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2022年1月10日总第1669期

2022年1月10日总第1669期

【概要描述】

2022年1月10日总第1669期

【概要描述】

详情

一版

家校社协作发力  劳动教育天地宽——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家校社联动构建劳动教育实践新样态(曹慧蔚)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发挥着战略性、基础性与关键性作用。近年来,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不断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劳动教育体验,构建起一个家校社协同共育的劳动教育新生态,把劳动教育实践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切实将劳动教育落到了实处,为促进劳动教育走深走实,积累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多措并举落实“双减”  让学生幸福加倍(张红丽 平 喆)

为切实解决“课后服务”这个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确保“双减”政策落地有实效,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功能,从去年10月初开始,河南省义马市东区小学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完善课后服务、推进课堂改革、优化作业布置等多项举措,综合施策,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时间学非遗(吉 喆 杨青洲/摄影报道)

 

 

教育部:积极探索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记者 王峰)

近日,教育部召开“办实事 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双减”工作实施以来,很多老师参与了课后服务工作,客观上给老师增加了一些新的负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教育部门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创造条件,尽可能做到不让老师负担过重。“要积极探索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上午有课的,就早来一会儿,下午就可以早走一点。上午没课的,晚来一点,下午就多参加一点课后服务工作,晚走一点。”

 

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中心小学:爱心点燃希望  图书传递温暖(通讯员:江文辉)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书籍大甩卖,买一赠一了……”近日,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中心小学操场被一个个书摊儿“占据”,学生们招揽顾客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卖力推销本班同学捐出的书籍,这是该校正在开展图书义卖活动。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南街第四小学校:打好“双减”组合拳  推动教育新发展(通讯员:陈玉霞

为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近日,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南街第四小学校开展了以“‘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各科教师围绕“减负、增效、提质”的工作目标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们纷纷表示要提升课堂效率,必须增强责任心,提升自身素养,建立知识组块,课前精心备课,课上精讲多练,合理处理教学步骤,优化教学语言,有效进行教学评价。同时,还要让教育回归本位,建立开放、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优化作业设计,减轻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版

 

“教育,我永远的初恋情人”——从“人之书”李镇西说起 (杜 力  刘沛华)

2021年以来,200多个日日夜夜,我昼读著作12部,夜览博文1000多篇。其中有本“书”,我称之为“人之书”,就是李镇西。读这本“人之书”的过程中,我心中的很多疑云日渐消散:做教师,要像李镇西一样……

 

教师是学生才情、智慧、人格发展  不可替代的“助成者”叶澜)

我认为教师是学生完整人格发展不可替代的“助成者”,但不能代替学生自己活,不能规定学生的未来。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

节选自《人民教育》

 

看他开花,看他成熟,就很足够(罗 艳)

陶行知先生说:“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

李镇西老师说:“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我也开花,也成熟,同样有极大的快乐。”

真正热爱孩子,你就会懂得……

 

减负提质须紧紧抓住师资这个牛鼻子(张学炬)

近日,教育部召开“办实事 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要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学校减负提质的关键。通过培训、教研、信息化等途径给教师赋能,切实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信息化应用、课后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能力水平。  

 

“纵向比”让女儿更加乐观上进(钱国宏)

女儿玲玲这几天情绪一直很低落,到家后给我们打声招呼便悄然钻进自己的房间。玲玲平时可是个爱说爱笑、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几天咋成了“闷葫芦”啦?我和妻子商量了一下,决定找孩子谈一谈。

 

第三版

 

在“共读”中寻找家庭教育的技巧(刘 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让家长们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该法明确将家庭教育定义为家长对未成年人的培育、引导和影响,聚焦到立德树人上,这也正是教师与家长沟通最多的方面。那么,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拥有优秀的品格,就成了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的方向。

 

让学生在劳动中锤炼品格(林美聪)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意味着国家首次就家庭教育专门立法,强调家庭是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明确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人格培养。然而想让家长培养孩子的成才观、劳动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容易,还得家校合力。

 

 做好“合作者”“调解员”“引路人”(张立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由于某些家长教育观念、态度、学识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教师不但对孩子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还有着和家长交流、沟通,甚至帮助家长教育好孩子的责任。那么,教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作用呢?

