围。在我的班级里老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着一种共赢的和谐教育,学生和班主任共同的管理制度是以学生为主导,班主任老师指导性融入。由此,班主任与班级学生的关系由一种单向的劝学和控制发展成为一种精神的共勉以实现人格平等基础上的相互感知和共同成长。
这种师生共赢的管理模式即是把权力放归学生而这种权利的边界则由老师掌控。前者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获得自主性的发展以促进其自我实现,孩子们做事是为了喜欢或者获得自豪感与成就感而不是被动地听命于他人以取悦他人或者避免惩罚,如此一来便提高了学生们的管理积极性、思维判断力和自主独立性。后者则在激发了孩子们积极性和自主性的同时保证了这种自由空间的安全性,为这种学习游戏或生活游戏设立了一个原则性边界。
不一样的光彩:班级里的“多样明星”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班主任,送走过一届又一届的农村孩子,而我最深的体会是:给孩子一份关注和尊重,他就会还你一份精彩!
也许我们班级的标兵栏与其他学校有很大的不同——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在标兵栏里找到他们的名字。“纪律标兵”“卫生标兵”“作业标兵”“礼貌标兵”“读书标兵”“诚信标兵”“互助标兵”等等的各种标兵已经毫不逊色的同“学习标兵”一起骄傲、自信地挺立在那里。每一个孩子都榜上有名,他们曾经面对标兵栏时源于自卑而假装的不屑一顾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望到自己名字时的骄傲和自信,而面对其他标兵时那稚气的眼睛里闪现的是尊重和赶超的勇气与决心。
孩子们的心底是一片秘密森林,他们叛逆、张扬甚至“蛮不讲理”,他们面对自己无法得到的荣誉,往往是用诋毁或者嗤之以鼻来掩盖内心隐隐的自卑和强烈的渴望。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只要找到一个教育的切入点,给他们一丁点儿鼓励,他们这些小小的自卑和巨大的渴望便会如彩虹一般散发出异样的光彩!
简朴也有优雅的表达:科学与文化共存
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细胞,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微环境,是师生成长的根据地,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交汇处,是一个班集体学习氛围和生活风气的积淀。
偏僻的乡村小学,没有更多的资金可用,我们便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力争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有文化的芳香在流溢。
第一,文字的快乐与忧愁——开展书香班级活动。“书香班级”是我们教室“读书角”的一句话,下面缀着副题“让读书成为习惯”。活动中,学生和老师一起,以自愿原则将家中的闲置书籍贡献到教室书架,供所有同学借阅,自觉登录,自我管理。每册书可借阅两周,同学们得以汲取文学作品的雨露精华,丰富了文化素养,陶冶了道德情操。
第二,开展“小老师”助教活动。在我们的班级中几乎每位同学都在为班级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成绩好的孩子努力学习,主动帮扶成绩较差的同学,这样班级里就结成了许多“师带徒”帮扶对子。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意愿或接受老师、同学的推荐达成“师徒”配对。这样既能培养孩子团结互助的精神,又有效提升了学习质量。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家校共评——老师的好学生  家长的好孩子”、“礼仪教育——讲文明 懂礼貌”、“劳动光荣——从脚下的点滴做起”等各种教育、评比活动。班级的文化氛围熏陶了学生,孩子们在班级文化氛围中培养了良好的素质,从而使教育由纸上空言真正落在了孩子身上,落到了孩子心里……
 
 
 
 
让学生写出别具一格的好文章
□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毛宝力格寄宿制学校  杨金华  盛文华
 
