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第201937期 2019年10月10日
第一版
“和合教育”让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 江苏省响水县第二中学 殷作富 沈 洁
江苏省响水县第二中学以“和合教育”为引领,让学校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连起来讲,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在平常教学中我们以“和”为价值取向,以“合”为途径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全力构建以“立德树人、和合共生”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努力让文明的种子在每一名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一、打造“和合”文化,营造“和美”校园
学校打造“和合”文化,达到“由和致合、由合制胜”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要营造“和美”校园。我们非常重视用师生作品装点、美化走廊的环境,在每层楼道的墙壁都设置了黑板,张贴关于德育的宣传画,在楼梯、草坪等处还设置了生动活泼的温馨提示语。此外,我们还积极打造“温馨教室”,各班都有班级特色名称、班级名片、班级文化制度、班风班训及班级荣誉栏、班级“月度人物”的布置和评选。其次,要推进“和顺”管理。学校在年级组内部倡导并确立了“和谐有序、团结协作、优质高效”的管理目标。围绕管理目标,开展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做老师,如学生喜欢讲课就让他讲,这样学生就更能体会到老师的艰辛。同时,开展家校合作活动,通过对家长观念的引导和更新,有效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提高合作意识,凝聚“合心”力量
以教师合作的方式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合作意识,凝聚“合心”力量,我校变革考评方式,采用捆绑式双轨考评制,即对教师只考评一个班级、一个科目,不考评个人,个人完全绑定在同班、同科两个团队中,团队的优劣即为个人的优劣。这种考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合作意识,促进了同伴互助。学校采取新老协作的“传帮带”形式,从教学常规、教案备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努力做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通过集体备课,形成团队合力。在合力备课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得到了成长,在资源共享的同时,也提高了团队的向心力。
三、关注情智培养,推进“合情”教育
“和悦”课程教学,为师生终身发展奠基。课程是现代学校教学的核心,其秉持的基本原则是“以生为本,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校应努力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顺的师生对话、合理的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扬个性学生之长。同时,优化课程资源,通过“国学经典诵读”等校本课程的引入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做好语文教学和国学教育的有效整合;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学生品德教育、创新教育、家庭教育、各项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境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在每一代人身上发扬光大。
学校还要利用课堂创造丰富多彩的舞台和场景,为学生提供发展自身兴趣特长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能充分激发潜能、表现自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唯其如此,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开阔学生的视野。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和合教育”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情商的提升,造就具有智慧美、心灵美的一代新人。
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
□ 陕西省西安市秦汉新城渭城联合小学 魏昌妮
上课,是每位教师主要的日常工作,如何上的高效、优质,是每位老师毕生的追求,也是对家长和学生最好的交代。在这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
说到教学准备,大家都会想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但有时细想,我们的这些准备都充分吗?备教材并不是简单看教材内容,而是看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教材的重难点,以及本章节在这本书中的知识链接,而不是单一的知识点的传授,这才叫充分。备学生并不是只了解哪些学生是优等生,哪些是学困生,而是了解有多少学生对这门课有兴趣,哪些已经没有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找到原因后还要思考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们重新获得对这门课的兴趣。备教学不是单纯看你这节课用了多少种教学方法,你用了多少课件,你设计了多少活动,而是看用哪些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些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能否被他们欣然接受,这才叫充分。
二、要有组织课堂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不是以前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了解的知识越来越多,如何在课堂上驾驭他们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课前准备的再充分,在课堂上不能自由发挥,也只能是徒劳。课堂上应充分尊重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老师必要时加以引导即可,这样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释放他们潜在的能力,从而获得快速的成长。
三、要有良好的心态
老师每天要面对各种的问题,这需要我们要像僧人一样修炼自己的内功,练就包容、大度的心态。因为我们每天要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所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很关键。
首先,需要我们能处理好个人和家庭的关系,个人和同事的关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你面前每一个可爱的学生。
其次,我要能够用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学生所犯的各种错误,帮助他们,心平气和地引导他们,做他们人生路上的助力者,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主要工作。
最后,还有沟通好学校和家长的关系,用自己的人格打动他们的心灵,用先进的理念引导他们,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教育,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更容易开展,才能更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除了具备以上素养之外,还要提高个人业务能力,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并把新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打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能够始终高效、优质。
创新模式让家长会焕发新活力
□ 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中心小学 朱玉国
“如何开好家长会”这一问题让很多教师头疼,根据笔者实践,我们唯有认识到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并据此构建家长会的新模式,方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新模式的家长会,观念上应尊重家长的主体地位;形式上应注重互动;内容上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在工作中总结出四种新型的家长会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和家长的满意度普遍提高。
一、以问题探究为核心的“教育会诊型”家长会
这种模式的家长会主要通过班主任、任课老师提供的具体案例或者由家长来描述实践中所遇到的疑难案例,然后大家针对所呈现的鲜活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若干解决的对策,最后筛选出最佳方案供家长参考。这种家长会不同于专家讲座、经验交流,预设的成份很少而即兴生成的内容特别多,可这些即兴生成的内容往往又是最有价值的,关系会议质量的高低。因此,班主任在组织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必须对家长进行分组,而且分组时对家长人数要有所考虑,既要避免人数过多导致有的家长不能充分参与,也要避免人数过少导致讨论不够充分,影响最终效果。实践表明,10人左右为最佳,且必须组织有相同需求的家长来参与。
班主任在组织“教育会诊型”家长会时要针对具体情况对家长的讨论和发言进行及时地调节和点拨,既不要偏离讨论的话题,也不要使个别家长独霸“话语权”,要把“诊断”和“开处方”的权力交给与会的家长,让家长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促使每个家长都通过会诊有新的收获。
二、以互动交流为手段的“智慧分享型”家长会
这种模式的家长会借鉴了教师校本培训中常用的传统形式——经验交流和讲座来进行,只不过在家长会上做经验交流的主角是家长。一般由班主任安排一位或几位家长,讲授自己一些科学育儿的理念或者成功经验。
它最突出的优点是发挥了同伴教育的优势,容易引起家长的共鸣,而且可以使其他家长在很短时间内学到一些实用的育儿技巧,普及面比较广。缺点是其本质上还是一种单向的传递方式,容易“听着很激动,始终没行动”,或者会因为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性而导致其他家长借鉴其法时受到局限而实效性打折扣。
由于完全是家长来交流自己的教育智慧,家长交流的内容能否赢得与会家长的认同是家长会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指标。
三、以亲子活动为载体的“情感体验型”家长会
