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高阳中学 王应正
今年寒假,学校给老师们下发了一本书,是李希贵老师写的《面向个体的教育》,在闲暇之余粗略的浏览了一遍,虽然没有细读,但也有所收获。书中的内容是李希贵老师多年的教育教学感悟,其中的很多观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师德——在教育界经常被讨论的话题,学校也是每年都在抓师德建设,甚至将师德细化为分数,难道分数就真的能反映出一名教师的师德好坏吗?李希贵老师在第五辑中进行了论述:《寻找质优价廉的师德》中“老师喜欢学生,然后又被学生喜欢,就是具备良好师德的老师。”细细品味,觉得其中道理浅显易懂,首先老师要喜欢学生,就是要教师喜欢本职工作,热爱教育,真心对待学生,对学生全身心付出,学生反过来就会喜欢你,与你真心交流。可以看出其核心就是教师要喜欢学生。良好的师德从爱岗敬业开始,首先,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要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生是立业之本,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乐于奉献、真心对待每一名学生。
师德是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它是社会文化长期积淀的特定的一种行为准则。师德与其他的观念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德观必定反映出其不同时代的特征,新时期的师德内涵也应体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一个人只有喜欢一个职业,他才会发自内心的工作,反之,对自己不喜欢的职业或岗位,仅靠制度加以约束,是很难道达到预期效果的,换言之,在我们教育工作中,一味地拿师德说事,可能效果并不明显。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各式各样的成员,有些人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教育教学工作;有些人根本就不喜欢,委曲求全;还有些人身在曹营心在汉,从事家教等第二职业,因此新时期的师德内涵必须加以改变,只有这样,才不会害了孩子们。都说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但因为少数师德败类的存在,这个群体如今却饱受社会的挑剔和指责,因此要严格的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真正落实《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好教师与学生的合法权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提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
促进班级管理的秘诀——参与管理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杜中学 杜巧妮
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人本”思想。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一切管理工作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反思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传统的“保姆式”管理会使学生缺乏独立自主性;“警察式”的被动管理则压抑了学生的自尊、自主意识;而两眼死盯着是否犯规的“裁判式”消极管理则剥夺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到底怎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切实改善学生管理呢?
首先,民主建立班委会,民主制定班级公约。在建立班级之后,民主选出一批工作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手把手地教他们管理班级,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主人翁精神的班干部。现在的孩子,追求平等、民主。作为班主任,如果高高在上,忽略学生意见,一意孤行,势必使自己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大打折扣,严重的将会使得学生产生敌对情绪、抵制情绪。因此,在选出班干部之后,我利用班会与全班学生一起共同制定了新学期的班级管理制度。让同学们共同参与制定班级公约,学生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班会气氛异常热烈。之后班干部对同学们制定的公约进行了归纳整理,不完善的地方又进行了讨论。初稿形成之后,在班上公布再次征求意见,当同学们都没有意见后,班级公约制定完毕。新学期的班级管理制度形成后,我对学生说:“制度是大家经过深思熟虑共同制定出来的,老师希望大家能说到做到,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一个好学向上的班集体。”通过实践,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挺按章办事的,违纪的学生比较少。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责任心较强的学生都能在每周的周记中指出某项规定的不足并提出恰当的修改建议,这为我制定下学期的班级管理制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制定公约看似费事、费时,但遵从的是班级的“民意”,“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所以执行起来效果明显,很好的约束了学生的行为,为搞好学习做好了保证。
其次,实行班干部轮换制。班干部一旦当上一般轻易不会改变,这样必然使一些有能力、有作为的学生失去锻炼的机会,而那些身为班干部的学生,由于无竞争,无危机感与紧迫感,因而也无干劲。而且,大部分的学生,都怀着当班干部的愿望,他们乐意为班级出力。因此,我试行各小组长值日志。小组比赛,看哪组的纪律性更强,自觉性更高。每次轮到哪位同学当值日小组长,工作总特别认真、负责。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他们释放的能量有时是我们无法估量的!看,孩子就是这么热心、这么可爱,他们从轮流当班干部中体会到当班干部之乐、之苦,也懂得去关心、理解他人,认识到“管”与“被管”的乐趣,调动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班级的纪律真主人翁意识,班级管理明显容易多了。
最后,着力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的脑袋富起来。多读书、读好书是一个班级文化建设必不可好的部分。班上制定了图书借阅制度,由班级图书管理员统一管理。定期借阅图书,班级成员相互阅读,有好书了交给管理员大家共同分享,拓展学生视野,扩大阅读面。每周的主题班会预留“美文赏析”时间,由学生推荐好的文章交流,资源共享,共同成长。此外我还在班级征集并整理了班级誓词、班徽、班训和班级奋斗目标,个人短期奋斗目标和长期奋斗目标,个人座右铭等给学生成长注入动力。丰富多彩的主题板报也是德育的主阵地,班级充分利用黑板报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等各方面的教育。黑板报分组分期办,班主任、学习委员和各组成员共同参与,一期一个主题,学生自主确立主题,搜集材料,设计版面,并对各期的板报整理,最终评选出“最佳板报设计奖”,进行奖励表彰。一抹绿色,会让班级春意盎然,带给人希望与绿的遐想。我的班级我建设,让学生带来绿色植物,悉心呵护,绿化了班级更增强了学生的爱心与责任心。看,师生同心努力营造和谐成长的氛围,向着“竞争有序、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目标前进。
校园标语的使用要 “四有四忌”
□ 湖北省南漳县武安镇西关小学 王 志 龚志芬
校园是育人的场所,校园标语是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为此,我们在拟定和使用标语时,不可随意为之,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标语的使用要有“个性”,忌千篇一律。个性化的东西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比如,有的校园针对学生使用手机这一现象,打出了这样的标语:“不要让青春被手机啃的干干净净!”“亲,我们不能让青春随机而逝!”就很好地警醒了学生不要作低头族。很多校园在标语的使用上,还是沿循着传统的那一套,显得过于呆板,不能给学生和家长留下太多印象和好感。相对那些传统的迎新标语,这样拟定个性化的标语方有生命力和感召力。
