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613期

第201613期

【概要描述】

第201613期

【概要描述】

详情
 
第201613期   2016年6月25日
 
 
第一版
 
 
做个“走心”的校长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桐林小学  李洪兴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句话实际上是很有道理的。校长的管理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学校管理中不仅是校园、教室、物资等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校长还管理着一群人,一群有思想的人,所去做个“走心”的管理者,尤为重要。
一、加强自身修养,做个学习型校长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校长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和要求,做一个合格校长必须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必须与时俱进,做教师的“精神领袖”和学习引领者。
1.率先垂范,当好精神领袖
一个合格的校长,应该是这所学校的精神领袖,他的人格魅力、思想感召力、精神引领是管理好一所学校的重要因素,因此决定了校长要德高望重,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率先垂范,高风亮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学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圣地,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校长要成为老师的老师,就要求校长必须是校园里最有学问的人,最有涵养和风度的人。同时做为校长要尽可能淡化组织赋予的法定权威,而要以自己的诚信、学识树立起威信,以人格魅力感召着教师,塑造一个团结向上的团队。
2.加强学习,做学习的引领者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瞬息万变,要做一个合格校长,必须要善于学习,敢于领导,做教师学习的引领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不讲外行话,渊博的知识是校长底气的根基。
在学习型的校园中,校长既是学习的组织者,又是学习的参与者,校长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方案,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驾驭整个学校的能力,要善于发现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对工作不断地提出新要求,做出科学决策,使学校的发展处于领先位置,同时校长要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创新平台,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教师队伍保持:理想永存,思想常新,理念先进。
二、深入教学一线,做个业务型校长
深入教师,不脱离群众;深入课堂,不脱离教学。时代呼唤“四真”校长,即真情实感(有情感)、真抓实干(能管理)、真才实学(懂教育)、真知灼见(善领导)。
1.深入教师,不脱离群众
如果一位校长在教师面前以领导者自居,动辄训斥,批评教师,这就是不尊重教师,所带来的结果也必然是教师不尊重校长,和谐校园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没有和谐,高效也就无从谈起。校长本来是从教师中来,理应回归教师中去,了解教师的实际困难,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中关心,生活上照顾,让教师感觉到校长是他们的依赖者。
2.深入课堂,不脱离教学
魏书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盘锦市教育局长。他多年来仍坚持担任主科教学,研讨理科教学,并亲自参加校本课程的研发。
所以每位校长,都应当以魏书生先生为镜子,为标杆,为榜样:深入课堂,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最深处。深入才能有所作为;深入才能有的放矢;深入才能把握课改动态;深入才能赢得教师的支持。这里的深入更应该包括坚守在教学一线,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为教师做好示范。
三、加强科学管理,做个科研型校长
一个合格的校长,必须学会科学管理学校而不是凭个人意愿和愿望,随心所欲地将自己的不科学的、又不合理的观点强加给教师。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学校科学化管理是校长的主要任务,是衡量校长实绩的显著标志。校长必须有前瞻的办学理念,清晰的管理思路,科学有效的管理决策,在日常管理中,制度必须合理到位,职责必须分工明确,以科学的、精细化的管理,使学校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教育的发展要求校长善于洞察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改革的创新情况,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方案,保证学校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同时校长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排除各种干扰,及时做出科学决策,使学校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不断前进。
四、深入人本管理,做个关爱型校长
“如果有一天你感觉不幸福了,一定是你的校长让你不幸福了”。这并不是在抹黑校长,可以想象:很多时候教师在工作中的不愉快情绪,的确是来自他们的各层领导,所以作为一校主管的校长,更应该掌握多种管理技巧和心理知识,以“心”为本,从师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走进教职工的心里,降低负效,传递教育正能量。
综上可见,“走心”的管理,可以成就一个校长、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团队,更关键的是可以造福一方的孩子们。所以,作为学校主管,校长的管理真的需要从“走心”走起!
 
 
 
