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517期 2015年7月30日

第201517期 2015年7月30日

【概要描述】

第201517期 2015年7月30日

【概要描述】

详情

第一版     责任编辑:田晋文   电子邮箱:dybjyb@163.com
 
关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东郭中学   张代军
一所好学校就要有一个好校长,一个校长的素质、决策和管理艺术直接关系着一个学校的发展。笔者置身于农村薄弱学校,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对学校管理工作产生了几点思考。
一、校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德服人。
校长要带头认真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素质,加强自我修养,率先垂范,克己奉公,依靠自己良好的学识、能力、业绩、品德、情感等非权利因素影响教师的品德修养;要树立良好的校长形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集思广益,积极采纳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校长要深入教学第一线,不断创新教法,积累经验,指导和帮助年轻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影响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一丝不苟地批阅作业,耐心辅导后进生,能够不断认识自己、评估自己、反思自己、欣赏自己、激励自己,对工作有信心、对教师有爱心,心怀热爱,内心深处要燃烧着爱的火焰,让自己身边的人时刻感觉到被关怀的温暖。
二、制定公平合理的管理制度,以理服人。
现代政治学和经济学认为,“制度永远是第一位”。学校管理也如此,“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公平合理的制度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体现激励机制,必须做到“一个变革”和“两个坚持”。一个变革是要变革教学管理。把传统教育重知识传授的僵死、缺乏活力的教学管理制度,变革为重创新力培养的灵活、充满生机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方面,要树立启发诱导,开拓进取的教风和培养勤思多问,探索创新的学风。制订鼓励师生发明创新的奖惩制度,安排教师进修或鼓励自学教育学,掌握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提高教育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要大力提倡教师从事创新实践活动和教师在完成校内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社会的各项创新活动,不断积累创新的经验。两个坚持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应加强民主管理,让教师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切实可行、公平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人人想做事,事事能做好;做到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养人;注重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人文关怀,用真心换诚心,以情感人。努力在与教师交流、谈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批评变成指导,把制度当成镜子,让教师在镜子面前站得勤一点。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即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在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上着想,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上着想。要为每位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要为每位教师不同的个性搭建发展的舞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全面、和谐发展,决不能一棒子打死一个人,而要在改变、挽救、发展落后的人上下功夫。要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各种制度之中,并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
三、努力开创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围绕“三最”努力开创校园文化建设,即把学校办成最干净的地方,不断净化思想,经常保持卫生干净;把学校办成最整齐的地方,建筑、室内外、穿着等等方面都要整齐;把学校办成最文明的地方,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学校要投入资金,美化、亮化、净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文化”育人的作用。让环境说起话来,从而增强师生对不良思想侵蚀的防范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
开展活动必须抓住一个核心:以师生的和谐发展为核心。活动一定要符合当时班级、学校和社会的实际情况,还要注意活动的“安全性、趣味性、知识性、人文性”等。活动要通过创、练、演、看、听、学等形式,总结成败,推广经验,共同提高。每次活动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充分的准备是提高活动质量的前题;活动时要精心组织,精心组织活动是提高活动质量的关键;活动后要认真总结,认真总结活动是共同提高不可缺少的部分。每次活动要在个人特长的锻炼上下功夫,在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在素质的提高上下功夫,在凝聚力的增强上下功夫。让教师用巨大的苦、巨大的累换来巨大的乐、巨大的甜。要让教师感受施展才华的幸福,要让教师感受进步的高兴,要让教师感受成功的喜悦,要让教师感受付出后回报的快乐。
五、要重视学校细节的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这一定论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认可的真理。学校的管理也应该从细节入手,学校工作既要抓好大型活动、重要工作,又要抓好所有这些工作和活动中的“细枝末节”。一个人的品味,一所学校的档次,往往最能从细节上得以体现。“细微之处见精神”,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小节”习惯不容忽视。如我们规定骑自行车进校园后要下车推行,但往往是我们教师做不到;升旗仪式时,学生恭敬肃穆,老师却可能在谈笑风生。这些“情节”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可想而知。因此,抓细节管理,要求校长“小题大做”,要注重对老师行为细节的要求。因为我认为这类小节正是一所学校校园文明的重要体现。
 
 
班主任工作经验谈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桑村镇才林小学   葛祥伟   李 华
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说明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
一、身正为范、严格要求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生常常把教师看作知识、智慧、理想人格的化身。所以,作为班主任,必须在仪表、言语、行动等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班主任的“美好形象”,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品行修养、为人处事等都有很大的影响。班主任的仪表要端庄,仪表是一个人内心精神世界的体现。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班主任,其穿着打扮应当符合时代精神和自己的职业特点,要像对待教学设计那样,设计自己的仪表,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另外,班主任必须具备诚实、正直、言语文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传身教的良好道德品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应事事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在教育学生时才有说服力。
二、成立班委会,培养班干部
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班干部的配合,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最直接而全面的管理作用,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任务。
在每学期开校初,我都要组织学生选举班干部。班委会成立后,我要培养班干部,以便他们更好的帮我管理班级。首先,我要大力表扬班干部的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其次,我会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对班内存在的问题能够放心大胆地指出并给予纠正,同时我还要严格要求班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然后,我要培养班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既要各负其责,又要团结一致,让他们带动整个班集体的发展,形成班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最后,我会制定一个班干部职责,让班干部按照职责去管理班集体,做到班级管理有章可循。
虽然在每学期的开学初我都忙于指导班干部,但在培养好班干部后,我会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变得很轻松,因为,我拥有几个得力的小助手。
三、善于表扬巧妙批评树立榜样
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勇气和力量。当然“金无足亦,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老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如:我班有一位学生,母亲离家出走,家境贫寒,由她年迈的奶奶照顾,她行为习惯差,经常偷东西、打架,是师生都认为的那种已无可救药的学生,在班内的影响特别恶劣。后来,我与她奶奶和她多次谈心,从正面、侧面去了解她,在这期间,只要她取得点滴进步,我都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她进行鼓励,慢慢使她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作心灵的交流,为促使她改正错误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后来我注意多在班级给她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她慢慢消除了自卑的心理。于是,我在班内就让这位学生做改正缺点的典型。
四、认真做好家访和开好家长会
家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途径。由于农村家庭文化层次的特殊性,在家访时就应该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观念,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并随时与老师配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情况,其次,还应适时召开家长会,用这种方式老师及时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作出积极的回应,以取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这样的交流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
 
