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424期3、4版

第201424期3、4版

【概要描述】

第201424期3、4版

【概要描述】

详情

 

201424    20141010

 

 

第三版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龙潭小学  彭程伟

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影响。通过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本册实验教材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渗透: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单给他们讲大道理是收效不大的,可以根据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数学这一事实,也可利用数学应用广泛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密切联系实际进行基本知识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如学习计算时,设计买卖情境进行引入,当发现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就向学生讲清出错就会给生产和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学习时间单位的认识时,先向学生说明时间的重要性。如对军人来说,时间就是胜利;对医生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对农民来说,时间就是粮食等,让学生知道时间对各种人都有着各自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在数学教学中,选用的题材也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像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水、用电,保护野生动物,积极锻炼等事例。这样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祖国建设联系起来。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萌发了为祖国的强盛和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动机,激发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热情。

二、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小学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在于它的统一、顺序、和谐、对称、结构、简洁等。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审美教育,用美的力量去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欣赏美、升华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1. 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那种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

 2. 充分挖掘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容美和本质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3. 通过阅读和介绍数学史,欣赏数学在创造人类文明进程中,给世界留下的一个个美的奇迹,感受知识的力量,启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

三、运用教材,在课内活动中渗透德育。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数学教师若能因势利导地在活动中渗透德育,集数学活动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学生更会乐于接受。如:在实践活动《生日快乐》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你知道爸爸和妈妈的生日吗?你准备怎样为爸爸和妈妈过生日?你能永远记住他们的生日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明白了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给父母过生日也是热爱父母的一种表现,从而教育学生要热爱家庭、热爱父母。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也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培养非智力因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数学知识学习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仔细计算,书写整洁,自觉检验,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教学中借助教材中丰富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等良好的品质;借助不同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一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初探

河南省获嘉县教师进修学校    张利平

作为一名进修学校的教师,经常走进中学数学课堂听课、调研。我发现中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着效率不高的现象。数学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便围坐起来,形式上是合作学习,但真正地进行深入讨论交流的情况少之又少,真正参与进来讨论交流的学生只是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那些学困生根本参与不进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它更好的优势,成为高效课堂的一种很好的形式,这便是我关注和研究的目标。经过一年的观察和研究,我发现,要想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高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非常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充分的准备,就可以事半功倍。学生能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针对自己不会的地方,有重点地去解决问题,课堂效果肯定好。但我听过的课,感觉大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地预习,甚至有的学生就没有预习。这样,整堂课的效果不是太好。

二、教师要吃透教材,恰当地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在听课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吃不透教材,讲课重难点不能很好突破,设置小组讨论的知识点不适宜。如,我听《不等式》这节课时,教师就没有吃透教材,整个课讲下来以后,不等式的定义就没有总结出来,一节课讲下来,不等式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这不能算一节成功的数学课。这节课设置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点也不恰当,教师竟然在练习部分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规定这个小组的固定位置成员回答答案,这显然曲解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只是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学习。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组内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商量争论以后,达到共识,形成一个正确的结论。例如,这节课不等式的定义就可以设置一个讨论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教师再出示不等式的定义。这样,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不等式的概念。在数学课堂上,我认为知识小结这一点最好设置为小组合作学习。因为根据统计,人们对所听见的事情可以记住10%,对所看见的事情能记住50%,对所说过的事情能记住70%,而对所做过的事情则能记住90%。根据这个心理学常识,每节课的知识小结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每个人动手设计知识树,然后再小组推选出最佳知识树进行展示,并且组与组之间选出最好的全班展示。这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能大大地提高。

三、教师适当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效果会更好。我听过的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看学生进行讨论,如果教师能参与到一组的合作学习中,是不是能很好地示范带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引领者,可以更大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应该当堂评测出来,以便于教师掌握当堂课的教学效果。我听过的课,都是小组讨论过后,一个人把结论说出来,其他成员是否真正掌握?没有一个评测结果,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教师根本就不知道,这显然不符合我们的教育初衷。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去检测你这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比如,出题评测、学生自测等。

五、加强小组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大家都知道,我们要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考虑到这个环节了吗?学困生没有学会的知识,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让他们学会?是在课堂上,讲完课以后,小组互助学习,这要考虑时间够不够用。还是在课下抽出时间再互助学习,这样有没有时间。我考虑最好是课堂上。但我听过的所有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都没有这个环节,我就质疑,那些学困生什么时间能把不会的学会!让我们在学习中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吧!

