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905期

第201905期

【概要描述】

第201905期

【概要描述】

详情

第201905期   2019年2月20日

   

第一版

 

牢记立德树人任务  增强教书育人本领
□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第三小学校   毛忠朝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刻理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人目标。把党建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课程育人的主渠道,课堂育人的主阵地建设,紧紧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
一、以打造“五红队伍”为创建特色,把党的领导融入育人全过程
以建立年级党支部为工作亮点,优化堡垒载体,形成协同育人合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努力打造“五红队伍”即创建“红色堡垒、红星战士、红烛先锋、红色家庭、红缨少年”五支红色队伍。“红色堡垒”就是要强化党支部的政治领导、政治核心作用;“红星战士”就是要通过加强“三基建设”,开展“二亮三比”活动即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比教学基本功、比工作作风、比效率业绩,增强党员党性意识;“红烛先锋”就是在党员和教师中培养育人楷模、道德标兵、业务骨干、管理能手等在教书育人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职工;“红色家庭”就是在党员家长的家庭中,培养选拔家教、家规、家训、家风建设方面优秀的能做榜样的家庭和家长;“红缨少年”就是在学生中培养选拔品德高尚,阳光乐观,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爱集体的优秀少年儿童。
二、以课程为主切入点,转变教育思维,构建全新育人体系,提高教书育人能力
(一)守好“责任田”——丰收。“责任田”是指要抓好课程、课堂育人,树立“六育”课程体系,克服“五唯”的顽症痼疾。“六育”课程是根据课程性质和功能相关性,把学校目前开设的所有课程概括为六个领域。“六育”分别是“育之礼”“育之言”“育之智”“育之美”“育之健”“育之行”。“五唯”即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唯文凭、唯帽子。
(二)种好“自留地”——高产。“自留地”是管理育人,重点抓班级管理,主题教育等育人功能。(1)学校将继续深化班级管理,继续开展班级经验交流,完善班级管理考核,探讨有效、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2)“主题教育”是利用每周一班会40分钟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每月固定板块,四个板块每月轮流一次,每学期各上四次,要求大队部要提前把每学期主题教育安排好进行实施。
(三)搞好“副业”——出真品。“副业”就是在熟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三字歌”要求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敢于推陈出新的各类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和实践来检验“责任田”和“自留地”的教育成果。掌握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和适应社会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活动要紧紧围绕学校现状和新时代育人目标谋划、组织、开展。
三、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打造全员育人模式
(一)打造充实育人队伍,多渠道提高育人实效。
(1)班主任队伍是主力军,要求专业化发展,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要求每星期至少上一次家教课。(2)家长队伍是常规军,负责学生日常和习惯养成教育。要鼓励家长走上讲台,进行家教分享,讲好“五个故事”即子女故事、家人故事、家族故事、家乡故事、中国故事。
(二)完善创新师生评价激励机制,增强主动意识。
(1)学科与德育有机融合,要成为今后课堂教学与优质课评价评分标准的重要参数,本学期要修订完善补充到考核方案中;(2)制定“红缨少年”奖励激励办法,注重学生品德、品格,与班级考核挂起钩来,进行等级量化,额外加分,专门奖励表彰。(3)制定“红色家庭,红星战士,红烛先锋”奖励方法,定期评比奖励,标准抓住一个“红”字,重示范引领,细化量化,每学期颁发证书或奖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应从哪里入手
□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雷锋小学   刘 硕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因此,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十分重要,必须从小开始注意培养并把良好的阅读习惯加以优化和提升。那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应从哪里入手呢?
一、有层次地开展训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注意培养学生认认真真看书的习惯,而看书的基本任务是把全文读准读通。开始时,宁可多花一些时间,也一定要把习惯培养起来。一字不漏朗读的习惯必须要花时间积累和培养。
首先,要读正确。“正确”就是每个字读准确,每个词、每句话读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先逐字逐字地认清、读准之后再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正确。
接着,是读流利。在精读课文时,让学生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课文中优美的句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在学课文时,要让学生体会几个句子连在一起就是一段文章,所以读词、读句、读文章的时候,在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要有适当的停顿。接下来,要读出感情。语言文字不仅是负载文化的工具,也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从“重音、停顿、语气、速度、节奏”等朗读技巧入手做到“有感情”的读,读得入情、入境,养成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习惯。
在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后,便开始进行默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默读时用眼睛看,使字、词、句在脑子里留下印象,不动嘴不出声。默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默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思考,从字里行间钻研语言文字的含义,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及内在联系。
最后,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阅读习惯。老师要把指导学生认真读书跟思考、提问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提出问题展开讨论的时候,要求学生听别人发言时,要问问自己,他的意思自己同意吗?对在哪里,不对在哪里?如何修改自己的意见,养成认真听取别人发言的习惯。
二、注重课内外的有效结合,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阅读能力的提升必须有足够的量的积累。因此,课外阅读的习惯也同样非常重要。在学科渗透的同时,由于学科的限制,我们可以拓展课外的训练,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出发,依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推荐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儿歌、诗歌、小故事等题材,不仅让孩子们易于接受、便于阅读。
在循序渐进的积累和学习中,孩子们能从被动到主动,从习惯到喜欢,从平淡到激情,从点滴积累到厚积薄发。如此,孩子们不仅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会在阅读基础上得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丰富阅读面和知识面,使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身的整体素质。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靠的不是偶尔为之,也不是一个学科一个教者的努力,它需要家长、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共同监督、共同坚守,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不良习惯没有滋生的营地,让良好的行为习惯伴随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面对家长送礼,教师该怎么办?
□ 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南栾小学   马 娟

