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一版
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家国情怀——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一中学红色教育探索(邱志坚 黄建)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走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一中学附近,时常能听到同学们清脆优美的歌声,这是该校常态化加强红色教育、传承红色文化的一个缩影。
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小学:党建引领守初心 “培土育苗”当先锋(吴夕龙)
“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庄严宣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履行教师神圣职责,修身立德,为人师表;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敬业乐业,立德树人……”88名教师整齐列队,紧握右拳,高举头上,庄严宣誓。这是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小学持续开展的“坚守从教初心,争当教坛先锋”活动中的一个镜头。近年来,该校以党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引领作用,打造“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取得显著成效。
小书法家写春联送祝福(欧宗涛/摄影报道)
河南:学生社团禁办商业性活动(记者 王 峰)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印发中小学学生社团暂行管理办法,提出学校要为学生社团提供师资、场地、器材设备、活动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为学生社团对外交流搭建平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社团禁止向成员收取任何费用;社团指导教师要纳入工作量认定或给予适当的工作补贴。
山西省壶关县实验小学:秧歌传唱经典 展现校园风采(通讯员 秦风明)
近日,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实验小学举办了迎元旦“壶关秧歌传唱校园文化”比赛,将本土的秧歌调和 《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等传统文化名著相结合,既唱出了传统文化积淀的厚重和风采,又展现了本土秧歌魅力,同时丰富了师生课余文化生活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五中学:点燃智慧火花 展示科技创新(通讯员 郭雪玲 张娟)
为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近日,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五中学举办了首届“科技创新制作大赛”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各种小发明。
第二版
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于 洁)
2019年,全国模范教师、苏州市首批名优班主任“于洁工作室”主持人、苏州教育十大年度人物、昆山市首届最美教师于洁,从市区名校来到乡镇中学——花桥集善中学,教起了“倒数第一班”。两年来,她从打造“明亮的教室”开始,创建“有人情味的班级”,和学生一起写“每日一记”,“竭尽全力”做好班级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温暖的、长远的。”“有的繁华,我从不羡慕,因为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于洁老师在“看见学校”“看见学生”中的教育实践,很好地诠释着一个好教师的使命担当。
我在昆山市区教书28年,工作过4所学校,生源都很好,教出过很多优秀的学生。但有时我会问自己,教出很优秀的学生,究竟是自己的本领,还是因为生源好?敢不敢到农村去工作?
育人的本质是育心(罗清红)
教育的原点是育人,育人的本质是育心。只有叩响心灵、唤醒灵魂,那里才有真正发生的教育。效率第一,升学至上,把人当作工具,这样的教育,灵魂未被唤醒;拿创新当招牌,用技术做幌子,堆砌新词汇,打造新空间,蹦蹦跳跳,热热闹闹,缺乏系统性生态环境,这样的教育,灵魂未被唤醒……灵魂未被唤醒的一切教育,都是劳而无功的。
作者为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
节选自作者的教育专著《智能时代的共享教育》
教师手记
年轻教师如何更好地管理情绪(张晓芳)
“张老师,我拿你们班的小奥真是没办法了,我见他课前洗脸时故意用凉水浇湿了头发,担心冻感冒就批评了他几句,他居然说‘我不用你管’,好心当作驴肝肺,你说气人不气人!”小杨老师刚走进办公室就向我诉起了苦。“喝点水,咱还能真生气呀!”我一边给她倒水,一边顺势拉她坐下。小杨老师是今年刚入职的新老师,学校安排我俩在一个班、结成帮扶对子。杨老师教育理念新、爱岗爱生,教学基本功扎实,工作上有干劲有钻劲,老师和学生对她都很认可,就是脾气有些急、火上得快。我望着对面的小杨老师,仿佛看到了20年前刚入职从教的自己,为学生笑过哭过,也扔过粉笔头、摔过作业本,虽然现在成熟老练了许多,但仍不懈奋斗在保持好状态、纾解坏情绪的从教路上,一直未有驻足停歇。三点具体做法,愿和老师们分享。
节日活动育人要力避“花拳绣腿”(胡乐彪 张 璐)
端午节、中秋节到了,要组织几名学生戴上厨师帽、穿上隔离衣,学着包粽子或做月饼;重阳节来临,要带领一队学生到敬老院演节目、献爱心……同时,学校组织者还要拍摄照片或视频,争取在媒体上宣传一下,以示活动搞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让孩子学会等待(刘 希)
在商店,女儿蕊蕊选中一款粉红色手环,爱不释手地拿在手上,我觉得价格有点贵,便在网上搜了搜,发现只需实体店的一半,便小声对女儿说:“不急哦,过几天我再买给你。”
走出店门……
第三版