这种家长会模式借鉴了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抓住了家庭教育成功的核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班主任要通过设计一些亲子活动,为家长和孩子搭建起亲子沟通交流的平台,用情景体验的方式让家长从中感悟出教子良方。它的优点是过程非常温馨,轻松活泼又不失严肃的家长会现场犹如一次亲子派对,不仅形式深受家长喜爱,而且总能拨动家长的心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特别适合一些亲子沟通主题的家长会。
当然,班主任在组织这类家长会时,会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活动的载体,会中要精心组织,只有动情才能增效,不然,容易使家长会热热闹闹走过场。
四、以理念引领为指向的“认知澄清型”家长会
这种家长会模式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通过访谈、论坛、辩论等形式来进行。一般情况下,班主任是主持人的角色,而参与的家长通常是要带着观点的,在认真聆听或者发表观点的时候,产生思维的碰撞。
一般来说,这种形式的家长会特别讲究会场的布置,最好是开放式的讨论,主要发言人在前面半围就坐,其他与会家长坐在台下,可以随时参与台上的讨论。但要取得理想的效果,班主任的教育理论素养、现场调控能力和家长的个性观点积极表达是关键因素。
浅谈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的生动性
□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利民学校 周新平
初中是奠定语文基础能力的关键阶段,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就现阶段来说,中学生语文学习状况却不容乐观,学生们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语文学习困难重重。为此本文主要就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展开简单分析,旨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现代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不再是简单的阅读、识字教学,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提倡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工作经验,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性提出以下观点: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作为现代教师,首先应与学生真诚地交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通过自身的行为来感化学生,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简单来说,就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不带有任何偏见。面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失误,应给予他们鼓励,切忌一味的批评,更不能讥讽、体罚学生,避免与学生产生隔阂。其次,还应当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设有利条件,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快乐地学习语文。在课堂学习之余,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优雅的音乐,让他们放松身心,将学生们带入如诗如画的大自然当中,学生们为之所感、为之所动,学习情绪也会高涨,沉浸于语文的情景当中,这时引入课堂的要点,学生们必然记忆深刻,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语文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语文教育也应尽可能以课堂为中心,向学生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拓展,将语文与他们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充分结合起来。拉近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们的语文兴趣,同时还能够起到拓宽视野的作用,满足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更具趣味性。比如说学习《济南的冬天》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先搜索一些济南冬天场景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描述一下自己印象中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之后再与济南的冬天进行对比,最后让学生总结济南冬天的特点。这样不但可以打破课堂的限制性,还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让语文教学内容真正地拓展到实际生活当中。
三、创设教学情境萌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创设是激发学生们语文兴趣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语文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初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让教学中处处充满实践情景的创设,能充分调动学生们主动地参与的热情,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比如说在学习《苏州园林》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鼓励学生在网上和书上找一些好看的园林图片。之后在课堂上选择出一些精彩的图片,让学生们比较,发现其中的亮点,并加以解说,与课文以及苏州园林的图片进行比较,让学生们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美。总体来说,教师在完成每节课核心内容的基础上,都要举一反三地将课外知识融入课堂当中,比如说日常生活当中的事例,电影电视以及文学作品当中的一些情节、人物、故事等,从而让整个课堂更加生动,富有趣味性。
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是语文课堂实施教学生活化的重要表现,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方式。现代教师要想让语文教学更富有趣味,就应加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重视教与学的联系,并充分结合实际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型主题家长会的实践与思考
□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 赵翠翠 谌红娟
家校沟通、家校合作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而家长会就是家校共育的重要方式。笔者结合自身在高中召开小型主题家长会的尝试与实践,谈谈感受,以供参考。
一、小型主题家长会的优点
1.操作便捷,适时有效。小型主题家长会区别于传统家长会,参与人数少,规模小,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比较容易安排,时间可以是白天也可以是晚上,地点可以是办公室、会议室、功能教室,甚至是露天的场所。这就避免了传统家长会选择周末或者学校安排的限制。因此,小型主题家长会可以沟通解决时效性的问题。
2.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小型主题家长会的召开是为了沟通部分学生的共性问题,与会的家长或学生都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主体,可以针对共性的问题讨论沟通,商量对策。与会的家长或学生也可以得到共情,互相交流经验。这样的家长会有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消除顾虑,充分沟通。传统家长会是全体家长参与的家长会,每个学生、每个家庭都具有特殊性,一些家庭条件差、成绩弱、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家长往往很少与老师交流,听完就回家了,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更深入的问题,也就不利于教师对这些学生做更有效的工作。而小型主题家长会的参与者有着共同的问题与目标,就可以消除这些顾虑,畅所欲言,坦诚布公,共商对策。
二、小型主题家长会的环节
1.面向需求,确定主题。结合自身实践,我总结出在“一体两翼”模式下确定参与群体与会议主题。“一体”就是以解决学生问题为主体,“两翼”分别是面向学生需求、面向家长需求,确定参与群体和会议主题。针对学生需求,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比如优质生的促进、后进生的推进、特长生的培养、习惯不好的改善、学习压力大的缓解、学习态度的端正等。针对家长需求,可以按照家长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比如亲子关系的处理、孩子成绩下降后的处理、孩子厌学的处理、孩子交往过密的处理等。
2.制定计划,确定步骤。虽然是部分家长或学生参与的家长会,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也需要精心准备。小型主题家长会的步骤一般分为收集问题困惑、确定目标、确定时间地点、选择会议形式、反馈交流。
3.精心组织,分层推进。第一,向参会家长发出邀请,让家长们感受到尊重和关注。第二,参与的主体不局限于家长,也可以让学生或者相关领导、任课教师参与。第三,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和艺术。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都不同,我们的沟通要讲究技巧和方法。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说到孩子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才会主动与老师交流。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我们要以理服人。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碰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度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接纳他们的合理化健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三、反馈交流,后续跟踪