在电视台经常播放的“扬正气、促和谐”公益广告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位老师拉着学生的手,对学生家长说:“你的孩子又考了全班第一名。”家长听了之后,连声道谢,同时双手递上一个厚厚的红包。老师愣了一下,几秒钟后,他语气坚定地告诉家长:“你在伤害我!”因此面对家长的送礼,我们要学会以“li”对礼,妥善处理家长“送礼”问题,做到既合理拒绝,又正确引导,进而实现家校合作共赢。
一、厘清家长送礼目的,做个思想上的“明白人”。孩子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家长对孩子有着较高的期望。当家长送礼时,我们要审视当事学生的具体情况,仔细分析家长的目的,进而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当个思想上的“明白人”。家长送礼无外乎以下几种情况:真心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爱;期盼老师在学习等方面对孩子予以特殊关照;改善老师对孩子的态度,担心老师对孩子“不好”;随大流的心态。只有厘清家长送礼目的,我们才能有的放矢,为妥善处理做好前提预设。
二、礼尚往来,做个家长信赖的“自家人”。有些家长给老师送礼,是真心感谢班主任对孩子的关爱。针对此类情况,应以不接受为第一原则,但即使再委婉地拒绝也可能伤害家长的自尊,拉远和家长的距离,如此反而会出现事与愿违的后果。对此我们不妨先收下,因为此类礼物即是对教师辛勤工作的褒奖,也反映了家长对教师工作的认可。但我们需记住的是,我们在收下礼物后,给孩子买些学习生活必需品予以回赠,这对孩子是一种鼓励,也在无形中进一步拉近了与家长的距离,密切家校联系,树立了“自家人”的效果。
三、立好形象,做个师德修养的“清醒人”。少数家长望子成龙,为了孩子费尽心力,采取给老师送礼的办法——以此希冀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更好一些,这种心情、苦衷应该理解,但正所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教师收了家长的礼物,会给学生留下这样的印象:老师对某某这么好,是因为收了家长的礼物。我们要时刻记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将左右和影响学生,不要破坏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面对这种情况送礼,我们决不能接受,同时要扎实高效地进行教学,公平合理地解决班级管理中的问题,真诚细致地呵护每一颗童心,让每一个家长都感到老师对孩子们的负责与关心,打消家长的疑虑。在打消疑虑的同时,也就打消家长请客送礼的想法。
四、缩短家校沟通的距离,做个家校联系的“勤快人”。部分家长送礼是担心自己不送礼,孩子会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待遇。从这个角度来看,家长请客送礼也是对我们的批评和鞭策,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没有赢得家长的认可,不能使家长放心。所以,我们在坚决婉拒礼品的同时,平时要注意多与家长联系沟通,让家长感受到我们对孩子的关爱,让家长明白我们对每个学生都会尽心尽力,知道不请客送礼我们也会做得很好,用行动打消家长的顾虑。如果老师真的正直无私,完全拒收家长们送的礼,家长就会发自内心地尊重这位老师,相信老师绝对不会厚此薄彼。
五、保持理性,做个实实在在的“教育人”。有的家长原本没有想给老师送礼,可是听说别的家长送了,心里就会胡思乱想:“别人都送了,如果我不送,老师会不会对我的孩子另眼相待?”究其送礼的目的是“不求多加关照,但求一视同仁”。对此,正如公益广告里老师严肃地拒绝了家长的馈赠一样,在现实中,我们也希望看到能有更多老师有这样一张正气凛然的脸,做个实实在在的“教育人”。

 

关注心理健康  培养健全人格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第四实验小学   孙庆荣

目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关调查表明,当前小学生“有中度心理行为问题”和“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所占的比例达16%左右。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特别给予关注,自觉将其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一、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当前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情绪方面:易激动,不稳定,自制力较差。
意志方面:怯弱,害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做事瞻前顾后,缺少主见,缺乏自信;情感脆弱,经不起挫折和失败。
性格方面:(1)自私狭隘型。常为小事闹矛盾,斤斤计较;(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缺少对他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孤僻,不善交际。
尽管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由于小学生心理的可塑性与可变性、过渡性与社会性等特点,只要班主任掌握和了解问题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心理问题是能够纠正和调整的。
二、关心爱护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对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多数与关爱、理解、信任等缺乏有关。因此,要搞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老师必须对孩子充满爱心,对学生抱以保护、爱抚、友善、关心、热情的态度,用关爱的精神去教育心理不平衡、心理被扭曲受伤害的学生。?
1.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们时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做到认真备课。把生涩难懂的知识、理论生动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明确知识、矫正观念,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了解自己,了解别人,掌握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及如何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进行心理自我调节,防患于未然的方法。
2.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例如:我校常常在各种节日让学生动手制作小报,让他们通过书、网络、课堂等途径收集资料,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下,发挥自身的特长,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面对挫折,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人的成长是无法离开挫折的,有人说:没有被拍打的皮球,算不得皮球,没有经过挫折的人生,就不能算真正的人生,也不可能真正走向成熟。可是观察身边的有些孩子,他们在面对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时,缺少自我调控的能力,觉得世界都在他眼前塌了,他们那脆弱的心理承受力甚至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利用榜样进行挫折教育。对于以模仿为天性的小学生而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此需要向学生提供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其战胜困难的勇气。如学生因患病对学习、生活感到灰心,我举出张海迪的事例:张海迪身体严重瘫痪,但仍然以毅力的大锤敲开了生活大门的铁锁。她不因为身体差自暴自弃,反而要在生活中比正常人过得更出色。张海迪对待困难的积极精神、乐观态度以及两相对比激起的上进心会不知不觉影响学生,使他们今后遇到挫折就会勇于挑战。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趣和克服困难、经受挫折的能力。在团结活泼的集体中,学会劳动、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面对、学会生存!同时,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成长都需经历许多挫折和磨难,只有坦然面对,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从容地克服困难,感受成长的欢乐。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采用启发式和快乐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使他们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逐步克服学习困难,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家校同携手  共铺成长路——建立家校沟通的桥梁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繁荣乡中心学校   多美玲   彭玉岩