第二,标语的使用要 “常新”,忌一成不变。校园使用的标语,不能一年到头就是那几条内容,以免标语口号“抬头不见低头见”,导致学生熟视无睹,甚至心理麻木。校园应该经常与学生们沟通,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思想动态,并让学生参与拟订标语,这样才能使标语接地气,对症下药地解决好学生的思想问题。比如,我校有一段时间,发现学生新年之后入学,花钱如流水,学习不用心,我们拟定了“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无声的教育,不久学生中铺张浪费的现象明显减少。以下是我校近期更新的几则标语:家长养育辛苦,报恩唯有苦读; 脚踏实地山让路 持之以恒海可移;不敢高声语,恐惊苦读人; 走进教室踌躇满志 走出教室意气风发。
第三,校园标语的使用要有 “温情”,忌简单命令。中小学生,对于盛气凌人的言词或教训人的口气非常反感,所以校园在制作标语时,语气不能生硬,要注意渗透情感因子,要以情感人,将命令式的语气换成善意的提醒语言。比如,将考室标语“不许作弊!”改为:“亲,作弊的话,处分决定包邮哦!”改“损坏玻璃罚款10元”为“当心压坏玻璃受伤!”;把指责的语言变成问候的语言,如改“不讲卫生可耻”为“养成卫生习惯,祝您身体健康!”;将生硬的语气改为祈请的语气,如改“禁止随地吐痰”为“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不要随地吐痰!”。“爱我、护我,别踩我!”“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花在丛中笑,园外赏其貌。”“别晃我,我怕疼!”“茵茵绿草地,脚下请留情!”这样富有童真童趣和温情的标语,使师生颇感亲切温暖,更容易使其产生认同感,从而达到教育影响作用。
第四,校园使用的标语要 “理正”,忌引入歧路。校园在制作使用标语时,还应注意标语的 “理”要正,防止出现负面效应,使学生产生与本意不符甚至相反的感觉或联想,而违背了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初衷。如,有的校园为了鼓励学生冲刺高考,打出“考场如战场,多拼一分,压倒一片!”,还有一个校园则打出”“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 否,滚去学习!”“不学习的女人只有两个下场:逛不完的菜市场,穿不完的地摊货。不学习的男人只有两个下场:穿不完的阿迪吊丝,捡不完的破瓶烂罐。”这样的标语让人感觉将学习的目标更加金钱化、功利化,实在是一种错误的价值导向,难道高的富的帅的就可以不学习了吗?这于教育而言,是一种悲哀和退步,教室里悬挂这种标语就很不妥。
因此,标语口号的拟定使用决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形式问题,而应该是一个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
用心灵赢得心灵
□ 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西宁小学 陈 梅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学生亲其师是因为教师爱学生。而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肯定会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爱。
一、 尊重学生,要平等的对待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虽然不同,但在人格上却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即是师生,又是合作伙伴。因此,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抛弃权威和“金口玉言”,承认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其内在潜能,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
平等的对待学生,教师还需要注意“小节”。比如,当我们需要学生帮助时,应该用征询的口吻,或“请”字开头。对学生的支持和敬意,我们也应该给予回报,要适时地对学生道声“谢谢”,或及时表达我们的感动。
二、 尊重学生,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自尊心人皆有之,并与自信心进取心密切相关。因此,教师一定要维护好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对后进的学生,切忌当众羞辱、谩骂或体罚,迫使他们服从自己的意志。一个哲学家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也能时刻记住,不要让儿童‘成为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三、 尊重学生,需要理解学生。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但是,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都想得到赞美和认可,这是他们共同的心理需求。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学习态度消极,在学习上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对待这类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大加赞扬,以激励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例如,在课堂上鼓励他们只要认为能回答的问题就举手,他们答对了就慷慨地给予表扬;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课堂上要检查的知识点,可让他们提前准备,使他们有更多机会获得成功,体验满足的快感。实践证明,这么做,能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建立自信心,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动力,从而在学习上形成良性循环。
四、 尊重学生,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学生还是一个个正在发展的不成熟个体,在他们身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教师要宽待学生的不足,宽待学生的冒犯,不要过分苛求学生。只有宽容的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当然,宽容绝不是放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严寓于爱、爱寓于严的原则。否则,师爱就会变成溺爱。
成为广大学生喜爱的教师是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表者的愿望。尊重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唤起学生改正错误、追求上进的愿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尊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用心灵赢得心灵,使学生因为教师的爱而更加努力。
如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高阳小学 王希新
