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709期

第201709期

【概要描述】

第201709期

【概要描述】

详情
 
第201709期     2017年4月30日
 
 
第一版        
 
  
关注教师发展,关注学生成长:让教育更有张力
□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荆家镇陈桥小学    孙德华
  有人曾这样说过:“一所好的学校不应当规定别人的发展道路,而应该是一个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实现梦想的地方!教育就像我们穿在脚上的鞋,当脚不觉得鞋存在的时候,教育就成功了。”因此,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浓浓的人文情怀,就必须立足课堂,既关注教师的发展,又关心学生的成长。
  一、关注教师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一所学校要办得风生水起,要得到长足发展,获得社会认同,校长就得有明确的办学思想,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追求,对学校发展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一)关注教师的精神成长
  1. 定期举办正能量论坛。在论坛中,有的老师曾说道: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细细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有的老师还曾这样说道:教育是一个充满爱与责任的事业,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活力的人,如何让学生在快乐健康的环境中获取知识,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还有的老师曾这样说过: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的孩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简单、天真、纯洁。作为孩子的启蒙者,老师的言行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将会是很重要的。我们给予孩子的应该是“真、善、美”的东西。我更加懂得了,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灵魂对灵魂的塑造。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上静心教育,潜心研究,爱心待生,细心工作,持之以恒,才能做出一番事业来。正如陶行知老先生对教育的那份执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
  2. 师德建设铸师魂。学校开展师德演讲比赛,让教师们叙述她们与孩子们之间那份深情厚谊,那些点点滴滴,那些让触动心灵的故事。讴歌教师的可敬、平凡与伟大,坚定一个教育者的情怀与信念。
  (二)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1.业务培训:“走出去”“请进来”。我校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逐年递增。
  2.校本研修:让老师们学起来,动起来,做起来。
  3.大练基本功:“三字一话一标一课”坚持不懈。
  4.课堂比武演绎精彩:白板说课比赛、新教师汇报课、新秀展示课、骨干教师展示课、新秀达标课、结对子学校送课、校际优质课展示与研讨。
  5.生本课堂磨课研讨。
  6.以教研组为单位,合作中求进步,促发展。
  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生本教育和桓台县课堂教学模式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大量的实践、研究、整合,创新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其基本环节为课前预习——展示成果——合作探究—生成观点—践行要求—反思提升。该模式充分体现了民主、开放的教育理念,改变了以往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教师引导下主动且富有个性的学习。
  (三)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
  华师大高纪良教授曾说过:“教师要用也要养,抓住人心,搅动内心产生共鸣,以心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抓手。当教师被漠视时必然会漠视自己的工作,当教师被忽略时,必然会忽略自己的责任。”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为教师做好服务是管理者的必备良药。《北京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93.1%的教师感到“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目前,教师的压力和工作量极大,加上缺乏必要的锻炼,教师身体状况堪忧。增强教职工文体活动,引导教师积极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身心为本”,因此学校要让教师动起来、唱起来。
  十八大提出党的最新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爱学生的成长是学校工作的重心。
  二、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
  1.书香浸润。让孩子们在黄金阅读时期喜欢上读书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民族的希望所在。让读书像呼吸一样顺畅。我校通过定期开展读书节活动拉动学生阅读,活动主要内容有诵读、晨读、荐读等。写作是真正阅读的开始,我校自主设计读书笔记本,免费发放给学生,通过记笔记的形式让学生把阅读固化下来,从而提高阅读的实效性,也为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习惯养成教育。小学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我校从规范学生“五姿”:读姿、写姿、坐姿、站姿、走姿为抓手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卫生检查强化学生的卫生习惯,通过一日常规、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
  3.立德树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他如何去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我校利用各种重大节日积极开展以日行一善为核心的品德教育、感恩教育、爱国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等,不断落实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4.以少年宫为依托,在实践中创新,在特色中谋发展。让学生动起来、唱起来、弹起来、吹起来、写起来、抖起来、舞起来、笑起来。让书香与墨香溢满校园,让歌声与笑声陪伴学生,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捍卫童年,让孩子们放飞梦想,彰显“童心、童乐、童真、童趣”。
  5.关注特殊群体,让教育更有张力。“问题学生反衬问题家庭”,学困生折射出来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特困生、孤儿、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对她们的关爱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拉一把就会使他们成人成才,放一放就有可能走向社会的反面,成为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我校及时关爱这些孩子,建立了特殊群体学生成长档案,同时建立“汝泉”教育基金,向社会谋求资金帮助这些家庭困难的孩子。我们把“汝泉”教育基金作为一个德育品牌做大做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更多的特殊群体享受到来自于学校与社会的关爱,让这部分学生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将来她们走向社会也会以行动点亮人生,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班级管理三要素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张庄小学  张晓君  王远浩
  一名真正的、合格的班主任,必须是学生的严师、挚友。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学生心中要树立起崇高的威信。班主任要树立自己的威信,但不是以严厉的手段镇压学生,用严厉的面孔、严厉的批评、严厉的惩罚来使学生折服。这种“冷”的管束方法反而会使一些学生玩两面派,一些性格较强的学生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我认为,班主任主要要做到如下三点:
  一、深入了解学生
  做好班级工作,最主要的是了解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特点,这样,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学习态度怎样,能否遵纪守法,有什么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这不是班主任坐在办公室里就能了如指掌的。我靠的就是勤跑、勤观察、勤了解。早上学生一到校,我就出现在教室里;学生上课,我在教室外转转;课间操,我跟随学生到操场练练;眼保健操、自习课,我常到教室看看;活动课、下课后,我常到学生中间谈谈。腿勤了,听的多,看的多,了解的多,使我掌握了大量的实情和第一手资料,为制定出针对学生实际的治班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班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培养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建立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必备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特别是有利于学生道德内化,促进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观念。也是衡量集体觉悟水平的重要标准。形成正确的班级集体舆论,有利于促进团结,鼓舞学生的上进心,发扬正气,有利于班级良好人际关系的建设和组织机构的健全与完善。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班风是班级成员的思想、言行、风格、习惯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班集体特有的一种精神面貌,是班级“个性特征”的体现,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班级要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在无形中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班级目标是班级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没有明确的目标管理,就不可能出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的班集体;集体荣誉感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激发学生战斗力的催化剂,学生没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班级目标的实现也将是一句空话。我们从组织学生学习《班级规章制度》入手,以学校“常规检查评比”为契机,要求每一个学生以“做好操、读好书、值好日、说好文明用语”为切入点,达到“正德、正言、正行”之目的,为其他同学起榜样和示范作用。通过营造正确的班级舆论,使学生的价值取向逐渐统一,奋斗目标逐渐一致,为争创“班级之星”创造条件。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过程中,我们不断提出既能振奋学生精神、鼓舞学生士气、显示集体力量的班级奋斗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言行时刻影响到集体的荣誉,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为实现班级目标、争取班级荣誉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孩子们在快乐的竞赛中成长。这样,同学们为了维护班级荣誉,团结合作、互相监督、相互帮助。班主任再适当点拨、引路,就使班级在短期内形成了比、学、赶、帮的奋斗热潮,成为有秩序、有凝聚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班集体。
  总之,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阵地,而班级风气、行为习惯、发展方向对班级成员具有强有力的熏陶、凝聚和导向功能。因此,班主任只有对自己的事业有激情,对自己的学生有热情,才能产生内在的动力,才能迸发智慧的火花,才能千方百计提升教育理念、探索教育艺术,创建班级管理模式来教育学生、管理学生,使学生成为体魄强健、心理健康、知识渊博,具有创造能力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
  
