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707期

第201707期

【概要描述】

第201707期

【概要描述】

详情
第201707期   2017年4月10日     
 
第一版      
 
处罚违规学生要讲究方法
□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闽江路小学  吴英梅
  处罚手段是班级管理的一种方式,运用的好,可有利于班集体建设,运用的不好,不仅起不到正面教育的效果,还会产生负作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处罚不是体罚,因此处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处罚要适度。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要根据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影响及学生自己的认识等情况,对照学校与班级的有关违纪处罚条文,给予适度的处罚。如果处罚太重,当事学生不服,则会产生逆反、抵触心理;处罚太轻,则起不到教育学生的作用,也起不到警示的效果。处罚手段不能滥用,不能动不动就处罚学生,搞得人人自危,个个害怕,班级成了劳教所,久而久之,处罚失去了效力,班主任也失去了威信,班级不仅管理不好,而且会造成大乱。
  (2)处罚要及时。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一定要及时处理,因为学生犯错之后,心里惴惴不安,比较紧张,在等待老师的处理,这时班主任要及时给予处理,容易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使事态得到及时控制,不至于蔓延开来。反之若不及时处理,拖了很长时间也不表态,学生回会认为班主任无能,没有解决的办法,过了很长的时间再处理,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记忆淡漠,处理也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了。
  (3)处理要公正。班主任对犯错误的同学进行处罚时,要对每一个同学一视同仁,切忌偏心,不能看人下菜碟,看到某同学的父母是县长、局长,就从轻发落或不处理,那样就会降低班主任的威信,班级管理势必受到很大影响。
  (4)处罚后要做好善后工作。处罚是一种强制的惩戒手段,但不排除感情的作用,班主任对学生处罚前,一定要讲清处罚的依据,处罚后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多找被处罚的学生谈心,开导,使被处罚的学生从心里接受老师的帮助,相信老师是因爱护自己才处罚自己的,这样处罚的效果才明显。 
  班主任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和处分违纪的学生。有道是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学生违反纪律理应受到相应处分,可谓天经地义。但我们有的时候因为处理方法不够妥当,让事态变得复杂,甚至导致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恶化。那么怎么处罚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们可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1)唱歌法。这是魏书生老师发明的一种好方法,主要针对课上精力不集中,常犯小错误的同学,这样处理一来可调节一下课堂气氛,二来可警示其他同学,但是要注意把握时机,否则就会扰乱课堂秩序。
  (2)轮流管理法。对于某些同学,经常违犯纪律,可让他负责班级纪律管理的纪律委员,这样一方面加强了自身的纪律,另一方面带动其他同学,他在同学们面前也不好意思再犯错误了,此法特别适用于某些虚荣心较强的同学。
  (3)写说明书法。有些同学违纪,可先让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进行自我反省,然后按要求写出说明书,相当于写一篇短作文的形式,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又强化了学习,一举两得。 
  (4)批评法。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去教育,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刚制柔,以柔克刚,对女同学用刚,则有震慑力,对男同学用柔则可化解顽石,刚与柔的使用均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主。批评时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行为,又要讲感情,有时含蓄不张扬的批评,要比那种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效果更好。所以批评也是一门艺术,是班主任工作所要掌握的工作方法,在了解与亲近学生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就事论事,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件法宝。 
  总之,不管何种形式的处罚,都必须以爱护学生,唤起学生的自知为目的,如果违背了这一点,任何形式的处罚都是不可取的,那种伤害学生自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处罚方式必须坚决摒弃。我常感慨于学生极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疏通得当,就一定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阳光,也会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一生的阳光。
 
  
因文解道——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初探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中心小学  殷召献
  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有责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积极创造渗透德育的条件,正确处理语文活动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提高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效率。
  一、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比其它学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有三:
  1.语文教材所选的范文文质兼美,内容有助于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主义和唯物主义观点。
  2.读、写、听、说训练,给语文教师创造了渗透德育的机会。学生通过阅读和倾听,可以感受课文内容和人物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写作和说话,可以观察事物,用自己的话再现生活,直抒胸臆,分析问题,洞明事理。
  3.语文的课外活动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组织学生参观、游览、调查、访问,让学生接触社会;还可以组织读书报告会、朗读会、演讲会、故事会、板墙报以及各种语文小组和文学社团,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
  二、积极创造渗透条件。语文课堂渗透德育,不重于道德知识的系统传授,而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重视熏陶渐染。因此,语文教师要因文、适时、创境、激情,把握契机,营造氛围,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
  1.因文设置契机。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深刻地钻研大纲和教材,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文章,深挖德育因素,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其次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提问;再次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组织适当的语文教学辅助活动,以达到教书人的目的。
  2.适时创造契机。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把这个形式艺术地表现出来,就要求语文老师根据课堂的时空特点精心布局课堂结构,有机地合理地对德育因素进行编排、调控,创造契机,适时渗透。
  3.以境造境,渲染氛围。以文中之境,再造佳境,渲染氛围,会产生良好的渗透效果。(1)展示直观之境,如演示挂图,展示实物,让学生陶醉于画面实物的直观感受之中时,激发学生的情感。(2)驱遣想象之境,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充分感受文章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和思想美,使情操受到陶冶。(3)身临真实之境,让学生观察、欣赏、摹写置身于境中的人、事、景、物,从真人新事美景实物中受到教育。
  4.以情激情,烘托氛围。郭沫若说过:“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语文教师要善于揭示文章的感情,使学生“惊心动魄”“禁不自禁”,激发出高尚的道德情感。(1)感受作者之激情。课文教材中的名家名篇,无不倾注着作者的爱憎之情,以此情激情,更具有感染力。(2)以文章之情激情。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具备鲜明的政治性和时代性的特点,纵观千年文学史,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昂扬的主旋律,这正是学生爱国主义思想逐步形成的基本因素。(3)以教师之情激情。教师是传递作者之情,让学生从老师的情感交流中受到启迪和激励。
  三、正确处理文道关系。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道非道不生,文非道不生,”精辟地道出了这二者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听说训练,要在思想政治的指导下进行。通过读听,提高明辨是非,识别美丑,分善恶的能力。写说训练,要观点明确,态度鲜明。不能游离主题讲形式,脱离思想讲手法,把语文课上成了识字课。通过阅读文章,推敲字据,琢磨含义,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挖掘其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把握思想精华,加以揭示,阐发,启发学生深思,让高尚的道德情操,自然地流入学生的心田,不能另起炉灶、架空分析、空洞说教,使思想教育成为补加的东西,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
  “因文解道,因道悟文”,阐明了正确处理文道关系的统一性,弄清了文道互渗、文道统一的道理,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能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我的教育思想