习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我认为,习作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孩子注意观察生活,勤练笔,找准积累与运用的结合点。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对熟悉的事物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说明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假如下笔前没有对事物的熟悉,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就不可能写出好作文来。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就要向生活开放,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能力,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我曾买了几只小蝌蚪放在班级让学生喂养,观察。学生的兴趣非常浓,每次下课后小蝌蚪周围就围满了人。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准备写作。几天后,早晨到校,学生发现“小蝌蚪”离家出走了。全班同学生找遍了教室里的每个角落,最后在教室门后找到了他的尸体。学生都很难过。我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写《小蝌蚪的风波》,结果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情感真实。这样的习作无需讲解,水到渠成。
二、多积累,是写作的前提。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大量阅读优秀的书籍,可以借鉴一些优秀文章的语言技巧。学生只有积累大量的词汇、句式及优美段落,才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意可表。因此,平时我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鼓励学生读好文章,读好书,并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丰富学生读书生活,我经常开展以下几种活动:
1.设立信息角。在黑板的一角,每天由一个四人小组负责,对各组交流后递交上来的信息进行筛选抄在信息角,并注明作者出处,以激发学生积累的热情。
2.举办名句欣赏活动。先小组交流,指定一人做好记录,然后由该同学代表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以准确度、数量来评定优胜。
3. 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利用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信息发布会。让学生自由谈论新闻,交流自己搜集的新素材。鼓励学生说“校园的事,家庭的事,身边的事,自己的事”。
4. 佳作欣赏。主要针对学生日记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习作,开展一系列活动。每周从学生日记中,挑选优秀习作,让写得好的学生以小作家的身份走上讲台,读自己习作的精彩片段,并交流读后感受,然后张贴校报栏。最后将优秀作文编辑成册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勤练笔是写好作文的保证。我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每周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要感情真实,内容具体,题材不受限制,师生共同遵守三条,天天练,不缺篇,天天改,不拖延,天天读,不间断。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学生选材自由,凡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他们觉得有意思的就记下来。一两句行,一小段也行,几百字也可以。只要持之以恒,学生就会逐步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
四、注重作文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发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此,我对学生文章的评价始终本着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对学生的文章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评语。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能让后进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增强他们写作文的自信心。
学生的每一篇日记我都认真阅读,有时我的评语比学生的日记内容还多。记得有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到:“……老师我错了,我今后再也不打乒乓球了,您看我的表现吧!”我的评语是:“你真的想和心爱的乒乓球决裂吗?假如你能正确处理好打球与学习的关系,那不是更好吗?我还等着你练好球与你较量一番呢?看来是没机会了……”从此我和这位学生成了无话不谈的笔友。他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后来,他的文章不仅经常在同学中传阅,而且还多次获奖。
总之,作文源于生活。作文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察观生活、感受生活,只有让学生口中有言、腹中有书,他们才会突破“人云亦云”,写出别具一格的好文章。
 
 
 
一个不能少
□ 陕西省户县大王东小学   李萧妮
 
【事件】
为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当好少年”文艺汇演。
为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去体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准备节目时,我选择了一个相对简单一点的节目,想着这样的节目,班上的学生应该都能学会吧,包括几位特殊生。最后我选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谣》。
当我兴冲冲带着学生开始学习第一个动作时,问题出现了。跟着节拍,拍手点头,大部分孩子一学就会,他却做不出来,头点到左边后得等一、两分钟才能转向右边,整个动作比别的孩子慢半拍,别的同学都蹲下时,他一个人站着,不知所措。在整体队伍中看着特别不协调。能看出来孩子确实在努力,但看似简单的动作,对他来说,却很困难。一时间,我的心里掠过一丝惆怅。
这时,有人劝我去掉那个特殊的学生,这样队伍看起来整齐一些。正当我犹豫之时,正好和那个孩子不安的眼神相遇,他很快地低下了头,但是还在艰难地重复着刚才教过的动作,原来,孩子自己也很不安。他都没放弃,我凭什么放弃。于是我快步走到他的跟前,摸着孩子的头,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别着急,只要多练习,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学会。”
为了快速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掌握动作要领,也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我在班里推行了小组帮扶的方法。 五个人一组,大家互相学习,互相纠正,保证小组成员都能够熟练每个动作,然后各组之间展开比赛,看哪一组能够最快熟练整套动作。在分组时,我特意进行了组员搭配,把三个动作标准的同学,一个动作不熟练的同学和这个特殊生分在一组。这样既能够让他们学到标准的动作,同时,不至于让特殊生太自卑而失去信心。三个动作熟练的同学,先给其他两个同学示范、讲解,甚至手把手地帮他们把动作做到位。通过重复的练习,那个动作不熟练的同学逐步掌握了,脸上露出了笑容;旁边这位特殊生,虽然动作也不够标准,但比之前已经进步很多,他看到同组这位同学通过努力掌握了全套动作后,也露出了一脸的兴奋,练习也比之前更卖力了。那个刚刚掌握动作的同学,也一起陪着他练,他记不住该站还是该蹲,站在他旁边的同学拍他肩膀让他蹲下,该站起来时,就拉他起来。
每天下午我们都利用课余活动练习,通过小组帮扶的策略,全班同学基本都能掌握全套动作,有的同学生病了,连续一周每天打完针就回学校训练。同学们都很认真,大家齐心协力,坚持“一个都不能少”。 看着同学们这样团结上进,那一刻,我被深深地感动着。
汇演的日子终于到了,上台前我还在担心,担心那个特殊生控制不好自己,担心出现各种意外,担心……
该上场了,那位特殊生还有些没进入状态,但当我喊抬头挺胸向前看时,所有同学都精神抖擞,整装待发,我用坚定的眼神扫视整个队伍,然后,喊了一声“同学们,加油”。整个表演下来,谢天谢地,有惊无险,同学们都顺畅地完成了整体动作。最终,我们班以总分2分之差获得了二等奖,虽然是二等奖,但我和同学们都已经很满意了,背后的辛苦只有我和同学们才能知道。
经过这次汇演,我发现在这位特殊生身上发生了一些惊喜的变化,在大家打扫卫生时,他会主动拿起拖把,和大家一起干;抄写生字的作业也不需要我像以前那样三番五次地催促了。
【反思】
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尤其是对特殊生,让他感觉到自己和其他人一样,让每个孩子都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班级的荣誉离不开他的努力。
对于特殊生,绝不歧视,态度上像对待平常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要真心、耐心、细心,有责任心!同时,在学习、生活中多帮助他们,让他们同样能够享受快乐的童年。
多年以后,孩子们的回忆中绝不会少了集体活动,尤其特殊生,他们登台的机会可能少之又少,相信难得的一次演出一定会是他们最难忘的记忆。
 