   
  
酸甜苦辣——语文的味道
□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实验小学   张 丽
  “读”味 ——“酸”
  语文味首先在“酸”鼻动情的读味里,“酸”鼻动情,意指“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是学生情感的独特体验和自然流露,是“有感情朗读”的最高境界。
  我在执教《慈母情深》时,先问学生喜欢看电影吗?介绍电影中的一种慢镜头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后,再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的这样一组慢镜头:“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指导朗读时,由于学生朗读语速较快,没有“酸鼻动情”的感动,我便在学生对比发现句子特点之后,巧妙地激发孩子们的想象。我这样创设情境:“同学们,现在随着老师的朗读,你将会看到一组慢镜头,请闭上眼,仔细地听,把每一个细节都听分明,听真切。” 我深沉而缓慢地朗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然后,激动地问道:“此时,你看到母亲的背是怎样的?”学生悲伤地说:“我看见……在我记忆中,母亲的背应该是……”在学生发挥想象,畅谈感受后,师继续逐句吟诵后面的句子,让学生在情境中发挥联想和想象,更深入感受母亲的疲惫,学生才能读得“酸鼻动情”。
  “品”味 ——“甜”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品味语言表达精妙之“甜”,首先要让学生如蜜蜂一样,善于发现“言语”花开的“甜蜜”,在吸吮“甜”言蜜语中,锤炼学生的语言感觉,引导学生通过删比、类比等手法,细细感受原文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如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通过学生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中前面的时间删掉,变成“他挖了36小时”,比较体会不同,从而体会领悟父亲挖的时间长和辛苦。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学生在品味“言语”中,收获的是“甜蜜”,体会的是语言精华 。
  “思”味 ——“苦”
  语文味还在“苦”思冥想的思味里。“苦思冥想”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则是思考的开端。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要慢慢培养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到篇章之中,把文章的段落与段落之间联系起来思考质疑。再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与课外阅读材料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思考质疑,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出格”的问题,做到因势利导。如我教《落花生》一课时,有的学生在理解父亲比较评价几种水果的谈话时出现了误解,有一个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我觉得他们说的不对,苹果、桃子有什么不好?他们既好看,又好吃,我觉得他们比花生要好。我们应该做既讲体面又对别人有好处的人。”对此,我就势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是不是在赞扬花生的同时,贬低了其他几种水果?”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通过讨论明白了文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只是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非说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要正确理解父亲那段话的本意。
  “写”味 ——“辣”  
  语文味还体现在“辣”出个性的写味里。 辣出个性表现为形式上的自主,即在读写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高度自由。就是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体现为学生敞开心扉地抒写性灵,以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与众不同的“个性”。
  辣出个性的核心价值就是真实,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看法,让读写结合成为学生自己真实情感的载体。真情出个性,来自生活的真实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真实出自然,真实的东西必然是质朴自然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真实的写照,也是个性的体现。真实出自真人,求真既是写作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原则,写作和做人,在求真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语文课堂激趣三法
□ 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  房海利
  一、 赞扬激趣法。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以说,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 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二、以情激趣法。现代教育理论的共识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学生心目中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发挥教师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课内小结,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挖掘、对作品艺术技巧的鉴赏,教师都应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来完成。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激昂的声调,无不引来学生赞美和钦佩的目光。 语文课堂要想让学生充满情趣,单靠上述几个方面还不够,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充实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模式。优美的画面、逼真的图像、轻松的旋律、悦耳的声响,可以让学生多种感官得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高涨,教学效率自然会提高。我在教《智取生辰纲》时,先把电视剧《水浒》中的情节讲给学生,让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了解。学生看影视比看书兴趣要浓得多,而后再结合文字材料启发引导学生,对杨志、吴用等主要人物进行讨论。在教《木兰诗》时,我先让学生听一遍名家感情充沛的录音朗读,学生的情绪立刻受到感染,对该诗的兴趣也浓起来。在这种有声像介入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讨论的气氛热烈,效果比只读课文好得多。