教育新常态 学生心飞翔
□ 辽宁省大连市一二二中学  张艳蕊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而“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并且呈现出了结构不断调整、方式逐渐转变、动力持续转换的态势,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力结构,厚植创新驱动根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教育的发展也应该适应教育规律、顺应经济发展,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如今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稍显不够,教育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刚刚闭幕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的理念。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可持续问题,要真正尊重、切实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规律办学、按规律育人。深入理解会议精神,我认为新常态下的教育,当以人为本,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解放孩子的身心。新常态下的教育,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学习、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新常态下的教育,不应该是让孩子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帮助他成为应该成为的那样的人。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赋的倾向性及生活中获得的信念和习惯形成的。”众所周知,国家、民族进步与否,应看其公民个性发展的程度,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个性就有了力量无穷的创造力。因此,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时代的呼唤,是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在保障教育公平基础上,在努力提升教育质量条件下,在教育新常态下的新强音。
当前,我国的教育多是“圈养”,换句话说,就是“把学生摁住”。看看我们现在的学生,他们所谓的学习就是被限制在固定的时间、空间里,用特定的“抗生素”“精细饲料”“激素”等完成任务,特别是初三学生,到了后期就是被“软禁”在教室里,变成了“囚犯”,直到中考结束。这种以“圈养”为特征的学校管理方式,无论是出于经济利益垄断,还是出于追求中、高考成绩,都是一种典型的功利主义和简单的行政思维在作祟,与最基本的现代教育精神背道而驰。而现代教育提倡民主、自由和开放的价值取向,民主是学校管理的基石,自由是学校管理的灵魂,开放是学校管理的方式。脱离这些根本性准则,所有的教育行为,都只以教育之名,行功利之实。
让我们先想想闻名全国的北京四中,这所学校开展素质教育21年,升学率100%,考入重点大学90%以上,其中多数是考入清华、北大。在北京四中,高考状元不上辅导班、不请家教,学生不到3点半就放学,他们在这种学习习惯磨练下,形成了超强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才是终身受益的能力。再说说声誉远播的复旦大学,从2010年开始,每一年,会在数千名入学新生中挑选80人成为“拔尖计划”的受益学生。撇开高考分数不谈,每个人都可以申请加入该计划,也可以在未来选择退出该计划。前提是,你得在一群完全不认识的院士、专家、知名教授面前,说服他们“我可以”。校方认为:“我们拔尖计划的平台,不能做成一个封闭的班级,应该是偏散养型的。要“散养”这些学霸,单靠老师教,是教不出创新人才的。”
在生活中,我们都说散养的鸡蛋是绿色鸡蛋,我们都说绿色都代表着希望。在教育事业上,期盼我国的学生早日进入“散养”的教育新常态,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为了教育,更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任重道远、前程远大。
 
 
 
如何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王应正
据统计,现在的中学生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耐力、体力、肺活量和爆发力水平降低,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
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缺乏经常有效的课外体育锻炼。目前学校对学校体育的理念仍然仅仅停留在体育课上,对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均未引起高度重视,这是导致现行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思想不重视,运动兴致不高。现在很多学生从小受家长的过分溺爱,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导致根本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没有健身健体的意识。
三、没有正确发挥体育课的作用。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学校为了提高所谓的工作成绩,为了孩子升入更好的学校,随意占用排体育课、体育活动时间,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都被挤压得所剩无几。
四、体育锻炼的安全问题。通过网络媒体,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锻炼中出现的安全问题,首先是学校负主要责任,其次是体育教师,因此目前为了学生安全,有的老师不敢让学生参加剧烈运动,宁愿不出成绩也不愿学生出事,怕承担责任不敢开展体育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曾提出,要通过五年多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速度、力量、耐力、爆发力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肥胖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全社会与主管部门下大力,使学校和家庭相互沟通,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那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应该做哪些工作呢?
一、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中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完成计划的同时要穿插一部分身体素质练习。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以学生兴趣为中心,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性格类型等个体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大胆实践 。
三、加强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体育锻炼习惯是一定条件与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的相互连接。学生的体育能力与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锻炼习惯的形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与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基础。因此,体育课上教师要建立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内容丰富、灵活、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加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作文的开头与结尾示例
□ 湖南省祁阳县观音滩外镇观市小学  蒋家新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作文中非常重要。古人将文章的开头比作“凤头”,意在强调开篇之重要。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提高作文质量呢?
一、开头。有一个别出心裁,让入耳目一新的开头。一定会让你的文章增彩不少,所谓“凤头赢得百媚生”说的便是这个道理。今天我们就看看怎样的作文开头才是好的。
1.开门见山,直切主题。文章的开始就交待时间、地点,把作者要记叙描写的事物或人物直截了当地摆出来。这样,开篇点题,使读者很快把握文章的内容,如《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开头:“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开门见山地点出“我”故乡的所在地,直抒对故乡的特产——杨梅的喜爱,使读者一目了然.既了解了作者的描写对象,又准确地把握了作者写作的心绪。
2.提出问题。造成悬念。有的文章一开头就提出问题,揭示矛盾,造成悬念,吸引着读者去寻根问底。急于知道下文内容。如:有一学生在《记难忘的一件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十二月二十三日黎明,警笛声划破夜空,将我从睡梦中惊醒,刺眼的车灯把我家的窗户照得雪亮,从我家对门传来嘈杂的喊声:“出事啦!出事啦!”
至此读者不禁要问,这警笛声是怎么回事。究竟出什么事呢?要搞清这个问题.读者一定要急于往下读。
3.描述景物,渲染气氛。为了把读者带人正题.特地在记叙主要事件之前进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以达到预期目的。
有一个学生在《故乡,我爱你》一文的开头写道:我的故乡是黄瓜的家乡,当你走进我们的村庄就会看到一个个白色的塑料大棚,活像蒙古包,棚里一根根黄瓜顶花带刺,水凌凌、脆生生的。为早些打发这此黄瓜“上路”。卖个好价钱,姑娘们一大早就进入棚中摘黄瓜。大棚中会不时地传出她们的笑声……
这样,黄瓜之乡的风景就再现于人们眼前,表现出家乡人们的勤劳和喜悦的心情。
二、结尾。开头很好,也必然要有一个精彩的结尾,让读者眼前一亮,这样,才是凤头豹尾,成就一篇精彩的文章。
1.事情写完,自然收笔。作者按照文章的内容和情节的发展该写的都写完了,文章自然也就结束了。这样不拖泥带水。不画蛇添足,给人形象完美,干净利落的感觉。如《狮子和小狗》一课的结尾:小梅利见它规矩了才睁开眼,在比利身上,这儿舔舔,那儿闻闻。好像在说:“这才是听话的好孩子。”这样的结尾随记叙的结束而结尾,很自然。
2.篇末点题,概括提高。这种结尾在文章的末尾概括全文内容,或点明题意,或提出令人深思的问题.使文章的恩想内容更深刻,如《柯里亚的木匣》一文的结尾:“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篇末点题,使文章的旨意更深刻。使读者了解其中心思想:无论做什么事都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3.照应开头,储蓄隽永。这样使读者感到全文虽然结束了,但似完非完,余味无穷。如《小木船》一课的结尾:“……我把他送给我的小木船,珍藏在抽屉里.一看见这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好像看见陈明站在我的眼前……”这篇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每当我看见自己珍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就想起陈明来。”很显然,结尾与开头相照应。  
当然,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的方式不能形成公式化,应根据所描述的内容特点而定,但是,无论如何,老师要注意多方引导,尽可能把技巧传给学生。
 
