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825期一、二版

第201825期一、二版

【概要描述】

第201825期一、二版

【概要描述】

详情

201825    2018910   

 

第一版

 

自知  自立  自强

——熊绎中学创建“自立”特色校园文化

□ 湖北省保康县熊绎中学   范延龙

没有文化的学校是没有魅力的学校,没有精神的学校是没有灵魂的学校。古时楚国之所以能够从方圆不足百里的蛮荒之地、弹丸之地最终发展成泱泱大国,离不开先祖熊绎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和励精图治的创新精神。湖北省保康县熊绎中学既以“熊绎”为名,自当承继和光大这些特质,将熊绎中学办成区域内有影响力的优质初中。学校建构自立教育体系,确立实施路径为自知、自立、自强。

自立之源。我们针对学校合并新组后教育教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萃取荆楚文化精华,依据叶澜教授“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教育理论,提炼得出自立教育文化主题。

我们认为自立教育能满足当前学校发展的五个需求:学校的内涵发展需要自立教育,以提升地区影响力;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自立教育,以提升整体公信力;学生的个性生长需要自立教育,以提升个人竞争力;文化的传承与提炼需要自立教育,以提升文化生命力;生本教育改革的推进需要自立教育,以提升成效表现力。

自立之蕴。为传承荆楚文化,践行自立教育,学校设计建造了融汇楚文化元素的大门,把楚人崇尚的图腾凤鸟变形后作为学校LOGO的物化形象,喻示熊绎中学是一只昂起头的火凤,并分别将三栋教学楼命名为凤舞楼、凤鸣楼、凤翔楼,喻义莘莘学子经过学校三年的精心培育,必将“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学校立“自立教育基石”,正面雕刻“自立自强”,蕴含了自立教育的实施路径和宏大愿望。自立取自荆楚文化“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自强取自“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背面雕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暗示了自立教育的状态和结果。修“自立教育长廊”,展示名师优生风采;建“自立教育生长园”,看见生命破土的力量,听见竹子拔节的声音,印证进步。

自立之约。校训:立志修德,博学报国;校风:勤勉精进,和谐创新;教风:修己达人,穷理至臻;学风:求知求实,力行力思。

自立之力。用开放的理念实施生本德育,提高自信力;用绿色的理念实施生本课堂,提高学习力;用创新的理念实施生本活动,提高创造力;用共享的理念实施生本管理,提高自制力;用协调的理念实施生本服务,提高发展力。

自立之路。“君子以厚德载物”,七年级从班级自主管理入手,由他律到自律,从约束到自省,由自省而自知,由习德而立德,用品德铸就人生底色。

八年级建立自立教育成长记录册,以荆山玉由璞玉——籽玉——美玉的形成过程比喻学生成器的历程,探索实施“玉时俱进”生本教育综合改革。以小组考核推动均衡发展,以个人考核推动差异发展,以分类考核推动分层教学,以综合考核推动整体提高。以小组为载体,以评价抓管理,以业绩看服务,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品味。

九年级立功自强整体飞翔。教师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思想;学生要勤奋进取,提高个人竞争力,多为学校增光添彩。

自立之梦。教师梦:成为学习上心、工作尽心、学生倾心、自己欢心的人;家长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生梦:成为人格自信、行为自律、学习自觉、发展自主的人;

学校梦:成为县内头名、市内知名、省内有名的单位;

中国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通过实施自立教育,教师的主角意识增强,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进取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全面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在校的综合素质表现大幅度提升。自立教育体系渐趋完备,“自知——自觉——自然——习惯——品行”的自立教育模式收到实效,催生了一名省级特师、一名市级隆中名校长和两名名师。学校“润心育人于无声处”的德育管理经验在《湖北教育》“治校有方”栏目推广。

 

 

班主任,请不要“啖菱并壳”

□ 浙江省乐清市兴乐中学   高金平

古代有一位在南方做官的“北方人”,他“席上啖菱,并壳入口”。当有人告诉他“须去壳”时,他自护其短,说“我非不知去壳者,欲以清热也”。从而给后人留下了笑柄。

由此我联想到当今教育教学实际中,“啖菱并壳”者亦非鲜见。有班主任在点名时,把“牛觥(gōng)坚” 读为“牛角尖”,学生指出了他的错误,他还不断为自己辩解,结果班主任就有了绰号:“牛角尖”。有的班主任读错字、做错题、办错事等,一旦学生指出来,他们或者绞尽脑汁,为自己辩解;或以势压人,让学生低头。原因是担心承认错误,会降低自己的威信。殊不知,这样一来,不但威信保不住,而且还失去了更为宝贵的东西——学生的信任,不免给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增添人为的困难。