家庭是温馨的港湾,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自并校以来,我校以家长学校为载体,扎扎实实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广大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增强家庭教育效果。
一直以来,为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积极组织班主任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发展,和孩子家长共同找差距,帮助孩子共同进步。同时,也便于家长了解和帮助学生学习,开拓教育子女思想思路,提高教育质量,以促进子女的成长、进步。我觉得通过家长典型的现身说法,传授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帮助其他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是一种不错的形式。现在是信息时代,我校各班已经建立了学校家长微信群,进一步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
根据以往的教育教学经验,每个班级里人数最多的就是处于“中间层次”的孩子,他们学习成绩一般,没有出众的表现,但也不会给老师添乱。我想,这些容易被忽略,于是每次班主任聚集到一起时,我作为一名学校德育管理干部,常常用不同方式提醒大家要多关注这样的学生,让这样的孩子也焕发光彩。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有违纪行为的、单亲家庭的学生,学校往往掌握着更多的信息,应及时将关于这些学生的信息反馈给班主任,协助班主任在适当时候进行家访;或者让家长来校,取得家长的配合,家校携手多给孩子情感及精神上的鼓励,教育他们立志成才、成人。
家长工作是学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做好家长工作不仅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更能使家校一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要想实现家校双方的高度配合形成教育合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唯有不断在成长中反思,反思中成长,朝着更高更强的目标砥砺奋进!
从一名普通教师到班主任,以至现在的德育管理岗位,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教育故事,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与家长密切配合中帮助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案例。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我们对孩子实施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这同样是班级管理的一块重要内容。让我们家校携手,建立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使每次谈话都如温暖人心的阳光,让老师、家长、学生都能相互理解,共同为孩子铺起成长的道路。学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推出一系列的家校活动,密切家校联系,用心沟通,形成合力,携手共进,共育未来!

 

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思想政治课堂多些“不服气”
□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   谌红娟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顾名思义,即是认可、尊重并坚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重大作用。但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思想一直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一直不甚理想。
那么,如何理解新课改中提出的“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呢?又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这样的理念呢?今年年初,我在自己任教的班级讲了一堂试卷讲评公开课,在讲到文综试卷的哲学题部分时,班上的一名同学突然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不服气!在这个题里我已经回答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观点,为什么不得分?”教室里的空气一时凝滞,同学们向我投来询问的目光,我迅速思考后冷静下来,说:“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位同学不服气的地方!”于是,一场课堂辩论开始了,多名同学主动起立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评析该同学的答案,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在这段小插曲中其他同学与该同学互动辩论,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反复性、真理的条件性与具体性三个知识点进行比较,进一步深化了对认识论中三个基本哲理的认识,理真是越辩越明。最终,该同学清楚透彻地认识到了自己失分的原因。这节课并没有按照我预设的环节进行,也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是我在这节课上看到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真切地感受到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在新课改之路上占据的重要位置,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场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正在进行各种模式的改革,最终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果课堂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那么任何课程改革都将是失败的!由此可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贯彻落实新课改必不可少的观念!下课后,我对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了思考:
首先,从教师自身层面来讲,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
一要了解学生学情,并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课前准备。备课是教师基于自己已有的经验与知识进行的课前准备,但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进行深入的学情了解。对于新授课程,精心铺垫,创设情境;对于复习课程,教师应讲究授课艺术,多将课本基础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改变复习课上死板无味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二要优化课堂结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个互动的统一体。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我们不能越位。所以在授课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把“教学中心”改为“学习中心”,把“想让我学习”改为“我想学习”,真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育他们健康积极的先进素养。
其次,从学生层面来说,给予学生自由——让课堂多些不服气。
例如: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和争论,授课时以“与学生共同学习和进步”的姿态推动课堂教学进展,多进行鼓励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在引导学生大胆讨论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分组下发讨论任务,在课堂上给出五到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表达见解,这一过程不仅会加深知识点在他们脑海中的印象,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提供一次学习同学优点的机会。当学生在课堂中插话与争论时,要先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找到他们隐含的知识和逻辑漏洞。教师如若能够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思维火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解决问题,那么便可为素质教育增添一份新动力。学生在充分的“自由”中,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使学习意识与创新意识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更加“不满意”,才能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中!


第二版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 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中心学校   范家锋   靳丽萍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如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时机不当、分组不科学、规则不明等几方面。怎样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合作小组的构建   
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它构建得是否科学,关系到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新形势下分组要打破常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即每个组的成员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而且各组之间必须大体持平。这样做既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有利于小组内成员互补互助,为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外部奖励激趣法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开始时学生热情很高,后来学生情绪低落。运行中最怕的是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即教师满怀信心,学生无动于衷;或一部分学生兴致勃勃,大部分学生漠然视之。所以,合作学习策略应用之初教师应注意激发所有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根据心理学原理,每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都有竞争心理。因而教师要以外部奖励(物质奖励为主)为手段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加以诱导,采取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
三、合作技巧指导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预习时小组内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逐一商讨,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总,以便在课堂上交流。针对课堂上的问题和任务,小组内先互相交流,再派代表陈述。发言时要轮流,不能由少数人垄断。课后的集体作业学生要先独立试做,疑难之处互相讨论解决。无力解决时派代表请教老师,再为小组成员讲解。作文写好后在小组范围内大家探讨、修改、润色。读书心得互相交流体会。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小组内的组长、记录员、监督员等各种角色应定期调换,使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合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全面技能。
四、缩小优劣差距法   
小组合作学习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演变成为另外一种模样。各学习小组为了集体荣誉往往会出现好学生主动讲、差学生被动听的“合作”学习,并且还会出现优生包办差生学习任务的弄虚作假行为。这样的学习会加速学生的两极分化,优劣差距越拉越大。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这样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一开始教师就要对集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以追求小组的共同荣誉来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出贡献,同时加强小组间的互相监督。还要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有条有理;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遵守课堂纪律。为增强小组中个体的责任,教师还需要采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给学生布置独立完成的任务和作业等。
五、明辨真伪打假法   
实践证明,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的热情很高。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室里立刻会出现热烈讨论的场面。不久这种热烈讨论的场面就会异化。看似场面热闹,实则杂乱无章。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是一种假热闹。教师要放慢教学进度,紧盯小组的运行,待运转正常后再调整进度。不然小组学习就会流于形式,教室纪律也会一团糟。有时候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没有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的问题或学生的发言却引起了学生在小组里交头接耳,这是真正的小组讨论学习,表明学生已适应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这种情况教师千万不可误认为是学生纪律不好。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而且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应该大胆尝试,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提出可操作性策略、方案,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扬长避短,焕发出新的活力。