 

 

我的班级管理策略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实验小学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它使我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我深知工作的繁杂与艰辛,但我更清楚肩负的责任。心中充满快乐。所以工作中我感受颇多,今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

一、爱是班级管理的基石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你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你,并且爱你所教的学科。教育孩子不同于工厂生产产品,能按照你的意愿生产出质量保证的产品。孩子们是非常聪明的,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件细小的事情,他们都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位家长交流时,她给我说过这样一席话:有一天,孩子回家对她说:今天是她最开心的一天,因为她举了班牌。我真没想到举一次班牌,孩子会这么快乐,做一件事,会觉得那么荣耀。从那以后,我处处给他们做事的机会,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班委干部一周轮换,组长每天轮换,两周一评比,做的最好的全班表扬,并作经验交流。让他们在做事中,寻找到快乐,体会到价值,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与关爱。

二、勤是班级管理的支撑

俗话说得好,勤能补拙。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就必须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平常工作中我做到“六勤”:勤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勤家访、勤谈心、勤学习。勤观察:不论上课或下课,注意观察孩子们细微的变化,掌握他们思想的动向,以便随时对他们进行教育,防范于未然。每天上下午第一节课前,班长都会清点人数,及时把情况反馈给我,发现没按时到的孩子,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询问情况。勤动脑: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千变万化,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同学关系,家庭状况或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因素,找出一个适合于这个孩子的方法,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使他不至于在学习和思想上掉队。勤动手:孩子们在具体工作中,不会或做得不好的时候,我亲自指导,帮助他们干好每一项工作,让他们从不会到会。勤家访: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可以通过电话或到家等多种形式,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与家长沟通、交流,做到家校结合,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勤谈心:平时多与孩子们交流,把他们当朋友,推心置腹地与他们谈话,谈谈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最后还要勤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三、严是班级管理的保障

对于孩子们,爱和教育是两把不同的钥匙。如果用两手来比喻,爱是左手,教育是右手。如果用另一种比喻的话,爱是阳光雨露,教育却是风雨。仅仅有阳光雨露而缺少风雨滋润的孩子,难以长大。在教学工作中,“严”是我的治班之道。我的“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严己”,这是针对我而言的。我是一班之主,平常与同学们接触最多,作为我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们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这样班主任工作才有说服力。我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中树起威信,才能更好地约束他们,从而更好地管理班级。另一方面是要“严纪”。这是针对班级和孩子们而言的。“严纪”首先表现为班级要制定严明的班级纪律,因为只有严明的纪律才能约束他们的思想、行为,才能使班级稳定。有了严明的班纪,并不是百事无忧,因为他们毕竟年龄小,自控力差,有时难免会控制不住自己。对于违纪的孩子千万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让他认识到自己错在哪儿,并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否则条约、规范、守则、制度都将成为一纸空文。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平凡而繁琐的工作,我们除了要用“爱”去感化孩子们,用“勤”去观察孩子们,用“严”去管理孩子们。我们还应该“想得细一点、跟得紧一点、贴得近一点、落得实一点、合情一点”。

 

合理运用数学情景教学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示范初中  李沁棉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知识,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近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谈谈情境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状态,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了改变传统数学课堂上死教死学,让数学课堂不再沉闷,结合新课程理念,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的心理,积极创设新颖、有趣、直观形象、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尽量开展有趣的活动,变“教”数学为“玩”数学,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学,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饱含热情地去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尤其是初中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其原型,学生身边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是数学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发现、组织、提炼、转化,为教学所用。

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我的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选用他们所喜闻乐见、耳濡目染的生活内容为题材,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活中的数学去作用于课堂教学或用课堂教学去指导生活中的数学,彼此作用,让学生快乐学习。

二、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很快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心地投入探索问题的答案中。经学生努力探索后,教师加以引导,使问题得到解决。如此,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将培养起学生“学以致用”的数学意识。对教学创新都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以操作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主动学习状态中去,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才容易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果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可以改变“耳听口说”的简单化学习模式,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并可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较好地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对培养学生数学头脑,无疑是很有好处的。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教学情景决不能是数学课堂的装饰品,一定是为数学本质而服务,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服务。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各种各样合理的教学情境,将课堂还给学生,将知识形成的过程还原给学生,将探索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获得终生发展的持久动力!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

