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519期 2015年8月30日

第201519期 2015年8月30日

【概要描述】

第201519期 2015年8月30日

【概要描述】

详情

第一版    责任编辑:王 伟   电子邮箱:dybjyb@163.com
 
评语架起了师生沟通的桥梁
□ 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南栾小学   马 娟
为了能够真正发挥评语的激励作用,架起评语与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在评语撰写中,我重点把握了以下原则:
一、突出评语的针对性。
为了能写出有针对性的评语,每位学生的习作我都要反复精心阅读,寻找学生文章中存在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和课堂表现,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书写潦草,我就在评语中写上“你的作文语句通顺,表达清晰,要再把字写得漂亮些就更好了”;有的学生作文层次不清,表达混乱,我就写上“把这句话调到前边是不是更清楚一些”;有的学生用词不准确,我就在旁边写上“你想想,换个别的词语是不是更恰当?”等等,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中,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愉快地加以改正。
二、突出评语的指导性。
我在批改作文时不仅仅是发现不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做,于是我在评语中加大了对学生习作方法的指导。比如,有的学生在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时,由于观察不细致,写得也就平平淡淡,我在评语中写道“你能运用我们学习到的观察方法,再仔细看看小兔子的耳朵、眼睛、嘴巴各是什么样的吗?”“如果你能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写,文章就显得更条理了”等等。
三、突出评语的激励性。
作为老师,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在作文批改中,我注意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激励,“这次,你字写得漂亮多了!”“你观察得真仔细,生活中你一定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加油,老师相信你能成为一个小作家!”
四、突出评语的关爱性。
有的学生平时不善于说话交流,我在评语中写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文章写得很美,你要是多与老师学生说说心里话,就更好了。”“我发现你最近不太高兴,家中是不是有什么事?说出来老师和学生都会帮助你的。”几句简单的关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搭起了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为了能更好地引起学生对作文评语的关注,我给作文的评语取了好听的名字,比如:“心灵有约”“沟通桥”“老师对你说”“我的话对你说”“真心寄语”等。有的学生也从我的评语中受到启发,在作业本中与我交流写作中存在的困惑,学习的进步,或生活中的问题。并起了好听的名字,如:“我有悄悄话告诉你”“老师,我想对您说”“我的心里话”等等。记得我班曾有这样一位同学,母亲是聋哑人,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由于母亲的缘故,也不能够外出打工,生活十分拮据。这位学生就自暴自弃,作文写得一塌糊涂,字迹潦草。针对这种情况,在作文评语中我除了给她的作文进行指导外,还针对她的这种情况写了这样的话:“最近,你对学习有所松懈,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在生活和学习上有什么困难,老师很愿意帮助你,因为你一直是位很乖巧、很努力的好孩子,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老师好喜欢你上课专心听讲,勤奋好学的劲儿。”接下来,她在“我的心里话”中这样写道“老师,谢谢您对我作文的评价与对我心灵的安慰,我的感谢是发自内心的,您就像我‘会说话的妈妈’一样,关心我,我一定会加倍努力。老师请您相信我。”看到她发自内心的表白,我进行了这样的回复:“孩子,看到你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老师觉得你长大了,懂事了,老师为你感到高兴。老师的这种高兴也是发自内心的,老师期待着你一天比一天有更加精彩的表现!”就这样,在我不断地激励下,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学习的尽头也足了,脸上也能够露出笑容了,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她取得了优异成绩。这是对她的最高奖赏和回报,现在的她,充满了自信,多了份坚强。
作文批阅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常规环节,但内涵丰富,它承载了智育与育人的双重功效。作文评语尝试还需要我们不断加大探索研究力度,发挥它的评价与导向作用,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评语架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当代农村中学德育的新途径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张 慧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它致力于培养中小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统摄着整个中小学教育。
(一)加强农村中学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我们应该转变德育为副的基本教学观念,将德育做为首要目标的标准落到实处,改变过去对德育教师功能的片面认识,树立德育教师的地位。
其次,要解决农村中学德育队伍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建立和健全农村中学德育队伍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这是农村中学德育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
(二)“师本”向“生本”德育的转变
一是德育思想的转变。即建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这里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善于了解和倾听,对于德育更为重要。
二是德育实践中的转变。德育实践中的转变是指农村中学教师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应该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为主体,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实际行动的需要。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前提下,继而转变教育方式,拓宽教育途径,创新育人方式。
(三)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有益的教学内容
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指适合于农村中学德育而言的教学模式。农村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进行的社会实践较少,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更好地利用起来,使之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在学生亲身生活的环境中创设德育情境。有益的教学内容是指能够给学生切身指导的,贴合学生感情需要、身心发展, 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德育内容。
(四)创建良好的学校文化和校园氛围
农村中学的德育表面上看起来只有德育教师和受教育者双方参与,事实并非如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课下时间学生则是在学校的整体环境中生活的。环境对于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农村中学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发挥这一有利方面。农村中学要从学校建设、学校环境、学校舆论等方面创建一个良好的整体育人环境,让中学生身处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中,从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和校园文化中,获得身心的愉悦,从而自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五)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互动的教育合力
农村中学可以发挥学校作为总枢纽的联系优势,通过与家长建立联系,进行沟通,使学校和家庭在德育目标上达到一致。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家长会、家长意见薄等方式传达给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取得家长的支持和信任,化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消解或背道而驰的境况。
农村中学德育不仅要发挥学校作用,更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家庭的配合,才能提高德育效果,达到德育目标,促使每个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成为有道德的社会公民。
 