 
 
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 山西省晋城市西河中学  王郑军
语文不仅具有人文性,还具有工具性。只有学好了语文,提高了理解能力,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时才能更加轻松,也会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革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些相关的经验,现对此进行一些浅显的研究与论述。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实施探究式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精神。以往,我们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所能做的就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输。这种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弊端。我们要通过教学观念的改革促进探究式教学模式更好、更快地实施,使学生具备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二、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想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构建高效课堂,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能实现高效,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措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积极地完成知识的获取,主动去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我们提倡“快节奏、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不做无效劳动,一节课能讲完的不占用两节;两节课能讲完的不占用三节或四节。要尽可能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巩固、完成。教师除课下认真备课,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库存外,重视课堂四十五分钟训练的速度、质量、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是讲,要讲、练、巩固、提高、扩展有机地结合、统一,需要各有侧重。要敢于向自己挑战,否定旧我,塑造新我,真正做到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速度、要效率。在安排教学内容上,要保证教学知识含量多,教学密度大,做到丰富、多层而有效。在教学方法上,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教学方式,分清轻重,向课堂要效率,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加快教学节奏,有严格的时间观念。精讲精练,点到为止。努力使课堂教学形成严谨、有效、高效的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道德方面的建设并不只是依靠德育教师来完成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和培养,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明确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书面知识的传授作为了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与道德的培养,这种做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弊端,道德素质跟不上,成绩再好也是枉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的教学改革也包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利用语文学习完成思想道德的培养,并帮助学从中获得语文素养。比如,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我首先通过运用朗读法,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的阅读,以深切感受老斑羚从容镇定、牺牲自我的精神,然后再利用情景设置法,利用多媒体软件为学生播放斑羚跳过悬崖时的幻灯片,使学生自然融入课文的意境中去,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利用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强烈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学习老斑羚那种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进而学会关爱动物,能够善待其他的生命,珍惜每个生命的存在,并珍爱自己的人生,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有效的条件。
 
 
 