俗话说: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老师绝不是无所不知的全才,无所不能的圣人。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原本是不足为奇的。“人非圣贤,谁能无错。”倘若诚恳承认错误,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向同行学习,向书本学习,新班第一次点名前对个别学生姓名该先查一下字典,甚至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就能使自己的错误越来越少。大凡优秀的老师及班主任在这方面都是相当注意的。

事实上,老师及班主任勇于承认不懂和错误,丝毫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生倒反而感到他们的老师和班主任真诚、谦虚、品德高尚,师生关系会更加融洽,“亲其师,信其道”,如此便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做法于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坦诚谦逊、服从真理的美好品德,其意义之重要,不可低估。

 

 

协调各方关系  做好班级管理

□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兴仁街道办事处盘龙小学   李玉亮   闫绍平

马卡连柯曾说:“无论哪一个老师,都不能单独地进行工作,都不能作个人冒险,不能要求个人负责,而应当成为教师集体的一分子。”

一个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不考虑如何与学校领导合作,不考虑怎样与任课教师合作,始终以自我为中心,独断专行,我行我素,造成的结果必将是对学生教育、引导的失败,对班级管理、建设的失败,使自己不仅费力不讨好,陷进孤立无援的人际关系紧张中。所以班主任在工作中,不仅要自己敬业、奉献,还要时时注意与任课教师的协调与合作。

协调好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融治的教育环境,是班级管理成功的基础。

1. 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

双方只有相互了解了,才有利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是说班主任不光要向任课教师介绍班级里学生的情况,还要向学生介绍任课教师的情况。任课教师对班上学生了解了、熟悉了,不仅有利于任课教师自身的学科教学,还有利于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配合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和思想教育。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情况熟了,则有利于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以此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2. 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是班级管理、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利用好这一力量,班主任一定要在工作中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班主任对学生介绍任课教师的情况时,重点介绍老师的业绩、贡献、才华和能力等,让学生对任课教师产生敬佩之情,以此树立任课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班主任还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热爱、尊重任课教师的教育,要让学生始终亲近任课教师,敬重任课教师。

工作中严禁学生中有不尊重任课教师的言行,时时处处维护任课教师的威信。同时,班主任还要注意在与学生谈话时,切忌总是抬高自己而贬低任课教师。班主任在总结班务工件时,要避免只谈自己的个人业绩,而不谈或很少谈任课教师的功劳,要实事求是、公平客观地宣传赞扬任师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贡献,让学生产生感恩之心,达到树立任课教师威信的目的。

3. 协调各科任课教师,合理分配各科学习时间

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高瞻远瞩,不仅自己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遵循教育规律,更要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协调好学科教学来为学生减负。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各科老师协调会的形式,合理分配各科学习的时间,协调各科的作业量,合理安排各科的测验、考试,合理安排学生自习和辅导。

4. 协调沟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工作中,任课教师与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与学生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产生矛盾。如任课教师之间因时间分配的不均、观点见解上的不一致而产生磨擦,遇到这些情况,班主任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场合,以恰当的方式进行解释、疏通。一个班级的教师之间不团结,教师之间勾心斗角,会影响到学生。这样的教师如何教育学生,如何引导学生行事做人呢?

每位任课教师的工作方式方法有所不同,个人风格也不尽相同。如出现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不满,学生也会反映到班主任处,作为班主任,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应及时把学生的意见转达给任课教师。但如果转达的方式不妥,场合不恰当,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会响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所以,班主任要运用机智恰当地沟通师生之同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师生教学相长。

21世纪是一个社交化的社会。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会与别人交流。沟通随时随地都伴随着我们,沟通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润滑油。沟通是消除隔膜,达成共同愿景、朝着共同目标前进的桥梁和纽带。沟通更是学习、共享的过程,在交流中可以学习彼此的优点和技巧,提高个人修养,不断完善自我。

 

 

网络信息时代下未成人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周陵初级中学   乔新红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学习的各个领域。它可以用来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也对未成年人行为习惯形成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在网络信息时代,如何对未成年人习惯进行良好的塑造呢?