 
以“德”为首  构建体育课堂高效“1+3”方程式
□ 山西省阳城县第四中学校   王旭东
近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各学科教师积极探索的问题,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这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难题,也是我们体育教师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从自己坚持20多年体育教学第一线的实践,结合最近的教育新理念学习,提出以“德”为首,打造高效体育课堂“1+3”方程式 。其涵盖的内容:“1”是坚持一个“服务宗旨”;“3”是把握三个“切入保障”。
坚持一个“服务宗旨”。身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始终确立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为抓手,为学生的健康服务是教育者“第一位”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的目的和出发点、归宿是一致的,即健康第一。只有从课堂教学的起始到终结,牢固树立为学生的健康服务的内在意识,那么,理性认识“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才会科学到位。教师的引导必须把“身”“心”健康的理念同步运行,才能在教学中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学生乐于体育锻炼,乐于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使之终身受益。
把握三个“切入保障”。一是,严格体育课堂常规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保障。体育课堂常规是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采取的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的程序性工作。根据多年的成功经验证明,常规出高效。课堂常规的根本目的就是规范教与学的行为,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利于规范课堂教学秩序,而且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导致许多体育课堂过于“活泼”的现象,出现了谈改革“一放”就“乱”,谈严格“一管”就“死”,“宽严无度”,违背了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方面做得不够好,常常影响体育教学的严肃性。要严肃课堂常规,笔者认为,首先要根据本身的实际制定体育课堂常规实施细则,以规而行,自觉坚持。体育课堂常规包括师、生两个方面和课前、课后、课中师、生具体要求的常识和行为规范;再次,要从自身抓起,教者“有备而战”,紧紧抓住常规教学的切入点,认真做好“润物细无声” 的准备工作,以身作则,“以行导行”。学者“以师为范”,习以为常。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只能在一个长期、艰巨、细致的工作氛围中,靠教师持之以恒的精神去实现,因此,课堂高效是“水中捞月”。二是,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对于这一点,我的体会是,和谐出成绩,融洽见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做到:1. 用“爱”“勤”“范”要求自己。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破一个“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体育学科,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其次,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要突出一个“勤”字。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勤于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最后,在道德上要树立一个“范”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凭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智慧、严谨的作风、敬业的精神赢得学生真诚的敬仰和爱戴,并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望,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2. 用“真诚”理解学生。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多与学生真诚沟通交流,耐心细致地引导,示范;理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和过分张扬行为,做到“严爱有度,刚柔相济”。三是,科学的、艺术的教学方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保障。体育课教学的科学性是实事求是,艺术性是它的方法论。从这一点讲,笔者认为,研究体育学科课堂的高效,既是科学的艺术,又是艺术的科学 。新课标指出:学校体育是快乐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让教学活起来,让教学生动起来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体育教学不能局限在讲解——示范——练习的程度上。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应用讲授、练习、发现、引导、问题等各种方法,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策略,提高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引起兴趣,一旦对体育产生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总之,笔者之见,学生是课堂的学习主体,教师则是协助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体育教学更要科学地体现这一点。高效体育课堂教学就是体育教师在常态课堂中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因此,要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真正“高效”,主体者和促进者只有“合作”、和谐,才会实现教学“共赢”。实现“共赢”,是通过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过程,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在一定意义上讲,互动、合作、和谐的程度有多高,实现体育教学效果最大化的水平就有多高。
 