山东省临沂市沂河实验学校古城校区  石振栋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我们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感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初读感知教材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熟读精思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本人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初读感知,要有“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二、精读感悟,重在“巧”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叶圣陶语)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三、熟读精思,突出“情”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真挚感人的文章,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朗读的重音、停顿、音调和情感,把朗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渲染气氛,可以为课文配上音乐。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经过,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则配上忧伤的音乐,松鼠和小熊化解矛盾的过程则配上欢快的乐曲,使他们很快进入文中两个小动物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阅读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槐务幼儿园  牛翠荣

手工制作活动对培养孩子认真观察、有意注意以及耐心细致等良好习惯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的动手能力养成了,其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现在的幼儿基本都是独生女,他们习惯于父母家人的溺爱,导致动手能力很差。孩子的动手能力与大脑的灵活度是成正比的,只有大脑支配能力和动手能力相互协调,才能培养出心灵手巧的孩子。

一、幼儿动手能力差的原因

1.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农村幼儿园里孩子多,有的教师怕在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因此,老师情愿让幼儿乖乖坐好听讲,而不愿意让他们自己动手。

2.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动手意识。幼儿自身缺少动手意识,他们处处都不想自己动手,事事都想依赖于别人。而家长出于溺爱心理,或怕孩子受累、或怕孩子受伤,一切事情都有大人包办,这些现象在独生子女中较为常见。时间长了,孩子便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耽误了其动手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机。

二、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途径

1.培养幼儿自己动手的意识,让他们学着做自己的事。如有的小朋友让他画画,她会哭着说老师我不会,因为在家里不论做什么事情他们习惯由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代替。对此,老师可以找其谈话,告诉他们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家长接送时,劝告家长在家中要培养孩子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样小朋友们就会慢慢地改变。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意识,即使遇到困难也要敢于一试。看到孩子有一点点进步,就要及时表扬。

2.爱玩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应充分利用幼儿爱玩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春天,可以带领孩子采集野花野草编花瓣、编草帽;夏天,可以让幼儿搜集冷饮棍带到幼儿园来;秋天,幼儿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捡落叶,把金色的树叶带到幼儿园,做标本、贴树叶画;冬天,可以让孩子堆雪人、打雪仗。利用大自然的资源,一年四季都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不断地解决游戏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会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有利地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幼儿时期,加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正是为未来的劳动奠定基础。让每一个孩子变得心灵手巧,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想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怎样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教学研究室  孙冬苗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成效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但是如今的现状却是阅读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发挥其应该有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切实转换教师角色,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的阅读教学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首先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然后是学生之间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参与后,则是学生、教师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成为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教师作为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其任务就是如何能让学生走进教材,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而学生在阅读中,不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二、加强课堂阅读指导,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由于工作原因,我们经常去学校听课。听课过程中,发现初中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不少教师的课堂阅读教学目标设置不当,没有系列规划,信马由缰;课堂上教师包办太多,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好;教学过程无序,师生自由发挥,课堂有效时段不足;不能利用好单元提示和课后思考与训练,抓不住教学的基本点;没有形成相对合理的阅读教学模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而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虽然一再强调语文的人文性,但并没有弱化它的工具性,所以必须重视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不管选文多么丰富,学科间如何渗透,还要重视字词句篇的学习,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和灵魂。在具体教学中要做到:让学生有读的时间和空间,不能因环节设置多而占用阅读的时间;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朗读、默读、浏览、跳读等,设置的每一种阅读方式都要有目的,不要为读而读;对文本的探究一定要触及语言,不能浮光掠影,设置的探究性问题要把握文本重点,要有坡度。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阅读教学要注意把握不同文体阅读的切入点;单元提示、课后作业题对阅读提供了一定的方向,要认真对待。有些诗文必须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从而真正实现阅读教学在课堂中的有效性。

三、重视学生课外阅读,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从《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看,课外阅读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增长见识。因此语文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作为老师,不仅要抓好课内阅读,而且要抓好课外阅读。即着眼语文课本,进行课内外和谐统一的扩展阅读。课堂上要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其拓展延伸,必须是最有利于达成这节课的特定教学目标。在掌握合适的“度”的基础上,在最值得拓展延伸的时机、地方去拓展延伸。