一、网络对未成人的负面影响

1. 学业直接受到影响。

未成年人思想活跃,求新求实,但辨别是非能力差,意志力薄弱,上网大多是为了打游戏、聊天、看视频、听歌等,这些娱乐方式对他们很有吸引力,意志不坚定者常常沉浸在网络的浩瀚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着学业。有的上网时间过长,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有的为了上网甚至旷课、逃学,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有些早早就放弃了学业。

 2. 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有的未成年为了上网常常从餐费上节省,吃那些便宜、省时的便餐,时间一长,导致营养不良,面色蜡黄,引发一系列疾病;有的甚至不与外界接触,性格孤僻,造成自闭症,对性格也有了严重的影响。还有些学生意志力薄弱,出于好奇偷看一些色情的图片、文字、电影,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

二、网络信息时代下未成年人行为习惯怎样进行培养

1. 切实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1)培养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网络时代,两代人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成为一种社会趋势,习惯养成的过程同样会体现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特点。培养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能够经常进行情感交流,主动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不会感到孤独而依赖网络,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2)家长应关注和陪伴未成年人的成长。 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担负起关注和陪伴的责任,时刻关注孩子的各方面的变化,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走访亲戚、旅行、亲子读书、看电影、打球等,帮助他们在现实世界与网络环境中保持适当的距离,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人格。

2. 发挥学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

1)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育效能。利用信息技术课进行网络游戏比赛,电脑绘画比赛,英语单词记忆比赛,各种学科游戏竞赛。让学生课上觉得有事干,不会是无聊到只剩下打游戏。使得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更充实,更丰富。引导学生健康有趣的上网。

2)开放电子阅览室。学校可由专业的教师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努力为学生提供健康、文明、丰富、安全的上网环境、积极建立形式健康、内容丰富的青少年电子阅览室,在技术上设置过滤网、帮助未成年人正确运用互联网获取有价值的知识。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了学生不依恋于网络,校内可将书法、美术、足球、体操、演讲、手工制作、文艺演出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校外可开设社会实践、研学之旅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另一方面让他们觉得现实世界才最可靠,才最真实,网络是虚幻的。

3. 社会重视,携手公安部门参与网吧管理。

开设网吧给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方便,但禁止在学校周边开设。未成年进入网吧,公安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和检查次数,对违规接纳未成人从严从重处罚。联合学校形成监管合力,为构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绿色网络信息空间发挥积极作用。

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网络信息对未成年人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网络信息时代下,我们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正确引导,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

 

 

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 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第一小学   凌 俊

随着现代化社会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各学校与教师也提高了对德育的重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工作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健全的性格、优质的品质是现代化社会新型人才必备的条件,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加强德育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这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斯人有言“人之为人在于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都毫无疑义地指明了德育的重要性和指向性。创新德育教育的基础前沿工作,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

我们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但学生对于实际的意义不甚明确,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更应该教育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爱国主义。要让学生知道要爱国会主义,首先要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我们教育学生的阵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德育在中小学生接受教育中有着非常特殊与重要的地位,任务更加艰巨。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内容,不仅教材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数学小活动、例题、插画、主题图等方面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在备课阶段,必须要仔细、认真地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认真地筛选教材中的内容,充分地挖掘数学教材中与德育相关的渗透点,然后再根据渗透点设计教学内容与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品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教师所讲解的效果不同,不同的学生理解的效果也不相同,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别人成功的教学方式不一定自己适用,别人成功的学习方式也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教师应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方式,来完成德育的渗透。

四、注重课堂中教师评语的导向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既自尊心强又自卑心强,害怕教师的批评,想得到教师的表扬。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得知,教师积极的评语不仅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还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积极的评价,来挖掘学生各方面的优点。例如,部分学生在上课铃响起时,仍然在大声地喧哗、嬉戏,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一般会严厉地批评学生,警告学生下次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这种方式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厌烦心理,不愿意去听教师讲课。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今天×××同学表现的特别好,是第一个坐端正的”,这时其他的学生会特别羡慕这个学生得到了教师的表扬,想着下次自己也要第一个坐端正,得到教师的表扬。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还提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学生良好的品质。

五、组织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教育

适当开展一些数学主题活动,使德育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如:在学过统计后,设计一节“白色污染”的实践活动课。活动之前先组织学生观看一组资料片,谈谈观后感,然后分小组统计本组、本班一周内扔塑料袋的个数和平均每人每天扔塑料袋的个数。然后设置情境让学生计算出全校学生照这个速度扔塑料袋,多长时间我们的校园将会被铺满。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到统计、计算、分析、讨论中,大量的数据给学生内心以强烈震撼,每位学生都发自内心地表示:“从我做起,一定要杜绝白色污染!”学生不仅提高了能力,明白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又唤醒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总结

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积极地找寻数学教材知识中德育的渗透点,在拓宽学生数学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让感恩走进心灵 让生命阳光般灿烂