 
乡土资源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心幼儿园   孙爱霞   王 娜
我园地处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大自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促进孩子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地方教育资源丰富,因此,我们把挖掘乡土资源,构建本土化园本课程作为我中心幼儿园的特色。
一、借助地域特点,确定园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为了保障乡土资源课程开发的方向性,我们从幼儿园实际出发、从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出发、结合幼儿自身年龄特点,确定乡土资源园本课程开发的方案,为园本课程的开发指明了方向。在利用乡土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孩子是最主要参与者的原则、成本最低的原则、坚持以孩子的审美为原则以及童趣性、参与性、教育性与可操作性的特点融为一体,在富有农村特色的课程探索基础上形成了以穿编、拼插、粘贴为特色的幼儿园园本课程。
二、借助园本课程的实践,在环境创设中利用农村资源,体现齐文化
穿编艺术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瑰宝中一个亮丽的品种,一直以来被传承和发扬着。穿编集结了编和穿的技巧,是一种极富特色的传统技艺。我园教师充分利用农村随处可见的资源,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让幼儿学习穿编,其中有用麦秸编的“宝塔”,用高粱杆做的“灯笼”,用柳条编的“小篮子”,用毛线编织的鞋垫等。特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特别是手脑的协调配合,同时还帮助幼儿加深了解了祖国传统的穿编技艺,在活动中秉承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借助园本课程的实践,在区域设置中利用农村资源,落实环保意识
首先区域吊牌的悬挂,各区域吊牌均利用农村资源进行装饰、悬挂,比如用茅草做成的小房子,用高粱秆做成的框架,用竹片做成的小箅子等等,都成为吊牌形式的一种,这些吊牌立体感、自然感强,又让孩子初步树立了环保意识。
其次,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中重点体现农村资源。在益智区,农村丰富的自然物与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为幼儿操作学习提供了丰富而廉价的教具学具,使幼儿在借助农村资源与废旧材料进行游戏操作过程中,发展了思维创造性;在美工区,农村有着丰富多彩的可制作的材料,如:玉米杆、麦秸、花生壳、树叶、果壳、各类种子等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手工材料,引导幼儿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在实际操作中真正领悟“一切废弃物都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种环保理念。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挖掘乡土资源,构建本土化园本课程是朱台镇中心幼儿园的特色,幼儿园在坚信对孩子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孩子将拥有一个更加丰富、快乐、美好而有意义的人生。
我们在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实践中将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如何缓解小班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
□ 山西省晋城市凤鸣幼儿园   王淑芳
每年的九月,幼儿园的老师们会迎来一批新的孩子,但这个时候也是小班老师最辛苦的时候,孩子上幼儿园,一般都会有哭闹和不情愿的情况发生。这是因为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他就会产生“分离焦虑”。那么,作为幼儿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小班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使孩子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呢?
(一)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1. 首先从思想上消除家长的焦虑。入园前,为家长发放《新生入园须知》,帮助家长通过学习初步了解3-4岁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知道幼儿分离焦虑属于正常现象,不必过于紧张和担忧,同时要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能力,能自己吃饭、穿衣、穿鞋;带幼儿更多地和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扩大交往范围等。
2. 在开学前一个月,邀请家长带孩子参观幼儿园,了解室内外环境、观看幼儿的一日活动,在家长的陪同下玩耍户外的各种玩具等,让幼儿获得有关幼儿园的直接经验;同时也可以和幼儿园的老师、小朋友进行简单交谈和游戏,从而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
3. 提前召开家长会。进一步学习3-4岁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深入了解关于“分离焦虑”的种种现象及应对措施。比如提醒家长为幼儿准备孩子熟悉的替换衣物,防止幼儿需要时有抵触情绪;和孩子交谈时要注意正面鼓励和引导,可以和幼儿一起回忆在幼儿园的开心事等,不要反面引导和暗示, 比如说“今天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老师训了没有”等等;再如可以为孩子准备心爱的玩具和物品陪伴入园、为孩子准备熟悉的特有的小标志等;提前告知家长幼儿园小班孩子的作息安排,以便家长在家培养孩子,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并指导家长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做好入园后的情绪稳定工作
1. 逐渐延长入园时间。第一天让家长陪同孩子在园活动半天;第二天,幼儿独立入园,但是在午餐前家长接幼儿离园;第三天,吃了午饭接孩子离园;第四天,午休起床后接孩子离园;第五天,根据情况可以提前半小时或1小时离园,循序渐进,让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孩子刚入园,家长一定要有时间观念,按时接孩子离园。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幼儿注意力。喜欢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自得其乐,因此我们设置丰富的游戏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消除紧张、不安和消极的情绪。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投放一些色彩鲜艳、新奇特别的玩具,还可以请家长把宝宝在家生活的一些场景用照片的形式记录,并做成可以翻看的小书投放在活动室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效地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老师提前准备一些有趣、适宜的游戏、故事、儿歌等,运用手偶、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组织丰富的集体活动,活动内容也可以围绕孩子在吃饭时遇到的问题、在如厕时遇到的问题、午休时遇到的问题等,既帮助孩子学习了简单的生活技能,又让孩子们能够沉浸在愉快的情境中;组织丰富有趣的户外体育游戏,比如开火车,一个拉着一个,一边走一边嘴里还发出“呜呜”的声音,在游戏中既可以帮助幼儿交朋友,又可以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到快乐,既满足了幼儿社会性交往的需要,也给幼儿营造了安全、温馨的氛围,这样也有助于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有时,我们还组织小班幼儿观看中大班幼儿的活动使幼儿产生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
3. 尽快建立新的师幼依恋关系。幼儿在3岁前建立起来的主要是亲子依恋情感,但是对于新入园的幼儿,就必须将亲子依恋尽快转化为师幼依恋关系,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的亲和力,尽快帮助孩子建立新的、稳定的依恋关系。一是对孩子要和颜悦色、轻声细语,不要把消极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拿孩子发脾气。二是通过肢体接触,稳定情绪。幼儿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走向这个陌生的集体环境,离开了爸爸妈妈,恐惧、忧虑等情绪油然而生,这时,教师可以像妈妈一样通过肢体接触进一步稳定情绪,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让幼儿消除陌生感,将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三是尊重幼儿的选择。有的幼儿刚入园时,不吃幼儿园的饭、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不愿意上床睡觉,教师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尊重幼儿的选择,给幼儿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允许他们慢慢地来适应。
4. 通过打电话、建立QQ群等多种形式,消除家长心理焦虑。入园焦虑不仅表现在幼儿身上,其实不少家长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主要表现是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情绪怎样,能否正常生活,在送孩子入园时,依依不舍,久久不愿离开,时常打电话询问孩子在园中的情况或者是偷偷地观看幼儿,这些做法都不利于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因此,我们各班公布班级电话、建立QQ群,教师每天将孩子的在园情况,用相片、视频的形式发在QQ群里,利用空闲时间主动和家长对话,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以获取家长的信任,争取家长的配合,以便共同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
总之,幼儿教师应该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关注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帮助幼儿缓解入园分离焦虑,让每个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第二版    责任编辑:田晋文
 
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道南学校   张英梅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空间观念性,以便提高学习能力,快速掌握知识。所以,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 精心设计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贪玩、爱说好动、好奇心重,模仿性强。要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需要课堂上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生动活泼地开展互动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上课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达到教学目标。课堂上如果我们把一些教学内容,通过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像放电影一样展现在银幕上,会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送他的孙子们第一天来上学,这时银幕上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它们手拉手向学校走来,学生们瞪大眼睛看着银幕,我说:谁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这样的情景认识图形,直观、印象深,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性,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 培养数学模型的意识,提高空间想象力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把一些影响因素抽象成数学模型,可以用这些数学模型快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其他同类问题。这也是数学研究的目的。对于小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小培养他们建立数学模型的意识,提高空间想象力很重要。如:我在教学生乘法时,用投影仪投放出三个方框,每个方框种着不同行数的树苗,让学生数数每个方框有多少棵树苗,引导学生找规律,引入乘法,引出乘法口诀表,抛出下一个问题:数数我们班上有多少名同学……。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向学生展示了带色彩的实物图和线条组成的透视图,让学生认识立体几何图形,这样既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欣赏心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搜集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埃菲尔铁塔”“法国凯旋门”“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展现在课堂上。学生在欣赏建筑美的同时,会发现生活中的其他对称现象,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但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这些美育因素挖掘出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需要注意的是用电脑设计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去设置,要考虑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社会阅历等特征,不能落后,更不能超前。否则,适得其反。另外,我们要明白,信息技术只是手段,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它只能起辅助作用,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决定作用的依旧是人,不可为了这个手段而花太多的精力,本末倒置。
 