□ 河南省郑州市第八十四中学   何丹龙
  我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一、教育是培养幸福的常人的活动。我把人分为三类——圣人、常人和罪人。圣人就是那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是让自己的存在使别人更幸福的人。常人的底线就是不妨碍别人,最好是能做个有思想、有主见又能保持自己独立人格的大写的人。也告诫大家千万别做违法乱纪、作奸犯科、假公济私、腐化堕落、最后不齿于人类的罪人。最近看到不少校园暴力的报道,其残忍与血腥程度令人触目惊心,真切地感到我们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二、教育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共同体。我曾多次表述三个“远大于”的观点:用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效果远大于认真备课;认真备课的效果远大于批改作业;在一个问题上深挖100次的效果远大于在100个问题上浅尝一次的效果。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曲,常引起我强烈的共鸣。真正促使我下决心当教师的,是高三的语文老师——王丰存校长,几乎每次都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在班上评讲。王老师对我的影响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教育爱得痴迷;二是写作和思考。也正是这两个方面奠定了我在教育教学上的地位,影响了我的教育生涯。
  不少在生物研究方面有成就的学生说他们的专业选择是受了我讲的生物学启蒙的影响。这也许就是教育的意义、就是教师的价值。热爱学生、痴迷教育是我今生无怨无悔的追求。
  我的教育思想其实很简单,就是当一个好老师,这是一种职业规划,也可以说是一种顶层设计。
  我总结了十条教育标准:1.修炼高雅博爱的人格,告别浮躁;2.追求厚德薄智的境界,告别浅薄;3.学会教育教学反思,告别短视;4.读透几部教育名著,远离盲从;5.教好一门课,成为能手;6.带好一个班,成为强手;7.领好一个社团,成为高手;8.打通科研隔阂,走向高处;9.张扬教育个性,走向辉煌;10.不断超越自我,走向高峰。从这十条标准出发,抱着一颗追求卓越、不甘平庸的教育之心使我从一名教育新兵走向成熟。
  随着教育阅历的丰富,我在不断追寻着教育的真谛,我深知教育就是坚守的道理,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我要求自己坚持每天思考一项改进学校工作的策略、每天巡视一遍学校、每天听一节课、每天与一位教师或学生进行交流、每周与一名家长交流、每月给学生做一次讲座。在学校的管理细节中努力提升自己的四种能力:即办学理念与课程领导力,管理绩效与工作执行力,洞察问题的敏锐度与化解矛盾的协调力,视野开阔度与融合借鉴的发展力。
  我常用《孙子兵法·计篇》里的五个字:道、天、地、将、法来总结自己对教育的理解。道是团结,一个学校的发展关键看师生的凝聚力与和谐度。天,使民以时。三月份开展双学系列教育活动,十月份的爱国主义教育如果放到了五月、六月去开展,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地利,一个学校的位置和地理环境也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式,每个学校都有独特的资源,要挖掘自己所处的区位优势,开发适合自己的校本教育方式。将,是人和,聚人气、鼓士气,形成合力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法,就是制度,封建家长式的管理不可能长治久安,民主与科学才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学校的发展,一年两年可以凭感觉,三年五年,可以靠制度,要想长久地发展下去,只能靠文化。
  当然我理解的教育中还应包含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校应该是个读书学习的地方,老师应给学生作出表率,成为热爱学习、追求进步的学习者,每天做到七件事:早起半个小时,晚睡半个小时,写200字的教学反思,背一首小诗,记5个英语单词,用左手写两个字,做一件善事。
  正像对赢字所会意的那样,教育也需要有忧患意识——驰马思坠、居安思危,树立生命大于天、安全重于山的思想;有良好的沟通能力、需要岁月的检验、资金的投入,同时还需要树立平凡的心态,不急功近利。
  我对教育的理解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教育就是一门爱的艺术;第二步,教育者要有一个名师梦,当一个好老师;第三步,教育要大处着眼,细节入手。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三中学  王德香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意识到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盲目阅读功效甚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有效的课外指导,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使课外阅读逐渐走向有序和高效。
  一、端正态度,激发兴趣。
  我们教师要坚信两点:一是积极的态度和浓厚的兴趣是实施阅读和保证阅读质量的前提;二是学生积极的阅读态度和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可以选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作品,师生共同阅读,然后由老师选出一些精美的片段,以饱满的激情在课上范读,和同学们一块赏析,一同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验作品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深厚意蕴,引领学生进入作品之中。也可以师生同读之后共同探讨文章的内容与写法,在讨论中加深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师生同读、同赏析、同感受、同讨论,坚持一段时间,学生自然就能走进作品,去体会作品的美,产生对优秀作品的吸引力,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自觉地以积极的心态去主动阅读。
  二、适时引导,选择书目。
  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各类书籍浩如烟海,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很重,时间精力都有限,而且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阅读偏向,很多同学阅读的书却未必有用,当然也有些同学确实存在不知道读什么书才好的困惑。因此课外读物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
  推荐课外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如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较适合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则应着重给他们推荐名家名篇。其次应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涉及到的名著导读中的篇目作为中学生课外必读书目,再选择一些符合新时代中学生心理、思想倾向的书目。虽然这些和课文并没有什么联系,但因为这些作品在中学生中影响很大,深受好评,也可推荐学生阅读。
  三、学会方法,交流感受。
  1.以欣赏、虔诚的心态去阅读,这既是阅读的态度,更是阅读的方法。只有用这种心态去阅读,才能真正地走进作品,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去体悟作品,产生共鸣,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
  2.以精度为主,注意精度与泛读相结合。在阅读中精度是不能取代的,他更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方法。精读短篇,泛读长篇。
  一般精读至少要下三遍功夫:第一遍,纯粹地欣赏、感悟;第二遍,标划欣赏优美的词句;第三遍,摘抄、品味、积累优美词句。
  3.把阅读与思考、写作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在读的基础上思考是必须的,只有思考才能对作品有更深刻的领悟。还要把读和写相结合。写,一是做摘抄,一是写读后的感受。“读”“思”“录”的有机结合,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及时开展读书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同学之间的交流是最直接最贴近的思想传递,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可以使同龄人之间取长补短。我们每两周安排一节课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举行读书报告会或搞征文比赛或办手抄报,对其中的优秀者给予奖励,以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或标划文章,或摘抄的优美的词句,或写心得。在展示中,通过欣赏和批评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只要不断指导学生阅读,激发兴趣,选好书目,开展活动,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薛经新
  语言是一门艺术,体育教学语言,更是一门针对性很强的教学艺术性活动。如何艺术化地运用语言进行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之处。体育教师语言运用能力如何,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心理定势、情感变化及学习兴趣等。根据语言的不同特点,教师有针对性地运用语言配合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语言精练,化难为易。在动作学习的初期阶段,学生常因对动作要领和规格要求不太清楚而出现错误或联系中出现遗忘时,教师可采用提示动作名称或动作要点来控制学生所做动作的规格,帮助、指导学生及时纠正错误,顺利地完成动作。如:把铅球投掷技术的发力过程归纳为“蹬、转、送、挺、扛、推、拨”七个字;把篮球行进间的投篮动作归纳为“一大、二小、三高跳”。这种“浓缩”的口诀式语言,学生听起来易记好记,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言幽默,调节气氛。前苏联学者戈诺博林指出:“教师的语言幽默和笑谑同时对学生有影响力”。有些练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领会教师的意图。例如,学生分腿腾跃山羊———“跑跳木马练习”危险大,尽管教师再三强调,注意安全,也不一定能引起学生足够重视,而通过用幽默语言的提示,可引起学生的重视。在此项目练习前强调做“木马”的同学,要当好驯服的“小马”,马背要平稳,以免造成“人仰马翻”。而跨越木马的同学,要爱护自己的“小马”需轻轻点按分腿腾过,以免用力过猛,造成马失前蹄。通过这些幽默通俗的语言进行点化,使学生在练习时,能起到相互协调的作用,学生增强了安全意识,避免了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语言生动形象,激发情感。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是指语言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它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节省了教学时间。如用“甩鞭子”比喻扣排球的手臂动作,这就生动地描述了肩关节带动肘关节、腕关节快速甩动的形象。讲前、后滚翻动作时,说:“身体要团成圆形,像个皮球似的滚动”;讲跳远的踏跳动作要快时,说:“就像赤脚踩在滚烫的铁板上的反应一样。”这些语言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显得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对于复杂的动作要领,还可以采用顺口溜之类的语言讲解。
