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不一样”就是“野孩子”?

“不一样”就是“野孩子”?

【概要描述】

“不一样”就是“野孩子”?

【概要描述】

详情

在中国人普遍的观点中,一动不如一静。所以,太活泼的孩子在一些人看来起码是不成熟,如果这个孩子再没有和其他孩子一样“爱学习”的品质,就简直一无是处了。

对于这种刻板的观点,有位母亲深有体会。这位母亲提倡应该“让孩子有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不打算刻意让孩子上特长班,她希望用言传身教,能更多地在性格方面打造孩子,让孩子“成人”。近日她的孩子和一个背着画板的孩子一起玩,两个小孩吵了起来。没想到背画板孩子的家长过来把两人分开了,还甩下一句“赶紧回家,下午还有课呢,跟这个啥也不学的野孩子吵什么。”听到这句话,这位母亲有点蒙了,她的孩子也委屈地跑过来,哭着想要上特长班。

如果可以随意指责,说不上特长班的孩子是“野孩子”,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上了特长班的孩子都是“傻孩子”?因为他们在特长班所学的,不过是一种技能,不过是获取一点考试的方法。教育应顺应人的天性,而“野”肯定更接近自然。如果说我们拒绝“野”而更亲近文明,允许每个人按各自的发展规律成长,应该是文明所倡导的。况且,当下数不尽的特长班里的孩子,又有几个喜欢自己正操持的“特长”?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