家长会后,要及时收集家长的反馈意见和建议,通过反馈交流进一步反思总结,提升家长会的质量。对于家长会提出的对策,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工作,要保持家校的经常联系。老师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家长经常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
教师和家长的有效合作,是助力学生成长的关键。召开小型主题家长会,可以使家长各取所需,有的放矢,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构建动态生成课堂 凸显课堂生命活力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中心小学 刘荣花
动态生成的课堂对小学数学教学意味教学观念的转变,让教师能够跳出教材的约束,不只是跟随,还参与开发、创造,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同时也促进了师生的互动共通,从而开启自由、宽松、灵感汇聚的课堂模式。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动态生成资源,全方位把握动态生成机遇,将未知、意外因素转化成教学的活力源头。
一、充分预设,创建弹性开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引线,主导着教学的正确方向,教学目标的预设,对于制作教学计划,分配教学时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计划不是毫无根据地武断判定,在动态生成意识下,教师对教学目标的预设,要有充分的弹性空间。要充分了解学情,合理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差异程度,不要强行对每一位学生规定相同的学习目标,而是给予学生相对宽松的发挥空间,最后在胸有成竹的计划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轻松参与。例如,在六年级《圆柱的体积》学习中,对于较复杂难掌握的知识环节,笔者的教学目标预设也放宽了许多。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距,预设了双重教学目标:基础好,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理解熟知的学生,指导其加深印象,深度探索公式形成原因;基础弱,不能掌握计算公式的学生,则鼓励其复习圆、长方形等平面图形的计算过程,并熟悉圆柱体的组成定义。在教学中,果然出现了知识掌握层次分化的情况,教师按照开放性预设,顺利完成了应对引导。
二、紧抓资源,调控灵活有效的教学过程
1.捕捉亮点,活化思维。对于数学这样的逻辑思维学科来说,更加需要发现课堂亮点,让学生们感受更具变化性、灵活性的学习实践。教师要随时关注课堂反应,捕捉课堂中的意外元素,并加以调整利用,让课堂动态变化成为正面资源,对学生产生轻松愉悦、活化思维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应变感知能力,能够成功捕捉到学生的智慧爆发点,让这些意料之外,又容易稍纵即逝的元素能够放大凸显,形成集体感染。
2.因势利导,巧妙纠错。在数学学习中,学习效果往往取决于各人不同的思维习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独特性,不厌出错,引导学生最大程度发散自己的思维个性。小学生难免有粗心大意的毛病,同时理解思路也容易迸发出奇特的路径,教师对于学生的出错不但要给予宽容和激励,还要从这些出错的小插曲中提炼出动态生成资源,因势利导,对学生们形成启示,让学生一面重塑理解,一面保留个性思维。
三、放手自主,提升尊重创新的学习体验
数学学习的目是要让学生学会创造性思考,学习中,教师的引导固然重要,但学生的自主参与体验更是不可缺少。这就需要教师组合有效的动态生成,适时对学生放手,尊重学生的自主实践意识,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富有变化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无负担地释放自己的创意思维。例如,在六年级《认识圆》的学习中,笔者要求学生们说出自己认为最标准的圆形画法。教师原本预计听到最符合自己想法的是“用圆规画”,但是学生们却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沿着茶杯盖画、用素描法先画一个正方形再在里面描圆形、直接用圆形印章盖个章等。教师没想到学生们爆发了如此丰富的想象力,于是并没有阻止稍显乱糟糟的课堂发言,而是放手牵引:“这么多方法,到底哪个最好呢?现在同学们自己动手来证明一下吧。”学生们抱着极大的实践热情投入到了亲手实践中。争论给了学生们交流的空间,而“放手”则维护了学生们的创新个性。
课堂教学原本便蕴含着精彩丰富的生命力,但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执教的保守意识和固守模式却让严谨下的呆板与统一下的僵化,掩盖了课堂生命力的光彩。在动态生成理念下,教师要敢于超越传统,创新追求,让数学的思维火花在学生们的个性张扬中连成一片智慧星空,洋溢出畅快活力。
第二版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
□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曲堤镇姜集小学 杨 杰
数学是一门与数字相关的抽象性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让游戏走进课堂,有利于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一、巧设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游戏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课堂游戏的设置不能单纯地为了游戏而游戏,老师在设计游戏时要符合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在游戏时获取相应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找规律”知识时,教学目标是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等。所以在设计游戏时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设计。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做几个动作,让学生猜下一个动作,或者是摆几个物品,让学生猜下一个物品是什么等,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科学创新游戏形式,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具体形象的,在抽象的教学面前许多学生感到无能为力,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失去兴趣。所以在设计课堂游戏时,老师要科学创新游戏形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创设游戏。对于低年级来说,游戏设计的规则要简单易懂,游戏形式要新颖活泼;对于高年级来说,游戏形式要有一定的深度,太简单了反而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老师在设计课堂游戏时,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教学知识目标努力捕捉其中的数学游戏,例如,在教学“鸽巢问题”时,教师在课程开始和学生一起进行魔术游戏:一副扑克牌,除去大小王,还剩52张牌,请5位学生每人随意抽一张,老师知道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相信吗?这样就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重难点讲解时再次导入游戏,就便于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样就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知识。在练习环节导入闯关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创新游戏教学手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越来越多地用到了现代化科学技术,使教学手段日益丰富。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游戏形式。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有的知识点学生靠想象理解不了,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演示讲解,使抽象知识具体形象化。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总之,游戏化教学,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它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获得知识,老师也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君山路小学 孙晓梅
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本文从加强计算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多样化的练习,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几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阐述。我分析了学生的作业,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感知不准确
1. 不看清楚题目就下笔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往往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3”写成“8”,将“26”写成“62”;把“+”写成“×”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
2. 容易被假想误导
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除上述原因外,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误导的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75+25×3=100×3=300;12×5÷12×5=60÷60=1;
二、 注意力不集中
1. 以偏概全
小学生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导致计算中出现不少错误。学生在学习新的计算方法的时候,重点注意新学的方法,往往造成口算的错误,或者只注意新学的知识点,在计算过程中却忽略了原来的知识点。比如:初学竖式除法,试商的时候往往出现忽略余数比除数小的知识点。
2. 丢三落四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做事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遗忘的情况。比如:学习乘法计算的时候,经常出现忘记加上进位“几”的情形。
3. 心不在焉
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很多时候都是由于不用心造成的。比如:草稿纸上的计算得数是正确的,但抄在作业本上就错了;三步的脱式计算有时只算了两步便以为万事大吉,不再往下计算。