为了提高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采用主体性学习方式尤为重要。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一、走近生活。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和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并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教学《春天里的发现》这一课程时,我首先带领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把学生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其次,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春天、观察春天,让学生了解春天“不仅美而且是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乐趣。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寻找、体验感受到的春天,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和春天玩。在玩中,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春天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内心深处就会自然滋生一种想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是教师组织活动的主要依据。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开放的、强调儿童个性、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因此,与典型学科课程的教科书明显不同的是,教材为教师因地制宜地创造和开发富有特色的本地区、学校和班级的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同时,教科书的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使它不再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而是成为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因此,在使用教材时,一定要改变以往“教材为中心”的教材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计划,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发展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或看图讲解。在保证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可对教育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儿童在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教育活动中各个方面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适宜当地的课程内容,本课程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儿童生活周围的人和物、家庭、学校、社区、自然、环境设施、人文景观以及儿童生活中的体验、经验、发现等等,各种节目、文化活动、重大事件、民俗活动等等均可视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也就是说从儿童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发掘出课程的宝贵资源。
三、教师在课堂中适当创设情境。情境可以传递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堂情节,适当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我在教学《我在慢慢长大》这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准备自己从小到大的生活照片。课堂上通过互相展示照片(同桌展示、小组展示、上台给全班展示等),让学生感受体验到自己在长大。当有一个同学展示出这么一张照片时:一位年轻妇女抱着一个小姑娘(明显看出是一对母女),小姑娘手里拿着蛋糕在吃,妈妈在微笑。我就问:“这是你和你的妈妈吗?”小姑娘点点头。于是我接着说:“妈妈抱着小时候的你,有时候胳膊都累酸了。从小到现在,妈妈疼你、爱你,有好东西自己舍不得吃,总是留着给你吃,为了你的健康成长、幸福快乐,付出了很多艰辛,你应该对妈妈说句什么话呢?”通过我对她道德情感的引导,小姑娘很快感悟,接着说:“我应该对妈妈说声:“妈妈!谢谢您,您辛苦了!”。因此,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好的教育不是围堵,而是积极的疏导
—— 校园草坪四周是否要安装防护栏的思考
□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 宋鼎新
好的教育在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上进心,促进其不断完善自己。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不知不觉中得到心智启迪,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的一言一行,才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一次学校晚自习中间休息期间,我和学校一位总务主任站在教学楼五楼的窗户旁看着校园里来来往往的学生闲聊。也许对我来说,平时只注重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行为规范,而忽视了学生在校园里的表现。看着一些学生随意穿越草坪,甚至在草坪里追逐打闹,让刚刚变绿的校园绿装遭到人为的破坏,就像一位农民看到自己精心呵护的庄稼被人践踏时的心情是一样的。于是我忍不住问到:“王主任,学校为什么不给校园那些草坪四周安上护栏呢?安上护栏,一来可以给学生一种警告和提示,二来也是给学校管理学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这位主任给我的回答让我不得不进行反思,他说:“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如果给校园里草坪四周安装上防护栏,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怎么能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呢?如果离开校园走向社会,他们对没有护栏的草坪会做出怎样的举动呢?再说你见过哪个学校在草坪四周设过防护栏?”主任的话让我一时无法应对,校园里的草坪和防护栏之间所延伸的潜在教育理念,引起了我久久的思考。
在校园里的草坪上是否需要安装上防护栏?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首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其次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呵护身边的美。如果校园里的园丁看到自己辛勤种植的花草就这样在学生的脚下凋零,又会有何感想呢?为什么留在草坪边的路不走,而他们偏偏要穿越草坪,肆意践踏草坪呢?如果学生连校园里这么一点绿茵都不能放过,今后走向社会是否会做出更出格的事情来?所以学校培养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发现身边的美,善于呵护美。就如有一句标语所写:“你欣赏小草的嫩绿,它欣赏你的高贵 ”这应是每个学生所应有的素养。作为学校,我们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社会公德的提升,淡化了对他们自身审美素养的培养。就笔者今天所看到的践踏草坪现象而言,相信孩子们都不过是无心之举,但他们在许多现象面前缺乏足够的辨别判断能力却是不争的事实。
为了校园里这一片绿茵,校园草坪四周的防护栏一定是要安装的。如果不安装防护栏,校园里最美的绿茵就会失去,因为校园的主人缺少一种呵护校园美的情趣和责任。只有当我们的校园的小主人公,意识到校园的一花一草是为营造美的校园而绽放时,当同学们看到校园里这些醒目的标语:“小草微微笑,请您旁边绕”“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学生的心灵似乎时刻都被他们洗礼时,他们还有理由践踏草坪吗?当学生学会从审美的角度来对待校园的一草一木,以主人的心态呵护校园里的一花一草,那时草坪四周防护栏的使命就会自然结束。所以只要每一位同学具有审美的情趣,拥有呵护校园一花一草的胸怀时,防护栏在校园出现就会显得很不和谐,正是那位领导所说校园里是不需要设防护栏。一个没有审美情趣,不注意自己一言一行的人,即使他的文化成绩再高,走向社会后,相信都很难获得事业和生活的成功。只有当我们校园里教育天平上的砝码向先育人这方面稍微倾斜一点,草坪上防护栏的使命自然就会悄然消失。
无声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一个学生在校的一言一行都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学校的教育除了注重对学生说服教育外,更应重视他们一言一行的教育。因为言行是一个人心里活动的外在延伸。校园的美不仅在于绿树成荫,花儿盛开,更重要的是校园的主人是否有一颗发现身边美的心灵和呵护美的行动。