 
浅谈幼儿剪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南高幼儿园   李文燕
《纲要》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应重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瑰宝,它渊源于民间的美术活动,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以及很强的动手操作性和创新表现力。
我们根据幼儿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从主题内容、幼儿兴趣、幼儿剪纸技能发展等多方面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幼儿喜爱的剪纸活动,在活动中不仅不断深入巩固、培养了幼儿的剪纸技能,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以下是我对于幼儿剪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面的粗浅的想法:
一、先“情境”后“兴趣”
“情境化教学”——这五个字对于大家来说都并不陌生,从字面上理解,无外乎就是要为幼儿创设轻松、适宜有趣的学习环境,而“所谓情境创设,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幼儿很快地进入到探究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增加学习的乐趣,领悟人生的哲理,开发学生的潜能,是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二、先“悦目”后“赏心”
在幼儿剪纸学习中,不仅要学会剪,还要学会欣赏。
剪纸活动的取材丰富多彩,来源于生活。很多剪纸作品都有一定的寓意或隐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具有深刻的意义。因此我们加强剪纸欣赏活动,旨在提高幼儿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美的感受,从“悦目”到“赏心”的过程,引导幼儿在看、听等多感官的欣赏中,将眼睛看到的内容内化为自己对美的理解,于是剪纸活动就不单单是动手操作了,而是欣赏美、感受美的心灵旅程。
三、先“学会”后“会学”
在剪纸教学中,初始都是教师采用先集中讲解后幼儿分组操作的方式来开展的,但是当剪纸步骤增多后,教师在讲解时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孩子在记忆剪纸步骤方面就有困难了。后来我们在每次出示剪纸范例时,引导幼儿以自由讨论的形式,思考折、剪的过程,把学的过程放到自己研讨中,加强了掌握效果。
四、先“技能”后“创新”
在剪纸教学中,技能的学习总是放在第一位的,从最初的撕纸到后来的沿线剪、目测剪、对折剪、镂空剪、画样剪等,都需要幼儿在活动中逐步掌握。
五、先“巩固”后“发散”
在剪纸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我们发现,由于要顾及各种主题活动的变化,幼儿的各种剪纸技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巩固,因此将剪纸活动渗透在区域游戏和角色游戏中也是十分必要的。
“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在我们角色游戏中渗透了多种剪纸内容,根据活动的需要,定期更换主题及活动区材料。用不断变化的游戏内容,让孩子们在不断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参与剪纸的积极性也不断加强,剪纸经验得到了巩固。
有人说,“精彩的游戏材料成就精彩的幼儿”,我想,精彩、用心的剪纸同样能够成就精彩的幼儿,相信在一步步地的努力中孩子们的世界会散发出别样的光芒,收获别样的快乐!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 山西省定襄县宏道中心校   续轶伦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大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中自然会浮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利用博物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河北省蔚县博物馆   王晓娟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文物的场所,而文物本身就代表着一定时期的历史与文化,体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反映中国古代在科技、军事、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所以,利用博物馆的文物藏品资源和特有的场地氛围,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博物馆基本功能的表现之一,更是博物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一、联系实际结合馆情,为青少年打造有意义的展览
博物馆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应打造适合青少年观众的展览。第一,增加常设陈列的吸引力。博物馆应在不影响陈列效果的基础上充分兼顾未成年人,特别是青少年的需要, 在展览中引入互动内容,增设互动平台,以增加其吸引力,引导青少年积极投入到对展览的参观中,并使其能够尽量多的了解展品、熟悉展品,甚至接受展品背后的文化,以真正达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第二,举办富有特色的临时展览。临时展览应根据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来安排和表现主题,要从未成年人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以提高教育效果。第三,完善相应的设施。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演示模型游戏等互动性设施,引导他们用耳听、用眼看、用手做、用脑想,通过感官的接触和形象的思维,让青少年在愉悦的心情下获得亲身体验的感受,加深知识的印象,使他们从被动的受教育者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创新精神。第四,组织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编写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导览手册和相关书籍,开发富有特色的益智纪念品和玩具,展览的说明文字应简洁明了,避免专业术语的堆砌,便于青少年参阅。
二、提高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提供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服务
首先,必须加强对讲解员思想道德的培训,使他们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态度。博物馆所陈列的往往是一些没有自我意识的“死物”,对青少年来说只看这些藏品是很难深入感知历史的,这便需要讲解员的辅助功能。讲解员专业的讲解知识和独特的讲解风格,可以帮助他们对展品的加深理解,还可以使那些无目的浏览的学生通过讲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因此,讲解员首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业务素质,这就要求博物馆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把每年的业务考核作为年度评选先进、评聘职称、绩效工资发放的必要条件,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积极性。也可以组织工作人员到外地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经验,寻找差距,充实自己,完善提高。其次,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面对学生时,要给他们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学生的提问要热情,要耐心解答,用良好的敬业精神、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热情的服务态度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三、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的作用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前途。培养学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协同努力,博物馆要同中、小学校加强联系,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博物馆对学生的教育具有直观、形象、真实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博物馆要真正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加强与本地各中、小学校之间的横向联系,与学校签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协议,使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专题展览活动,为中小学生讲解一些革命故事和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以此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中小学生的熏陶。把利用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让每一位在校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民族英雄和动人事迹,通过参观、学习,不断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总之,除去收藏、研究外,教育是博物馆重要功能之一,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青少年更好地了解祖国悠久的文明史和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动人事迹,增强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感。
 
 
区域活动对幼儿成长的价值与意义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大夫幼儿园   赵双双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区域活动充分促进了幼儿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性高,能积极动脑、大胆创作。这是因为,一方面幼儿对周围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使他们去游戏、去探索;另一方面,他们借助游戏以达到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满足好奇心。
一、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孩子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区域活动设置是自由、开放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区域活动,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了探索、交往、合作的机会,使孩子的欲望得到满足。在娃娃家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和满足,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协商、合作的机会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都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对孩子进行协商、合作教育十分重要,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中,教师虽然比较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但针对性不强,而区域活动的特殊性恰恰弥补了集体教育的不足。例如在理发店游戏中,有三个孩子都想当理发师,可是理发师只能有两个怎么办呢?孩子们只好自己商量,或者改变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等待、合作。
三、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广阔空间
超市区域是孩子们自己的天地,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感受、并自由自在地交往。孩子们一会儿是娃娃的妈妈,带着娃娃去逛超市,一会儿又变成了超市服务员,孩子们你来我往,十分忙碌,孩子的双手和头脑都处于积极的状态,孩子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探索、操作,同时精神得到了愉悦。
四、区域活动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培养,为孩子适应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扮演各种角色,孩子们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学习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想象表现并体会不同的情感,这些区域活动中角色扮演无形中使孩子增强了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所以说,区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孩子将来参与社会独立活动奠定了基础。
良好的个性发展是孩子成才的基础,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它对孩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老师要利用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途径,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
 