三、学习目的不明确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除了上面的智力因素外,还有一些非智力因素。比如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对计算学习中的错误不重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我们应防患于未然。
1. 明确计算的重要意义
告诉学生计算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做好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2. 抓好新知教学,减少负迁移的影响
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由于先入为主,正确的第一感觉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教学的时候,要重视新知教学,让学生在开始学习的时候第一时间在头脑里形成准确、清晰的印象。第一印象的清晰对于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学会观察算式的特征
教会学生观察算式的特征,不要被算式的表象轻易迷惑,要仔细看清楚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和运算符号。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教师必须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地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现在的学生做作业就像完成任务,不管三七二十一,写完了就行,这就导致了计算错误率高。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提醒学生检查,如,数字看错了没有,运算顺序错了没有,数字写错了没有等,无法口算的还应该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每次检查作业都提醒、强调,同时教师亲自走到学生中间督促、落实,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慢慢养成了自主检查、验算的习惯了。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在教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的同时,还应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持之以恒地练习。这样,我们可以相信,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那一天不会很远。
激发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坛山街道中心小学 皮 婷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是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可是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课堂的有效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和谐的课堂评价能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评价的方法多样,可以是口头的语言,也可以是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非常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这对教师来说是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却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力量。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老师交往,增加学习兴趣。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针对初一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不仅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还能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引导学生寻求数学中的规律,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的一门基础学科。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掌握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以直接和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这样学生才会越学越有兴趣,然后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 河北省肃宁县教研室 张东启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有明确说明:英语课程学习,是一种过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以及实践逐步形成的一种技能,可以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能力,磨炼学生的意志力、丰富生活经历、发展个性、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和提高人文素养。新课标对老师的要求已经不再单单是英语知识的传授,还需要教师多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使学生既能做到学好英语知识,也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下,笔者简谈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理想,明确目标
理想是学生前进路上的指明灯,有了理想,才会有飞翔的动力。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去树立理想,帮助他们展翅翱翔于天际,因此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也就成为了德育渗透的重要内容。在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 10中,要求学生谈论自己将来的打算(future intentions)。在这一篇课文的讲解中,我们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谈论以下两个问题:1.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Why?2.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学生给出了各种答案,例如:I want to be a journalist,because I can make lots of money and travel around.I’m going to study literature and geography really hard.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初学英语时,要教会学生使用Thank you、Sorry、May I beg your pardon、Excuse me、You are welcome等礼貌用语,同时进行文化渗透,告诉学生在英美国家人们常使用的话就是“Thank you”,无论是在亲人、朋友或陌生人之间,无论是接受别人的帮助或是得到别人的夸奖等,都可以使用“Thank you”。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预备级Unit 1《Hello》时,我教会学生如何运用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以及Hello、Hi礼貌地与人打招呼。有事要麻烦或打扰他人时,要先说:“Excuse me.”给别人制造了麻烦或自己做错了事时,要说:“I’m sorry.”得到别人帮助要说:“Thank you.”……老师与学生一起把这些用语使用到生活中,学生不仅进行了语言学习,也懂得了在人际交往中使用文明用语、注意礼节的重要性。
三、充分利用课本中的道德素材进行德育渗透
新课本中充满了人文情怀,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较强的感染作用。要想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道德素材,教师就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知识结构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然后通过渗透、融合的办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中,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8中的阅读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篇学好英语迎接奥运的文章。我在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后,给出了以下三个问题:1.Why do Chinese people want to improve English?2.How do we improve our English?3.What do you want to do for the 2008 Olympics?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等他们讨论完以后,请每组学生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China will be the host for the 2008 Olympics.More and more Chinese people want to….There are many ways….I want to drive a bus for the athletes.Wang Lin wants to be a reporter……在进行课堂展示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充满了热情和自豪感。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相信教师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做到具体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正确认知他们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做到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是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未来,我们任重道远,未来,我们将砥砺前行!