转化学困生的几种有效方法
□ 山东省滕州市善南街道贾庄小学  吴美菊
所谓的学困生是指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未能及时正常地开发智力,暂时未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采取特定的教学手段、施以相关的辅导改变存在差异的学生。怎样转化学困生,班主任不仅要有热心、还要有耐心和智慧。下面谈谈我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的体会:
一、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愉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它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激发智力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和学习动力等。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利用愉悦的氛围来感染学生,激发学困生的兴趣,让学生眼看、耳听、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多给学困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为他们打造表现自我的平台,使学困生感到自己也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并感受到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从而产生愉悦的心情,不再厌学,而是乐学,对学习充满乐趣。
二、巧用赏识,增强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力量。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歧视,有较强的自卑感。作为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加倍关爱,包括他们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形象,以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赏识教育法的创造者周弘曾说:“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学困生何尝又不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而受到赏识呢?作为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真审视他们的优势,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在实践中建立自信。有时可能无意中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让我们用赏识教育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带他们走出心理的困境!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歌德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缺失是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之一,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举例,调动学困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寻求激发学困生兴趣的方法,例如,采用比赛、游戏、实验、讲故事等教学方法去挖掘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视听、思考、言语整体结合。
四、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由于学困生是一个长期问题,不是短时间就会取得成果的,也不是只靠教师一人之力就能完全做好的。因此,教师必须主动与家长联系,共同研究制订转化方案,共同督促孩子学习。教师要及时向家长通报其子女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得到家长的进一步支持和配合,达到转化的目的。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建康、愉悦、和谐的家庭氛围,从生活上多关心他们,不能再抱一种失望或淡然处之的态度,使这些学生感到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很高,对他们充满信心。这样,他们才会有动力,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孩于是多变的,更是可塑的,而对犯了错误的孩子,一个好老师,仅仅靠自己去关爱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耐心和智慧。要认真对待学生的差异,在情感上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呵护 。在教学上。要优化课堂教学,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在学习方法上,要加强学法指导,使学困生把学习压力强化成学习动力,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的成效。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动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引导他们,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优秀的学生。
 
 
 
第二版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策略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桐林小学  张 锋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和好处
合作学习首先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我班每个小组都由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期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优越性。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主要是因为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不经过独立思考而直接从好学生口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较少。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小组学习,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这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个人责任感等。
(三)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多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老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了个体的发展。笔者在观察中发现这一问题比较普遍。当然,笔者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充分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问题是: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呢?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基本理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够为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每个组长成了小老师,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互助的关系,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和个人的学习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真正促进每个组员的发展。
 
 
 