  三、求新激趣法。学生最烦的是教师上课时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都是介绍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归纳主要内容及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试问,谁愿意成为一个让学生看见你站在讲台上就烦的老师呢?颜面尽失、威信全无,将自己陷入了尴尬之境。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都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示广博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学生才会感兴趣。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像步入百话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芳香,又好像是品尝了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学习的这种境界能使学习者产生无穷乐趣。讲戏剧和故事性强的课文,可让学生演一演,体会各个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讲诗歌不妨举行诗歌朗诵会;范读时,不妨放一段录音,或来个配乐朗诵……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激趣效果也相当明显。有一位语文教师,有一天,她刚要讲课,外面忽然雷声大作,大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学生都往外看。这位老师随即说:“同学们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同学们高兴极了,看看说说,边看边说,课堂上妙语连珠,什么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声隆隆……几分钟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作文课。这样既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口头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让美术课堂“活”出精彩
□ 广东省阳山县太平中学  黄伙胜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其实质在于一个“活”字。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教师只有活教,学生才能活学、活用。那么,怎样才能把中学美术课教活呢?下面谈谈本人的点滴认识。
  一、博学多识是“活”的根本
  要把美术课教活,对美术教师来说,其根本在于必须博学多识。教师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意义在于他能够创新和突破,做到尺水兴波、尺幅万里,巧妙设计导学案,创造丰富的美术课堂,带给学生广博深厚的艺术文化浸染,从而激发学生心灵的自由飞翔。当前课改理论十分强调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知识贫乏、孤陋寡闻的美术教师是不可能把美术课教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因此,美术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时刻学习、全面学习的理念,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广闻博览,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使自己真正成为懂理论、熟专业的学习型、专家型的现代新教师。
  二、深刻理解是“活”的前提
  深入备课是优化课堂设计的前提,而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美术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洞悉文理,才能居高临下、统筹兼顾、深入浅出、挥洒自如,使教学“活”起来。
  首先要懂。对教材内容要反复研读,仔细推敲。对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哪怕是一个美术术语,一个成功典故、一个引言案例,凡不懂的最好通过网络查阅,以达到真正理解编者的意图和内容实质,着实弄懂教材写什么,怎么样写的,进而了解本节课要教什么,要求学生掌握什么。
  其次要熟。即在读懂的基础上,熟记教材的知识点、重难点、知识结构、内在联系等,对如何引教,如何导学做到深思熟虑,胸有成竹。熟能生巧,巧能生华,当教材烂熟于心了便自然而然地“活”了起来。
  最后要透。就是把教材所包涵的意图与自己的思想融会贯通起来,在授课内容中渗透自己的教学风格,积极拓宽教材的深度广度,联系教学实际,内化与提升教材,体现教师“巧教”的高超能力。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弄清编者匠心之时,必须具有自我的“匠心”。即教师要以自我的独特观点,获得对教材的独特理解与体验、独特的发现及延伸,从而对教材的理解和教案的联想都具有强烈“自我色彩”。备课到达这一步,就可以随心所欲地驾驭教材,达到既紧扣教材又超越教材纵横驰聘的灵活境界。
  三、饱含情感是“活”的催化剂
  美术教学是认知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统一,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情感”有一种巨大的教育潜能,良好的情绪,是认知活动得以启动、维持和发展的原动力。为了发挥情感的催化作用,激活美术课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政客脸孔,以人为本,以生为友,和颜悦色,理直气顺,“未成曲调先有情”,深入钻研教材,进入角色,善于创设一个形神兼备、声情并茂的优良的教学情境,沟通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以自己饱满的情绪去诠释美术理论,以自己深刻的情感体验去唤起学生思想的共鸣,从而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产生感情的共振效应,把整个美术课堂变成一个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交流会。在“情”的作用下,美术课就会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和无穷的活力。
  四、开拓创新是“活”的灵魂
  创造性是“活”的集中表现。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术课完全有赖于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没有创造,就不会有新意;没有创造,就不会有活力。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必须富有创造力,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扣时代脉搏,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常教常新;绝不会墨守陈规,抱着亘古不变的教条去教“死”书,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个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和组织形式,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灵活择取教学手段,使每堂课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新课程呼唤新的教学课堂,如果我们能从博学多闻,领悟情感,创新等方面努力,就能丰富、完善美术教学课堂,使美术课堂“活”出精彩。
  
   
  