 
提升小学德育有效性的途径
□ 浙江省玉环县芦浦镇中心小学   蔡中婷   周 然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以及心理品质方面的教育。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他们的道德品质以及思想素质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且小学阶段是进行德育的好时机,德育效果颇为明显。因此,教师务必要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一、提升小学德育有效性的必要性
1.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仅要求人才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创新的应用技能,同时还要求具有良好的品德。因此,提升小学德育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 我们已经提到过,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德育已经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要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就要重视德育,由此而言,提升小学德育的有效性,可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通过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的加强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又通过素质教育的发展深化德育等教育活动,使各个方面的教育能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提高小学生德育实效性的途径分析
1. 重视班主任素质的提升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班主任自身的素质与班级的德育教育具有直接的关系,班主任的行为对学生的教学具有示范的作用。德育教育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教育活动,并不是只讲述理论就可以取得教学效果,学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身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才可能使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班主任应该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为学生做好表率。
2. 广泛开展校园活动
通过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具有明显的效果。首先,通过团队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合作意识;其次,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学会向对手学习,并学会尊重竞争对手等;再次,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交友圈,有良好的人际圈子,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为提升小学德育的有效性,学校与教师应该多开展一些校园活动或者班级活动,促使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平台的德育作用的发挥
德育是一个较广阔的教育范围,涉及学生在家庭中、在学校以及将来步入社会之后的行为,为此,教师的德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校园活动中,教师更应该结合学生的家庭、社会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应该多与学生的家长联系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教师要关注社会对学生品德的要求,结合社会提供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全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具有奠基性的意义。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小学德育的重要意义,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来实施德育,充分利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全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小学语文阅读的技巧
□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中心小学   孙 梅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提高阅读能力,从根本上说,是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多读。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关于课外阅读量,修订大纲和课程标准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勤记。第一,要勤记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通过圈点勾画,提要批注,记下自己读书时的心得体会,提纲挈领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卡片、笔记等形式摘录文章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第二要勤记忆,对于名言佳句,精彩篇章,要多记忆,多背诵,集腋成裘,终有大用。
二、比较性阅读
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起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六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的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越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再如《小音乐家扬科》和《凡卡》都是小说,都是通过描写旧时代儿童的悲惨遭遇来揭露旧制度的罪恶,但选材不同。围绕选材的问题,学生反复通读两篇小说,便可以找到答案;《小音乐家扬科》选材于波兰,以小扬科有音乐天才,却因为喜爱音乐而受到死亡的威胁,从农村来到城里当学徒,但仍然过着苦难的生活为材料。通过比较阅读,可以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比较中抓住特点,在比较中培养能力,可谓收益不少。
三、教予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但光有兴趣而毫无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课外阅读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常有家长反映:老师,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而他也都喜欢看,可怎么就没觉得他各方面能力有提高呢?我想问题大多在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对。因此,我们教师应教予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能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我想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高效。
古人读书贵在“自得”,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对一篇文章只要多读,熟读就能大有益处,不用解说,自晓其义。有口无心的读不同于专心致志的读;盲目的读有别于自学的读;应付式的读“食不知味”,有目的的读“津津有味”。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采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创新  整合  提升
—— 晋城市城区古矿小学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 魏红梅   李文芳
习总书记去年在看望北师大师生时讲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而好老师是实施德育、发挥德育功能的关键因素。学校只有把道德教育、智力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学校的德育真正面向学生,为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服务。古矿小学积极探索,认真践行,努力开创出了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对教师,开展了以“当好老师”为主题的师风师德建设。
“德”是学校之魂,始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教师要在职业生涯中努力做习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好老师”。
首先,做价值之师。学校要求教师心中要有责,要明确意识到我们一头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另一头肩负着家庭和社会的希望,要自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正确“传道”,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二,做道德之师。学校要求教师努力提升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始终处于学习状态,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个体、呵护个性,相信每一朵儿童之花都会绽放,只是花期各不相同,要有等待花开的耐心!
第三,做智慧之师。学校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始终站在知识发展的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努力提高教书育人之艺术。
第四,做仁爱之师。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要求教师拥有对职业、对学生、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并用这种情感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围绕“四好标准教师”要求,学校开展了三项活动:一是争当好老师征文活动,用真实的事例、真情实感反映自己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和心得体会。二是举行教师好书推荐会,选拔了一批“读书最美教师”。三是开展好课大赛,评比了一批“讲坛最美教师”。
二、对学生,开展了以争当“美德少年”为主题的五育活动。
感恩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知恩图报,感恩社会给予的物质条件和实践机会,感恩父母给予自己的宝贵生命和养育之恩,感恩老师学校给予的教育关爱和培养,感恩同学朋友给予的帮助和友情。
责任教育。教育学生敢于担当,懂得自己是社会、家庭、学校、班级中的一员,在不同的环境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在社会上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家庭中做一个孝亲敬长的好孩子,在学校里做一个爱学习讲礼貌的好学生,在班级中做一个友爱互助的好成员。懂得不轻易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美德。
诚信教育。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懂得诚信是金,是立人之本,听从师长的正确教导,为人处事不说谎话、说到做到、诚恳待人、拾金不昧,写作业踏实认真、考试不作弊。
公德教育。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桌椅板凳、教学用具、设施设备等,懂得学校的一切公用物品都是为学习活动服务的,爱护学校公物就是在爱护自己。
以上“四德”教育,每月一个主题,一月除一周安全演练外,其他各周利用班队会时间通过讲故事、讲座、演讲、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围绕月主题开展活动,向学生传递了正能量,深化了正确的价值观。
习惯教育。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继续开展了好习惯培养,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写字习惯、作业习惯。
其一,阅读习惯。语文老师要求学生每日记一句名言警句、诵一段经典诗词,每周背一篇美文,每月读一本好书(老师推荐)。或者,每周至少让学生做一次摘抄,摘抄有要求,如优美短文一篇、古诗一首等,并让学生在家长监督下背下来、签字。
其二,写字习惯。任课教师要悉心指导、要求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美观,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良好习惯。
其三,作业习惯。各科教师都要重视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注重典型引路、示范书写、激励评价。
结合“五育”系列教育要求,学校开展了以下学生实践活动:“广播雷锋精神种子,做有道德的人”主题系列活动、六年级毕业举行感念师恩毕业典礼、“我心中的好老师”征文比赛、“国旗下的成长”经典诵读比赛、“爱我中华书法”汉字书写大赛、“诚信教育”主题班会大赛,并将评比结果计入班级月考核当中。五育系列教育破解了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的瓶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和自强自立意识,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形成。
 