 
 
 
班级周刊牵出来的故事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高阳中学  夏子杰
 
一、源起:家风诗意长,春痕旧情多。办一份周刊的萌动,是隐藏于我内心深处最私密的情感。说起来,或许与我们家的家风有关。爷爷留给我的财富是本破旧的《水浒传》,至于它是否真实存在我不敢确定,因为我那时的记忆早就模糊了,但是它却又是那么分明的刻在我的印象中。大伯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画家兼小镇的文化站站长,藏书宏富。爸爸是农民,但经常听他念叨曾经与大伯一起学过美术,擅长人物,并且是那一届最好的七个学生之一。说这话时爸爸眼神中总会露出无限的遗憾,曾经拿画笔的手现在拿起了锄头。在这样的家庭中长起来,我虽没有学得伯父与爸爸的一点真实才学,却也在内心深处受到了浸染,追逐人生的诗意与浪漫。
二、奠基:春始风尚劲,破冰水犹寒。正如春天的到来,周刊的影子也在我的眼前晃动着,但是春风料峭,余寒尤厉,春多反复。
用心做一件事,是很累的。周刊创建目的的定位、栏目及内容的选择、编辑格式与文字处理的基本手段与技巧、出刊人等等各方面都需慎重,我希望用我的认真与谨慎传递给我的学生同样的道理。
或许是因为第一次接触的缘故,孩子们并没有像我呈现给他们的那样表现出认真谨慎的素养,内容随意从网上下载,不用说内容与要求脱节,连与中学生的阅读身份都不匹配,这里一段笑话,那里一句流行网络语,字体大小、段落层次都很混乱,甚至还有病句错别字,这让我大为光火,热情的火焰也几乎都被这一盆冷水浇灭了。
 就是在这样的尴尬中,我尽量压抑我的失落,平静地与创办周刊的几个孩子互相沟通,彼此了解,才最终让春的种子萌发,第一份周刊《旅途》正式问世。
三、过程: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班级周刊好比是一个小小的庭落,满园春色掩映生发。怀着想做点事的心态走上这条路,便将自己的许多精力转移到这上面,学生们的生活便与我拉近了,让我得以一窥孩子们心灵的完整世界。
周刊中有“生活百味”栏目,所以我请学生都要拥有自己的日记本,记录自己每天的点点滴滴,我抽出时间来批阅,并选取有典型性、有启发意义的优秀日记,征得作者同意后刊发在周刊上。日记,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交流,学生在这里敞开心扉,将自己的快乐与我分享,将自己的烦恼和我诉说。我小心地关注着、呵护着这柔弱的真诚的心灵,所以每一篇我都会认真地去读,也正是因为他们我的心灵得以洗礼与滋润。
当然,周刊中最主要的栏目还是“作文升格”,这符合我创办周刊的目的定位——为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及阅读鉴赏格调。在这里,我发现了李玉炜的细腻、王璀琦的诗意、杨春庆的深情、郭炳鑫的敏锐,以及孙永鑫与常雅淇的大气澎湃、齐亚楠和孙志聪的精致浪漫……
这里山花烂漫,这里鸟语花香,“慢慢走,欣赏啊!”
四、收获:衣沾何足惜,夙愿终无违。班级周刊费时费力,耗费掉我很多的经历与时间,我希望因为我,因为班级周刊让学生的生命得以诗意地成长,当然它带给我的收获也无法估量,“不仅因为你们在成长道路上需要我的帮助,而且我也需要你们的洞察力与活力来帮助我更新我自己的生命”。
 