第二版     
 
  
重视课堂背诵  提高课堂效率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北垣小学公主府校区   侯建芳
  心理学研究发现,6—13岁是一个人学习母语的黄金阶段,也是记忆的关键期。大概在13岁前后,人的记忆力即可达到最高峰,但往往也只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这一高点上。事实证明,这届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不仅掌握了简单的背诵方法,还能进行高效的背诵,且用时越来越短,背诵速度越来越快。
  因此,我觉得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课堂背诵,认清课堂背诵背后的深远意义。
  课堂背诵内容,应做好课内外的衔接
  新课程标准把“积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它在阐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中这样描述: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在阶段目标中也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第二学段(3~4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同时,新课标也强调“背诵是积累和培养语感的‘必要途径’和‘好方法’”,规定整个小学阶段的背诵量不少于160篇或段。如第一学段(1~2年级)是这样规定的: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就课堂背诵来说,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做好课内外的衔接。
  一是以课文为跳板,适当引入。对于古诗的学习,就背诵速度而言,五年级的学生背诵28字(七言绝句)的古诗,平均用时3-4分钟。在学生初步预习的情况下,一首古诗可在20分钟讲授完,即能使学生读好会背,理解好内容,基本领会其意境。 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在剩余的时间里引入其他相关古诗的学习,或是学习同一作者的另一首诗,或是学习同一主题的其他诗歌。内容可以来源于课标或专家的推荐,也可以是教师本人的筛选。对于适当的现代文的引入也是可以的。比如,学习了《海轮·凯勒》(第十一册第8课)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选择精彩片段让学生去背诵。
  二是让学生记忆“完整”的古诗文。一些优秀的古诗文虽只有寥寥几十个字,却蕴含丰富的内容,且有很强的画面感,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诵读,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激发他们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感。人教版教材的语文园地中均安排了读读背背这一项,其中不乏古代优秀诗文的节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作品。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阐释的是自古难全的悲欢离合以及作者所寄予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朱熹的《观书有感》,则是对学问来源的阐释——“为有源头活水来”等等。
  遇到诸如此类的诗句,我总是先让学生找到原诗并积累在摘抄本上,课上理解了要求学的内容之后进行全诗的拓展训练,采取“填一填”“找一找”等不同形式的练习,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完成整首诗的背诵。例如:教学李白的《静夜思》时,出示整首诗后让孩子们利用找一找的方法将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用圆圈圈出来,再把诗中的反义词用三角符号圈出来,孩子们在找的过程中就已经把整首诗的重点词语进行了梳理,所以再采取填空背诵时便是轻车熟路,背诵也不再那么死板。在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必须用足够的时间让孩子进行内化后再背诵,切不可贪多而无效。
  课堂背诵需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1.理解记忆;2.调动多种感观帮助记忆;3.帮助学生寻找和建立记忆的“支撑点”;4.整体法和部分法结合;5.结合插图法。
  新课程标准中虽然突出了对背诵的重视,但在一些教学实际中却存在不符合甚至与这一提法相左的现象。新课程改革后的阅读教学丰富多彩,但背诵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其地位却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其实,背诵教学也是有“文章可做”的,只是大家还没有好好地去认识它。愿更多语文教师积极关注背诵这一话题。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实践与研究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中学   周  刚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陶行知先生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数学知识取材于现实生活,是实际问题的简化和模拟。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是《课标》的重要理念,创设和学生生活情境类似的数学问题,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活”用教材,用“活”的例题出发,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来获得知识,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教学效果颇佳。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星期五下午,接紧急通知,晚上7点30分在各班教室内召开家长会,要求各家长都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不巧班里刚刚调整过座位,还未来得及画座位表,请问:你将如何向你的父母描述自己的座位情况,以便你的父母能准确、快速地找到座位?由此引出有序实数对和坐标的概念。实践表明,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学生学数学的恐惧感。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三、创设实验情境。对某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直接让学生学习,学生可能不知从何开始,这时教师可提供直观的材料,或通过具体实验设置问题情境,通过观察、画图、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让学生来研究具体的问题,这样学生探究问题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提出: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一开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是。这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否定了他们的答案,从而很直观牢固地学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又如,火车从车头开始通过一座大桥问题,讲解此题往往是“纸上谈兵”,一部分基础不好的学生不易理解题意,故难点不好突破。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实物,演示这段“火车”过“大桥”的过程,然后要求学生将关键时刻的位置绘制成图形,就能较容易列出正确的方程。
  四、为新旧知识的衔接创造情境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某一新的数学知识之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这个结构往往距新知还有一段距离,即或就是一步之差,教学也要要求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恰当的内容,充当新旧知识链结的“亚目标”,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这个“亚目标”叫做学生学习的“最近区”。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知识的有效链接创造条件,为实现新知的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可以为知识的过渡给人以顺利的美感。数学知识前后连接紧密,无理方程要去掉根号化为有理方程;有理方程中的分式方程要去掉分母化为整式方程;整式方程中的高次方程要降次为一次方程或二次方程;多元方程要消元化为一元方程。
  
  
  
