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教师需要“慢成长”
- 作者:
【概要描述】
教师需要“慢成长”
霍庆 霍陌航
教师专业成长是让教师职业生涯永葆活力的生命源,而且也是新时代教育人共同的使命和责任。然而,教师日益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与学校领导规划的遥不可及的职业发展方向之间矛盾重重,反而导致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停滞不前。
教师成长不是规划而成,也不能培训而长,而是需要教师自己通过实实在在地付出行动来实现。笔者认为,教师成长要慢慢来,每学期只需要做好2到3 件事,成长就会与日俱增。
一、每学期读2到3本书
对于教师而言,广泛而大量的阅读能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生活品质,是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更是自我成长最便捷的打开方式。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日复一日、千篇一律的单调生活,这种盲目的辛苦只能增加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教师只有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天地,去欣赏外面的风景,跳出教育看教育,才能让自己的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及生活质量成为一种可能。教师每学期要读2到3本书,相信总有一段文字能够触动你的心灵,总有一句话会影响你的生命成长,总有一位教育同行能够让你快乐追随。坚持下去,相信总有一天你也会悄然改变,活出教育生活新样态。
二、每学期写2到3篇文章
教育写作是教师对教育生活、课堂场景的再度反思和总结。回忆和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育故事、教育场景、教育事件,能够让教师在相对冷静的状态下,更加理性地分析事件,看待人物,反思得失,收获情感,是教师再度成长最可靠、最优秀的专业导师。教师每学期如能写2到3篇高质量的教育文章,复盘自己的教育生活,主动寻找教育的得失,这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无疑具有极大的帮助。教育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条理化的过程,与教育同行交流、寻求帮助指导的过程,还是一个与学生、家长、领导和同事间接沟通的过程,更是一个促进教师主动阅读、学习借鉴的过程,其衍生效应也是不容小觑的。
三、每学期学唱2到3首歌曲
积极的生命状态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时刻让自己处在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之中,内心才会更有力量,生命才会更有张力,才能向着高质量教育的方向进发。每学期学唱2到3首歌曲,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是让教师学会通过培育高雅的兴趣爱好来丰富生活。同时,也能够让自己时时处于探寻未知的兴奋状态之中,找到与学生兴趣爱好的契合点,找到和学生交流探讨的话语点,进而与学生产生情趣上的和谐共鸣。
四、每学期备好2到3节精品课
减轻学生负担,提升课堂效率始于教师精心的课前准备。只有通过精心准备,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教师每学期如能备好2到3节精品课,通过精耕细作的备课过程来理解教学常规,落实教学常规,就能在常规工作中体悟教学规律,探索课堂教学艺术。这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不二途径。
五、每学期上好2到3节公开课
实践证明,名师都是通过一节又一节的公开课成长起来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都是对教师备课过程的现场展示与检验,它最能体现教师的学科素养、应变能力、教学基本功和日常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情况,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学生学习状态的最佳方式,也是教师深度成长的最佳路径。上一节好的公开课,必然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一次次地修改教学设计,一次次地试教试讲,一次次地修改课件……台上五分钟,台下百日功,正是通过这一磨炼过程促进了教师的深度成长。教师每学期如能上好2到3节公开课,主动展示自己,才能让专家指导自己,在课后获得专家与同行的激励,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工作的热情,能够加快教师成长的步伐。
六、每学期做2到3次公开演讲
公开演讲不但能锻炼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是提升教师心理素质,展示自身形象气质的最佳途径。一场富有感染力的演讲,看似激励的是别人,实则从准备演讲稿,到走上演讲台,再到通过演讲俘获听众的过程上来看,真正受到激励、找到自信、获得成长的更是演讲者自己。优秀的教师应该每学期进行2到3次的公开演讲,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精练自己的教学语言,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和影响力,进而有效地实现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
七、每学期跟进2到3名问题学生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因其专业,所以更需要教师以专业的、科学的、研究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对待学生,要求自己。教师要从专业、理性的角度来研究和看待问题学生和学生问题,了解学生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干预、引导和跟进措施,才能真正让学生取得进步,发生改变。教师每学期要跟进2到3名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谈话、书信来往、家访等等方式详细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喜恶爱好,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法。当教师能够以研究的态度来认识并分析学生问题时,才能够从内心接受并理解学生的问题行为,从而采取措施来帮助学生。
八、每学期完成2到3幅书法(美术)作品
写字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写好“三笔”字,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功。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才能为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做出榜样。为此,教师每学期要完成2到3幅书法(美术)作品,强化练习自己的书画基本功,不仅能擦亮教师的个人名片,还能让自己在教育修行的道路上且行且远,趋向至美。教师不但要把字写对、写整齐,还要力求把字写规范、写漂亮,写出值得学生效仿的板书作品来。
九、每学期学习2到3个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巧
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为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办公和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无限可能。同时也对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不前进就是后退,不学习就会落伍。教师每学期要学习2到3个新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巧,并加强对电脑办公软件操作技巧及现代信息媒介技术的深度学习。教师只有主动接受新事物,运用新媒介,掌握新技术,借力信息技术,才能让课堂更精彩,让办公更高效。教师只有紧紧地跟进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才能不落伍,还能引领身边的人共同进步,从而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十、每学期参加2到3次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交流研讨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对教师来说,在交流和碰撞中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也是最具指导和实操意义的学习过程。每学期参加2到3次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交流研讨,可以强化教师原有的正确认知,也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有偏差的认知结构,还可以启发教师萌生改变的念头,让教师重新认识自我,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也会在交流后悄然发生改变。交流学习还可以让教师从教育专家和课程改革示范区的同行那里学到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改革成果,有助于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实践、革新和完善,并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
为师是一场修行,教师专业成长永远在路上。当教师通过日日的努力和进取,发现自己成长了,感觉自己强大了,更加热爱教师工作了,那就是发现自己的劳动价值了。而只有教师内生的这种崇高的价值感,强烈的使命感、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强的自豪感,才是催生教师敬业奉献、专注成长的不竭动力。
(作者单位为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教师进修学校、内蒙古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