日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路山小学开展暑假爱眼护眼活动,并向家长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共同促进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王 乐/摄影报道
第二版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文泽圃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整合的有效途径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张 锋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整合是指在教学中,突破学科章节的限制,把相关知识、相关学科与相关现象综合起来,使教学内容、目标、过程及评价等要素之间进行整合,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整体效应。它包括数学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数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数学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等。
一、联系性数学教学。数学教学走向综合化,首先要把本学科知识联系融通。初中数学包含“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几大领域,他们不是割裂的条块,而是进行了系统的综合与再划分。虽然教材编排注意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但混编和螺旋上升的处理方式使知识显得不太系统,这就需要教师引导。联系性教学把内容看作彼此相关的知识、工具,有可能以交织在一起的形式出现,如数形结合、数据处理、数学建模等。适时加强各领域的渗透与前后知识的综合,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与合理的知识结构,也利于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综合性数学教学。数学教学的综合化,体现为密切数学和其它学科间的联系。从多向、多维、多层的联系中寻找结合点,把“触须”伸进这些学科中,建立起数学通向其他学科的“互联网”,实现学科间的整合。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其他自然学科的工具,那么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和普遍适应性技术,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它的简捷与理性,使之在研究诸多客观世界中不可缺少。教材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大量的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入,进一步促进了数学教学综合化的发展。反过来,其他学科又包含着很多数学因素,为数学提供鲜活的背景与素材。要用“大课程观”的理念将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起来。跨学科学习,消除学科间的隔膜,对如何挖掘其他学科的资源,利用数学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提出了新要求。八年级下册前两章,多处提到电阻、电压、功率、压强、杠杆等名词,如PR=U2,电压一定时,用电器输出功率是电阻的反比例函数。再如研究F=pS时,当压力为定值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利用函数图象来表示,p与S的关系一目了然。这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将促使学生更自觉地去探究知识。
又如,数学需要表达,需要大段文字的说明、阐述,而语文知识让数学表达简练、明白。学生比较陌生、定义又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利用语文知识增加数学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实教学中研究比较多的多媒体与数学的整合更是体现了学科间的整合。多媒体课件是解决教学重难点强有力的工具,如对位似、函数性质等知识探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数学将被充实得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
三、生活化教学。数学教学在立足综合性、着眼实践性的同时,要重点突出数学性,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增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通过提炼生活场景中的数学因素引入概念,可以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身边的问题,另外,可以走出闭塞的教室,回归生活,在广阔的生活空间展开数学教学。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实践活动,将课堂与课外、教材与活动、学校与社会实现有机整合。
教材 “相似”一章,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实例(照片、足球、车模、不同字号的字)引入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的概念。“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给出了一些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生活中不能直接测量物体长度的问题(金字塔高、河宽、盲区)。再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引用古老的鸡兔同笼问题。教材中的生活比比皆是,生活中的数学举不胜举。教学中要特别留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中学政治组 刘丽梅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最基本的形式,应当成为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最有力和最重要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是学习动机在态度上的外在表现,所以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是进行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首要条件。
学习动机一般可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是由学习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对学习的需求,如教材内容的新颖、教师讲课的生动、教学方法的恰当等这些都可以引起直接性的学习动机。间接动机是指与学习活动没有直接联系,是把学习作为实现某种目标的手段成为间接性的诱因,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取得好成绩回报家长等。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直接动机,更要帮助学生逐步树立为祖国建设而学习的高尚动机。因此,教师要结合学习内容,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要创造一个民主的学习气氛。创造性思维的激发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一个适宜的心理环境,在一个受压抑、拘束的课堂中,是不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的教师时常抱怨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没有考虑到自己是否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融洽相处、学生敢于大胆自由发表见解的环境。