 
谈“者”的结构助词用法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朱惠兰
许嘉璐曾明确提出:“‘者’已不是一个指示代词,它的指代作用只能在‘者’ 字结构中才有所反映。”“者”字用作语气词时或于句中或于句末,不一而论,表假设关系时可能与被饰代词用法混淆,尤其需要鉴别。“者”用作助词时,已出现了“帮助构成定语后置句式”这样的个性化用法。虽然用作连词还未见到,但先秦“者”字的大致使用特征已映入眼帘。“助词‘者’附着在非名词性的词和词组后面组合成名词性结构。”下面对“者”字作结构助词的用法:
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论语·乡党》)
2. 过位,色勃如也,足如也,其言似不足者。(《论语·乡党》)
3.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论语·乡党》)
“者”字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面,同表比喻的动词“若”“如”“似”等配合,构成“若(似)……者,可译为“ (像) ……似的 ”“(像)……的样子,常在句中作谓语。
4)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论语·八佾》)
5)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论语·先进》)
以上两例多表示,“者”字附于名词性词组后面,不表示任何意义,只是补充音节的作用,读来使其达到舒服、自然的效果。
《论语》之外的“者”字在助词方面的释例有:
1.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3)昔者昊英之世,以伐木杀兽。(《商君书·画策》)
4)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公孙丑》)
5)阳虎伪不见冉猛者。(《左传·定公八年》)
6)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者”字的用于结构助词的做法,在诸家中引起争议,何乐士在她的《左传虚词研究》一书中则把助词“者”分为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认为结构助词“者”能够改变结构的性质, 它的主要作用是把动词、动词短语或句子和其它一些词或短语组成“者”字结构, 变成名词性短语。段德森将“者”明确定义为“助词”,分为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二类。许嘉璐则明确提出:“当然,‘者’已不是一个指示代词,它的指代作用只能在‘者’字结构中才有所反映。”助词“者”附着在非名词性的词和词组后面组合成名词性结构。这里我部分吸收许先生的做法并兼及己意,把助词分成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并且助词和代词又是“者”字的两大分类。
 
 
班主任如何做好学困生的德育工作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桑村镇中心小学   郭宜贞
担任班主任工作让我有很多的感触。有位名人说过:“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学习,而且是来生活,他们要在这里获得知识,寻找友谊,学会生活,形成个性。”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组建和培养一个好的班集体,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这个集体中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每天能快乐充实、有所收获。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部分学生变得厌学、学习成绩差或行为习惯不良。教师们往往把他们称为双差生或后进生,现在一般对于这样的学生称为学困生。学困生有的自卑、脆弱、消极、颓废、寡言,待人接物态度冷淡,不喜欢与同学交往;有的过分活跃,自我克制力差,易冲动、惹事生非,常常违反纪律;有的缺乏理想,对学习不感兴趣,有时干脆逃学进网吧,打游戏,学会抽烟、喝酒、赌博等不良行为。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是摆在社会、学校、家庭面前的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学困生在日常生活中,教学中经常遇到。并且在社会、学校、家庭都是不受欢迎的。从我作工作的实践观察,学困生有以下几种心态:应付心理,恐惧心理,厌学心理,逆返心理……归纳到一点就是不愿与家人、老师、同学沟通;同时,又一贯受人歧视,嘲笑、指责,因此形成了孤僻、粗野、不合群的个性,也失去应得的关心和爱。
一、正确对待问题生的逆反心理
每当教师谈到学生“逆反”“不听话”,就会产生该生是钉子,是令人头疼,棘手的差生的念头。但我认为逆反心理有他积极的一面。其一,有些逆反的言语和行为能不断地改进我的工作和管理的方法。我们应该分析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源,积极的一面要鼓励,消极的要说服教育,决不能只要学生有逆反心理就“一棍子打死”。
二、注重培养学生自身“修养、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我利用每两周一次的班会课,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从学生自身的立场出发展开讨论,加强教育,帮助他们克服“拜金主义”“重利忘义”等不良行为,端正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情操。
三、积极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一方面选一些明是非、有能力又与其比较相熟的班干部对其进行指点和帮助,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我经常对其进行耐心的教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后进生的心解冻不是不可能的事,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事。惟有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和真心、真诚的关爱,才可能消解冰冻。
四、从家校合作入手,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的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时常和家长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开始我会经常主动打电话给家长:孩子进步了,我向他道喜;孩子出现问题了,我和他商量、讨论解决的办法。慢慢地,家长也会经常打电话向我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告诉我他在家的情况。老师跟家长的沟通、配合紧密了,无疑是对学生的一种促进。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顺利了,学生更进步了,班风学风更好了!同时要帮助学生认识本身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一定的措施,发扬优势,克服不足。这样就很容易和他们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渐渐地调整好他们的心态。
更重要要的是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凡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重要,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要当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搞好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班主任既是学业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父母,更是个人成长中的朋友,进而因亲其师而信其道。
 