 
 
师生沟通障碍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初级中学  赵联苹  楼良玉
 
现代社会发展太快,仅仅靠“经验”进行教育已经落伍了,如果老师跟不上时代节奏、跟不上学生的成长进程,那么,学生可能会比你还要有经验。因此,教育者如果想仅仅凭着自己的权威、经验教育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造成师生沟通障碍。这里,我们来找找师生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然后谈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一、师生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
师生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时代的原因、老师自身的问题、学生的问题。
(一)时代的原因
首先,信息、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网络语言很多,作为老师,你懂学生吗?例如:02825(你爱不爱我)、04551(你是我唯一)、1798(一起走吧)、18340(一把扇死你),称呼“新手”为“菜鸟”,称呼“高手”为“大虾”,称呼“我”为“偶”,称呼“同志”为“筒子”,称呼“同学”为“童鞋”等等。如果你看不懂这些,学生传递的字条你也就看不懂了,教育引导学生就缺少了沟通语言。
其次,理论观念多元化。你的理论观念可能和学生不一致。比如性教育,中国人传统观念里“性应该是被回避的”。但是西方观念里性是一个非常美妙的东西,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这样,你脑子里已经被程序化了,被固定了模式,而学生受西方观念的冲击,他可能会与你争辩产生沟通障碍。
(二)老师自身的问题
首先,老师自身没有学习。不学习造成自己没有跟上时代。沟通障碍很大一部分出在师长身上,由于你不学习,你就不知道这个社会的发展。
传统观念里,师长要有师长作风。所以,对学生有爱但是学生感觉不到。另一方面,不了解自己的学生,不了解各个年龄段的男孩女孩有什么特点。如青春期的女生无缘无故哭了,不知所措,不知道这个时期的女孩子细腻敏感,需要情感的支持。
(三)学生自身的问题
比如青春期的男孩,由于自身分泌激素多,有情绪变化大,暴躁、逆反等心理特点。现在的学生个性张扬,他们的个性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不迷信宣传、不崇拜权威、不轻易服从。江苏省特级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凤遐老师讲述过一件自己班级里发生的事情。当时,班级里有个学生睡着了,李老师就让同桌学生叫醒他,谁知,这个学生站起来对李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老师,是你把他说睡着了的,你应该自己把他叫醒。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学生!他们不崇拜权威,如果你用老师的权威去教育他,他是不服你的。但是如果你尊重你的学生,了解这种观念的差异,你就会理解你的学生。反过来,你会要求自己让教学更有趣、更吸引学生,以避免上课把学生“说睡着”了。
二、师生沟通障碍解决的方法
唯一的方法就是两个字:共情。即理解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尊重。
(一)老师要不断学习
因为时代需要老师学习,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通过学习,你才会了解学生现在的发展需求。否则,无法沟通,无法和他一起成长。而且,老师的的生存环境需要老师学习。老师要对学生以身作则,在教育的各个层面展现出老师的魅力。
(二)共情的技巧就是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处理问题
首先,要帮助学生面对他们的感受,而且要接受学生的负面感受,不要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感受被接纳,学生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学生打架了,老师一:你怎么又打架了?老师二:看样子你很生气,为什么你打架了呢?然后一起分析。在这个案例中,老师一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感觉到对打架的学生头痛,因此在表达中有责怪学生的语气,这样,学生可能就不配合你的教育,甚至顶撞。老师二就接受了学生的感受,从中立的立场出发,分析问题,学生自然会配合。
其次,用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代替惩罚。惩罚实际上剥夺了学生从内心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不要把学生看成麻烦的制造者,要看成是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那么学生犯错,老师如何做呢?老师要明确表达强烈不同的立场,但是不攻击学生的人格;表明对学生的期望;提供选择,告诉学生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让学生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这不是惩罚,因为社会是有规则的,他应该意识到需要承担的后果。例如:孩子不吃饭。家长一:不吃饭就不吃,你永远不要吃。这是惩罚;家长二:不吃饭,直接拿走饭菜,结果孩子饿了,他体验到自己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了,自然就会改变不吃饭的毛病。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五个步骤:讨论学生的感受;说出老师自己的感受;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把讨论的方法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挑出接受的和不接受的,按能接受的方法进行实施。但是如果接受的他不实施,就一定要承担后果。
(三)学会赞赏孩子
因为得到赞赏的孩子会设定更高的目标。所以赞赏需要谨慎,要赞到点上,要及时赞赏孩子。技巧一,描述你所见到的。例如,你看见学生在扫地,你对学生说:好呀,你在扫地啊!学生自己可能反问:我扫的干净吗?于是你接着表扬:恩,很干净哦!学生就会很开心,扫得更认真了。技巧二,描述你的感受。啊呀,老师看见你扫地感到很开心哦,这样,学生就会往你夸奖的方向发展了。
因为,老师如何看待自己的学生会影响自己学生的行为,所以,永远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学生的影响,多做积极正面的评价,适时赞赏学生,寻找机会让学生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创造机会让学生另眼看待自己,让学生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这样,学生也会配合你、喜欢你。还哪里来的沟通障碍?
因此,我们做老师的,应该树立这样的教育理念:没有问题学生,只有问题本身。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师生沟通就是一场心与心的交融、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师生之情就是一首美丽的诗篇!
 