所以应将以讲解教材、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以增长经验、发展创造力为主的开放式教学,将传统的、严格遵守常规的“听讲”式课堂气氛,转变为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将讨论、争论、辩论的学习方式引进课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要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心理学告诉我们,思起于疑,人们的思维活动与问题相联系,从发现问题和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开始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造一些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提出的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为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坚持最近发展原则,应坚持学生难于达到,又能达到的最佳难度标准;还要坚持激励求异原则,研讨问题,获得正确答案,予以肯定、认同,同时更要激励学生对同一知识点从各种不同角度,发挥新奇思路,提出各式各样的言之有理的新见解、新想法,为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提供最佳的外部条件。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向学生设问启疑,而学生的质疑问题是学生主动发问解难,虽有联系,也有差异。学生发问,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往往经过独立思考,感到迫切需要解决。在探索解决这类问题时,往往经过独立思考,有更为强烈的认识兴趣和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应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大胆地对教师的见解提出质疑,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质疑,鼓励独立思考,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五、要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以最大的兴趣投入学习之中。新课改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对培养、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大有好处。要提倡启发式,运用发现法、研究法,鼓励和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独立思考,去钻研问题,发现规律。实行启发式,并不排除老师的讲授,但讲授应具有启发性,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充分动脑,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授的重点应当是显示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使学生受到启发与激励。
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让全体学生完成学习目标。面向全体,还要注意对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例如,对习惯依靠记忆、再生性思维的学生,要着重加强发散思维训练;面对分析、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差的,要注意逻辑思维的训练。有人认为培养激发创造性思维只需要进行扩展思维,广泛的发散,自由的联想,是提出各种可能就行,但也需要集中思维,在众多的可能性中筛选出最优的方案。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机结合才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要有针对性,使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实验小学 董 峰
通过课堂实践与教学理论相结合,又依据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我班构建了小学数学“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核心,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激发对数学的情感,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
一、教师掌握好课堂调控的度。传统的课堂秩序是强迫式的,特点为限制性、规定性和强制性,无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课堂成了教师发号施令、展示威严的场所,学生成了课堂的附属品,单向教学活动的对象。试想在这样的课堂秩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到尊重吗?学生的思维能活跃吗?学生的情绪能高涨吗?他们能自主学习吗?因此,要想使课堂秩序由强制走向自由,.就要考虑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秩序的制定,逐步建构新型的、相互约束、相互促进的课堂秩序。在课堂秩序重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跳”出来,尽量使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以引导和帮助。例如,课堂上经常要有小组之间、全班的交流活动,往往会出现这边大讲、那边小说的局面,课堂显得很乱,难以调控,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而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倾听不仅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技巧,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因此让学生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善于观察认真倾听的同学,并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找几个同学说说刚才同学发言的要点,然后再找那位认真倾听的同学复述发言的要点,要不惜花费一些时间,培养学生倾听发言、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慢慢的,学生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我要求到形成习惯。
二、课堂秩序是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任务的有力保障。良好的课堂秩序可以维持课堂的稳定,降低教师的焦虑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课堂的自由秩序,而不是课堂的强制秩序,这一秩序的建构基础是所有成员的自由、自主和自愿。自由开放的课堂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东西,教会学生怎样思考、怎样做事、怎样创造、怎样合作。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靠小组合作来研究,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当作教学的“必须手段”。课堂上,一个小组活动接一个小组活动,不考虑活动的价值,一味追求“热闹”,课堂气氛是活跃了,教室里却显得乱糟糟、闹哄哄,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也是造成课堂“乱”的一个原因。因此,我们教师不应把注意力都倾注在热热闹闹的、外显的小组活动上,而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思维上的“动”,对于那些没有思维参与的、简单的小组活动我们宁可放弃。从这个层面讲,我们更提倡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与交流,营造动静结合、有张有弛的课堂节律,从而达到调控学生情绪、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使课堂教学紧张而有序地展开。