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安居第一中学   汪大海
众所周知,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社会,思考问题,从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打下坚实基础。那么,如何在历史学科中开展素质教育呢?
一、教师必须准确系统地传授历史知识,条理明晰地把握历史规律和方法。推行素质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也就是不仅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要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使学生认真学好前人留下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经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敢于另辟蹊径,不断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和观点,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讲基本系统的历史知识、重要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史学理论,教会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善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历史思维,把分析历史现象和把握历史规律的方法教给学生,教会学生准确、规范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技能,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历史事物,准确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正确地把握历史发展趋势,真正提高学生比较、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要积极开展史实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教学历史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式,对重要的历史问题、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的认识过程。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进行历史学科基本理论的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并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解释历史现象和本质,阐述历史发展规律,掌握分析具体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教师应该把新的历史成果带入到课堂中,把史学研究中的不同声音,不同观点介绍给学生,激发思辨,鼓励争鸣,使学生们对历史的理解,分析和表述更加准确、科学,强化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三、合理利用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如今教师们大多已经会熟练运用录像、投影、影碟机等,运用这些教学手段可以生动再现史实,辅助历史教学。它强调创设一种生动直观的情境,给学生一个强烈的感观和心理刺激,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及其多种手段的变换,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增加了许多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知识,进行品德修养的点滴渗透。历史教材内容涉及面非常广,它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而中学时期正是人一生初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历史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通过多种手段、方法,渗透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提升了品德修养,从而完善了自己。
五、教师要通过种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动性。素质教育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广泛地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思考、勇于实践;要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尊重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心和尊重每一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主动表现、发展自己的机会。尊重主体就要在课堂上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条件和爱好特长的不同,使人人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合理而科学的学法指导,更要调动学生情感、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使学生能够调动全部的积极性,发挥出最大的能动性。
六、教师要积极开展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全新的评价活动。历史学科要合理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准确的价值判断。判断的依据是教育价值观。素质教育的价值观核心就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如今,评价历史教学效果,已经不是看教师是否能灵活准确地讲授教学知识,不是看学生对历史知识记住了多少和考试成绩如何,而是要考察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真正提高和全面发展。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古郊乡古郊中心小学  赵晓翠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在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并借此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二、创设情境,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前提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我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
三、亲历操作,是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核心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不断摸索和完善探究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让每一位学生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取探索经验,为将来在现实情境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打下坚实基础。
四、信息交流,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关键
信息交流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信息交流有利于形成开放、平等、融洽的气氛,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小组的讨论分析和集体合作,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示自我思维、处理分歧意见、分享学习成果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合作,彼此交流不同的观点,相互启发、借鉴,既使同学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又让个人的思维也从集体智慧中得到完善和发展。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课堂发言机会有限的缺陷,也培养了学生听、说、交往和组织等方面的能力。
五、评价激励,是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动力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为其创设成功的条件,想方设法使其探索成功。另外,学生对探索成功的体验还来自于教师的评价,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有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探究的莫大鼓励。因此,教师要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探索成功的体验。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
数学作业评讲课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现学生学习数学中存在问题后的分析、纠正和解决的过程。改变作业评价方式,通过自评、互评、集体评等多样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所以评讲课应对学生错例认真分析,启发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而学生产生解题错误是多方面的,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或集体评等多样化的评价。这样让学生积极参与纠正,再次进行信息反馈,不仅使学生主动改正错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重要的是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评价中,自我教育,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使学生更有信心进行自主探究。
总之,教师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获取结论的同时,了解结论的由来,既提高学习的能力又磨练学习的意志,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导学案探索与研究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齐志艳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下面我谈一谈自己使用导学案的一点探索与体会。
一、设计导学案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使学生学习有路:导学案中不仅要有学习目标,也要有学习过程。导学案对于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条指向明确的学习之路。
(2)使学生学习有劲:学习是漫长而又枯燥的活动。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激活内心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盈自己的力量。设置导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
(3)使学生学习有法:学会方法,走遍天下。导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导学案要明确指示如何读书、如何读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讨论等学习方法。
二、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导学案编写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1)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五清”。知识底清,认知心理清,学习态度清,可接受程度清,环境影响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充分估计到学生与教材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2)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异教育”;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
三、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有那些?
(1)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了解学生情况,再次进行课前备课,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
(2)用导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3)用导学案教学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来获得知识,暴露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另一方面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对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
(4)用导学案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炼、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四、导学案导学中培养学生哪些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敢于自学的习惯。教师要善于结合导学案预习的任务,对预习任务提出明确的要求、对预习方法进行指导等,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善于按照导学案预习课本,学习有关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学习新课的知识准备,并在自学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导学案导学中,要善于利用富于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的问题设计,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知,使学生思维不断向深度、广度上拓展,积极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思考的习惯。
(3)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让不同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感到有自己的位置,让每位学生都有话语权。积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乐于合作探究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充分利用导学案中的反馈展示,引导学生对学习中的知识获得、方法获得和疑难困惑等进行及时反思,不断发现自己的成功、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逐渐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论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初级中学  杜 斐
合作意味着双方或多方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这一点在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活动中亦有所体现。按照台湾学者林生傅的概括,合作学习“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使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成败关系团体的荣辱”。不难看出,相比与传统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无论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建立了都共同目标、采取联合行动、进行充分互动,这均可以看做合作学习的特点。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当“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综合合作学习与英语学科的特点不难发现,两者的充分结合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大有裨益。其一,英语是一门实践课程,合作学习以明确的目标将实践的内容具体化,有助于有效地开展语言训练。其二,英语合作学习有助于更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三,合作学习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与交往的能力。
尽管合作学习在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不过如果没有充分领会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则会陷入误区,不仅无法改进教学效果,还可能对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均造成消极影响。一是重“小组”,轻“目标”。教师很容易将合作学习简单地理解为划分小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于是划分小组便认为大功告成。很多时候,缺乏有效的目标设置,学生往往更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更大程度地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二是重“学生”,轻“老师”。教师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式,高高在上、袖手旁观,不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不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失去了对合作学习及时监控与实时评估的机会。三是重“主角”,轻“配角”。如果缺乏合理的分组标准和活动规则,学生们的合作学习往往成为尖子生的个人舞台,更多的成员无法充分体现其价值,从而失去共同学习的乐趣,在小组中“随大流”,迷失自我。
为了避免陷入上述误区,在推进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坚持合作学习中的目标导向。这里的目标是教学目标和合作目标的统一。在教学活动实施之前,教师应当充分地理解和深入地领会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有效地设置合作学习中小组的整体目标和成员的个体目标。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为不同的情景,易于学生模拟操作,使学生的小组讨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且要求小组的每位成员均要有所表现,于是目标引导着学生们愉快地进行模拟训练,并将小组的情景模拟成果展现出来,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完成。
其次,坚持合作学习中的教师引导。采取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袖手旁观,合作学习的时间绝非教师的“休息”时间。相反,教师应当深入到到学生中去,实时倾听小组讨论,适时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教学内容的引导之外,教师亦应重视对合作学习形式本身的引导。在此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认同合作的价值,也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例如引导学生言语和合理的肢体语言并举),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合作的群体关系。总之,对教师而言,在合作学习中他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引导者。
再次,坚持合作学习中的共同参与。要尽量避免师生一对一的活动,即教师发问——学生回答的的所谓‘启发式’教学,而要把教学作为一种活动过程来进行,让学生去自主探索,让学生去合作讨论,让学生去体验交流。一方面教师应当让每一个成员在其中均能参与合作、讨论、训练、体验,做到有所进步、有所收获。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循序渐进地提高合作的要求。由于学生们的英语基本素质存在差异,因此合作学习的目标应当做到照顾大多数同学的能力水平,开始的时候可以进行低层次的合作学习活动,如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随着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不断提高,逐步加大情景模拟、主题活动等方面的要求。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获得完成目标的成就感,因此也容易提升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李 萍
新课程教学要求时短高效,但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也不等于不要学生的认知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初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走近学生——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
1.让学生喜欢上化学教师。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自然就不理想。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渊博方面,还体现在个人的涵养上。
2.让学生喜欢化学。化学是一种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学生刚学化学时,常常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其次,要注意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 
二、聚焦策略——生成高效课堂的根本
1.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当前的教材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知识表现形式,很多以谈话的方式出现,因此对每个话题的探索,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这样的编排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但对学生的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
2.开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反思——生成高效课堂的关键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假如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他指的反思就是教学后记。教师都会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等花费大量的心血。在课堂教学之后,如发现确实有独具匠心之处应该及时归纳和总结。另外,再具体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忽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聪明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忽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稍纵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造成很大的遗憾。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
 