 
第二版    责任编辑:兰 菲
 
营造轻松语文课堂氛围的方法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李家寨小学   程 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是引起学生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浓郁的学习兴趣则要求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慢慢培养。因此,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兴趣倍增,学习也就轻松多了。那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 树立教师的独特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要想影响学生,首先自己要树立个人的独特魅力,用自己的魅力感染学生,学生爱上了老师,肯定对老师的课就有了爱屋及乌的感觉。一副自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一身时尚端庄搭配得当的衣着,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书法,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一句委婉动听相得益彰的轻唱,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
2. 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轻松、民主的课堂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3. 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手段
人都希望自己被赏识,老师对学生的每一次关注,是对学生的一次肯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课堂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小小的奖励、一阵同学的掌声,会给学生注入强心剂,对学生来说是极大的鼓舞,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通过激励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都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4. 俯下身子,学会倾听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在说,可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新形势下的课堂,老师应该俯下身子,学会倾听。通过倾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通过倾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通过倾听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
5. 鼓励学生自评互评,树立主体意识
教师应该打破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鼓励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可以是小组内,可以是小组间,通过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老师可以把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作业交给学生自评互评,取长补短。学生在评改时,既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也能感受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还把知识又复习了一遍, 一举三得。
6. 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现在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
 
 
让小学英语教学走向普及化
□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李集中心小学   封芹平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外语越来越重视了。不光大城市的小学生学习英语,英语教学同时也走进了农村小学的课堂。本文从新课程提倡的“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育理念出发,分析了小学英语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小学英语教学如何走向普及化的途径。
一、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习惯于在“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范围中规划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学生是否学以致用一概不知,学生对英语课缺乏兴趣 ,甚至厌倦,就使得我们的英语教学变得越来越孤立,越来越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主要表现在:
1. 倾倒式。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 ,黑板上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这种倾倒式教法根本没顾及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带来很多弊病。教师讲得过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就越少,导致所学知识无法巩固。
2. 陈旧式。有些教师上课停留在原始的教学状态之中,课堂气氛沉闷,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厌教式。有些教师处理课文缺乏灵活性,教学方法呆板,不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更新知识,长期重复一种教学模式,自己都感到厌烦。
4. 厌学式。学生死记硬背,有些学生甚至不懂音标,不会拼读单词,往往按照单词的字母顺序,像读电话号码那样反复背诵、书写。结果,学生的“努力学习”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学过的单词念不准,新的单词不会念,越学越吃力,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害怕甚至抵触情绪。
二、小学英语教学“普及化”的途径
1. 创设充满英语气息的校园环境 A、教室、办公室及各专用教室等标牌双语化(如Art-Room;Lan-guage-Room;Reading-Room;Computer-Rom等)。B、校园标语双语化。C、在教室里设立英语角 ,学生进入该区域就要讲英语,布置具有国外风俗习惯的图片,举办英语学习园地,在校园内创设英语墙报、学校广播站要增设英语栏目等 。
2. 创设普及化的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孩子学习英语年龄越小,我们越要注重教育的普及化。现在我们用的教材就是一套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本话题包括:数字、颜色、身体、食品、交通工具、家庭、学校、运动等。这些都莫过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我们就很易将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 。
(1)教材内容向普及化拓展,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又做到了知识间的融会贯通,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生活,体会英语。
(2)教学方法向普及化拓展①情景教学。②角色扮演。通过这种角色表演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更形象、更生动地运用了语言,让课堂真正成了语言运用的有效场所。③趣味操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兴致盎然地学习语言。④自主探索。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方式,创造一种自主探索的气氛,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他们积极参与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总之,要想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的普及化,我们必须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教学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有着非凡的魅力,它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桥梁,它把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在无形中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
 