三、加强分析、综合、类比方法的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法的思维过程,比较切合学生的思维实际,为学生所乐于接受,且易于找到解题的途径。而综合法的形式便于叙述。所以,解题时最好边分析边综合。这对于较难较复杂的问题,就更为适用。类比的方法将把思维对象与已知的知识、解法联系起来,从它们相似关系中发现解决问题的“钥匙”。因此,加强分析、综合、类比方法的训练,有机地将它们揉合在一起,这对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大有助益的。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主题班会引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
□ 浙江省温州护士学校 朱春苗
众所周知,现阶段的中职学生的整体水平不高, 学习兴趣低落,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和自我效能感低下。他们中的大部分只追求眼前的享受,而不去想未来该怎么办,故导致行为涣散,无所谓,成长的内驱力很弱。
中职生已有明确的专业,作为班主任,可开展系列主题班会课,引领学生进行积极的未雨绸缪的思考,挖掘上进心,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方案,并进行阶段性的跟踪督促,不断地激活她们成长内驱力,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力求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生活方式。
一、认识自我——《我是谁?》
主题班会《我是谁?》,首先引导学生从职业兴趣、价值观、性格特征和胜任能力四个方面分析自身条件的特点。其次,通过该职业成功案例展示让学生明白自己选择的职业须具备怎样的个人素质和条件,相对比较合适。接着让学生对照成功案例中的人物,明确自身的职业优势和劣势。
如作为护理专业的班主任,以护理专业的创始人马丁格尔为成功典范,也可以本校的知名校友或学生熟知的护理专业老师为例,分析她们成功背后的因素,如她们都喜欢护理专业并全面掌握了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拥有愿为护理事业奉献一生的价值取向,不在乎金钱多寡与地位高低,热心助人,知足常乐的心态。这样让她们感悟自身在专业领域的优势和弱势,能较清晰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并树立榜样, 明确奋斗目标。
二、环境分析——《××班,我来了》
这里所谈的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主要是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对学业的支持、对孩子的关爱等。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总趋势、专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形势、社会人脉关系等。重点分析学校环境,如在主题班会中,可通过理论和案例的方式,解析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让学生明白在良好的班集体中个人会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自由是相对性。并组织学生认真地学习《学生手册》,熟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了更好地提升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商讨在校规的框架内再制定一些班规细则,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成长条件。
三、职业目标定位及其分解组合——《我的××我的梦》
根据认识自我、环境分析,就可以进行职业目标的定位。职业目标可分解为长期职业目标、中期职业目标和短期目标规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好每一天该做好的事,终有一天成功的大门会敞开。
如在护理班,教师通过对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学业成绩的管理、就业前景和学业提升渠道的介绍,引导学生进行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下面以护理6班黄某某短期目标为例,说说目标的定位、分解组合。
中专在校期间总体规划:
1、思想政治方面:提高思想认识,争取入党。
2、学业方面:以优异成绩完成中专学业,拿到护士资格证书。
3、个性发展方面:在三年尽量把自己想干的事都干了,看自己想看的书,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尽量不留下遗憾。
4、身体素质方面: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素质。
中专三年具体规划:
1. 高一:尽可能地多参加社团活动,增见识,升能力。
2. 高二:会考科目通过基本能力测试。
3. 高三:考取护士资格证,参加中职高考,保专争本。
四、评估调整——《××阶段性自省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与修正。在一般情况下,定期评估规划。当出现特殊情况,要随时评估并进行相应的调整。规划调整的原则:因时而动、随机应变。如《期中考阶段性自省调整》。
实践证明,一位有明确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中职生,意志力和成就动机较强,往往可超乎寻常地突破学习生活局限,创造一个充实成功的自我。故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引领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激活中职生成长内驱力的良策。
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高效课堂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郑 文
教师要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还需要注意什么呢?那就是要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翻转教学法》这本书中说到:“每一课都有一个固定的组成部分,即课程预期结果。课程的内容各有不同,但是都需要一个领路人,高效的课堂上教师会把教学目的清晰地说出来,写下来,并时常回顾,便于教师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所学内容。”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熟读教材,明确目标,然后课堂上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呈现教学目标的形式可以转化成测评的形式,来提出对学生的要求。注意学生课堂反馈,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肢体语言,学生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或是检查学生们是否理解所教内容,核对问题答案等方式来收集反馈。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克服课时少的困难,还要在课堂上创造真实的情境,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学习条件;充分利用语言环境和设备,如通过多媒体教学,提供大量的感知、体验、模仿等实践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保证每位同学有三至四次的课堂练习经历。强调要培养学生交流能力使学生通过交流发展语言运用的能力。