□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关阁小学   李  芳

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我以“感恩教育”为主线,让学生感恩、知恩、施恩、报恩。开展“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付出,要学会奉献;感恩是一种行动,要学会实践;感恩是一种宽容,要学会原谅。事实上,我们也非常需要感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领导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

一、为什么开展感恩教育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开展“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付出,要学会奉献;感恩是一种行动,要学会实践;感恩是一种尊重,要学会理解;感恩是一种责任,要学会履行;感恩是一种宽容,要学会原谅。事实上,我们也非常需要感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领导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

二、“感恩教育”文化引领

我结合“感恩教育”,以教室文化为切入点,创设良好的创建环境。教室门口首先是学生的每日一问:“今天,你感恩了吗?”教室内张贴感恩名言、感恩专栏,同时和学生一起,给班级命名,一班两名更具教育性。班级黑板报在及时更换的同时,注重“感恩教育”的内容。还有我搜集了关于感恩的歌曲80余首。在每周的班队会上,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感恩教育”,以不同的专题形式进行,如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会等。

三、“感恩教育”活动开展

以活动为载体,以活动促创建。在活动中学生更有深刻的体验,深刻的感知。这些活动的开展,我以抓教学常规的形式进行,使之常态化、序列化。将活动融入到学校的整体工作中去。

再比如我开展的几个小活动,撷取一些共分享:

▲我们班级目前开展了三届的感恩演讲比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热情、以及投入的感情,都表现出他们是认真的;

▲在全班开展了“感恩一句话征集”;

▲“我的感恩足迹”,以此为感恩作业,记录自己的施恩、报恩情况;

▲三八节主题感恩活动;

▲感恩五月活动(感恩五月天、感谢父母情)系列活动;

▲“我在家中有岗位”感恩父母家务活动;

▲《感恩的心》手语表演;

▲走进田间,感受农民的劳动之苦;

▲利用寒暑假开展的“感受生活、感恩双亲”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四、“感恩教育”芳香满地

一个时期以来,学生的感恩思想已经在自己的内心生根。在一次感恩班会上,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感恩心得,班级中的刘蔚红同学说:“我的爸爸妈妈虽然只是普普通通的人,虽然没有令人羡慕的事业,虽然没有腰缠万贯的财富,但仍是我最爱的人,我会用我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报答他们!”我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把感恩教育不断推向深入,开展清明节祭扫,让学生感恩先烈,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到敬老院献爱心,学会尊老、敬老;走进田间,感受农民的劳动之苦;利用寒暑假开展的“感受生活、感恩双亲”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倡议学生利用假期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切身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明显增强。

2012年在区教研室小学部的检查中,赵建国主任聆听了我的课堂教学——“学会感恩”,其中两个学生眼含泪水讲述自己的感恩之行;在镇教育办进行的读书节活动中,我辅导参演的节目《感恩父母》,节目中学生泪流满面,又一次感动了评委、感动了师生;在20132017年间薛城区教育局多次举行的全区经典诵读活动中,我辅导的节目《寸草心》《经典浸润  感恩父母》在全区脱颖而出,参加了在薛国大酒店明星俱乐部的演出(全区诵读节目共10个)。我们不能不说,学生学会了感恩。只有知道感恩,才能去施恩、报恩。

感恩是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愿感恩的心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愿健康的性格收获我们美丽的人生!常怀感恩之心,常为感动之行,践行阳光行为,收获阳光果实,让生命阳光般灿烂。

 

 

第二版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曹庄中学   侯晋军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为此,我们应该在重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对德育的研究与实践,使德育工作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重视和加强道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我们的社会,在进入新的世纪之后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人们的商品意识和观念不断加强,更加注重自我,更加意识到个体的存在,“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意识在强化,同时,人们更加勇于开拓、敢于冒险了。但是在另一方面,一些层面上,人们又往往过分强调自我,许多人鄙弃理想、荣誉,一些人甚至违法乱纪,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渗入了金钱唯上的因素,这些都是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挑战。应该看到,过去普遍信奉的集体主义、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等,在他们的心目中已不像过去那样耀眼,他们在开放的感召下良莠不辨地接受新东西,把好的传统也丢掉了,不文明、没礼貌已不是什么个别现象,违法乱纪、道德败坏的事也时有发生。这一切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改革,使语文教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塑造和培育一代新人提出了新的重大课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能激励学生思想品德升华的佳句,教师应适时给学生以点拨,让学生从中感悟,进行思想品德的熏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旷达胸襟,深含思德韵味,能给学生以思考与启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溢出政治抱负,能激励学生感悟,给学生以思考与启迪。这些千古佳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内涵,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从中受到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获得品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悠久灿烂,而古诗更是这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教学中利用古诗里蕴含着的丰富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来教育学生效果非常好。有一段时间,我班有不少学生将没吃完的馒头到处乱扔,看着白白的馒头被丢弃我十分心疼,早读时我将《悯农》一诗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反复朗诵,事后学生的这种坏习惯改了许多;学习了李白的《行道难》结合班上有些学生厌学的现象,教育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只要不断追求,自己的抱负总会有实现一天。