  四、润物无声,情理交融。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遇到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对于他们那些非本质性缺点错误的批评纠正、若采用简单地说教式严厉的训斥惩罚,不利学生真正悔改从新,甚至伤其自尊,产生抵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批评时,从善意出发,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使他们自觉接受心灵的悔过。如课堂上,某同学不由自主地哼起流行歌曲,面对这种情况,我不但没有指明批评,反而豁达一笑,说:“咦!是谁家的录音机,串上音乐台了。”这样的倜侃,使这位同学体会到教师蕴含于幽默中的善意批评,从而避免了师生间的正面“交火”,一种温馨地教学氛围便油然而生了。
  五、肢体语言的设计和运用。体育教学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进行的教育,它蕴含着身教的内容,古人云:身教重于言教。体育教师是身教的直接贯彻者。体育的形体语言,又称“肢体语言”,它是超越有声语言力量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恰到好处的体态语,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教师示范也属于体态语言范畴,正确优美的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身体练习形象,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情绪,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因此,教师课前一定要反复练习,提高示范质量,力求使示范达到准确、熟练、轻巧、优美的程度。另外,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也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形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肢体语言的设计和运用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岩底小学   王彦东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情感培养,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我多年来的努力方向。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师应该真诚主动,反复地向学生传递爱的信息,必然会激起学生的情感,进而产生爱的交流。如我刚接手一个班时,一次,我让学生做拍手的游戏,孩子们的手由最初的僵硬逐渐变得灵活起来,声音响亮,节奏整齐,这时,我发现教室最后一排的一名学生,不但不拍手,还把头埋得很低,我问了一句,他还不理我,我有些气愤,把他叫到办公室,经了解,他是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瘦小的身子,蓬乱的头发,身上还散发着一种难闻的气味。同学们都叫他“豆芽菜”。知道了他的情况后,我认为造成他孤僻的原因是别人对他缺少情感。于是,我轻轻拉拉他的手,帮他洗了头,并微笑着抚摸他,这时他有点受宠若惊,不知所措,第二次做游戏时,他也举起了小手。慢慢地,他变了。后来还能主动帮助周围的同学,。由此可见,一个经常得到爱的学生,必然将这种无私的爱,由近及远地迁移到对亲人、同学、教师、班级、学校、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爱。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的爱心期待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毫无保留地热爱所教学科,热爱自己的学生,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共鸣。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教学中,我始终努力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力求每一节课都能使学生有一种充实愉快的感受,课堂上,以自己的热情和饱满的情绪打动学生、激励学生,不管自己有什么不愉快的或身体不适,我都使自己微笑着走进教室,并坚持每天早上送给学生一段话或一句名言 ,如:开学第一天,我送给学生这样一句话:“早上第一缕阳光温暖而舒畅,她毫不吝啬地温暖你我的心房。”
  作为教师,缺少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是不行的,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作用于学生。在教学中,我教一篇课文,首先是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我常常被文中人物形象感动得流泪。如教《詹天佑》一文时,每当读到詹天佑不分昼夜地工作,把生死置之度外、身体力行的地方时,我眼里都浸满泪花。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学生的感情与我的感情融为一体,他们内心也被詹天佑杰出爱国精神所感染,从中受到了思想品质,审美情感的陶冶,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深厚感情,鼓起了学生智力、个性发展的风帆。这润物细无声的爱是学生完美心灵得以形成的不尽源泉。
  三、营造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环境。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已绝非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如果教师不转变自己观念,不确立新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就会少了理解,少了引导,多了批评,多了抱怨。实际上,新时期的师生关系是多种关系的集合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是严父,及时纠正,决不迁就;学生有困难时,老师是慈母,耐心帮助,加以解决;学生有进步时,老师是医生,及时对症下药,开出一副副鼓励与告诫的药方;学生高兴或痛苦时,老师应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分享喜悦或悲伤……总之,老师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在这几类关系中,最主要的是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因为只有成为朋友,师生之间才能平等,学生才能向老师袒露胸怀,同老师讲述自己的喜怒哀乐。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他们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激励和期待中增强信心,不断焕发前进的力量。“蹲下身来吧!”你和孩子们会建立起思想感情交流的平台,许多看似棘手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第二版  
   
 
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丁业之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生活中的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上课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性,通过营造轻松活跃的气氛,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或者是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在课堂上通过引入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切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例如,在进行两位数乘法的教学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门票问题,大人门票一个人20元,小学生10元,如果人数超过50人,那么票价一律15元,一所小学有教师15人,学生100人,问怎么购票才比较合算?针对这种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通过现场模拟的方式,间接地介入现实生活,找到最合适的购票方式,熟悉两位数乘法的相关规则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
  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由于新课标改革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此在课后,老师或者是学生还要关注日常生活,通过社会实践巩固提高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水平。例如,某小学要求学生在学完简单的加法减法运算之后,要求学生通过与父母在超市购物的实践活动,帮助父母算一下应找零钱,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并熟练地记忆。再比如进行面积的学习后,让学生计算家中饭桌的面积、一元硬币的面积以及电视屏幕的面积等,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在不断思考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并且通过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实现自身全面均衡的发展。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强化常规管理   提高教学效率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左庄小学   李  丽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常常有这种现象,不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备课、上课十分认真,挖掘教材也很有深度,知识掌握的也较熟,上课的基本功也不差,可就是不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常规管理,因而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课堂的常规管理。因此,狠抓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规管理,优化的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障。