 
第三版    责任编辑:刘华荣
 
小学语文课导入的艺术
□ 山东省莒南县坊前镇中心小学   王玉梅
一堂好的语文课堂,往往离不开巧妙而又令人回味无穷的导语。从教近二十载,最初对课堂导语设计一直持保留态度,总觉得那是哗众取宠,浪费时间,还不如课前检查学生预习、复习的情况来得实际。因此,在导语设计上很少下功夫。后来听了不少的示范课、公开课,通过与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对比,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感受到了一堂课导入的重要性。越来越觉得恰如其分的导入,就好似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它能使语文课在最初四、五分钟的间隙里,开创出一个多彩的景观空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那么,怎样导入新课,才算是比较成功的呢?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尝试。
一、用激情渲染氛围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激情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温度。”她认为:“没有温度的男人,在课堂上是立不起来的空麻袋;没有温度的女人,在课堂上就是一点没人爱的旧瓷碗。一点感觉都没有,没有魅力。”是的,好的教师,无论在怎样的气候与环境里,总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抓住学生,师生一起用心用情,提升课堂的温度。这种温度的提升,需要老师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老师的“精”“气”“神”。在老师激情而又自然的引领下,学生的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实起来。他们的思想在课堂上张扬,生命在课堂上成长。而他们的精彩正是来源于老师激情的点燃,来自老师巧妙的引导,来自老师热情的鼓励。一旦他们的信心被激发,激情被点燃,思维就会一点点的燃烧,课堂的温度就会一点点提升,以至于沸腾。
二、借道具点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跟随教师去探索知识的奥秘。那么怎么才能让导语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觉得,借用道具可以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如:插图、录像、FLASH动画等。
我在教《非常漂亮的贝壳》之前,先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贝壳。上新课时,让学生将贝壳放在讲台上,一起观赏,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进入新课教学。又如教授《小柳树与小枣树》时,我运用FLASH课件作为导入新课的辅助材料,它融画面、文字、音乐于一体,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这样就很快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它们之间生动形象的形体对话,懂得了“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这样,适当地借助教学道具,设置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了思维混沌的状态,从而唤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强化了学习气氛。
三、设悬念启迪思维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教《狐假虎威》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掉谁?”学生答:“这还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了。”我说:“但是今天要讲一个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狐假虎威》。”这一段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问题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四、讲故事、猜谜语,构建愉悦情感课堂
学生大都很爱听故事、猜谜语,而且学生在听故事猜谜语的时候,都很认真,兴趣特别高。根据这一特点,在学习新课时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谜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极好的效果。
例如《女邮递员的信》的导入:“同学们,请你们猜一条谜语。谜面是:身穿绿衣裳,工作特别忙,送信又送报,人人喜洋洋。谜底到底是什么?……对,是邮递员。有一位女邮递员还写了一封信,信中介绍了她一天的繁忙,但有意义又很有趣的生活。我想大家一定想知道她信中的一切吧?好,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女邮递员的信》。”
虽然谜语很简单,但因为教师丰富而有感情的朗读,再加上适当的肢体语言,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了,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整堂课都是在非常活跃的气氛中进行着,效果特好。
另外,还可以采用引经典、讲背景、做游戏、放音乐等方法引入课题。选用什么样的导入形式,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眼光,灵活的思维,而且要求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实”(讲求实效),“精”(精明扼要),“活”(方法多样),“美”(给人美感享受)的和谐统一,同时还要兼顾启迪学生的思维。
 
 
齐抓共管  分头俱进
□ 山东省滕州市北辛街道北关小学 焦 梅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则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而且还要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班级管理。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同学关系
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在所有的班风中我觉得平等和谐最重要。要让学生觉得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热爱这个班集体,就必须让孩子觉得无论成绩好坏,自己跟别人一样都是平等的,都一样受到老师同样多的关注和爱护。除了班主任对所有的同学平等对待外,我还取消了班干部选任制度,用值日生管理班级,每人轮着来做班长。值日班长除了要做值日生的工作外,还兼顾管理班级纪律的工作,在第二天在全班里报告前一天班级的纪律和学习情况。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对纪律差一点的学生也起到很好的约束。一学期之后根据学生值日的表现由全班推选出优秀班干、优秀队员。这可消除班干部因为害怕被学生孤立而不敢管的局面,还可以锻炼每个学生的胆量,使学生感到只要我努力了,同样也可以做得好。
二、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要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很重要,而要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老师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小学生的思想一点也不成熟,分辨不清是非对错,很容易凭着自己一时意气做事,在这里老师就要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当觉察到班里出现一些不正之风的时候,比如打架、偷东西、抄作业等等时,就要及时召开班会来教育学生,表明自己的立场,让学生认识到哪些事情是小学生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还要让全体学生共同来抵制这些不良行为。还有,应该让学生有竞争的意识,要有忧患意识,要适当地给学生树立对手,通过开展各方面的评比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班级的班风学风。
三、班级管理要“分权”
我们制定《班委干部职责》《科代表、小组长职责》等制度的目的:一是为了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二是为了实现班级工作“分权”,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露一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学生手里,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当然,学生的管理能力有强有弱,在管理中出漏子的现象在所难免。但是,即使出了漏子,班主任也不能轻易撤换班委干部,而应对他们出现的过失及时加以矫正,或者给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
四、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充满“人情味”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需面面俱到,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犯错后不要马上处罚,可先提醒、后警告,或罚以娱乐节目等等。这样可以激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激励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成绩。
五、集体决策,民主议事
在组织议事前,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学生听,并阐明这一想法的依据,然后再交由学生讨论通过。但也有可能出现学生通不过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要进行冷处理或找别的办法解决。举例来讲,如果你认为某个同学是当班长的最佳人选,通过引导后,学生选举产生的却是另一名同学该怎么办?你可以提出让这位同学当班长助手的建议,这样,学生们一般不会反对。然后,根据这两名同学各自的优点依照班长职责进行分工,同样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事例无法一一列举,但有一点必须肯定,那就是在决策议事时,班主任不能随意剥夺学生的民主权利。
 