 
体育教学与德育
□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第一中学   李茂峰
体育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发挥体育教学在思想品质教育中的作用,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体育课课堂常规,加强文明意识培养
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体育规范是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比赛的条件,会受到规范的约束。在规则裁判或舆论的作用下,学生的作用意识会逐渐增强,学生将逐渐学会在规范的约束中进行体育活动。
我在教学中从队列和体操队形抓起,队列和队形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灵敏、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青少年天性活泼好动,因此,他们往往会在体育课这种特定的环境中不自觉地将平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充分地表露出来。对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在练习中要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快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其他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意识到文明作为习惯的重要性。比如,体育课的着装要整洁、不留长指甲、不随地吐痰、保持场地、器材清洁卫生、提倡文明用语,助人为乐等。
二、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深化思想性教育。
体育教材内容繁多,有的教材本身思想性就强,有的则不明显,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教育因素,如篮球战术教学,就带有较强的思想性,需要集体配合,才能发挥个人的特长,提高全队的战斗力,这就有集体主义的协作精神,为他人创造条件,甘当铺路石的思想风格的教育。又如传球技术,本身思想性不强,但传球具有动作细腻,技术娴熟等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对待学习、工作具有踏实认真的态度,培养踏实的作风和做到精益求精的要求。
体育理论知识教材,一般都有较强的思想性,体育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观点、方法揭示教材的原理,使之明确“生命在于运动”、健康身体是事业成功的支柱等,从而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理想自觉上好体育课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教师还应充分利用游戏教材特有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维护集体,循规守矩等多方面的教育。
三、体育给德育搭建了一个平台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他认为教育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放到实践当中去锤炼,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创新和发展。
社会实践是进行德育的好场所,实践的活动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顾拜先生倡导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就是通过体育竞技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有其他学科教育所没有的特征,它不仅有说教,更有大量的实践活动,是在动态当中进行的。
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如下良好品质: 体育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公德意识、团体意识和协作意识。人类现实社会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场所,需要团结和协作精神。体育竞赛,特别是在集体项目的竞赛过程中,要想取得胜利,既要有力争胜利的顽强竞争意识,又要懂得与同伴和队友的团结协作,才可能达到目的。而体育的这种“模拟社会”的功能,是体育运动所独有的。
总之,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它渗透于各科教学。体育教学与德育的关系又有它的特别的优势。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它彰显了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和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等等。它是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要求,是克服现实体育竞技中出现的不文明、不道德现象的新要求,符合奥运精神和宗旨。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白庙中学   龚咸阳
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认知功能外,还贯穿着审美教育,审美是健康人格不可获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的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是对教学要求美育的主动实践。语文教育的特点决定其可以多方位进行审美教育,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多年,坚持课堂教学中加强审美训练,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意识,并且在作文中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和自己的审美体验,略有心得。现在将感受写出来,求教于大家。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刻领会审美教学在塑造孩子心灵中的价值和作用。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心智成长的重要时期,对于孩子非常重要,认识美、发现美,鉴赏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去发现美,并且把这一意识贯穿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只有教师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在语文教学自觉贯彻这一主张,将审美教育做到实处。将问题认识深刻了,在教学实践中才能走得更远,做得更好。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贯穿审美教育。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良好的过程,可以为审美教育提供良好的支持,“文章不是无情物”,优美的文章往往包含着深厚的情感,课文当中选编的历代名言警句就是我们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材料。作为教师要有发现和挖掘良好材料的能力,也就是将美的元素挖掘出来呈现给学生,变成学生可以接受的美学大餐。通过对课文的讲读,使得学生能够进入“审美场”,带学生进入一个美的天地,开启学生的心智,触动其灵魂的深处,拨动其心弦,让学生与美学客体零距离接触,感受美的存在。欣赏美是需要训练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识别美丑,并且初步帮助学生进行美学鉴赏,指导学生进行初级的美学体验。山川秀美、心灵纯美、行为优美这些基本的审美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审美的基础,以此类推,进而形成初步的审美能力。美的创造和情感活动密不可分,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体验高尚情感,亲情、友情、师生情、战友情均可以进入情感熏陶的过程,将情感的体验与审美融为一体,在体验高尚情感的同时进行审美教育。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不是一个简单说教的过程,而是一个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过程,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所以课堂教学中注入审美因素,实际上会使课堂效果更好,师生感情更加融洽。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描述美、创造美。审美的过程可以分为被动和主动两个阶段,当我们训练学生进行基本的鉴赏美的时候,就要他们对于美的事物进行理解和表述,将自己的感受与理解与他人分享,达到交流情感的目的。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停留在把事件描述清楚的阶段,这样的要求远远不能达到作文训练的要求。从审美训练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要让课堂教会的美学素材内化为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去创造性地描述美,将自己对美的感受诉诸文字,也就完成了一个外化到内化,进而创造美的目的。我们要求学生作文出彩,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对于自己的内心的审美感受能够表达出来,这就是美学客体再创造的过程,作为训练无疑是一个好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正确的引导,把作文的标准不仅仅局限在把事情说清楚,而是要把情感表达好,把美好的事情表达出来,作文就不是一个拼凑的文字堆砌,而是生活与内心世界的交融,是美好情愫的自然流露,是生活和内心真善美的自然抒发。固然我们不是要加重孩子的负担,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孩子们自觉地将写作过程与情感体验结合到一起,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效果会更好。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发现,审美教育要做得好,得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种意识非常重要,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都是在点滴中贯彻这种思想。在语文教学中全面贯彻审美教育,并且在作文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表达审美感受,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会有更好的效果。
 