小学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四结合”
□ 山西省临汾市解放路小学   陈  静
  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重视各科教育的同时,尤其需要渗透德育,必须把德育放在各科教学的首要位置。这对于从小培养小学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思想品德教育要与小学生内在需要相结合
  小学生思想活跃,思想认识和心理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发生变化。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从实际出发,把握他们思想变化的脉搏,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需求,运用民主的教育方法,创造协商对话、民主讨论的气氛,做到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释疑解惑、正确引导。在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同时,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只有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状况,因材施教,才能做到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从而把社会、学校对他们的要求变为自身的内在需要。
  二、思想品德教育要与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在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上,必须注意开发学生认识活动的自觉能动性,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其思想品德的塑造由他律转化为自律。主要方式有,一是帮助学生扩大知识视野,开阔眼界,提升境界,确立自我教育的意识。二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自我教育的目标。三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去直接地感受、体验,引导他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世界、观察事物和对待自己。小学生只有在自我教育完成以后,才能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如热爱学习、关心集体、同歪风邪气作斗争等良好品质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循环的、反复的、螺旋式的自我思想的矛盾过程。
  三、思想品德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面对现实生活的变化与冲击,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心理失衡、心理压力、心理危机等情况时有表现,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也直接影响思想品德的培养。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应具备“正视现实”“接纳自我”“言行坦率”“与环境关系和谐”“关心他人”等一系列标准。教师应采取恰当的方式,在班集体中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环境,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因此,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就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增长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改善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坦然面对和正确处理在学习、成长、人际交往、升学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四、思想品德教育要与教师的以身立教相结合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教师是关键。作为担负教书育人任务的“灵魂工程师”,教师应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不论是管理工作还是教学工作,教师都应该做出榜样。俗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教师不仅是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者,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者,教师的言行是否符合教育的目的,对学生的品质培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认清自己的神圣使命,认清自己的崇高职责,在育人工作中真正做到以高尚的思想情操感化学生,以优秀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通过潜移默化,切实承担起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教学札记
□ 四川省南充市凤垭小学   何宇亚
  人生是树,语文是根;根深叶茂,受益终身。
  那么树要长得茁壮繁茂,根就必须遒劲结实。一个孩子就是一棵小树,作为新形势下的老师我们该怎样培土、施肥、浇水让小树深扎树根枝繁叶茂呢?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我们能帮助她们拥有怎样的生活呢?我常常在反思,我常常在琢磨……刚刚担任小学语文教师的我踌躇满志而又迷茫困惑……
  那天学习第五单元“祖国的语言文字”,课尾让同学们写几句话。其中有同学写到:“我在语文课堂上慢慢长大,语文如一首歌,唱出了我色彩斑斓的童年生活。”还有同学写到:“我在学习汉字中慢慢长大,汉字就如一块块的魔方,反复拼彻中我拥有了七彩的世界……”一个又一个共整鲜活的句子让我欣喜不已,霎时眼前豁然开朗。我的语文课堂该给他们多彩的生活从而拥有灵动的生命。
  我尝试这样的语文教学——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
  汉字就像是魔方,帮助学生认识手中的魔方,也就是认识手中的一个个汉字。高段的学生一般都能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认识生字后再分析字形结构找到最简便的方法把它们记住,这个过程用的时间可能会长些,学生交流他们是怎样分析记住这个汉字这个词语的,但我认为这里多花点时间是值得的,尤其是在小学的课堂,让他体会汉字的结构美并帮助他记忆,对以后的学习有好处。很多老师都不太认同这个环节,认为浪费时间,应该课前自己预习,课堂上直接走进文本教学。理由是一学期的时间有限而语文教学时间很少,文本只是学习语文的载体。我粗浅地认为不是说完成了一本书的课程,语文教学就能达到它应有的要求。不同的文字组合在一起就有了不同的文章,那么多的文章我们不可能每一篇都能和学生共同走进。学习语文就像是玩魔方,你必须要在认识的基础上才有能力去玩去拼。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
  怎样才能更好地带领他们走进文本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我们是学生知识的引路人,不是权力至上的领导者,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学生站在河边要过河,我们要陪同她一起上船一起看风景。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找到学生想要的那只船。例如在学习《学会看病》一课,我们全班都有了一次爱的洗礼。班上留守儿童较多,对母亲很生疏更谈不上浓浓的爱意,学习这课要达到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很难。班队活动就围绕“爱”来展开,周末作业请和妈妈谈一次话,为妈妈干一件事,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电话和书信的方式进行。有了情感的铺垫,这一课的成功教学,水到渠成。上课时我几乎没怎么讲,就是反复品读,寻找和作者有情感共鸣的地方谈体会写心得。
  自然而然本单元的作文学生就有话可说,而其情感真挚,感人之处绝没有雷同。爱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
  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的课堂,更是情感的课堂,是美的课堂。语文课堂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给他们情感的熏陶,让他们学会爱,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美。要让他们明白:语文是一副意境高远的图画,你尽可以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你还可以宁静淡泊飞流急湍。
  语文是一门艺术,懂得语文的人,将会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丰富多彩,喜欢它如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我相信我的学生也会慢慢喜欢上语文,在语文的世界里愉快地遨游,展翅飞上南天。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麻家寨学校   刘晓晶
  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在学生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看法,就是语文难学。他不像英语那样可以多背多看就会有明显的提高。究其根源,就会发现,好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或是不集中,或是虽有很好的兴趣但却方法不对头,导致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因此,要想让学生感觉语文学习轻松有趣,提高兴趣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关键。结合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改变教师的身份
  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科学学习方法培养。以真诚平等的态度来面对学生,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替他们考虑,如:这堂课应该如何去上才能让学生喜欢上?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参与者、交流者、引导者,也是倾听者,让语文课少一些压抑,多几分轻松愉悦,学生们自然就会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真正地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
  二、让生活进入我们的语文课堂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的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时间长了,学生自然会感觉枯燥厌烦,索然无味,从而兴趣减弱或是退失。不妨采用一些“生动源”上课形式,如:找一些生活中喜闻乐见或是好奇或是人人都认为正常自然的事情,来让学生们针对这些内容进行探讨。现在的孩子们视野宽阔、思维活跃、思想灵动,对很多事都有他们很独特的见解,只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舞台,他们可以表现的很好。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提升,锻炼了他们敢于发言的自信心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思辨的能力和协作精神,同时也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科学的学习方法等。再如: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分析不透彻等问题,可以有目的性组织他们多看,引导他们如何去分析如何去入手,如何找准关键字等。只要能够让学生们积极地动起来,能给他们带来自信与价值认同及帮助都可以。这样,孩子们会在课堂上收获的比老师讲一节课要多。因为,他们是带着兴趣去做的,收获自然就丰硕。
  教无定法,只要肯揣摩,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合适的教学方法,多培养兴趣,让孩子们真正地喜欢上语文课。
  
  
  