即时反馈系统zipgrade在英语课堂评价中的应用
□ 广东省惠州市中建麦绍棠学校 邱晓彬
现行中学英语课堂, 大多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班级人数较多,教师通常采取小组形式进行课堂活动,如果是50人以上的班级,哪怕是分小组,也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想让组员充分讨论,就要限制小组人数,然而这样会造成小组数量太多,以至于在小组汇报环节中,因课堂时间不足而导致部分小组没有机会进行汇报。如果压缩小组数量,又会导致组内人数太多,小组成员之间互动率降低,以至于达不到预期的课堂评价效果。
第二,在传统课堂中,哪怕是随堂练习,学生最快也要隔天等老师批改完后才能得到反馈,导致教学与反馈不能同时在课堂上完成。而且,教师在初步收集学生答题情况时,通常是通过举手检测,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敢举手、或者看到哪个答案举手的人多就跟着举。于是,这种收集答题数据的方式无法让教师掌握班级真实的答题数据,进而也无法有重点地讲解练习。
第三,课堂评价成了优生的专利。在传统课堂里,优生往往成为主角,他们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在课堂上勇于举手回答问题,每节课都能得到老师的即时评价。而后进生则容易被忽略,久而久之,会丧失学习的兴趣。
在某些发达国家,超过20人的班级已属于大班教学,而在我国仍有不少中小学班级人数是超过40人的,这对于任课老师职业能力上的要求无疑极具挑战性。在如此客观条件下,中小学英语老师在课堂评价阶段就不可避免地低效起来。不管是口语练习,还是随堂作业的反馈,都无法兼顾到整个班级的实际情况,于是,往往一节课下来,也仅仅是几位积极举手的同学得到了课堂反馈的机会。在特殊的国情之下,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很多年。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样的情况可以得到相应的改善。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学校,已开始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移动设备引进课堂,配合移动互联网 app,不管是在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还是趣味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问题却恰恰出在移动设备上。现在技术上已经满足了这样的条件,甚至有条件的学校学生人手一台设备,但由于中学生自控力相对较弱,从课堂效果上来看反而弊大于利,如果教师引导不当,他们的注意力反而会被手上的移动设备吸引住了,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在使用移动设备的同时,又不会造成由于移动设备的滥用而导致事倍功半呢?这里采取的方式是由老师掌控移动设备,并不需要学生人手一台设备,利用zipgrade这款手机应用,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即时反馈,同时在设备后台实时统计答题数据,以便更好地辅助教师进行课堂环节细节上进行微调。
案例展示:
课堂情况:八年级英语课单项选择题型随堂小测。
教学步骤如下:
1. 教师提前在手机上安装好zipgrade这款手机软件,并在官网按照自己的需求打印好相应的答题卡。案例中采取的是二十题的答题卡。
2. 发试题给学生做,进行随堂小测,学生按照要求将相应的答案选项用笔涂黑。当学生做完20题后,填涂好答题卡,旋即收上来用zipgrade进行扫描批改,整个耗时不超过五分钟。当老师批改的时候,可安排组长发另一份答题卡让学生完成第二组20道题。学生完成第二组20道题的时候,再收上来批改,同时安排学生完成第三组练习。
3. 当学生完成第三组练习时,老师在移动设备上已经收集了前40题的答题数据,马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评讲,比起传统的手动批改隔天反馈的方法成倍提高了效率。
总结与反思:
如果家庭作业是为了让老师收集答题数据,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的话,那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上能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时,还有必要布置那么多的课后作业么?特别是在这个移动互联网设备无处不在的时代,在课室里完成教学反馈,要比传统的隔天反馈,要有效并且更有针对性。
“授人以渔”——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探究
□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一中学 解智芳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所起到的引导作用仅仅是在新知识的入门阶段,想要真正地促进成绩的提升,最主要的还是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自主学习能力便成为学生应具备的基础性能力之一。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真正让学生自己知道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培养起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学生的成绩与综合素养才能够真正提升。
高中数学是学生系统化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阶段,也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困难时期。在此阶段,学生所接触的数学知识内容困难晦涩,很多学生仅靠课上的时间难以完全理解并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学的形式,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升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数学成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背诵相应的概念公式,还要不断地进行式子的运算与验证,是十分枯燥的,而且在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的解题思路要灵活多变,充分运用自身的抽象思维来进行内容的解读,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随机抽样》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身边或者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作为案例,如在向学生讲解随机抽样的概念之前,可以先以电视节目为引导,让学生来猜测一下CCTV-8频道中哪部电视剧的收视率较高。学生各抒己见,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再进行随机抽样的相关知识讲解,便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引导安排课前预习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方法也就不一样,因此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在此情况下,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引导方式,以促进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安排课前预习的内容便是其中的重点。如在“空间几何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与思维想象能力的要求较高,对于此,教师在课前可以安排学生先去体验生活中所存在的几何体,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空间几何体的认知。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存在的立体结构,并说出其特点,进而根据书本上的定义和知识点做出详细描述。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见过的几何体来进行等比例复制,之后在课上展示,并且让制作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制作过程与制作心得。这样,在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从学生的角度拓展了全体学生的思维,并且促进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改变课后作业形式
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与理解方面也会存在差异。如果仅仅是使用题海的方式,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没有大的帮助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创新课后作业的形式,可以把课后作业变为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让学生成为出题人,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出几道数学题,彼此交换进行解答。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还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之后安排学生进行合理的课前预习,慢慢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做好了铺垫,最后布置科学化的课后作业,使得学生在课下也能够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以此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第三版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成长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逸夫小学 王 冠