 
让中学语文教学实现生活化
□ 山东省莒南县坊前镇初级中学   薄录梅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我深感,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引导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使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活动的终极目的是为生活服务,语文教学只有面向生活,才能从根本上找到教什么;只有走进生活,才能从本质上解决怎样教。
1. 语文讲读“生活化”。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要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课堂教学,要树立起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与生活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再回到课内,这样学生对课文理解才能上一个台阶,才能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在这样一种特别的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中,师生一起认真体味,分析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达到了一种完全融合。
2. 语文训练“生活化”。语文训练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所以训练的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讲短语知识、句子知识,可从学生的请假条入手;改病句练习,可从学生作文中找例子;修辞手法的训练,不妨联系学生熟悉的各种广告……如在写信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事先做一个纸皮邮箱,先让每位学生想象一个地址。在写介绍校园的说明文写作中,笔者曾让学生走出课堂,老师做一次导游,带领学生从校门口游览校园,边走边给学生讲解空间顺序以及立足点的移动,学生面对眼前实实在在的景物,对空间顺序的理解自然是事半而功倍。
3. 语文教育“生活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必须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课的思想教育不是外加的干巴巴的空洞说教,而应紧扣课文本身的教育因素,又须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凭借语言文字,透露出物美、景美、事美、情美、人更美,由此巧妙运用,欣赏富有韵味的语句、段落,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对事物的认识有个质的飞跃。
二、学生生活“语文化”
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课堂、校园、家庭、社会是语文学习的天然场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应养成事事、处处、时时吸收与应用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
1. 日常生活“语文化”。学生不但要认真阅读课文,更应该博览群书。不但要认真写好每一篇作文,更应习惯于写信、写日记、写随笔,不是为了应付教师检查,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从打电话到会客人,从写留言到写申请书,从同学辩论到家庭讨论,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如果引导得法,学生也就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
2. 班级生活“语文化”。班委选举时,让学生先写自荐书或上台讲演;每堂语文课安排一个学生进行“三分钟讲演”,讲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班干部在黑板上写个通知,让全班同学看看有无错字、病句;要举行运动会,让学生写入场词……这些都可谓“一箭双雕”。学生既是语文实践,又是班级建设;老师既是在语文训练,又是在班级教育,而这一切又是结合得如此巧妙而不露痕迹。
3. 社会生活“语文化”。我们的学生将来是要走上社会的,各行各业都离不开高水平的语文素质。作为语文教师,理所当然应结合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要求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运用语文这一工具,为改造社会尽一份公民的责任。街头交通、农贸市场、城市环保、治安状况,甚至个体摊点都可以成为他们关心、思考、评论的对象。如:针对校门外的安全隐患,笔者曾鼓励学生以“请遵守交通规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号召全校同学行动起来,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又如针对县城内的脏、乱、差问题,建议学生写一封《致全体公民书》,号召全体公民自觉维护城市卫生,让每个人认识到“城市是我家,美化靠大家”。通过这类社会参与与语文实践相统一的活动,学生的收获,已远远不止是提高了读、写、听、说能力,更有日益增强的现代公民意识。
综上所述,只有打开语文教学之门,把语文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从“必然王国”走进“自由王国”,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并运用语文这一工具。享受生活,善待语文,让我们的语文与生活双赢,让我们的生活与语文共舞。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水东中学   王晋乐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实现课堂教育教学素质化,如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变得相当重要。换句话说,创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实践课、创新发展课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在新课改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使学生主动学习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研究、发现和运用学科知识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以“主角”“权威”自居。教要服务于学,教师要关心、信任、理解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让他们敢说、敢问、敢争论,允许学生说错,答错,允许保留意见,决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开展语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以下两种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开展教学。第一,问题探究法。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是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这个过程也就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机会,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想象探究法。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语文学习由探究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引向探究一些需要假设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创造出一些活灵活现的生活世界来。这种方法会极大地刺激和强化学生自由想象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索,它是发展性的思维活动过程。这个未知领域是“荒区”“疑区”“禁区”的总和。在这个领域中学生必然会遇到艰难和曲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把现成的结论过早地告诉学生,而应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敢于提出别人没有提出的观点,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得出正确结论。
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营造学生的创新意识。
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外在表现形式。要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首先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去爱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仅仅晓之以理往往还达不到预期效果。此时,教师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讲述自己的见解,自己的学习经历,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思想,探讨学习,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以一个导演、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使他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再次,幽默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创设民主气氛的“开门锁”,诙谐的语言能够调节学生的疲劳和烦躁心理,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地探索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求活,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创新的大门。
四、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思维以惊讶和问题开始”。创新教育应坚持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参与式”等教学模式,引起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用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在学海里遨游。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不断地发现更多的新问题,从而在学生面前始终展示众多的未知领域,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证明,强化问题意识,引导自主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手段。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我们日常课堂教学的点滴中培养起来的,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转变旧的教育观念、转变角色、转变教学行为,锐意创新,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
 