语言学习是过程和结果不断循环进行的,中小学英语课堂有一个误区,就是英语教师往往在新知识授课结束后,马上让学生表演期待学生活学活用,这样会增加学生的焦虑感,这是需要纠正的一种倾向。小学英语教学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侧重英语的理解性输入,一切课堂活动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语感。通过多听、多模仿,在有意义的语境中进行训练,奠定语音语调的基础,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英语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重点强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更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因此每位老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及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虽然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问答与讨论,但教师不应强迫学生给出某问题的答案,为了回答而回答是不可取的。当学生面对问题不知所措时,教师要时刻准备着引导学生。课堂上为了确保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我们一般会建立讨论组,也就是平时我们采用的小组合作方法。通过相互交换想法,分享心得,每个学生在班上做到了开口说话。这样才有了互动,有了互动学生才会有创新。同时,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为了激发学生互动与展示的积极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英语新课程规定:“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与合作者。”这使学生从被评价对象成为评价的积极参与者,确立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如果评价使用的当,就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并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形成继续进步的动力;也可以让学生自省和反思自己的欠缺之处,调整学习策略,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适当调控,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在实际的评价中,我们教师要注重评价实效性,使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方面要控制评价频率,避免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延误课堂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防止评价成为一种形式。
《英语课程标准》曾指出,评价帮助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课堂教学评价可将教师、学生个体和小组群体评价三者结合起来使用。但评价的具体形式要根据每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性质选用相适应的评价形式,教师无需将所有评价形式都在一堂课中体现。
总之,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英语课堂,首先要创建良好的班风,班级秩序要到位,要有凝聚力,在英语课堂上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情况,采用分层教学,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利用评价机制,有效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这样才能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物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整合的思考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高阳中学 武 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而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物理概念规律都建立在实验基础上。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整合实验教学与多媒体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下面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一下实验教学与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整合问题。
我们的思路是先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行探索,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再用多媒体辅助,寻求实验现象之间的规律。
例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中,根据物距的不同(大于二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而大于焦距、小于焦距),成像的性质和大小也不同,学生尽管进行了实验探究,仍对此感到较难理解和掌握。我们通过制作一个flash动画,使物体可以沿着凸透镜主光轴移动,让学生看到像是如何随物距变化而改变其大小和虚实的,使原来的三个孤立、抽象的结论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又如在学习船闸是怎样利用连通器原理使船顺利通过的,通过视频资源播放,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认识船闸的工作原理,这是任何语言描述都无法达到的,通过多媒体可以培养学生学会从整体上观察思考问题,增加了他们的认识和思维深刻性。
在实验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中,必须注意发挥二者各自的特性,区分主次。一般应以实验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实验探究重过程,采用的是归纳法;那么运用多媒体应强调理论,着重于实验现象的解释,采用的是演绎法。实验探究与多媒体应相互补充,扬长避短,以达到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无论实验教学还是多媒体应用都必须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此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学有所获。
如何培养聋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 山西省晋城市特殊教育中心校 张爱霞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聋哑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要提高数学质量,达到大纲的要求,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在实践中我体会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同时进行外,在课堂中,根据知识内容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这是培养聋哑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下面,我就此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一、让学生通过表象所获得的初步概念,逐步将知识转变为能力。培养聋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是数学学科主要的任务之一。要完成这个教学任务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反映了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向学生提供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学中如果对此不重视,往往以自己的讲解代替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干燥地就概念讲概念,甚至在学生对概念还没有具体理解的情况下,就转移教学重点。还有的时候讲概念知识本身,脱离学生的特点,忽视直观的作用,要求学生对概念机械记忆的多,实际练习、检查学生掌握效果的课堂环节少。这些做法,对聋哑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不利的。
由于聋哑学生听觉器官的丧失,在他们的思维中,占主要地位的不是概念,而是具体的形象。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这个特征,遵循聋哑学生思维活动特点,使他们最好能通过形象、生动的知觉作为形成概念,发展思维的材料。例如,对初入学的聋哑儿童来说,数和数字的形成,是个抽象的知识。为使他们掌握和形成正确、完整的概念,就必须以实际的、具体的事物做基础。使他们借助于具体存在的形象和数字对比起来,在此基础之上,抽象、概括为数字。使学生掌握概念的含义。