新课改以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逐渐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认可, 已广泛进入中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表达、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在课堂上,教师要适时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提高了素养,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我们的课堂越来越精彩。
然而,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理解还存在误区,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并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一、给学生充分合作学习的时间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出示一些问题或一段文字,让学生合作学习,然而过不了几分钟就结束了讨论,接着学生就开始汇报学习成果了。此时,有的学生尚未真正读懂文章,有的学生还没有将问题弄明白,不知道怎样汇报“学习成果”。这种合作学习,实际上学生无法学到有用的东西,通过合作学习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学目的也不可能实现。因此,我们的老师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和讨论,共同努力实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
二、给学生提供有效帮助
其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如果我们只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忘记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发挥的指导作用,生生互动沟通的时间不够,老师和学生也无法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我觉得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和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境,发现学生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如果学生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教师应给予肯定或表扬;如果合作学习存在问题,教师也可以及时解决问题或帮助学生通过指导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已经解决了问题,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演讲进行适当的总结,这样,老师和学生都可以获得合作学习的巨大好处。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为了展示教师精彩的教学设计,也不是为了反映课堂的顺畅,而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各种有效的服务。教师通过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能够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及时掌握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因势利导,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关键是我们的指导和干预是否及时、必要、谨慎和有效。事实上,从反复试验中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三、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成果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并及时给予相应的评价。教师应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发言,表达他们各自小组的意见,让他们的学习成果完整地展示出来,不能偏离到与之无关的内容上。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深思熟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所有的小组不能完全地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让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其余小组可以在课后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国家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合作学习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渗透德育
□ 山西省朔州市第一中学 高 敏
高中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在快速发展时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判断是非的能力弱,在生活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开展德育非常重要。很多教师都认为,德育是政治教师和班主任的任务,对于其他授课教师来说没有责任和义务。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和落后的,新时代搞好德育需要每一位老师共同努力,就以笔者所任教的物理学科而言,物理大纲明确指出:“在物理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可见,作为物理老师,也非常有必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的物理知识,还要传授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当然,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渗透德育,必须要结合物理课程的特点,而不是单纯的政治说教,要将德育渗透到教材的解读中、各种物理实验中,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确的引导。根据笔者多年经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在教材解读中渗透德育
教材不仅是我们每天开展教学的根基所在,也是蕴藏德育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比如,很多中学生都喜欢追求时尚,盲目跟风,缺乏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精神。为此,我们在讲授力学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重点和孩子们聊聊伽利略做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1磅铅球和 10磅铅球同时扔出塔外,谁先落地?答案是同时落地。从而教导他们面对问题要独立思考、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勇于实践。再比如,现在不少学生娇生惯养,好吃懒做。为了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我给他们讲了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居里夫人是如何在一次次失败后重新开始,在做了几千次的实验后,才发现了镭。当然教师在讲述这个故事时,还可以继续延伸,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告诉孩子们,居里夫人发现很多镭后,有许多商人看到背后的利益,要出高价购买镭的专利权,可居里夫人却把她无私地捐给了自己苦难的祖国——波兰。从而,让学生学习居里夫人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她强烈的爱国之情。
二、要在各种实验活动中渗透德育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开展各种实验,并进行详细的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这种在实验活动中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此外,很多物理实验还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配合开展。学生配合开展实验的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相互帮助。另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通过对实验器材的整理、实验台的清洁,还可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品格,加强其行为规范。
三、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德育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有效辅助物理知识教学,更可以为我们的德育渗透添一把柴、助一把力。例如,在执教《核能的利用》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在核能方面的利用情况,我用多媒体进一步给学生们展示了我国在核能利用方面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利用核能发电方面,我国已经建设了多座核电站,这些核电站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电能,还非常绿色环保。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普遍对军事感兴趣,关于核能的应用我还特意做了相关补充,让孩子们了解我国目前正在筹划建设多艘核动力航母,一旦建造成功之后,将会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增添一把利器。通过这样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呈现,让同学们很好的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所有教师的职责所在,物理老师也概莫能外。在物理教学中,需要通过深挖教材之中的德育元素,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及物理课程中的实验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其综合素养。当然,加强德育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努力。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匡衡小学 杨娜娜