  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哪些基本常规,又如何进行科学管理呢?现阐述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前常规
  1.学习用品的课前准备。上课前可把学习数学的有关用品,如:课本、课堂练习本、圆规、直尺、三角板等等,都放在课桌上,并把练习本打开,铅笔削好。每接到一个新班都应该在预备课上做好这样的规定,讲明意义,并严格检查落实情况进行强化训练,形成习惯。而教师呢?更应该率先垂范,做到课前准备好粉笔、三角板、圆规和其它教具等,处处对学生言传身教。物质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2.学习心理的课前准备。上课预备铃一响,要求每个学生都应迅速走进教室,回到座位上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也应按时走进教室,以亲切的目光和蔼的态度,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人人精神饱满,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听课常规
  1.行动一致,精力集中。上课的过程是教与学整体协作的过程,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在传授新知识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听讲,不允许一个学生动笔写或做其他动作;而在学生做练习时,则要求都动笔,不准任何一个学生偷懒、贪玩。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严格训练,学生不仅动作一致,注意力集中,而且课堂纪律好,为提高学习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鼓励巧思。在学生进行习题练习巩固知识时,应鼓励学生多思和巧思,对别出心裁的回答、计算和猜测等,均应给予及时的表扬,这样做,使其他学生也受到启发和教育。不仅激发了上课发言的积极性和做数学习题的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才思敏捷,思路宽畅。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提倡质疑。加强上课常规管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更佳的氛围内,清静的环境下,畅所欲言。我在教学中经常对敢于向课本、老师和同学提出质疑的同学,加以表扬和鼓励。并在每节课结束时,留有一定的质疑时间。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教师要善于诱导和启发。一旦学生质疑能力增强了,有时会弄得教师措手不及,但这绝对是一种好现象,教师要积极扶持并坚持下去。
  三、作业常规
  作业练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一定要把好数学作业质量关,认真进行作业批改和评估,切实加强作业指导和常规管理。学生有三类练习本,分别为正规上交作业本、课堂练习本和习题集锦。对书写的规格、数码的大小都有一定的标准,不准有丝毫的潦草和随意涂改,对课堂练习和习题集锦也有不同的要求。但必须清楚工整,决不允许乱涂乱画,及时纠正不良现象的书写习惯。
  对作业的评定,我分两项内容进行评价,一是作业成绩,即是否全对;二是作业态度,即作业书写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每周总结一次,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四、解题常规
  解题常规主要指书写行数和书写格式,首先教师在黑板上板演解题范例时应十分规范,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要求学生在解题前认真看看课本例题的解题格式。发现学生的解题过程不规范,一要找准原因,及时纠正,二是责令其重写,不能放任自流。
  总之,在数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强调重视课堂教学常规的管理,将更有益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学风和构建健全的非智力因素系统都是大有裨益的。
  
  
触动教育者灵魂的生命化教育
□ 安徽省六安市经济开发区皋陶学校   赵志凤
  特别喜欢张文质老师的一句话,“对生命的热情,对知识的热情,对未知的探究的热情,是教师成为教师的奥秘所在。‘热情’应成为教师的第一品格。”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 他将一事无成, 而热情的基础正是责任心。”
  张文质老师是著名的教育学者、诗人,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负责人,多年来致力于“生命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生命化教育”并不是高深超前的教育理论,甚至只是教育观念的返璞归真,那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理解、尊重、宽容、成全”的朴素纯净的情感深深地触动了我的教育灵魂。“生命化教育”从生命的角度俯瞰教育,是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认为教育就是遵循生命的特征,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的价值。这一理念,让我真切地感受到 “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张文质老师强调“教育是慢的艺术,立竿见影的教育常常就是对教育的反动”。就是说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一生的事,所谓“恍然大悟”从来就没有在儿童身上发生过。儿童改正不了自己的错误,甚至不断地重犯同样的错误,这些也许都不是儿童的错,或者说是儿童只能这样犯错。听到张文质老师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不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我家孩子也的确喜欢在同一件事上经常性的犯错,比如说,他特别喜欢看书,每天晚上洗脚时总是抱着一本书看,每次都要我催着他“水凉了,快擦脚!”而且每次擦完脚,十次有九次会忘了倒洗脚水,或者倒了洗脚水,而盆仍然留在原处。我心情好时就会自己把盆放回固定的位置,有时轻描淡写地加一句:“怎么不放好。”但心情不好时,我就会厉声地训斥孩子:“你看你,每次洗完脚,都不知道把盆放好,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为什么你总是记不住!”甚至一次还讽刺他说:“我看你长大后干脆摆地儿摊卖盆算了。”其实孩子的这个不良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都是我自己纵容出来的,因为我更关注的是他在“看书”这个动作,而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启蒙教育,其实小孩是很会察言观色的,大人的情感倾向在哪他可以敏锐地感受到,所以从我自己最开始的随意性,渐渐地“滋养”了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问题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位问题家长。作为老师,我们也有同样的感受,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上也会经常犯同样的错误,尤其是错别字特别难纠正,比如一些反文旁的字,总会有学生经常性地写成折文旁,“游泳”的“游”字总会有人把它写成反文旁。为此,我们反复地提醒、纠正,甚至批评、罚抄,但即使是这样,孩子的一些顽固的错误仍然像小壁虎的尾巴一样断了又长。所以,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反思我们在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中的教育行为是否取得了我们所期待的教育成效。而实际是,孩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并没有因为我们的严厉批评和挖苦甚至体罚而取得立竿见影的实效,它仍然需要一个过程。那么我们的教育方法与拔苗助长又有何异呢?“生命化教育”理念是:教育需要的是持久地关注,耐心地等待,需要的是潜移默化。我们要尊重生命的自然发展规律:任何人或事物的成长和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扬长”需要过程,“避短”也同样需要一个过程。张文质老师甚至说到,“勤未必能补拙,扬长远胜于避短。”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等待,还要学会忽视,学会大题小作,甚至视而不见。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轻歌曼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也就是说我们要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接受生命在成长过程中会犯错的必然性。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正如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生命化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启迪,生命对生命的润泽。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创新设计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马  强
  英语课程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多年的教学现状表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听的能力大大低于该学科的其他能力。本文将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实践对策。
  1.坚持用英语讲课,培养听的习惯
  教师用英语讲课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其感知能力,培养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再授新课时,坚持让学生合上课本,听教师发音;然后再让他们模仿练习,听课文录音,并根据所听内容简要回答问题,最后再打开课本,这样能让学生养成仔细听的习惯。教师也可以用以下方法给学生创造更多听的机会:教师用简单适中的英语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比如,教师上课提问的技巧,应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和情绪,提问时,面要广,又要有重复面,要选择合适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坚持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特别对有害羞心理、不敢开口的少数学生,更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开口。