 
地方文化资源与中学美术课程整合的方法探究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李 倩
我们面对优秀的地方美术文化资源应该如何地继承与发展,如何培养学生高尚的民族审美情趣呢?实践证明,从美术文化层面与美术课程有机整合的角度去进行探索和研究,是切实有效的渠道之一。
课堂教学中渗透:
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关的地方课程资源。这种形式能使正规课程与校本课程联系比较紧密,对正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续、补充。初中美术每一册中基本都有几课内容与我们当地课程资源内容具有一致性。对待这一类内容,课题组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准备好与教材内容一致的当地课程资源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原有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单元式开课:
单元式开课的地方课程资源与正规课程联系不如前一类那么紧密,但它能自成一体,所以我们采用了单元式开课。单元式设立的校本课我们都安排在完成原有教材内容的教学之后,一个学期的最后两至三周时间。如: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的最后三周时间,针对六年级学生安排了《临淄的画家》《创意新临淄》两个内容进行校本课程的教学。
专题讲座:
对有的地方课程资源特点比较突出,可对课程相关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改造重组的,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要求将其以专题讲座形式植入本单元的教学之中。课题组教师开展了每学期至少在任教班级学生中作一次临淄当地风土人情的专题讲座活动。讲座前请学生做一些与人文历史的有关史料佳话、民间故事、传说或图片搜集的准备,教师及时准备好讲座稿并搜集相关资料、图片。
活动式教学:
组织美术兴趣组学生进行校外写生艺术实践活动,实施地方美术课程教学,教学主要针对具有固定空间形式的建筑、自然景色、文化艺术资源开展。从教学形式看,学生走进生活对景写生,有利于在真实情景中感知对象,教学过程更加充满活力;从艺术表现上看,当地民间艺术与儿童艺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学生在欣赏评述、感知体验、创造表达中易于产生亲近感。
地方美术资源与中学美术课程整合的几种有效方法,规范有效地发展成为了我校美术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我校美术教学水平的整体发展。但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我们教师富有热情和执著的追求;需要我们教师把握目标,了解学生,发现探索,敢于实践;需要我们继续团结协作共同开创。
 
 
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爱学生的成长
□ 山西省襄垣县古韩中学    马 丽
1.建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全新理念
班主任老师在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应把学生的健康成长真正放在首要位置,要把学生放在“人”的位置上,而不是把学生作为支配的对象;改变过去工作中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工作粗暴简单的错误作法,彻底改变观念。老师与学生处在平等、理解的情境下,让学生在心灵的沟通与碰撞的良好师生关系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改变班级的精神风貌。学生有了缺点,以及犯了错误,班主任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班主任老师在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后,再确定处理对策,力求使问题求得较为满意的解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宽松和谐的气氛,感受到自己意见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尊严被重视。
2. 真诚关爱学生,形成情感认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任教师,首先必须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是自己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这种爱要像农民爱土地,工人爱机器一样,发自内心,纯出天然。班主任教师要用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认真处理好班级的日常事务,不能有私心、偏心,要以心换心,平等而真诚对待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班级日常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之间不只是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实际生活中,师生之间更应该是一种互相尊重,互为朋友的关系。因此,班主任不但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且更要善于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要切切实实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班主任老师还应是学生倾诉和交谈的朋友,他应常常倾听学生需求的呼声,感情脉搏的跳动,用心与学生交流。
3. 应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班主任老师应是教育工作的有心人。教育无小事,在开展工作时应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对看似简单的事情,都要认真调查、仔细了解、妥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工作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工作中,应灵活多变,方法多样,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人与人不同,性格不同、事件不同、要求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该不同,因此,灵活多变,善于处理日常事务和工作中的偶发事件,是一种必备的工作能力。
4. 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作好表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做好一个班主任教师,无论在为人还是在工作上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处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品格高尚,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严格地以师德规范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使学生清楚地明白做人的道理,教会他们懂得做人的价值。班主任老师在生活上要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工作上要勤奋努力,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作好表率。在学生心灵深处培植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理念。
5. 选择处理问题的最佳角度和方式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在处理问题时,要使学生消除对立状态,接受老师的引导教育,收到预期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问题的把握和在适当时候所用的教育方法、技巧。如果教师处理问题时巧妙地选取切入口,施以最佳的教育方法,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切入口是处理问题的突破口,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艺术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班主任要建立好学生的操行档案、考勤档案、违纪档案等,做好这些烦琐的工作,客观具体的记载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作好学生的考评工作,并向学生提出限期整改措施,把工作做得细致深入。
总之,班主任工作始终要把学生的成长进步放在首位,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各种育人措施,用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同时班主任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实现自身价值的提高。
 
 
班级教学管理要做到三严三挺
□ 山西省沁水县城镇初中   何 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职责。” 班级教学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愈来愈明显,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和使命,具体体现在班级教学管理中要做到“三严三挺”。
一是要严目标,挺起理想信念。
班级教学管理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积极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在班级教学管理中,要把理想信念挺起来,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教与学要紧紧围绕圆梦的目标开展。老师必须树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日常教学管理中把学生个人理想和集体理想以及国家共同理想结合起来进行教育,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输到每个学生,下大气力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让学生知荣辱、明是非、辨美丑,在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质,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逐步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二是要严管理,挺起岗位职责。
班级教学管理针对的客体是每一个学生,因其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各不相同,如何把其统一到共同目标上来就对班级教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为必须突出“管理”,在管理上见实功、在管理上出成效。老师应当担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岗位责任,并不断把这种责任渗透到平凡、普通、细微的班级教学管理之中。俗话说,老师责任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老师要有信心、爱心和决心。信心体现在孺子可教也,充分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块材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爱心体现在老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把自身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在学生身上,通过培养爱、激发爱、传播爱,让每个学生在老师身上都能得到阳光的普照、雨露的滋润;决心体现在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因个人喜厌情绪给学生分等级,更不能摒弃任何一位“问题学生”,一视同仁的进行关怀和帮助,争取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有用之才。
三是要严自律,挺起纪律规矩。
在学生眼里,老师是标杆,是榜样,老师的言行举止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应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慎独慎微,遵章守法,对纪律和规矩心存敬畏和戒惧,把严守纪律和规矩作为坚定的信念,内化成一种生活习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愈矩”,以“吾日三省吾身”的决心和勇气,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引领学生。
 