 

育人也要“因人而异”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庄新庄小学   郭 丽   庄寿霞

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影响着他们的人生方向。
一、认真负责,腿勤手勤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做好班级工作,最主要的是了解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特点,只有这样,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学习态度怎样、能否遵纪守法、有什么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这不是班主任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就能了如指掌的。
我靠的是勤跑腿、勤观察、勤了解。学生一到校,我就出现在教室里;早自习课,我也会去教室看看;学生上课,我在教室外转转;课间操,我跟随学生到操场练练;活动课、午饭后,我常到学生中间谈谈。听的多、看的多、了解的多,使我掌握了大量的实情和第一手资料,为制定出针对学生实际的治班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班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十分注重多动手,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带动学生。教室里偶尔出现纸屑,我会弯腰捡起来;桌椅摆放不整齐,我也会动手整理。班主任的手勤,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班级的一切工作都变得得心应手了。
二、尊重差异,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特长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将为学生铺垫人生成长的坚实路基。教师应让学生在基础学习过程中发现自我发展的美好前景,并在高年级学习中根据自己的个性,确定自己的目标。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将这种长处发展成自己的独特优势。有发现,才能给学生机会和舞台,让学生有所作为,这是教育发展的硬道理。因此,我在组织各种班级活动时,尽量为每个学生都创设展示个性特长的舞台,如拔河、缝扣子、剪纸、讲故事、画画,等等。我还在班级设立了“我是王”的展台,将有绝活的学生照片及简介张贴在展台上,并允许其他同学挑战。这样做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展现自我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优势提升。
尊重学生差异,发扬学生优势,但不应夸大学生的差别,尤其是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既要尊重个体差异,又不过分凸显和贬低处于劣势的学生,而应让这些学生在活动中自我认识、自我修正、自我提高。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虽在教室设置了各种展示台,但从来只展示学生好的方面,如“与书共舞”“秀出最美的自己”等,从来不设“曝光台”和“批评台”。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一方面能让展示者获得大家的点评和鼓励,进一步提升自己;另一方面这种无形的对比也让其他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努力提升自己。在这种隐匿差异和无形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自我督促,互相学习,普遍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三、以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一位男生,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里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这糖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在王友手里,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巴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含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果。”
“把学生当自己”,就是要求班主任像爱自己那样去爱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以生为本,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要善于发现和张扬学生的优点,学会像欣赏自己那样欣赏学生;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也会把班主任当作自己,班主任工作也就游刃有余。

 

浅谈民族音乐对中学生的教育价值
□ 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中学   王 婷

中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他们身上蕴含着极大的发展潜能。在当前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低俗的歌曲如《西门庆的眼泪》《狼爱上羊》等,对中学生的思想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错误的观念一旦形成是很难转变,在他们人生的关键期内,我认为民族音乐教育对他们的影响至深至远。因此,我们音乐教师有责任用民族音乐打败这些低俗的音乐,为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民族音乐对中学生具有美的艺术感染力
民族音乐具有情感美、音韵美、曲调美、歌词美、节奏美、配器美、伴奏美等特征。如黄梅戏曲《天仙配》《女驸马》就包含着精彩的民间故事,也是对古代人生活、思想的记录;如《茉莉花》这首曲子,旋律委婉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再如反应蒙古族风情的二胡曲《赛马》,乐曲开始时描写了奔腾激越纵横驰骋的骏马,刻画了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接着完整地引用民歌的旋律,创造性地运用大段落的拨弦技巧,使乐曲别开生面,随后自然地引出了华彩乐段,这是模仿马头琴演奏手法的一段“独白”式的音乐。它把草原的辽阔美丽和牧民们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酣畅淋漓,同时也能使人想象到赛马青年勇敢而身手矫健,乐曲的旋律欢乐舒畅,能使人心情顿时开阔。再如湖北西南部的民歌《龙船调》,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它的词曲都很有特色,歌词通俗又洗炼,以浅显质朴的歌词成功地塑造艺术形象。歌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画面。
可见,民族音乐的特色在于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节奏自由,腔调高亢婉转,有很强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二、民族音乐对中学生心灵具有塑造作用
民族音乐所蕴涵的美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规范功能。我认为,这些美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中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帮助他们产生信念和力量,促使他们努力实现心中的美。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谈到儿童阶段音乐教育最关紧要,他说:“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我认为,一个受过适当教育的中学生,对于人工作品或自然物的缺点也最敏感,因而对丑恶的东西会非常反感,对优美的东西会非常赞赏,感受其鼓舞,并从中吸取营养,使自己的心灵成长得既美且善。
三、民族音乐能让中学生学会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有人问“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来塑造中学生”,我认为,应该用高雅的民族音乐来塑造他们。美国“全人教育模式”推广机构发起人柯领认为,高雅音乐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价值基础。
因此,中学音乐教师要善于用民族音乐来开辟一条道路,使中学生由此而进,如入健康之乡,耳朵所听到的民族音乐艺术作品随处都是,使他们如沐春风如沾化雨,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强调的“好言词、好音调、好风格、好节奏都来自好的精神状态”。可见,我们不应该追求复杂的节奏与多种多样的韵律,应该考虑什么是有秩序的勇敢的生活节奏,进而使音步和曲调适合这种生活的文词,而不是使这种生活的文词凑合音步和曲调。
四、民族音乐可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目前,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些独生子女受到过度的宠爱,又处在一个封闭的家庭环境中,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足;考试升学制度造成很大的竞争压力,如父母及老师交流、开导不及时、不充分,孩子易产生心理问题,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性偏差、进食障碍和睡眠障碍在中学生群体逐年上升。
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注重民族音乐的心理治疗功能。民族音乐和谐的旋律能打动中学生的心灵,那些表达他们心声的曲子,如同一个无形的心灵导师,指引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中学生进入美妙之境,使他们且听且唱而不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世界充满感情,爱自己、爱父母、并向外扩展爱同学、爱老师,爱国家、民族,对人类和自然界也充满爱心。