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使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到音乐所表现出的美,对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起了催化作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音乐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形象教学、寓教于乐的最好选择。它能清晰、生动、形象地展示音乐的特点,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单调性,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形式和气氛中学到知识,还能形象地表现出语言难以描摹的情境。如在讲《两只小鸟》一课时,我是这样导课的。首先我用多媒体播放了小鸟清脆的叫声,同时,屏幕中出现了两只正站在树枝上的小鸟。我于是借机问:“这两只小鸟在干什么呢,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听一首歌这一环节中学生很自然地融进歌曲中。又如在导入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 加强对接,有效融合
长时间以来,乐理方面的知识内容自始至终都是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难以掌握的,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对于乐理方面的知识主要是不断重复地讲解,在这种模式下导致很多学生对其难以理解,足以证明在音乐乐理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的不良现象对教师的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带来影响,其中包括乐理知识难以理解以及教学方式较为古老等。对于这种情况而言,首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将一些较为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如果,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制作一些精美的课件,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借用情景,理解歌曲
我们在给小学生上音乐课时,不仅应教会他们演唱歌曲,而且应让他们理解歌曲,还应让他们懂得怎样做人的道理。为此,我们在教学生学习唱歌时,就应通过多媒体先进技术手段让学生理解歌曲,再教他们学唱歌曲,并潜移默化地教给他们如何做人的道理。譬如,在讲授三年级《雷鸣闪电波尔卡》听赏课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舞曲的创作和演奏必须接近大自然和生活实际的道理,我先播放了雷鸣闪电视频,然后再播放《雷鸣闪电波尔卡》舞曲,并让学生比较二者是否接近?学生进行比较后,更加亲身感受到了作者采用描绘性的手法,以生动逼真的造型性音响表现了大自然中电光闪闪、雷声滚滚的景象和人们兴高采烈、纵情起舞的场面。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本首舞曲的理解,而且为今后练习创作舞曲奠定了基础。
四、参照情景,表现歌曲
小学生不仅爱唱歌,而且喜欢表演歌曲,但表演的动作又往往不到位。为此,我们在上小学音乐课时,除了老师做示范外,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结合教学需要下载一些载歌载舞的视频,供学生学习效仿,不断丰富他们的想象和表现力,并进一步规范他们的舞蹈动作。譬如,小学三年级《丰收之歌》就是一首很适合学生边唱边表演的歌曲。我先从网上下载了儿童演唱《丰收之歌》的舞蹈视频,让学生一边跟视频学唱歌曲,一边模仿视频中的儿童舞蹈动作学习表演,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表演水平,很受学生喜欢。他们学习得非常起劲,不大一会儿就能用比较规范的动作载歌载舞地演唱此首歌曲了。
艺术教育要注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湖北省蕲春县实验中学 王雅希
在当前的教育系统中,一切仍然以学习为依归,一般着重在知识的获得。但假使我们教育者重视开发每一个儿童的潜在创造力,强调每一个人的思想、感情、以及感受力,便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儿童群体。
当儿童在欣赏其他文化的艺术时会发现:“艺术是条大道,透过艺术就可以感觉到或了解到一个社会或文化的最高意义,从而传到下一代的青年和儿童。”他会发现:“艺术是个人在这世界中认识自己和表现自己的最主要方式。”
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人类能创造而动物不能。创造性的成长,主要是自由而独立地使用感情成长、智慧成长、生理成长、知觉成长、社会成长和美感成长这六种成长因素,而达到统一整体的效果。创造性是人类所具有的本能,是一项天生的直觉,它是我们解决生活困难的主要直觉,儿童尚未学习如何去使用它以前,就懂得使用。有一项心理研究结果显示:创造性,探索和调查的能力是属于基本驱动力的一种,没有这种驱动力,人类不能生存。当儿童想表现他自己时,创造性的成长便开始了,他可能会制造模糊的声音来达到这一目的;或者,他可能发明他自己的形体来达到这一目的,可能把这些形体叫做“太阳”“山”或“人”,正因为他的形体、他的发明,促使他创造。在儿童艺术中所表现的独立和独创的方式,便显示了创造性的成长。
创造性的本质在未受限制时是直觉而奔放的。当儿童未受社会规范拘束时,所表现的创造性固执于我们规则的成人。大多数成人失去了孩童时期所拥有的创造力,只有少数人能继续保有它。因此,保存创造能力,并使之与成熟的心智合一,是艺术教育的最高成就之一。
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儿童的个人差异诱发出来,压抑这种个人差异会限制儿童的人格;为了使所有的儿童参与创造性的表现,以显示他们个人的不同,艺术教育强调自由表现的过程而不是完成品,任何基于完成品的竞争必定使儿童不再注意创作过程,而转向完成品的结果。这种改变对于儿童的伤害非常大,因为这样会使他们直接评量他们所不能了解的完成品。在我们艺术教授的经历中,经常有儿童在竞争中得到大奖,却不能辨认他自己的作品,这种情形绝对不罕见。儿童的改变很快,因而接不上他以前的表现方式,其他的儿童也不了解他为什么得奖。但是,因为这个儿童所画的“家”这一主题得奖,他使用水彩笔的排色来表现色彩的丰富感,从此后,同班同学都只喜欢用水彩笔来表现房屋和建筑了,因此,竞争不但会使儿童注意完成品,并且刺激他们去模仿,这样,他们就丧失了表现自己的信心,并会压抑他们的个性,从而渐渐丧失创造性思维。
假如一位儿童缺乏以创意来表现自己的信心,唯一消除其限制的方法就是追究根源,通常原因是经验和表现间不能建立起关系。假如一位儿童说“我不会画我自己走路的样子”时,在绘画技巧上的鼓励将不会帮助他建立起更大的信心,相反地,甚至会加深这种挫折感。儿童所需要的是经验的激促,“让我看看你走路的样子有什么特点,你是如何摆动手臂和腿的,再走走看!我们一起走一段路,你观察我是怎么走路的。”这类设问会建立起他对经验的信心,而在他心中产生出表现自己的欲望。
艺术必须成为儿童的朋友,当言语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喜悦、忧愁、愤怒和挫折时,他或许便得以依赖艺术,他的艺术表现便成为他生活整体的一部分。那么,艺术教育也就达到了它的最终目的。
浅谈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可开发的支点
□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十三中学 张竹筠
写作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写作教学。但由于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难以系统操作、难以做到及时评价,写作教学的实效性有待提高。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写作因其篇幅短小、样式丰富、操作灵活、评价及时的众多优点,为困境中的写作教学带来一股清流。
笔者在微写作教学实践中,梳理出微写作教学可开发和操作的几大支点。
一、基于现实生活的微写作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永远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在这个支点下,依据写作内容的不同,笔者又划分为三类。一是应用文写作类,比如请假条、通知、留言条、倡议书、启事等,这些应用文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在交往中显得很重要;二是活动感想类,学生参与班级、学校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写作素材,学生亲自参与,有见闻,有感想,能写出真情实感;三是平淡生活类,(生活随笔类)以记录日常生活中自己的经历、见闻感受、所思所想、校园生活、社会见闻、家庭生活等等。
二、基于阅读背景下的微写作教学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既是学生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如何借助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开发出基于阅读背景下的微写作教学支点:一是基于阅读文本内容上的微写作教学,如情感体验评价类,如评价人物,给人物写颁奖词、总结主旨、补写一段场景或对话、续写结尾、改写结尾、触动你的画面或阅读感受和收获等。二是基于阅读文本的结构、语言方面的微写作教学,比如仿写文本中的一段文字,仿写文本的篇章结构、对文本某个突出艺术特色的赏析点评等。三是基于文本中词语识记、运用的微写作教学,比如运用文中的某些词语写一段话等。
三、基于应试背景下的微写作教学