 
第三版    责任编辑:王慧云
 
让爱流淌在孩子心中
□ 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轩辕小学   秦元利
做班主任十几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这样一句话:“假如你不会善待孩子,你就不配做父母;假如你不会善待孩子,你就不配做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善待学生,这也是师德。
一、把微笑送给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喜欢微笑,一个教师如果带着亲切的微笑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拘束感顿时烟消云散,便会自觉听讲,信心十足地学习新知识。一句鼓励的话会使学生信心大增,奋起直追。反思自己,我们却做得不尽其然,我们常常却是一副冷面孔,一副严肃的样子。尤其看到学习上不用功,作业不认真,调皮捣蛋,经常给老师找麻烦的学生,多的是训斥和批评,缺少的是鼓励和微笑。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用微笑去安慰学生、鼓励学生、吸引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用微笑去收获教育教学的成功。
二、把关爱送给学生
教育学生有爱心,首先教师要有爱心,要做到爱你的学生。爱生,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护。对待特殊家庭里的孩子,更要关怀备至。我班有一名学生叫李路,父母在他上一年级时离异,后来父亲又给他找了一为年轻的继母,李路从小就很调皮,但非常聪明,因为他的调皮,继母对他很不好,有时做错了事不给他吃饭或打骂,有时学校收一些合理的费用,也不给交,在学习上父母对他从不关心。李路对继母很敌视,从不称呼妈妈。有时早锻炼或上完操后,学生反映,他们带的早点,有的同学丢了,很奇怪。通过我和同学们的观察,李路有可疑现象。我想现在的学生偷吃别人的东西很少见,于是我把李路叫来,问:“你早上吃早点了吗?”他说:“没有。”“你每天早上都不吃吗?”“有时吃,但不吃的时候多。”我明白了,看到别的孩子吃他能不馋吗?肚子饿了,他能不想吃吗?我没有责备他,从此,我吃早点时总要给他留一半,老师们知道后,也总是把自己省下的早点给他吃。一天,我有意识地把他的继母叫来,做了一些她的思想工作,后来经过大家的帮助,李路改掉了以前的坏习惯,从此也改叫妈妈了,继母也对他比以前好了。
三、把赏识送给学生
教育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孩子经常受到夸奖与很少受到夸奖,其成功率比后者大5倍。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再差的学生也有其长处。所以,我在平时的工作中,给学生以机会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显露自己长处,来表现自己。今年六一节,我让学生自己编排节目,学生自己排练一个小品,1+2等于几,很有创意,也很符合现实。大致内容是:一个小学生回家写作业也不知道1+2等于几?问爸爸,爸爸忙着打麻将,问哥哥,哥哥忙着玩游戏机。表现了家长不负责任,不关心子女的学习。我发现排练这个节目的学生竟是班里学习不太好,而且平时很调皮的学生。我很奇怪,也很高兴。惊奇的是好学生没有排出来,他们却能排出来。高兴的是,我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开始排得不太好,但我大加赞赏。经过再加工,排练得很成功。而且表演时受到师生的好评。
四、把宽容送给学生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何况是些年龄尚小,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呢?对于学生中随时出现的一些小错误,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这些问题的同时,多给学生一点宽容。要做到宽容:一是要真诚地倾听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加以分析,不要凭主观臆断或一面之词下结论;二是要热心教育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行为,正面引导,从鼓励的角度去教育学生,使学生能正视存在的问题,鼓起勇气去克服它;三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有机会申辩,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做为一个班主任反省自己有时做的不尽其然,常常对学生做的一些小事熟视无睹,学生找得多了感到很烦,缺少一双慧眼和一份耐心,所以,工作中要对学生付诸更多的关爱,不要吝啬给学生赞扬和赏识。让爱流淌在每个孩子的心中,使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 湖北省祁阳县第四中学   邹正华
为提高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培养新世纪接班人,发展和提高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水平势在必行,因此,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是每一位信息技术课老师非常关注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堂的兴趣呢?
一、新颖地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他们喜欢探索、探险,他们对计算机充满新鲜、好奇的心理。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内容导入新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 我在讲解《常用工具软件介绍》这一单元中的“豪杰超级解霸”软件这一课时,准备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歌曲和电影的剪辑,并且为课前导入我准备了一段影片剪辑大串联(将几个影片中有意思的一段剪辑下来,用软件组合在一起成为一段新的影片)。在课堂我全屏播放了影片剪辑大串联,学生一边欣赏影片,一边兴奋地议论着,播放完毕,我同样提问:“计算机中用什么软件能播放电影?”学生又提出了很多软件,我又提问:“知道不知道老师刚才用什么软件播放影片的?”知道的学生就喊“豪杰超级解霸”软件,借此我提出了本课学习“豪杰超级解霸”软件,然后学生自己欣赏音乐和影片,分组合作学习软件窗口中每个按钮的作用,本课内容学生在自学的情况下掌握得非常理想。
总之,上课伊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就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巧用时机激发兴趣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通过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凡是成功的课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开始,构建一个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我在讲解“豪杰超级解霸”软件时,因为导入播放的是几个影片剪辑的串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问:“老师,怎样把影片中一段截取下来?”学生的问题问得恰到好处,我紧接着说:“它不仅可以截取一段影片,还可以截取一幅图片,大家想不想知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看看我们的教材是否能够给我们帮助?”就此引发学生结合教材分组学习,然后由学生做“小先生”来演示操作,解答这个问题,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往往能够让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同时驱动学生去及时地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法,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的学习,会使模糊点越来越少,学生就会越来越有自信,也具有了敢于解决问题的实力,更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
三、设疑、解疑激发兴趣
兴趣能够激活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我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看新闻的习惯,每堂课前有3分钟的信息介绍,是我和学生之间所定的规矩——意外收获,这样既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学生学会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养成关心身边事的习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才会有探索的欲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正是由于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保持恒久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思考能力,才能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才能跟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怎样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双墩初级中学   王红莲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中开展各项活动的基本组织,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环境。因此一个健全的班集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而且直接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下面,本人就结合自己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班主任的人格品质是营造班级心理环境的关键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主要管理者。这就要求班主任首先在教育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的心境,养成开朗健康的性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决定着儿童对教师的进一步关系的建立,还是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他的人格品质。”中小学生的“向师性”很强,一个自身形象不错的班主任,甚至可能成为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班主任的人格形象,是指他以人格的力量为学生树立榜样。这种人格的力量首先表现为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德。班主任日常表现出来的事业心和忘我工作的精神,能给学生以极强的示范作用和人格力量,从而使学生的精神受到感染,道德得到濡化。人格的力量还表现为良好的性格修养和风度。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班主任良好的性格体现在诚实守信、友普谦和、言行一致、刚正不阿、一视同仁等方面,构成人格形象的个性美,最能引起学生心理共鸣,成为他们钦佩和效法的表率。而班主任的良好风度,也能增强班主任的人格力量。
二、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心理氛围
中学生因为长期处于一种升学压力的强制性学习中,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浮躁、抑郁、易怒等不健康的心理。我们班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多,他们的基础较差,成绩不理想,处于心理劣势和“不爱说话”的心理压抑状态,这就有可能诱导心理封闭。因此,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能让学生在班级感到愉快,温暖,而没有孤独感,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群体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谐的关系使人感到温暖,产生安全感,促进人体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人格;相反,彼此冷漠,互不来往,甚至仇视和猜忌的关系,使人产生压抑和焦虑,缺乏安全感,导致多种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使学生在班级中处于一种积极的角色地位,人人感到温暖,处于一个愉悦的心境中,有利于心理保健和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三、培养成功感,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需要有赖于自信。自信是个人成功的关键所在,它带来动力,带来干劲。而自信来自成功的体验。近代教育家俞子夷说:“要有自信,一定要有成功的体验,常常做错,常常受责,只有失败,永无成功,怎能自信呢?”因此,在日常评价学生时,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对那些成绩欠佳却进步显著的学生,要毫不吝啬热情地表扬;对那些成绩一般,原地踏步的学生,则着重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让那些哪怕是很微小的闪光点,也能为他们带来成功的体验和欢乐,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之心。这样,学生学习的内诱因得到了正强化,自信心得到增强,学习需要也得到了激发。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项极其繁杂的工作,需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有细心,有慧心才能做好。今后我将不断地向各位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学习,取长补短,奋发上进;面对学生,我愿是春风化作雨,永远滋润着他们健康成长!
 