 

刍议民办学校对农村小学教育的促进作用
□ 湖北省蕲春县行知国际学校   田 毅

一、农村民办学校的概念
农村民办学校是指在农村地区由非国家机构的组织和个人使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建立的,面向全地区招收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和学员的学校。而农村民办学校的创建经费大部分是通过个人筹集、企业或个人投资、捐赠等形式获得的。
二、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较为落后。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条件、人才储备等问题的限制,很难建立起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需求的教学理念,使得很多农村小学的教学理念以及发展方向都模仿甚至照搬城市的教学理念。这会导致很多农村小学的教育价值取向偏离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再加上农村小学的教育能力以及教育水平与城市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不仅影响了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也使得农村小学生的观念较为落后,很容易使农村小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
2.教育管理制度问题。目前,各个地区的基础教育管理权归政府所有,除了宏观规划以及大政方针归属于中央决定,具体的教育政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学校的管理、检查权力和相关责任都归属于各地方政府。而这种教育管理制度会使得那些较为偏远或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出现教育投资不足的问题,不仅影响了这些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质量,也制约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3.农村小学的师资问题。由于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匮乏,使得农村小学的师资问题较为严重,不仅教师团队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而且大部分老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使得农村小学教师的知识储备以及教学水平较差。再加上农村小学工作和生活环境较差、薪资待遇较低,对各高校的毕业人才吸引力较小,使得农村小学教师团队缺乏新力量的注入,而且农村小学的工作前景与城市小学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也影响了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心态以及工作热情,进一步影响了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
4.农村小学校园建设问题。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匮乏不仅影响了教师团队的建设,也影响了农村小学校园的建设,使得农村小学校园普遍存在环境建设差、教学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比如很多农村小学缺乏图书室、微机室等教育设施,而且小学农村操场上的各类体育器材和体育设施的建设也不完善,使得农村小学生与社会脱节,不仅影响了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利于农村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和发展。
三、民办学校对农村小学教育的促进作用
1.农村民办小学有着较为灵活的管理体制。农村民办小学的管理体制不仅具有较为完善的教育理念,还充分考虑到了当地的特色以及实际生活情况。而且,不仅当地政府具有农村民办小学的教育管理权,学校内部的董事会也有着较为完善的责任监督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农村民办小学的校园管理和教育质量。
2.农村民办小学有着较为完善的教学设施。农村民办小学的创建费用基本都是通过民间企业或个人的投资而来,让农村民办小学的教育资源远大于农村公办小学,使得农村民办小学可以根据需求建设更加安全、宽敞、明亮的教室,置办充足的黑板、粉笔、课座椅,也可以合理规划校园公共设施以及各类体育设施的建设,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建设图书室、微机室以及宿舍楼,从而给予农村小学生更加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3.农村民办小学高薪聘请优秀老师。目前,农村民办小学教师普遍采用合同聘任制,在给予教师丰厚的薪资待遇以及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引入了竞争机制,有效提高了农村民办小学教师的工作热情,也有助于吸引各高校的人才加入到农村民办小学教师团队中,从而提高农村民办小学的师资力量和人才储备。
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初级阶段,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农村民办小学有效弥补了农村公办小学教育不足的问题。所以,各农村民办小学更应该端正教育思想,并站在“以教育为本”的立场上加快农村民办小学的建设和发展,从而为农村适龄儿童提供更加安全、完善的学习环境,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课改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司徒小学   裴娟娟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创新教学理念,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其侧重点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实践的巩固作用。为改进教学,教师要积极应用“少教多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感悟阅读内容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如下几方面开展了创新性教学:1.激疑——发现,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笔者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要立刻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反复诵读、品味;2.设疑——引思,就是结合课文的内容设置悬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思考,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 3.想象——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词引领学生深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在“少教多学”模式下,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方式、思维能力、知识基础、心理状态等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结合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自尊心强的特点,多应用鼓励、启发的方式开展教学。其实,小学生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后,就会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就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把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活,答案会层出不穷。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摸索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变学会为会学,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教学活动调控要灵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我们不是倍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给学生当堂练写的时间。如果能用一点时间,把练笔落实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堂写,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态度,提高训练效果——字写得更好了,文章更通顺了。我们应该尽量把自己的活动压下来,保证学生活动时间,包括挤出几分钟完成课堂书面作业。教师要“照顾好”每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教学中,我们尽量给学生以不同程度的提示、启发,使他们均有“成就感”。
五、留给学生充足时间,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在课改模式下,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知识。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能够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进行归纳总结,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找到解决办法,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在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分析和引导,让学生对照自己的思考结果,发现自己答案中的问题,让思考一步步靠近课文的中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归纳总结的方法,这将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平等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信任和启发,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构建“以生为本”、互动性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浅议班级文化建设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东凫山小学   蒋邦芳   陈兴锋