在体育运动中塑造青少年的良好性格
□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黉阳中学   张自珉
  性格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稳定的态度和行为的总和。一个人对待事物的稳定的态度,不是偶然的,并且这种态度是在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那么在体育运动中如何来塑造青少年的良好的性格呢?
  一、在体育运动中,既要锻炼学生的身体和大脑,更要加强学生的意志和性格的锻炼
   体育运动能克服某些不良行为,使青少年的性格开朗、活泼、乐观。体育运动还能培养学生的毅力。青少年学会和做好一些完整的体育动作要付出较大的功夫,还需要不懈的努力,有时还要克服各种困难,这就需要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运动结束后,学生会更具有自信心和成功感,还会变得更加优秀、懂礼貌,与人相处较为主动平和。适当的体育运动项目对学生人际关系发展有很大帮助作用,能够使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和遵守规则的美好行为,适于日后的社会需要。教师在课上开展的各项体育项目应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使学生在有序规范的练习环节中,能按照要求做到井然有序的锻炼。活动时应做到聚精会神,休息时应做到轻松愉快的休息,有劳有逸、劳逸适度,保证他们对练习项目的兴趣,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练习习惯、模范遵守规则的习惯,对其身心的健康大有裨益,更能逐步养成其终身体育的习惯。
  二、在体育运动中,要传播拼搏进取的正能量,让学生克服消极怠慢涣散的行为习惯
  活泼好动是青少年的天性,倘若学生出现整天呆滞、淡漠、寡言少语、与人交流出现困难等外在表现,这就说明学生在性格成长方面出现问题了,这种表现是一种消极的不正常的行为方式。为了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教师及家长要注意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此时应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参加各种体育运动中来。譬如让他们参与较为大众化的篮球、足球;较为轻松的羽毛球、踢毽子,集体跳大绳等项目,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克服消极怠慢涣散的行为习惯。在篮球运动中可体验到集体协作配合、与人交流、合作的快感;如在自己被防守时,得到同伴帮助,取得进球得分的机会,就会高兴和有成功感。体验成功的喜悦与总结失败后的原因,进而会得到再成功的欣慰,加之自身运动能力的提高,自信心会进一步增强。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也会逐渐变的开朗、活泼、积极向上,充满拼搏进取的正能量,精神面貌、行为表现也将焕然一新。
  三、在体育运动中,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研究证明,不断地让学生获得成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根本方法。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了使学生获得足够多的成功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积极情感体验,应在教学中遵循“小步子”的原则,也就是学生所制定的行为目标不可太高,必须适合他们的现有水平,然后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让学生分段逐步完成,并在完成后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学生每完成一个“小步子”,就会增加一份信心。内部动机源于个体内部,是与活动过程本身相联系的动机,它主要包括体现自我力量和价值的动机、充分实现自身潜能或成功的动机以及寻求刺激、满足好奇心的动机等。动机的内涵越高,则个体的积极性越高,意志越坚定,情绪越高昂。学生也会逐步增强对自己的了解,更加利于良好自信心的养成。
  四、在体育运动中,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
  对性格孤僻、独来独往、不合群的青少年,更应该加强教育引导,首先了解其内心所想,造成内向性格的原因,鼓励其与周围的同学一起参加体育运动,在活动中尽量增加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交往,增加她们的存在感,逐步树立自信,使之逐步走出自我的小框框,提高集体荣誉感,培养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初探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甘沟小学   刘  敏
  探索课堂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教学效率,促进语文教改的深入发展,是当今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想法:
  一、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相关因素
  首先是教师的因素。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如何,教学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目前仍有不少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教学业务不过关,教材把握不准,教学没有体现编写者意图,教学效率不高。
  从教学过程来看,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便是教师的语言,只有讲究课堂的语言艺术,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目前,面广量大的农村学校不少教者还不能使用普通话,用方言讲话,语言干瘪无味,缺少吸引力。有的教者信口开河;有的教者语言生硬;有的只顾自己喋喋不休,甚至打断学生的发言,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作为教学信息传递的手段,除了教师的语言外,还有副语言,这就是课堂板书。它是画龙点睛的书面语言。但目前有许多教师对板书这种语言艺术不够重视。有的板书的粉笔字书写太差,有的板书缺少条理美,有的板书不简洁,有的不合乎规范。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知识信息的接受,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除此以外,有的教师的教态、教学情绪、临课应变能力,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是教学媒体因素。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未来,新的媒体教学已形成,而我们的教师有的电教设备不会使用,有的不会制作幻灯图片,有的不会使用挂图,有的不会恰当使用小黑板。凡此种种,从效果上、时间上都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学生学习习惯的因素。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方法要适当转换。初中阶段,课程门类多,难度大。学生要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接受新的知识,可是有的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没有当天复习的习惯。这样,课堂知识的缺漏错误得不到矫正。有的上课只听不记,没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这些也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效率。
  二、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一,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明确、适度。明确是指教者要吃透教材内容,理清知识结构,弄清知识点的教学要求。适度是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者反复研究教学大纲,领会实质,教学内容不超纲,不超规定的范围。
  教师要掌握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从备课到上课,从课堂指导到作业,整个课堂的信息传递量要适度,节奏快慢要恰当。用语要准确,调节控制课堂活动技巧要高超,要做一个娴熟出色的教育艺术家。教师要不断汲取知识源泉,苦练一身“武艺”,具有高尚的敬业精神,不断探求教学的规律。
  第二,教学中力求交替使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娴熟掌握各种电化教学技巧,恰当使用幻灯片、录像片、朗读磁带等。这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听觉、视觉并用,使大脑的各个区域均衡发展,提高听课效率。使用电教手段,节约课堂时间,增加课堂容量,圆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第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语文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求学生树立目标,通过目标激励、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教师要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上师生感情能互相共鸣,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到的知识就记得比较牢固,要重视学生个性兴趣爱好,激发求知欲。。
  综上所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途径很多,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去挖掘,去开发,去探索。只要我们去认真实践,就一定能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版  
  