 
图片新闻
好师德 晒出来
为落实提升群众满意度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真实表现,取优补缺,更好地服务教学,近期,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心小学开展了“认识我自己”师德专项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从同事、学生的评价中发现了许多平时不注意的闪光点,同时也从建议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由一名合格教师向优秀教师的发展找到了目标和方向。崔  莹/摄影报道
 
 
 
 
第二版      责任编辑:兰  菲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 山东省临沂市枣园小学  王靖靖  刘  晓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这样,学生上课就是在情境中、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例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把一节课的内容编制成“同学们去商店买东西”这样一个情境,把例题和练习题设计成商店里发生的事情,学生和老师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在商店里,售货员阿姨拿出各种钱币让学生分类,接着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字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恰当地分析和使用教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小学获取数学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数学能力的源泉。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深入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营造教学的和谐性,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拨指导。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设计活动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构建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数学活动场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提高学习活动效率。教学中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环境,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地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是否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广大教师始终追求的理想效果。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
 
 
 
 
绘本让写变成一种快乐
□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南韩学校  张娜娜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日本称“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我们称之为“图画书”。它是由图画和文字共同来叙述故事的,图画和文字呈现出一种互补的关系,缺一不可。文字可以讲故事,图画也可以讲故事,图文合奏。绘本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种载体,已经从课外走进教室,正在学生心中种下书香,种下文化。低年级段的孩子词汇量少,大量会讲的字词不会写、不会用,会写的字不多,加之社交范围小,孩子在写话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兴趣锐减。将写话有机地融入学生的绘本阅读中,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写话的热情,共同享受写话的乐趣。
(一)仿写。读,有现成的文章;写,却是从无到有,靠自己组织文章。怎样简化复杂的过程,降低难度,使初学者易学乐学呢?仿写无疑是最基本的方式了。绘本的语言往往非常简练,但是却蕴含着一定的语言规律,是孩子们仿写的好材料。如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执教绘本写话课《我的爸爸》中,先出示单幅图单句话: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健壮。爸爸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然后把两幅图连起来,出示: 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健壮,也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起到桥梁作用的“也”字。同时提取句式“……像……一样……,也像……一样……”,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在这个片断中,窦老师充分挖掘了绘本中的语言规律,科学地渗透了写话训练点。教学由扶到放,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降低了写话难度,使学生乐于提笔。
(二) 画写。绘本是文学与绘画的完美融合,教师可以借鉴绘本的表现形式,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启蒙孩子的写话。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模仿绘本的样子,会写的字就用字写,不会写的字或意思用图画来表示。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孩子们画画、写写,乐在其中。这样不仅充分尊重了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写话书写表达的难度,更快地促进低年级孩子口头和书面语言的发展。如绘本《鼠小弟》,老师范画一只可爱的鼠小弟,接着述说:有一天,鼠小弟到森林里玩,看到一棵树上结满了果子。它馋得口水直流。可是怎么爬也爬不上去。怎么办呢?后面的故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他们说说、画画、写写,最大限度地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给图画补白。图画是绘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绘本中的图画,是延展的、跳跃的、活动的图画,能引领孩子们走进故事情境,蕴含了文字无法表达的语意,这就是绘本图画的空白。这种“空白”给孩子们预留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在绘本写话中,如果我们引导学生仔细读图,展开想象,给画面补白,可能会收获别样的精彩。如江苏陆锦华老师在执教《母鸡罗丝去散步》绘本写话课时,他充分挖掘图画中藏着的故事,引导学生用顺口溜的形式把文字中没有提到的狐狸的遭遇描述出来。孩子们想象的阀门一旦打开,有趣的文字就从他们的笔下奔涌而出。
(四)猜写。孩子的好奇心总是非常强的。他们总是想探究未知的事物,寻找未知的答案。绘本故事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教师在引导孩子阅读绘本时,故意隐去故事的某个部分(或起因、或经过、或关键处、或高潮、或结局),引导孩子猜想各种可能性。孩子们兴致高涨,乐此不疲。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猜中绘本的描述,他们拼想象、搏表达,写话热情和表达智慧竞相绽放。如在教学几米的绘本《卤蛋的愿望》时,在和孩子们交流讨论卤蛋吃饭前的三个愿望和睡觉前的三个愿望后,让学生猜猜写写卤蛋考试前的三个愿望是什么?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同时已有的考试体验被唤醒。写话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丰富多彩。
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较为成熟,而文字符号尚未成熟的成长初期,他们像诗人、作家、音乐家一样,渴望寻求创作的机会和满足感,绘本帮他们打开一扇通往文字与图画演奏而成的美丽新世界。在绘本花园里,他们聆听故事,积累语言,学习写话,享受着写作的快乐。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河北省肃宁县南于庄中学  王继英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改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成为重中之重,笔者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逐渐增强创新能力的教学过程,亦是师生互动,产生新思维、新想象能力的过程,活跃的学生思维填充了教师备课不足的方方面面,其过程兴趣无限,回味无穷。以下是笔者在新课改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