和谐班级,能够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舒展,精神上得到惬意;能够健全学生人格,使他们健康成长。那么,怎样来构建和谐班级呢?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是否浓郁,对熏陶学生的情感十分重要。可以在教室张贴名人名言和他们的画像;张贴英雄、烈士经典语言和有关图片;张贴奥运会中,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图片;张贴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的精美书画作品……这些充满精神文明的浓郁文化的创建,一定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慰藉他们的心灵,引领他们积极向上,崇尚精神价值的追求。同时班干部实行轮换制,分组实施。每组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要根据每组成员的实际能力做到明确分工,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尝尝当“官”的快乐,打破从来没有当过“官”的神秘感,同时让他们增强当班干部的责任感。总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管理班级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和管理的双重过程中健康、全面、和谐成长。
二、多给学生一些解释的时间
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误,教师都应让他讲话。我认为师生所受的教育不同,认识能力也不一样,对于某个错误的认识,教师已洞察昭然,学生尚朦胧昏然。犯了错误的学生如果一见教师就遭训斥,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酿成对抗情绪,有时会出现“随你批,听你骂,就是不认账”的现象。这样,他们的错误思想或行为非但得不到及时纠正,反而会给教师带来教育上的负效应。
为了避免这一点,我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尽量做到开启言路,引导其思索。我一般使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1)刚才是怎么回事?能谈谈吗?(2)你认为这样做,对吗?有什么想法?(3)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该怎么办呢?就这些问题,无论学生谈多谈少,我都认真听,并适当提点看法。由于师生双方都能讲,情感比较融洽,学生的解释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情况,教师的意见使学生易于接受。实践告诉我,多给些时间,让犯错误的学生说明情况,作些解释,教师施教的针对性、可行性强些,随意性、盲目性少些,施教的情境会畅通宽松,效果也较好些。
三、常规工作注重“扎实”
多年来,我们重视德育常规工作的管理,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方法。学校坚持推行大值周制,即每个星期有一个班级每天负责全校道路、楼道、走廊的公共卫生,要求12小时保洁。值周班级还需对各个班级的早晚卫生、广播操、文明礼貌等加以检查,并当天公布结果。值周班级的工作是否到位,不定期地组织全体学生参观先进的班集体教室,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德育老师负责各班两周一次的社会服务活动,对方单位的反馈意见存入档案,作为考核的一个内容。学生会监督三周一次的黑板报宣传工作,从内容、排版、美化等方面进行评比并向全校公开评比结果。以上检查、评比的标准都是量化管理,每一个月进行一次综合评分,客观地反映各个班级的日常工作水准,并作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依据。班主任津贴按照一个月综合评分的得分进行发放,每学期综合评分作为评先进班级的依据。由于扎扎实实地抓常规工作,学校整体德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评优活动注重“求实”评优活动追求的是实效。为此,学校对评优活动进行了重大改革,强化德育、体育等诸因素,使广大学生都参与这项活动,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真正使评优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和谐,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和谐,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以亲密的交流空间,和谐的班级就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在这些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在和谐的教育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第三版

 

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主动获取知识——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良好情境的创设
□ 山西省陵川县礼义镇小平寄宿制小学校   赵灵勇

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创设恰当的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知需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学要创设质疑情境,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操作实践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主动获取知识,学会探索,学会学习,以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使他们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还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将本人几年来总结出来的小学数学教学情景创设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创设质疑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数学因素来诱发学生的内部因素,创设质疑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鼓励学生发问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引起疑问,获得新的发现。久而久之,就能形成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学生在质疑讨论中,主动探索发展,完善了本题的解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动机,唤起求知欲,为学生提供积极思维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善于指出问题。
二、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自主参与,与他人合作交流,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创设生活情境
在小学数学新知获得阶段,是由学生现实经验到学科活动经验的过渡,这是抽象的过程、归纳的过程;而在知识综合运用阶段则更多的表现为演绎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并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的问题情境。因为这样的问题情境能成为沟通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新知的桥梁,并构成课程目标实现的逻辑起点。为此,要创设再现学生生活事例或生活问题的现实情境,教师必须对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材料进行比较研究,把握两点之间的关联,找准情境创设的切入口,确定问题情境的框架。
四、创设操作实践情境
操作实践是发展学生思维和锻炼学生创新技能的重要手段,而且最深刻的新知的获得莫过于用自己的双手从实践中体验。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尤其是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创设能激发学生自主、积极进行操作实验而获得新知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听数学。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境是实现新课标的重要举措,其创设的策略还有待探究,其关键在于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创设一个恰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学会探索,学会学习,进而实现数学教学的优质、高效。

 

班级管理要学会“无为而治”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马庄小学   邱  敏
□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一中学   张建响

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管理的法则和名言中,我比较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策略,最终目的是无不为。将其引入到班级管理中,就是要让学生成为班级主人,通过发展自身的管理能力实现自我成长。引申来说,就是一方面教师要以德才服人,以身示范;另一方面,在班级实行社会化分工管理,教师要让学生自我管理,扬长避短,各显其能。据此,我结合以往的教学管理经验,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尝试实行了“班级差异式管理”,即分析和利用学生差异和师生差异,优化管理,锻炼学生,解放教师。
一、尊重学生差异,实现无为而治
要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管理,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差异。接手这个班级的初期,我就建立了“学生档案”,首先了解学生的家庭和成长背景、家庭住址以及家长的联系电话,以便日后更好地对学生的家庭表现进行了解。我还通过前任教师的介绍、学生间互评及学生自评,加上我自身的观察和分析,制作辅导档案,记录学生的性格特点、个性特长以及心理差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做到有备而来,才能“无为而治”.
在了解了学生的差异后,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拔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班级干部队伍,并以“我的班级我管理”为口号,将班级管理大舞台变为学生管理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平台。我们将“争创优秀班集体”的长远目标和学校的“细节养成教育”结合起来,确立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如设立“值日班长”“宣传栏管理员”“图书管理员”“个人卫生长”“课间操管理员”“墙报员”“电脑专家”“作业长”,等等,做到人人有活干,个个有责任。这种管理形式下,学生对待班级工作,不再推三阻四,而是在“大班长”的带领下,争先恐后。班级里的事务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教师只负责大方向。这样教师轻松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这种“无为”并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而是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自由发展特长。
二、把自己当学生
传说普罗米修斯创造人的同时,又在他们每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另一只装自己的缺点。他把那只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则挂在背后。因此人们总是能够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而自己的缺点却总看不见。这故事说明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当发生师生矛盾时,我们老师往往把责任统统推向学生,自己好像圣人一般。“把自己当别人”,就是要求班主任善于和敢于承认自身存在缺点;要时刻反思自己的缺点和过失,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是不是让学生觉得讨厌,为什么讨厌,有什么缺点需要改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令学生接受。
三、做到民主,尊重和理解学生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克服一个误区:班主任是居高临下的,学生必须惟命是从,我教你听,我管理你服从,教师和学生永远保持距离,对于犯错误的同学,一味高声训斥或请家长。这样的做法我向来不赞成。对于温顺的学生也许会点头称是,但对于性格暴躁的、有反叛精神的学生则会怒目而视,甚至还有可能出言顶撞。这样不但树立不起老师的威严,反而使威严扫地,事倍功半。因此,要采取民主的方式对待班级的学生,当他们出现问题时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想一想。我坚信: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没有一个学生是故意捣乱的。作为年轻人,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像对待朋友一样,理解他们,尊重他们,适当的宽容他们。在这个前提下引导他们进步。