  2.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增加听的信心
  语音是有音有形的,听作为获取信息的手段,比看难的多。语言的速度由发出信号的一方决定,听到的信号瞬间消失,能听懂基本意思,但不能记住所听内容,出现听后忘前的现象。遇到听不懂的词或语句,往往心情紧张,来不及分析、思索,造成漏听。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听的兴趣,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追求宽松、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沮丧而产生的心理障碍;采取灵活多变的听音形式,并把竞争机制引入听力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听音兴趣,调动他们的听音积极性。
  3.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听的效果
  听力理解即根据声音来建立意义,理解的过程就是建立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联想、良好的记忆,逻辑推理是必不可少的,听音辨音、听音悟义能加强感知能力。只要在头脑中形成较强的语言感受和感知能力,听觉才能从复杂的音差中进行准确的识别、判断,从而获取信息。
  在听力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理解技巧。语音技巧指连读、弱读、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听力内容的检查,预测、取舍等技巧。
  总之,初中英语听力的培养与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分层授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杨  芳
  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为班级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统一授课的效率低而无可奈何。本文重在阐述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科学地分层并实施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层辅导,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应有的数学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分层:
  我发现,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对于全班约1/4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又有约1/4的学生完全能够通过自学掌握新知识;还有约1/4的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老师适当的点拔或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也能顺利掌握新知识;最多只有约1/4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存在一定困难,这部分学生,我们暂且称之为“学困生”。鉴于以上发现,我根据全班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兴趣、智力诸方面的情况,把学生分成四个层次,数学课前,每个层面的学生带好数学书、作业本、文具等学习用品分坐到各自的学习小组。当然,也不是每节课都如此,如不需要分层施教的则提前通知学生仍按自然座位坐。
  分层授课:
  备课时,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我会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不同的学习目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一般情况下,分层授课时,让一、二学习小组学生自学新授内容十五分钟,完成课本上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中相应的习题,完成后,同桌小声交流并相互批改练习;同时,教师给三、四学习小组的同学教授新课。
  分层练习: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很大,“学困生”的人数相对较多。所以,课堂上教师一般都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学困生”身上,而忽视了大部分“学优生”和“中等生”,使他们在“倍受冷落”和“简单乏味”的数学学习中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发展的良机。为此,除了每天统一布置课后练习外,我开辟了一个新栏目:“挑战加分题”,重点提高中等以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知识水平和能力。
  当然,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对学生分层前,要做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理解分层的出发点是为了确保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歧视,在人为地制造“差距“,以免“学优生”“骄傲不前”,“学困生”及其家长“自卑不满”。
   2.对学生分层时,不能仅以分数作为划分依据,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兴趣、潜力等各方面的因素,而且不能一成不变”,要做到“能上能下”,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主题班会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 宁夏石嘴山市第四小学  申雪玲
  一、 主题班会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之一
  主题班会是班级德育活动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在班会课上,班主任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法制、心理教育,与在其它场合、其它形式的德育相比,它更能做的更好。主题班会可以有效弥补学科素质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大纲里的德育课,受学科本身的局限性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缺乏针对性和综合性。换句话说,具有较强针对性、经过精心设计及妥善组织实施的主题班会的德育功能优于以说教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德育课,它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二、主题班会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场所
  班级管理是一项常规工作,每个班主任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套班级管理思想,而这些思想是能够更好地在主题班会上体现出来的,换句话说,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体现班级管理的重要场所。在开学初期,我组织召开了“我担当、我负责”的班干部选拔主题队会,班会以演讲竞选的形式开展,演讲时很多同学从不同工作角度表达了自己愿意也有能力为班级管理出一份力的想法。最终,在全班同学的评选中,一届负责任有能力的班委产生了。但要想真正实现班级干部对班级的管理,还要为他们搭建锻炼的平台。因此除了他们安排负责日常的班级事情外,学期中的部分主题班会的组织开展也放手交给他们,目的就是锻炼他们的能力,树立他们的威信,便于以后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主题班会可以更好地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形成,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较好地利用学生从众心理。
  三、主题班会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开展主题班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了日常按部就班的学习氛围。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表演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具有更高的教育效率。
  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德育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主题班会中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主题班会中的创新,具体体现在主题有新意、品味高、有深度;活动计划有序、效率高;形式生动活泼,有创意,给人以启迪;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当主角,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主题班会这种德育形式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绝非其他教育形式所能代替的。
  四、主题班会是学生施展才华的最好舞台
  班主任老师用主题班会的形式,为每个学生的能力锻炼搭建平台。作为班主任,应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不断开发学生的才能,组织能力较强的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主题班会的设计、策划、运行的整个过程中,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就让他们选择自己最拿手的绝活参与到活动中来,使每位学生在尊重和鼓励中培养创新情感。特别是后进生,在活动中享受到了成功和自豪。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好广泛,个性突出,有强烈的个人表现欲望,渴求他人对自己的良好评价。而主题班会课,正好成了他们展示个性才能最好的舞台。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程,而主题班会的有效开展是完成这项繁琐工程的一把钥匙。有了丰富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会多一份收获,班主任在工作的日子也会多一份喜悦。只要合理开展利用好主题班会,学校教育的开展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 山西省襄汾县永固联校北众小学    张爱云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存在很多的困难,在这一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概念被提出。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的生活和数学课堂相结合,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和提升理解数学的能力。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积极意义