 
把德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之中
□ 山东省滕州市蒋庄矿区学校   褚福玲
体育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基本体育技能,锻炼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且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为任何一种知识的接受和理解都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实践,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因此,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的体育教学基本要求。那么,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之中呢?
一、 巧抓时机,适时进行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然而长期以来,缺乏诚信却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情。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诚实守信、表里如一等良好的道德规范,懂得做人的准则,而且能使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得到发扬光大。
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缺乏诚信的实例很多,比如:在往返跑接力游戏中学生不跑到终点就返回,一分钟跳绳计数比赛时多数或少数等。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有了“确凿的证据”,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克服。老师可为学生讲一讲《狼来啦》的故事,让学生悟出不诚信的危害。之后,可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错误。此外,还要给学生建立诚信档案,经常监督,随机抽查,及时反馈。对在体育课中能做到诚信的学生要大力给予表扬,对那些诚信信誉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谈话,使之加深对诚信的理解和认识,转变思想,最终让诚信根植于学生心田,使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巧用教材,向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比赛的形式及各种游戏,进行巩固课堂主教材。这些活动都是借机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过硬心理素质的有效载体。如上球类课时,要求学生灵活果断,有整体配合意识,只有具备合作精神与集体意识才有可能取得最佳效果。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的道理。对活动中学生出现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循循诱导,指出危害并及时予以纠正。长跑课上,学生容易出现怕苦怕累的思想,教师就要对他们坚强意志、恒心毅力、吃苦耐劳、敢于克服困难等方面的教育;在上跳高障碍跑、支撑跳跃时,学生容易出现面对眼前障碍而惧怕、犹豫的思想,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教育学生要勇敢果断、不惧困难。当学生享受成功以及遭遇失败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胜不骄、败不馁精神教育。
三、巧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
体育教学中有大量的基本动作要学习,要掌握这些动作需要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重复,教师应巧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如练习跳跃动作时可用游戏“青蛙捉害虫”的情境进行教学,再配上《我们都是小青蛙》的音乐,学生在游戏中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参与,使他们的心灵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相互之间产生友情,拉近彼此的距离,心理上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这样,枯燥的练习也会让学生感到“有意思”。另外教师的热情参与也可调动学生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枯燥单调的体育训练当中。有了良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每节体育课都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过程。
四、巧用游戏,向学生进行遵章守纪教育
体育教学中的规范性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例如:在做追逐跑《黄河、长江》的游戏时,教师重点强调游戏规则之一,即要跑直线、不要乱跑。然后教师挑选两三组速度相当、反应比较快的同学,创设一个乱跑、不守规则的情境,让他们游戏,其结果是很容易造成摔跤、碰撞的险象,近而向学生强调规则的重要性。接着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交通事故造成的惨痛教训,让学生找出造成血的教训的原因,适时教育学生要遵章守纪,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等,懂得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确保人身安全的道理。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利用体育课这一载体,把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既教书又育人,在完成体育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做人教育。
 
 
学本课堂环境下反思高中英语听说课的有效教学
□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   连 芳
摘要:本学期开学以来,我校全方位,大力度地开展了课堂改革。每周不同学科教师都会做一节观摩课。本文分析了两位高一教师的英语听说课的特点,阐述了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听说结合的综合技能训练,以探索开展高中英语听说教学的有效做法。
关键词:学本课堂  听说课  有效教学
 