 

数学课里的“逗你玩”
□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塔湾小学   杨 涛

许多人都爱听相声,是因为相声能逗大家乐,使人们在乐的氛围中得到娱乐和某种启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也能融入相声中“逗”的艺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逗”在课前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间有了了解,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与学上产生共鸣。一次我到外校借班上课,上课前,觉得这班学生都很紧张,为了缓解这种情绪,圆满上好这节课,上课前我先跟学生“逗”了一番。我说:“今天杨老师给同学们上课,上课前,我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会笑吗?”对于这个既简单又滑稽的问题,学生都感到诧异、可笑,他们齐声说:“会笑!”我又追问一句:“能不能笑给我看看?”听了这话,学生都忍不住大笑起来。这一笑,消除了学生心理上的紧张,学生感到我这位老师很和蔼也很幽默,便轻轻松松地上起了课。
二、“逗”在课始
课始,学生的注意力还不能从课间活动中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教师可以灵活运用“逗”的方法,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例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在课的开始,教师对学生说:“今天,我要给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听说要猜谜,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要猜的“谜”上来了,“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于是,谜语一出,学生就各说不一,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这时老师拿出一个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对学生说:“同学们看一下,刚才谜面上的‘哥哥’是不是这根长针,‘弟弟’是不是这根短针?那么‘哥哥’‘弟弟’在钟面上叫什么呢?它们是怎么走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方面的知识。”这样一“逗”,为新课的学习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三、“逗”在课中
一节课四十分钟,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持久,课中充分发挥“逗”的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涌起和保持下去。义务教育教材第五册(北师大版)中“长方形周长”的教学,没有把“(长+宽)×2”这个公式列出来,而是举出三个学生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求出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讨论这三种方法中哪种解法简便。我在教学这个知识点时,觉得这三种方法中,除了第一种方法比较麻烦外,其它两种解法都较简便。但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再集中起来,我设计了这样的问话:“同学们,这三种解法中你们喜欢哪种解法?”只有两个学生说喜欢第一种方法,其他学生都喜欢第二种或第三种解法。又问:“喜欢后两种方法的同学,你最喜欢哪种方法?”有的说喜欢第二种,有的说喜欢第三种,各持己见。这时,我首先对这两种方法都给予了肯定,接着说:“你们都有了自己最喜欢的方法,你们想不想知道杨老师最喜欢哪种方法?”我逗出这句话后,学生又议论起来了。我微微一笑,装作很神秘的样子说:“我最喜欢的是第三种解法。”刚才说喜欢第三种解法的学生都高兴了起来,把课堂教学又一次推向高潮。接下来,把自己喜欢第三种解法的原因作一补充说明。这样处理,既起了导向的作用,突出了教材的意图,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逗”在课尾
一堂课临近“尾声”时,学生注意力较分散,心神不够宁静。此时,教师的课堂练习要有趣味性,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内容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课的结尾安排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式练习。以游戏的形式作为这节课的结尾,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本节课又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总之,不管是相声中的“逗”,还是课堂教学中的“逗”,“逗”的艺术实际就是语言的艺术。借“逗”来激发兴趣,让兴趣为学生在课上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这样的课,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

 

班级管理要学会“无为而治”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马庄小学   邱  敏
□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一中学   张建响

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管理的法则和名言中,我比较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策略,最终目的是无不为。将其引入到班级管理中,就是要让学生成为班级主人,通过发展自身的管理能力实现自我成长。引申来说,就是一方面教师要以德才服人,以身示范;另一方面,在班级实行社会化分工管理,教师要让学生自我管理,扬长避短,各显其能。据此,我结合以往的教学管理经验,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尝试实行了“班级差异式管理”,即分析和利用学生差异和师生差异,优化管理,锻炼学生,解放教师。
一、尊重学生差异,实现无为而治
要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管理,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差异。接手这个班级的初期,我就建立了“学生档案”,首先了解学生的家庭和成长背景、家庭住址以及家长的联系电话,以便日后更好地对学生的家庭表现进行了解。我还通过前任教师的介绍、学生间互评及学生自评,加上我自身的观察和分析,制作辅导档案,记录学生的性格特点、个性特长以及心理差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做到有备而来,才能“无为而治”.
在了解了学生的差异后,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拔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班级干部队伍,并以“我的班级我管理”为口号,将班级管理大舞台变为学生管理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平台。我们将“争创优秀班集体”的长远目标和学校的“细节养成教育”结合起来,确立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如设立“值日班长”“宣传栏管理员”“图书管理员”“个人卫生长”“课间操管理员”“墙报员”“电脑专家”“作业长”,等等,做到人人有活干,个个有责任。这种管理形式下,学生对待班级工作,不再推三阻四,而是在“大班长”的带领下,争先恐后。班级里的事务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教师只负责大方向。这样教师轻松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这种“无为”并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而是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自由发展特长。
二、把自己当学生
传说普罗米修斯创造人的同时,又在他们每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另一只装自己的缺点。他把那只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则挂在背后。因此人们总是能够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而自己的缺点却总看不见。这故事说明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当发生师生矛盾时,我们老师往往把责任统统推向学生,自己好像圣人一般。“把自己当别人”,就是要求班主任善于和敢于承认自身存在缺点;要时刻反思自己的缺点和过失,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是不是让学生觉得讨厌,为什么讨厌,有什么缺点需要改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令学生接受。
三、做到民主,尊重和理解学生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克服一个误区:班主任是居高临下的,学生必须惟命是从,我教你听,我管理你服从,教师和学生永远保持距离,对于犯错误的同学,一味高声训斥或请家长。这样的做法我向来不赞成。对于温顺的学生也许会点头称是,但对于性格暴躁的、有反叛精神的学生则会怒目而视,甚至还有可能出言顶撞。这样不但树立不起老师的威严,反而使威严扫地,事倍功半。因此,要采取民主的方式对待班级的学生,当他们出现问题时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想一想。我坚信: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没有一个学生是故意捣乱的。作为年轻人,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像对待朋友一样,理解他们,尊重他们,适当的宽容他们。在这个前提下引导他们进步。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黉阳中学   吴德峰