  只有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才能够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可以随处发现各种各样的数学元素,如时间、零用钱等等,在计算时,必须要应用到基本的数学知识。从这一层面而言,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对于学生生活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效果,此外,还可以转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让他们从新的角度看待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二)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元素上挖掘数学知识,就能够迅速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可以说,生活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教学资源,将这些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在实践中,这对于实现学生的创新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二、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用心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式:
  (一)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生活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传达这样的思想: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处处有丰富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带着疑问,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生活,用心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是学生的观察对象,这也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条件,采用这样的措施可以让数学学科变得更加具有亲和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了做到这一点,我经常和学生沟通,熟悉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背景,观察他们在校园中的表现,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挖掘出学生生活中蕴含的各类数学知识。
  (二)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简单的生活知识
  小学阶段的孩子理解能力偏低,对于他们而言,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抽象、复杂的,我在以往数学教学中融入了简单的生活知识,将复杂的数学难题转化为简单的生活问题,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
   (三)知识的应用设计和呈现应体现生活情景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我就经常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方法的呈现上,应具有开放性,不把我的思路和教材的方法强加给学生,也不强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要给学生留有充分讨论的时间,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思维途径,形成创新的土壤,培养实践能力,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满足感和自我实现。在此过程中,我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在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只有小学的基础打好,才能更好地理解更高层次的数学理论。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数学生活化”理念将会慢慢地被教师自觉执行。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的生活和数学课堂相结合,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提升学生理解数学的能力。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这就要求我们以学生生活元素为切入点,优化教学方法并加深和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第三版
     
 
数学与德育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匡衡小学    褚丽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德育教育也正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如何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捕捉好德育的有利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呢?现将本人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谈谈肤浅的认识。
  利用数学教材渗透德育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数学知识学习中。综观数学教学内容,安排了多个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应用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如在教学圆周长时,学生通过小组实验得出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还多一些我就告诉学生这里的3倍多一些就是指圆周率,电脑出示有关圆周率的小资料。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可以培养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初步的辩证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基于生活。通过数学学习尤其在数学实践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推理验证中,激励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在阐明或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沟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他们懂得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运动变化的。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在研究数学概念的基本关系中,在对数学某些公式、定律的探求中,使学生认识到加与减、乘与除、等与不等、正与负、正比例与反比例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逻辑体系。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渗透“变与不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在每一个新知识、新问题的产生过程中,渗透矛盾转化的观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
  数学学科的学习,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许多教师都发现学生有粗心大意的毛病,其实质就是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同的年级需要讲授的内容不一样,但是小学数学教授过程中,都需要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到认真听讲的习惯、认真书写、认真演算、认真检查。这些都是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只有从小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保持良好的习惯。
  小学学生由于身心条件限制,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较差,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时完成教师留置的作业。现代的小学生,生活条件大都较好,并且独生子女较多,一般都在家里受到过度的溺爱,养成了不好的学习品质,从而影响到了学习效果。可以说,良好的学习品质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起着关键的作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要重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首先教师要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正确的表率。其次书写要规范,给学生做出严谨的榜样。同时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坚持真理的习惯。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地对学生展开素质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随时渗透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巧设情境激活历史课堂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赵炳剑