教学成绩是最直观的评价教学效果的一种显性方式。中考占据半壁江山的作文,向来被认为是决定语文成绩优劣的标志。平时丰富多样的微写作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由于应试背景下的考场作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考场作文有了其自身的特殊性。基于应试背景下的写作教学训练的特点,笔者开发出这样几类微写作教学样式:微写作拟题篇、微写作结构篇、微写作构思篇、微写作语言篇、微写作选材篇等,进行提纲式的微写作教学训练点。运用熟练之后,学生自然会迁移到考场大作文之中。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写作虽然篇幅短小,但凭着它灵活多样的形式,可操作性强,评价方便等优势,深得学生的喜爱,学生的写作热情得到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被强烈地唤醒。坚持微写作教学训练,可以让高大上的写作教学化身成为天天可以练笔的美好姿态。有效地解决写作教学上的痛点。笔者将微写作的教学融入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之中,设置不同的微写作教学支点,再根据学情设置多样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长期坚持,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便会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写作素养和语文素养。
校园篮球特色教育资源配置浅论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桐林小学 苑国园
篮球是现在比较盛行的一项运动,在小学阶段进行篮球教学与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归纳法等方法对小学校园篮球特色校体育教学资源进行研究,发现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探索提出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促进小学篮球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该文的研究对象为小学篮球特色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该文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归纳法等方法。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该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小学篮球特色学校教育资源的研究,分析现阶段小学篮球特色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提升小学篮球教学质量。该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小学篮球特色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寻求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篮球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完善。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教育资源的相关概念以及包含的因素
教育资源亦称教育经济条件,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教育过程中不同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促进教育效果达到最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育资源的不断完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是教学中的直接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基本功、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的合理利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掌握知识。
2. 小学篮球特色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事物的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通过对于问题的发现,探索事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提出进行分析进而解决问题,促进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1)小学篮球特色学校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教师、学生以及后勤人员在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将人力资源的优点发扬,促进教学资源的最大优化。现阶段小学篮球特色学校人力资源相对于之前要好很多,也具有更多的优势。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进行教学,而现阶段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越来越丰富,学生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不再是单纯地通过被动地听讲进行学习,这种现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现阶段小学篮球教学中人力资源的配置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学校层面对于教师的能力和特长没有进行充分的挖掘,教师在教学中的能力施展不充分。另外,教学中学生在训练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还不够。
(2)小学篮球特色学校物力资源配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小学篮球特色学校中的物力资源主要是指学校中的篮球场地、篮球以及篮球训练与教学中的相关器材。近年来,学校篮球场地从最初的土质篮球场地到后来的水泥篮球场地,再到现在的塑胶场地,基本能够满足现阶段篮球教学的进行。现阶段小学篮球特色学校物力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于场地设施的维护力度不够,对于篮球设施的使用存在能用就将就用,不主动置办新设施的现象,其次在篮球的采购上大多是选择较为便宜的篮球,学生在使用上极为不便。
(3)小学篮球特色学校财力资源配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公办小学的财力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的形式实现,学校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需要将资金分配到不同的方面,这种现状对于篮球教学存在很大的劣势,小学阶段学校对于文化课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财力资源的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小学阶段的财力不足,用于篮球方面的资金更是有限,后期补给相对不足。
3. 完善小学篮球特色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方法
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达不到要求,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与训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被调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维方式,不断推陈出新,提升自身教学业务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小学篮球特色学校教育资源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需要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建议通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调动学生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配套设施的补给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更加积极向上的氛围。
第四版
实行教学改革 打造高效课堂
□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示范中学 李艳丽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我校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大力推行教学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这一举措,为我提供了成长的契机,改革意识与开拓精神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发挥。
一、“352学案导学”示范引领,反复打磨教案质量
“352学案导学”是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本模式,以“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为有力抓手,从内容和时间两个方面以30%、50%、20%的比例安排课堂教学,从而实现从“教本位”向“学本位”的根本转变,以凸显“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新型教学观。
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学校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专门成立了学案编写小组,由学校教学骨干、教学能手充当中坚力量,完成各学科各年级的学案初稿。有幸执手语文学科学案的初备工作,对我而言,既是压力更是动力。编写的学案,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归纳提炼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都得到有效锻炼。定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于是开始查资料、找素材,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每一篇课文都精心设计、充分准备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