二、加强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应用题就是把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文字或图形等方式表达出来。它有计算的目的和计算的依据,就是说问题和条件是应用题必备的两个组成部分。能否正确掌握问题中的条件,进行准确运算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运用概念分析、判断、综合的过程,是把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途径。因此,在数学中应把重点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在应用题教学中,应该借助于聋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图形,通过观察、比较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老师从中指导,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如使学生掌握判断,分析应用题的一般方法,通过不同类型应用题的对比,掌握运算规律,通过应用题之间数量关系分析如何确定应用题的类型等等。在教学中有时往往忽视这一重要环节。如在学生没有充分认真思考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让学生肯定运算方法,或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包办代替了启发学生对难点、重点的分析讲解。在做练习题中不注意调动学生开动脑筋,进行积极思维,而是只怕学生不会做。对应用题逐道列式后再让学生动手做题;还有的学生不会做的题,老师不分析难点在何处,不指导解题的关键,而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算法。这样势必使学生靠猜题、硬套题的类型或片面依据问题中的某些词语来解题。这样很容易造成囫囵吞枣似的死记硬背的现象。时间长了,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抑制。达不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采取多种措施培养聋哑学生思维能力。聋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建立在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基础之上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尽快促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反之后两者能力的提高,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如果通过必要的途径以及多样的训练并持之以恒就能收到一定的效果。我们在课堂中可以采取很多措施,如:多媒体演示、直观教具、图形的利用,直观形象的演示,不同类型形象的对比,动作的演示等等。下面我就从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培养聋哑学生的思维能力,谈谈个人看法。应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应用题的理解:1. 掌握表达数量关系的词语。2. 找出相依的数量关系。3. 根据数量之间关系,补充不同的问题。4. 根据问题,补充条件。5. 掌握应用题的结构。6. 打好文字题的要求。7. 讲清中间过渡问题。
第三版 责任编辑:兰 菲
小学数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整合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杨玉星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数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那么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课件创设学习情境,提供探索的策略和途径
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而活泼,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去发现各种新鲜的事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用电脑展示故事:孙悟空给小猴子分饼,有一天,孙悟空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了4块,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见到说:“我要2块。”孙悟空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块,分给猴乙2块,猴丙更贪心了,它抢着说:“我要三块。”于是孙悟空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12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最多吗?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此时,教师把握时机,导入新课。
二、应用多媒体,精心设计练习课件,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维目标的培养,需要形式多样的练习。这时交互式的多媒体练习课件就能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发挥其作用,它能使练习、复习等环节轻松、愉快,能使学生在练题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在玩中学的有趣的事。如:在讲述圆柱、圆锥和球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对圆柱、圆锥、球的认识推算出面积公式,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课件中图形分、合、转、并、移、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的必要解说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感效应,同时利用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公式的推理模拟,不但能彻底地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抓住切入点,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激发兴趣时切入。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如:在小学数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一节中,可制作一个课件,让一个由多个图形组成的房子分解成一个个小图形,可以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移动、变色、同步讲解、闪烁等进行分割,形象生动地描述图形分割的过程,便于学生切实理解房子面积的计算。
2.突破难点时切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然后对实物图进行抽象化的展示,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为了突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儿”这个重点,我设计了辅助课件进行演示,先展示大、中、小三个圆的周长拉曲为直成三条长短不同的线段,然后用三条直径分别去测量各自的周长,量3次后都剩余一小截,加红色并闪动剩余的一小截,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儿”的规律。这个动态的过程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的,而用CAI课件却能轻而易举地帮助学生观察理解新知,达到了突出强调教材重点的目的。
实践表明,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老师,我想回家
□ 四川省彭州中学 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