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
目录
往期
分享
往期回顾

资讯详情

以法为引,共护成长,让家庭教育更有方向

  • 作者:

【概要描述】

以法为引,共护成长,让家庭教育更有方向

【概要描述】

  • 分类:电子报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6-24 09:54
  • 访问量:
详情

以法为引,共护成长,让家庭教育更有方向

 

一年级入学第一天,小宇(化名)的妈妈就一个劲地拉着我要和我聊孩子的情况。从她的口中,我得知这个孩子患有先天性的混合性耳聋,但并没有完全丧失听力;因为孩子出生时夫妻俩都40多岁了,所以对孩子特别宠爱;孩子的生理缺陷,让他们十分担忧其进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在一学期的相处中,我发现小宇的世界始终很孤独:进入班级,他会摘下助听器,偷偷地藏进书包里;课堂上,他更愿意拿着笔自己写字、做题、画画;课间休息,他从不主动找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而是一个人在走廊上走来走去;他不爱说话,老师和他讲话,他也只是以简单的“嗯嗯”回应;听到别的孩子说他的不足,他会以大声叫喊来反击……每每与小宇的家长沟通,都能感受到家长的焦急和心疼,也能深深感受到家长的无助。

家庭教育有方向

2022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立法。

法律条文中多次出现“科学”二字——“科学引导”“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科学养育”,这其实从侧面反映出当下不少家庭的教育仍然处于迷茫、模糊、混沌的状态。正如小宇的父母,当面对孩子的学习、交流、情绪等问题时,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正确疏导。家庭教育促进法如指南针,为中国家庭教育明晰了方向。于是,我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引领,设计了“学情交流—普法宣传—科学指导—持续跟进”的家访环节,在寒假对小宇进行了家访。

家校共育护成长

晚上7点,我骑着电瓶车来到小宇家开的店。小宇和他的父母已在店门口等我。这家店是小宇每天放学后的第一站,他在这里吃晚饭、写作业,父母则忙着做生意,他们直到晚上十点关店门后才一起回家。

简单的寒暄后,小宇妈妈开始向我诉说过往的种种不易与心酸,翻出手机中小宇小时候的视频让我看,并一遍遍地说着孩子由于听力障碍两岁了还不会喊“爸爸”,夫妻俩带他到处求医的经历。我安慰着小宇妈妈,并将事先通过《特殊需要学生综合情况前期评估表》分析的学情与她进行交流:我首先肯定了小宇这学期在学习习惯上的进步,表扬他专注力强,同时也指出了不足,如口语表达能力不强、情绪易波动。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拿出打印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告诉小宇的父母:“你们也不要太过焦虑,这是去年正式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多处提到要科学育娃,只要我们用对用好方法,一定会看到孩子的改变和进步。”我将法规相关内容解释给小宇父母听,并给出了一些建议:父母要正视孩子的差异性,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有听力障碍而表现得苦闷,从而影响孩子的情绪;尝试改变心态,对孩子的一些行为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父母要多抽一些时间进行亲子陪伴,尤其是爸爸,多关注家长钉钉群里的消息,以增加和孩子交流的话题;有时间可以阅读一些与儿童心理相关的文章,积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加强亲情关爱。最后,我将一份改良后的评估表交到小宇父母手中,指导他们如何对小宇寒假在家的沟通交流、情绪掌控、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定期进行星级评价,以科学的方法评估、跟进小宇的情况,帮助他取得更大的进步。

家访结束时,小宇父母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并表示一定会认真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对于今后该如何教育小宇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大的信心。

教育有了正确方向,才能有力量!其实,有的时候,很多父母不是不想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而是无所适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则为家长赋能加力,让家长们知道劲该往哪儿使,力该往哪儿用。家访,这一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又将两者联结,为更好地实现共育目标架起桥梁。

我相信当家庭教育发挥出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时,必能和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合力,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星桥第二小学  梁达妮)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