 

“黑黑暖语”助力家校共育(王志文)

每一位家长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孩子不一定能具体感知到或认可父母的关心和爱。孩子或嫌弃父母太唠叨,因此逆反对抗;或嫌弃父母责备太多,学习失去动力;亦或是父母对孩子太迁就,使得孩子不知约束自己……尤其在高三年段,有不少父母因为缺失一定的家庭教育能力,在与孩子相处时变得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生怕自己的一个细微动作、一句微语就会引爆原本紧张的亲子关系。

 

如何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人格培养?(李晶辉)

一、提供学习的资源和平台

在信息大爆炸、自媒体强势发展的背景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拥有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具备甄别有效教育信息的能力;同时,我们能通过更多的途径接触到优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因此,我们可以为家长提供孩子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方面的资源和平台。如每个学期定期向家长推荐优质的教育书单供其选读;每个月定期通过微信公众号或班级微信群向家长推荐优秀的影片、纪录片;每周定期向家长推送优质教育公众号的文章;每周关注当地的科学馆、图书馆、博物馆、社科院等机构的公众号,甄选合适的公益信息推送给家长。

 

如何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人格培养?(王丽红)

一、以双向沟通为孩子赋权

双向沟通的基础是爱与包容。乡村学校的特殊场域无疑为双向沟通的达成设置了重重障碍。但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早已在多年乡村教育经验中,形成了独特有效的沟通秘方——爱与包容。在家长会及家访的过程中,将家长置于平等对话的位置,换位思考,深入了解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实施更具针对性的品德教育策略。除此之外,教师也要考虑到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占大多数的状况,对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给予理解与包容。在学生父母不在他们身边的日子,教师要做孩子的“爱心妈妈”,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扶,及时将他们在校期间的表现利用图片或者小视频的方式发送给家长,达成双向沟通。

 

四版

 

“花式”评语点亮花样年华陶红霞

年年岁岁“事”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到期末,又到班主任的“评语季”。

刚当老师的时候,写评语我套用标准格式:三分之二的肯定+三分之一的期待和鼓励,当然期待和鼓励的前提是先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话说回来,只要老师足够了解学生,哪个孩子身上没有可指点一二的地方?那时候的我一直觉得,指出学生的不足并积极帮助他改正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

 

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小进步(丁 怡)

德雷克斯曾说:“一个行为不端的孩子,是一个缺乏鼓励的孩子。”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

小亮一个特殊的孩子,性格内向,在课堂上讨厌举手,也讨厌站起来回答问题。一开始,我总是用赞美的方法来“引诱”小亮多举手,比如:小亮“你真棒”“你好极了”。这些赞美的话语都快成了我的口头禅。

 

班主任工作的必备“神器”(孙国香)

都说班主任是最小的“官”,却管着最多的事。如何使琐碎繁杂的班级管理工作有序、高效,下面介绍几款助攻“神器”,助力班主任。

 

别样课程丰富“课后服务”套餐(姜红霞)

“双减”以来,学校精心组织“课后服务”,开发了小古文、快乐阅读、经典吟诵等多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课程。

 

用赏识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集体(郑秀焱)

“欣赏引导成功,抱怨导致失败。”罗森塔尔的实验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其“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而这拥有巨大能量的“赏识教育”,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孙 艳)

2021年已经过去,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22年。按惯例,在新年到来之际,我要整理办公室。在整理办公桌抽屉时,一张学生的“违纪记录”映入我的眼帘。上面记着:922日,李×和王××两位同学撞坏了学校的安全指示牌。

 

班级文化墙帮我“说话”(曹建龙)

有一段时间,我班学生有一个“坏”毛病,走进教室一时静不下来,总要我多次提醒:“走进教室,保持安静。”后来,我到广告公司制作了一个硕大的“静”字,贴在教室前面墙壁左上方最显眼的位置。这个字“说话”了,告诉学生走进教室,就要保持安静;这个字起到了“震慑”作用,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有了遵规守纪的观念。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