一、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怕学生学不会,听不懂,往往占用较多的时间进行讲授。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和惰性,不善思维,因循守旧,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拓展时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简明扼要的话语或图形或实物或多媒体演示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活动只在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所遵循。教师讲得少了,学生的活动就多了,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质疑问题、操作观察、独立练习等,这就要求教师全面细致备课,抓住重点,精心设计,以点带面,提高效率。
二、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保障,陶行知先生早在《创造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创造能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大量发挥创造力,大量开采人才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真心热爱学生,这是达到和谐民主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成为人们所认识到的教学真谛。同时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必会使学生感到教师既是自己的师长,又是最亲、可以与之交心的可靠朋友。
三、激发兴趣,培养“想问、想做、想说”的创新意识。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求知的动力、成功的源泉。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要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入手,采取直观的方法,生动的语言,抓住学生好奇、好思、喜新的特点,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创新。例如在学习正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时,请学生任意说一多边形,让学习小组组长马上说出它的内角和,让组员惊叹,急于知道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带着追求知识的课文和疑问进入新知识的探求中。
四、创设氛围,培养“敢问、敢做、敢说”的创新精神。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与创新活动相联系的,所以创设有利于创新的客观环境尤为重要。从课堂教学环境来说,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敢问、敢做、敢说”的教学氛围,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表欲,提供展示自我的时空,鼓励学生创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必须让学生置身于浓厚的创新意识氛围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把看起来似乎是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创设情境、变换形式,使其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和开放性。教师教学时,整理一定的材料后,不要按部就班地详细分析讲解,不能把知识嚼细了喂给学生。可以提出引向创新思维的问题,即使当时学生的思路不对,教师也应该给予鼓励,使学生始终保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
五、鼓励求异,培养学生敢于求异、善于求异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训练创新思维。教学时引导学生突破常规,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同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优方案。
新课改正深入发展,我们广大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更多经验,在实践中切实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初中英语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初级中学  何 健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于巩固、理解、掌握和深化课堂教学所学的知识以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课外作业布置多为“拿来主义”,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完全实行一刀切,采取单一、机械、呆板的抄写、背诵、套用语法练习等内容,已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优等生“吃不饱”而逐渐忽视学习,学困生“吃不消”,从而“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去创造、实践、应用。”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作业观,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有效地、乐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那么如何有效地布置英语课外作业呢?
首先,注重作业内容的有效性。有效作业是由有效教学引申出来的概念。在若干种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有效作业就应当是对作业效果、作业效率与作业效益的综合统一。
为了使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学生减负。但更为有效的措施还是教师应确立有效的作业观,并增强作业质量观和效率观。教师对作业进行系统的科学设计和方法策略上的指导,布置作业要有明确的目的、精选的内容、适宜的难度和数量及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其次,对作业内容进行分层布置。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将学生划分为A(优等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A层次是班里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以及潜力各方面都较优秀的学生,C 层次为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各方面都相对较差的学生,其余的为B层次。布置作业时,以优等生的作业为基准,适当减少中等生难度大的题,用难度中等的题来补足作业量,大量减少学困生难度大的题,用容易的非常基础的题来补足作业量。无论哪一层次的学生,基础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并尽量做到各层次学生作业总量相同。例如,A类作业侧重于动手动脑能力较强的综合运用的作业。如加大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任务型阅读等语篇训练和作文训练。甚至可以让他们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或讲解作业;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如抄写记忆单词、词组和翻译课文,完成练习册中的部分题目,让此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长、学有所乐,逐步积累,稳中求升;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有选择性地写作业,开放性、自主性更强一些。
第三,要与学生共同探究作业,激发学生学英语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参与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助于克服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消极心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第四,教师也要有整体和长远的作业效益意识,使作业不仅对学生当前有益,而且也能促进其未来的发展。总之,有效布置英语作业可以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的机会;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克服了过去那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课外作业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
 