课堂外要从学生的阅读中去索取点点滴滴的经验,每个学期都要做一次小结,扬长避短,使阅读逐步走向计划性、规范性和制度化;及时向学生推荐新书、好书,给学生赋予新意。通过阅读教师的推荐读物,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将读而有思、读而有记全面落实到阅读教育之中。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必须养成勤于笔记的习惯。坚持月交流的制度,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笔记的展览,这样,既可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又可起到互为推进的作用。

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四版

 

班主任工作的点滴体会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七中学     苗留侠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泥沟镇霍庄小学   孙中伟

这几年学校抓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文明言行、仪表形象等“形象工程”,对“待进生”进行纪律和学习跟踪,取得了的成效,为班级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通过期中期末的班主任家访、分发分数单、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全面汇报其子女在校的表现,同时了解其子女在家的表现,为班主任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待进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跟踪,要求家长签名,充分调动家长的管理责任。这些对转化“待进生”大有帮助,本人认为,作为班主任还应该做如下工作:

一、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差生”到“后进生”,再从“学困生”到“待进生”,这些称谓的变化本身就体现了对“待进生”人格的尊重,训斥只会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打骂只会激起他们有言或无言的反抗,而班主任的冷漠只会加深与“待进生”的心理距离,为自己的日后教育设置一道道障碍。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去感化他们,只要我们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会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多站在学生立场处理问题。现代教育强调要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大家也一致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服务。既然教育是为了服务学生的成长,那么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就要摒弃传统的站在教师立场来处理学生问题的做法,代之以对学生的利益最大化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就要求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如果只站在教师的立场处理问题,学生可能会不服气,还会和教师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教育的结果也多是不欢而散。如果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处理问题,教师则往往能够体会学生的难处,给学生更多的期待和宽容,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在问题行为中省思自己的错误,通过教育行为及其教育的过程还能够让学生从错误的事件中获得生命成长的经验。

三、班主任管理班级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是管理班级的重要原则。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没有哪位学生有资格受到厚待,班主任工作交到你手上,是要你管理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而不是个别的几位学生。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是班主任教育和关爱的对象,我们绝对不能因亲疏远近而特别照顾谁或歧视谁。而是要用真挚之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我曾见过有一位班主任查早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迟到就可以直接进教室,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来迟到就要在教室外受处罚,这就是典型的歧视。要相信学生是懂感情的,我并不排除学生比我们还更懂感情。我相信,接受你真心的学生定会以真心来回报你。

我们的任务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人格。尊重人,塑造人的灵魂是班主任工作的法宝,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而获得这一法宝和钥匙的前提就是从我做起,完善自身人格,优化自身修养也是必须的。

四、要重视反馈,加强引导。各科的学习内容不一样,但却有共同的规律。在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又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摸索对知识的领会、巩固、应用的规律,要注意不断应用反馈,如利用评比、竞赛、交流等方法,把学习的结果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新动机。“领会”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首要阶段,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巩固”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要教会学生掌握识记、保持、再认、重现四个环节和遗忘的规律。“应用”是学生学习的目的,要教会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以逐步摸索学习方法,培养自觉的学习习惯。

总之,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学习中要做到引而不牵,强而不抑,开而不达。也就是说,引导而不牵着学生走,要开拓思路;诱导而不推着学生走,要激发他们自觉学习;开导而不代替学生做,使之学而自得。我认为这是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应该做到的几点。

 

 

我做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龙山中心学校 

通过几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使我体会到,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各有差异,又加之学生个性特征千差万别,要把他们培养成才,并形成一个“温馨和谐有凝聚力”的班级,班主任不仅要强化“德育”的紧迫意识,还应具有科学合理的工作艺术及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学识。下面我就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工作要有预见性。“预则立,不预则废”。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预测在某一阶段或某一成长过程,可能要出现的有关思想认识行为导向问题,正确引导防微杜渐,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教育引导水平。

二、工作要有针对性。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的心理素质各不相同,要有效地对每一个学生实施教育就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只有这样,班主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例如:我班有一位男生平时思想活跃,成绩一向优异,但一段时间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滑很快,通过了解得知,他家邻居丢了钱怀疑是他偷的,邻居在质问他后又告诉了他父母,让他被父母打了一顿,这使他心上落下了“小偷”的阴影。他虽被冤枉,却无处倾诉。针对这位同学的情况,我制定了心理辅导步骤:(1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