  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感知历史,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巧妙的创设教学情境,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激发学习兴趣,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活动
  历史教学中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如《第三次科技革命》一课的导课,我首先拿出一个现代笔记本电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问,最早的电脑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呢?通过这样的设问,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语言、实物的配合,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有指导作用
  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 
  如《美国内战》一节课的讲述中,对于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我首先把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关税、奴隶制度示意图挂出,并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指出:“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进入正在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中”。两组同学分别扮演南北方的议员代表,双方就南北矛盾中的焦点展开辩论。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学生通过辩论与参与,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做好德育渗透工作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运用现代技术及语言,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让学生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通过语言的点拨,使学生明白道理。学生感受到历史氛围,从而进入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 
  不断地培养学生能力 
  历史教材及历史知识的特点也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如场景的恢弘,人物的再现,事件的来龙去脉,时空的倒置,历史的进程等,都可以通过语言的渲染、情感的真诚投人,实物、图片、模型等的充分利用,使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有了可能。现代教学工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历史场景,最生动、自然、客观地反映历史面貌,能有效地提供信息反馈。
 
  
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
□ 安徽省太和县第二中学   李文颖
  人们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班主任更是“工程师之首”。如果一个教师不能扎扎实实的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锻炼成长,不能真正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来追求,不能为“弥补孩子心灵的缺失,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就会愧对“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因此,班主任的责任是重大的,同时,现在学生的压力也是巨大的!所以我一直追求的是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
    一、有耐心,允许并鼓励学生慢慢来。现在社会处处都追求提速,快节奏常常压的人喘不过气,这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非常不利。所以,常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如果能让学生慢慢来,这也能让孩子们松口气,有利于他们轻松成长,对孩子养成好性格也有很大的帮助。龙应台老师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描写了一个梦幻般美丽的场景,这个场景非常温暖!她写一个大概只有五岁的小孩儿,用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而他的小手又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旁边,孩子的祖母不停的骂他慢,龙应台说:“不要紧,阿婆,让伊慢慢来。”龙应台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儿;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现在的学生,父母大部分都是上班族,他们的时间紧,即使有空陪孩子时也难免会不停的催促,因为“赶快”“急忙”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所以就和上文中的祖母一样,嫌孩子慢,缺少对孩子必需的耐心。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像龙应台一样,给学生时间,对孩子有耐心,允许甚至是鼓励学生慢慢来。
  二、要乐观自信,善于发现快乐,会创造快乐,并能向学生传递快乐。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其实,如果给每个学生一个支点,充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智慧和力量,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快乐就是最好的支点,如果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时常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动力,一种激情,这样学生就会盼着来学校,盼着见到老师,盼着上课!学生达到这样的境界,一切班级工作都能轻而易举的解决。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学会做个快乐的使者,并向学生传递快乐,一个灿烂的笑容、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学生欣喜若狂;一个游戏、一场辩论,一次远足、一场联欢,都能使学生终生难忘。
  三、适当“放养”,尽量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头脑中最初用“放养”形容学生是在读《杜郎口旋风》一书时,脑海中不由自主的就跳出这个词,后来参观山东昌河二中的高效课堂时又加深了这一印象。放养本身就包含了无限的爱,我们来看一位学生为自己的课堂作的小诗《鸟儿天堂》:“这里没有枯燥,这里没有束缚。可以张开想像的翅膀,可以打开心灵的窗。让我们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让我们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为了它,我不再封闭心扉;为了它,我抖落累累痕伤;为了它,我愿意飞向梦想的舞台。因为它,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因为它,我的人生更加精彩。”从诗中我们可以读出学生的自由,想像到学生的快乐。只有适当的放养,学生才能真正的自由呼吸,快乐成长!
  当然,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还必须有满满的爱心,有优秀的品格,有充分的资格,有豪迈的气量,会好好说话,能收放自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唯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学习,不断的经验积累,才能做好让学生快乐成长的班主任。
  
 
800/1000米的训练方法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栾同晓
  800/1000米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望而生畏”,项目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人体极限的项目,难就难在跑动过程中或跑完后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1000/800米供能形式为有氧无氧混合类。1000/800米对于初中毕业考试的孩子来说已经超出短跑的范围,应该属于中长跑的一部分。其实,无论是中长跑还是超长跑,都是“竞速”性项目,因为最终的成绩都要靠“速度”来说话。因此在有一定的有氧基础上应大力发展无氧耐力素质。无氧运动中会产生难受、呼吸不顺畅甚至不想继续运动下去的感觉,这种状态为“极点”。在极点产生时坚持继续运动,这种难受的感觉会逐渐减轻乃至消失,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1000/800米就是处理“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的过程。难度最大的就在于极点状态的调整上面。
  练习方法:跑步成绩的决定因素由步幅与步频决定。步频天生的因素大,在保证步频的基础上着重练习步幅,从而和呼吸形成良好的节奏。
  呼吸节奏是全程的关键技术。800和1000米能量消耗大,对氧气的需求量也大。为了保证机体对氧气的需求,必须调节好合理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还必须与跑的节奏相配合,因人而异,一般采用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或者一步一吸,一步一呼或者一步半呼吸等很多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呼吸时采用鼻进行吸,呼的时候采用半张开嘴与鼻相结合的的方式。随着速度的加快和疲劳的出现,呼吸的频率有所增快。
  对于提高1000/800米的成绩的训练方法遵循“两翼理论”。1000/800米考察的是速度和耐力两个部分。“两翼理论”指的是项目的“长翼”和“短翼”。“长翼”指的是要超出项目本身距离。“短翼”是指短于项目本身距离。拿1000米来说,1500米就是1000米的长翼。400米就是1000米的短翼。前者可以锻炼基础耐力,后者锻炼速度。在长翼和短翼的数量上没有严格的界限,根据自身成绩来定。在1000/800米训练中两者要兼顾。最常用的训练方法是持续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
  (1)持续训练法
  主要是运用在“长翼”的训练上。在运动场或者在公路、野外进行持续跑,按自己的中等速度持续10分钟左右。也可以定距离,比如匀速2000米、3000米等。