众所周知,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是适应社会的助推力。在这一点上,信息技术课程首当其冲。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与时俱进地接受信息技术知识,训练其运用能力,为其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就是我们需要探究的课题。
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承担起肩上的重任,创新教学模式,激发课堂活力,在丰富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筛选、应用、创新信息技术的能力。基于此,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就成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点。
一、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指标与方向,它让教师能够有方向性、有目的性地进行教学,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教育目的落到实处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唯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才能有效确保课堂教学顺利实施,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而想要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四点。一是根据信息技术教学标准,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二是挖掘教材与教学内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三是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与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目的性、组织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四是遵循初中教学情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制定出与学生实际相符合的教学目标。
二、要激发学生兴趣。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的基础性学科,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却喜欢一些新奇的事物,不喜欢这种枯燥的乏味的学科。而在素质教育教学下,强调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想要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就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只要学生对某一问题能产生兴趣,就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诱导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助于在教学中获取更多的教学知识,将“让学生学习”变为“学生自学”。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的确,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重要条件。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已成为了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我们都知道,每当接手新生时,总会发现部分学生从未接触或者极少接触信息技术,缺乏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能力。他们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更会出现各种问题,有时让人啼笑皆非。这时,我们不能嘲笑,更不能训斥学生,而是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让他们把自己感到困惑或者不解的问题提出,在教学中探讨解决。这样的教学方式适合学生认知水平,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要注重方法指导。一节课是否有效,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直接关系。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而言,好的教学方法更是不可或缺。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教学方法。首先,教学应当是快乐的教学,在传统教育教学下,教师都是机械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与教学,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积极性以及创新性都有着抑制作用。而如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以及自身教学方法的指导与革新,让其在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下,自主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其中。
总之,课堂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学,通过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优化,为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课堂的自主有效。

 

沧海横流,尽显巾帼之花本色——读《四世同堂》有感
□ 山东省乳山市第二中学   李 丽

读罢《四世同堂》,不由掩卷长叹,心潮澎湃,难以平静……
在这部小说里,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群像”,鞭挞了卖国投敌者的丑恶灵魂,更反映了普通的百姓面对强敌国难时成长的过程。在我看来,在那个时代被视为“弱者”的女性的成长亦是那幅长卷上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
韵梅:一朵隐忍而坚强的梅花
韵梅既会持家又懂规矩,婆婆病弱,她默默地担起了一家老小的吃喝穿戴。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家庭责任感,促使她任劳任怨地照顾着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她本本分分地做女人,不参与男人的事。这个时候的韵梅是隐忍的。
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在北平沦陷之后,她变得坚强而勇敢。她说:“万一真连一点粮也弄不到,我也得跟刘太太到张家口去!”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传统妇女竟然有了为家人外出的坚定决心!在李老人联合大家签名保“方六”时,应门的韵梅竟然没进去商议,就替瑞宣签了名。为什么会这样?在从前,厨房是她的本营,院子是她的世界,她只需做好自己的家务事即可,院子以外的事情跟她无关。但是现在,社会的动荡逼得她睁开了眼,北平的一切都与她有了密切关系,也让她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韵梅,旧中国传统女性的代表,在时代的沧海横流中她们在变化和成长着:由只会围着锅台转,变得更具责任感,这个责任感是对家庭的,亦是对国家的。她们也用自己的那份勇敢和坚定,为抗战尽着自己的力量。
高第: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
高弟,大汉奸冠晓荷和大赤包的女儿,富裕人家的大小姐;不漂亮,但心地善良;读过书,思想进步;鄙视卖国求荣、享乐至上的父母和妹妹: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孩。
钱仲石以自己悲壮之举,激发了她报效国家的勇气,但此时的她还没有与汉奸家庭决裂的勇气,直到她家被日本人抢劫,母亲入狱,父亲顽固不化,妹妹做了日本特务,她勇敢、自强的优秀特质才显露了出来。在对敌斗争中,她日渐勇敢、成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革命战士。      
高第,抗战时期进步青年的形象代表。她不漂亮但富有魅力的原因:一是她没有被优越安逸的生活迷醉,有着正直善良的美好本性;二是作为进步新青年,她身上的正义与担当是抗战胜利的希望。老舍先生借瑞全的话,表达了对她由衷的赞赏:“她的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而只有一股正气与坚定的眼神。这点正气与眼神,并没使她更好看一点,可是的确增多了她的尊严。”是的,民族危难之时,正是因为“儿女”的“正气”和“坚定的眼神”,中华民族才能历尽沧桑却巍然屹立。
尤桐芳:一朵春意盎然的迎春花
尤桐芳,下层妇女的代表:无父无母,不知祖籍;年少被蹂躏,后被纳为小妾;多年未育,备受欺压。出身的低微,让她有着最朴素的情怀,在贫苦邻居出现困难的时候她会及时伸出援手。她帮助高第去给钱先生通风报信,她鼓励高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1907期
下一个: 第201906期
上一个: 第201907期
下一个: 第201906期
上一个 : 第201907期
下一个 : 第201906期
上一个 : 第201907期
下一个 : 第201906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