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
目录
往期
分享
往期回顾

资讯详情

让乡土文化浸润学生成长路

  • 作者:

【概要描述】

让乡土文化浸润学生成长路

【概要描述】

  • 分类:电子报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6-13 09:32
  • 访问量:
详情

让乡土文化浸润学生成长路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通过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培养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是传承、保护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山东省荣成市寻山街道寻山完小通过校内、校外双线并举的方式,让学生在环境中、在课程里、在实践中感知乡土文化,让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真正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养料。

在校园环境中渗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让学生感知、品读乡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重立足本土资源,从过去、现在、将来三个维度,建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乡土文化景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无声的熏陶,激发其爱国爱乡之情。

学校所处的寻山街道是一所“半农半渔”的乡镇,有许多值得探究的乡土文化。学校不仅组织教师筛选、提炼,还在学生中发起了“寻乡村史,筑成长根”的项目化活动,引导学生在周边各村“寻宝”,很多同学第一次了解当地的传统游戏、第一次看到当地以前常用的农(渔)具、第一次认识附近海域的水产……收获满满。为了让更多学生受益,丰富校园文化,学校还将学生的发现以各种形式搬到了校园里。如,在学校构建“老物件馆”“微型海洋牧场”,让学生在了解农(渔)具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生活的变迁;完成“鲍鱼”“海参”“海带”“海鞘”等项目化学习的文化墙,激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探索家乡特产;完成了“我与大师比作品”“海陆空造物空间”等走廊文化墙,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放飞梦想。学校以乡土文化为抓手,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时刻受到熏陶,切实守住了乡土文化的魂,为乡村振兴播下很多青春的火种。

在校本课程中传承

成长不是工业,而是农业。乡土文化的传承需要在循序渐进的引领中深入,其中最好的抓手就是开发、实施乡土校本课程。

学校依托当地的乡土文化,开发了“小健将课程”“渔家课程”“康+课程”“壳造物”等三十二门乡土校本课程,在实施中进一步发挥了乡土文化的育人功能。为了保障课程成效,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始终坚持“凝练主题、师生畅想、形成方案、全员参与、成果展示、反思改进”的流程,强调师生共创,并注重在实施中根据反馈不断完善改进。比如,很受欢迎的渔家系列课程,最初就是因为当地临海,很多家长从事海洋养殖业,但学生对于渔家文化却很陌生,所以特意开发的。在课程主题确定后,师生开始进行广泛调研,“海带是怎么生长的?”“鲍鱼是怎么养殖的?”“鲅鱼饺子怎么做好吃?”……学生们需求各异。学校进行梳理整合后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项目化研究,由此逐渐开发出了“渔家味道”“渔家特产”“渔家习俗”“渔家体验”四门课程。这些课程立足乡村文化,唤醒了学生的乡韵和乡情,激发了他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提升了综合素养,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在实践活动中体悟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倡导有根的教育,依托“寻乡村史, 筑成长根”项目化活动,定期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乡村,寻找、体悟当地独特的乡土文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寻山产生深度情感联结,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寻各村发展之“根”。学校所在的寻山街道虽然小,但每个村子都有丰实的文化底蕴,寻山所、罗山寨、青安屯……“卫”“所”“寨”“屯”等都有其由来之根。走进乡村,寻的不只是“村史”,更是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寻村史中,学生们知道了青安屯村的民族小英雄张晶麟,知道了罗山寨、寻山所都曾是古代军事要寨,知道了育菜育财又育才的菜园村,还知道了青鱼滩靠耕海牧渔走出一条“共同富裕”路等等。“原来我们村这么厉害。”“原来我的祖先也是抗日英雄。”……于是“海贝宣讲团”成立了,学生自发地走进青安屯宣讲英雄的事迹,走进爱伦湾宣传海洋文化……传统就在这样的行动中被继承,家国情怀也在这样的活动中得以培养。

寻渔业发展之“根”。寻山靠海,很多人家靠海生活,对大海有着不一样的敬畏。学校带领孩子们走进养殖场,了解从古至今不同的养殖方式,感受科技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捷;走进海洋劳动基地,在亲身的体验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在寻访体验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海带、海参等海洋作物的成长过程,知道了很多渔家习俗,更主要的是借助一些历史悠久的标志物,如青鱼滩的灯塔等,深刻感受到寻山人民守望相助的优良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心田。

文化兴则国运兴,乡村兴则国家兴。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学校的积极推动,从乡土文化氛围的营造、乡土校本课程的构建到乡土实践活动的开展,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让一批批寻山完小学子真切感到自己与脚下这片土地血脉相连。

(山东省荣成市寻山街道寻山完小 陈春霞 樊景丽)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