 
 
“互联网+”狂飙而来,农村学校该怎么办?
□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八一中学   郭志录
 
学生利用互联网、移动端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学生拥有了自己的个性化学习定制方案;老师也开始利用ipad丰富课堂,并被认为是教育创新的教育举措……
互联网时代来袭,学校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变化着。但在互联网教育似乎前景大好之际,笔者不得不对农村学校在其背景下的生存状况泼冷水。
近年来,国家花大力气改变农村的办学条件,很多学校已经实现多媒体班班通。但信息化的层次和使用并不完美,甚至滞后。高速的社会让一切变得表面化、肤浅化、模式化,现在的多媒体,简直惊天地泣鬼神,声音、图像可以说无所不能。笔者所在的农村学校,很多老师在公开课中使用多媒体教学,不少老师几乎都用声、电、光来给自己的课“锦上添花”。我看到有些讲公开课的人,把上课的所有环节、步骤都付诸于多媒体课件。讲花哨,我也会,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觉,孩子们在课堂上很容易受到音乐、图像、视频的影响,特别是孩子的注意力,每当播放一首歌曲时,学生都会好奇好几十秒甚至几分钟。而学生真正放在课文内容本上的精力被耗散跑了。多媒体仅仅是辅助,公开课前,为准备多媒体,从构思、画画、配音、合成、修改、调试,所占时间是教师平时写教案备课的30倍,很多时间花费在网上查看、下载资料。互联网成了侵害农村一线老师思维最毒辣的手段。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表示,“互联网+”出现后,受害最大的是教育。因为它把教育本质的一部分给抹杀掉了,教育成为了表面上浮华,仅限于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分豆教育董事长于鹏质疑,在线教育是个伪命题,教育是个慢活,互联网的规律不一定适用。科技是为整个教育本身服务的,做在线教育,根本还应该是教育。
现在的农村学校,大部分已沦为“薄弱学校”。薄弱学校苦在何处?苦在学生“教不会”“管不住”。教师的艰辛劳动在“不成器”的学生面前,化为乌有,化为校长和教师心中的抱怨。由学生差,导致学校的一系列问题,如资金不足、师资流失、士气低落、改革举步维艰等等,进一步加深了生源危机。在“互联网+”时代,这些问题更加突显,更加明显。从客观因素来讲,有四个主要制约因素:首先,是硬件问题;其次,网络信息管理不规范;三是关于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问题;四是家长配合问题等。
农村学校,在“互联网+”时代,还有其他历史原因从根子上导致这种教育缺失。比如学校所在区域的文化观念落后性,导致这一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在接收新教育时的不适应,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在学校课程与教育中所透露出的文化歧视。而这种观念的落后性,在今天又是经济落后的产物。再比如,政府的招生政策,一些城区学校的招生条件比较优厚,名额分配逐年增多,而农村学校的生源质量每况愈下,这些都会使农村学校学子与新教育产生隔阂。
互联网+时代到来,农村学校必须自救,掌握各种外部资源与力量的运行方式。一是依靠政府;二是依靠教研;三是依靠家长。
政府是公办学校的主办方,公办学校几乎所有财力、物力是政府拨给,农村学校必须研究政策,研究政府需要,只有尽力满足政府需要,学校才能享受到政府的财、物支持。
教研,说大一点就是学术。比如:先进经验的引领,这是学习、借鉴成功的、典型的、具有效法意义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一般以外出考察、观摩、走访、调研的方式进行。学习外地和他人的先进经验最好的方法是上网查询,既便捷,又经济。再比如,专业人员引领,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很重要,专业人员是指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有专门研究和深刻实践的人员,包括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教育大学的教师。他们有较系统的教育理论修养,有较深厚的教育实践功底,有较开阔的教育观察视野。他们拥有很新的理念和经验,他们往往能够“站得高些、钻得深些、看得远些”,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对教师的专业引领能居高临下,往往使教师有打开眼界、耳目一新之感。同时,又为教师提供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可操作的建议。如果忽视专业人员的引领,教师的教学研究就会局限于低水平的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引领方式主要有专题学术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与座谈、教学现场指导及教学咨询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能,都可以达到某种目的。
家长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力量。家长不解,要让孩子拥抱网络,但实际学习效果却不明晰,“我究竟是花钱让孩子在网上,还是让孩子学到了知识?”手机、平板、电脑、ipad等设备及资源平台的运行,这些关键因素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可以这么说,农村学校没有家长的支持就没有“互联网+”时代。善待家长,是每个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对不住家长,家长不可能把孩子送到你身边,农村学校为什么找不到学生?哭天抢地也没用。
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在线教育,其根本都在于教、在于学,两者不过是让孩子成长的手段而已。如果农村学校有理性的研究“互联网+”,合理地研究政府、教研、家长的问题了,那说明农村学校正在“脱贫致富”,即学校将变成关注焦点,学生将不在是可有可无的工具,或被教师训斥、责怪的对象,而是应该善待的顾客,他们的家长是消费者,他们的权利应该获得充分的尊重和满足。
 