 
图片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板笔画、泥哨进课堂
板笔画和泥哨是流传在朱台镇高阳地区的民间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高阳中学依托地域特色,开设板笔画课程与泥哨课程,以传承历史文化,陶冶学生艺术情操,使学生阳光个性成长。徐珍珍/摄影报道
 
 
第三版
 
 
让音乐欣赏课充满活力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召口中学   姜春晖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引导至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接触古今中外的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作品,从而开阔音乐视野,也能从中学得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培养高雅的音乐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那么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呢?根据我自己的一些教学经历,浅谈以下几点:
一、 运用艺术化音乐语言,做积极的引导者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语境,能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达到以语激趣、以情动情、以情感人的地步。教师根据乐曲的内容,把握好语言的语调,在授课前,教师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师既是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又是艺术情感的传播者。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利用音乐艺术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使其自愿、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在无拘束、轻松的氛围参与音乐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要和蔼可亲、笑容相对,这首先会给学生一种美感,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这种轻松的课堂氛围时,就会自愿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二、多种形式培养聆听习惯,做课堂的参与者
1.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等形式。以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华夏古韵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古琴,体会古琴的演奏方式,感受古琴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我运用课件以及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
2. 情景模拟形式。情景模拟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初一初二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如:听赏《银屏之歌》时,我以主持人的形象开展教学,整个课堂变成了音乐盛典的颁奖仪式,在主持人的引导中,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影视音乐,影视音乐的作用,并欣赏了经典影视音乐。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在一种轻松愉悦、新颖独特的方式下,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3. 故事形式。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赏《舞韵》这一单元时,我运用生动的语言讲了《天鹅湖》的故事,并结合图片和音乐边听边讲,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4. 小组讨论竞争形式。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初中学生。学生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教师抛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析解决,尤其适合独立曲目拼在一个单元的课堂教学。如《电子空间站》《神州音韵》等单元,欣赏曲目既有共同主题,又相对独立,采用小组教学模式再合适不过,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音乐主题,再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后,将学生分组,并将需要讨论的问题板书。提问:全曲可分为几段?各乐段速度、拍子、情绪、旋律、节奏、力度、主奏乐器、表现内容各是什么?通过小组评议课这种方式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
三、合理做好音乐评价 ,做无声的护航者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化繁为简,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大爱滋润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音乐的大船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浅谈幼儿的情感教育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萝藤幼儿园   房  方
幼儿时期易感性极强,是情绪、情感萌发的重要时期。特别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幼儿暴露出情感方面的问题,他们爱生气、易消沉、孤僻等等。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以辅导者的角色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这关系到幼儿将来是否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茁壮成长。
一、 注重师幼互动,以爱心感染幼儿。良好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尊重幼儿的情感、对待幼儿诚恳的态度和对幼儿细心的照顾,都会给幼儿一种强烈的安全感,对幼儿自信心的发展以及幼儿对事物的积极探索起着重要的作用。小班幼儿,由于刚离开家庭、父母,对亲人的依恋会产生“分离焦虑”,他们希望教师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和喜欢他们,甚至能亲亲、抱抱他们。对此,我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如早接待、游戏、自由活动及午休时间,经常和幼儿们聊聊天、说说笑笑,偶尔抱一抱、亲一亲他们,帮他们提一提裤子、系系鞋带,这些小小的爱抚动作,对幼儿产生了巨大影响、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开始慢慢的亲近我,愿意与我交谈,告诉我他们心中的秘密。这时的我,犹如他们的妈妈一样,幼儿慢慢地把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我身上,喜欢和我在一起。同时,我还特别对弱势群体如胆小、单亲和孤僻等幼儿进行特殊关照,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 满足情感需求,以环境熏陶儿童。环境是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他们的情感真诚而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入园后他们希望有一个像家一样温馨的、熟悉的、愉快的环境。因此,我注重创设具有情感性、参与性的环境,以环境熏陶幼儿,让幼儿在温馨的环境中,获得情感性的满足:一是创设家庭化、软性的生活空间,使幼儿在幼儿园中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气氛,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如在小班活动室的创设上,我大多采用软性材料进行,用软性的泡塑地板铺设在活动地板上,幼儿可像在家里一样随意、快乐的滚、爬。二是创设宣泄角,供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学习察觉他人的情绪。当个别幼儿遇事想不通时,可以通过打击宣泄角中的各种沙袋或在纸上涂画,借此宣泄心中的怨气、怒气。三发动幼儿提供与主题有关的图片、实物等,与幼儿共同创设主题角。如在小班“宝宝的家”主题中,我让幼儿从家中拿来全家福的照片和母亲抚养幼儿的图片等,将他们布置在主题角中,因为主题活动内容贴近幼儿,很快就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
三、尊重幼儿感受,以理解感化幼儿。心理学家汉·金诺认为,幼儿的情感不会因为大人的一句“不要这样想”或者“你的感觉不应该有”而消失,他认为幼儿的感觉和愿望都是可以接受的,只有尊重幼儿的感觉,才能有效帮助幼儿。在与幼儿的日常接触中,我尊重、了解幼儿的感受,给幼儿最直接、最真诚的帮助。如果幼儿因为没有朋友而拒绝上幼儿园,我会为他介绍几位善于帮助人的小朋友与他做伴;如果幼儿因情绪波动引发过激行为,我会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动之以情,给幼儿最感性的引导。
四、关注情感体验,用活动锻炼幼儿。幼儿的情感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幼儿年龄小,情感具有冲动性和不稳定性,情感教育必须通过幼儿实实在在的体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组织幼儿活动中,我注重利用各种活动锻炼幼儿的各种情感体验,如在主题活动计划中我专门设计了“情感体验”这项活动,持之以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例如,在中班“好朋友”主题活动中,我组织开展中班幼儿与小班弟弟妹妹交朋友的活动,让他们一起游戏,一起活动,互赠美术作品、玩具等,让幼儿在交流、交友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好情感,体验交友的乐趣。
幼儿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有“爱”做纽带,让幼儿喜欢上自己,创设有利于幼儿成长的和谐环境,幼儿的情感一定会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音乐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何立新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所学的音乐专业知识,积极地准备每一节课,并且恰当地运用在教学当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挑选了几个有关音乐与思想品德课在教学当中结合效果比较好的课时与大家分享一下。