  (2)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的通俗说法就是在每一段练习后进行间歇。当然,间歇的方式决定了训练的走向。比如说400米冲刺跑后进行躺卧等,主要是练习速度。如果选择减慢速度,同时调整呼吸后继续冲刺,就是1000/800米所需要的。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之我见
□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汇仟小学   周晋军
  小学生好动、爱玩、好胜心强,生动有趣的游戏可以使儿童充沛的精力得到正当的发挥,在体育课上寓教于游戏中,不仅能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也能增强体质,发展智力,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顽强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教学内容游戏化,突出趣味性 
  趣味性是体育游戏的一个本质特征,如果体育游戏缺乏趣味性,将从根本上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学生年龄特征把教材内容演化成一个个充满浓郁生活气息、情节生动,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特点的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不知不觉地完成教学任务。 
  1.好斗是小孩子的天性,设置一些竞争性质的游戏时要明确要求和规则,分组时人员要搭配合理,让学生在平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保证趣味竞争的公平。
  2.富有标准动作的游戏 。一些较难的专项技术动作的讲解枯燥无味,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把它变成一个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模仿中去强化。但设计得要新颖、惊险、有一定难度。
  3.富有体育知识的游戏。体育课上不仅让学生锻炼身体,还要求学生学会一些知识。教师必须通过一个阶段乃至更长的时间的训练方能得到巩固与发展。这要求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比赛游戏,重视比知识,对活动的要求、规则、过程及注意事项讲明。反映出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环节设计游戏化,突出锻炼性 
  体育游戏具有全面锻炼身体的价值。在对身体的发展方面,各种练习和活动使游戏者的身体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使各器官、系统和各肌肉群都能得到必要的活动,这有利于游戏者的生长发育。
  1.进入课堂时游戏要短小,有准备活动的锻炼。一般情况下,学生从一个空间来到另一个空间,她们的思维和行为往往不能随之适应。为了使人体尽快地由相对安静状态逐渐过渡到紧张的运动状态,在准备活动时插入一两个小游戏,学生的注意力由分散而集中起来,身心从随意而投入起来,有很好的效果。
   2.课中的游戏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体育课上的教学内容是由一定的情节、动作、比赛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构成的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在选择游戏时一定要注重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这样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一定会深受孩子喜爱。 
  3.结课时的游戏要让达到放松的目的。设计一个由动到静的小游戏,如韵律操、集体舞等,培养学生的姿态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在优美悦耳的音乐声中,学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伸伸手、弯弯腰、踢踢腿或翩翩起舞,完全沉浸在愉快之中。
  三、德育渗透游戏化,突出教育性 
  体育游戏大多是集体活动,学生在游戏中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任务,要按规则完成游戏。游戏的规则与人际交往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一样,对学生的行为、品德是一种制约,同时也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团结、负责、守纪律、乐观、创新等优良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达到了在体育课上进行德育的渗透作用,突出了体育课的特殊教育性。 
  1.利用游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游戏可培养学生勇于进取、克服困难、刻苦钻研的意志品质,如在障碍性游戏“支援前线”游戏中,就能培养她们勇敢、顽强的良好品质。
  2.体育游戏可以帮助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如在课堂上进行“我是快递员”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长跑送邮件活动,教育学生只要有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就能克服一切困难等。
  3.体育游戏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如传统的“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且在与他人一起的身体活动中,发展人格的独立性,发展团队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体育课堂上,恰当、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让体育教学内容通俗化、直观化、易懂化,不仅有利于学生达到练习身体、增强体质的效果,还能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左庄小学   张善发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兴趣是求知之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把教师之“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渴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要学好数学,必须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一、以导入语,唤起兴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疑问和惊奇最容易激发儿童由衷的产生认识世界的精神力量。一节数学课,如果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学生成功获取知识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有利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材料,精心组织好每节课的导入语,力图使语言“情趣化”,“奥秘化”,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些数,问“你能很快说出这些数中能被整除的有哪几个数吗?”学生面面相觑,“老师就能很快地说出来,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深厚急于知道究竟,这时启发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知道,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学得快,记得牢。”教师课上一句较有吸引力的导入语,很自然地就能把学生引到生机盎然的学习情境中。
  二、直观教学,提高兴趣。小学生爱看爱动,尤其是四、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于一些较抽象的问题,往往感到乏味,并百思不解。如果加强直观教学,就能通过形象的展示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如在讲三角形面积公式及计算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将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既明确了道理,又提高了兴趣。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更形象直观。可见,加强直观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以“静”护“动”稳定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有限,兴奋值较小,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激情逐渐趋于“平静”。这时有个别学生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时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对学生情绪加以适当调整,使之再次进入兴奋。以“静”护“动”,创造一个“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情境,稳定兴趣。如教学质数、合数时,我先让学号是质数的学生站起来,后又让学号是合数的学生站起来,最后问“每个同学都站起过一次吗?”这时1号学生说:“老师我一次也没站起来”。同学们哈哈大笑。“为什么你没站起来过?”“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这样既调整了学生情绪,又巩固了知识,使学生倍尝学习的乐趣。
  四、尝试自学,激发兴趣。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实现素质教育应遵循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老师在探索中激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观察、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尝试自学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即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先出示与新课有联系的复习题,做以铺垫,再出示新课,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1708期
下一个: 第201706期
上一个: 第201708期
下一个: 第201706期
上一个 : 第201708期
下一个 : 第201706期
上一个 : 第201708期
下一个 : 第201706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