 
 
 
浅析音乐课程整合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何立新
 
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为了让教师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课程整合被人们挖掘了出来。不可否认,课程整合的确将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拓展。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证实了这一效果。但是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要为了去做到整合而去被动的整合。课程整合的前提必须以本学科、本节课为主线,假如被动地去整合,将整合比较牵强的知识整合到本课中来,虽然涉及内容广,但是整合内容与之没多大联系,也不是一个成功的整合。
课程整合的类型包括很多,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的整合,这一点我在授课过程中得到过很好的印证。我记得教初一的时候讲到《八音之乐》这一课,讲的是中国古代的乐器、古代的歌曲、古代的乐舞,而且正好在传统文化中涉及到《音乐舞蹈》这一课,里面讲到的古代乐器编钟以及乐曲《高山流水》,另外我也运用到了我们学校校本教材中的高阳泥哨,给学生讲了一些自己家乡的乐器——高阳泥哨。其实在整合之前,学生对《八音之乐》这一课的内容是不感兴趣的,我也没有多大信心,因为音乐教材中,我想讲给学生的没有,学生想要的也没有。通过三级整合,这堂音乐课却得到了很好地体现,我觉得这样的整合很有必要。这样的整合一方面可以减少教学资源的重复,也可以让学生学到学科以外的音乐知识,这样的整合肯定很好。
国家课程学科之间的整合点也是有很多地方的,我曾经担任初一音乐教学,同时也担任初一的思想品德教学,思想品德课中有一节课《让友谊之树长青》,讲到朋友之间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获得友谊。在初一音乐教材中也有一节关于赞颂友情的歌曲——《阳关三叠》,它借用的是王维的古诗《送元二史安西》谱成的古曲。首先我先让学生一起学唱了这首歌曲,在歌曲学唱中讲到王维与元二的友谊,由此渗透到思想品德中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获得友谊。在这一节课中,学生貌似感觉这是一堂音乐课,而我在授课过程中也没有任何压力。其实《阳关三叠》歌曲还可以延伸到语文学科中的这首古诗《送元二史安西》,通过聆听学唱这首歌曲,让学生通过演唱的形式将这首古诗唱诵出来,应该比让学生单纯地去强化背诵这首古诗效果要好得多,这样既是音乐与思想品德的整合,也是音乐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研究的一个进步,它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课程整合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其本质上将不同学科之间的被割裂了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课程整合对于学校老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它不仅仅要求学校老师将三级课程进行合理分类,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学习与本课涉及到的相关整合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与时代同步,与教育同步!
 
 
 
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中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一中  刘  伟
 
教学永远具有强烈教育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英语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在教学中实施育人的目的。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德育是一种道德追求活动,即教育在不断发展、完善人的各种德育过程中,使人们得到一种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满足,得到一种精神享受。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必须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自己能够平等与他人相处,能够被尊重,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尊重每个同学的语言成果,不嘲笑别人。
二、挖掘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新编中学英语教科书是一套内容丰富、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话题为纲,注重能力培养:学会学习学会求知,课文所渗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如学校、家庭、动物、购物、时间,文具和饮食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于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适宜、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指正,既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是一种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
总而言之,在课改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德育工作的特点,重视德育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正确选择和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有始有终地坚持教育渗透,在教学的点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第三版      责任编辑:王慧云
 
浅谈诗词谚语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杜中学  易永义
 
中国古诗词谚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能在地理教学中巧妙加以运用,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天文地理
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由此可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