在初一思想品德课上册当中有一课是《让友谊之树常青》,在新课一开始,我首先把一个问题抛给学生——能否说出几首关于友情的歌曲。学生们说出了好几首相关的歌曲,比如周华健的《朋友》、外国民歌《友谊地久天长》等等,对于这些歌曲我没有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去感受, 而是从兜里掏出一把口琴对学生说,老师现在给你们伴奏,你们来演唱《友谊地久天长》。学生们对口琴很感兴趣,所以上课也很积极。学生的积极表现让本堂课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从而也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得到了这样的启示:我们每一位政治老师不能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学科范围之内,而应该放眼去观察别的学科,真正做到学科之间的结合。
还有一课是《师爱助我成长》,本课主要是讲解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在本课当中,我采用相关的音乐会视频和歌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在上海歌剧院的一次演唱会,当时他唱了一首叫《老师,我总是想起你》的歌曲,然后含泪对导师周小燕教授表达感恩之情。看完后,我向同学们介绍了廖昌永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从一位贫困的农村孩子走向了国际声乐舞台的经历。当时学生都被廖昌永精彩演绎歌曲的情景打动了,随之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小学的老师、现在老师都有哪些让自己感动的情节。学生们都能积极地说出让自己受益一生的老师,而且能够大胆地给大家叙述老师是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帮助自己的。此时,我紧抓住时机将本课的知识要点融入进来,从而将老师对自己无私的爱给大家呈现了出来!
我个人认为思想品德与音乐之间的结合不仅仅是在新课导入时给学生放一首歌曲,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把一切可以利用的相关音乐元素融入到思想品德教学当中来,比如播放歌曲、表演配乐诗朗诵、演唱歌曲等等。将音乐与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相结合,切忌避免单纯的艺术欣赏,不能把思想品德课变成音乐课,也不能将音乐课变成单纯的思想品德课,在两者结合之间把握好这个度。同时在欣赏歌曲时,要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通过思考与讨论,将学生由音乐唤起的情感升华到到理性的思考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音乐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中心小学  杜  奇
一、转换教师角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一味的教师“讲”一味学生“听”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让学生多“看一看”, 让学生多“做一做”,让学生多“说一说”。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与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当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就是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四、合作学习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我把合作学习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团队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有时我故意将课讲得留有余地,让学生们分小组去探讨,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下来,我发现,学生们的想法多了,答案也多了,课堂也更活跃了。因此,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设计灵活、开放性的练习,让他们用小组探讨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沉浸于合作学习的成功之中。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很好地促进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乐学”到“要学”,从“要学”到“会学”,最终达到会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让教师以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桐林小学   国 波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合作、竞争和创新的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摸索,我总结出: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竞争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差别等因素,我把全班同学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实际,有计划地向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各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由积极的心态,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组织及独立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差,如果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会流于形式,出现高耗低效现象。那么,怎么保证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选择合适的内容。仔细分析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学习,因此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通过实践,我认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较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1.有明显规律性的内容。2.强调动手操作的内容。3.有多种解题方法的内容。4.适合学生间互考互评的内容。
二、重视小组学习过程的组织。学习小组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学习过程的成功与否,因此,在选定学习内容之后,需要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分组以及组内的分工,并且需要预计到小组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气氛,要做到分而不散,才能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1.分组方式要恰当。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分组。可以按学习水平、能力差异分,也可以按性格、个性差异分。有时可以将相同类型的同学分在一组,谓之同质分组;有时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同学分在一组,谓之异质分组。同质分组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发展。异质分组可以使每位同学能与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性格的同学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均衡发展。
2.组织管理要合理。组内讨论时,要分工明确,一开始可以由老师给小组分工,如每组设立讨论小组长、操作员、记录员等,或对每组同学进行统一编号1—6号,1号为组长,组长要组织好本组讨论。在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渐使学生养成自己推荐组长、分工合作,实施任务的好习惯。
3.强调全员参与。小组成员应轮流代表小组意见发言,当许多同学跃跃欲试想表达时,我会请所有想好的同学都站起来小声说一说。同学们自己编的题还可以请其他同学解答,小组与小组可以随机交流、帮助,使每位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然后请平常不易轮到发言的同学来向全班汇报结论。之后,再与其他组交流,最后班级交流,老师再概括得出结论。
三、进行科学的评价。学习过程结束之后,根据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的表现,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总结和评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大脑活跃程度高,及时的总结和评价,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1.评价要面向小组。学生小组讨论后,老师根据巡视和组际交流的情况,对认真讨论、发言完整正确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不够认真、意见零散的小组提出希望,增强了小组的集体凝聚力,培养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2.评价形式要多样。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各种表扬机制使他们体验成功。例如奖励五角星、小红旗、加分等。最优秀的小组在全班交流经验,让小组成员谈谈体会。这样,引发了小组展开竞争,这种竞争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
3.评价要全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于一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要给予积极鼓励和赞赏。另外,在学习中出现的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相互谦让的精神,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也要及时进行表扬。
 