三、渗透孝道教育“百善孝为先”

孝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孝道是古人应具有的最重要的德行,也是现代人必备的品德。我在教学《木兰诗》,让学生总结木兰形象。他们认为:木兰既是一个孝女,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身为人子,连最起码的孝道都没有做到,我觉得自己很自私,觉得自己连羊、鸦都不如。好在自己悔悟得还不算太晚。从现在起,我要利用课外时间,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煮饭、家庭大扫除、叠被子……等待下班归来的父母。我相信,只要人人都有尊老爱幼之心,我们的家庭就会更加和睦,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总之,发挥语文学科特有的优势,使我们的语文教学适合社会、时代的需要,适合未来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根本上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周陵初级中学    贾蓉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深化,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多媒体计算机能把文字、图片、动画、音乐、影像等基本素材综合在一起,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能全方位、生动地把一些教师不易讲解、学生难理解的知识简化,使知识直观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容易掌握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就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谈点体会。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上好课

1. 漫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漫画具有一般直观性教学手段无法具备的幽默和夸张的特点,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美感。把知识融入漫画之中,用漫画的形式来再现知识,比单纯讲解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 视频资料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把听觉与视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达65%。因此,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视频资料,可增强教学效果。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

1. 积极引起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的出现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

2. 努力创设意境,感染学生情感。

要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我们就要感动学生,以往我们常常讲事例,但由于大部分教师讲读水平有限,效果往往不如人意,但若用上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一组恰如其分的镜头……再加上一段精彩的视频,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

3. 增强时代气息,培养学生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要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新情境、新语言,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可灵活及时地运用各种信息,具有传授知识新、快、全等特点,将这种特点融入教学中,使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信息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1. 熟知教材内容,课前认真准备。

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多媒体设计是很讲究的。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内容,准备好素材,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先写好教案,在哪个环节使用文字设计,是否配上图片、动画或播放视频,必须在教案中注明,做到胸有成竹。

2. 精心制作,增强美感和动感。

制作一个好的教学课件,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用自己熟悉的软件来制作,而且要有一定的美感。在制作过程中,字体、字号选择不当,背景颜色与字体颜色设置不合理,图片、动画选择与教学内容不符,视频播放时间过长,动作路径过于繁杂,会使学生看不清楚或眼花缭乱,直接影响到多媒体教学效果。因此,选用的字体、字号、背景、图片、动画、视频、动作都要做到精思熟虑、精心制作,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

3. 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不是单独的片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上每一节多媒体教学后,教师必须针对教学内容、课件制作和教学方法等做好总结,找出优缺点,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情境中感知,在游戏中成长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坛山街道中心幼儿园   褚 伟

数学教学中,合理的情境创设不仅要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还要向孩子们传递一种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的思想教育,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只有深入地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尊重他们在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学习经验、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才能创设出更加合理而有趣的情境,使教学游戏落到实处,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一、情境创设要融合德育,引领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各种各样恰当的情境,能激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产生认知欲望,诱发幼儿的质疑和猜想,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感知单双数》教学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关于“找朋友”的情境:先用音乐《找朋友》引入情境,然后多媒体出示一只小猴子及音频——小猴子的好朋友们不见了,希望小朋友们帮它找朋友。最后孩子们在大象伯伯的果园里找到了小猴子的朋友们,原来它们去大象伯伯的果园里偷吃水果了。由此引出了吃不同水果的猴子的数量,引导幼儿认识单双数。可是在活动中,孩子们一个个抿嘴偷笑,交头接耳,原来他们觉得小猴子们太馋了,竟然偷吃别人的水果,太好笑了。虽然活动氛围轻松愉悦,也达到了活动目标要求。但是我意识到了这次情境创设的不足——偷吃,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本次情境创设没有教给孩子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甚至给一部分幼儿造成是非不分、善恶不辩的错觉,这显然不是我们设计情境教学的初衷。随后,我对这一情境创设做出了调整——大象伯伯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它一个人忙不过来,小猴子的好朋友们帮忙摘果子去了,我们一起去找他们吧。孩子们一听,满脸的笑意和崇拜,很快就发现了12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