打造冰雪课程 开设冰雪讲堂 创新冰雪实践 虚拟冰雪旅游(秦 超)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举办,这是我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再一次举办国际性的体育赛事,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体现,也彰显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还可以借此向世界展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借冬季奥运会举办之际,向学生传递一些冰雪文化,不仅能提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还能为冬奥会加油助威。
用好“三台” 联动“五官”(黎 竞)
冰雪运动自古有之,从曾经的“贵族运动”,到如今的“飞入寻常百姓家”,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可时至今日,冰雪运动及其文化在我国许多地区,仍未得到大范围的传播。时逢冬奥之年,对学生进行冰雪文化教育非常有必要。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三台”,即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平台,让学生“五官”,即眼、耳、口、手、脑并用,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了解冰雪运动,感受冰雪激情,传承冰雪文化。
知冰雪 赏冰雪 玩冰雪 探冰雪(姜红霞)
第24届冬奥会正款款而来,为了借此次比赛的东风深入开展校园冰雪体育运动,助力北京冬奥会,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我们学校以“奥妙无穷”为主题开展了“知冰雪、赏冰雪、玩冰雪、探冰雪”系列体验活动。
冰雪创作 冰景制作 冰场舞动(张艳芝)
刚入初冬,大雪如期而至,一场接着一场,铺天盖地,雪量尤胜往年,天气渐渐转寒,滴水成冰,又到了玩冰玩雪的好时节。于是,中心学校下发了以“冰情雪韵 助力冬奥”为主题的中小学师生冰雪创作活动通知。
如何引领学生感知冰雪文化(何张瑜)
挖内涵,让冰雪文化“融进”校园。我国的冰雪运动由来已久,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古代,就有生活在寒冷北方地带的人们以滑冰、滑雪代替马车运输的传统。据《新唐书·回鹘下》中所载:“冬至,突厥三部落……俗乘木马驰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辄百步,势迅激。”可见我国冰雪运动的雏形,而到了宋朝,冰雪运动又逐渐从交通和狩猎的方式演变为一项民间娱乐形式,成为“冰嬉”。到了清朝,“冰嬉”一度繁荣起来,成为北方民族的传统运动项目。不论是“冰嬉”的比赛规则、形式,还是比赛器具、服饰,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样丰富的文化内涵正是建设校园冰雪文化、充实学生精神世界的有利抓手。例如,在隐性课程建设中,可以在校园内创办冰雪运动历史长廊,用生动的图文向学生展示我国悠久的冰雪运动发展历程;利用学生课后服务的良机,开设冰雪文化趣味阅读课,促进学生对冰雪文化的了解;举办冰雪文化分享沙龙,激发学生学习冰雪文化的兴趣。
四版
打造“软硬兼施”的文化空间(瞿巧华)
教育即成全,教育价值的实现体现为对每一个孩子的关照以及呵护。“成全每一个孩子”的理念,就是要求育人者基于人的生长性及可塑性,助力每个学生得以充分成长。浙江省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瞿巧华老师在“探索‘成全每一个’,建设高效育人场”方面有自己的见解与主张。本期为大家介绍瞿老师探索实践的第一步——
为“凳子”暂停课堂教学(吴红菊)
班上来了一名插班生,教室里没有多余的凳子,我就让她先站着听一节课,下课后再去总务处领凳子。当课上到一半时,我惊奇地发现这位同学居然坐了下来,仔细地扫视每一名学生,没看到有人站着。我有些纳闷:她的凳子是哪来的?
实践体验过新年传承文化增自信(李宏龙)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校外辅导和作业量的减少,怎么让学生渡过有意义的寒假,成为当下老师、家长思考的问题。其实,从小年到元宵节占据了寒假的大部分时间,老师可与家长协作,合理利用这段时间,开展以春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知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今天,我们是快乐的小帮厨(薛晶晶)
终于轮到我们班去帮厨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奈何名额有限,最后只能“简单粗暴”地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选了胜出的3名男生3名女生。
读适合自己的书(赵 莉)
未工作之前,我对读书并不讲究,都是借着什么,买着什么,碰着什么,就读什么书,读得下去就如饥似渴,读不下去就暂时扔到一边,断断续续也读了不少书,因而成为“杂家”。
巧用情景剧处理学生间发生的小冲突(石 利)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发生在学生之间的这样或那样的小矛盾、小冲突,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端正态度,因时因地制宜,认真耐心地处置突发事件。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张 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在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错,难免会形成自我认知偏差。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正视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呢?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2025年1月1日 总第1810期
2024年12月25日 总第1809期
2024年12月18日总第1808期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