 
 
谱好“三部曲”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桃溪中学  吴彩色
近年来,我们围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创新方法,拓展途径,注重“谱好三部曲”,即课前“热身曲”、课堂“激昂曲”、课后“舒展曲”,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情趣课堂”、“情感课堂”,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目的。
一、着力课前准备,谱好“热身曲”
1.教师备课必须充分全面,才能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这样,在课堂上就能有计划性地进行教学。备课注重“三性”:目的性、关联性、艺术性。用巧妙的课堂用语或环节与环节之间微妙的关联来联系。要正确、合理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有效掌握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密度,或指导学生高声朗读,或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或诱导学生质疑讨论等。通过优化教学时间,就可以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大,活动密度增强,课堂节奏加快,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增多,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2.学导案设计必须科学合理,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认真做好学导案设计,努力做到学导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自己所讲的知识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同时,在这个信息时代,积极运用多媒体设备,它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
3.学生预习必须自觉到位,才能实现课堂教学难点突破。比如,在教授How was your weekend?因为课文中会出现学生从未接触过的过去式,教师要学生进行预习。在做好预习工作后,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学生理解起来不会很吃力。然后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于学生疑惑的地方,进行积极的引导。
二、着力课堂教学,谱好“激昂曲”
1.转换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舞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实践中,让班级组建学习小组,打造学习共同体“以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2.大胆放手,让活跃成为课堂的根本氛围。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充分尊重与信任、发自内心的关爱与激励,他们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意识才能真正觉醒和得以发挥。其次,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其三,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情景,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敢于创新,让特色成为课堂的长久记忆。英语课堂中穿插游戏,在“玩耍”中学习。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我乐学”转变。英语课堂中选用教具,在“直观”中学习。如在教学what do you want to eat?JF ,直接在PPT上打出一系列与食物有关的英语单位,通过图文比较,学生能够很清晰地明白英语表态的方式。英语课堂中演示互动,在“参与”中学习。以唱英语歌曲、用英语讲故事或做某种演示动作等来导入新课,以增强课文的趣味性。
三、着力课后交流,谱好“舒展曲”
一是要注重培养学生求知兴趣。课堂后,要使学习的知识为学生接受,须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以教学需要为前提,适当延伸话题,紧密关系到最近发生的时事新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同时,在在课后融入生活元素。
二是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爱说、敢说、愿说,大声朗读的好习惯。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1423期
下一个: 第201609期
上一个: 第201423期
下一个: 第201609期
上一个 : 第201423期
下一个 : 第201609期
上一个 : 第201423期
下一个 : 第201609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