一、引言
1. 学本课堂的内涵
“学本”即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学本课堂观”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当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后,教师和学生将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所以“学本”课堂是在问题引导下师生共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课堂。这种课堂是面向全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从而从根本上体现教育的公平与公正。在“中小学阶段倡导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其含义是师生共同以问题学习为主线,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的高质量课堂。(教育部2014.16“学本课堂”专辑)
2. 目前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英语教学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听说能力重视不够,认为考前进行听力突击训练,足以让学生应付考试;或简单处理教材中的听力内容,听录音,对答案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而实际上,听说课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输入内容——输出活动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让学生有效把握听力内容。本文主要从两节英语听说课入手,分析学本课堂环境下如何开展听说技能训练,以探索高中英语听说教学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二、教学案例
1. 教材内容和编者意图
两节课均来自外研版的教材。第一节是Book I Module 4的Listening and vocabulary,其内容是关于社区活动的对话。第二节是Book II Module 1的Listening and vocabulary,其内容是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对话。
2. 两节听说课的描述
[听说课1]
Task 1. Picture prediction.
教师呈现两张图片,是关于Nursing Home的画面。让学生预测他们将要听的内容,(What′s the interview about?)引出话题Neighbourhood Committee.
Task 2. Listening.
(1)学生第一遍听教材录音,重点关注听力材料的主旨大意,回答两个问题:①What does the interviewee do?②What kind of work does the committee do?
(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答案)
(2)学生第二遍听录音,关注数字,完成填写表格的任务。
(教师让小组代表将数字写在黑板上)
(3)学生第三遍听录音,获取关于Neighbourhood Committee的细节信息,以The Neighbourhood Committee is an organization whose job is             的形式让学生补充信息。(先小组内讨论,再回答)
学生提供了look after the neighbourhood, start a holiday club for children, begin a neighbourhood watch, look after the elderly的动词词块。
Task 3. Speaking.
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来谈论他们所在的社区情况,提供了一些问题来引导并帮助学生组织对话: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committee? How do they help people? Would you like to be on the committee? What have you done to help in your neghbourhood?
Task 4. Dialogue Presentation.
结合老师所提问题和听力过程中所学的动词词块,学生以group work或pair work的形式来展示他们的对话。
Task 5. Questionaire.
教师建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做社区服务的调查问卷,写一份简短的文章汇报所调查内容。
[听说课2]
Task 1. Checking vocabulary
教师朗读与听力内容相关词汇的英文释义,学生在黑板上写单词。(教师检查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情况)
Task 2. Listening.
(1)学生第一遍听录音,获取对话大意,回答两个问题:
What′s the matter with Mr.chen?
What does the doctor say he will do?
(学生小组内对比笔记,将关键词写到黑板上)
(2)学生第二遍听录音,纠正句子中的错误信息,获取具体细节。
(3)学生第三遍听录音,进行语篇填空。
教师将语篇中的关键信息词挖空,学生边听边填缺失的单词,然后核对答案。
Task 3. Speaking (Role-play)
学生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扮演医生,另一位同学扮演病人,朗读并表演对话。
Task 4. Consolidation.
针对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用PPT呈现一些同表达Seeing a doctor的用语,为学生进一步编对话做准备。然后小组展示所编对话,教师进行评价。
Assessment

三、分析与比较
对比以上两节听说课的教学步骤可以看出,两节课有以下共同点:
1. 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教师A用图片预测所听内容,教师B检查话题词汇在短时间内自然引出话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图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主题内容,为开展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同时教师引出的词汇和短语,为即将展开的听力活动提供了语言支持。
a photograph of inside the body            X-ray
something shows that you have an illness
symptom
take air in and out of your langs.      Breathe
an illness in which your chest hurts
pneumonia
when you breathe
be hot when you’re ill       have a temperature
a piece of paper on which a doctor
prescription
writes down the medicine a sick person needs
2. 设计适当的听力活动,注重听力微技能的培养
听说技能的培养应该是综合技能培养的过程,包括学生对文章、句子的理解能力、逻辑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林雪玲,2011)。听和说是一个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过程,两位教师都注重语言输入和培养学生的听力微技能。
教师A在第二遍听录音时,培养学生听取数字的能力。

教师B让学生第三遍听录音时填词,填写具体信息使学生获得语篇概念。
3. 以话题为主线展示教学,听和说过渡自然
有效的听说教学设计以话题为主线,在导入、训练、巩固和拓展环节中,力求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中轻松、愉快地操练。两位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并设计了导入,听前、听中、听后和说的活动,各个环节之间过渡自然。
4. 以学生为主设计听说活动
在两节听说课中,两位教师都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对学,群学,有学生的个别展示,两人一组的对话展示,小组展示,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加活跃。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团队学习机制。在小组合作模式下,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激活了各个成员原有的知识背景和语料,而每个成员间相异的知识背景和语料通过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实现了思维的训练。两位教师都通过分组培养学生的小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因为小组的合作探究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协作意识,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意义协商机会。合作探究是提高输出积极性,降低输出焦虑,提高输出质量的有效保障。同时,小组学习能够较好地搭配和利用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特长。
总之,为了进行有效的听说课教学,要做到把握教学目标,正确处理听说关系。增加听说技能的训练,加强听说策略的指导。优化教学设计,选择和设计有针对性的听力与口语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14.16“学本课堂”专辑。
林雪玲·2011,高考英语听力理解的效度与策略研究。
[丁]·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7):59-62.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一晗
 
 
简单的幸福
□ 四川省达州通川区第八小学   杨丽萍
教了十五年书,与孩子们在一起的十五年里,我最大的收获便是心性更简单澄明了,情绪更温和稳定了。与其说是我教了十五年孩子,不如说是我在孩子们的引领下向他们学习。
孩子们天生拥有缪斯心性,做语文教师更需要保持缪斯心性,在这方面的能力,我不如孩子。这些年,我一直在教学中摸索怎么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语文,对语文这门学科感兴趣。我做了许多无用功,生了很多气,盲目地穿行了很多年。另外,也做过对孩子看似负责却又步步紧逼、穷追不舍的事情。把我认为的美味强迫孩子们吞下,孩子们不领情时,我感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