 
帮孩子坚持户外活动锻炼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宁王幼儿园   朱秀丽   张红芹
“生命在于运动”,让孩子从小养成锻炼的习惯,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增强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使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经常参加运动的孩子,不仅精神饱满,身高体重发育也好,使孩子的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如何帮孩子坚持户外活动锻炼呢?
(一)运用正确的方法,提高孩子活动的积极性
(1)游戏法。活动时注意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捕捉到幼儿的闪光点,捕捉到幼儿的信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他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孩子的潜能就能得到发展、得到发挥。
(2)教师、家长以身作则。带孩子观看体育运动的节目,参加各项活动锻炼,通过尝试、发现、再尝试、再发现,形成生生互动不断调整、不断提升的经验。
(3)与幼儿共同收集、制作多种玩具。在实践中,充分挖掘自制玩具的可变性和多功能性,如玩纸棒时可夹棒跳、隔棒双脚跳、过小河跨跳、走迷宫比赛等,一物多玩,进一步树立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了竞争、合作的能力。
(二)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地锻炼身体
(1)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体接受能力,同一个动作设置多个层次的难度级别,评价标准也有相应的区别。鼓励孩子们接受挑战,品尝到努力后取得成功的快乐。初次要做到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强度也由小到大,活动难度由易到难。
(2)锻炼要坚持全面。锻炼的项目要多种多样,使孩子的全身各部分都能得到锻炼,从而均衡的发展。锻炼的内容应丰富多彩,跑、跳、投掷、球类等都可以作为锻炼的内容。
(3)锻炼要持之以恒。在园利用入园时、课间、离园前后等,积极开展游戏活动把锻炼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只有坚持不懈地锻炼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自制力,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开展户外活动锻炼时,教师应当有意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的好习惯。如活动开始前,让孩子们有秩序地排好队,而不是互相推搡。活动期间,不小心碰倒了器材后自己马上将它摆端正,不影响到下一个幼儿的正常活动。活动结束后,自己拿到的活动材料要放回到原处等。让孩子坚持户外锻炼,离不开老师、父母的督促和提醒,多抽时间和孩子一起运动感受快乐,适时地表扬鼓励孩子“你能行”“你真棒”。为了孩子的健康,从小帮助孩子培养一种运动习惯吧!
 
 
如何做好小班管理工作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朱东幼儿园   朱树玲
在幼儿园里,既要看好孩子,又要组织活动,我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尤其小班的孩子们年龄小,有的哭有的闹,情绪很不稳定,怎样才能稳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呢?
一、稳定孩子的情绪
小班的孩子刚入园,他们会感到害怕、感到孤单。首先我们家长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个有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学习的地方,使他知道在园几个小时后妈妈就来接宝宝。早上来幼儿园时,我们老师尽量抱抱宝宝,亲亲宝宝,让孩子对老师有一种亲切感,逐步对老师产生依赖感、产生安全感。如:我班的溪溪小朋友,她对妈妈就显得格外的依赖,每次上幼儿园都抱着妈妈的脖子不松手,哭着叫着不让妈妈走。每当这时我就把她抱过来,先抱她一会,再和她亲一亲,然后在她耳边说一些安慰她的话,告诉她放学的时候妈妈会来接她的。这样过了几天,溪溪不再哭也不再闹了,并且能高高兴兴地自己走进幼儿园了。
二、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我们尽量要让宝宝感到上幼儿园是件快乐的事情,我想这是每个幼儿教师都想做到的,但真做起来就会感到很难。我是这样做的,从游戏开始,我抓住每个幼儿爱玩的天性。通过游戏使他们在玩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知识,他们就容易接受得多。如在歌曲《滑滑梯》中,如果让孩子坐在教室里学,他们肯定不感兴趣,我就让孩子们一边去滑滑梯,一边教他们唱歌学歌曲,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听,幼儿玩得高兴了,就学会了。
三、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班的晓莹比较懂礼貌,我就用她来做榜样。如:晓莹早上来幼儿园,见到老师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等到上课的时候,我就奖励晓莹一块棒棒糖。我告诉他们,主动和老师打招呼,老师同样会奖励你们的。果然,从那以后,我班的孩子比以前有礼貌了,见到老师知道问好,早来的幼儿还会主动去接晚来的幼儿,牵着她的手高兴地走进活动室。
四、为孩子献出自己的爱
只有爱孩子,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更有效地教育孩子。我会每天用微笑对待孩子,和他们说一说,唱一唱,在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在交谈中和孩子一样高兴,尽量避免引起他们胆怯、恐慌的各种因素。逐渐调整心理,使幼儿在我的微笑中体会爱。渐渐地,我发现幼儿总是甜甜地对着你笑,总是喜欢围在你的身边。
作为教师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广泛的兴趣,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 方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成长
□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毛宝力格寄宿制学校   盛文华   杨金华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渐成风尚,其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一重要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建立小组。我们借鉴杜郎口的小组围坐形式,根据班额实际每个小组由6—8人组成。按着“三个共同”的原理即共同组织、共同任务、协同完成,把握好分组这一关键,实行优化组合,优等生带后进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组织能力、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因素,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学习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小组间交流,开展竞争创造了条件。为了便于管理,我们给每一名组员按学习成绩和学习水平,从高到低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统一协调,均衡组员的比例结构,使小组成员的各方面水平更加协调,达到综合水平基本平衡。在小组中设立正副小组长,履行小老师的职责,组建捆绑式一一对应的帮扶对象,将管理和学习任务分解。
小组长培养。小组长培养是小组建设的核心工作。我们首先明确组长职责,经常进行培训,及时发现问题跟踪指导,手把手地帮教,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小组长在小组学习中的带头作用、领导作用、组织作用、监督检查作用。使小组长成为教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同时要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激励他们更加尽心尽力做好小组工作。
小组成员培训。在小组建设中,小组成员的培训也不能忽视,首先进行自主培训的指导,然后要加强互助意识的培养,让优秀的学生明白,指导其他同学学习也是深化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能力的过程;要给差生更多的学习、汇报、展示的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