  
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活起来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坛山街道中心小学   马瑞侠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随着课程的实施,站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门课程的新鲜气息,也更深刻地认识到这门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
  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能注意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他们对生活对周围环境的所见所闻,这时同学们的发言会特别积极,如教学《家乡变了》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情况,知道“三废”污染的严重性,理解环境为什么亮出了“黄牌”,可让学生谈一谈身边看到的污染情况。这时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积极,争先恐后,有的说:“工厂冒的黑烟,污染空气,灰尘非常多,穿一天的衣服,领子就很黑了。”有的说:“工厂排除的污水流入新汴河,河水被污染了,鱼被毒死很多”。有的说:“废渣、垃圾处处可见,看到可难受了。”有的说:“有的人不讲文明,垃圾乱扔,苍蝇到处飞。有的还从楼上往下乱扔东西,都砸到了过路行人。”……这时老师再引导大家说一说,环境污染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同学们又争先恐后地说了,有的说:“我们要多种些花草树木,美化我们的家乡。”有的说:“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要用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的家乡”。有的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这样,在同学们激昂的发言中,课结束了,效果非常好。
  组织辩论  深化理解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理解,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丰富教学内容
  《品德与生活》并不是一门纯粹德育教育的课。 在这门学科中到处弥漫着其他学科的气息。尤其是自然科学以及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丰富而且极富童趣。既有突出品德教育的课程,例如:《我的家人》《我的伙伴》;又有突出科学探究的课程,例如:《我换牙了》《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又有表现集体生活的内容,例如:《新朋友新伙伴》等等。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目的在于让孩子们的生活变得负责任、有爱心、爱动脑、有创意,很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在这种课程的培育下,学生不仅仅是“道德人”,更是一个热爱科学善于探究的“科学人”。同时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开放”这一特性。因此,《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这种广博的教学内容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认真领会《课改》精神,转变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造我们的课堂,在教学中应重在挖掘教材,创设学习情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社会知识,还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英语中考书面表达解题方法及技巧
□ 湖南省祁阳县肖家镇中学   赵桂华
  中考书面表达主要采用指导性测试,即给出一定的文字或图形提示,按照要求写作,书面表达的设置意图是考查学生运用基本词汇和语句结构的能力,它不同于自由写作,不能漫无边际,必须根据提示,按照字数要求在15-20分钟左右写完作文,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将信息写全,字数符合要求,上下文语句通顺、无误,此外,写作要注意体裁, 要求中考作文一般分为书信、日记、通知、看图写话等。下面介绍书面表达解题的方法及步骤: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写作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写作要求,切忌见题就写,中考作文有两种题型,提本作文和看图作文,提本作文一般已经给出要点,看图作文则需根据图画及提示,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要点列出,以2007年作文题为例,请用所提供的词语写一则30-40 词的失物招领启事,(a,red pencil-box,big.pencil,ruler… …in the reading-room,telephone number,833456917)。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应用文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所给信息写一则失物招领,此题目的失分点在于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判断是写1ost还是found以至于跑题。仔细想想,就可判断出1ost是寻物启事:而found才是失物招领。此题既涉及个人经历又有物体描述,所以考生应使用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两种时态句子结构可以使用 there be。
  2.分析要点,组织材料。
  认真审题之后,确定画面要点或语言要点,找出体现这些要点的关健词和短语,然后整理分段,也可以在脑中思考完整以节省时间,不管内容要求怎样,都必须将要点概括全。不要遗漏要点,也不要随意增添内容,更不要因表达障碍而放弃要点。               
  3.依据要点,扩展成文。  
  依据所列要点,连句成文,在连句成文之前,一定要对文章的篇章结构有个合理清晰的构思,要点的先后顺序和语、篇是否得当,层次是否清楚,结构是否一目了然,主谓是否一致,开头结尾逻辑关系是否自然,意思是否表达清楚。中心是否突出, 同时还要注意适当地过渡,使用一些联词,如: and,but,at tirst,atlast,then,for example等,使文章更加通顺白然,层次分明,意思连贯。
  4、.通读全文,修改润色
  修改润色是获取高分的必要步骤,认真检查格式是否正确,字数是否合适,要点是否遗漏,人称谓语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名词的数和拼写是否正确。  
  5.定稿成文,规范抄写。  
  在草稿成文后,要规范抄写,切忌书写潦草、单词模糊不清、左右明显不齐、随意涂改缺乏分段,因此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抄写,确保全面、整洁、清楚。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左庄联合小学   吕作侠
  小学语文教材,有着浓厚的审美因素,议论文中的逻辑美、思辨美,诗歌中的韵律美、节奏美,散文中的词句美、意境美,小说中的人性美等,无不给人以美的情感、美的体验。因此,进行阅读教学,必须想方设法,充分利用这些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创设情境,感受形象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以优美的语言反映了自然之美、人性之美、艺术之美,美或表现为形象,或存在于情感,或蕴涵于哲理,而这些常常是通过具体的情境使人感受到的。从美学的角度来说,美是通过具体的感性形式来表达的,人的美感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要使学生感受到美,必须创设一定情境。因此,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美,唤起学生审美感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再现、语言激发、现代教育技术辅助等形式,使情境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与感染力,从而使学生感受美。
  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引导学生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历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重点时,学生通过读书已感受到了圆明园毁灭前的壮观美丽,但它的毁灭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学生并没有真切感受到。于是,我展示了毁灭后的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的图片,此时,学生已生痛惜之情,接着,又播放了影片《火烧圆明园》中侵略者烧杀抢掠的画面,这种情境,一下子使学生义愤填膺,切切实实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历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学生正是置身于这种情境之中,才能充分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爱我中华”的情感之美。
  二、激发想象,体验情感美
  小学语文教材是有情之物,作者“触景生情,情动而辞发”,如何引导学生跨越时空之隔,达到学生、教师、文本三者情感共鸣是教学的关键。要达到与文本“神交”,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唤起想象后,学生才能拥有广阔的天地,才能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起与作品相近的意象,从而获得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荷花》一文,文中所描写的像画一样美的荷花,学生在阅读中是不是真的像观赏了荷花,充分体验到了美呢?此时,就要在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想象。
  三、品位文字,鉴赏意象美
  汉语言本身具有形象性、隐喻性,语言本身丰富的神采决定了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神韵,引导学生对构成课文形式美的因素——语言加以鉴赏、品评,使学生内心深处形成一个心物交感、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达到与作者感情上的共鸣。例如,《春蚕》一课,文章循着母亲养蚕这一明线,暗喻母亲养蚕辛苦,从而表达对母亲的爱戴之情。学生通过研读课文,从“……把桑叶剪得又细又均……”“半夜醒来,我常常看见母亲要给蚕添桑叶,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等语句中,体会到母亲的辛苦,但还没有认识到母亲就像春蚕,结合文中“蚕上山”那一段内容,了解蚕吐丝作茧,耗尽生命,无私奉献,再结合文中“母亲两鬓又添银丝”,就自然而然地认识到母亲就像春蚕,此时再朗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学生会深受感染。
  四、扩展思维,创造情意美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凭借”,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拓展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学生再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如《荷花》一文,文中写了作者观赏荷花美景之后想象自己“……也仿变成了一朵荷花,站在荷叶上,倾听蜻蜓飞行的快乐,小鱼昨夜做的好梦……”,我引导学生打开想象之门,“假如你也是一朵荷花,你又会发现什么?听到什么?”将课本内容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创造出许多美的事物、美的情景。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自主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实现语文内在美和外在美和谐统一,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审美体验,对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是十分有用的。
  
  
  
如何做好小学低年级班主任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小学    侯维涛
  今年我第一次担任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看着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像一朵朵娇艳的花朵,让人陶醉;又是一张张空白的纸,等待着老师用爱心描绘。看着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想着家长信任又期望的眼神,我深知自己面临的工作的繁杂,但我更清楚肩负的责任。就因为心中有对他们的爱,这一年来,哪怕再累我也满怀希望,也就是在对孩子们的付出中,我对工作有着“累并快乐着”的体会。
  在班级里,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一些表现好的孩子。在老师和学生的眼里,他们都是优等生,老师宠着,同学敬着,在他们的周围只有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可我觉得,如果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话,他们将来遇到困难时可能就很难承受了。所以,平时我会更加严格的要求他们,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会不留情面的批评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有错的时候,应极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完美。
  “金凤凰”固然可爱,但是“丑小鸭”更需阳光。对于表现差的学生,更需要我的耐心、宽容和关爱。我班有一个很好动的学生叫梁新林,上课时一刻也闲不下来,不是随意走动,就是转过身去和后面的孩子嬉闹,甚至在课堂上怪叫,有一次,在上美术课时,他跑到讲台上然后又窜到座位上,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不但不改,反而在班上嘿嘿嘿地耍起了跆拳道,几个老师都拿他没办法!其他科任教师也反映到类似的情况,我听了也不知怎么办才好,后来有一次上语文课,他书写非常工整、漂亮,我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了他,从那以后,只要他有了一点进步,我就表扬他,只要我瞄到他在动,我就提醒他要坚持,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者,慢慢地,这个孩子的自控力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有反复,改变很慢,但我相信只要给予他无私的关爱,充分的信任和耐心的引导,他一定能逐渐克服自身的不足。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学生。平时,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还记得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他们什么也不懂。当他们去上体育课时,班上的电灯、风扇就一直开着没人主动去关。后来,我针对此现象给他们讲了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并在此后的时间里亲自关灯。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没多久,孩子们都记住了在离开教室的时候要把所有的电源关掉。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这种无声的教育,往往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作为一个低年级的班主任,我认为还应做到“三勤”——“脚勤、嘴勤、眼勤”。脚勤,就是要经常走到班级的学生中去,多与学生接触,在开始习惯未养成时,多跟班进行督促检查。眼勤,就是多观察学生的情况,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当学生有异常时,要及时地了解、关心帮助他。嘴还要勤,就是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我班上,学生都很喜欢与我分享一些他们的悄悄话。平常下课后一般我都不会急于回办公室休息,因为班上那一群小可爱总会热情地围在我身边说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师生间的距离在这短短的交谈中拉近了很多。除了课间的谈话外,我还习惯利用中午与学生共同吃饭的时间与他们聊天。有时候孩子们会说说家里发生的事,有时他们会说说喜欢做的事情、喜欢的卡通人物……这些谈话的内容在我看来虽然比较稚气,但却拉近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琐碎的工作,只有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因势利导,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样才能受到孩子的喜爱,班级才能就呈现出万紫千红又一春的喜人前景。
  
  
  
让孩子“自作自受”
□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钢小学   王翠霞
  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我就直接走进教室,可还没到门口,就听学生喊:“老师,小强把窗帘扯下来了……”在学生的吵嚷声中,我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是他与小豪在座位旁边打打闹闹,一不小心把窗帘架弄掉了。
  这几个孩子平日里打闹惯了,虽然我再三强调,但效果不很明显。联想到平时的许多事情,我觉得应该借这个机会让他们长长记性。可是我能怎么办呢?
  记得 “知心姐姐”卢勤讲过“自作必须自受”,对,我何不也让小强来个“自作自受”呢!
  我把小强叫过来,问:“你还记得班会上的规定吗?”“记得!”他很小心地嘟囔了一声。我接着问:“那你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吧?”他点点头,拿起窗帘架左看右看,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看他为难的样子,告诉他:“现在离上课还有段时间,你回家吧,告诉你爸爸,让他来帮你把窗帘安上,要不天气越来越热,窗户边的同学晒得受不了!”于是他离开了教室。五分钟后,小强跟着他爸爸来到教室,走到窗台前,试图把窗帘安上。可是怎么也安不上,因为原来的钉子取不下来,需要重新打眼。这时要上课了,我对他们父子俩说:“好了,先准备上课吧,下了课再说!”这时,好多同学开始静静地看着小强,他更不自在了,只好低着头回到了座位上。
  课间操的时候,他爸爸不得不带了个“专业人士”来到我们教室,因为有专门的工具,人家又是专门安装窗帘的,不一会窗帘又完好地挂在了那里。
  事后我想,我对小强是不是太不讲情面了,会不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呢?但是,回过头来再想一想平日里他的所作所为:无论做错了什么事情都满不在乎,时间长了必然无益于他的健康成长。其实孩子们不怕犯错误,怕的是犯了错误不承认,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那又何谈改正?作为老师常常在事前提醒,事后教育,千方百计去补救,其结果是老师操碎了心,磨破了嘴,孩子却一点感觉也没有。让他们“自作自受”,是为了让他们体验自己承担错误的后果,先去“吃一堑”,然后才能“长一智”,在不断犯错改错中成长、进步。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方略
□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乡中心小学   杨  杨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教学既有“教”的活动,也有“学”的活动,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要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创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1710期
下一个: 第201708期
上一个: 第201710期
下一个: 第201708期
上一个 : 第201710期
下一个 : 第201708期
上一个 : 第201710期
下一个 : 第201708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